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养分律3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二、填空题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关于植物营养的重要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植物营养需求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进行生长,这些养分在植物收获时会被带走。
为了保持土壤的肥力,必须将这些被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土壤的肥力会逐渐下降。
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的产量受限于土壤中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
只有当所有必需的营养元素都充足时,作物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如果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即使其他营养元素充足,作物的产量也会受到限制。
报酬递减律则指出,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作物的产量增长会逐渐减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是因为过多的肥料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养分归还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与植物施肥的关系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培肥地力。
但如果施肥不合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效益降低,对作物、对土壤、对环境、对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从 19 世纪起,某些施肥学说正确地反映了施肥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至今仍然是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这个学说是 19 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也叫养分补偿学说。
其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带走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应该向土壤施加养分,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产量就会下降。
养分归还学说作为施肥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它改变了过去局限于低水平的生物循环,通过增施肥,扩大了这种物质循环,从而为提高产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它也存在不足和片面的地方: 1、有重点地归还养分是对的,但全部归还则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如果土壤耕层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在一段时间内地某些养分可以减少或不施。
2、没有看到豆科作物有固氮作用。
此学说片面地认为作物轮换只能减缓土壤耗竭和更加协调地利用土壤现存的养分而3、施加灰分是必要的,但忽视了增施氮肥。
施加灰分只着眼于磷钾等矿质元素上,也应同时强调增施氮肥和厩肥,生产实践证明,氮肥的增产作用是显著的,仅靠自然归还还是不够的,总之养分归还学说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在指导施肥方面作用更大。
(二)最小养分定律这是指产量高低受作物最感缺乏的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
在施肥实践中应掌握以下几点1、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
2、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也不能提高产量。
3、最小养分是变化的,它是随作物产量水平和化肥供应数量而变的。
4、最小养分不是单一的作用,也必须同进改善影响作物生育的其它因素和其他营养元素。
最小养分是相对于作物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
果树吸收营养四大基本定律
果树吸收营养四大基本定律1)同等重要律必需元素在作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这就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2)最小养分律果树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这些营养元素,不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但是,限制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只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产量和品质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养分的增加而提高和改善。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提供其它养分也难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施肥满足了果树对这种养分元素的需要,那么另一种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又会成为限制果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这就是著名的最小养分率。
1、最小养分指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而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也不能提高产量;3、最小养分是变化的,它是随果树产量水平和肥料供应数量而变化的。
应当指出,最小养分率不仅适用于大量元素,也适用于微量元素。
为了更好地说明最小养分率的涵义,可以用木桶原理来加以阐述。
果树的生产潜力就像一个用不同宽度木板围城的木桶,当这些木板的长短比例合适时,就可以盛满一桶水。
如果围成这个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就受到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限制,而且这个木桶贮水的多少仅随着这块木板的加长而增加。
当这块木板加长了,另一块较短的木板就会变成木桶贮水容量的限制因素。
1、最小养分指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而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也不能提高产量;3、最小养分是变化的,它是随果树产量水平和肥料供应数量而变化的。
应当指出,最小养分率不仅适用于大量元素,也适用于微量元素。
3)报酬递减律某种养分的效果,以其在土壤中越不足时效果越大,但若逐渐增加该种养分的施用量,那么,每单位养分的增产量就逐渐减少。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二、冬小麦施肥
二)冬小麦的施肥量
产量 500kg/ 亩 600kg/亩 氮(N) 12~16 kg/亩 14~20kg/亩 磷(P2O5) 6~8 kg/亩 8~10kg/亩 钾(K2O) 5 kg/亩, 10kg/亩,
追肥:不施底肥,幼苗生长细弱的豆田可追施10不施底肥,幼苗生长细弱的豆田可追施1015公斤(13-18-14)复合肥+5公斤尿素/亩; 15公斤(13-18-14)复合肥+5公斤尿素/ 大豆开花结荚期需肥最多,在此期间不能封行的 豆田初花期追施高氮硫酸钾复合肥10kg/亩。 豆田初花期追施高氮硫酸钾复合肥10kg/亩。 叶面追肥:在豆荚形成后,喷(13-18-14)溶液。 叶面追肥:在豆荚形成后,喷(13-18-14)溶液。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四、玉米施肥
二)常见的几种施肥方法 2、在底肥的基础上追肥一次。 视底肥品种和数量的多少,底肥充足可在 (穗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底肥不足可 在拔节期追肥一次。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四、玉米施肥
二)常见的几种施肥方法 3、不施底肥,两次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 口期)。 高产田可前轻后重(4 高产田可前轻后重(4:6) 中低产田前重后轻(6 中低产田前重后轻(6:4)
磷有利根瘤菌发育,增加花芽分化数量,减少落花落
荚,促进早熟和(s 荚,促进早熟和(s)提高含油量。 钾、氮苗期加速营养生长;后期钾、磷加速物质转化。
国家级农化服务中心
植物营养学推荐资料
1、最小养分律,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最小养分率是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提出来的。
他曾说过:如果土壤中某一种必需养分不足,或者缺乏的时候,即使其他养分都存在,这种土壤仍将成为不毛之地。
也就是说,在某种土壤中限制产量的因子是其中最为不足的一种养分。
最小养分律提醒我们,在施肥时应找出最影响作物产量的缺乏养分,以及各种必须养分之间的适当比例的关系。
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解决了某种最小养分之后,另外某种养分可能上升为最小养分。
2、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截获直接进行交换;靠截获获得的养分数量少,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
Ca2+通过截获一般比较多些,其次是Mg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质流迁移量主要取决于水分蒸腾量和土壤养分浓度。
一般来说,在土壤中溶解性和移动性较大的离子如NO3-、SO42-、Na+、Cl-以质流迁移为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扩散扩散对钾迁移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磷和氮。
影响扩散作用因素:土壤中水分含量、离子浓度以及根的活力等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根外营养的特点。
1、直接供给植物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
2、根外营养养分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
3、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4、叶部施肥用量少,经济效益高。
根外追肥是经济有效地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
4、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
1. 叶片结构(作物种类):(1) 叶片类型:双子叶——叶面积大,角质膜薄,易吸收(2) 叶的年龄:幼叶比老叶吸收能力强(3) 叶的正反面:叶背面比叶表面吸收效果好2. 溶液的组成及浓度:如氮肥:尿素>硝酸盐>铵盐钾肥: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浓度:0.1~2%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溶液反应:酸性:有利于阴离子吸收中性~微碱性:有利于阳离子吸收4.喷施时间:清晨、傍晚或阴天5.喷施次数和部位:移动性强的元素如N、K 、Na,其中N>K>Na能够移动的元素如P、Cl、S部分移动的元素Zn、Cu、Mn、Fe 、Mo不移动的元素B、Ca6.湿润剂:可加入“润湿剂”,0.1~0.2%洗涤剂或中性皂5、短距离运输的途径和部位。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技术要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在土壤肥力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量施肥技术。
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
一、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矿质营养,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产物拿走,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
因此,要想恢复地力,增加产量,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这就是“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这就是“最小养分律”。
3、报酬递减律:在土壤缺肥的情况下,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作物的产量会相应增加。
但施肥量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当施肥量很低的时候,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很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呈递减趋势,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多施肥产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报酬递减律”。
4、同等重要律: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20多种,其中碳、氢、氧可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
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得也较多,称为“大量元素”,也称为“肥料三要素”。
钙、镁、硫一般称为“中量元素”。
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这就是“同等重要律”。
5、不可替代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代替。
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营养元素的肥料,施用其他肥料不仅不能解决缺素的问题,有些时候还会加重缺素症状。
这就是“不可替代律”。
6、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归还学说2、矿质营养学说3、最小养分律4、必需营养元素5、有益元素6、微量元素7、肥料三要素8、根部营养9、根外营养10、自由空间11、质外体12、共质体13、主动吸收14、被动吸收15、离子拮抗作用16、离子相助作用17、维茨效应18、离子通道19、载体学说20、离子泵学说21、作物营养临界期2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3、短距离运输24、长距离运输25、酰胺态氮肥26、生物膜27、养分再利用28、质流29、扩散30、截获31、根际32、根际养分亏缺区33、根分泌物34、专一性根分泌物35、菌根38、有机氮的矿化39、硝化作用40、生物反硝化41、氨的挥发43、土壤速效钾44、土壤缓效钾45、易还原态锰46、氮肥利用率47、生理酸性肥料48、生理碱性肥料49、长效氮肥50、包膜肥料51、合成有机长效氮肥52、过磷酸钙的退化53、磷的固定作用54、枸溶性磷肥55、难溶性磷肥56、养分循环58、闭蓄态磷59、忌氯作物60、复混(合)肥料61、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62、磷的等温吸附曲线63、玻璃微量元素肥料66、热性肥料67、冷性肥料68、厩肥69、绿肥70、以磷增氮72、鞭尾病73、花而不实74、绿肥的激发效应76、混配肥料78、生物固氮79、质壁分离。
植物营养学各章期末复习资料(论述题与简答题)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二、判断题,1分×10=10分三、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四、简答题,6分×5=30分五、分析题,10分×2=20分(可以是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是几种观点的辨析,还可以是实验数据分析)六、论述题,10分×2=20分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说明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的关系及施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肥料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促进作物增产2、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3、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4、增加植被覆盖度,促进牧业发展5、促进植物生长,改善生态环境2、叙述“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的内容和对指导施肥的意义。
1、矿质营养学说: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2、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使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
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确定标准。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如何分类?答: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所有高等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023年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送 43 土壤速效钾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送 44 土壤缓效钾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运用率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运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13 积极吸取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14 被动吸取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90 养分运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99 再吸取 100 释放 101互换吸附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二、填空题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
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
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
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 在光照不足时,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避免发生氨中毒。
• 过酸、过碱、吸湿性强、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均不宜作种肥。
• 氮肥以硫酸铵作种肥效果最好,磷肥以过磷酸钙作种肥为宜。 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等一般都可以作种 肥,但要严格控制用量;硼酸、硼砂均不宜作种肥。
• 主要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等。
• (三)追肥的施用技术
• 1、追肥的重要性
2、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特殊性
• 有一些作物除了需要的16种元素外,还需要其他 的有益元素,如:
•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水稻需要 硅肥;钠对糖用甜菜及某些蔬菜的生长有良好的促 进作用;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喜酸性 土壤的茶树体中含有较多的铝,土壤中活性铝低时
茶树生长不良。
•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比例也不同。如:块茎 块根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豆科植物对磷、钾的 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同时也是喜钙作物;叶用 蔬菜、茶、桑等叶用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棉、麻 等纤维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氯;油菜、甜菜需要较 多的硼;而马铃薯、烟草、葡萄、柑橘等忌氯作 物则不应施含氯化肥。
• 3、降水
• 降水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化肥溶解和有机 肥矿化的必要条件,土壤水分必须依靠水分通过扩散 和质流的方式向根表迁移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 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要采取保墒措施,加强根部对 养分的吸收。雨天和雨季则不宜多施肥料
最小养分率名词解释
最小养分率名词解释
最小养分率,也称为Mineralization Rate,是指在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养分的速率。
在土壤中,有机物质通常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转化为无机养分,如氮、磷、钾等。
这个过程被称为矿化或矿物化。
最小养分率是衡量这种有机物质矿化速率的指标之一。
最小养分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的性质、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群落的活跃程度等。
一般来说,温度和湿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最小养分率会增加。
而土壤酸碱度、氧气含量等因素也会对最小养分率产生影响。
最小养分率与土壤养分循环和植物的营养吸收密切相关。
在农业生产中,最小养分率的准确评估对于合理施肥和保持土壤肥力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最小养分率,农民可以根据土壤养分释放速率来制定适当的施肥计划,以确保植物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最小养分率,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最小养分律名词解释
最小养分律名词解释最小养分律名词解释:(1)最小养分律;最少养分律是生态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所需养分的最低数量或浓度。
(2)最小养分律是生态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它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所需养分的最低数量或浓度。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环境条件不变,若只改变生物本身的生活方式,使其适应环境,这样,就可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另一种是环境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水热条件的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都可引起生物量和生物构成的变化,但当这些因素处于相对稳定时,所达到的养分限度称为最小养分限度。
(3)最小养分律是生态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它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所需养分的最低数量或浓度。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环境条件不变,若只改变生物本身的生活方式,使其适应环境,这样,就可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另一种是环境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水热条件的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都可引起生物量和生物构成的变化,但当这些因素处于相对稳定时,所达到的养分限度称为最小养分限度。
最小养分律4、麦粒胚吸收大量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5、食物链中,捕食者的生物量总比被捕食者大,因而它们在食物链中总处于较高地位,而被捕食者则居于较低地位。
这种营养关系就叫做“食物链”。
(5)食物链;食物网就是由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彼此交织形成的网络。
食物链是生产者以食物营养级的形式存在着。
食物链一般按下列次序组成: 1、生产者2、初级消费者3、次级消费者4、三级消费者5、二级消费者6、一级消费者7、分解者8、四级消费者9、五级消费者10、六级消费者11、七级消费者12、八级消费者13、九级消费者14、十级消费者4、麦粒胚吸收大量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5、食物链中,捕食者的生物量总比被捕食者大,因而它们在食物链中总处于较高地位,而被捕食者则居于较低地位。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A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1、晶格固定态铵;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3、最小养分律;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5、混成复合肥;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8、土壤供氮能力。
答案1.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3.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四、简答题:(计26分)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5分)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5分)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6分)答案1、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截获,质流,扩散。
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
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
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4、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植物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思考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2. 试述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
3. 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群体类型?4.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特性?5.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2.简述本地资源、外地资源、野生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3.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5.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第三章育种目标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4.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5.对你所熟悉的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交说明理由。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1.如何提高引种成功的可能性?2.根据你熟悉地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需要怎样尽快的将外地小麦或水稻品种引入到生产中,请说明步骤及理由。
3.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某种农作物品种有何共同特点?4.简述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引种规律。
5.比较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差别,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五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2.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亲本品种,试设计一个三品种三交及三品种双交的育种方案。
①假设亲本并注明其主要特点;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及各世代工作重点,并说明理由;③方案要求写出杂交到品种比较试验,并注明世代年限。
3.杂交育种工作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为单交和复交,两种杂交方式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5.简述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又称“木桶理论”,指作物产量高低决定于最不能满足该种作物所需的养分,这个养分就是最小养分。
这种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来代替。
当最缺少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后.满足了作物增产需要,作物产量就随之提高。
产量提高后,其他营养元素可能成为新的最小养分而限制作物产量再提高。
木桶理论——作物产量相当于木桶的容量,如同木桶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最短木块的高度,作物产量水平决定于最小养分所能提供的量的高低。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我们只有对最小养分进行针对性补充,才能够取得增加的产量的目的,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
土壤测试、平衡施肥的目的,就是增加短板投入、减少长板投入,使“木桶”的每块板子能够同样高低,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