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治疗药物简介——第三十九篇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第一节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一)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类:

1、窄谱青霉素类:注射用PCG和口服用PCV为代表

2、耐酶青霉素类:注射用甲氧西林、口服注射氯唑西林

3、广谱青霉素类:注射、口服用氨苄西林,口服阿莫西林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注射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注射用美西林、口服匹美西林

(二)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四代

1.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口服头孢拉啶、口服头孢氨苄

2.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呋辛、口服头孢克洛

3.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哌酮、头孢噻kui

4.第四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匹罗

(三)其他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

(四)β-内酰胺酶抑制药:包括棒酸和舒巴坦类

(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二、抗菌作用机制

•PC+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

•自溶酶溶解→抗菌作用

三、耐药机制

1. 产生水解酶: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

2.与药物结合:酶与药物牢固结合→牵制机制或陷阱机制,滞留于胞浆膜外间隙中

3.PBPs 改变:耐甲氧西林金葡菌PBP2a →PBPs 合成↑,亲和力↓

4.改变菌膜通透性:通道孔蛋白(porin ):蛋白表达减少或消失

5.增强药物外排:主动外排系统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临床应用】
呼吸道、尿路、妇科、胆道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等。
44
单环β -内酰胺类
【 代表药】氨曲南 【 特点】 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耐酶,低毒 【临床应用】 G-菌引起的感染
45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 代表药】克拉维酸
舒巴坦
三唑巴坦
抑酶增效
【 特点】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但抗菌活性低,
3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
4
青霉素类
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 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 抗G-菌青霉素类: 美西林、匹美西林
41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
保留β-内酰胺环,但无青霉 素和头孢菌素类基本结构。
【 代表药】亚胺培南
【 特点】高效、广谱、耐酶。 但在体内易被肾脱氢肽酶水解失效。 【剂型】常与西司他丁制成复方制剂——泰能。 西司他丁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
【应用】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对厌氧菌是β-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者。 【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致惊厥和肾损害。

39.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9.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脑膜炎奈瑟菌等
1.产生灭活酶: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均有作用)
2.牵制机制:药物与大量β-内酰胺酶结合,不能进入靶位
3.PBPs 改变:亲和力↓;PBP2α产生(MRSA)
4.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 主要是 G-菌的作用,由于孔道性质的改变或缺失所致
5.增加药物外排:跨膜蛋白
6.细菌自溶酶产生↓↓
广谱青霉素 抗铜绿假单

胞菌类
阿莫西林、氨 哌拉西林、
苄西林、匹氨 阿洛西林、
西林
呋苄西林、
羧苄西林
广谱抗菌药、 不耐酸、不耐
耐 酸 ( 可 口 酶、对耐药金
服)、不耐酶 葡菌无效、只
(联系耐酸 对铜绿假单
青霉素)
胞菌有效
对 G-杆菌作 铜 绿 假 单 胞 用较强(伤 菌 寒、副伤寒), 但对铜绿假 单胞菌无效
滤过排除
6.安全范围大,最大剂量为 160U
7.自身为酸性药物,与酸性药物联用,如与丙磺舒、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竞争性抑
制从肾小管分泌,使之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延长作用时间
8.代谢产物为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内的杂质、青霉素烯酸、青霉素是导致过敏反应三个主要原
因)
1.抑制黏肽(肽聚糖)合成,抑制细胞壁生成
2.激活自溶酶活性
1.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酶金葡菌高度敏感(是链球菌感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 循环衰竭:血压↓脉细弱
中枢抑制:意识丧失、昏迷、大小便 失禁等












防治: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 ②询问过敏史
③皮试:初次用、停药72小时以上或 换批号者必须做 方法:id1000u/ml的青霉0.05~0.1ml, 15min后观察:
局部红肿、肿块>1cm,痒--阳性,
金葡菌胞壁粘肽交叉联接示意图
L-丙 D-谷 L-赖 D-丙 D-丙
L-丙
(甘) 5
D-谷 L-赖 D-丙
(甘) 5
L-丙 D-谷 L-赖 D-丙
(-)
(甘) 5
L-丙 D-谷 L-赖 D-丙
(甘
D-丙
转肽酶
青霉素












抗菌机制
粘肽
(二糖十肽)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转肽酶
粘肽交 叉联结
无效: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病毒












应用
G+球菌感染: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咽炎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该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毒性低,临床使用时疗效高、适应症广,且品种多,故颇受重视。

第一节分类、抗菌作用和耐药机制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一)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类

1.窄谱青霉素类以注射用青霉素G和口服用青霉素V为代表2.耐酶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甲氧西林和科普副、注射用氯唑西林、氟氯西林为代表。

3.广谱青霉素类以注射、口服氨苄西林和口服用阿莫西林为代表。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羧苄西林、哌拉西林为代表。

5.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美西林和口服用匹美西林为代表。

(二)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四代。

1.第一代头孢菌素以注射、口服用头孢拉定和口服用头孢氨苄为代表。

2.第二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呋辛和口服用头孢克洛为代表。

3.第三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和口服用头孢克肟为代表。

4.第四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匹罗为代表。

(三)其他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四)β-内酰胺酶抑制药包括棒酸和舒巴坦类。

(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

二、抗菌作用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很小。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已合成的细胞壁无影响,故对繁殖期的细菌的作用比静止期强。

39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39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性耐药。如大肠埃希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等
③ 与药物牢固结合 (牵制机制)
-内酰胺酶+某些耐酶-内酰胺类抗生素迅速结合 (广谱青霉素、2,3代头孢菌素) 形成屏障作用
药物滞留膜外 不能与PBPs结合,发挥抗菌作用
④产生水解酶(-内酰胺酶)-最常见机制
-内酰胺酶是耐-内酰胺抗生素细菌产生的一类能使
第二代:治疗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
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
炎及尿路严重感染的的治疗,能有效控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
第四代:治疗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静脉炎 肾毒性 出血倾向
广谱青霉素
(1)氨苄西林(ampicillin):对肠球
菌作用优于青霉素G,对革兰阴性菌 (如伤寒、副伤寒)有较强的作用。
(2)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口服
吸收良好,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3)匹氨西林、海他西林等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特点:广谱、不耐酸、不耐酶、但对铜绿假
单胞菌有效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概述
是一类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化学 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作用机制都是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按化学 结构分为: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9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9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⒊美罗培南(meropenem) :对脱氢肽酶稳定
临床用于G+、G-需氧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克倍宁(carbenin)=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减前者肾毒)
35
二、头霉素类(cepharmycins)
头孢西丁(cefoxitin)
特点:
⒈抗菌谱、抗菌活性与二代头孢相仿 G-较强,G+稍弱,对厌氧菌有良效 ⒉对-内酰胺酶稳定 ⒊脑脊液中含量高 适于:盆腔、腹腔、妇科需氧厌氧菌感染
H
H2N
H S C
6 5
C
7
CH2
4
O CH2 O C CH3
C O
8
N
1
C C
2 3
C
HO
O
27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类
根据头孢菌素抗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肾毒性可分为4代。
第一代: 注射: 头孢噻吩;~唑啉;~匹林;~乙氰;~西酮 口服: ~氨苄;~羟氨苄.注射和PO均可:头孢拉定 第二代 : 注射: 头孢呋辛;~孟多;~替安;~尼西;~雷特 口服: 头孢呋辛酯;~克洛(希克劳)
用途:轻度敏感菌感染、恢复期巩固和 感染复发的预防
18
二、耐酶青霉素
特点:
1.耐酶 2.抗菌谱与PG同,活性较弱
药物:

39 内酰胺类抗生素

39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G作用特点:杀菌剂 1.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 期细菌作用弱; 2.对G+ 菌作用强,对G- 杆菌作用 弱; 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无 效; 4.不宜与四环素、氯霉素及大环 内酯类等速效抑菌剂合用。
[临床应用]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体 引起的感染均为首选。 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 红热、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对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 炎,宜与SM 或GM合用。
第五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1.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广谱抑酶,复方制剂:
奥格门汀(augmentin,氨菌灵):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
替门汀(timentin):
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本章要点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青霉素的抗菌谱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1-4代头孢菌素的特性变化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乳酸 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脑膜炎球菌、淋球 菌、螺旋体、放线杆菌
对G一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 对酶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 G一菌均 有高效,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要用于G+ 菌、耐青霉素 金葡菌感染(呼吸道、尿路、皮肤 及软组织感染)。常用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头孢唑啉(i.m)。 第二代:常用于G- 菌感染,肺炎、 胆道、尿路感染及菌血症,头孢呋 辛及头孢孟多。口服用头孢克洛。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ephalosporins)
头孢菌素类是由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基本化学结构如图
7-氨基头孢烷酸
7-氨基头孢烷酸 母核:7ACA O R1 S
C
NH
O
C
C B
C
N A C
C
C CH2 R2
接上不同侧链 制成一系列半 合成头孢类。
COOH β-内酰胺环:与青有相 似理化特性/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舒巴坦(sulbactam) 优立新 他唑巴坦(tazobactam)
舒普深
新菌治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低/毒性低/抑酶谱广 与β-内酰胺类合用有协同作用,使不耐酶抗生素的 抗菌谱增加(耐酶),抗菌作用加强。 他唑巴坦抑酶作用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3.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ampicillin)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相同点: 耐酸,不耐酶; 抗菌谱广,对G+/G-菌均有效,但对绿脓无效; 不同点: 氨苄:对G-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伤寒。对 球菌/G+杆/螺/放作用<PG; 阿莫:抗菌谱/活性≈氨苄西林,但对肺炎球/肠 球菌/幽门螺杆菌作用>氨苄西林。用于敏感菌所 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
给药前
给药后
磷壁酸
脂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治疗药物简 介——第三十九篇β内酰
胺类抗生素
内容提要
1.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2. 青霉素类抗生素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4.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5. 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2021/3/10
2
教学基本要求
• 掌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抗 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也可用于放线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的治疗。
• 还可用于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流产后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的
败血症的治疗。但因青霉素G对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故必须加
用抗毒素血清。
2021/3/10
14
一、窄谱青霉素类
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 过敏性休克 主要防治措施:①仔细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
抗菌作用
• 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繁殖期有高度抗菌活性:
①大多数G+球菌,如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②G+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等;
③G-球菌,如脑膜炎奈瑟菌等;
④少数G-杆菌,如百日咳鲍特菌等;
⑤螺旋体、放线杆菌,如梅毒螺旋体等。
• 对大多数G-杆菌作用较弱,对肠球菌不敏感,对真菌、原 虫、立克次体、病毒等无作用。
• 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 其他不良反应
2021/3/10
15
二、耐酸青霉素类
• 药物: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非奈西林(苯 氧乙青霉素)。
• 特点:耐酸,不耐酶,抗菌谱≈PG,较PG弱。
2021/3/10
16
三、耐酶青霉素类
• 药物:异噁唑青霉素(苯唑、氯唑、氟氯、 双氯西林)。
11
一、窄谱青霉素类
体内过程
• 不宜口服。通常作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 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全部以原形迅速经 尿排泄,t1/2约0.5~1.0h。
• 青霉素G有水溶液、混悬剂和油剂,后两种制 剂的血药浓度均很低,不适用于急性或重症感 染,仅用于轻症病人或预防感染。
2021/3/10
12
一、窄谱青霉素类
者禁用;②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③避免在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④不在没有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和抢救设备的条件下使用; ⑤初次使用、用药间隔3天以上或换批号者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反应阳性者禁用;⑥注射液需临用现配;⑦病人每次用药后需观 察30min,无反应者方可离去;⑧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首先 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1.0mg,同时采用其他急救措 施。
• 触发细菌自溶酶活性
2021/3/10
5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影响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因素
• 药物透过G+菌胞壁或G-菌脂蛋白外膜的难易。 • 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药物对靶位PBPs的亲和性 •
2021/3/10
6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抗菌作用类型
• I类:易透过G+菌粘肽层
2021/3/10
8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O

S CH3

R1
C
NH
CC C
B
A
CH3

O C N C COOR2
O

S

R1 C NH C C
C

B
A

O
C
N
C
C
CH2 R2
COOH
侧链
主核
2021/3/10
9
青霉素分类
• 窄谱青霉素类 • 耐酸青霉素类 • 耐酶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类 •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
4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
• 作用于细菌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阻碍 粘肽合成。 –β-内酰胺环与MNAc五肽的最后二肽(D-丙-D-丙)立 体构型似,可选择性与转肽酶(肽合成酶,PBPs)结 合阻碍粘肽的交叉联结。
• 特点:耐酸、耐酶、抗菌谱≈PG。
2021/3/10
17
四、广谱青霉素类
• 药物:
–氨苄西林(ampicillin)、羟氨苄西 林(amoxycillin)、匹氨西林
• • 特点:
–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广(G+菌,G菌)有效,G+菌作用小于PG。但对铜 绿假单胞菌无效。

2021/3/10
18
五、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类
• II类:易透过G-菌脂蛋白外膜
• III类:易被β-内酰胺酶破坏
• IV类:对青霉素酶稳定。
• V类:少量β-内酰胺酶稳定
• VI类:对β-内酰胺酶极稳定
2021/3/10
7
第一节 分类、抗菌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机制
•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 耐酶的药物与酶结合不能进入菌体 • PBPs的改变 • 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影响药物进入 • 增强药物外排 • 缺乏自溶酶
• 熟悉青霉素G,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以及各 种头孢霉素的特点。
• 了解两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
2021/3/10
3
教学基本要求
• 掌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抗 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熟悉青霉素G,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以及各 种头孢霉素的特点。
• 了解两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2021/3/10
•药物:羧苄、磺苄、替卡、呋苄、阿 洛、哌拉、美洛西林。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广, 对绿脓杆菌有效,G-菌作用强。
•阿洛西林对产酶金葡萄疗效不好,但 对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羧苄、庆 大)等也有效好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3/10
10
一、窄谱青霉素类
来源及化学
• 青霉素G(penicillin G),是5种青霉素(X, F,G,K,双H)之一
• 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干燥粉末溶 于水后极不稳定,易降解失效,故应临用现配。
• 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U表示,其他青霉素均以 mg为剂量单位。
2021/3/10
•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等极易产生耐药性。
2021/3/10
13
一、窄谱青霉素类
临床应用
• 为治疗敏感的G+球菌和杆菌、G-球菌及螺旋体所致感染的首选药。 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丹毒、猩红热、咽炎、扁桃体 炎、心内膜炎等;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支气管肺 炎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由于病灶部位形成赘生物, 药物难透入,常需特大剂量静滴才能有效;淋球奈瑟菌所致的生 殖道淋病;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疖、痈、败血症等;脑 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