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验的借鉴与超越_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现实选择_杨同华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实际。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在瑞士,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培训,以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到企业中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这种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建立更多的学徒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学徒岗位。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更具实践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院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工程技术、医疗保健、酒店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探微

德国职业教育探微

德国职业教育探微
杨同华;黄国清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举世闻名,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

德国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立法、职业教育模式、职教师资培养等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及启示: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立法,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机制,健全师资培养体系。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杨同华;黄国清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
【相关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之探——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 [J], 阮红芳
2.《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课题连载(Ⅲ)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 [J], 姜大源;吴全全
3.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之一 [J], 王润拽;王勇
4.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发展内蒙古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之二
[J], 王润拽;王勇
5.寻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J], 李学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m^E i E i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吴燕摘要: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 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战略规划,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向社会输送的技术技能人 才、促进本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笔者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考察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 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务院于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

该方案对职教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出战略性解决方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

《方 案》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举办 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 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大 国,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

_、德国的教育体系总览德国是一个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德国的教育 由联邦和各州一起负责。

联邦政府是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 的主要负责机构,此外由各州的文教部长组成联席会议进一 步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

各州拥有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

德国实行12至13年义务教育,具体因州而异。

德国绝 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学制是4年。

小学阶段过后,学生根据自 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进人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学校。

德国中 等教育主要有4种办学形式: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综合中学 (Gesamtschule))。

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一般就读基础职业中学,学制5 -6 年。

基础职业中学的基础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浅显,主要是为 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因此在基础学科之外会开设劳工理论方 面的课程。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被录取进行进一步的双元 制职业培训,既在企业接受学徒的培训,又在职业专门学校 进行学习。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体系之一,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旨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之路。

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与德国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 目的,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特点, 探索德国职业教育之路,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义, 可行性, 推动发展路径,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重要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 建议.1. 引言1.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上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特点是充分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体系和规范的课程设置。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双轨制和学徒制两种模式。

双轨制是指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学习,既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

学徒制则是指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同时在学校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这种结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有助于他们顺利就业。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工业、技术、医疗、服务等多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试论德国职业教育理实结合的考评模式及对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制度的借鉴

试论德国职业教育理实结合的考评模式及对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制度的借鉴

试论德国职业教育理实结合的考评模式及对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制度的借鉴【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理实结合的考试制度,以其突出特点在德国职教考评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详尽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有关教育考评的组织管理、考评种类、形式和内容,并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考评提出了借鉴意见。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育考评借鉴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法宝之一。

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理实结合的考试制度,更是以其突出特点在德国职教考评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职教领域的教育考评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考试制度(Prafungswesen)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有关教育考评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考评种类、形式和内容的总称。

一、双元制职业学校中教育考评的组织管理机构1.主管部门。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考试制度是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受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委托制定的,包括制定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考试制度框架法律和相关规定,并负责考评制度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2.法律基础。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对每种国家认证职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考试规定》。

它是程序性法律文件,对各种国家认证职业的考试形式类型、命题范围、考试过程和考试时间都做了具体详细地规定。

《职业考试规定》是依据《职业教育法》、《手工业协会规定》、《职业教育条例》等法律和规定制定的。

3.考试委员会。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设有联邦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负责依据《职业考试规定》制定考试指导性标准。

各州及地方设有下属的国家认证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下属的考试委员会是按照每一种职业资格考试设立的,受与职业院校无直接关系的各个行业协会管辖。

并按照各行业协会的行政区划分布设立。

考试委员会是由雇主、雇员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

每一个考试委员会中的2/3的考评人员必须来自企业,并且雇主和雇员的人数相等。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作者:商玮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4期摘要:德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最有代表性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促进德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推动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在改革发展中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们在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时,需要结合我国经济文化背景和产业发展实际,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当前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发展以及疫情常态化背景喜下,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改革;德国“双元制”;行动导向;现代学徒制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都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代表性的如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和培训包、法国的工学交替式教学等。

它们各具特色,但共同的是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本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背景之上,是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其中最为成功和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保障、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我国工业化道路时间不长,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的改革扶持举措,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人才供需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去年国家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如:双高校、双高专业群建设、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高职扩招等等,全方位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

在职教改革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行动导向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方案等,对推动职教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成效距离要求还存在差距,需要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并能转化成指导实践的落地方案。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逐渐备受重视。

与此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的典范国家,其成功的经验也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与促进作用。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德国职业教育以其卓越的质量和灵活性而著称。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徒制度”,即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结合学校教育的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这一制度使得学生既能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又能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德国的企业对职业教育有着非常高的重视,大部分企业都愿意提供职业教育的实习岗位,同时也参与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这种密切的校企合作,使得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需要。

1. 树立实践导向的办学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以实用性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并且有所作为。

2.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紧密,这有助于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质量。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与企业加强合作,了解企业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3.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也十分完善。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健全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闻名的,其成功之处在于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实习,确保他们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实习岗位,锻炼多样化的技能和工作经验。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得德国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学徒制度的实行。

学徒制度在德国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培训模式,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使得学生在培训期间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

学徒期间,学生得到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工作中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学徒制度的实行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分层管理也是其成功之处。

德国将职业教育分为不同层次,既有中等职业教育,也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层次。

通过分层管理,德国能够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得到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优化教育模式。

我们可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通过实习获得实际操作的能力。

我们也可以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分层管理,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类,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位和培养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入学徒制度和进行分层管理,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经验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经验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经验与启示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经验与启示引言:德国职业教育一直以其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闻名于世。

“双师型”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它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

本文将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经验与启示,并从中汲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有益启示。

一、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渠道和背景1. 制度设立德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是建立在稳定而完善的制度体系下的。

德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经验,才能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2. 实践导向的专业学位德国的职业教育院校一般提供与各行业相关的实践导向的专业学位,比如工程技术、医疗护理、机械制造等。

这些专业学位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由行业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进行实习,接受真实的职业培训。

3. 企业合作项目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二、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和做法1. 教师选拔和培养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选拔非常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关行业背景和职业经验,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

2. 实习与实践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中非常重视实习和实践。

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实习,接受真实职业培训。

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 与企业的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与各行业的企业合作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士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制定课程和培训计划,以提供最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三、德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 加强实践导向的教学我国职业教育应提倡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存在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经验方面,德国职业教育重视企业参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对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讨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产教融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职业教育带来了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优势、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借鉴意义、改革方向、总结、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教育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会轮流进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非常注重他们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还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实习中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也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以提高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介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就业导向,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备受关注。

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双元制”(双轨制)和“三元制”(三级制)两种教育模式,两种模式均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和应用。

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定的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然后通过实习和实践,进入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和培训。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三元制”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双元制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灵活的教育培训机会。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建立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育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构应该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应该更加完善和科学,确保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学校制和双元制两种形式。

学校制是指通过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而双元制则是指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 聚焦实践: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 分层次:德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考试。

3. 企业参与: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度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

4. 国家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行工匠制度,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

2. 1920年代:德国开始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

3. 1950年代:德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4. 197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度明显提高。

5. 1990年代至今:德国继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 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德国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依据。

3. 政府投入、企业参与: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企业参与度也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使得职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我国应该对职业技能进行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依据。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德国职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借鉴。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即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模式,因为缺乏对实践技能的注重,一直在求职压力和社会认可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工作实践。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实习,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实习制度,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与产业对接。

德国职业教育与各行各业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与行业相符的实践经验,能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需要与产业对接,积极了解企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引入企业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灵活性和晋升通道。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路径。

学生在完成初级职业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中级或高级职业教育。

这种灵活性和晋升通道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设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需求契合度高。

借鉴德国经验,可探讨教育内容设计、实习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未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可朝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轴发展。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需在政策支持、教育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探索,实现教育方式创新与质量提升。

未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吸收各国经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应用型本科教育、借鉴、探索、可行性、改革、发展、前景、路径1. 引言1.1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者,其以工匠精神闻名于世,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被广泛认可。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这种实用性教育模式使得德国的劳动力市场高度匹配,大量技术人才得以供给,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应加强对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相较于学术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学校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情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德国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借鉴意义,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等方面。

在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成功的原因后,我们也要认真探讨我国“双导师制”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的建议。

德国的教育模式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其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我国双导师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异同,启发,借鉴,成功原因,问题,挑战,改进建议,思考,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接受学校的理论教育,也在实习或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德国职业教育系统的核心,被认为是成功的教育模式之一。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年轻人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习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更快速地适应职场,还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模式。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转移,确保了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受到了德国国内的认可和好评,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借鉴。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学习,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更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2 介绍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引入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育人的一种培养模式。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模式的代表,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将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突出职业导向。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设立针对不同职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突出职业导向,抓住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机遇,定向开展专业教学,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习和双证书制度。

在德国,通过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双证书制度也可以增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确认。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强调实习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导向、注重合作式学习和实习和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各国所效仿,且对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因此,文章主要对“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简述,并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深入了解以及思考其对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引言:“双元制”指的是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在企业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很少一部分时间在学校里接受理论以及文化知识学习,这种将企业实践技能与学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从而实现开展职业教育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对职业教育思想认知,以及参与工作之后与其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存在薪酬方面不均衡等的问题,所以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希望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完善和改进作用。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简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非常重视,也设立了相关方面的法律。

同时,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法,各州同样设立相关的职教法规,以下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一)双元制职业教育内容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理职业教育通常设置在企业中,与企业直接联系,而且学校和企业共同对相关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同时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由两者分别负责,这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也能进行岗位实习,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使两者同步进行,在学生毕业时期,可以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1]。

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于岗位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对其毕业后步入社会进行就业方向选择,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

(二)职业培训管理德国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管理,在各方面都较为成熟,而且其国家法律对这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每个企业都有职业教育培训的责任,而且企业里存在的职业培训是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视日益增强。

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被寄予厚望,成为改革的重点方向。

与此德国作为教育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如何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包括双元制培训、技工学校和大专学校等。

这些途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大量的实际工作,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

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需要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大专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更多的实际工作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需要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在政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政策上,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引进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充分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师型”教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 式运行机制 中 的 重 要 一 环,在 培 养“双 师 型 ”教 师 过 程中,德国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牛晓燕( 2007) 通 过对职教师资的培训学习场所和培训内容分析,指出 在德国,培训教师的理论学习地点和实践培训场所为 同一个或相互邻近,且培训内容与企业对生产流程、 业务流程要求相匹配,以此加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的融合,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6]。
为了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德国现已有
良好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这些机制保障了职业教 育教师的知识能够得到不断地更新,国家相关教育部 门允许在职教师带薪继续学习,也硬性要求在职教师 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学习进修。同时各州的法律都对 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作了相应规定: “第三阶段的师资 培训”是每个在职教师须接受的,且在职教师每年享受 5 个工作日带薪脱产进修的福利。为了使继续教育培 训更符合社会及教师需求,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 教师进修学院会通过多种调查分析后,每二年修订教 师继续教育目录,最大限度做到培训目录和社会、经 济、学校等实际情况相吻合,以此促使继续教育对接 社会需求,以此保证职教师资继续教育的生命力[7]。
到三者的同步发展,尤其是学术性与技术性,由于受 授课教师、学制学时、学生状况、培养机制、教学条件 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很难实现共同发展。而师范性则 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及培养方式的局限性,该特性 培养也显不足。
2. 职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仍然沿用普通师范教 育的培养模式,即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在课堂进行理 论学习的时间占了整个大学教育时间的绝大部分,到 企业、学校实习差不多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作 为职业学校教师的另一来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则缺 少学校见习和实习,以致很多新教师上岗前对自己即 将工作的环境、工作性质知之甚少,缺少在实际工作 场景中的训练,从而导致从教后适应时间拉长,这也 会对新教师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3. 职前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教育的目标, 是侧重于学科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因此在培养职业教 育教师的过程中其专业课程也都是以学术性为重,对 学科的系统性与内容的专、精、深过分追求,相应淡化 了应用性、实践性的技术知识,导致这些大学毕业生 到职业学校后不会教书,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上。在课 程结构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偏 低,实践课程、选修课程较少,不利于职业教育师范生 职业能力的形成、实践应用能力的习得以及全面素质 的提高。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以教为中心的形 式居多,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偏少[2]。 4. 职后继续教育开展不够实用 首先,表现在继续教育的开展形式与场所上。目 前职业学校教师继续 教 育 多 停 留 在“专 家 讲、教 师 听”的课堂集中讲授的教学模式上,这种单向的信息 传输脱离了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现场。与当前 推崇的“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的职业学校教育 理念不吻合,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排斥了作为学生的教 师的个体实践体验,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 继续教育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其次,表现在继续教育 资源和渠道上。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 和渠道有普教化倾向的趋势。大学教师和职业教育 理论研究人员担任培训主讲教师是普遍现象,从理论 上看,这些主讲人员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 作需求的,但实际培训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最后, 表现在继续教育的评价管理上。当前职业学校教师 继续教育培训亟需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这是继续教 育工作的难点所在,职业教育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培
随着《关 于 全 面 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相继颁发,国 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如何 保证职业教育能够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有很多方面 的工作需要去完善,如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立法的 保障、职业教师的培养等。本文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 为研究主题,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经验,探 讨在中国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现实选择问题。
DOI:10.13839/ki.hae.2014.02.029
高等农业教育,2014-2,2: 121-124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14-2,2: 121-124
德国经验的借鉴与越: 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现实选择
杨同华
(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 比较教育 COM PARATIVE EDUCATION
总 272 期
杨同华 德国经验的借鉴与超越: 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现实选择
·123·
训后,对其培训结果缺乏实质性的考核和评价。在进 行考核和评价时,我们希望是双向的,对培训方的培 训质量和接受培训的教师的培训效果都须做出考核 和评价。特别是职教新观念,若没有经过后续教学工 作的反思和实践,则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培训的实 效也就必然落空[3]。
三、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德国经验的借鉴
与超越 ( 一) 德国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 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视,已形成了
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并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 制度,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非常重视其在职业界 的实际工作经历。为了增加职业教育教师行业的吸 引力,赋予职业教育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工 作环境,规定了职业院校教师是国家公务员或国家雇 员,享有与教育官员一样的社会地位,可免交劳动保 险费,且任教期间终身不能解雇,其法律地位由各州 公务员法决定。公务员的工资共分为 16 级,职业教 师中从事 理 论 课 教 学 的 属 高 级 公 务 员,起 点 工 资 为 13 级,从事实践课教学的为中级公务员,起点工资为 9 级。因此,对青年人和职业界的专业人士转行进入 职业院校做教师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4]。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江西职教师资培养研究( 11YB246) 。 收稿日期: 2013-11-19
作者简介: 杨同华( 1978 - ) ,男,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
■ 比较教育 COM PARATIVE EDUCATION
·122·
高等农业教育
第2 期
教师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一 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产生了 诸多不利影响。
( 一) 外部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阻碍 1. 去“师范化”现象严重 去“师范化”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面临的新 困境。首先,培养学校的更名,使原有的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综合化了。其次,培养专业的更名及消失,使 原本的职业师范教育专业面目全非,仅存的几个专业 采用非师范专业名称,如文秘教育变更为秘书学。再 次,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低,要想成为一名职业 教育教师,不需要经过职业师范教育专业学习,只要 能够和从事的专业相近,参加一个当地举办的教师招 考就可以,这看似很合理,但教师的师范性从何处体 现,教师的 师 范 性 要 经 过 专 业 学 习 过 程 得 以 慢 慢 习 得,岂是通过参加一二次教师招考考试或额外获得一 个教师资格证就能形成。 2. 低“社会认知度”现象突出 职业师范教育培养的人才多是去职业学校从事 教师工作。现如今,随着适龄学生的减少,职业学校 的数量及入学学生都呈减少趋势,每年职业学校的教 师都有招生任务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 剧了职业师范教育的不认同。以笔者所在学校每年 的职教类专业高考录取情况来看,新生几乎都是靠调 剂录入,也 是 对 职 业 师 范 教 育 的 社 会 认 知 度 低 的 验证。 ( 二) 内涵建设不足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阻碍 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其职前、职后培养 操作的不完善也是阻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发展的重 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前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 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 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既能教学又不失为从事 专业的专业工程师,这种教师是区别于普通师范教育 和非师范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而在当前的培养过 程中,这一培养目标基本没有落实到位。职业教育教 师相对于普通师范教师而言,其专业素质要求更高。 除需掌握 本 专 业 的 学 科 理 论 知 识 体 系、教 育 教 学 方 法,还必须具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跟踪了解生产一 线的技术应用现状,具有技术示范讲解能力,使其在 必要时能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为此,有的职业教育 教师培养单位提出对培养的学生必须拥有毕业证、教 师资格证、专业技能等级证三证,以此来达到学术性、 师范性、技术性的统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
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上,德国也践行出蜚声 世界的“双元制”培养模式。陈幼德( 2000) 通过对此 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深刻体会到严格的过程 控制是保证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入学 资格的控制环节,考生除须持有文理学校的毕业证书 外,还应在入学前接受为期不得少于 1 年的职业培 训、企业实习。对任职资格要求的控制环节,学生在 完成 9—10 个学期的大学学业后,须先后两次参加国 家考试。第一次为国家统一考试,主要是对学生知识 与技能的鉴定。之后再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期或实 习实践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这是对学生经验 与能力的考核。只有通过了这二次国家统一考试,该 学生才能获得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5]。
二、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困境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职 业教育的质量,就要有合格的师资,而合格职教师资 的来源,需要相应的院校来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发展 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管理的具体措施,职业技 术师范院校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新型院 校。在国内,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主要是由 8 所职业 技术师范学院承担,这 8 所学院分别为天津职业技术 师范学院、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 范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 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 术师范学院。这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我国的职业 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职业教育人才。但随着高 职院校的发展,使得人们从名称上把职业技术师范院 校混同为专科的高职院校,给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招 生、引进人才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这些职业技术师 范院校先后更改了校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国家 设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初衷,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 的特性不够突出。各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在教 育部本科目录中的职业教育类的相关专业,但教育部 本科目录几经修订,在最新的 2012 版中,已没有专门 的职业教育门类的专业。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一 定程度限制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再加上职业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