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章节课名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学习目标
重难点
科学概念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 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并转化为证据,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 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
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
页码
1.1
具体环节设计
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马铃薯放入 清水 杯中会下沉,但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马 铃薯则会浮上来。
•E
盐水
1.2
2.探索新知
1.3
大家能猜测下,是什么原因让马铃薯在不同 的液体中有不同的沉浮状态呢?是不是马铃薯在 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我们知道 浮力二重力-拉力
浮力
接下来,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比较同 一种物体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 的浮力大小吧!
测眈钩码在不同液中受到的浮力
A
尢fl询拯勒邸打
,g一*
1.4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物品有:砝码、弹簧测力 计、烧杯、玻璃棒、清水、酒精、盐、糖。
/
1.5
首先,我们要测量并记录钩码在空气中的弹 簧拉力。
三
SD
a.5
Ol?
钩码冼空气中 的弹竇拉力_
1.6
然后,我们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清水中的弹簧 拉力。
0.4三
50
^40
0.5 f
0j6-E
钩码在清爪T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分析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难以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马铃薯沉浮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水、容器、称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马铃薯沉浮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吗?”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获奖教案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获奖教案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沉入水中,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漂浮在水中。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和验证活动获取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事物的起伏是有规律的,我们也能认识到规律。
[教学要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被用来解释水中物体的起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一、测量吊钩代码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使用hook代码代替potato进行研究。
根据第6课学习的方法,测量吊钩代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的浮力。
然后比较数据以验证最初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是液体中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重量的浮力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1.思考:为什么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浮力?影响土豆浮力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
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涨的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为学生准备1.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钢条、做支架的木框、铝丝、镊子、火柴、水槽、冷水、酒精灯三角支架。
2.教师准备(1)实物展示台、(2)多媒体、(3)拓展练习实物(教师自带)。
教学流程(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夏季与冬季的电线图,这是一条铁路的一小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根据发现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针对这三张图片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探讨其中的一个,而其它的问题咱们回家去上网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好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位同学提出的金属热胀冷缩吗?(二)推理,猜测师:根据咱们看的图片你们猜测一下,什么金属会金属热胀冷缩?学生猜测:师;猜测归猜测,推理归推理,毕竟不是事实,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对,作实验寻找证据(三)引导学生探究师:这是一个什么材料制作的球?请同学们将铜球放入金属圈中,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师:将酒精灯点燃,用镊子将铜球上的金属线捏住,将铜球放在火上燃烧,烧到铜球热了,再将铜球放入金属圈中,看有什么现象?学生活动:1.实验2.讨论;铜球为什么加热后就掉不下来了呢?3.汇报,交流4.小结:铜球热胀冷缩(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钢有吗?铝有吗?铁有吗?师:现在老师这有金属,钢,铁,铝,你们先讨论一下,自己选择喜欢探究什么材料,这个实验我们该怎么做,如果还需要什么辅助材料可以到老师这拿,学生活动:师:实验方案定下来了,你们在小组内进行一下分工,哪位同学作实验,哪位同学作记录,那位同学做观察,那位同学汇报.学生活动:汇报,交流:1.先读实验报告2.将实验过程在展示台上展示师:根据你们的实验,你们得出了科学结论,钢,铁,铜,铝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们想过没有,比如钢铁造的桥是怎样处理热胀冷缩的吗?请同学们将书打到37页,看这座桥,请大家读中间的这句话,: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通常都架在滚轴上.你们滚轴在桥的什么部位吗?,它起者什么作用哪?,请同学们看老师着有个模型(出示模型)那位同学能知道滚轴为什么架在桥墩上学生汇报(五)拓展延伸:师:学习钢,铁,铜,铝,有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们就应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下面老师这有几个难题请帮助老师来解决,好吗?(出示小制作)哪位同学作出了猜测,这个就发给哪个组来实验,学生猜测,教师发放小制作:学生活动:1.讨论这个实验应怎样做2.填活动记录3.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证实,铁,铜,铝,钢,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可不可以说: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8页学生自学课本;学生汇报自学课本情况师:部分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有没有物体热缩冷涨的现象那?请同学们在看书45页资料库.(六)巩固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属的探究,我们学到了有关一些金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探究科学的方法,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_____对这个问题作出推理与猜测________实验观察,寻找证据_______得出科学结论.望同学们今后就用咱们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好吗?。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6-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理念】《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科学》五下一单元的第八课,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来描述密度这一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测力计、钩码、清水1杯、浓盐水1杯、浓糖水1杯、酒精1杯(都要贴标签)师演示:清水和浓盐水各一杯(马铃薯),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天平【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我们已经知道了马铃薯在清水中是下沉,在浓盐水中是上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板书课题师:你们能猜测一下马铃薯在浓盐水和清水中沉浮的原因吗?(学生猜测)生(预设):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板书)活动2【活动】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师: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老师这里有几条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①测力计调零②测量时钩码要全部浸入液体中,并且不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读数时,拿稳测力计,目光平视指针刻度2.学生小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3.提问: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浮力的现象,对浮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浮力的本质和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难点: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能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马铃薯、清水、容器、测量工具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验小组所需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马铃薯放入容器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浮沉现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马铃薯会沉浮不定?”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案: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设问导读:
1.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合作探究:
1.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学习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学习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学习过程
温故互查:
1.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一定浮(×)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学案: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学习目标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原来的推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单元小结: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 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 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 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 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判断方法 食用油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0.8克< 0.9克< 1克< 1.3克
你观察到塑料块在三种液体中的沉浮了吗?
相同体积下(
)最重,(
)最轻。
相同体积下(
糖浆
)最重,(
软木塞
)最轻。
同体积下:铜<水银
P24
比重计的介绍:
比重计它用一根密闭的玻璃管,一端粗细均匀,内 壁贴有刻度纸,另一头稍膨大呈泡状,泡里装有小 铅粒或水银,使玻璃管能在被检测的液体中竖直的 浸入到足够的深度,并能稳定地浮在液体中,也就 是当它受到任何摇动时,能自动地恢复成垂直的静 止位置。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的重力跟 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于是在不同的液体中浸 入不同的深度,所受到的压力不同,比重计就是利 用这一关系比较液体轻重的。 比重计是一种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课堂作业 一、填空: 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 水( 重量小 ),所以上浮。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物体 就( 下沉);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轻,物体就( 上浮 )。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 下沉 物体就( );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物体就( )。 上浮 4、物体的沉浮与同体积液体的( 重量 )有关。液体越重,产生浮力就越 ( 大 )。 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 比重计 )。 二、选择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C )。 A、物体在液体里的深度B、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C、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重量 2.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是浮的,放入乙水槽是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3.1立方厘米泡沫塑料块重0.9克,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放入以下几种液体里,最 有可能使泡沫塑料块沉下去的液体是( C ) A.清水(1立方厘米重1克)B.浓盐水(1立方厘米重1.3克)C.食用油(1立方厘 米重0.8克)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2-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1.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 用测力计测算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记录单、天平、塑料块、油、酒精、浓糖水、水槽教师:马铃薯、天平、量筒、食用油、清水、盐水、酒精、少量高锰酸钾、试管、自制简易比重计、课件等一、观察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马铃薯,你们觉得把它放到这两杯不同的液体中会是什么情况呢(清水、浓盐水)?(请同学演示)注意:先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接着,再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浓盐水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设计意图:保证变量的唯一性,使实验更科学。
)实验现象:一个杯中的马铃薯上浮,一个杯中的马铃薯下沉。
思考:为什么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呢?(受到的浮力大小不一)二、课堂探究活动一:测算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过度:我们怎样证明,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呢?(为了实验的方便我们用钩码来代替马铃薯)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钩码、水槽、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实验步骤: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
2.钩码完全浸没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测量在液体中的重量。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4.交流分析:各组展示实验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8课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重难点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情境导入 1.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马铃薯放入清水杯中会下沉,但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马铃薯则会浮上来。
1.2 大家能猜测下,是什么原因让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有不同的沉浮状态呢?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2.探索新知 1.3 我们知道浮力=重力-拉力接下来,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比较同一种物体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吧!1.4 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物品有:砝码、弹簧测力计、烧杯、玻璃棒、清水、酒精、盐、糖。
1.5 首先,我们要测量并记录钩码在空气中的弹簧拉力。
1.6 然后,我们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清水中的弹簧拉力。
1.7 接着,我们使用烧杯和玻璃棒,利用盐和糖制作出浓盐水、浓糖水备用。
我们再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并记录钩码在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弹簧拉力。
1.8 使用空气中的拉力减去在各种溶液中的拉力,我们就得到钩码在各种溶液中所受的浮力。
1.9 实验后我们发现,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各不相同,究竟是为什么呢?1.10 我们再用马铃薯和清水、浓盐水做一个实验,取同样容量的清水和浓盐水。
1.11 我们把马铃薯放入盐水溶液中,使马铃薯能在浓盐水中浮起来。
1.12 把放入马铃薯前与放入后的烧杯刻度做好标记。
前、后两次刻度之差就是这块马铃薯的体积。
1.13 为什么一定浓度的盐水能让马铃薯上浮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沉和浮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公开课教案_4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科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每组准备:第一个实验:一个钩码、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杯浓糖水、一杯酒精、一张实验操作手册第二个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架天平秤、清水、浓盐水、同样的塑料杯3只。
教师准备:课件、清水、浓盐水、食用油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我们已经知道了马铃薯在清水中是下沉,在浓盐水中是上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板书课题师:你们能猜测一下马铃薯在浓盐水和清水中沉浮的原因吗?(学生猜测)生(预设):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板书)(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师: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不同呢?为了证明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实际测量一下,怎么测量呢?大家看,用马铃薯测量不方便,我们用钩码代替马铃薯来进行研究就方便多了。
下面我们就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2.学生小组实验,并做好记录3.全班交流实验数据4.得出结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三)、推测与验证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1-教科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糖水、一块抹布、一双筷子、酒精灯、火柴、木夹子、2个铁片、滴管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火柴、滴管、木夹子、2个铁片、浓糖水、40克食盐或40克白糖、2只烧杯、一双筷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小小的魔术,魔术的道具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土豆,又叫马铃薯。
老师的桌上有标有1号和2号的两杯液体,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表演这个魔术,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师:请你拿起马铃薯先轻轻放入1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1号杯中,它沉了下去。
师:(用夹子将马铃薯取出用抹布擦干)请你再将这个马铃薯轻轻放进2号杯中,大家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2号杯中,它浮了起来。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沉有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播放PPT)师:为什么马铃薯在液体中出现沉浮两种情况呢?同一个马铃薯,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因为马铃薯是同一个,液体的量是相同的,影响沉浮的因素可能与杯中的液体有关。
(播放PPT)(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不同的实验现象冲击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角度从马铃薯转向液体,这是学生第一次思维的碰撞,也是学生亲自探究的开始。
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它将直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密度。
它是在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鉴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始终没有出现密度一词,而是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去描述密度概念,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本课从相同体积的物体的重量比较中,指向密度概念。
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液体和液体的密度比较,最后把物体的沉浮现象归结为密度原因。
因此密度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
至于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最终也归结为物质密度的原因,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才引起浮力的大小变化。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可以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知道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
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梳理。
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有关)
板书设计: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测力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