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合集下载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世俗世界的人,!K往往以实用为权衡价值的标准。

有直接而实际的效用的事物,就认为它有价值;没有直接而实际效用的,就认为它没有价值。

孰不知许多东西的用处虽是间接而不显著,然而其重要性却远超过了那些有直接效用之物。

庄子虽然没有指出纯理论知识比实用技术重要,但是他揭露了一般人的急功好利,目光如豆,而只知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事物,于是,站在实用本身的立场,他阐扬“无用之用”的意义。

从庄子哲学看来,“无用之用”有意义。

一、借此说以发抒自己的心事。

庄子的立意借纵横洮洋的笔端倾泻而出,“犹汉而无极”,乍听起来,觉其言“大而无用”、“狂而不信”。

这点庄子似乎有先见之明。

所以他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与乎钟鼓之声”。

二、世俗世界的人,限于小知与无知,往往有眼于珠而不识大才大用;他们是拙于用大的。

在《逍遥游》里,庄子又借惠子以抒发自己的心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在土里,长大以后,结出来的葫芦足足有五石容量那么大;用来盛水,它坚固的程度却不足够;它剖开来做瓢,又没有这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得了。

我认为它空大无用,所以把它打碎了。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制造一种不皲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小船坞丝絮为业。

有一个客人听闻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

宋人把全家人找来共同商量:…我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只得很少的金子,现在卖出这个药方,立刻就可以获得百金,就卖了罢!‟客人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犯难,吴王就拜他为将,冬天和越国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国,吴王遂割地封赏他。

同样一种药方,有人使用它,可以得到封赏,有人使用它,只是漂洗丝絮,这就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同的缘故,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安当作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中,却反而愁它无处可容(用)呢?你的心真是茅塞不通啊!”(《逍遥游》)同是一物,不同的人以不同方法使用它,便产生了如此相异的效果,在这里,庄子示意着世人的不善用其大。

庄子《人间世》: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人间世》: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间世》:⽆⽤之⽤,⽅为⼤⽤⽂/⽉⽉正⼼正举特约作者主播/樊浩庄⼦在《⼈间世》中这样说道:“⼭⽊⾃寇也,膏⽕⾃煎也。

桂可⾷,故伐之;漆可⽤,故割之。

⼈皆知有⽤之⽤,⽽莫知⽆⽤之⽤也。

”⼭中的林⽊因为不是良⽊,反⽽能够保全,长成参天⼤树。

可见⽆⽤之⽤,有时反⽽能成⼤⽤。

庄⼦惯⽤寓⾔、⽐喻讲述道理,表⾯上说的是林⽊之事,实则讲的是⼈⽣哲理,更是在讲述⾃⼰的⼀⽣。

庄⼦⼀⽣困顿,⽣活在底层,不应楚威王之聘,⼀⽣只做过漆园吏,甚⾄沦落到贫民窟⾥以编草鞋为⽣,还因断粮去与⼈借⽶。

⼀⽣落魄,潦倒⾄此。

⽤世俗的眼光看庄⼦,⽆功⽆禄,他⾃是⽆⽤的。

但若以⼀颗道家的⼼看庄⼦,他却是⼀位真正有⽤的智者。

他所提出的“⽆⽤之⽤,⽅为⼤⽤”,不仅让他⾃⾝逍遥于世外,获得了精神的⾃由,更是给今天⾝处于浮躁社会中的我们以⽆限的精神启迪。

01⽆⽤,⽅为⼤⽤梁⽂道在《悦⼰》中说:“读⼀些⽆⽤的书,做⼀些⽆⽤的事,花⼀些⽆⽤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切已知之外,保留⼀个超越⾃⼰的机会,⼈⽣中⼀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这种时刻。

”所谓“有⼼栽花花不开,⽆⼼插柳柳成荫”。

有些时候,助你成功的,反⽽是那些不起眼的“⽆⽤”之事。

乔布斯读⼤学期间,曾去旁听⼀门书法选修课,为了旁听和练习书法,每天花费⼤量的时间和精⼒。

同学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课程对本专业⼀点⽤都没有,⽽乔布斯也没有多想,当时的他选择书法,不过是出于⾃⼰的兴趣。

没想到的是,⼗年后,乔布斯在IT业居然⽤上了书法课上的东西,开始组织⼈员做字体设计。

也因为这些字体的艺术感,让苹果的产品有了⼀⼤批铁杆粉丝。

与乔布斯类似,另⼀位商业天才马云也是有些“不务正业”。

最近马云唱京剧的视频在⽹上传疯,⽹友们调侃说:“别⼈出道是为了赚钱,马云赚钱是为了出道。

”就连马云创办的阿⾥巴巴,从上到下也都染上了这种“不务正业”的风⽓。

明明是⼀家互联⽹公司,操的⼼事⽆巨细,千奇百怪,从肝癌检测到环保种树,从母猪⽣崽到寻找太空的第⼆地球……马云曾说:“我认为'⽆⽤之⽤’才是真正的价值,所有⼈想要很快收获,就没有未来。

有用与无用文言文启示

有用与无用文言文启示

有用与无用文言文启示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百家争鸣时代起,人们关于“有”与“无”的思考就从未停止。

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将时间用在刀刃上。

“有用”、“无用”这一辩证话题被无限放大。

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认为只有完全服务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众对于数学的质疑、对英语的否定;也有人认为凡是热爱便有价值,选择去做,就有用处。

我认为所谓‘有用”、“无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协调它们,在“有用”中培养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无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用”之事主导生活必不可少。

它是立身处世之基础,可定义为阶段性的主要任务。

身为学生、老师、律师或医生等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一份本职工作。

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在残酷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

“有用”之用,是大国工匠、科研人员日复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从而支撑了社会发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纹丝不动的坚毅与身前不远处卖瓜大爷眉目紧锁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雏督与李搓处妻了通忍睡意哄孩子的坚强......“有”支撑起个人的社会价值,把个贝和会联家起来,1生生不当其“有”,我们为之拼搏、煞费苦心,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用”之事让生活充满色彩、丰富人生。

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太多时间打篮球,读闲书会被视为做“无用”之事,但打篮球有强健体魄,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信等多种“用处”:读“闲书"能开眼界,培养思维习惯、开拓格局......不仅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些心爱的“无用”之事,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有用”而焦虑。

因为我们都有血有肉地活着,只做“有用”之事是机器人的卫作,而和是生活。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与无用之话,时诗、喝淅、读书、钟情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慰藉心灵,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生命中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生命中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生命中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励志导读:庄子说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事实上,没有用的用处,才可能是最大的用处。

从前,一个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

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

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几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又粗又直,在几丈高之后才能见到分枝,而这些树枝粗到可以用来作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枝。

许多路人都在围观,连声称奇,只有这个木匠瞄了一眼,扭头就走。

徒弟们看腻栎树之后,追上师父,问道:“生平从未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木,师父怎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呢?”没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树神木,在师父眼里竟然只是一文不值的朽木!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

用来造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器具会破裂;做门窗,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会被虫蛀。

正是因为它没有用,才会这么长寿,这么高大。

”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谓有用的橘树、梨树和柚树,在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会死掉。

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

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

假如我像你所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木匠醒来,若有所悟。

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徒弟。

徒弟问道:“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么要长在土地庙旁边,引人注意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长在庙旁边,而是长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当柴烧了吗?”当环境不利于生存时,有许多人想明哲保身,但是不能。

从庄子的这个故事可以知道,即使想当一个“是非红尘不到我”的自了汉,想要明哲保身,也需要大智大勇。

强出头、锋芒毕露,还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以无用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要慎选环境,像故事里的栎树,长在神庙旁边,人们不敢在它身上动脑筋,反之,如果长在路中央,它必死无疑。

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用/没用”,“美/丑”,“有成就/没有成就”,甚至于“长/短”,“胖/瘦”等,都是人为所定,它们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改变,根据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者:余文镜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2期原创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限制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材料作文题。

一、限制性1.写作情境限制。

题目设置的情境是古今中外四位名人的观点,这些观点指向“有用”和“无用”两个维度。

而且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含有辩证的思想:莫言和庄子的话明白而直接,“看似无用,实则有用”;乔布斯和王安忆的话含蓄而优雅,但也道出了“无用”之用的独特魅力。

因此,考生要围绕“有用”和“无用”的关系,辩证地分析“无用之用”,如此才符合写作的要求。

2.写作任务限制。

“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把侧重点放在对“无用”的阐释上。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要求考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自我认知,谈论“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明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的道理,特别要注意“生活中”这三个字的限制。

3.价值判断的限制。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不应该成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追求。

材料通过展示多位名人的观点引领考生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引领他们思考如何成就“大用”,从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了明确的限制。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优秀9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优秀9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作文议论文(优秀9篇)人走在路上,脚踩的只是那一寸地,而旁边不需要踩踏的空地,似乎是无用的。

但庄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有用之用,方为大用。

既然其他地方都没用,如果把其他地方全部挖至无尽深,只留下一条走的路,你还敢闲庭阔步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人们习惯于将事物分成有用与无用,科举制的时代,百姓传唱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用狭隘的人才观来看待人,中第便是人才,落榜便不是。

过去如此,现今亦然。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有用论的观念,从小就被问学这有什么用,步入中学,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校只学考试内容,其余一概不学。

推及社会,现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施政者追求产值,牺牲环境,功利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轻易地划分有用与无用往往是因为肤浅的认知。

富兰克林邀请他人来看他发明的避雷针时,一位女士提出,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回答道,那么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富兰克林用时间的观念来提醒她,只是暂时没用。

就像庄子用空间观念反驳的那样,人不只是需要脚踏的那一寸土地。

由此所见,个人肤浅的认知是一重要原因。

无用之用,方得从容。

《庄子》中写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陈道明喜欢从有用的世界挣脱出来,做一些无用之事:读书,练字,下棋冯小刚取笑他他这么做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有用,陈道明却淡淡回应: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才意味着从容自得。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乔布斯大学退学后学习的美术字体在当时看似没用,而后来应用到电脑设计上,使得苹果电脑一推出便大获成功。

当时只是兴趣爱好,后来却成为了他成功的钥匙。

人生最忌急功近利,留一些无用的时间给自己,培养一两个无用却真正喜欢的爱好,久而久之,无用,也能成为大用。

无用之用,淡淡的人生味;有用之用,浓浓的胭脂香人要生活,也要生存。

生活需要诗意,生存需要功利。

二者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切记不可极端化,一味高举无用主义大旗,抛开生存空谈生活,只会沉浸在老庄哲学,安逸于世外桃源,与世界脱节;一味高举实用大旗,急功近利,眼中只有生存,终究会变成一个空心人,落的一身疲惫。

无用之用王国维的文学功用观 包莉秋

无用之用王国维的文学功用观  包莉秋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11包莉秋审美与功利历来是文学的两大主要功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无用之用”学说是他本着“学无中西”的立场对文学功用的一种主张与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其“无用之用”从文论话语本身而言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老庄思想,但在形成过程中却吸收和融合了老庄和康德等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的思想,并衍生成自己特有的理论。

一一种观点与主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提出必定与文论家所受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王国维先生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6岁“始就傅于邻塾潘紫贵先生处”,10岁“从邑人庠生陈寿田先生读”,祖父死其父王乃誉归乡守制在家,“遂里居不出,以课子自娱,发行箧书,口授指画,每深夜不辍。

时先兄才十一岁耳,诗文、时艺早洛洛成诵”。

他曾中过秀才,但也如己所言:“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

”王国维喜道家哲学而不爱儒家经学,道家思想对他的学术影响深远,其“无用之用”就深深地扎根于老庄思想中。

青年王国维生活在一个西方文化不断被引入中国的时代,“甲午之役,始知世界尚有所谓新学者”。

他的知识结构自然免不了受到影响,在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影响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思想对他“无用之用”的影响很大。

王国维最初接触康德的思想是在1898年,据他在《三十自序》中云:“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文学士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治二君……余一日见田冈君之文集中,有引汗德、叔本华之哲学者,心甚喜之……”1903年他才直接接触到康德的著作:“癸卯(1903年)春,始读汗德之《纯理批评》,苦其不可解,读几半而辍。

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

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1904年)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

其所尤惬心者则在叔本华之知识论,汗德之说得因之以上窥……读叔本华之《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一书。

……是岁(1903年)前后读二过。

次及于其《充足理由之原则论》《自然中之意志论》及其文集等,尤以其《意志及表象之世界》中《汗德哲学之批评》一篇为通汗德哲学关键。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作文结尾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作文结尾

结尾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

有用是-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若有用之用是璀璨的宝石,无用之用就是蒙尘的珍珠,宝石的闪亮固然炫目,珍珠温润的内蕴才最贴近生活本身。

结尾二
请不要为“有用”与“无用”划分界限,更不要执著于“有用”的事物,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你就已经给自己画了一个圈,你的光芒也去就无法正真的绽放了……所以请让"无用”多些吧,为自己留下一个超越己身的机会吧!
结尾三
无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它们的价值只有在“假设不存在的情况下”方能体现。

正如庄子对子所说的,大地对人类有用的部分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由此推之,大地是无用之用的,可若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部挖掉,直挖到黄泉,那么人类岂不成了孤岛,我们又该如何诗意地行走,自由地生活。

人类生活的金字塔上,基座是无用之用,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显著,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也渐渐淡忘了那基座上的无用之
用,并对之嗤之以鼻,却没有想过若基座不存在了,人岂不摔得粉身碎骨。

无用之用作文5篇

无用之用作文5篇

无用之用作文5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无用之用石木匠到齐国旅行,途中来到了曲辕这个地方,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巨大的栎树,被当地人视为神木,受到虔诚的供奉。

这棵树太大了,树荫下可以供几千头牛歇息。

树干要一百人方能围抱住。

树端突出周围的山峰。

一直到离开地面七、八十尺的高度,才出现分叉的树枝。

利用这样一根树枝,足以做成一张小桌;同样的树枝,伸展着好几千枝。

人们为了要参拜大树,络绎不绝的来到此地,热闹得好似集市。

石木匠的徒弟,屏住呼吸,浑然忘我地欣赏着这棵大树。

然而,石木匠不反而加紧脚步走过。

好象没有看到那棵树。

徒弟赶上了他,问道:“师傅,跟随您学艺这么久了,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木材,师傅竟然看也不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小孩子懂什么。

那棵树实际上一点用处也没有。

用它造成船,船就会沉;做成寿器,便会很快腐朽;用来做家具,就会马上毁损;全是树汁,也不适合做成门户;如果拿来做屋柱,又立刻会蛀掉;一点都不中用。

就是因为它无用,所以长得这么高大”。

石木匠旅游归来的那个晚上做了一个梦,那棵大树在他睡梦中说:“你凭什么说我不中用呢?你一定是拿我和有益于人类的树木互相比较。

当然,像梨子、柚子,以及任何会结实的果树,对你们总是有利的。

可是,就因为那些树会结实,所以才会受辱似的任人摘取,甚至折断树枝,活活地扼杀了它们的生命”。

“由于本身具备了种种的优点,因而缩减了自己的寿命。

换句话说,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地乐于被世俗摧残。

而现在一般人,竟然愚蠢到努力地要使自己成为有用”。

“可是,我是与众不同的。

到今天为止。

我始终如一地尽量让自己做个无用的东西。

直到即将结束生命的现在,我才达成目的,真正成为一株无用的树。

的确,对你们来讲,我是无用的;可是对我本身而言,却恰恰相反的有用。

假设我若有益于人类,一定老早被砍伐下来。

再说得坦白些,你我都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而已;自然界的一份子来评定另一份子的价值,有什么用呢?如果真要评定价值,那么,像您这样自以为有用,然后糟蹋了自己生命的人,其实才是无用的。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论据

关于有用与无用的论据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庄子》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

读书毫无用处。

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

——夏尔·丹齐格《为什么读书》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庄子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梁文道《悦己》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

无用意味着只为自己而存在,无用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周国平《闲适》料一:《庄子》中,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观点听起来很好听,但没有用处。

”庄子说:“只有懂得什么是没有的人,你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大地广而且大,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

若只留下脚下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那这块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材料二: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有一次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个阔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对抽象的题目有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把抽象理论对应生动现实的能力。

“有用与无用”是著名的思辨命题,古往今来,不停地被思考,被争论,被用以对应各种各样的现实。

高考作文素材----有用与无用、物质与精神!

高考作文素材----有用与无用、物质与精神!

高考作文素材----有用与无用、物质与精神!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②文学和科学之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莫言③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处,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太原师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作文题)立意点拨所谓“有用”,是指事物具有物质层面的价值,能给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益处。

所谓“无用”,是指事物不具备这种实用性,起码在当下不能给人带来实惠。

然而,某些“无用”的东西,却能带给人精神层面的享受,给心灵以滋养,给生命以满足。

比如文学、艺术、世间的温情等等。

还有一些东西,在眼下“无用”,但是放在长远的将来,却可能产生很大的实用价值,比如一条数学原理,或者一个物理公式。

总体来说,“有用”是必要的,因为谁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性的东西。

然而,片面地追求“有用”,个体的精神需求就被忽视了,人就成为了一种工具,生活就变成了一种手段,生命失去了其本身的精彩。

一切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还会让人目光短浅、格局受限,不管是个体还是社会都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所以,庄子经过对“有用”和“无用”的思辨,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吾将处乎材(有用)与不材(无用)之间。

可见,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兼顾“有用”与“无用”。

但是具体到这篇作文,不能将“有用”和“无用”五五开,因为题目的重点明显在于强调“无用之用”。

综上所述,这道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是:人不能活得太过功利,在追逐成功的同时,也要抚慰灵魂。

素材积累推荐标题01.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02. 无用之用,可期可梦03. 有用是地基,无用是华屋04.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05.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06. 别问“这有什么用?”07. 在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名言金句01. 有用之用,只能安定肉体。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却收效甚微;有人看似在做“无用”之功,却流芳后世,引为大用。

国学大师钱穆曾路过一座道观,看见一个老道士正砍去一颗槐树,重新载一株茶花。

问及缘由,老道士答道:“种上茶花,我明年就能看到它开花;而这槐树,怕是我到死也享受不到它的荫凉了。

”钱穆摇头笑问:“你的前辈们种下槐树是为了当时就享受清凉么?”没过几年,人死花枯,道观衰落。

由此观之,所谓“有用”,不过是目光短浅之人看见蝇头小利而迸发出的欣喜之词;而种下一棵槐树看似“无用”,却为后世撑起了一方清凉。

树如此,书亦如此。

当人们执著于哈佛大学的假校训“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而深埋题海时,却有人醉心于唐诗宋词金庸古龙。

他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被称为“男神”的刘浥尘,他一路自信笑容满满,从未被难词偏词牵绊住脚步。

他读《山海经》,认识了“夔牛”;他看《神雕侠侣》,知道了“面容清癯”;他翻李白诗,识得了“瀛洲”……这些书在别的学生甚至是老师眼里看来,是废书,是禁书,却在关键时刻大放异彩,谁又能称之“无用”?人生何尝又不是这样?林清玄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于残花片叶中发出无限的哲思;史铁生独对地坛,沉默不语,悟出生死的真谛;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著作《东京物语》里讲述的只是每个家庭都有的普通生活,却仍在他去世后几十年被评为“世纪的盛作”,这不是“无用”之勇的最好体现么?诚然,“无用”之用有百般好处,却也需要你自己去发现、体验。

很多人追随世俗的潮流,动不动就“来,干了这碗心灵鸡汤”,也不管是何滋味。

发现“无用”之用,要求我们有一颗清静的内心和迥然的慧眼,在发芽处、开花时,在结果的地方、凋零的当下,有着惊醒的一瞥,然后才能潜心地参悟。

《庄子天地》中有言:“祝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当我们觉得眼前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要忘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人们太习惯于以有用无用来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所在了,往往粗看一眼,就急于判定它是否有用,看得到的利益叫有用,而浅浅一瞥窥探不得的价值,便成了被忽略的无用之用——似是无用,实为意境深远的大用。

想起那颇有韵味的诗句,“风流不在谈峰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读罢便自行构想起无尽的画面来——杨柳河堤,清风拂衣,儒雅青衫,无言独立。

世上最无说服力的辩驳,怕是沉默了吧,想来君子应该言辞机敏字字珠玑,这才是所谓“有用”的东西,可恰是那无言,偏是那看似无用的不语,竟让文人薄薄的青衫里,透出如此的魔力。

同样讲究此意境的,还有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基于“凡诗文好处,全在于空”的认识,他为文作画最是讲究留白,给具象注入了微妙的心绪,使文字平添空灵渺远的气象。

在常人眼里,空白是空洞,是虚无,是最为没用的东西,他们对待自己就像是面对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留不得没用的空白,拼命将“有用”的东西填补进去,却体会不到留白的艺术,无法懂得无用的大用。

若挥毫作一幅寒江独钓图,他们的雪山定是层层叠叠,他们的江面定是波澜起伏,因为细致的描绘看似是作画中有用的东西,可这又如何比得上马远那没有一丝水的江面,总让人觉得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使得方寸之地,尽显天地之宽,无用的留白,却是最为意境深远的艺术。

真正的文学和艺术都是讲究无用之用的,其实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看现代物质社会,人心难免略显浮躁。

我们习惯用利益、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存在价值,无用之事尽量少做或不做,有用之事则争抢着去做。

做任何事,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泛滥。

看看身边的人们,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面对这样“有用的学,没用的不学”的教育,卢梭认为这样“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北大教授钱理群批判这样的当代的大学生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

千年前的庄子如此叹息,自命不凡的我们啊,切莫再一心追逐所谓“有用”的东西,何时可以兜转回身,探一探那无用之用的意境。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0130211班沈炜煜在《逍遥游》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能容五石。

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就把它砸破了。

”庄子听了,说:“你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有这么大一个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啊!”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

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有其自身的“大用”,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或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

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下面我将从变通创新、节俭环保、用人、教育以及人生观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变通创新方面惠子固执地认为葫芦只能用来装水,而庄子大胆创新,打破了葫芦的常规用法,把以前只能用来盛水转变到可以作为腰舟来使用,合理地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

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古往今来,那些美名远扬的科学家、艺术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仅是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更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

只有所谓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样地,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也必定离不开创新。

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丨探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是什么意思?

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丨探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是什么意思?

有用即无用,无用即有用丨探析庄子所主张的“无用”是什么意思?庄子和弟子曾经一次出游,见到一株大树,高入云霄,粗壮如钟,枝叶之繁茂仿佛遮天蔽日。

周围皆是伐木者,却无人将目光放在这株参天大树上。

庄子不解,遂问道:“为何无人伐此树?”伐木者答:“此树不中用,因沉水而无法作舟,因腐烂而无法作棺,因易毁而无法作器具,因脂液而无法作门窗,因虫蚀而无法作柱,实乃不材之木。

”因此,庄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故,此无用之用,传承千年,后有世人不解:无用即是无用,“无用之用”何以可能?一、庄子的“无用”主张庄子此人,向来与时代格格不入,后世千年,知晓此人之神通,可当时的人,只当此人患有“疯病”。

他尚自由,遂拒绝了楚威王的官场聘请,从容的去水塘里玩泥巴;他乐死善生,遂在妻子离世之后鼓盆而歌,惠施认为他得了疯病...后世自知,他虽然以“宁愿烂在泥巴里”为由拒绝官场,却是崇尚自由,不想被官场的纷纷扰扰所束缚,以其他方式爱戴百姓、尊敬国家。

他虽看似不为妻子的去世而感到悲伤,反而载歌载舞,实则想念妻子,却认为妻子终于“从小屋迁向了大屋”坦然安卧...他善观察、善思考、善辩证、善哲学,遂看到树木因无用而未被伐,说出一句“无用之用”。

1、无用之用——既是否定又是肯定庄子的生活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术业有专攻”,遂庄子看待生活中细节也能引发一场哲学上的思考和深究,“无用之用”也是庄子对日常见闻的一次思考和启发。

无用之用,即看似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一种用处。

这一句话,似乎颠覆了世人对于“无用之材”的认知,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庄子的弟子也问过他:先生您到底站在哪一边?庄子却说:我站在两者的中间,世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有用,也没有绝对的无用。

我不愿意认某一种专一的死理,我愿意顺势而为,遵从内心和道德。

若我锋芒太过招来祸端,我愿意敛起锋芒,低调做事;若我低调做事从而使我失去了本真,那我便遵从本心做事,如此一来,虽免不了遭受祸患,但也不会依仗一方失了自我。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课件24张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课件24张

学以致用2【试写题目、开头段和分论点】
身行“有用”尘路,眼望“无用”星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们在尘世中奔走,汲求功名、实利,仿佛不是立竿见影之事便成了无用的弊履, 被抛至九霄之外。然而可曾想过“无用”之事或许亦有大用。钟芳蓉高分进入北大却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看 似“无用”,实则是为中华民族寻源探本、护育文脉之专长,助力华夏文明赓续;李栋梁选择纯学术性数学研究, 看似“无用”,实则数学乃科技发展之本源,推动着科技强国,助于实现中国梦。可见,我辈虽行于“有用”之 尘路,也需仰望“无用”之星空。
如弯树,作为木料“无用”,因为“古老”,因为“稀有”,又有“大用”。 所以,判断事物有用无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把目光放长远。
回望历史,看似无用的“儒家之道”,实为无价之宝。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 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 宝。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就像头发。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 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看似“无用”之 事中。随着国学热的提倡、流行和升温,那些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 贵灵魂的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正在成为真正的“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 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 “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 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 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 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我们心中存着某些目的,看到任何东西都会从有用与无用的角度来判断。

但是,有用与无用真的是二分法吗?随着我们目的的改变,时间的延长,空间的扩大,所谓的有用与无用很可能换了位置。

对于世俗的单一价值观,就是认为取得有形可见的成就(如名利权位)才算是有用人才的看法,庄子向来抱着批判的态度。

他是故意与世人唱反调呢?还是期许世人不要执着于此而忽略生命的更高价值?庄子与惠施多次辩论,主题经常环绕着「有用与无用」。

从表面看来,惠施得君行道,应该算是有用的人才;庄子一生穷困,似乎毫无用处。

这是最后的定论吗?仔细研究他们的辩论,就会找到明确的答案了。

1.「无用之用」的文本庄子与惠施关于「无用」的辩论不只一次,我们先从最简明扼要的谈起。

在〈外物〉中,惠施直接发难。

原文大意如后:惠施对庄子说:「你的言论都是无用的。

」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可以同他谈有用。

譬如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而已。

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黄泉,那么人的立足之地还有用处吗?」惠施说:「无用。

」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清楚了。

」以上这段数据在说什么?譬如一个年轻人在学校念书,这时学校以外的世界各地对他都是无用的。

但是如果把这些无用之地都消除的话,他在学校念书又是为了什么呢?他原本以为有用的学校至此也变成无用了。

换言之,有用与无用之间不可采取二分法去切割,因为它们是相互为用的。

因此,任何东西都有用,就看是否用对地方。

庄子在〈逍遥游〉与惠施再度谈到类似的题材。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他栽植成长,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

用它来装满水,则它不够坚固,无法负荷本身的重量。

把它剖开做成瓢,它又宽大得没有水缸容得下。

这葫芦不可说不大,我却因为它没有用而打碎他。

」庄子说:「先生真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个擅长调制不让手龟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一位路过的客人听说这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用之用
作者:高源
来源:《中学生百科·写作》2015年第01期
每次计算话费的时候,我才能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少废话。

其实我不是个话多的人,平时去图书馆或上课几乎总是独来独往。

但也许是说话的机会太少,如果哪一周不跟闺蜜煲电话粥,我就感觉憋得慌,好像再不说话就要丧失语言能力似的。

以前,用手机打长途太贵,我就买IC卡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一分钟一毛钱。

即便是这样,一张20元的卡,畅快地聊完一次,最多也只剩下8元钱了。

一口气聊两个小时,对闺蜜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谈到的内容无非是生活的琐碎,心情的起伏,记忆的捡拾,未来的畅想之类,无拘无束,不着边际。

新鲜事聊完了就翻箱倒柜扯出陈年旧事,乐此不疲。

聊天,能做什么正经事呢?纯粹为了休闲罢了。

有时甚至说到无话可说,就那么“嗯”“唉”“哈”地僵持,谁也不愿主动挂掉,不愿隔断这电话线的牵连。

通着电话,即使不吭声,也觉得有个好朋友在远方陪伴,时光便放松地瘫软下来,懒懒地漫步。

好舒服啊。

再忙,也要挤出时间聊天。

有位教授说,聊天就是用说废话的方式沟通感情。

对,我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废话,这有什么难为情的?人活着,如果只说有用的话,只做有用的事,就太累了。

功利心强的人往往无法忍受自己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做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时细细斟酌斤斤计较,行动前反复问自己:做这件事值得吗?有用吗?这样的人过于精明,生怕吃亏,爱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天当作气球——不吹到爆裂临界点誓不罢休。

如此活着,就算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高中三年,迫于高考压力,我大概也算是功利心强的那种,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尽量充分利用。

但每到周日和寒暑假期,我还是会忍不住做一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事。

比如花很多时间写日记,写信,写诗。

我回家度假是从来不背书包的,因为无法容忍课本和卷子入侵我的业余生活。

我把别人用来补习的时间义无反顾地献给文学,只因为单纯地爱好罢了。

没想到这些无用之事,到自主招生考试的时候反而歪打正着,为我赢得了参加笔试的机会。

我不想宣扬文学为我带来了什么,我只是深切地体会到,有时候越精打细算越得不偿失。

人啊,难得糊涂。

现在我最讨厌别人说:“你这么付出,图什么呢?”有时我趴在桌子上连续几个小时用钢笔写小篆,既不为练习书法也不为温习古汉语,就是喜欢写,觉得它们很美罢了;有时我花费半天或者一整天写信,亲手剪裁信纸,制作信封,画上邮票,买来精美的贴纸做装饰,即便心里
清楚可能根本收不到回信。

我不图什么,做这些事是享受,享受生活是人的本能,无需理由和目的。

假期里我买了烤箱、工具和原料,自学烘焙。

每天嗅着满屋的蛋糕香气,满手面粉,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帮我计算购买工具原料、烤箱用电还有人工费时费力的成本,向我证明还不如去蛋糕房买现成的吃,而且如果要开一家烘焙坊,还不如去技校学习来得实惠迅捷。

我不是傻子,我知道DIY比机械化生产昂贵得多。

事实上我做饼干蛋糕不是为了吃也不是为了开店.而只是单纯的兴趣罢了。

亲手揉捏柔软的面团,在糖蛋奶的增增减减中感受微妙变化,站在烤箱旁静待面团慢慢长大,看着自己爱的人们满面笑容地品尝这些糕点……真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不开店就不能自学吗?有人说兴趣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挣钱养着它。

不要跟我提什么有用无用值得不值得,我不计得失。

梦想就是去做一些成本很高回报很少的事。

如果非耍计较回报,那么,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同报。

只要条件允许,我就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每当我清空大脑,晒着暖阳什么也不做时,我都会感慨“浪费”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记得小时候画素描,刚画几笔就匆匆擦掉多余的部分,美术老师拦住我说:“别擦,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用的。

”无用即大用,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标准能够衡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