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读后感(教学PPT)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读后感)
创新时代的新使命
在生产过程中削减成本和保证质量已不再具备竞争优势
唯有创新才能实现产品的差异 创新是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提高利润的战略武器
如何进行创新?
1
创新团队与销售 团队的联手合作
创新团队 发现问题
销售团队 解决问题
创新团队平衡 美观和实用的 双重需求
销售团队研究 人、密切关注 商业需求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以最日常的生活经验,蕴含最深奥 的学术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于生活经验 当中,如果知识是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 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播种好种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自身 的能量去体会,去感悟,去唤醒。
感谢俞老师用他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 带来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相信“种子课”的概念也能让今后对 于数学教学研究的人们受益匪浅。
一、什么是种子课
1.数学课,我们教对了吗 2.种子课,生长的力量 3.数学教学,我们缺在哪里 4.数学素养之数感与数感发展 5.种子课单元实例之“计量与图形” 6.种子课课堂实例之温度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问题
方法
实例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种子课”进行准确的定义,但通过几 个课程设计已经向我们呈现出他想表达的“种子课”的样子。作 者所传递的“数学教学中有不能省略的‘阳光’”、“用生长代 替重复,以深刻达成简约”、“重视显性知识,更要重视隐性知 识”、“借助生活,感知温度”、“分析比较,抽象成数”等理 念,看似朦胧,实则清晰地向我们描述了“种子课”的意义和重 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数学教学的深刻的思考和无 穷的智慧。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种子课》读后感
拿着这本书时,看着封面,我在想,数学课堂上的种子课是什么?它能给我怎样的启示?又能为我的乡村教学带来多大的力量?······带着众多疑问,我开启了读书之旅。
读完这本书后,用一句俗语来表述是:跳一跳,摘苹果。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书后,会觉得:不急,还有三十年到三十五年的时间可以慢慢去学习慢慢去探索!
如读《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文中记录,三个阶段是:以教案设计为特征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对教师个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本设计为特征的中级阶段(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识别能够达到脉络的梳理,比如准备题的落脚点在于哪个知识点、准备题与例题之间的关联在何处、练习题分别针对哪些知识点、练习题与例题所展现的知识点间存在何种程度的对应,等等。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赶,赶着要把课上完);以学生学习为特征的高级阶段(教材在教师眼里就是一个知识点的编排系统了。他的教学设计,脱去了教材的文本框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三个阶段的阐述,让你自己去反思你到达了哪个阶段,你崇拜哪个阶段的教师,甚至会因此而带点愧疚或自责的情绪,但书里,却又很快地安慰你:教学法都是好的,关键看是否适宜,而教学设计
本身就是一种方法的展开而已。恰似又为自己找到了原谅自己的借口。所以,书本里,作者用“跳一跳,摘苹果”来描述老师应该如何设计问题设计教学,我想作者也正是用这种理念,写出了如此一本接地气却又不失高度的书,让人膜拜!莳也若子,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对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经验之中。如果知识是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赖以生长的土壤。再者,广而言之,我们的学生本身便是一颗来自天地的种子,不论是否愿意,都会生长。那么就不是白纸可以随意涂鸦,他们带着春夏秋冬的记忆,带着生长收藏的使命而来,作为辛勤的园丁,我们需要去感悟、去尊重、去唤醒。书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说到一个学生对教材中的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题目很不解,存在学习困难,但是俞老师巧妙的换成早饭吃粽子的题目,学生却能用很好的解答,并超越整数,竟然还能解决小数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我想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在生活中养成了生活型的数学思维,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或许是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我们就得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合理科学的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
【读书心得】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每日晚饭后,是和儿子幸福的阅读时光,他沉浸在他的绘本中,我则啃着我的所属。坚持数天,终于把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酣畅淋漓地读完!
对这本书,可谓是喜欢得不得了,但跟之前看其他书的喜欢不一样。之前看吴正宪、华应龙等的书,喜欢,只是因为心底的那份崇拜,渴望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设计出如是般精彩的课堂。而对这一本的喜欢,却有点不同,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
书中的一篇文章《学生经验与经验改造》让我略有反思。文中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虽然没有各种名家名言作为依据,但一个个案例却也让人刻骨铭心。其中,印象最深刻是“案例思考三:先乘后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四则混合运算有先乘除后加减这样的规则,记住这个规则并用于计算也不难,但理解这个规则,明白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无从下手。是啊,很多的算理,其实我们都是记住,然后运用,并不明白其中的为什么,而作为教师,又该如何下手去给学生阐述这个为什么呢?
恰巧,刚刚看完书,就听了学校陈老师的一节课,便也很好地为这一个理论式的案例做了说明,故有了那一刹那的感慨!陈老师的课
是六年级的《分数除法》。她的引入是这样的:(1)4个苹果,一份有2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2)4个苹果,一份有1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3)4个苹果,一份有二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4)4个苹果,一份有三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5)4个苹果,一份有四分之一个,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演示,列算式。这样的引入,其实并没有什么稀奇,或许其他老师也会有如此的引入。但关键的是在:分成一份是二分之一个时的列算式,学生最直接的思维经验是:一个苹果分2份,四个苹果4个2,所以是8份,所以4×2=8,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但同时也问:还有其他想法吗?此时,有学生根据前两个情境的算式提出可以用除法:4÷½=8,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但比较难解释,全班只有两三位孩子能解释出为什么),两个算式都是针对同一情境的,最后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当然可以建立等号关系,所以有4÷½=4×2=8。然后,接下来的两个算式也有了同样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研究算式,得出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引入,得出结论得出算理,尽管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节课,却也让我感慨万千!
读种子课有感
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是一名数学一线老师,所以我选择阅读了俞正强特级教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们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一、种子课理论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俞正强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种子课?俞特是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的。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可以称之为“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种子课,因为它是可供迁移的,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够充分理透脉络,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就会轻而易举,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生长课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看成生长课。同时,我认为“生长课”更适合使用导学案,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理念的落实。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一个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思维和行为:
一、思维:
1. 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能够深入分析数学概念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对数学概念和关系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数学概念和关系进行清晰的逻辑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4.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对数学概念和关系进行创新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行为:
1. 热爱数学:数学特级教师应该热爱数学,对数学有着深厚的热情,能够以热情的态度去教授数学。
2. 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能够以有效的方式去传播数学知识。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去解释数学概念,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
4. 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数学特级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读后感PPT课件
二 教师工作比较的稳定,不用到处漂泊;
三 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班是比较忙 碌但上课时间也不是很多,女教师还 可以休产假,有时间顾家;
工资不多不少,至少不会把自己饿死 ,总之还不错。
四
第5页/共16页
1 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们 从小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不仅传 递知识,而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老师就像学生的 父母,像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成长的 道路上走的更好。
第10页/共16页
Baidu Nhomakorabea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教而不思则罔”,教师成 功的教学离不开反思,在日常教 学中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
第11页/共16页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 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躺在原 有的知识上,光有奉献精神的老师, 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12页/共16页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多学习,多反思,学习别人先 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别人课堂教学 中好的教学环节,精彩的教学设计,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 加以改正。
第13页/共16页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种子课》 这本书后,让我觉得我对数学教学、对学生教学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 值得我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书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认识自己、改 变自己、充实自己、反思自己,让我慢下步伐,精心设计教学、悉心呵 护种子、静待花开。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用心播种,让生命之光闪耀课堂
——读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有感
在2013年3月23日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目睹了小学数学名师俞正强的风采,观摩了他的“种子课”——《用字母表示数》,感叹于他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地交给学生,能真正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折服于他上课“朴素无华,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于是,心里就想着自己也能像俞正强老师那样上出富有生命力的“种子课”,给学生生长的力量。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便购买了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自此,便于他有了亲密接触。
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表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看这句话,心里就想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读完此书,不禁感叹:这样的老师,他的他的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他的学生是有生命成长动力的。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云: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其义本指"在移栽它时,像爱护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弃掉一般,谈的是植树的经验。"俞老师巧妙地将其引用到教学中,把数学课分为“莳也若子”和“置也若弃”两种类型,余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就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这样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就能够叫做种子课。有些课能够“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能够称作生长课。在书中,俞正强老师用《温度》、《厘米的理解》、《分米的理解》、《米和毫米》、《用字母表示数》等案例说明了什么是“种子课”,什么是“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
阅读《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阅读《种⼦课⼀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
名师⼯作室引领共成长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读《种⼦课——⼀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有感“每个孩⼦都是花的种⼦,只是花期不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没准你的花就是⼀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且炫丽⽆⽐。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棵参天⼤树!”
⽹上各种对孩⼦成长的静待花开的描述,不禁想起龙应台《孩⼦你慢慢来》,可是现实真不是这样!在⼤⼉升⼊初中后,接连三次测试,没关注⼊学测试成绩,觉得孩⼦⽐较放⼼,可是在⽉考和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之后,250-280的名次,竟让对孩⼦⽐较佛系的我深深的焦虑。特别是和邻居家孩⼦对⽐,更加重了焦虑!我开始关注孩⼦的学习过程,⾝为⼩学数学⽼师的我,⾸先关注⾃⼰⽐较擅长的数学,正好是⼀元⼀次⽅程解决问题,⾃⼰感觉能应对。可是,在和孩⼦的解决问题的⽅式⽅法的碰撞中,让⾃⼰不禁感慨,⾏程问题不会清楚地画出线段图,⽽是提笔就做,不⾏再改,其他类型还是存在这种情况。问及⼤⼉,没学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吗?答⽈:没有啊,只要套上公式就⾏了啊!
不知其他种⼦怎么在成长,我的种⼦掉进了规律、公式套⽤的沙漠,没有扎根数学的沃⼟,不能怨⽼师,应怨这不负责任的我这个数学⽼师爸爸,在孩⼦的成长中没有洒下应该有的阳光和⾬露。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今年学校发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给我们阅读学习,闲暇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也颇有意思。特别书本的下编“种子课,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我这自认为理性的大脑里带起点涟漪。现将这断断续续的涟漪收集起来,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朵思维的浪花。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的,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读《种子课》心得体会
读《种子课》心得体会
教数学将近24年,遇到许多困惑。利用整个寒假时间,终于把俞正强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酣畅淋漓地读完!俞老师这本书给我这位年轻的老教师许多建议。这本书是解惑的一部良书!余老师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就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这样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就可以叫做种子课。有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可以称作生长课。余老师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细细分析什么的课是种子课。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我这学期任教的七年级数学中一定也存在种子课,对照余老师的方法,我仔细分析每一章节的种子课,尽力上好这节课,为其后的生长课奠定基础。
对这本书,可谓是喜欢得不得了,但跟之前看其他书的喜欢不一样。之前看吴正宪、华应龙等的书,喜欢,只是因为崇拜膜拜,渴望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设计出这么精彩的课堂。而对这一本的喜欢,用一句俗语来表述是:跳一跳,摘苹果。很接地气的一本书,很多话说到心坎里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书,很多的观点让你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反思,渴望达到那一个高度,却又觉得还不到那个水平。
书中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教师的改变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但首先是为自己改变。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改变,改变学生什么,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欲求。改变的中心,或者说灵魂是什么?以美点亮学生的内心,就是要激励学生欲求美好事物。改变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学生,意味着教师必须去了解(研究)学生,必须顺着学生所表现的种种可能性来改变自己原先准备的预案,从而去影响学生,而不是惯性的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因而,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之前、之中或之后,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吻合于学生的发展现实与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这样,就避免了在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适应教师,在学生适应不了的时候步入教学冲突的疾痼。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楚门中心小学郭芳华
周老师给推荐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寒假里我断断续续将书本读完。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全书主要分两块内容:一是种子课,生长的课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二是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强调了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而全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却是“破茧而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章节中所提到的几点内容。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三、提升自己百度文库充实自我
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教师,教大学有大学的学识,教中学有中学的学识,教小学就只有小学的学识”。这句话说的正是由于老师长期从事教学,他的知识层面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学层次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一、读原文:
全文
二、写心得:
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及后延。这个过程肯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开展的节点,这些基点和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
第—次形成某种能力,或者一个知识体系中的开端都属于种子课。种子课有其价值,数学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体系,当学好第—节,同一个知识体系里的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将第—次教清楚,后面的课可以自主学习,这就是种子课的意义。
为了让数学课上得高效,所以俞老师提出了种子课。种子课对我们教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想上好数学课,我们首先要去了解数学课,讲解每一个知识体系的分支,认识到每一个例题的作用,即所谓的研究教材。
研究完教材之后就是该怎么上数学课,我们在研究完教材之后,其实就是将数学知识的教法进行分类,每一个体系上的教法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接触这个体系的第—个知识点上,后面再接触到这个体系内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轻松了自己。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一、打开书看到两个问题:
(1)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2)如何有效的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
看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平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总不能做到尽人意,无论我如何精心设计,课堂上总不能保证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聚精会神的听课,有时候看到孩子们看动画片时的认真状态,我就在想:如果我的课堂能上成动画片就好了,我就不愁学生学不会了。第二个问题也时常让我不知所措。每一单元的内容一节不少上,甚至还额外的花时间来进行巩固练习,可最后还是一大堆问题摆在眼前不能解决。通过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很多时候还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对俞正强老师这本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二、俞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堂的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莳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莳也若子”的课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子“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以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比如“厘米的认识”可以看做是种子课,如果厘米的知识掌握好了,那么关于分米,米,千米,毫米的学习也就变得更容易了。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也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于“厘米的认识”我觉的“分泌的认识”、“米和毫米的认识”都可以看成是生长课。适合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种子课》读书心得俞老师这本书不是纯洁枯燥的文字,而是用1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数学课不光光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本书分为两大块,1是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甚么是种子课及如何上好种子课这两个问题。另外一块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在叙述种子课时,俞老师没有对种子课下定义,也没有根据定义来演绎,而是采取了举例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像这样的课就上种子课;
就某1单元而言,这几节课应当是种子课;
就某1知识领域而言,每节种子课应当如何显现,才能成绩孩子们的学习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1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
给他们充分的适合的条件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种子课就是适合学生生长的条件之1。如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1个生命体,那是可以描写为若干个显性阶段的。当发展至1定时候,便能了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别,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成长。这句话成立的条件是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实践。
1堂课从知识属性上来讲可以分为:概念课和计算课等;
从教学要求来讲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温习课;
俞老师的观点是不管甚么课不过就是种子课和生长课之分。有的知识是显现在外部的浏览性学习,有的知识是隐性的体验性学习,而将两种结合起来的便是种子课。
关于先期学习,即在授课之前就已积累的经验,俞老师提到先期学习有时会致使个体差别较大,有的孩子理解很有质量,有的孩子理解浮浅。有的问题老师刚提出来,学生便把本节的知识讲出来了,打乱了老师的预设和探究的氛围。本来预设是课堂中经过师生互动构成的进程和结论,在学生的思惟成果或展开的实验操作结论与老师预设相左或意想以外成心义的学习这样非预设生成时,教师如何面对解决,公道驾驭课堂,为学生进行公道解释,非常关键。常常会出现两极性——为难与精彩。预设和非预设生成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1部份,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以最日常的生活经验,蕴含最深奥 的学术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许多数学知识蕴藏于生活经验 当中,如果知识是一棵树,那么学生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便是树 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播种好种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自身 的能量去体会,去感悟,去唤醒。
感谢俞wk.baidu.com师用他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 带来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相信“种子课”的概念也能让今后对 于数学教学研究的人们受益匪浅。
• 2000年参加了浙江省5522名师培养与国家骨干教师培训。 • 2001年到金华市胜利小学任校长。 • 2003年至今在金华市站前小学任校长。期间完成了教育硕士的
学习。并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到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习。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 这本书包含了俞老师多年的教学智慧,本书展示了俞老 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 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 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 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 让学生充分自主。
• “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 课”。
• “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 课”。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浙 江 省 小 学 数 学 特 级 教 师
作者介绍 内容概要 心得感悟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打开俞正强先生的著作——《种子课》,首先就被开篇的那段话语吸引住了:教数学将近三十年了,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2)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
看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平常工作中时常困扰自己的问题,虽说教数学是“半路出家”,到如今也有六七年光景了,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总不能做到尽人意,无论你如何精心设计准备,课堂上总不能保证全班所有的孩子聚焦你的课堂,总有一些游离在课堂之外,可是只要你在课余的时间播放动画视频时,所有的学生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没有一个吵闹的,玩耍的,那种专注让我十分的羡慕嫉妒恨,要是我的课堂教学能够上成动画片一样就好了,我就不愁学生学不会,听不懂了。部分学生课堂上走神不专注,其实说白了就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厚,没有像玩游戏那样让他入迷。第二个问题,也是时常让我不知所措的,一个单元,教学的内容一节都不少,甚至还额外的多花一些时间来强化巩固,等到练习或考试时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基础没有掌握好,学生之间的成绩和能力差异大,不能灵活的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眼前,通过学生呈现的问题也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到底存在着那些问题?有很多时候还是不得要领,犹如在迷雾中摸索前进。
强烈的好奇心,急切的想知道这为特级教师思与行,能够给予我怎样的启迪,能否为我答疑解惑?俞老师没有把课按照常规来划分,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课形象的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我细细地读,慢慢地品。书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认识自己、改
变自己、充实自己、反思自己,让我慢下步伐,精心设计教学、悉心呵
护种子15 、静待花开。
2020/5/1
16
2020/5/1
百度文库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读后感
2
2020/5/1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
•什么是种子课 •如何让上好种子课
3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
•感悟学生发展 •反思教师成长
2020/5/1
破茧而出:教师专业 发展的五个阶段
4
2020/5/1
1 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2 改变自己,接受学生 3 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1 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们 从小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不仅传 递知识,而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老师就像学生的 父母,像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成长的 道路上走的更好。
7
教师专业发展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 发展。就要求教师本人了解自己的优缺 点,确立发展目标,才能找出目标与自 身现有条件之间的距离,思考缩短这一 距离的途径方法,并不折不扣地实施于 行动。认识自己,影响着教师在自己专 业发展进程中的行动方式,从而影响着 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2020/5/1
2 改变自己,接受学生
1、教师的改变要立足于中国教育的改变,为孩子而改变。 2、教师改变着眼点就是学生,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学生的 改变。 3、改变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学生。 4、教师必须去了解(研究)学生,必须顺着学生所表现的 种种可能性来改变自己原先准备的预案,从而去影响学生。
8
2020/5/1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多学习,多反思,学习别人先 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别人课堂教学 中好的教学环节,精彩的教学设计, 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 加以改正。
14
2020/5/1
在教师这条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种子课》
这本书后,让我觉得我对数学教学、对学生教学学习有了更多的启发,
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
10
2020/5/1
“道”。
3 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教师不同于学者——学者的知 识以深厚见长,教师则以广博为主, 教师的知识背景应该是由学科专业 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其他相 关的学科知识组成。
3 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教师,教大学有大学的学识,教中学有中 学的学识,教小学就只有小学的学识”。这句话说的正是由 于老师长期从事教学,他的知识层面随着时间的变化 越来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学层次上。
9
2020/5/1
3 提升自己,充实自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
11
2020/5/1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教而不思则罔”,教师成 功的教学离不开反思,在日常教 学中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
12
2020/5/1
4 反思自己,突破创新
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 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躺在原 有的知识上,光有奉献精神的老师, 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13
2020/5/1
5
2020/5/1
1 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一 教师工作是半个铁饭碗,一般不用担 心失业下岗什么的了;
二 教师工作比较的稳定,不用到处漂泊;
三 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班是比较忙 碌但上课时间也不是很多,女教师还 可以休产假,有时间顾家;
工资不多不少,至少不会把自己饿死 ,总之还不错。
四
6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