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科学二2起点和终点穆洋 第三稿1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具体章节为《起点和终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图示和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并描述物体在不同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运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用图示和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掌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物体运动规律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难点:描述物体在不同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运动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磁性教具(小车、磁性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小车、磁性棒等)、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学生上讲台,从教室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位学生的起点和终点。

2. 新课导入:结合实践情景,向学生介绍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这两个关键点。

3. 例题讲解: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如何用图示和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磁性教具在不同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运动过程,并在画纸上进行图示。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起点和终点的方法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

(2)小华在操场上跑步。

2. 答案:(1)起点:家里,终点:学校。

描述:小明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直走到学校门口。

(2)起点:操场东侧,终点:操场西侧。

描述:小华从操场东侧开始跑步,绕过操场一圈后回到西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及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22课《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起点和终点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运用这两个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起点和终点标识牌。

学具:学生用书、直尺、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起点和终点的情景,如:小明从家里(起点)走到学校(终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的起点和终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小猫从树根(起点)爬到树梢(终点)。

(2)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描述小猫的位置变化。

(3)教师讲解并强调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起点和终点的情景。

(2)小组合作完成情景设计,并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起点和终点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起点和终点2. 内容:起点概念终点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起点和终点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

2. 答案示例:例1:小明从家里(起点)走到学校(终点),位置变化:从家里到学校。

例2:小猫从树根(起点)爬到树梢(终点),位置变化:从树根到树梢。

例3:火车从北京(起点)开往上海(终点),位置变化:从北京到上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一、科学概念:1.比较需要公平。

比较需要公平。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会确定起点和终点。

会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2.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了解比较需要公平,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能简要讲述公平比较的探究过程。

能简要讲述公平比较的探究过程。

活动过程(一)引入(一)引入出示课题,领读认识起点和终点(齐读、分组读)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意思。

言解释意思。

讲述: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生回答)讲述: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生回答)跳远比赛时,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生回答)引出“公平”跳远比赛时,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生回答)引出“公平”今天,我们将为一群小青蛙举办一场跳远比赛今天,我们将为一群小青蛙举办一场跳远比赛师出示纸青蛙师出示纸青蛙(二)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二)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1.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怎样公平地知道谁跳得更远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怎样公平地知道谁跳得更远2.汇报:分组讲述(其他组可补充讲述)汇报:分组讲述(其他组可补充讲述)3.师简要小结归纳师简要小结归纳(1)制作赛道)制作赛道(2)在赛道上画起跳线(起点))在赛道上画起跳线(起点)(3)在赛道上画终点)在赛道上画终点(4)看看青蛙跳了多远)看看青蛙跳了多远(三)比一比(三)比一比1.师出示白纸,介绍制作赛道的方法并简单示范师出示白纸,介绍制作赛道的方法并简单示范2.请学生制作纸蛙比赛的赛道并展示请学生制作纸蛙比赛的赛道并展示3.分组发放不同颜色的纸蛙分组发放不同颜色的纸蛙4.强调注意:比赛重复3次5.小组展示比赛结果小组展示比赛结果讨论:哪只青蛙跳得最远?讨论:哪只青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四)拓展活动(四)拓展活动请学生课后用同样大小的纸折纸飞机,比赛谁折的飞机飞得远。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比一比》,详细内容为《起点和终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学会用直尺等工具比较物体的长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起点和终点,进行正确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粉笔、黑板、教学课件。

2.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若干长度不同的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铅笔,比较铅笔的长短。

2. 讲解概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比较铅笔的长短,强调起点和终点的正确使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直尺比较铅笔的长短,并记录结果。

5. 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比较结果,讨论比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7. 巩固练习:学生用直尺比较其他物品的长短,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起点与终点的概念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直尺比较家中物品的长短,记录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起点和终点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弯曲物体的长短,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3. 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指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前一课《在观察中比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已经初步意识到了比较时要公平。

本课将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来进行比较。

本课的内容也为单元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一共分为三个板块:聚焦、探索和研讨。

这三个部分是层层推进的,教材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聚焦板块通过“跳远比赛,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展开,调动一年级学生跳远比赛中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引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探索板块进行青蛙跳远比赛,利用纸带来标记起点和终点。

研讨板块讨论哪只青蛙跳得最远,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去尝试比较,意识到测量和比较时要确定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比较的时候要公平。

本课围绕“谁跳得远”这个问题展开,通过学生跳远比赛、青蛙跳远比赛,明确比较时要确定起点和终点,确定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让学生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上课对象是一年级,但不能将一年级的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

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谁跳的远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我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维度:1.共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知道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维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蛙跳远的距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2.说一说:(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才能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天想比跳远,但不知道怎么比。

2.提问:你们能给它们出出主意吗?3.听学生发言,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起点、距离、长度、终点……4.引导学生思考:(1)要想比谁跳得远,最重要的是什么?(2)怎么做到比赛公平?(3)怎样知道每只恐龙跳了多远?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5.小结:为了比赛公平,我们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上节课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恐龙设立跳远比赛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确定起点和终点对比较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青蛙跳远比赛1.试一试:每人领一个塑料青蛙玩具,让学生在桌上练习青蛙跳远。

2.说一说: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3.说一说: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教师活动21.恐龙们比赛跳远场地不够大,所以它们委托了跳远能手青蛙来代替它们比赛。

2.教师分发玩具青蛙,每人一个,让学生练习青蛙跳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青蛙跳跃一段距离。

3.提问:你怎么知道青蛙跳了多远?引导小结:在青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青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青蛙跳了多远。

4.怎样和别人的青蛙比较距离呢?我们通过画线的方式记录了青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青蛙的跳远距离进行比较。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青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全班要统一比赛标准。

4.试一试:确定青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5.比一比:(1)谁的青蛙跳得远?在纸带上画上起点、终点及时记录,每轮跳3次。

(2)小组内比较,确定“哪只青蛙跳得最远”。

5.比赛任务及要求:(1)画一条起跳线,看清青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2)弹跳青蛙,注意在青蛙的尾部画一条终点线。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PPT完美课件1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PPT完美课件1

第三步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展示交流
比一比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课题引入
读一读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探究新知
第一步
第四步,重复跳 三次,记录纸蛙三 次跳跃的距离。
第二步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一 教年 科级 版《上起册点科和学终课点件》-P第PT二完单美元课2件起1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第2单元
比较与测量
2 起点和终点
一 教年 科级 版《上起册点科和学终课点件》-P第PT二完单美元课2件起1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PPT优秀课件ppt完美 课件PP T免费 课件PPT 课件免 费下载 PPT精 品课件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及反思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一、聚焦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可能有些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2.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起点和终点标志物、运动物体。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运动物体,带有起点和终点标志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操作运动物体,找出起点和终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起点和终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找出物体的起点和终点,并加以描述。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1)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1)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如直尺)进行起点和终点的测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测量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测量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教学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实例,如赛跑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让学生感受到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意义。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起点和终点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找出起点和终点,并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5.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 起点和终点的测量方法3. 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起点和终点,并计算出长度。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题目:画一条线段,标出起点和终点,并测量其长度。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贴合度和吸引力。

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

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2课《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并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距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及使用工具测量距离的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及测量距离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子、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从教室的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让学生初步体验起点和终点。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以及使用尺子测量距离的方法。

3. 示例:教师在黑板上用尺子演示如何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并讲解注意事项。

4.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测量教室内某一物体(如: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实例,让学生判断并说出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22《起点和终点》2. 内容:(1)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使用尺子测量距离的方法(3)实践案例:测量物体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关于起点和终点的实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精品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精品课件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2.起点和终点
谁是我们班的跳远高手? 请两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
怎么才能判断谁跳得远? 统一起点
同桌两位同学比比看。
我们来折一只纸蛙 进行比赛吧。
你们的纸蛙能跳多远? 1.画起跳线; 2.标终点; 3.在纸带上标出纸蛙跳了多远。
重复三次
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