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0例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0例诊治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mmatory small bowel obst ruction,EPISBO)除因肠麻痹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机械因素造成外,多由腹部手术创伤及腹腔内炎症所引起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炎症性肠梗阻, 它并不是一种新类型,只不过为突出其特征,称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 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
该病发生在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并有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梗阻症状。
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
本病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黏连密切相关。
X线摄片可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
腹部CT 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6岁,平均37~38岁。
上消化道穿孔术后1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8例,创伤性肠穿孔术后11例,胃肠肿瘤术后8例。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均有肠功能恢复史,排气排便,腹胀、腹痛消失。
腹软,除腹部切口积液、感染2次缝合外,腹部无压痛。
腹部X线检查阴性。
进少量水或全流质饮食。
症状体征出现在术后5~12 d,平均8 d。
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腹胀较重,腹痛较轻,无胃肠型蠕动波,触柔韧感,轻度压痛,叩浊、实音,肠鸣弱少,无气过水声和金属音。
腹平片直立位和斜位见多发气液平;全腹CT 见广泛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肠袢成团,肠管大致均匀扩张,无明显局部扩张肠管。
部分患者有少量腹腔积液。
2 发病机制2.1 国内研究国内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多倾向于以下方面:交感输入的抑制效用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炎性反应,麻醉和止痛药物的应用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因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和其他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产生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外科诊断治疗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外科诊断治疗体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6月收治的2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这25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 25例全部采取保守治疗,除1例因肠痿死亡外,24例均痊愈出院,住院7-25天,平均(16.5±3.7)天。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手术,采取ct和x线等手段来进行保守治疗。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34-0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在病人中常见的由腹部手术引发的并发症,是一种集合机械性和动力性的肠梗阻,早期肠梗阻如果治疗不当会引起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
我院在2013年4月至6月共收治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
炎性肠梗阻前进行的腹部手术情况如下:阑尾手术8例,胃部手术4例,肠道手术12例,妇科手术1例。
1.2 临床表现 18例患者出现腹部胀痛;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23例患者出现排便、排气停止;15例患者腹部受压疼痛现象明显。
在x线检查中,出现肠道积液情况的有19例,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发热。
发现肠襻并且特征为孤立和肿大的患者有3例,且持续性的在同一位置出现,不转移。
ct成像检查过程中,15例患者出现小肠外壁水肿,且粘连现象严重。
1.3 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采用方法如下:①为患者肠胃减压,进行禁食治疗;②对患者采用激素抗感染治疗;③进行肠道外营养补充,利用生长抑素抑制身体内消化液的分泌。
在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0g/l以下时,为患者补充白蛋白并应用利尿剂,患者出现胃肠功能恢复时,及时进行药物促进;④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和记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02-20T10:18:57.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供稿作者:曹磊[导读] 在本组患者中,炎性肠梗阻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且多发生于术后的2周内,均不超过1个月。
曹磊(江西省九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九江332100)【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064-02【摘要】目的对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具体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其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0.5天,另8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症状未能缓解改行手术治疗。
结论对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手术方法不仅并发症多,而且疗效差。
因此首先需进行保守治疗,其治疗主要包括有禁食与胃肠减压,以及灌肠与胃肠外的营养支持,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应用生长抑素等方法,效果明显,应予临床合理选择。
【关键词】术后炎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为腹部的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1],大多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的早期[2],即第1-4周左右,主要由于进行腹部手术时的创伤或者腹腔内的炎症等相关原因所导致[3],患者出现肠壁水肿与渗出,并且可以形成动力性与机械性同时存在的一种肠梗阻[4],假如处理不当,则能够出现肠瘘与短肠综合征以及重症感染等相关并发症[5]。
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对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具体措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71例,有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6.5岁。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晏承彪【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to summarize experience on it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8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receiving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1 week, all the 28 cases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d reliev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ymptoms. They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was 21.5 d. Conclusion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s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s mainly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re the conventional choice, and it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along with prevention for intraoperative reducing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sup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分析

分 别 为 1 . % 、17 % 、0 0 % , 果 显 示 仪 器 法 的精 度 较 53 4 2. 4 3 .3 结 好 , 手工法变异系数大 , 为影响因素较多。 而 人
4 参 考 文 献
3 讨 论
[] 丛 玉 隆 . 代 血 液 分 析 技 术 与 临 床 [ . 京 : 民卫 1 当 M] 北 人
生 出 版 社 ,9 7 14 1 9 ,8 .
网织 红 细 胞是 晚幼 红 细 胞 到 成 熟 红 细 胞 之 间 未 完 全 成 熟 的红 细 胞 , 胞 浆 内 尚存 在 多少 不 等 的 嗜 碱 性 物 质 核糖 核 酸 , 其
在活 体 染 色时 , 被 煌 焦 油 蓝 染 色 成 细 颗 粒 或 网 状 物 质 而 得 可 名 。用 煌 焦 油 蓝 计 数 网织 红 细 胞 时 , 重 复 性 较 差 , 时 , 其 费 准 确 性 也 容 易受 到 计 数 细 胞 少 。血 涂 片 的 厚 薄 、 胞 是 否 均 匀 细
梗 阻 患 者 临床 资 料 。2 经 持续 胃肠 减压 , 脉 营养 ; 用 人 血 白蛋 白及 生 长 抑 素治 疗 ;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防 治 感 染 ; 医 中 药 , 6例 静 应 使 中 食 用 油 胃管 注 入 ; 极 维 持 水 电解 质 酸 碱平 衡 等 治 疗 治 愈 。2 再 次 手 术 治 愈 , 均 治 愈 时 间 1 。 结 论 : 后 早 期 炎 性 肠 梗 阻 是 积 例 平 2d 术
【 ] 王 萍 , 正 康 , 善敏 , .D I 0血 液 分 析 仪 与镜 2 周 邱 等 A V A1 2
检 法 计 数 网织 红 细 胞 的 比较 [] 临 床 检 验 杂 志 ,0 32 ( ) J. 20 , 12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 K e y w o r d s l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i l e u s ; I n t e s t i n l a o b s t u r c t i o n ; S o m a t o s t a t i n
【 关键词 】 炎性肠梗阻 ; 肠梗阻 ; 生长抑素
中 图分 类 号 R 5 7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 0 0 1 8 — 0 2
Cf in ic l a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 t o f Ea r l y Po s t op e r a iv t e I n la f mm a t o r y He us / ZH OU Yi —mi n g . / / Chi ne s e an d F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 2 0 1 3,
1 1 ( 3 ) : 1 8 - 1 9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s i s o f e a r l y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i l e u s c l i n i c a l l y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 Me t h o d s : F e b r u a r y 2 0 1 1 t o M a r c h 2 0 1 2 .7 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临床分析

结论 术后早 期 炎 症性肠梗 阻是腹 腔 手术后 的 常 见并发 症 ,保 守 疗法是 治疗 术后 早期 炎性肠梗 首 选 的可行 的有 效 方法 。 【 关 键词 】 术后早 期 ;炎性肠梗 阻 ;- 床 特 点 ;诊 断 ;治疗
平均 ( 7 . 0 2 士8 . 1 2 )d 。
1对 象与 方法
1 . 1临床资料 2 0 0 7 年8 月至2 0 1 0 年9 月我 院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 0 例, 男1 9
3讨
论
腹部 术 后早 期炎 性肠 梗 阻约 占术 后肠 梗 阻 的2 0 %,术后 早 期肠 梗 阻与术 后早 期炎性 肠梗 阻 略有 不同 ,前者 包 括肠麻 痹 、肠 扭转 、 内疝等 机械 因素 所致 的肠 梗阻 ,后者 则 由于 炎症 广泛 粘连所 致 肠梗 阻 ,术后 早 期炎 性肠梗 阻一 般 发生于 腹部 下术 后 l ~3 N 内 ,是腹 部 下 术后 的早 期并 发症 之一 ,于术 时 较长 时 间暴露 、广 泛的 操作 、腹
无明显改变 , 其 中以浓度为 1 g / k g 组的血压升 高最明显 。显示 出,瑞
为插 管前后 比较 有 明显差 异 ( P <0 . 0 5 ), 为 与A组 比较 有明 显差 异 ( P <O . 0 5 )
力学 指标的影响 ,对增加其安 全性 有重要的 临床意 义。 参 考文 献 [ 1 ] 周根 荣 , 钱小 伟 . 不 同剂量 瑞 芬太 尼 对全 麻诱 导 插 管期 间心 率 变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分析

[】 刘力 生, 3 龚兰 生. 中国高 血压 防治 指南 (05 2 0 年修订 版) 】 [ . 部 S 卫生
Te I h UMA Su y J H p r n i , 0 , () 0 2 1 7 . P t [ . y et s n2 03 6 : 7 -0 8 d ] e o 0 6 1
阑尾切 除术 后2 ,胆囊切除术后 I 。 例 例 .
积血 以及腹膜 炎和坏死组织等 因素的存在 ,刺激腹膜 出现 水肿增厚 、 渗 出等病理 变化 ,导 致肠管 间广 泛粘 连 ,肠蠕 动功 能的恢 复受 到影 响 ,肠腔 出现狭窄 ,致使在手 术早期 即出现炎性肠梗 阻 其二是 中性
压 的疗 效观 察【 . 药学 , 0 , () 4-4 . J海峡 ] 2 61 4: 314 0 8 1 [】 刘 忠 , 柱 , 建 华, 代文 对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降压 疗 效及 8 陈君 朱 等. 安 全性 观察 【 . 医学 , 0 , () 9-0 . J浙江 ] 2 32 7: 8 2 0 5 3 4 [] 洪燕 , 秋萍 , , . 9 贾 张延 等 口服哒 帕胺 治疗 高 血压 病 合 并高 尿 酸血
例 患者 主要 采用禁 食水 、 胃肠 减压 、补 液 ,纠正 水龟 解质 紊乱 、 胃肠 外 营 养支持 ,抗 感染 、联 合应 用生 长抑 素 与生 长激素 、 中药 汤剂、理
疗 等 综和 治疗 方法 。结 果 2 例 经非 手术 方法 治愈 ,2 经手 术 治愈 。平 均 治愈 时间 2d 4 例 1 。结 论 胃肠 道手 术后早 期 炎性肠梗 阻大 多数可 以
疗 ,手术证 实粘 连成 角而松解肠袢 )。
3讨 论 在 胃肠道 手术时 ,由于 手术创伤 、长时间暴露 肠管 、腹腔积 液或 31关于 发病 原因及 其机制的讨论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断与治疗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断与治疗关键词术后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资料与方法1999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术后肠梗阻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7~72岁,平均48岁。
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手术4例,结肠癌根治术后4例,肝破裂修补术4例,胃大部切除3例,肠破裂术后5例,胃癌根治术后2例,肠粘连松解术后3例。
临床表现:发病时间为术后5~11天,表现为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其中轻度腹胀17例,中、重度腹胀8例,轻度腹痛阵发性加剧5例。
无明显腹痛14例,恶心呕吐12例。
腹部无明显压痛20例。
轻度压痛5例。
全部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9例,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音6例,体温正常18例,轻度升高(<37.5℃)7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高6例,正常19例。
X 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肠积气积液表现,无高度扩张,B超检查7例提示有小量腹腔积液,CT检查11例,提示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界限不清、肠腔内积液。
治疗方法:出现症状后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特水电解质平衡,外周静脉营养、抗生素,部分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中药等综合治疗。
结果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
一般1周左右开始好转,21天内恢复19例,21天以上恢复6例,平均治愈时间18.5天。
讨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
对于其发生的时间尚有争议,文献报道各异,多数学者认为为术后4周,“因为超过4周后腹腔炎症多已消退”难与粘连梗阻等区别,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本组患者均于2周内发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取决于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术后早期肠梗阻除肠麻痹、肠扭转、腹内疝等机械因素造成外“亦有因手术创伤、手术范围广或腹腔炎症肠管剥离面炎性渗出”导致肠襻相互粘连成角所致,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既有机械因素也有肠动力障碍因素,但一般无绞窄出现。
中西医结合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体会

中西医结合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
方法:总结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等治疗,痊愈。
缓解时间为3~20天,平均9.6天。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1~3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关键词肠梗阻营养支持中药汤剂术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2005~2008年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男16例,女8例。
年龄13~72岁,平均43岁。
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8例,小肠切除术2例,子宫全切术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4例,胃穿孔胃修补术后2例。
临床症状与体征:全组病例都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重度腹胀者7例,20例患者有早期肛门排气,停止胃肠减压进食后出现梗阻;20例有轻度腹部压痛,12例有轻度的腹膜刺激症状,腹部X线立位片均有大小不等气液平面。
B型超声检查6例有少~中等量腹腔积液。
术后1周内出现梗阻者20例,术后1周后出现梗阻者4例,梗阻时间多发生在术后5~9天,平均7.4天。
梗阻后3天内肠鸣音恢复者8例,3~5天内恢复者14例,5~10天内恢复者2例。
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以下保守治疗方法: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胃肠管内多留侧孔,防止阻塞。
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同时注意补充白蛋白,维持电解质平衡。
③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常用地塞米松5mg每8小时静滴1次。
1周后逐渐停药。
④使用生长抑素,可用施他宁6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24小时持续缓慢静脉点滴。
⑤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本组病人中如果病人体温不高,血象不高,腹膜炎症不明显时,一般应用甲硝唑200ml。
若有体温高,血象偏高者,加用氧氟沙星0.4g,静滴1次/日。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4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
结果 23例患者痊愈出院,一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好转出院。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不必手术。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多在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占术后肠梗阻的20%[1]。
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地粘连性肠梗阻[2]。
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仍未被大多数外科医生所认识,它与一般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处理方法也截然不同,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25例,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4例,发病率为19.20%,我们将这2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做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
年龄最小的2月余,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45岁。
1.2临床特点腹胀24例,其中包括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8例。
腹痛21例,持续性腹痛14例,阵发性腹痛7例。
恶心、呕吐12例。
肠鸣音减弱14例,肠鸣音亢进4例,肠鸣音消失6例,24例均未闻及高调肠鸣音或典型的气过水声。
临床病史中阑尾切除术后8例,腹腔结核3例,直肠癌术后5例,肠旋转不良2例,肠坏死、肠切除各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例,中毒性巨结肠2例,肠破裂修补术后1例。
1.3 X线检查腹部透视及腹部平片,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气、积液,未见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的X线表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尤其是在术后早期,一些手术可能会导致炎性反应加重,从而发生炎性肠梗阻。
本文将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1. 患者基本情况研究对象为25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16人,女性9人。
平均年龄55岁,年龄分布在30-75岁之间。
手术类型包括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其中以胃肠道手术最为常见。
2. 临床表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也不同。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其中腹痛是最为突出的症状。
少数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3. 影像学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腹部CT、腹部X线等。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25名患者中19人显示肠道扩张,6人显示肠道积气。
其中,有10人的扩张肠段位于小肠,15人的扩张肠段位于结肠。
4. 治疗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根据病情轻重、发生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对于轻度病例,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肠重建术、肠切除术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气体、水电解质和营养状态等参数。
5. 预后评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素来评估预后。
在25名患者中,23人治愈,痊愈后仅出现轻度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仅有两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其中一名患者发生了术后感染,另一名患者出现了胃肠道出血。
总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斟酌。
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临床诊治分析韩羽;秦入金;孙运良【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26例EPISBO患者发生于术后1周内6例(23.1%),1~2周18例(69.2%),超过2周2例(7.7%).其中24例经严格保守治疗后治愈,治愈率为92.3%.结论:EPISBO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4周内.准确掌握EPISBO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进行系统化保守治疗是EPISBO诊治的有效措施.【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1【总页数】2页(P2642-2643)【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保守治疗【作者】韩羽;秦入金;孙运良【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瑞慈医院普外科222100;江苏省赣榆县瑞慈医院普外科222100;赣榆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从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
EPISBO具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其临床诊治过程中也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明显不同。
我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住院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6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8.2岁。
其中男17例,女9例。
原发病及手术方式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6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6例,胃癌根治术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4例。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治疗分析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治疗分析黄建【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5例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与实验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麻子仁汤加味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恢复时间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1【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普外科;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黄建【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贵港537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7作为普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由腹部手术时对肠管的损伤以及炎症造成肠壁水肿甚至渗出引起[1]。
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引起重症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极大。
本文主要就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
现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5例。
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1.2±7.6)岁;病程 3~27 d,平均(6.8±4.2)d。
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疗方案。结果
2 4例患者 中误诊 为粘连性肠梗 阻而手术 8 ,l 例 经保 守方法 ( 例 6 禁食 、鼻 胃管 胃 减压、 中心静 脉营养、糖皮 肠
对 于术后 早期 炎性肠梗 阻采用非手 术治疗 方法是安全 有效的。手术治疗疗效差 ,并发症 多。
治疗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0 5 ( 0 6 80 5 -2 6 25 8 2 0 )0 -0 4 0 1 . 2临床表 现
损伤组织形成瘢 痕,压 迫神经}现 功能障碍 。( )骨痂包裹压 } { 5
迫 。桡神经紧贴骨折 部位或骨痂形成过多 ,将神经包裹其 内, 从而引起功能障碍 。 22 治疗 方法和 于术 时机的选择 肱 骨干骨折 合并桡 神 . 经损伤 ,在 急性期 皆表 现为神经功 能丧 失。对于神经损伤 的 性质是功 能性 还足解 剖性 ,有 时临床难 以鉴别 。因此 ,对 肱
1资 料和方 法
11 . 一般 资料 2 4例术后 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 ,其 中男 l 7例,女 7例,
本组 患者中 8 采用 于术 方法 ’剖腹探查 ,肠管重排 ,腹 例 ( 腔 引流 ) 6例采用非手术方法 ,包括 :禁食 、放置鼻 胃管 胃 ,1
年龄 l ~8 5 2岁 ,平 均 4 . 2 - 28 73岁。原手术方式:胃部手术 +
为 ,对 开放损 伤 ,应在 清创 的同时对骨折进 行复位 固定,对 桡神经 行探查修复 ;对 闭合性 损伤 也应 尽早 手术 治疗 为宜 。
术 中仔细操 作避免误伤 , 神经 修复或松解后要置于健康的软组
织床 内,并用 周围健康 肌肉保护 , 使其避开骨折或 内固定物部
位 ,既有 利于损伤 神经 内遭到破坏的供血系统的重建 , 又可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1.3天。
2例保守治疗30天无效而手术,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Clinical analysi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 EPISBO).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cases with EPISB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all,30 cases were cured by routine conservative method,with mean hospital stay for 11.3 days.The other 2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operation because ofinvali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30 days,one were complicated with fistula,the other with short bowel syndrome.Conclusion As for EPISBO,conserva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of treatment,valid treatment includes fasting,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glucocorticoid and somatostatin.[Key words]bowel obstruction;parenteral nutrition;glucocorticoid;somatostatin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分析(附27例报告)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分析(附27例报告)
李活船;陈俊发
【期刊名称】《广州医药》
【年(卷),期】2003(34)5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7
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19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治愈,治愈时间平均
为16.5天.手术治疗8例,2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因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3周.非手术治疗是治疗的首选,其疗效
良好.手术治疗困难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李活船;陈俊发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妇幼保健院,529300;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
院,529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
【相关文献】
1.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体会(附23例报告) [J], 肖兴元;杨洁;张大平
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附30例报告) [J], 张宏凯;时永
3.胃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合并血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附27例报告) [J], 马俊文;赵伟;李亦工
4.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例报告附一例治疗中多次复发的报告 [J], 邹炳新;武世明;周海峰;高安甫
5.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附30例报告) [J], 张宏凯; 时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治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6年9月~8年1月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例排除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急性假性结肠梗阻、胃扩张和胃瘫综合征。
男16例女9例;年龄7~67岁平均57岁。
1次腹部手术后1例次腹部手术后11例次术后1例。
临床表现和诊断:均有肠功能恢复史排气排便腹胀、腹痛消失。
腹软除腹部切口积液、感染次缝合外腹部无压痛。
腹部x线检查阴性。
进少量水或全流质饮食。
症状体征出现在术后5~1天平均8天。
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腹胀较重腹痛较轻无胃肠型蠕动波触柔韧感轻度压痛叩浊、实音肠鸣弱少无气过水声和金属音。
腹平片直立位和斜位见多发气液平;全腹ct见广泛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肠袢成团肠管大致均匀扩张无明显局部扩张肠管。
部分病人有少量腹腔积液。
治疗方法:①对短期内次手术、禁食水>5天、一般情况差的危重病人与三甲医院营养科联系根据所患疾病、身高、体重、血常规包括淋巴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全检、血清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尿三甲基组氨酸测定等指标[1]成人每天配制15ml左右全营养混合液小时均匀输入~1天。
~天复查上述指标适时调整营养液配方。
适时输入血浆、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液等以维持生命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尿量充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待腹胀消失肠鸣基步恢复时过渡至肠内营养:短肽型肠内营养剂~6袋1~
kcal/日溶解后经鼻胃肠管小时均匀输入。
②地塞米松5~1mg静脉注射次/日~7天。
③奥曲肽6mg/日微注泵持续小时均匀静脉推注~1天。
④丹参~ml静脉注射次/日~18天。
⑤生长激素思真6~8u/日~1天。
⑥高渗盐水输入:对胃肠道癌术后分钟内静脉注射755%高渗盐水ml/kg。
⑦保守治疗~7天后病情稳定肠功能基本恢复用中药麝香1g外敷肚脐;芒硝5g外敷肚脐周围。
复方大承气汤或通幽汤1~ml鼻胃肠管注入次/日;~5ml灌肠~6次/日。
⑧待腹胀消失肠鸣音基本恢复时用胃复安、吗丁啉1~mg西沙必利5~1mg碾碎随少量温开水鼻胃肠管注入次/日。
⑨分米波腹部理疗1~分钟1~次/日。
促进炎症吸收。
治疗期间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征象及时手术。
结果
经过5~19天治疗例达到以下标准而治愈:①减压管吸出消化液明显减少每天<ml;②腹胀消失腹部变软肠鸣渐活跃恢复饮食后无症状;③排气排便大量水样便;④腹部x线片示小肠液气平减少或消失[,]。
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征象例及时手术松解粘连带压迫1例切除部分坏死小肠8~1天后治愈。
随访个月~年无复发。
恶性肿瘤按常规化疗。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周出现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多发生在术后周内腹部手术后出现此病的发生率在69%~1%占术后早期肠梗阻9%以上[]。
诊断需排除内疝、肠扭转、肠套叠、吻合口狭窄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继发于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造成的麻痹性肠梗阻以及急性假性结肠梗阻、胃扩张和胃瘫综合征。
治疗:①禁食水鼻胃肠管减压:全胃肠外和或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时逐步进行肠内营养。
有研究认为静滴氨基酸和脂肪乳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原因在于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和分泌胆囊收缩素。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75%高渗盐水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减少胃肠道癌术后的输液量和液体正平衡量促进液体负平衡提前出现。
此外还可以改善病人术后的氧合状况使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
②生长抑素:可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肠内炎性渗出减轻梗阻近端肠壁水肿和肠腔积液缓解腹胀并可促进肠蠕动恢复;有研究显示成人使用奥曲肽6mg/日抑制胰液分泌量显著大于mg/日使用天可达最大抑制量并继续维持。
并且在全胃肠外营养时使用可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9%。
③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腹腔内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减轻肠壁水肿促进粘连松解。
当腹胀减轻、腹部变软肠鸣渐活跃可逐渐停用生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以防前者影响消化吸收后者产生组织不愈合的不良反应。
④丹参:可抑菌、增进免疫对肠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菌移位有一定阻碍作用。
⑤生长激素:可减少术后体重下降和蛋白质分解增进蛋白质合成减少尿三甲基组氨酸排出有利于患者恢复;⑥中药麝香、芒硝外敷有利于排出积粪、细菌和内毒素减轻或避免内毒素血症;中医认为复方大承气汤有通里攻下行气活血的功效;通幽汤有活血养阴升清通便
的功效。
中药鼻胃肠管注入和灌肠注入量少不增加胃肠负担吸收少药效缓和。
保留小时如未吸收则胃管可吸出。
灌肠量大有利于药物吸收也不增加梗阻部分以上肠管内的容量和压力无加重肠梗阻的危险如未吸收多可自行或由肛管排出。
不过早使用中药以免加重肠管水肿和瘀积。
⑦抗生素:腹腔炎症多为无菌性炎症一般不用广谱抗生素。
由于梗阻肠袢内细菌过量生长发生盲袢综合征可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出现腹膜炎可用广谱抗生素;⑧对腹部体征已缓解但肠鸣音较弱时可用新斯的明肌注和或足三里封闭亦可用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以促进胃肠蠕动。
保守治疗中的手术指征吴在德教授指出有7项指标[1]另有非手术治疗周以上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口服水溶性造影剂小时内未达结肠;卧位片肠管明显局限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