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5课时)第1课蓝色的星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新闻链接,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护我们的家园》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讲解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家园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家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环保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如何具体的保护家园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际行动出发,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环保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回顾家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家园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中是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

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出发,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6世界风情》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6世界风情》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6 世界风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六上》中的《6 世界风情》一课,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习俗风情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学生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课堂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树立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准备好相关道具。

3.提前布置好教室,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如饮食、服饰、住房、节日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文化差异。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国家,分析该国家的风土人情,讨论并总结出该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家庭第2课:社会规范与我第二单元:我与社会第3课:我的社会角色第4课:我与社会的互动第三单元: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第5课:我们伟大的祖国第6课:国家的象征与标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2)如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教学计划:(1)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2周)(2)第二单元:我与社会(2周)(3)第三单元: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2周)2. 教学进度:(1)第1-2周:教授第1单元,完成第1课和第2课的学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粤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区第1课:我们所在的社区第2课:社区的邻居第二单元:我们遵守规则第3课:生活中的规则第4课:遵守交通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粤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如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场景的模拟,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第1周:第1课我们所在的社区第2周:第2课社区的邻居第3周:第3课生活中的规则第4周:第4课遵守交通规则七、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上册2. 辅助材料: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剧本、多媒体课件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八、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与集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1.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和特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队精神的培养1.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集体?集体有哪些特点?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分享自己的经历。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是中国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感到自豪。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教学内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爱国情怀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制作文化作品: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制作相关作品,展示并分享。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权益。

3.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作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权益的培养3.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规则?规则有什么作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权益,并制定相关规则。

第四章:安全第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预防危险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4.2 教学内容安全的重要性遵守安全规定的必要性自我保护的培养4.3 教学活动讨论:为什么安全最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行动,并制定相关安全规则。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遵守安全规定的重要性。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7课《小商标大世界》(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7课《小商标大世界》(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7课《小商标大世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商标大世界》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商标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商标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商标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标认知,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商标。

但他们对商标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不深,对商标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

此外,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容易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商标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商标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商标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商标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商标背后的故事,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商标图片,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述商标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商标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商标,提高他们对商标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商标图片、故事素材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熟悉的商标,如可口可乐、苹果、耐克等,引导学生关注商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气候、资源等。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地球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相关视频,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资源利用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能解释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提出保护地球资源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如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法律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3 教学活动观看我国政治制度的相关视频,了解其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素养。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学生能列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等。

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

3.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3 教学活动观看食品安全和营养相关的视频,了解其基本知识。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学生能解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第四章:我们社会的法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如宪法、刑法等。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0 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0 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0 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你好,世界公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品德与社会素养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地理、文化常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思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享、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图片展示法:利用丰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国文化、风俗习惯。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4.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场地、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国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5文明的巨星》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5文明的巨星》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5 文明的巨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明的巨星》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杰出的历史人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较为片面,往往只关注历史人物的成就,而忽视他们为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亟待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学会欣赏和尊重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人物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历史人物。

3.教学资源: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3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3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3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护我们的家园》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家园的热爱是天然的,但如何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互相借鉴,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与集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活动的参与和贡献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分享在集体中的经历。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集体中的合作与贡献。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集体活动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第二章:我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与社会互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互动的技巧和方法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享在社会中的经历。

社会调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社会互动任务,培养与社会互动的能力。

第三章:我与国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

3.2 教学内容国家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的历史和文化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分享在国家中的经历。

历史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培养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文化体验: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

第四章:我与规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概念,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觉维护秩序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规则,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4.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制定规则的流程和原则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分享遵守规则的经验。

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情景模拟,体验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的过程。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超载的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超载的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超载的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超载的地球》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资源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存在浪费资源、忽视环保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关注地球资源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点和做法。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数据资料。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

4.安排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蓝色的星球》说课稿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蓝色的星球》说课稿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 蓝色的星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蓝色的星球》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题是地球的蓝色部分——海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分类、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的保护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海洋的壮丽和神秘,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海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大多数来源于课本和媒体,缺乏亲身经历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保护海洋的认识和行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洋的形成、分类、生物、资源等基本知识,认识海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洋的形成、分类、生物、资源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海洋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海洋的行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海洋的壮丽和神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蓝色部分——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海洋的形成、分类、生物、资源等基本知识。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海洋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1.1蓝色的星球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1.1蓝色的星球教案
从大的方面介绍我们所处的世界,开拓学生视野。
对中国在探索太空中取得的进步进行讲解,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对地球有进一步的了解。
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人为了得到正确的认知而付出努力。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概形态。
让学习加深对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
视频有利于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内容。
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水资源是匮乏的,我们要爱惜水资源。
列举中国自主研发的“天舟一号”的例子,说明中国在对太空探索中取得的成绩。
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播放自然纪录片视频:地球
讲述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我们现在认为的常识,其实是由很多人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所得出来的结论。
讲述地球的特点,大部分地区是被海洋覆盖,陆地被划分为七大洲,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面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浩瀚的宇宙谈起,用生动的影像展示宇宙,太阳系和地球的特点。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
宇宙是浩瀚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含有8颗行星,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的其中一颗行星。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在太空吃东西,种菜,做实验等等。
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我们的生活用水是怎么来的,污水处理是怎么回事。
课堂小结
板书
宇宙—太阳系—地球
快递小哥“天舟一号”
七大洲
四大洋
水的循环—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水资源匮乏
海水蔬菜
拓展知识:海水蔬菜。
学习宇宙的概念,知道我们所见世界其实只是宏观世界的一小部分。

【K12学习】粤教版XX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15

【K12学习】粤教版XX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15

粤教版XX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15粤教版六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蓝色的星球》第2课《地球上的陆地》第3课《“地球村”的居民》第4课《文明的摇篮》第5课《文明的巨星》第6课《世界风情》第7课《小商标,大世界》第8课《“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第9课《从丝绸之路到WTO》第10课《你好,世界公民》第11课《灾难见真情》第12课《超载的地球》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1粤教版XX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1 蓝色的星球》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4、了解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5、通过对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海洋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1粤教版XX年《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4、搜集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5、调查自己家餐桌上的食物。

了解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第1课蓝色的星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新闻链接,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图。

2.搜集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4.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1.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2.生朗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3.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交流其他航海故事。

如: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5.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2.通过对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海洋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准备:调查自己家餐桌上的食物来源。

了解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海洋看课本图片资料,了解海洋资源。

(二)探究学习——神秘的海洋1.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2.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3.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三)知识拓展——了解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

1.资料展示:海洋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小结:海洋资源正面临短缺,频频告急。

2.自己仿写“海洋资源告急”。

3.阅读课文小资料: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

4.讨论:(1)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中,提到了一些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2)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5.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保护海洋资源的相关法规?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6.如果家乡的海洋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保护它们?第2课地球上的陆地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上的陆地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认识地球表面。

(课件显示陆地和海洋,并能显示四大洋和七大洲);2.麦哲伦的“地圆说”。

(课件显示环球航行线路);3.揭示课题:地球上的陆地。

二、初步了解有关地球知识。

1.分组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什么或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地球仪)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渗透相关地球知识:1)七大洲(课件显示其分布及位置并能链接相关知识,如第9页的小资料)完成表格(写在课本):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洲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以高原地形为主的洲岛屿最多的洲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