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桥新解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技法也支撑着“北势南气 山水大成”的历史定位
北势南气 山水大成——国画大家邱汉桥的中国梦,世纪魂
今年6月中下旬,国画大师邱汉桥绘画40年艺术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全国各大媒体、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观赏了他的百余幅作品。
作为武警总部的画家,他从1989年起就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展馆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今年他的部分画作,以每平方尺30多万元的价格被一批收藏机构和人士收藏。
邱汉桥被一些传媒机构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被赞为“走在时代前沿的艺坛大家”,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又一座高峰”。
我不太懂画,但看了许多专家学者对他的评论后,我深为我这位40年多年的老朋友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而无比自豪。
多年来因忙于“城管革命”,我未写文章。
最近到他的画室,看到了他的许多画作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挥笔来向湖北家乡人介绍国画大师邱汉桥。
邱汉桥出生于湖北孝感,1974年我作为武汉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就住在他们家,两年后他参军到北方,我则回到了武汉。
当年他喜爱画画,我则喜爱文学。
没想到40多年过去了,他在画坛上享誉国内外,我则在文学上一事无成。
由于我们曾在农村广阔天地一起共同战斗生活了两年多,对邱汉桥有很深的了解,所以现在每每观赏邱汉桥的画作总有一种亲切感。
欣赏邱汉桥的画,总感到他的画与别的画家有很大的不同,很独特。
我觉得在我看到的一些山水画中,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即使是大山大河也多是给人一种静态的小美感受,而看邱汉桥的画,却往往给人一种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感受,是一种大美的享受。
他的画既抽象又具体,既大气又高深,雄浑壮美藏于南国田园之中,清幽意趣融于北方山水之内,含义深刻,韵味无穷。
由于他出生在江南,又长期生活在北方,特别是他独创了“锤头皴法和水润墨涨法”,所以他的画兼具北势南气、集山水之大成。
例如他的画作《苍穹回响》、《恒》、《众山之巅》、《千秋》、《晨曲》、《春到金湖湾》、《福日无边》等,突出了势、气、神、韵,使其画作格调雄浑伟岸、生机灵动,超然于一般的艺术境界之上,给人心灵一种正能量的激荡。
邱汉桥“北势南气”——中国绘画新体系
邱汉桥“北势南气”——中国绘画新体系邱汉桥的绘画艺术作品风格既有南国田园的婉约润雅,又有北国山峦的雄浑凝重,将中国经典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传统绘画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他的画作“含古接今”,既有传统的经典美学思想,又有当代世界人的审美气息,宁静幽远的意境和纯化的艺术语言,在多变的水墨世界里从容地传达出中国诗人吟咏千载的心物交融之美,突出了“势”“气”“神”“韵”的绘画美学最高点。
2017-2018年邱汉桥连续两年入围胡润艺术榜“中国十大国宝级艺术家”。
他的作品穿越历史人文传统、纵横自然感受所焕发出来的时代气息、并以其内蕴深醇、格局博大、笔墨沉雄、对中国历史与人文精神的敬畏与重构中国画的现代形态过程中、他一直是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先行者、是中国绘画艺术“北势南气”的开创者与理论建立者。
他创造性的绘画艺术作品,旨在表达哲理精神、看似不是自然的真实景观但他直指自然内核,而又合乎天道和美学的规律。
他以独特的绘画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表达现代人的哲学观与审美思考。
他用哲思与诗思两方面的新高度,把山水画诗化了。
他提出的“忘我忘像”给中国画的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的精神绿洲。
他的画作意境深远,恣肆磅礴,风骨厚重,格调奇崛,远观气势撼人,近看韵味无际,他以雄强博大的气度,深厚质朴的风貌和率真天成的表现,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他的“水润墨涨法”似书道狂草入画,强化书写性和金石感,把写意精神推向极致、他以民族精神为大美内核去创作,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壮丽而崇高,矗立于当今画坛。
邱汉桥中国绘画新体系论“北势南气之忘我忘像”该体系扎根于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文明沃土,延续着“道”“气”“象”的传统文化经典,将其审美高度融合贯通,从而使其南北绘画两宗之精髓融合于一体,其作品既有北方山水的壮美宏大,又有南方山水的婉约优美,他的绘画思想理论与创作实践从具象走向精神感应,从小我走向大我。
将中国现代绘画与发展的方向提升至哲学层面:即“忘我忘像”,我们的思维对自然的认知是有限的,用忘掉“小我”容向“大我”对自然认识的高度,调整好自己的艺术创作思绪。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突破传统枷锁走在时代前列
画家邱汉桥山水画突破传统枷锁走在时代前列
画家邱汉桥的绘画作品是感人的,是非常真诚的情感,不虚假。
他不是画一个具体山,一个具体的农庄,具体一个什么区域,而是他对一个故土,对往日的生活的眷恋,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触动了他。
邱汉桥主体山水画《难忘》
要把心中的东西用绘画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首先要学习好传统绘画技法,由于他对传统绘画的理解认识的升华,他没有被传统套住,从而走到了现在,走到这个高度,实际上他很早就走到了这个高度!
当大批画家还在朦朦胧胧之中,谈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候,如何突破枷锁,如何变成一个新的风格的时候,邱汉桥的作品已走在时代前列。
邱汉桥山水画《斜阳无边》
当然如果只是从形式、从探索,从主义,离开了画面本质,离开了真实的情感,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离开了部队艰苦磨练,离开了在学校的系统学习,离开了他的童年美好向往,他就很难有一个很厚实很纯朴的感情!
他的绘画作品,即古朴又很现代,很鲜活,很感人、不僵化、不勉强、不生硬,也不拔高,他用墨用线、用点都很自然。
南子绪——论“忘我忘象”的历史定位
北势南气山水大成——论“忘我忘象”的历史定位作者:南子绪邱汉桥先生绘画“十八字”法:“学五代、习元宋、观明清、悟汉唐、追老庄、显当代”,“北势南气山水大成”中的大美思想精神之“忘我忘象”,一个体系的形成,它包含着许多特定的内容意义,在邱汉桥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和学术理论中可以看出,他见古思齐,站在历史的高度与“老庄”的思想对话,从而来看我们时代进程中的国画艺术,悟大“道”,看自然。
他参悟到了“老庄”对“道”的观照,邱汉桥先生在他对“道”的论述中提到:“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法自然,天、地、人和谐之美,作为中国艺术的灵魂理想,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流动,把自然作为最高的精神田园,从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智慧,时间与空间,将心中的意象情怀整合和梳理,从而达到一个平衡和谐有序的统一体”。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有代表性的国画大师多以山水为绘画语言,如宋代的关仝、李成、范宽、元代的王蒙,清代的石涛、龚贤等众多杰出大家多以山水抒写情怀。
今天邱汉桥先生的作品也主要以山水题材来抒写自己的情怀,他的作品不时有小牛,小犬或见一两人,沉静在天地的美妙之中,从中领会超越自然与人生的妙道,充分体现了天、地、人之“道”的观照。
在魏晋南北朝美学中,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这一美学命题,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意”和“象”的关系作了深一层的探讨和阐述,他强调意在作品中的精神作用和情感表达,而不受特定的外象所约束,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大的进步。
又如南宋画家宗炳提出“澄怀味象”,这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继承和发展,所谓“澄怀味象”,就是要求审美主体以空明虚静的心境从自然本身得到审美享受,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深入体验,品味,和细致的深入,体悟出物象的精神情韵。
”在当今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时期,邱汉桥先生在“北势南气山水大成”的大美体系中,更广阔,更深入,更高远,开创性的美学新命题。
邱汉桥先生认为:“忘我忘象”,“是在创作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思想高度,一种民族精神的大存在。
山水画皴法的体例与范式浅析
2024/03山水画皴法的体例与范式浅析文/郭青杰[江苏省国画院]【摘要】本文对“皴”的概念生成、演变到皴法的确立与源流做了系统的梳理。
唐代李思训勾斫之法是皴法产生的开端,“勾”“斫”分别衍生出了皴法“方”“圆”二体。
从“斫”到“点”皴法在北宋确立了点皴、线皴、面皴三大不同范式。
可以说,山水画中皴法的“方”“圆”二体也成为中国山水画不同画风走向的基础。
研究中我们也注意到文人对于绘画品评中书法之“笔法”的意义及在山水画中的书法化特征,从而为讨论山水画中皴法的不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皴法;“方”“圆”二体;三大范式;书法化皴法作为山水画最为基础的技法,探究其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无论是作为山水画实践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是绕不开的,本文以山水画皴法为切入点,从皴法起源到皴法不同范式建立再到皴法三大系统形成,旨在系统地分析“皴法”之“笔法”的基础作用与核心价值,即笔法演变决定了皴法的不同样貌,从而进一步探讨由“皴法”到“画风”的山水史意义,笔法的“方、圆”与皴法演变的“方”“圆”二体到皴法“三大系统”既合毛笔之性又与山水物象相合,所以山水画笔法的“状物”功能就成为它第一位的作用。
可以说,“皴法”之“笔法”既是山水画技法核心,也是山水画艺术品评的基础参考。
一、唐—五代皴法的“方”“圆”二体通过以上图像与文献作品可知,自展子虔、李思训后,差不多同时期的王维、项容、张璪、王洽,文人阶层所倡导的“勾线与笔墨渲染”的山水画法有序地发展着①,使水墨与色彩两条线并行且相互渗透。
主流的青绿重彩山水为文人“勾线加水墨渲染”方法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并在张璪破墨、王洽泼墨的实验中得到升级与发展。
如果王维山水画还被勾线法限制在一定框架内,那么张璪、王洽所做的努力则完全挣脱了外形“线”的束缚。
张彦远也在大约同一时期,在所著《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齐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中国绘画三大派系
中国绘画三大派系中国山水画至北今,始分北方派系,南方派系和北势南气派系。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当今山水画大家邱汉桥实为北势南气山水画派之宗,他汲取南北不同画派之精华,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风格个性,为当今中国山水画派开创了新的体系。
被当今许多艺术理论家评论为“含古接今”。
与北方派系,南方派系同时誉为中国绘画三大派系。
北派山水派系: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
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它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
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
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
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兀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
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区别。
国画大家邱汉桥“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国画大家邱汉桥的“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技法新创造:“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用新的语言载体来述说画家对大自然的赞叹。
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技术和表达方式,邱汉桥先生继承传统的笔墨精髓,溶自然之造化神功,确切地用自己新的技术语言,形象地“取物表象”,开拓了自己的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著名美学学者南子绪说: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打通了中国绘画南北相容的脉络。
锤头皴,就是说邱汉桥锤头皴象锤头一样落入纸内,这种“锤头”象是人们敲打山石之痕迹,敲打山石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不仅蕴涵有形而且包含一种意的传达精神。
[VIP专享]瞭望——思想有多远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作者:瞭望6月5日--6月7日刚刚落槌的北京瀚海2010春季拍卖会上,一幅出自著名画家邱汉桥先生之手编号为828的水墨作品《野湖小趣》(59*137厘米),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买后以57万元人民币成交。
邱汉桥绘画作品在瀚海拍卖会的首次亮相,引来了藏家们的热烈追捧,现场竞拍十分热烈藏家们频频举牌都想把此精品归入囊中,对于一位用心于学术、研究古今的学术型画家,赢得藏家们青睐,当然不是偶然的,早在八十年代邱汉桥的作品就受到学术权威人士的认定!当今众多业内人士也分析其作品升值将会有无法估量的空间。
野湖小趣北京翰海拍卖2010春季拍卖会成交价571,200自1984年邱汉桥的绘画作品就在辽宁省乃至全国频频获奖,那时他才26岁,很多行内人说他属于出道早,出道见高的艺术家,1989年8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览期间不仅国家美术馆典藏他的几件作品。
人民大会堂等艺术机构也纷纷派人来要求收藏邱汉桥先生的作品。
更有胜者,当时香港某大财团驻深圳的总裁专程来北京看全国美术大展时发现了同时在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邱汉桥的作品,他很兴奋,他连续三天来观看展览同时也找到邱汉桥先生、诚恳提出愿意以高价收藏他在美术馆展示的全部作品。
画展展期十-天,几本厚厚的留言簿上记载着众多名家,艺术理论家对邱汉桥绘画艺术的赞赏之词:“大气磅礴、开一代先锋,黑白之中见宇宙等等”画展在一片赞扬声中落幕,当时年轻气盛的邱汉桥自己以为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有点飘飘然的感觉,此时他的恩师贾又福先生看出了邱汉桥已经满足与现状的态度,及时的提醒他说:“一个真正追求艺术真谛的人不应该轻易满足,不仅在技法上要探索也应同时在理论上加以更深入,更广泛的探究,只有这样你的艺术道路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调整邱汉桥终于让自己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了下来,他觉得自己在绘画的技法和理论上依然存在这很多不足,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很多方面还需要提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邱汉桥的现代山水
之 外 , 形式 上 来看 , 人的 感觉 是 他 对 于 从 给 抽 象的点 、 面和 笔墨结 构的重 新认识与重 线、
墨与黄 两种色彩 的对照, 另外 他还 有墨与墨 、
一
位 出色 的画家 在创作 的时候 更 应该表现 自
新塑 造, 些 又给观 者带来了新 的节奏 感 , 这 这 种节 奏 感大部 分 是 由横 向 的运 动作 为构成 方
式。 另外 , 的艺 术语言是 运用 传统 中国 画的 他 艺 术语 言,笔 、墨、色 , 传统 里 面他 又 进 一 从 步地 研究 出了自己的 笔墨语言形式 , 这些 笔墨 语言除 了横 向的 、 流线 型的 构成方 式之 外 , 除 了点线面 的关 系之 外 , 注意 到了墨与 色之间 还 的呼应与对照 。 在他 的作品 中我 最喜欢 的是其
邸 汉桥 山静云 起 7 C 款识: 山静 云 起 , 心静 慧
纸 本设 色 汉 桥画 。
2 0 08
钤 印: 汉桥 印 ( 邱 白)
邱汉桥 金 湖湾 放歌 6 x16m 纸本设 色 9 3c 款识 : 金湖湾 放歌 。 午 年, 汉桥 作。 壬 邱
2 0 02
邱汉挢
酒酣 弄笔 起春 风 6 × 3c 纸 本设 色 9 17m
己 的感受 ,就是 说 藏在 袖 简内的可 以是 别 人 的、 古人 的, 但是 拿给 大家看 的东西却应该 是
富 有创造 性 的 , 既要 吸收 民族 传统 又要 具 有
现代 感。 邱汉 桥 的 山水 属于 现代 山水,有 自己独 特 的风格。这种独 特的风格 , 除了内美的需 求
高岭——万事从零起,世界点组成
“万事从零起,世界点组成”——邱汉桥水墨画面面观作者:高岭与汉桥认识,是去年的事,那时他刚结束了在中央美院国画系教师研修班的学习。
他请我去看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他的画。
一进美术馆展厅,我立刻就被眼前的一幅幅静谧、清新的水墨画所震撼、吸引和耽迷,因为平心而论,我很少看到真正在形式和内容上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了。
后来我们接触多起来,他每有新作或新的想法,总给我看、找我谈,我对他的画、他的创作思想及他本人的了解也逐步深入。
我越来越感到,将汉桥的画阐释与世人,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析他的画,这无论是对汉桥本人,对观众,还是对汉桥的作品都具有意义的,更不用说对我国目前的国画创作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启示了。
一、由“山川脱胎于予”到“予脱胎于山川”的飞跃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在他的《画谱》中,将他生平的创作活动分为“山川脱胎于予”到“予脱胎于山川”这两个阶段。
“脱胎”原本是道家用语,指脱去凡胎换仙胎,石涛借用来表示画家与山川自然的主从关系。
这两个阶段用来描述邱汉桥的艺术创作过程是再贴切不过了。
汉桥是一九五八年在湖北省孝感的一个乡村哇哇落地的。
也许是受到教书的哥哥的影响,孩提时代他就喜好唱歌、拉二胡和吹笛子。
12岁那年,他已酷爱上画画,家里的小人书早就被他描摹了不知多少遍。
他还凭着少儿的想象,自己编造故事画小人书,古代的张飞、李逵、现代的飞机、大炮等都是他稚嫩笔下经常出现的形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越来越不满足于描摹和编造人物画了,他开始把视野投向整日饮受其风露的家乡的山山水水,他感到家乡的弯弯的小河、清香扑鼻的荷塘还有那绵绵起伏的田野,较之小人书上的人物和各种复杂的情节,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神秘又那么变幻莫测,面对这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他的好奇心促使他用画笔来描绘它。
1976年他参军入伍繁重的施工工作并未使他放松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他常常是利用休息时间画速写的。
从1978年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作品以来,他的画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1985年创作的《北国春》、《霜月花》、《故乡月》由辽宁美协选送出国展览。
立万象于胸怀 传千祀于毫翰
锤头皴代表作:
邱汉桥国画作品《苍穹回响》
锤头皴代表作:
邱 汉 桥 国 画 作 品 《 世 Biblioteka 魂 》水润墨涨法代表作:
邱 汉 桥 国 画 作 品 《 春 到 金 湖 湾 》
水润墨涨法代表作:
邱汉桥国画作品《牧歌》
水润墨涨法代表作:
邱 汉 桥 国 画 作 品 《 如 歌 如 梦 金 湖 湾 》
名家点评:
邱汉桥的作品给我很大的震撼、极富冲击力,第一印象有热烈、强悍的楚风感觉.是楚文化的艺术体现。 楚文化的浪漫、楚风的热烈,使他的艺术进入了一个大美的境界。邱汉桥的作品既是传统的又是现 代的,他突破了传统的笔墨形式,对绘画的艺术结构进行了一场革命,以绘画语言图式,确立了自 己有个性的壮阔、浑厚,具有大美精神的绘画风格,是从崎岖到苍茫到浑厚的一个过程,更显楚魂 的热烈,楚风的稂漫。”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陶咏白
邱汉桥的山水画含古接今一“点”中,洋溢着现代气质,又来自传统。恢宏而不小巧,境界沉静而生机 郁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龚贤的影响。也有他的老师贾又福的影子,但又自成格局,更 富现代意味。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郎绍君
谢谢观赏!
立万象于胸怀 传千祀于毫翰
读山水大师邱汉桥的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水润墨涨法:
水润墨涨法是我国著名画家邱汉桥创造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名,该技法主要表现云、水的流动。它 可让无形变有形,即“无”中生“妙有”之玄。体现水与云的灵动、生机......
水润墨涨法就是水和墨的高度概括。水与墨本无形,但它确又承载着有形的使命、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又传导着人与自 然的哲学关系。它可让无形变有形,即“无”中生“妙有”之玄。邱汉桥的每幅作品都有水的灵动、水的滋润、水 的气运、水的晕光,从而使他的作品磅礴、宁静、幽远,具天成之美…… 这充分地展示了画家对水的运用、对水的理解和对水在作品中渗墨的把握与运用。在用水的同时点墨,他的点是千 钧之点,内涨外而不散,内力外而不漏,尤其他在画云的时候,以实写虚,画出了云的涌动、云的勃发、云的神韵, 这都是很难表达的,可他突破了而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在画丛林山峦之时,通过水润墨涨法和他的锤头皴, 把整体丛林表现得苍郁茂密、气势磅礴、幽深致远,在哲学的层面审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物我通达, 高度地把人与自然相融合,使之情景交融,达到物我两忘的化神境界。
当代中国山水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Arts circle理论广角当代中国山水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文/邱健彬【摘要】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在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开放与交融成为新时代特征的今天,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山水画,振兴现代山水画,是我们当代画家所要承担的责任。
当代山水画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以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等画家为代表的第一次山水画变革使得中国的山水画由传统向现代转换迈出了艰巨沉着的一步。
然而正如齐白石所言“九州多难在新奇”,变革的新生事物虽然具有巨大的活力,但也饱含缺点和问题。
创新是美术史上永恒的主题,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包括形式、内容等,都最终要落实到中国画最核心的东西——笔墨语言上。
使之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特有的风格。
因此,只有认真践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理念,才能创作出具有当代文化精神和时代内涵的优秀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当代山水画;审美思想;继承与创新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与中国传统文史一同发展的,它所包含的老庄思想为核心而形成的审美思想,是与传统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意境同根同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卧游”等古人的感慨,便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形成发展的根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宇宙规则便是山水画的方法论;冥思与神游的精神状态则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世界观。
纵观画史,儒道两家的思想一直是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中国人在山水画中倾注了太多自我的概念,山被赋予能够容纳万物的道德标准,而水则被赋予智慧、上善若水、充满玄机的人性魅力。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人与自然的对话史,而其中最有智慧的人能栖息其中,称为自我的精神家园。
中国画传世者最为俊彦者当属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则是中国山水画体系的开端。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评价吴道子与展子虔说道:“写蜀道山水,开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人马山川,故咫尺千里。
石浩——赏析著名画家邱汉桥《巍巍东方》有感
赏析著名画家邱汉桥《巍巍东方》有感作者:石浩邱汉桥巨幅画作《巍巍东方》走进一会所大厅,一幅13米多长,3米多高的巨幅山水画《巍巍东方》展现在我的眼前,一种宏阔、气势、壮美、博大的精神占满了我的脑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长城,中华雄伟的背脊,经受过颠覆,屈辱曲折,成就了恒远美丽,自强不息之精神,永远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
站在巨幅山水《巍巍东方》画前,促拥了我一种豪迈民族精神之气,长长的画幅,左上方一轮红日冉冉地从东方升起,万里长空,天高云淡,霞光划破天际,他好像一个美伦之骄子向世界走来,青春中透满多彩与绚丽,激昂中沸腾着呐喊,“中国——腾飞崛起”曾听着一个历史的传说,长城的古老与悲壮;曾忆起一段有趣的故事,龙的传说,龙的神奇。
此刻我的心,我的世界也被画卷带走,雄伟的长城巍峨耸立,连绵逶迤,云海弥漫,好像一条巨龙在宇宙的世界昂头起舞“四海翻腾云水怒”,“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情气势打动着我的世界,打动着我内心的敬仰。
一种豪迈、坚忍、顽强与智慧的民族精神,沸腾我的脑海和内心,为之感叹和骄傲。
看长城内外,锦绣多姿、云海漫舞,登高远眺,令人目穷遐思、思接万里,世界千古万年,风云变化,谁主沉浮。
苍海云茫、大声唏嘘、深邃无穷,回味着我们的过去和展示着我们的未来,天青青,云漫漫,横无际涯,龙翔舞神州的画面,使之我们观世界,看中华巨龙腾飞,独领风流。
作品左边中景一处溪流,从深邃的远山云海流来,似琴声、似轻唱、似历史记叙的史诗,山多高,水多长,一曲中华文明之颂,就好象山间泉流,那样优美、那样流长……艺术启示,立万象与胸怀,景致无穷,石绿淡彩,心旷神怡,思想宏阔,笔力坚挺而洒脱,寓意深远、澄怀味象。
邱汉桥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突出的学术成就,作品风格既有南国田园的婉约润雅,又有北国山峦的雄浑凝重,将中国经典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传统绘画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2006年创作的以香山红叶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金秋无际》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为人民大会堂首次收藏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堪称红的壮丽与黑的崇高,邱汉桥的画含古接今,宁静幽远的意境和纯化的艺术语言,在多变的水墨世界里从容地传达出中国诗人吟咏千载的心物交融之美,突出了“势”、“气”、“神”、“韵”,画笔下的意象闪动着灵性,跃动着画家心灵的声息,流动着撩人心弦的艺术美感,使之艺术境界超然,格调独特。
连仁——邱汉桥绘画的立象心路
邱汉桥绘画的立象心路作者:连仁邱汉桥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活动”,其神凝与天地之间。
这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渗透在中国绘画艺术之中,因此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注重“精神感应”下的笔墨情怀”,所谓:“神之动物,物之感人”。
因为艺术的使命就在于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找到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人的心灵意志和高远旨趣,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都要表现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从而不可避免地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画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有限的笔墨空间表达无限的“意”与无限的“象”。
画家按照自己的理想将生活中的实景用美的形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形成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境界。
这种意境,文学上是所谓的“意外之意”,而绘画中往往是“象外之境”虚实相间,重在自身的体会与精神感应,强调内心的主观情怀与自然物象的交融、升华,它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空间包容了人类心灵与自然宇宙最深处的生命境象。
这种意境的创造最重要的是画家必须有一颗能体悟宇宙本原的诗心。
现实中的人物鸣禽、虫鱼走兽、山川草木、江河湖泊、流云烟雾等自然物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蓬勃无尽的创作源泉……。
我们现在不是不要传统,而是要继承传统创造新“传统”;有的人为什么背时不前,就是因为脑子不开化,对传统不理解。
我们这个传统是很丰厚的,有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有非常曲折的时期,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这个传统可用的地方太多了。
思想不能保守,要与时俱进。
在美术创作中“立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思环节。
“立象”不仅体现在题材选择和主题把握上,也体现在笔墨要素的操控和内容表达上。
至于作品意境的深浅、品格的高下,更是画家“立象”的直接反映。
一般而言,“立象”是美术创作的起点,也是整个创作过程的终点。
好的“立象”可以使画家的创作“从无到有”,使画家所思所想物化成可观可赏的使人产生无限遐想艺术作品;真所谓:“立象以尽意”。
虽然“立象”对美术创作来说极为紧要,但我们真要仔细审视和拿捏它时,却总是有一种“欲辩已忘言”的为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邱汉桥新解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技法也支撑着“北势南气山水大成”的历史定位
邱汉桥
我认为现代中国画创作:应站在历史的高度“跨越明清”与关仝、李成、范宽等大家对话,发现中国画的阳刚之大美。
关仝作品“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德隅斋画品》中记载关仝的《仙游图》有云:“大石丛立,矻然万仞,色若精铁,上无尘埃……”《关山行旅图》画的上部是天空,一怪石巨峰突兀云天,气势雄伟,山中之气缭绕,大石丛立,小峰叠出……
李成虽只活了49岁,绘画上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和他的艺术修养以及精神气质有关。
董逌《广川画跋》谓李成:“盖心术之变化,有时出则托于画以寄其放,故云烟风雨,雷霆变怪,亦随以至。
方其时,忽乎忘四肢形体,则举天机而见者,皆山也……”《圣朝名画评》亦谓“成之命笔,惟意所到。
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皆是对李成山水画创作的最好评价。
李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画工,《图画见闻志》谓其“博涉经史”,《画鉴》谓其“胸次磊落有大志”,他的艺术修养非同一般,他的画不是一般技巧的表演,“其至有合于道者”,“故能尽其道”。
所以,他的画非一般临摹物象、胸无丘壑者所能至。
范宽,《图画见闻志》记载他“仪状峭古”,指的是范宽形貌峭,衣着古,又说他“理通神会,奇能绝世”,“性嗜酒,好道”。
“好道”是指好道家之道,这是山林之士和大山水画家的共同性格;“理通”指的是自己的精神与山林自然之精神相会而融为一体。
所以“当中立有山水之嗜者,神凝智解,得于心者,必发于外,则解衣磅礴,正与山林泉石相遇。
虽贲育逢之亦失其勇矣。
故能揽须弥尽于一芥,气振而有余,无复山之相矣”,又云“心放于造化炉锤者,遇物得之,此其为真画者也”,所以,范宽的山水画“奇能绝世”。
有好道之心,必能“澄怀味象”,必能拒绝功名利禄,去除俗虑杂欲而专意于山水。
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
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
在世界艺术中,以中国的艺术和自然结合得最紧,而中国优秀的写景艺术,皆为情与景、自然与义理的产物。
不离情而言景,不离义理而摹自然,也不违景而道情,不违背自然而道义理。
关仝、李成、范宽的山水画是他们“胸中丘壑”,这胸中丘壑乃是艺术家最崇高理想追求与带客观山水和主观情趣共同铸造而成,故曰“盖心术变化”,“惟意所到”,“自创景物”,所以,高妙的艺术,主观的内容越多,其艺术情绪也就越隽永。
绘画四十余年里,我在人生的历程中经历过重重变革与困惑不解,从鱼米之乡的湖北参军来到东北,地域的变化和艰苦的生活,磨砺着意志。
在绘画的追求中,从画宣传画到连环画到工笔画和人物画再到写意山水画,在研习盘点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发现了大美。
从游离大江南北到“独享”山林十余载,从寄情于自我情怀到崇高的宇宙观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观照,跨越过了前进中的一座座高山,从而产生“北势南气,山水大成”即“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这是时代精神的需要,是我对宇宙观重新认识的结晶,是自我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综合体。
所谓“法无定法”,中华民族在时代的进程中追求的一种崇高的审美境界。
“北势南气,山水大成”新体系,反映的是它特有的精神载体和独到的笔墨精神内涵,它从不造作、不刻意、不迎合,是思想精神情感的自然流露,“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是在“北势南气,山水大成”中,承载着绘画体系思想中的精神本源。
例如《世纪魂》、《众山之巅》、《永恒的记忆》、《苍穹回响》等等作品,呈献出一种宏大、一种雄伟、一种气象、一种崇高、一种力量、一种苍茫、一种韵味、一种宇宙观情怀的思想彼岸。
著名学者南子绪先生在“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论述中写到:“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打通了中国绘画南北相融之脉络。
”所说“锤头皴”,是说此皴法像锤头一样落入纸上,这种“锤头”像是人们敲打山石的痕迹,
敲打山石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锤头皴法是百炼之锤,在创作过程中结合水润墨涨法,让观者产生一种内心情感的共鸣,正是这种载体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北势南气,山水大成”的大美新格局,他将会在历史绘画美学上留下这一新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