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建议
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4篇

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4篇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关系。
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笔记,供参考!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之一好多年前,给高三学生开讲座,提到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场上学生都大笑起来。
坐在前排的学生说:“我们一直在硬写”,“高三练的就是硬写”。
他们说的全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硬教、硬写”。
当今很多会写文章的人,可能也是被“硬写”逼出来的;但是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不是这种“硬写”能逼出来的。
作家创作和写作训练,也不完全是两回事。
有一届我教两个班,语文两节连堂,安排在星期三,一上午就得上4节课;课表相对固定,三四个学期都没变。
连上4节课很累,习惯的做法,便是在这天安排作文。
可是每次都会有几个学生不能准时完成。
交上来的作文,也多有应付差事的。
学生显然不在状态。
有个写作水平比较平的学生抱怨,说“我在星期三写不好作文”。
记得当时问过他:“那么,你在哪一天能写得最好?”学生说:“没准,反正星期三这天脑袋里一片空白。
”他说的这个“没准”,是符合常人写作状态的。
现在的“硬写”是“在规定的时间(一节课)规定的地点(教室)完成作文”,明明他在这会儿写不好,完全没有情绪,又不得不写,勉强地写,硬写,混个七十分,交了差了,很满足。
可是,以这样的情绪学写作,会有效果吗?教师不也有这样的状态吗?我们一些老师写点文章,也经常一拖再拖。
他会怎么说?他说“没感觉”,给他一年时间也可能交不出来。
他说句“没感觉”,就可以不交或迟交,甚至一个字不写;可是学生却不行,学生如果三五次不交,就违纪了。
这样的作业规定虽然也有问题,但那毕竟是共同遵守的规则。
然而如果谁用这种规定强迫教师写,教师肯定难以接受。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应当注意学生被迫“硬写”时的感受呢?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他的确在这一天想不出该写什么,怎么办?硬让他“糊”一篇、“凑”一篇?教师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五十多人,三五人当堂交不出;更多的,会“糊”,会“灌水”,把字数凑足,交上来了,不讲究质量。
一个人的讲台——王栋生语文教育教学思想评述

下医院 , 我的一只 眼睛看不见 啦 。然而 , ” 等
赶到 医院, 眼底动脉栓 塞最佳 的 9 0分钟抢救
时间还是耽误 了。“ 我不 后悔 , 每个 教师都会 选择先去把课 上 完” 。虽 然 , 接下 来 ,8天的 2 静脉 输 液 , 4天 的 眼部 注 射 , 0 服 用 中 4 1 o天
从他 给 学 生 拟定 的一 个 个 作 文题 开始
的 :幸福 的高 三” “ “ ; 陌生 人 , 好 ” “ 一猜 你 ;猜 我有多爱你” ……
深深感 动 于他从 教 3 0年退 休 前 的最 后
一
中的几个环 节好好 琢 磨 了一下 , 毕竟 有 9个
月没有进课 堂 了 ; 是把 自己打理 得整 整 齐 二 齐, 这是 对 教学 的敬重 ; 三是 7点 4 0分准 时 出现在教 室 门 口。我 们可 以想 见 :O岁 的先 6
节课 , 和退休后的第一节课 。
2l 年 1 6日早晨 , 时起 床 的王栋 oo 月 按
生突然发现 , 自己的一 只眼睛看不 见东西 了。
21年第 1 01 ’ 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育教学
生 , 太 阳初 升 的清晨 , 对着 陌生 的学 生 , 在 面
一
甚至很是愤怒 。他说 :教师应 当培养 学生懂 “ 得爱 , 懂得善 良, 教师 自己必须 要有爱 和善 良 的情感 。“ ” 教育培养 的应该是 健全 的人 , 一个 人格不健 全 的人 , 即使 他 有 一 个 极 高 的 ‘ 分
的。在那里 , 与人 有 心灵 沟 通 。在 以人 为 人
对象 的职业 中, 这个 职业 最 适合 有 平等 意识 的人 。教育使人变得 聪 明、 教养 , 有 教育者 自 己要成为智者 。不要 一味苦 干 , 多动脑 筋 , 要 做智慧型的教师 。同时 , 要有 一个好 的体格 ,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1. 引言1.1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体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学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文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情感素养和情商。
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之美。
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栋生“新语文写作”教学初探

贡 献 均 已 在 论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了 谢 意
作者签 名
:
辦
_
<
妓夕
^
在
年
/
月
/
曰
学位论义版权使 用 授 权书
本 学位 论 文 作 者完 全 了 解 天 水 师 范 学 院 有 权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部 口 或 机 构 送
、
.
I
.
.
■
?
I
i
一
-
.
户
,、
; '
‘
一
’
‘
;
.
;
■
.
?
:
'
乂
;
,
立
' -
;
'
V
,
V
.
'
?
.
v
.
k
像
!)
禾7 ^叩 游 争 獻
?
T I AN S HU I N O RMA L UN I V E R S I T Y
另"
:
教 育 硕 ± 专 业 学 位
’
幾
T
.
:
,
/
鲜備?方 向 学 科 教 学
)
:
(
语 文
)
研 究生 姓名
:
猴瑞 斌
'Leabharlann ':*
i
卿S
. .
浅谈语文教师写作的困境与突围

浅谈语文教师写作的困境与突围作者:常作印来源:《江西教育B》2022年第05期教师专业发展,朱永新教授曾总结为“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专业写作应是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其中,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语文教师毕竟还要教学生写作。
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作文課却大谈“构思”“立意”等技巧,怎能没有“纸上谈兵”之嫌呢?语文教师想要教好写作,必须自己会写作、懂写作。
唯有如此,方能显现语文人的身份,不失语文人的本真,从而走上专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语文教师写作的困境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在。
“文字是圣物中之最珍贵者。
”我国古代素有“三耕”之说,即“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
在我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教书先生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诗词歌赋、对联俗语、悼词碑文,信手拈来。
所以老百姓写信作文、办红白喜事,往往会请当地的教书先生帮忙。
但是,当下语文教师的写作现状却令人担忧。
1.写作时间困境。
“没时间”是许多语文教师不愿写作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确实很忙,课时多、任务重,不少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这一客观现实不容回避。
但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不少教师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
其实,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的区别不在于他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他是否能通过思考和写作,将教学实践转变成精神财富。
笔者建议,教师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有时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
那种动辄以“我忙”为借口不愿写作的教师,其实大多数是不会写作的。
2.写作能力困境。
现在能动笔写作的语文教师很少,有写作习惯的语文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潘新和教授说过,一个不热爱写作的语文教师,不论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的“尽责”,也不论他的学生在他的教导下取得怎样“骄人”的成绩,他都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
“大单元”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实践

“大单元”视域下的写作教学实践作者:丁卉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4年第01期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单元以任务群形式呈现,有效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阅读”“活动”之中,充分彰显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双向提升。
在新课改推动下,语文课堂要聚焦“大”,注重“整”,设计“微”。
从“大单元”教学视角构建“主题写作——专项写作——创意写作”的训练模式,助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大单元”;主题写作;专项写作;创意写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大单元”教学的概念,指出: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以“大概念”为统摄,以“大任务”为中心,以“大情境”为载体,有效开展单元“大活动”,真正实现“大单元”视域下的读写教学。
以“大单元”为学习单元归纳学习要素,重组读写教学内容,巧设写作情境、任务,真正实现读写共生。
一、立足“大单元”概念内涵,开展主题写作“大概念”是指重要的观念或者主要的问题。
在“大单元”教学中,以语文学科概念为核心,将单元导语、课文文本、学习提示、单元任务等进行统整,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中,单元概念是“大单元”信息和知识形成的聚合器和迁移索。
首先,提取单元学科概念,确定写作要素。
“大概念”有效地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模式,将学习内容结构化、系统化。
单元概念的提取不仅需要精读细研单元内学习要素,而且指向“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推断、验证等方法,不断输入、组织信息,实现有效地输出和表达。
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三单元选取了《屈原列传》《苏武传》《五代伶官传序》《过秦论》四篇文章。
从学习任务群上看,该单元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品读鉴赏经典史传文本,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可以“质疑与驳责”为学习概念,以“读史传,论兴亡”为主题,展开文学短评的写作训练。
王栋生(吴非)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施建议 (1)

王栋生(吴非):统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施建议一、关于作文教学内容的编写体现高中作文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紧密联结合任务群学习,创设作文情境,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有选择的空间。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作文,并在作文过程中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能思考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能有语言表达的追求,能从这样的过程中培育并发展趣味。
让学生愿意多写,愿意修改,培养作文的“自觉”。
至少要让学生“不怕写”。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可选择性。
如,上册第四单元,其实有两个作文任务,如果能完成其中一个就很好。
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
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
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
(王宁)二、实施建议1.扭转高中作文教学围着高考转的不良倾向,真正“打好底子”明确目标,把“不怕写”作为当下(高一)的教学追求。
不要再用“高考作文”去诱惑学生、于扰教学。
夸大高考危机,围绕应试兜圈子,造成恶性循环。
逐利的模式导致思维水平下降,丧失创造意识。
过于功利的作文观败坏趣味,作文教学不能制造平庸。
2.摆脱作文教学困境,关键在于提升思维品质听说读写,关键在“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做到“不怕写”。
“思想”没有边界;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培育出创造力。
有个人见解和表达的愿望,作文才会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
例:老师给大家看一道作文题。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
”第二个回答:“挣钱。
”第三个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点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

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执著追求——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徐金国漫步在语文教学的丛林,凡是在语文教学上取得成就的名师,他们都在其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语文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上升为一种思想,转化为指导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理念。
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语文”,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王开东老师的“深度语文”,等等。
这些名师正是基于各自不同的语文教育理念,于是,他们的语文教学无不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风格,展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之途上一路追寻、一路跋涉、一路前行,偶尔驻足回眸,从那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上,努力寻找一个别具个性的自我,姑且总结为一一智慧语文。
一、“智慧语文”主张的本质追求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曾说:“在古代学校里,教学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则降低了目标,教授的只是知识。
从神圣的智慧沦落为教材学科和知识,标志着多少世纪以来教育的一种失败。
”而知识与智慧相比,知识是僵化的,智慧是灵动的;知识是平面的,智慧是立体的;知识是静止的,智慧是生长的; 知识的功用是有限的,智慧的能量无穷的……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要把学生一个个培养成为大写的人,仅仅教给学生语文的知识技能、习惯方法,仅仅把语文视为学习的工具、交往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把语文教育视为应试升学的工具、生存的工具更是可怕的。
语文教育必须回归育人的根本,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有修养的文明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人,这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的归宿。
智慧语文教育理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强调“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本”,强基方能固本,固本方能立人。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要让语文教育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批判地吸收西方课程教学的理念固然不可或缺,但更多的还是要回归传统,要从几千年母语教育的传统中汲取精华,要从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