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2、在夜幕中大门内亮起的灯光
为什么在故居绝对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者希望十八年后家乡有所改变。但现实却让他大 失所望和痛苦。作者要否定的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 在故居仍盘踞着,故乡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而作者 和故乡的那些人没有走同一条路,他想要年轻人冲 出封建牢笼,寻找自己的出路。故如此说。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 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我心灵的灯光: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 追求的象征。
巴金的代表作是《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 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深刻暴露了 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 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 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除小说外,巴 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 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多描 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清新,语言流畅。解 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 十四卷 。
3、对姐姐悲剧的回忆与作品主旨的关 系。
答: 作者对姐姐悲剧的回忆与作品的主旨是文 章的例证和结论的关系。姐姐是个善良年青的 女性,本该有长久的幸福,然而她却悲惨的早 逝,甚至死后还受到冷遇。作者的这种回忆暴 露旧家庭、旧礼教催惨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并 以这活生生的事实从反面催人猛醒:应冲出狭 小的“家”,去追求别样的人生。
第二部分(5—9)回忆姐姐的悲剧。姐姐 曾给作家以温暖,对于她的出走他乡也寄 寓过很大的希望。但姐姐“寂寞的死去” 了,她的命运“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 女子的命运”,她的悲剧也只是故乡上演 的无数个悲剧中的一个。18年来,姐姐的 身影和希望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常萦绕在 作者的心中.他思念故乡,希望看到故乡的变 化.但是“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看见的 还是一样的情形”,他深感痛心和失落。
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
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爱尔克(Alfredo Jaar)是一位著名的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灯光设计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灯光被用来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爱尔克的灯光艺术进行赏析,探讨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爱尔克的灯光艺术作品常常以公共空间为展示场所,通过灯光的照射和投影,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张力和挑战的艺术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灯光往往被用来烘托和突出作品的主题,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亮度,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同时,爱尔克还善于利用灯光的投影效果,将文字、图像和影像投射到建筑物、地面和空气中,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在爱尔克的作品中,灯光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作品《灯光之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个作品中,爱尔克利用灯光的投影效果,将一些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爱尔克希望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爱尔克的灯光艺术作品还展现了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他常常通过灯光的变化和运用,创造出一种动态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生动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灯光不仅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对灯光的精心设计和运用,爱尔克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空间,使得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感受和思考。
在爱尔克的作品中,灯光的赏析不仅仅是对艺术形式和技术的赞美,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通过对灯光的运用,爱尔克成功地将艺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思考和反思。
这种艺术的力量和魅力,正是爱尔克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总之,爱尔克的灯光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新和表现力,成功地将艺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
爱尔克的灯光(课堂PPT)
课文理解
阅读第1~4段,概括层次大意。 写作者“我”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故居,在故居门前的所思、
所见、所感。 第一部分:作者怀着亲切的心情在故居门外徘徊,当他看到大门 内“长宜子孙”四个字,原样的嵌在那里时,一下了触动了他的情 怀,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于是展开了对18年前的往事的回 忆。“长宜子孙”有引领全篇的作用。故居的大门内闪亮了昏暗的 灯光,然而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当他 再看那微弱的一线光时,猛然联想到哈立希岛上的灯光。由此引出 欧洲关于爱尔克姐弟的传说。接着,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3
作家作品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 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 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4
写作背景
作者巴金自幼生活在成都一个号称“首富” 的封建家庭,19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1941年初,37岁的巴金回到故乡成都。经过18 年漫长岁月的奋斗,他已成为著名作家。他怀 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愿回来看望,在故乡 住了50天,但他感到这个家和他18年前出走时 没有什么两样,所谓的变化只是装束和名词,而 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对青年的毒害和束缚丝毫没 有改变。于是他思绪万千地离开故乡,写下了 《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
5
写作背景
本文为抒情散文,选自散文集《龙·虎·狗》。文章写于1941 年3月,原载1941年4月19日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最初 收入散文集《龙·虎·狗》 ,后收入《巴金文集》第十卷。
题目“爱尔克的灯光”出自欧洲的古传说,爱尔克是人名,姐 弟俩的经历、情感与巴金姐弟俩同。
6
写作背景
爱尔克的灯光节选阅读答案
爱尔克的灯光节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作者是巴金。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爱尔克的灯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爱尔克的灯光》阅读原文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爱尔克的灯光简介
爱尔克的灯光简介爱尔克的灯光简介爱尔克的灯光原指一个欧洲的古老的故事,姐姐爱尔克等待出海远航的弟弟,为怕弟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总是点上一盏灯为弟弟引航,结果最终死去也没有等到弟弟回来(详细见注释)。
巴金的经历跟这个故事很像,他出了远门不久姐姐就去世了,所以引用了这个标题。
文中提到了三种灯光,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像征,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爱尔克并没有等到弟弟归来),而“我的心灵之灯”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原文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
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
他不了解我的心情。
他不会认识十八年前的年轻人。
他却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的回忆。
黑暗来了。
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爱尔克的灯光
第五部分:(13~15段)作者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 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回到阔别18年的故居,在门外徘 徊时的所思所感,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15段中的“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 间……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 路。”请你指出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并说明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作者以自己深切的感受和再度出走的行 动向人们表明: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他引到“家” 里来的;只有18年来一直亮在心中的“心灵的 灯”——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灯,会指引他战胜离 愁。坚决投身到广大世界中去。
巴金则认为祖父辈给设定的那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长 宜子孙”的观念如同精神麻醉剂,它摧残磨灭青年人的自 立精神和创造性,让他们走一条坐享其成的寄生道路,断 送了许多有为的青年。即使有万贯家财,即使有理想抱负, 即使人品正直善良,但因生活在封建家庭的小圈子里,受 封建思想的束缚,又没有生活的本领,到头来,只能成为 眼界狭窄、懒惰挥霍的败家子,或封建礼教的殉葬者。
简介巴金的大家庭:
巴金有同胞两兄、两姊、两弟、三妹:大哥李尧 枚(1897——1931),三哥李尧林(1903—— 1945);二姐李尧桢(1898——1915),三姐李 尧彩(1899——1924);十四弟李尧椽(1913— —),十七弟李尧集(继母生,1917——);九妹 李琼如(1909——),十妹(1910——1917),十 二妹李瑞珏(继母生,1916——)。(以上兄弟姊 妹均按大排行)。
家庭、旧礼教束缚人性,吞噬妇女的例子难以计数。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课件
《巴金中篇小说选》(下卷)
1929.10 1931 1932.08 1932.10 1933.01 1933.01 1933.05 1933.09 1935.03 1936.01 1936.11 1938.08 1940.08 1940.09 1944 1946 1947.03
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要保证“长宜子
孙”,既要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与恪守封
建礼教。
2.文中所展示的两种人生道路。
一条路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
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
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另一条路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
1980.06
1980.08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新中国书局初版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现代书局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上海开明书店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 上海开明书店 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 良友复兴图书公司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最新课件
激流三 部曲 《家》 《春》 《秋》
《告青年》
1928.06 1929.10 1930 1930.04 1930.07 1931.04 1933.06 1936.05 1936.08 1937.03
1938.01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新宇宙书店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马来亚书店 上海开明书店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
1938.02
《一个家庭的戏剧》
上海太平洋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1930.07
上海自由书店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
爱尔克的灯光
(2)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一线微弱的光”、“ 爱尔克 的灯光”、“我心灵的 灯”的依次 闪现,正是作者思绪的推进和感情 的激荡。由看到旧家庭的败落,到 痛心疾首于姐姐的惨死,一直到对 新生活的向往,是文章内涵的演进 脉络,也是作者情感起伏跌宕的轨 迹。
爱尔克的灯光
一、背景与题解
选自《龙.虎.狗》,抒情散文。 作者巴金自幼生活在成都一个号称首 富的封建家庭。19岁时冲破封建家庭 的束缚,18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
题目“爱尔克的灯光”出自欧洲的 古传说,爱尔克是人名,姐弟俩的 经历、情感与巴金姐弟俩同。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写作者“我” 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故居,在故居 门前的所思、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5—7):展开对姐姐的 回忆和怀念。
“长宜子孙”作为封建秩序的象征,
它维护着“家”的秩序,“囚禁着 许多年轻人的心”,“许多可爱的 生命被摧残了”。体现了控诉之情 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中心思想
通过作者在故居前的所思、所感, 抒发了对姐姐的深切怀念,批评了 封建家训“长宜子孙”对青年们的 毒害,从而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 封建家庭及其财富并不能“长宜子 孙”,
第三部分(8—12):抨击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揭露封 建家训“长宜子孙”对年轻人的毒 害。 第四部分(13—结束):写作者再 次离开狭小的家,又一次走向广大 的世界。
内容评析:
双线结构:灯光,“长宜子孙”。 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 制度的彻底否定,对姐姐的缅怀之 情,以及作者深沉的人道主义博爱 情怀。
腐朽没落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摧 残人才,吞噬青年,青年人应该走 出狭小的家,到广大世界去寻求光 明。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一、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春》、《秋》,《抗战三部曲》。
晚年的《随想录》和《再思录》,严格剖析自己,成为知识分子良心的一面旗帜。
建国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写作背景四川成都是巴金的故乡,在一条叫正通顺街的巷中,有一所大的宅院,那里就是巴金生活过十八年的故居。
一九二三年,年仅十九岁的巴金和三哥一道离开成都,到上海求学,从此走向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一九四一年,整整十八年过去了,作者重新回到故乡,心情异常激动难平,故居已数易其主,当时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个保安处长。
巴金在故居门外思绪联翩,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爱尔克的灯光》即抒发了作者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绪。
巴金1927年赴巴黎留学。
1941年1月第一次回到离别了十八年的故乡成都,回到他生活了十九年的公馆故居。
这时,旧居已换新主,家已破败分裂。
文中提到的姐姐是作者的三姐。
她于1923年出嫁,做了人家的填房,饱受虐待,一年后死去,灵柩被抛到尼姑庵里。
巴金这次回故乡探望旧居,感慨良多,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爱尔克的灯光来自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姐弟两人住在哈立希岛上,弟弟每次出海,姐姐爱尔克就在岛上点起灯,希望给弟弟的归来照明道路。
一次弟弟出海没有归来,爱尔克的灯就一直亮着。
爱尔克的灯光原文及解析
爱尔克的灯光原文及解析
爱尔克的灯光源于一个欧洲的古老故事,姐姐爱尔克等待出海远航的弟弟,为怕弟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总是点上一盏灯为弟弟引航,结果最终死去也没有等到弟弟回来。
巴金的经历跟这个故事很像,他出了远门不久姐姐就去世了,所以引用了这个标题。
在解析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象征意义:文章中出现了三种灯光,分别是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和“我的心灵之灯”。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和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爱尔克并没有等到弟弟归来);而“我的心灵之灯”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
2. 情感表达: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姐姐的怀念和对旧生活的感慨。
在描述爱尔克的灯光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和陈述,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和悲痛。
同时,通过描述姐姐的死,作者也表达了对旧生活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3. 启示: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们启示,即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关于生活的启示,例如“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为了某些目标而奋斗,但却往往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更加重要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这些启示可以给当时的青年们以启示,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总之,《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启示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姐姐的怀念和对旧生活的感慨。
同时,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启示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追求理想的方式。
自考考点——爱尔克的灯光
自考考点——爱尔克的灯光巴金题解:一、题解:欧洲古老的传说:在古老的欧洲哈立希岛上,曾经有一束明亮的灯光,那是一位叫爱尔克的善良的姐姐点燃的。
为了使远去航海的兄弟不迷失方向,这位细心的姐姐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但是,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春》和《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文章的结构三种灯光是统领全文的线索。
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随着灯光的依次闪现而逐层向前推进。
课文共15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1)作者满怀希望的回到十八年前的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字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作者满怀希望的回到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时故居已几易主人。
从外观看,巍巍的门墙已代替了太平缸,卫兵也代替了原来的石狮子。
但通过敞开的大门,作家却看到了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而且那完全是18年前见过的样子。
作者受到震动,感到万般的失望。
然后由阴暗中亮起的一线微光,想起了欧洲古老传说中关于爱尔克的灯光的故事。
解析第1段:1、引起作者对人生思索的触发物:长宜子孙四个字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寓意:象征虽过18年的风风雨雨,但中国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基本没变。
3、本段的抒情特点:抒情和叙事、议论结合;情真且强烈。
(二)第二部分(27)故居大门闪亮起昏暗灯光引发我对死去姐姐的回忆和联想。
(插叙)姐姐曾给作家以温暖,对于她的出走他乡也寄寓过很大的希望。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赏析
【作品原文】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
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
他不了解我的心情。
他不会认识十八年前的年轻人。
他却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的回忆。
黑暗来了。
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
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
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破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爱尔克的灯光ppt课件
这就是“家”! “甜蜜的家”!这不 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又一次离开了 狭小的家,走到广大 的世界中去!
12
内容评析: • 双线结构:灯光,“长宜子孙”。 • 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
制度的彻底否定,对姐姐的缅怀之 情,以及作者深沉的人道主义博爱 情怀。
13
• “长宜子孙”作为封建秩序的象征,它 维护着“家”的秩序,“囚禁着许多 年轻人的心”,“许多可爱的生命被 摧残了”。体现了控诉之情和反封建 的强烈愿望。
我没有跟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 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10
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倘使不给 他们一个生活的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 条生活的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 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 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 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 只消耗在个人利益上面。
16
• (2)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 “一线微弱的光”、“ 爱尔克
的灯光”、“我心灵的 灯”的依次 闪现,正是作者思绪的推进和感情 的激荡。由看到旧家庭的败落,到 痛心疾首于姐姐的惨死,一直到对 新生活的向往,是文章内涵的演进 脉络,也是作者情感起伏跌宕的轨 迹。
17
层次段落
• 第一部分(1—4):主要写作者回到阔别了18年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1
2
作家作品
•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是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2005年10月17日逝世于上海。1923年冲破封建家庭的樊 笼,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1928年旅居巴黎,创 作并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灭亡》。回国后又陆续出版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寒夜》、 《憩园》等作品。其代表作是《家》,通过对一个大官 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深刻暴露了封建末世 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 “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除 小说外,巴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 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 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 清新,语言流畅。解放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巴金文集》十四卷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1923年离开他生活了十九年的成都的大家庭到南京、上海、法国等地读书,并开始写作生涯。
此后,他辗转各地,直到1941年才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旧家。
这其间他的故居已数易其主,当时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个保安处长。
巴金在故居门外思绪万千,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他写下了与此有关的长篇小说《憩园》和散文《爱尔克的灯光》。
封建家训“长宜子孙“和“爱尔克的灯光”这两个对立的意象展开的。
“长宜所表现出的落后性,它成为禁锢、腐蚀子孙的“狭的笼”,成为封建意识对青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文章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在“家”这个小圈子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对许多年轻的心灵的囚禁和对许多年轻生命的摧残,从而在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
作者还生动形象的表现。
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三种灯光的出现,展示了作者心灵的轨迹,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最后以心灵的灯光作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记叙,引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并进一步引发了他巴金散文的一贯特色。
[本文要点]1.文学常识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本文写作于19412.本文主旨本文通过抒写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3.本文所展示的两种人生道路。
一条路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另一条路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冲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是巴金先生的作品,非常值得去品味阅读。
阿呆网为您整理了这份《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练习,请大家阅读下面《爱尔克的灯光》的选段,并根据阅读内容和问题作答。
下面是WTT整理的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爱尔克的灯光(有删节)文/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答案《爱尔克的灯光》(有删节)巴金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灯光》句子赏析
《灯光》句子赏析爱尔克的灯光原指一个欧洲的古老的故事,姐姐爱尔克等待出海远航的弟弟,怕弟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巴金《灯光》的句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灯光》句子赏析“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这富有深意的一笔绝不是在写故居的不变,而是通过这种自然景观表达着作者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显然,没有被“ 风雨剥蚀”的不会是“长宜子孙”这四个字,而是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暗示出五四运动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活的依旧,在其中透露着作者对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的际遇却无变化的现状的悲哀。
第九自然段的一段话则更为切实地流露出了这种感情:“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
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
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
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
”物是人非,生活依旧,这体现了作者对难以改变的社会秩序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探索。
作者在写故居时,其感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而往往能让读者通过作者家庭的衰败,体会出生活中的深意。
在写到写有“长宜子孙”的照壁时,作者并不是睹物伤怀,而是在自己家庭衰败的这一背景下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如果没有生活技能,财富只能让子孙坐吃山空;如果只是让子孙们遵守家族的遗训而不让他们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囚笼,禁闭青年人的心灵,使他们在狭小的个人天地和财富的享乐中耗尽生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更进一步地指出了另外一条新路:冲出家的束缚,走向世界,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的道路! 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在深化作品主题的同时,也能使不同时代的读者在其中探讨生活的真谛,从而走上真正隶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第一部分:(1~4段)回到故乡、所见所思。 第二部分:(5~9段)回忆姐姐,批判封建思想。 第三部分:(10~12段)批判“长宜子孙”。 第四部分:(13~15段)再次离开狭小的家, 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课文分析 一、阅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18年后再回故乡的心情是怎样的?故乡的什么改变了,什 么没有变? 高兴——“但是它们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 没变的: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 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课文分析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5-9节)思考下列问题: 1.第六自然段揭示姐姐悲剧的原因。 巴金在文中提到的姐姐是三姐李尧彩。巴金离家前一个月,她是给人家做填房, 上轿的时候,挣扎痛哭的情景曾给巴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一年后,她饱受公 婆的折磨,丈夫堕落成鸦片鬼,最后她就寂寞地死在医院里, 尸骨未寒, 丈夫竟 第 三次做新郎了。 姐姐的悲剧是罪恶的家造成的——“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了青年、摧残了青春、也摧残了生命。 2.第九段“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如何理解? “似乎一切全变了”——变化了的是“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 命葬入黄土”,“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有装束和名词”,指旧家庭人 和物的外在变化; “似乎都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是“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 剧”,还是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 笑和眼泪”,指旧家庭影响下人的思想和命运都没有改变。 3.第七自然段写了第二种灯光是什么?有何含义?作者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爱尔克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作者的感情:愤怒
课文分析 阅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心灵的灯的含 义,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心灵的灯”是作者提到的第三种灯光,是作者心目中
认定的人生道路,是他对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 象征。
感情是喜悦——“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吼 叫,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 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第14自然段),拟人的手法写 “微风”、“尘土”、“马达”、“车轮”、“菜子花” 驱散了“我”的离愁,写出了作者又走出小家,来到 “广大的世界”的快乐心情,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
解题 “爱尔克的灯光”是一个欧洲古老传说, 是巴金在法国留学时从一本教科书上读到的。在 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每晚在窗前点一盏灯, 等候出海的弟弟归来,最后带着失望进入了坟墓。 爱尔克虽然没有等到弟弟,但那盏灯却帮助了许 多航海的人。这个传说讴歌了姐弟深情、表现游 子归乡情思,恰好与作者返乡之情契合。更重要 的是,巴金曾经也有一个在黑暗中殷殷期待着他 的姐姐,他姐姐也是没有等到与弟弟相见的那一 天就死去。这种姐弟之情与那个欧洲传说相似。 他在这篇散文中就引用了这个传说,并以此作标 题,以寄托对姐姐、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41年3月。 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樊篱,走向新生活。以后, 他浪迹四方,直到1941年初才回到故乡成都。巴金本是 怀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情回到故乡探望的,但在故乡 住了50天后,他失望了。他发现,那里和他18年前出走 的情况几乎差不多。他思绪万千,最终再次离开家乡。 《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便记录了作者此次重返家乡的 心情。 1937年,巴金在小说《家》的“十版代序”中曾这样 写道:对自己的家虽然是充满愤怒的,然而“那些人物, 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 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 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说 没有一点留恋”。正是这种留恋,18年后,作者终于重新 踏上故乡的土地。
第三、作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议论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巴金是他在写小说《死亡》时起用的笔名,之后一直延用。 代表作有: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 代表小说还有《灭亡》《寒夜》《憩园》 代表散文有其晚年写的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忏悔录” 的《随想录》和《海行杂记》。巴金被人们称为一个敢说真话 的作家。亦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 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写作特色: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题, 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 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第二、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意蕴深远。故居大门里微弱 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和旧礼教的败落与瓦解;爱尔克的灯光象 征着希望破灭的悲剧性的旧生活;“我心灵的灯”象征主人公对 新的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2.怎样理解第1自然段“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 这种奇异的感情是对长宜子孙这种封建思想十八之年之久都不曾 改变的惊叹。 3.第一种灯光是怎样的,象征着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1)旧居大门内所亮起的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 我心上的黑暗”,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象征着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2)失望与痛苦。“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 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阅读课文10-12节,说说作者对封建家庭的 “长宜子孙”持什么看法?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 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 这个 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 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 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 的利益上面。 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 摧践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 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