《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合集下载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一、说教材1、的地位和作用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使中国大大加深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患之和,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

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软弱可欺,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成为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铺垫。

2、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强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

(2)、程与方法: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引导学生并使学生明白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是围绕着“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危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爱国将士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甚至为国捐躯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高三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高一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仍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三、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并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教学如下:1、重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辛丑条约》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算的上是践行“生命课堂”理念的示范课,“好”从“简约”二字体现出来:1、——简约仅仅16页的PPT,包含了课前引入、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巩固提高四个环节。

去除了不必要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的修饰,使课堂条理更加清晰,易于学生整体感知的形成。

2、教学风格——简约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听课轻松,老师上课也很轻松。

听课轻松,与老师的天然的亲和力、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阵见血的问题设计、易放易收的课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开的。

老师上课轻松,与她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的教学研究分不开,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赵老师的精彩呈现,是她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她称得上是三尺讲台上的“资深舞者”。

3、新授课程——简约第一环节:自学成才——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内容,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由其它同学帮助解答;第二环节:知识通关——同桌相互提问,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环节:走进历史——黑板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甲午中日战胜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

学生小组群学交流之后,老师问题层层引导,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更多的是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对问题分析的精彩的呈现。

4、教学风格——简约看得出她对课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个“精”字,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抽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这节课堂上,学生通过《南京条鱼》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对比,推论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一方面对学生知识储备、分析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赞叹一位好老师对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赵老师做到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都用到了“简约”这个词,简约除了能让学生容易形成整体感知,还可以消除学生由于大量信息涉入而担心应接不暇或者无法吸收的焦虑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3)战争的结果和危害。
• 突破难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结合课文及多媒
体中日材料对比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我进行总结。
•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考模式。
• 多媒体展示:《马关条约》的内容。根据课本和我的指
导,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
五、说教学流程 • 第一环节: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第一
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 学习奠定基础,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水下考古确认甲 午海战沉船“经远舰”》,然后引入新课。
• 第二环节:设疑导学,自主阅读,探讨总结。 通过多维镜面思战争贯穿本课: 显微镜——追溯战争爆发的原因 平面镜——列举19世纪后期以来列强侵华史实和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放大镜——探究战争的影响
中原好教育联盟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 课 流 程
• • • • • • •
说地位 说目标 说内容 说方法 说教学流程 说板书设计 说设计心得
一、说地位
中原好教育联盟 二、说目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以下要求:列举1840 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根据课程标准 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西方列强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原 因,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 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 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 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 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时间轴,中间为主要事件和人物,右侧为影响和评价。
1.布局:时间轴从上到下依次列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节点;中间部分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列出关键事件和人物;右侧部分总结每个事件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结果;
(2)掌握两个事件的主要影响,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通过分析两个事件,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研究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结果理解不深;
2.难以把握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容易产生片面认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巩固练习成果,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联系和区别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历史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1.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3.学生历史分析报告的质量。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课后习题完成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结合课堂观察,优化互动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
3.针对学生历史分析报告,给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悬念式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幅战争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描绘的是哪场战争吗?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背景式导入:简要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严峻形势,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为甲午中日战争,右侧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部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等关键信息。板书采用时间轴形式,突出战争发展的脉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提供直观的历史线索,便于学生理解战争的发展过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结合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这两个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爱国也必须讲求方式方法,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必须兼顾。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二、说学情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略)二、本课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1、突出一条主线突出一条主线,即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线,其中列强侵华为明线和重点,中国人民的抗争为暗线。

2、体现三个结合(1)史论结合;在分析“日本侵华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对战争的反思”几个问题上总计提供了五则材料,体现史论结合;(2)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改中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关键,本课知识容量较大,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简单的知识自主学、中等难度知识探究学、重点难点合作学,将三种方式相结合;(3)课本与课件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一大弊端在于容易导致教材与课件的脱节,为克服这一弊端,我尝试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尽力避免课本和课件上出现相同的内容;第二: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课本上的史料资源,如正文、学习导言,学习延伸、学思之窗等相关内容。

3、大力删减压,缩适当补充拓展: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对两次战争的基本史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讲课中对史实性内容做了大量删减;但由于教材编排体系的弊端,要讲清楚本课内容有必要对明治维新、工业革命等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4、体现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高中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由于高一刚入学学生还处于身份转换期,所以,我提供的材料,设计的问题都相对简单。

5、渗透多元史观;本课除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外,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时,我将其与鸦片战争进行比较,指出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冲突,涉及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可以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6、以“一点四面”,教学立意最高追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爱国,珍视和平。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1、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2、预设较多、生成较少,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的不够充分,想的好做得不好;3、备课工作量大,压力大,课堂实用性不够强,属表演性质的交流课,推广价值不大。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4.影响,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的发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狂潮。
(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运动兴起。
2、过程(1)1900年6月,八国,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3)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4)8月,占领。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知识点三:《辛丑条约》
1.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大规模的勒索,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凋敝。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结果及影响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5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5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三、痛定思痛——路在何方
中原好教育联盟
一、危机四伏——战争起源
甲午战争兴起的原因 1.世界形势: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 革命迅速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
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4.清政府:避战求和,助长日本野心 5.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中原好教育联盟
二、硝烟弥漫——奋起反抗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 序排列。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廊坊阻击战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 津激战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中原好教育联盟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中原好教育联盟
三、痛定思痛——路在何方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设厂 危害: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考:《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的
条款是哪一条?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也发生质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 以资本输出为主。
中原好教育联盟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板书设计
瓜分 中国 的狂 潮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教材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午中日战 争和《马关 条约》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难点: 《马关条约》 和《辛丑条 约》对中国 的影响。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 已经学过本课的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知识储 备,其形象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而 且学生对中日关系这一部分内容关注比较高, 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大多数学生 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还是有限的,不能深刻 分析两次战争带来的影响,所以需要老师引导 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分析和思考。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这一课结合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战争,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这两个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在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本课难点在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同时,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增强民族使命感。同时,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如通过展示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如甲午战争中的将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平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师生互动环节包括提问、讨论和回答等,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生生互动环节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共同探究等,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互动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我会详细讲述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发展脉络。在讲解过程中,我将结合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地理和战略部署。此外,我还会穿插一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战争中的感人故事,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6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宁波、上海 沿线要地 经济侵略—— 政治侵略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 中国收取英商进出口货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 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 反帝斗争; 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对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外 爱国精神 妥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协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退 让 黄海大战 , 甲午日本侵华战争 对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 内 残 戊戌变法 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镇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压 ……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一阶段:自主预习,独立思考【设疑自探】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疑合探】 第三阶段:师生互动,解疑答惑【质疑再探】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构建框架【梳理知识】 第五阶段:课堂检测,巩固知识【运用拓展】
培养史料解读能力, 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马关条约》
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2亿两赔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对比分析 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澎湖列岛给日本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右图是近代英国一本非常流行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中名为“小矮子打倒大 个子”主题中的某一幅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讽刺太平天国起义,外国列强观望的历史 B.讽刺甲午战争中日本挑战大清帝国的史实 C.讽刺清政府向八国联军宣战 D.讽刺日军发动 “九一八事变”,国联坐视不管 2、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母 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这里的“鬼子”是指(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军队

15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15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教材——教学目标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教材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中原好教育联盟
说教材
教学设计
中原好教育联盟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运用史料设置情景,师生共同探讨甲午 中日战争的背景,分析《马关条约》的 危害;探讨《辛丑条约》的危害 *分组讨论法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义和团运动,领悟其 朴素的爱国意识和盲目排外思想
中原好教育联盟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中原好教育联盟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说教材
教材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 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 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促使 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进行改革。因此,这节课 是必修一中的重点。从价值观上,这节课又是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对学生核心 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运用: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教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 背景(1)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大肆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根本原因)(2)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历史i人教新资料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历史i人教新资料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历史i人教新资料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终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说学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课件说课及详细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在教材你举足轻重: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一次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另一次则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货总和,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积贫积弱。

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之民族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

危机也是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列强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剖析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明白对于历史重大事件的学习是围绕着“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归纳和概括其危害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讲授法、对比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本课内容学生已在初中粗浅学过,已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课教学有利。

但如果不设置“创新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就只是简单的重复以前内容,不能是学生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本课按照“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的主线展开,加上以上教学方法展开。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这一课结合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战争,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这两个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在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本课难点在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1、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在本课的体现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华。

2、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其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这一课结合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战争,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和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课堂参与度高。

但大多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这两个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6、教法学法
(1)教法: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结合阅读历史资料、设疑,采取师生探究性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2)学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7、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导入甲午中日战争。

设计意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的背景。

大概需要2分钟。

2、学习学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通过阅读引言来分析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

2、通过幻灯片展示,分析国际因素。

列强对日本采取默许和纵容的态度。

3、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得出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二、战争经过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得到战争的经过。

将战争的经过简化为一句话:“两个阶段,四次战役,一个政策”。

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外,利用图片来加强对于战争经过的理解。

三、设置问题。

提供中国与日本实力对比资料供学生分析。

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合作讨论的能力。

四、通过阅读课本,由同学来介绍《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制作表格并引导学生逐条思考条约主要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理解“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设计意图:和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
五、综合以上所学的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远东太平洋的影响。

六、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了解台湾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反抗。

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民思想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得出农民阶级的反抗,引出义和团运动。

设计意图:由《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自然过渡。

一、由义和团运动引出八国联军侵华。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口述方式适当补充背景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史实,培育他们的历史思维。

再由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使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自我思考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

2、义和团反对侵略的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教师重点点拨突出其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3、这场战争的结果,签订的条约,其时间、内容、影响。

二、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回忆和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巩固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顾一下今天上课的内容,点明重点与难点。

再通过列举一些涉及这一课的高考题加以巩固。

8、板书设计
9、教学反馈
10、效果预测
课程设计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而设,并具有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课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