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元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教资第三科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第三科教案模板范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读写“火柴、小女孩、饥饿、寒冷”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学习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穷苦人民的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教学难点:(1)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表演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想象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导入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穷苦人民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穷苦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新课学习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互相检查。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入理解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课文内容。

(四)想象画面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如小女孩卖火柴的场景、火炉、烤鹅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画面,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表演1. 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火炉、烤鹅等。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并总结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表达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

五、作业布置1. 按照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初中数学三元方程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三元方程讲解教案

初中数学三元方程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

2. 解法中的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 提问:如果有三个未知数,如何表示方程组?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释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一共有三个方程。

2. 讲解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代入法、加减法、消元法。

3. 通过例题讲解三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三、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

求1元、2元、5元纸币各多少张?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 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解法求解,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 强调实际问题中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问题应用,让学生了解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第三元社会电子备课(鹤山乡中心小学 桑明胜)

五年级上册第三元社会电子备课(鹤山乡中心小学  桑明胜)

第三单元我们携手向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携手向前”共包括三个主题:《真诚对待他人》《班级生活中的》《校园绽放友谊花》.都是以“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核心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意识,掌握与家人沟通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学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单元教学难点:学会与家人沟通,主动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理解什么是的家庭生活。

教学方法:案例引导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单元实践活动:做一件为家长分忧解难的事,记录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元课时划分:第一课家有烦心事 2课时第二课与家人和谐相处 2课时第三课小家连大家 2课时考查 2课时第4课家有烦心事课前预习设计:1、调查你的家人,看看他们有哪些烦心事。

爸爸的烦心事:妈妈的烦心事:我的感受:2、收集关于家人和睦相处的名言、谚语。

第一课时活动主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活动目标:1、通过呈现家庭中的各种矛盾,对自己家庭生活中矛盾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对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的一面有一定的认识。

2、使学生懂得每个家庭都会出现矛盾和烦恼,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教育学生要努力化解矛盾,为家庭承担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活动准备:1、教师收集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影响的案例。

2、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成员间的关系如何。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介绍:“我的家”2、总结:同学们,家,事我们成长的摇篮。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幸福的家庭中除了温馨,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烦恼。

3、揭示课题:家有烦心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1、你们家庭中有哪些令人烦恼的事?2、学生交流。

家长的烦心事是什么?这些烦心事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给你的家人带来了什么烦恼?3、总结:正如月有阴晴圆缺,家庭生活中不仅有欢笑,也会出现矛盾和烦恼。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第三元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第三元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四年级数学第三元教学设计单位:新张集乡希望⼩学姓名:李⽂婷张忠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数学下课题第1节买⽂具教学⽬标结合实际问题,了解⼩数乘法的意义;借助⾯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结合⼩数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简单的⼩数乘整数的⼝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标设定依据学情分析:学⽣在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和⼀些运算定律的应⽤,所以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把整数乘法的计算⽅法推⼴到⼩数乘法中去,体验⼩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从⽽更好地掌握⼩数乘法以及实际应⽤。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学习了⼩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位⼩数乘整数的计算⽅法与算理。

这是在学⽣已经学习过“元、⾓、分与⼩数”基础上进⾏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步扩展重点难点重点:使学⽣了解⼩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数乘整数的得数教具选择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关注⼀、情景导⼊呈现⽬标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 3×4 的表⽰什么意思?0.2×4 表⽰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探究新知1、探究⼩数乘法的意义师:通过这个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看图回答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不少,那我们就⼀起来研究买四块橡⽪需要多少钱?师: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讨论、只列算式不计算,并板书学⽣的讨论结果。

)2、汇报、交流算法。

⼩组讨论,汇报交流:买4块橡⽪需要多少钱?可能会出现以下⼏种算法:第⼀种:⽤连加法算0.2+0.2+0.2+0.2 =0.8 (元)第⼆种:0.2元=2⾓,2x4=8⾓,8⾓=0.8元;第三种:直接⽤乘法计算:0.2×4=0.8(元)第四种:画图⽤涂模型的⽅法帮助学⽣理解⼩数乘法的意义:把⼀个长⽅形平均分成10份,0.2就是其中的2份,0.2x4表⽰这样的2份有4个,也就是8份。

第三元课时备课

第三元课时备课

观察物体一设计者:吴自生 时间:10.9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小药箱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2、观看动画片——《盲人摸象》。

3、互说: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4、导入新课:盲人因为他们双目失明,所以摸象时摸到什么,就说大象象什么,而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用眼睛去认真观察物体,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比赛:快速抢答。

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

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你发现什么?同样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教学例11.引入:为了使这些盲人能清楚看到大象的模样,皇上命人制出了神奇药水帮他们重见光明,可惜药水刚贮存在药箱不久,就不见了,是谁偷了药箱呢?(板书:观察)2.出示小药箱: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 1 课小组活动要求:(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几个面?(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小组交换位置看看)(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3、汇报: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一次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板书动手操作观察后,汇报板书各角度看到的图片。

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4.填写观察实验报告: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三元模块参考教案语文

三元模块参考教案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实验小学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 1.认识“腼”、“腆”等6个生字,会写“糕”、“搂”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誊写”等词语。

理解“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1、“画、填、读、写”体会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语文学习方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合作读文画句,理解关键句子,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模块运用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2分1、展示评价,引入新课你们表现得“精彩极了”(板书精彩极了红色字)接着板书“糟糕透了”齐读两个评价2、板书“和”,你们能想象吗,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竟然来自对同一首诗。

1、学生课前展示2、学生读两句评价,齐读课题。

自主12分一、组内学习(课件出示)1、正确朗读课文,组内倾听纠错。

2、组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组内考生字,先认读,再听写。

教者巡视,调控指导。

(结束时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二、教师抽测评价认读生词(完成任务最快的一组)17自然段是最难读的一段,哪组代表挑战朗读?(学生倾听纠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组代表概括。

(相应给小组加分。

)1、学生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在组长带领下学习。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自主8 一、“精彩极了”是谁对巴迪七岁时做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呢?板书(母亲、父亲)他们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的反应又如何?(出示课件)组内学习:默读课文1——14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母亲、我的语言、神、动作的句子用,并做批注。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

化学初中七年级第三章节教学方案初中七年级化学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子和元素1.原子的概念和结构1.1 原子的定义和组成1.2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1.3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2.元素的符号和元素周期表2.1 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原子序数2.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第二节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1.化合物的概念和组成1.1 化合物的定义1.2 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的化合方式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第三节酸、碱和盐1.酸的性质和应用1.1 酸的定义和特征1.2 常见的酸及其应用2.碱的性质和应用2.1 碱的定义和特征2.2 常见的碱及其应用3.盐的性质和应用3.1 盐的定义和特征3.2 常见的盐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2.小组合作学习编排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些实验、案例分析和问题解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制作盐的实验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中和反应、蓝石带来的蓝色反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预备他们进入化学的学习。

2.知识点讲解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实例和图表讲解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实验和问题解析,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问题解析答案,并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确保每个学生都对所学内容有所掌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元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元教案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元教案主备人:程淑华使用人:________使用建议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

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单元总体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品析语言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

单元课时分配: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第6课《一株紫丁香》 2课时第7课《有趣的发现》 2课时练习3 2课时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及2个二类字,识1个偏旁,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建议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词卡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读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查询。
2.使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的性质。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创设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化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二是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我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1【设计理念】1.以读为主,读中品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

因此,教学本文时,教师的讲只能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方向。

学生则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2.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语言是抽象的。

我们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中,老师创设情景,再现语言环境,学生自演角色,语言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如临其境,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3.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3.学生交流:本文写了徐小时候哪两件事?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第二课时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考?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办法?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

思考: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应怎样?徐文长反应怎样?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巧巧”。

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讨论:他的过桥办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考: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拿伯父的礼物容易吗?从哪看出来?孩子们没想出办法,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5.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办法拿到礼物吗?为什么徐能想出办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办法?6.总结。

张艳娟第三组元教学设计

张艳娟第三组元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本组教材是围绕“真情”这一专题编写的。

从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读”和“写”二种方法。

在阅读本组元文章的时候,我们应当着重引导学生,一是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本组课文的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是我们从中段就开始的训练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训练点:应该着重放在“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并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不难,难的是结合具体内容,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描写方法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和本组元相关的数目,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感受,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如,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从本组元文章的阅读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方法:一是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能从生活中选材,写感受,即“选材”的方法。

二是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把从教材中习得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本组元的写人记事类文章都是体现了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如何来写出人物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预习交流课 2 单元整体感知课 1方法1习得课 2方法2习得课 1习作引导课 1写作交流课 1 读书交流课(口语交际) 1 单元练习课 1单元总结课 1课时教学设计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名称预习交流课1内容9-10课生字词、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能自主运用工具书正确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等词语;能运用学过的记字办法记住字形;采用对比组词等方式区分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初中三元方程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三元方程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三元方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特点;2. 学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3. 能够应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特点;2.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复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 提问:如果我们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增加一个方程,变成三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含有三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

2. 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共有三个方程,每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且每个方程都含有三个未知数。

3. 讲解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a. 代入法: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将其代入其他方程中,解出其他未知数。

b. 消元法:通过加减乘除运算,消去一个或多个未知数,从而解出其他未知数。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解三元一次方程组:```x + y + z = 6x - y + 2z = 4y - z = 1```2. 引导学生使用代入法或消元法解方程组。

3. 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解题过程。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解三元一次方程组:```x + y - 2z = 52x - y + z = 3-x + 2y + 3z = 2```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五、实际问题应用(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某商店同时进行三种不同商品的促销活动,商品A原价80元,打8折;商品B原价100元,打7折;商品C原价120元,打6折。

已知顾客购买了这三种商品,且总共花费了300元,请问顾客分别购买了这三种商品各多少元?2.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元一次方程组,并解答。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特点和解法。

五年级下册第三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第三元备课

第三元备课备课时间:20XX 年3月20日教材简析:有志竟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第三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此外,本单元还有一篇读书方法指导的课文。

有志者,事竟成。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双目失明的阿炳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要用动人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三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洋,历经千辛万苦,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凸显司马迁著书决心、痴心、精心、恒心的好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容量很大,其中数量词的运用更使课文增色,让司马迁留名青史。

一是数字中见决心——“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这2600年是何等之巨,将有多少史实需要整理!二是数字中见痴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时,飞来一场横祸,使他“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课文中的“几次想血溅墙头”是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真实写照,但他不愿死得“比鸿毛还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感叹号我们可以读出他坚强的决心和意志。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其痴心动天地、泣鬼神。

三是数字中见精心——司马迁写《史记》是“发愤”而作,苦难极多、痛楚极深,但他从不敷衍,从不马虎,一册册竹简“光洁平滑”,“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赏心悦目,其持之以恒、精心写作的虔诚明晰可见。

四是数字中见恒心——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三上语文第3元教案

三上语文第3元教案
2.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混:“混”在“混天绫”中的读音是“hún”,另一个读音是“hùn”,组词为“混合”。
“兴”在文中“兴风作浪”的读音是“xīng”,另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导入新课
解题:《哪吒闹海》
题目中有一个描写动作的词语,是“闹”字,围绕这个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为什么闹?(上节课已解决)
(2)怎么闹?
巴望:希望、盼望的意思,“巴”有急切、迫切的意思。
焦急:非常着急。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三、读故事
(1)用“因为……所以……”表达句子。
(2)想象“兴风作浪”的情景,东海龙王父子是怎样进行破坏活动的?
如掀大浪打翻小船等。
(3)哪吒要治龙王父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哪吒有很强的正义感,同情关爱老百姓。他是一个很善良、很勇敢的孩子。
3、指导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需增加“作业设计”一项,如:复述故事。再如:第二年这位宋国农夫再来种田,会怎么做?)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元第8课《消逝的恐龙》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元第8课《消逝的恐龙》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3.8《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2、恐龙模型分类(1)天上飞的:翼龙、飞龙……(2)地上跑的:雷龙、棱背龙……(3)水里游的:鱼龙、蛇颈龙……3、恐龙视频播放。

4、思考:这些模型、图片中的恐龙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明确: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二、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1、阅读教材资料,说一说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

明确:1677年,一名英国牧师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腿骨化石。

这块化石后来被称为“巨人的遗骨”。

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的手上,巴克兰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锯齿龙的论文。

巨齿龙成为第1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

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对恐龙的认识越来越多了。

2、有的化石发现于坚硬的岩层中,需要一点一点凿去外面的围岩;有的则从松软易碎的悬崖边掉落下来。

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称为古生物学家,他们使用一些基本的挖掘工具,比如锤子、凿子和镘刀等把化石挖出地表,刷子则用来除去化石上的沙土。

观察教材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明确:①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②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③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

④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

三、连接恐龙和相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正是因为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才看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恐龙形象。

1、你了解这五种恐龙吗?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阅读,分析,交流阅读,表述查阅资料交流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明确:三角龙:生活在距今7000 万至6500 万年前(晚白垩纪),科学家在北美洲发现了三角龙化石。

三角龙看上去就像一头巨型犀牛,体重约10 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板块—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安州区桑枣镇第二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邱水平复备人:王官桂
教学内容
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A类: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C类: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目标C/10分钟】
1、填空
(1)、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
(2)、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3)、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也叫——),正方体是——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6个面的面积都——,12条棱的长度都——
2.判断。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2分钟】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第二板块——新授:【目标A、B/16分钟】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到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5)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如图,这是一个纸巾盒这个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棱长时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或表面积、侧面积
教学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4、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第二板块——导入新课: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安州区桑枣镇第二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邱水平复备人:王官桂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汇报三: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 +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第二板块——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
1、巧切萝卡妙引思路。
引导学生切第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两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
引导谈话: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活动一:拿几个长方体的物品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将小组同学的发现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自主探索
1、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①(2×4+2×4+2×2)×2②2×2×4+2×4×2
③2×2×2+2×4×4
第四板块—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课后反思
安州区桑枣镇第二小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邱水平复备人:王官桂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次备课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的砖块等,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实物。并说明:“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2、谁还能说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
3、出示反例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样。)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4活动三:剪下附页1的图样。
(1)把图样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同样的颜色。
(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3)量一量所作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二)认识正方体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6×3+3×15)×2②(6×15+3×15)×2
③(6×15+3×15+6×3)×2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