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纪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识。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亲切谈话,自然引出本课时话题。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就包括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自由交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交流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按照学生了解的节日进行分组,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按照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节日活动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将研究成果归类整理,准备进行班级汇报。
(3)汇报形式不限,可以展示与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撰写的书画作品,也可以讲故事、诵诗词、猜谜语。
2.小组汇报,班级展示,分享交流成果。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以春节为例,仅作参考)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和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小组的同学一起了解春节习俗!(1)总述:我们小组交流的是春节。
我们将为大家讲一讲春节的传说故事,展示一些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春节的古诗。
接下来,就由我们小组的几位代表分别给大家介绍吧!(2)讲故事:关于春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点燃灯火,屋内烛火通明。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2. 传统节日的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整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
4.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
5.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从传统节日的习俗、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板书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意义、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2. 搜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领略节日的习俗。
2.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4. 分享展示: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传统节日,再分别介绍各个节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写一篇短文。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氛围,拍照留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2.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兴趣导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想一想:你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请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从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等方面来说,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
(2)学生读书上的提示,明确本次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交流问题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提供例句,打开思路1.播放视频:春节贴春联、剪年画,元宵佳节扭秧歌,端午节赛龙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课件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课件出示:●除夕夜,街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很多地方都有在这一天猜灯谜的习俗。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设计意图】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导语】《中国传统节⽇》是通过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学⽣传统⽂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沟通、理解,提⾼学⽣的语⾔表达能⼒、创造思维能⼒和组织交际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增进学⽣对中国传统⽂化的了解,增强学⽣的⽂化底蕴,提⾼学⽣的语⽂素养,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沟通、理解,提⾼学⽣的语⾔表达能⼒、创造思维能⼒和组织交际能⼒。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化的研究,让学⽣学会开发利⽤校内外语⽂教学资源,提⾼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
【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改⾰开放程度的提⾼,国外的⼀些节⽇也逐步进⼊我们的⽇常⽣活,如圣诞节、情⼈节、愚⼈节等。
学⽣对这些节⽇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全⾯了解中国的传统节⽇和传统⽂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化。
【活动时间】 2课时(⼀课时布置任务准备,⼀课时完成活动任务) 【活动设想】 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个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
(2)教师向学⽣说明学习⽬标,⿎励学⽣积极参加活动,为学⽣推荐相关资料、站,指导研究⽅法。
(3)教师根据学⽣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
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组长根据个⼈特长,进⾏组内分⼯。
⼩组成员利⽤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组长,⼩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教师可提供以下⼏个研究⾓度,学⽣按照组内分⼯,进⾏研究:传统节⽇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的史书记载;传统节⽇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较;传统节⽇的饮⾷⽂化;传统节⽇民俗的地⽅特⾊,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与⽂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民俗作⽐较;传统节⽇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场景,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节日场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感受相结合,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传统节日的庆祝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视频里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老师:大家好,我想先播放一段视频,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氛围。
(播放传统节日庆祝视频)老师:好了,视频看完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刚才的视频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呢?学生1: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春节,因为我看到了很多鞭炮和红色的灯笼。
老师:很好,学生1观察得很仔细,这确实是春节的庆祝场景。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呢?学生2:老师,我还知道端午节,那时候我们会吃粽子,还会划龙舟。
学生3:我知道中秋节,那时候我们会吃月饼,还会赏月。
老师:非常好,两位同学提到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我们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而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赏月来庆祝团圆。
大家还知道其他的传统节日吗?学生4:老师,我还知道清明节,那时候我们会扫墓,纪念我们的祖先。
老师:非常棒,学生4提到了清明节,这个节日我们会扫墓,缅怀先人,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尊重。
看来大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接下来可以进一步交流和分享关于这些节日的知识和故事。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2. 逐一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国传统节日》2. 课内实践活动:手抄报、绘画、调查报告等3. 课外拓展阅读:《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2. 学具:课外阅读书籍、手抄报、绘画材料、调查问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中国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并分享节日的习俗和有趣的故事。
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3. 重点:了解传统节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4. 难点:如何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激发兴趣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
2. 深入了解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调查报告。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节日的起源: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包括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
2. 节日习俗:讲解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贴对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
3. 节日文化内涵:深入讲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如春节的团圆、中秋节的思乡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节日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手工材料(用于制作节日相关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汇报。
4. 汇报展示:每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所研究的节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教师总结各个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板书设计- 板书将包括各个节日的名称、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以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作业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让他们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时间、来历和习俗;
2.学习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民间故事、谚语等;
3.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活动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节日的文化价值,分析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背后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增进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节日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的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明确方法1.交流传统节日及习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三首》,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学生交流。
2.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中华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1)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由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为小组取名,如端午节习俗组、清明节习俗组、春节习俗组、中秋节习俗组……(2)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记录呢?(3)交流反馈。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打算如何记录下来呢?预设1: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还可以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2: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我们小组要研究的内容是清明节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
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时要事先约好时间,设计好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有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还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踏青等,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4)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活动,要使学生明白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同时要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识,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
(2)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朋友和他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节日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 节日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扫墓、踏青、赛龙舟、赏月、登高等。
3. 节日意义:团圆、祈福、祭祀、纪念历史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1)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传统节日相关图片、书籍、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讨论:分析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
5. 情景模拟:学生模拟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起源、习俗、意义3. 正文:(1)春节:团圆、祈福、辞旧迎新(2)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3)清明节:扫墓、踏青、纪念祖先(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5)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6)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4. 结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1.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传统节日的场景,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知识。
2. 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传统节日的场景。
3. 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 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知识。
(2)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传统节日的场景。
(3)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书籍、网络资源、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整理、分析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提高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课堂讨论: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讨论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写作指导: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传统节日的场景,提高写作能力。
6. 实践活动: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美食、手工艺品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创造思维水平和组织交际水平。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学情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准的提升,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2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设想】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兴趣的同学也能够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
教师要增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实行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相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实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比如: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与喜悦等等。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探究新知(一)传统节日我知晓。
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1)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记录卡。
(2)学生汇报。
(3)小结: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些小的传统节日,如:腊八、小年、七夕节等。
2.这些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时间呢?(1)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2)小结归纳。
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节日风俗我来说。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我们来分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好,大家当评委,评出“最佳小组介绍奖”。
(1)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关于“年”的故事表演、贴春联、年画习俗讲解、《元日》古诗朗诵)(2)元宵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猜灯谜游戏、元宵节传统食物介绍、元宵节习俗活动介绍)(3)清明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以适当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用不同方式展示成果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比如: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与喜悦等等。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1.分小组合作,合作要求:(1)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找到对应小组,自由组合。
(2)小组内交流资料内容,派选一位成员作为代表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2.小组展示。
(1)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关于“年”的故事表演、贴春联、年画习俗讲解、《元日》古诗朗诵)(2)元宵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猜灯谜游戏、元宵节传统食物介绍、元宵节习俗活动介绍)(3)清明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介绍清明节相关习俗)(4)端午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播放赛龙舟、包粽子视频来介绍节日习俗)(5)中秋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诗朗诵结束展示)(6)重阳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
(讲故事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发出“看望孤寡老人”爱心活动的倡议)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4.师: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研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分享。
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太神奇了!生2:了解一个传统节日,还能读到很多著名的诗词。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认识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日起源: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
2. 节日习俗:学习各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节日意义: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如家庭团聚、尊重长辈、弘扬民族精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图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各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分享节日的习俗和趣事。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3. 正文:介绍各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以及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作文。
2. 要求:字数300字左右,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
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
活动三: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相机板书:春节端午中秋)【设计理念师生资料的交流分享,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
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
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设计理念: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活动五:师小结:
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
(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设计理念: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
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老师无比惋惜的叙述,使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