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序的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搭配问题”教学为例
钻研教材是永恒的主题 ——由一道“搭配问题”练习题引发的思考
钻研教材是永恒的主题——由一道“搭配问题”练习题引发的思考作者:金卫东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7期浙江象山丹城第四小学(315700)金卫东教学“搭配问题”(即“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时,我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连一连,再用图形或符号等进行抽象的提炼概括,最后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讨论,使学生充分地感知组合类题目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建构。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普遍掌握了用乘法解决搭配问题的规律,于是我出示相应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题目:新学期开学,小英买了3个不同颜色的书封包新书,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下:算式:3×3=9(种)很明显,这部分学生认为每一种书都有三种选择,如数学书可选蓝色书封,也可以选黄色书封,还可以选绿色书封,所以三种书就共有9(3×3)种搭配方法。
这种想法与例题中上衣和裤子的搭配方法不谋而合。
可就在作业快要批改完时,有学生出现不同的解法,他们没有用连线表示,而是列简单算式为2×3=6(种)。
对于这个答案我很快认为是错误的,但一学生用具体的排列写出了他的解题思路,即在三种书封的图片下摆出:1.数学、语文、英语;2.数学、英语、语文;3.语文、数学、英语;4.语文、英语、数学;5.英语、数学、语文;6.英语、语文、数学。
这是利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把可能的搭配方法全都罗列出来了,确实只有这6种搭配方法,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
如果这种方法是对的,那么上面9种搭配方法错在哪里呢?如果9种搭配方法是对的,那么只有6种的搭配方法又该如何解释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重新阅读例1(即上衣和裤子的搭配问题),对该练习题仔细研究思考后,我确定书封包新书这题的正确答案是6种搭配方法,即学生用排列法摆出书封包书的搭配方法是正确的,原来例题与该题有本质上的区别。
例题的搭配是从两件上衣中选一件去和三条裤子中的某一条组成一种选择,这样以上衣为标准,每件上衣就有三种搭配选择(以裤子为标准亦然)。
搭配问题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搭配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种基本题型,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搭配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搭配问题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二、搭配问题教学实践回顾1. 教学内容回顾搭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的数字搭配:如1+1=2、2+3=5等。
(2)图形搭配: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
(3)字母搭配:如a+b=c、x+y=z等。
(4)物品搭配:如苹果+香蕉=水果、铅笔+橡皮=文具等。
2. 教学方法回顾(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搭配问题。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搭配问题的规律。
(4)巩固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搭配问题的解题技巧。
三、搭配问题教学实践反思1. 教学目标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搭配问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搭配问题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搭配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搭配问题中发挥想象力,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2. 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内容上,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搭配问题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搭配类型的解题方法。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搭配问题教学中得到提高。
3. 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搭配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学习法、巩固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有序思维——以《搭配中的学问》教学为例
培养小学生的有序思维■文/张希JIAOCAI JIEDU/教材解读以促进小学生实现独立、自主思考为目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序思维”的目标和方法贯穿了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的始终。
这一目标的递进分解和科学实施,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猜数游戏》、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这些课程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适应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其养成既不遗漏又不重复的“有序思维”方式。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笔者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方面的探索经验。
本课安排了“搭配服装”“营养搭配”和“搭配路线”三个主题内容,通过形象化的生活问题,由易到难地引领学生掌握“搭配”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有序思考、自主思考,充分认知可能蕴含在客观事物中的规律与规则,得出既不遗漏又不重复的结论。
“搭配服装”设置了东东如何解决两件上衣与三条裤子总共有几种不同搭配方法的问题,让学生在有序思维下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进而引出三种不同的表示方式。
“营养搭配”设置了如何搭配午餐饭菜的问题:一份饭包含一种素菜和一种荤菜,共有两种素菜和四种荤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巩固有序思考的表示方式,进而找到第四种方法——通过列乘法算式来解决“排列组合”的问题。
“搭配路线”设置了“由游乐场到电影院有两条路线,由电影院到家有三条路线,从游乐场回到家一共有几条路线”的问题,以此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笔者将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学习目标分解到每一环节和步骤中,使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情境相结合,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活动完成教学过程:课堂一开始,笔者结合教材创设了情景:“东东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周末他要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游玩,打开衣柜看到了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他想选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你们能帮他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搭配问题教案(5篇)
搭配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搭配问题教案搭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会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衣服和裤子卡片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的进行搭配,使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创设情境,抛出问题1.搭配,你知道搭配是什么意思吗?哪些可以搭配呢?然后你跟进,对,生活中的搭配真多,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数学中的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
师:轻轻地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是什么意思?师:按这样的要求搭配,那么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二、探究问题,体会有序与符号简洁请看温馨提示。
1.独立思考,表达想法(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单: 独立思考。
(想一想有哪几种不同穿法?)动手操作。
(用你认为简单的方法记录。
)展示交流。
师:老师黑板上有服装卡片,你们没有,那怎么办?画一画是否真的把衣服画下来(学生点到为止)(2)表达自己想法。
监控:无序、有序;(采用画图连线的、文字加符号、纯符号的等,错误2张)2.展示交流,感知有序投影展示师:现在老师收集一些作品,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比较:五张作品,你们觉得几种是对的?为什么他们错了(板书?重复,遗漏)再板书,不,怎样做到不重要不遗漏呢?我们来听听对了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展示正确的有序都同意6种正确,听听他们的介绍:文字(请你读一读),符号(请你说一说你表示什么意思?)数:连线(他这样表示能看出是6种吗?怎么看出来,带着我们一起数数。
)摆:学生上台边摆边说3.理出方法,体会有序。
4.师:像这位同学一样先固定上装,用一件上装去依次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装依次去配3件下装就叫做有序搭配。
小学数学北师大课标版三年级《搭配中学问》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
搭
配中内容标》中属
域, 主要是帮助合运用已有察、操,
在
合
作
与
交程
中,
解决
与验系的、
具
有一
基本的题的能力。
得一些初步的数学 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搭配方法的环节中, 渗透数学的符号思想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能力 目标。
教学中, 引导学生完成 5 件衣服的搭配后, 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增加一件衣 服,搭配的方法有多少种?请学生独立展开探究, 但提示学生我们准备的图片只 有 5张
,不用图片,我们要怎样来研究呢?请学生自己来找办法解决。
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方法,引导用符号来代替卡片。
教学片断: 生:
方法 1:用画出衣、裤,再连线的方法表示。
方法 2:用○、△分别表示上衣和裤子,再连线。
方法 3:用汉字表示,如:上衣 1、裤子 1。
方法 3:用字母表示。
⋯ ⋯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
师:无论是你们画的小衣服图,还是文字、数字、字母,都替代了实际的衣服,这种方法很简单。
你知道吗,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经常用到这种用简单符号替代复杂事物的方法,现在,同学们居然自己创造出来了,真是太棒了。
“学具不够”,这个问题的出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自然探究的情境之中,进行主动的符号创造,通过交流,借助追问,引导学生完成了符号替代思想的引入,使学生思维得到了飞跃,使数学课堂变得饶有趣味、充溢着无穷的探究魅力。
数学组公开课教案《搭配》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组公开课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才能真正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搭配”这一教学内容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搭配”这一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1.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问学生:有三个圆球,直径分别为3cm、4cm和5cm,你能用这些圆球拼成一个什么形状?2.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如幻灯片、视频等,来展示数学概念和实例。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几何图形中的搭配规律,或通过视频来展示实例,让学生跟随视频中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3.游戏化学习“搭配”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游戏化的体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搭配操作来巩固学过的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个关键。
在“搭配”这一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搭配规律,并自主思考相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搭配方案,或者让他们从搭配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出来。
2.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也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渗透有序思想 内化数学模型——以《数学广角——搭配(一)》为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如组数)与生活(如穿衣),其内容为通过对平时熟悉但不明其理的事件进行分析,用数学的知识解释所遇到的现象。
渗透有序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前期穿衣、颜色搭配等方面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虽熟悉,但并不太理解背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组织学生开展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在初步了解排列知识的同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难度定位在不超过3个事物的排列,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利于教师把握教材,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一、实践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动画引入,课前激趣:开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密码是较小的那个数。
2.师总结:刚才,我们用1和2进行搭配破译了灰太狼设的密码,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与搭配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有趣的动画片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分散难点,可降低数字的数量,改用两个数字组数,对于3个数字的组数方法就可以迁移了。
因此,通过设置1和2进行搭配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课1.欢迎进入数学广角(1)出示密码锁,呈现线索(2)理解题意,提取关键信息【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读题,并提取关键的信息,在自主找关键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3)借助数字卡片解决问题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摆的结果。
2.探究交换数位法(1)预设(漏或重)师:你有什么想问他的呢?生:他为什么会漏呢?(2)优化方法预设:先把1摆在十位上,2摆在个位上,组成数12,再将个位和十位换个位置,组成数21……小结:从这3个数里面选2个数有这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都可以写成2个两位数,所以一共组成了这样的6个数。
【设计意图:在前测的过程中,学生有出现漏或重的情况。
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教学重构--以《搭配中的学问》教学为例
GVANGJSIH GYAUYUZ 课堂参考·教材教法【摘要】本文以《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剖析学生有序搭配的问题,并结合学情调查分析,论述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教学重构对策,包括“活动整合:从零散到集约;资源展示:从无序到有序;对比优化:从直观到抽象”等。
【关键词】小学课堂数学现实教学重构【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102-0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主要研究在两类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这属于“排列与组合”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问题。
因这一课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且贴近生活实际,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在公开研讨活动都会选择这一课作为教学内容。
在一次市级学校“送教下乡”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执教过程中的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片段【片段一】摆一摆,说一说(一)出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用信封里的图片(一顶绿帽子、一顶蓝帽子、三条裤子)摆一摆,然后说一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二)展示与交流生1展示:固定帽子搭配裤子,两顶帽子中一顶从左往右搭配、一顶从右往左搭配(例如帽子2搭配裤子3、帽子1搭配裤子1、帽子2搭配裤子2……如图1)。
师:他是怎么摆的?生:看不清,感觉很复杂。
生2展示:搭配方法和第一个学生相同,但这个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师:这下看清楚了吗?生:看清楚了。
生3展示:先用帽子1分别搭配三条裤子,再用帽子2分别搭配三条裤子。
师:他用了什么好方法?生:先用一顶帽子搭配三条裤子,再换一顶帽子搭配三条裤子。
师:像这样按顺序搭配,叫做“有序搭配”,这样做才不会重复、遗漏。
如果不移动图片,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展示搭配的结果?生:连线。
(师课件展示连线方法)(三)思考第一名上台展示的学生,他的方法是固定帽子搭配裤子,两顶帽子中一顶从左往右搭配,先搭一条裤子作为第一种搭配,然后另一顶帽子从右往左搭配,搭的第一条裤子作为第二种搭配,如此类推,完成搭配。
引导有序思考 渗透数学思想--“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与评析
大致过程.
师: 同学 们 , 谁 知道 l 和2 可以摆成
几个两位数?
( 一) 创设 情境 。 生 成 问题
师 :喜羊羊为 了防止灰太狼捉羊 ,
设 置 了密 码 门. ( 继续 出示 , 并播放 : 唉, 这可怎么办呢? )
师 :喜羊羊可是 我们 的老朋友 了,
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 生: 聪明 ) 师: 老 师也非 常喜欢 喜羊 羊 , 喜欢
2 . 1 , 2 , 3 任取两个数字的排列
要向喜羊羊学习 , 这样我们会表现得更
棒. 有没有信心?
生: 有. ( 师生 上 课 问好 )
的一个两位 数.
学生思考 : 用l 和2 能摆 成几 个 两 位 数 呢 ? 哪 一 个 是 密码 呢?
教学 目标
1 . 让 学生 在观察 、 猜测、 实 验等 数 学活动 中找m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 、 分析 、 推理 的
( 课件演示 : 又出现 了一道密码 门 ) 师: 请注意听小精灵 的提示.
师: 请认真 听小精灵 的提示. ( 播放 小精 灵的提 示 )
教学 研究 ) 备课参 考. … … … … … … … … … 一 数 学教学通讯 ( 初等教育 )… … … … … … … … _ 一 投稿邮 箱: s  ̄ k @ v i p . 1 3 3 . c o n r
师: 我们 成功 了 !我们成功地通过
了第 一 道 密 码 门 , 三位小朋友想早点见
数学组公开课《搭配》教案教师分享与反思
数学组公开课《搭配》教案-教师分享与反思数学组公开课是一种教学分享和交流的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
今天我将分享我们数学组最近的一次公开课——《搭配》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搭配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如相邻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2.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搭配方法和相邻原理。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搭配方法。
3.教学内容(1) 讲解基本搭配方法。
(2) 对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搭配方法进行解决。
(3) 创造性地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发展搭配思维。
二、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利用课前准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然后在课堂上以情境化的方式引入搭配这个概念,搭配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2.讲解阶段在白板上讲解不同的基本搭配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消化,再施以总结提炼。
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搭配的好处及其适用范围,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
3.练习阶段通过类比练习,反复引导学生体会搭配方法的应用,最终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己的思考模式,倡导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效率。
4.拓展阶段在练习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推广搭配这一思路方法。
比如,通过真实的例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题目,促进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
在总结阶段中,通过复盘和收获回顾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加强全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教学反思教案研究和实践一直是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的理念需求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强化。
很多课程老师需要掌握多方面的能力,解决知识点的差异问题,因此教育教学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自己的成长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动态更新,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
课堂综合教学提升数学思维——《搭配》案例设计和分析
课堂综合教学提升数学思维——《搭配》案例设计和分析发布时间:2021-02-24T14:23:36.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作者:任官慧潘国龙[导读] 《搭配》是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任官慧潘国龙重庆市巴蜀蓝湖郡小学《搭配》是人教版二上《数学广角》中的第一课。
作为《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重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设计此课时,笔者充分研究教参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现有的数学能力,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逐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
一、教学设计趣味化。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学设计就得有童趣。
本课从猜老师的年龄入手引入教学,接着设置电脑密码,请电脑管家给出提示(即例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然后给两个校区所在区域涂色,再请学生设计合影方案,最后观看小视频,以文字搭配变化结束全课。
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采用的学习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事件,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枯燥且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充满趣味,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乐于参与课堂研究,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形式综合化。
低年级学生思维需借助形象事物,比较直观和浅显,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普遍低下,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低段数学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着手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
1、导学单。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操作工具,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本课设计的导学单,从“摆一摆”、“涂一涂”、“写一写”三个方面呈现学习的过程。
里面有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的数字搭配操作,有独立完成涂色创作,还有3人拍照的开放式设计方案。
“数学广角”领域渗透有序思想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搭配问题》为例
“数学广角”领域渗透有序思想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搭配问题》为例发布时间:2021-05-28T15:08:17.1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作者:熊瑜[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使由浅入深,逐步增加的,这一点在新版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了满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化为“数学广角”这一单元,让学生实际的生活信息中学习数学,提升有序思维,从而从跟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熊瑜南宁市民乐路小学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使由浅入深,逐步增加的,这一点在新版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了满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化为“数学广角”这一单元,让学生实际的生活信息中学习数学,提升有序思维,从而从跟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数学广角;有序思想;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160-01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区别于传统教材中的枯燥数理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展现出对这一内容有着很大的兴趣,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说,“数学广角”是一种不错的知识范本。
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面临的各种困惑也随之而来,我们对于“数学广角”这一板块设置也产生了质疑。
所以,本文致力于从有序思想的渗透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搭配问题》做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如何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成功渗透有序思想,以提升“数学广角”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中的困惑与不足 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广角”板块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课”。
搭配问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搭配问题》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搭配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
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1、学习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会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猜想验证、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有序的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搭配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搭配用的服装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说说你早上起来会做些什么?(生自由说)教师可以做穿衣的手势。
2、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刚才提到的穿衣,吃早饭这两件普通的事情中还隐藏着数学中的搭配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板书:搭配问题)【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引出问题,“在吃饭穿衣这些普通的事情中隐藏着数学中的搭配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求新知,服装的搭配。
1、我们先来研究穿衣的搭配问题,你能叫出这些衣服的名字吗?(课件出示)(你们能将这些衣服分分类吗?之后课件演示)2、按照穿着部位的不同,你们能给他们分分类吗?(分类并区分上装和下装。
课件演示)。
师:“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是一种穿法的话,想一想,(2件上衣和3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3、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同,这样吧!我们运用手中的图片摆一摆,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想法。
(究竟哪种想法准确呢?不如我们拿出这些衣服的图片摆一摆。
看看谁说的对。
)4、生自由搭配,师巡视了解情况。
完成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说可以让大家明白你的想法,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从有序思考到形成算法———《搭配问题》教学案例
———《搭配问题》教学案例田蕾《搭配》是浙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联欢会里的数学问题》中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搭配》这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发现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通过有序思考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案”。
浙教版《数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经历和思考搭配的方法,还要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数学运算方法,初步感知乘法原理。
相比其他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学习,浙教版《数学》将此内容安排在二年级,且教学的要求亦比其他教材高。
学生能接受吗?接受的程度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与思考,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个性化的处理。
将初始情境改为学生熟悉的服装搭配,先组织学生利用学具,通过连线来表示各种搭配的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字母、图形或数字等符号形式表示搭配方法;最后抽象到算式。
力图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反思、讨论交流中充分经历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有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生谈话与握手)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握手之中也藏着数学问题呢!如果老师要与全班同学每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呢?生:50次。
(班级人数)师:那如果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都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问题。
等学完了这节课,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好地解决男女生握手的问题。
二、展开1.搭配衣服,学习搭配方法。
师:(出示:衬衣、裤子、裙子)谁能帮田老师搭配出一身衣服?什么是“一身衣服”?生:一身指有上装,有下装。
【设计意图:明确题意,通过提问“一身衣服”,既让学生明白有两类物品(本课仅涉及两类物品的搭配)才能搭配,同时还为后面引导学生先分类再搭配做铺垫。
】(学生到黑板上,先分成上装和下装,再摆一摆、说一说)师:这位同学这么快就给出了2种搭法,原因是什么呢?生:他先拿一个上装,再分别搭两个下装,有顺序地搭配,所以不乱,而且很快。
浅谈“搭配”教学中有序思维的培养
教育广角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步骤以及指定的线索去探究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优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成绩。
“搭配”是“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搭配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学生由于缺乏有序思维的意识与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时杂乱无章。
笔者通过巧妙导入、巧妙展示、巧妙练习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一、巧妙导入,体会有序作用有序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思维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导入环节笔者数学城堡的图片,告诉学生数学城堡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城堡大门是一扇密码门,只有破解了密码,才能打开。
这个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请学生猜猜看,这个密码是多少?有的学生猜密码是12,有的学生猜密码是21。
笔者在门上输入12,门没开,再输入21,门开了,由此可知密码是21。
笔者指出:因为1和2搭配在一起有两种情况12和21,所以有一部分学生猜对了,一部分学生猜错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先猜12或者先猜21都行,不会影响问题解决,此刻学生形成的思维是猜密码随意猜。
然后点击课件,视频中的学生进入数学城堡后向前走,一道洞门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同样,只有破解洞门的密码才能通行,密码是用1、2、3中的两个数字摆成的一个两位数。
学生纷纷猜测,笔者输入三个答案,门没开,就问学生,这样随意猜容易猜中吗?学生回答不容易,需要按照某种顺序来猜。
那怎样才能顺利找到密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
通过两次巧妙地导入,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第一次随意猜顺利到密码,第二次随意猜难以找到密码,此时他们意识到按照某种顺序思考的重要性,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要好得多。
二、巧妙展示,领会有序操作数学教学要处理好直观与抽象关系,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接告诉学生搭配方法,他们的认识会很模糊,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结论,来促使学生有序操作,如此,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深入挖掘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与解析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有序思考、优化思想都是学习数学必要的思维方式。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师从渗透数学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以期读懂学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有序思考;优化思想;搭配[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0-0051-02【教学分析】1.读懂教材“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第五册“数学好玩”中的第二课。
教材以“搭配”为主线,选择了搭配衣服、主食和路线三个有趣的现实素材,促使学生分层次、有步骤地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能解决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对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没有统一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充分积累活动体验:一是积累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体验,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积累符号化表达的体验,感受数学方法的简洁性和优越性。
2.读懂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完成简单的组合并独立找到一些搭配方案,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多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搭配时容易重复或者遗漏。
本节课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方法去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并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思维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教学目标】1.结合教具学具,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2.结合画图,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优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搭配服装”的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有序的思考,初步形成符号意识。
多角度“搭”依次序“配”——以《搭配》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多角度“搭”依次序“配”——以《搭配》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探讨得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搭配》的多角度“搭”依次序“配”。
通过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和例题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在本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搭配》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一些和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字搭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加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教材先是通过数字的搭配进行展开,然后拓展至衣服、食物等实际事物的搭配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习。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对数字的搭配和组合有一定的基础。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搭配的情况,比如衣服的搭配、食物的搭配等,这样的生活情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搭配。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来设计一些搭配的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同时,可以充分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搭配的方法,能够解决具体的找出搭配方法的提出,并能具体地列出整个过程。
并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纯粹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搭配》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按次序完整地写下搭配情况。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教学过程(一)借助信息技术,趣味导入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呈现搭配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些搭配游戏视频或者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搭配的方法。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用电教设备中的投影仪技术让学生们观看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学生在出门之前,对衣服的搭配选择产生了疑惑。
2024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的学问》说课稿(精选3篇)1
2024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的学问》说课稿(精选3篇)数学课《搭配的学问》说课稿1一、说教材《搭配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
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
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通过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
学生沟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搭配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变换、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符号化的呈现形式和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思维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凸显有序、全面的思维,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变式教学;有序;数学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5-004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
课程内容,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的表述很清晰地表明,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结果),更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原因与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搭配问题”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排列与组合类的数学知识范畴。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较二年级有明显提高,不仅内容复杂了,还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探究事物的排列与组合,学会用符号表示事物,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发展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下面,笔者以“搭配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在有序的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在熟悉的情境变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境一】六一儿童节到了,丽丽想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儿童节活动,她的衣柜里有件上装,件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情境二】丽丽穿好衣服后,准备吃早餐,早餐中饮料有种,点心有种,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要想一周(7天)早餐的搭配都不一样,怎么办?
【情境三】吃完早餐,丽丽准备出门。
她从家到学校必须经过邮局,从家到邮局有4条路可以走,从邮局到学校有3条路可以走,丽丽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
情境四:丽丽的好朋友明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公园,一共有8条路可以走,那么从家到公园,从公园到学校各有几条路?你能表示出来吗?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线选择等熟悉的情境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把知识与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二、在层层递进的变式学习中,思维活动
逐步走向深
入
问题一:一件上装、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通过提问和操作板演,给出搭配的定义,强调搭配要一一对应)
问题二:两件上装、两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以此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问题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找到表示搭配方法的多种形式,并比较得出最优方法)
问题四:三件上装、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巩固、运用最
优方法
)问题一: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先分类,再搭配,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问题二:要想一周(7天)早餐的搭配都不一样,怎么办?(理解乘法算式的算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
问题三:饮料和点心各增加一样后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提炼最优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探究环节中,由简单的一配多问题情境变式为二配多问题情境,再提升为多配多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复杂化的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搭配衣服时,由先确定上装变式为先确定下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巩固练习环节,由“3种点心和2种饮料,有几种搭配方法?”变式为“饮料和点心各增加一样后共有几种搭配方法?”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而后将“丽丽从家到邮局有4条路,从邮局到学校有3条路,丽丽从家到学校有几种不同的走法?”逆向变式为“明明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公园,一共有8条路可以走,明明从家到公园,再从公园到学校各有几条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在符号化的呈现形式中凸显有序、全面的思
考
师:若现有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在有序的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搭配问题”教学为例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510000)邱雄艳
付小瑾袁巧美
生1(数字与字母连线,如图1):1代表白色上衣,2
代表外套,A代表花裙子,B代表裤子,C代表短裙。
有6
种搭配方法。
生2(文字连线,如图2):衣、衣
分别表示白色上衣、外套;裙、裤、
裙分别表示花裙子、裤子、短裙。
有
6种搭配方法。
生3(数字序号连线,如图3):
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白色上衣、外
套、花裙子、裤子、短裙。
有6种搭
配方法。
生4(文字表述):上衣—花裙
子,上衣—裤子,上衣—短裙;外
套—花裙子,外套—裤子,外套—
短裙,共6种搭配方法。
……
本节课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有序等数学思想。
学生
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找到搭配方法并表示出来,生成丰
富的教学资源,又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文字、图画、图
形、字母、数字等),展示思维过程和思考结果。
一方面,
学生学会了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结果,体会并理解抽象
的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有序、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
能力。
四、在数学模型的逐步构建中,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在呈现数学结果的同时
注重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
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
此可见,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节
课,笔者首先创设“丽丽怎样搭配衣服”的问题情境,激
活学生穿衣搭配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感知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其次,让学生在最简
单的“一配多”到“二配多”再到“多配多”的操作、观察、
分析、交流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搭配方法,初步构建数学
模型,并通过练习,拓宽数学模型的外延,得到稳固的模
型。
总的来说,教师要有实施变式教学的意识,并把握
变式教学的实质。
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创设,有梯
度的问题设计,方法与规律的归纳,假设之后的新问题
挑战,这些教学环节都是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观察
和思考,在交流讨论中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师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在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中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编黄春香)[摘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轴对称(一)”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积累活动经验,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操作;兴趣;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5-0042-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师要借助操作素材,有效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学会研究、学会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笔者以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教学
为例谈谈几点体会。
一、巧用操作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
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利用操作材料激发
学
生的学习兴趣
和内驱力。
: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
生1:折飞机、画画、做小船……
师:我会这样玩……(将一张纸对折,然后随手撕
纸,“变”出一个“爱心”模样的图形)
生2:哇!好漂亮的心形,真是太神奇了!
师:谁知道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
生3:您是先将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沿
着对折后的
中间地方开始撕纸,最后打开就是一个。
我也想这样
玩。
师:真是一个用心观察的孩子!请你们也照着老师
的方法去做,试试看能撕出什么图形?
(学生将纸对折后撕纸,教师将学生所撕的部分图
形贴于黑板上)
活动中建构体验中发展
——
—以“轴对称(一)”教学为例
陕西西乡县教学研究室(
723500)程
艳菊
图1
图3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