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校企融合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融合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带有明显的“需求引导”特征,直接地体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双导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是现代学徒制实施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双导师”制实践为例,讨论如何校企融合,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双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42-02收稿日期:2016-09-26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一般课题(GDGZ15Y142)———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构建与实践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补充课题(GZYLX2015097)———“基于“资源共享、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印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简介:付文亭(1984-),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印刷系,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
一、引言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失业”情况在我国愈演愈烈。
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一方面却是高技能人才的“用工荒”,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基于此,2014年8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带有明显的“需求引导”特征,直接体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试点开展以来,我国一些职业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新形式、新做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操作性问题,制约着现代学徒制的开展[1]。
二、制约“双导师制”实施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多数在致力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从总体上研究了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方式,但是制约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双导师制”师资。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河海大学为例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河海大学为例作者:王焱,董增川,刘平雷,周林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王焱,董增川,刘平雷,周林(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0098)收稿日期:2015-05-05作者简介:王焱(1981—),女,江苏沭阳人,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讲师.董增川(1963—),男,山西芮城人,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刘平雷(1975—),男,江苏盐城人,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周林(1981—),男,贵州贵阳人,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讲师.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ZZ14_022 );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4~2015)研究课题“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基本要求与实践能力评价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ZDn-09).摘要:“双导师制”是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它打破了研究生以往只以专业学习为主、忽略实践活动的局面,更加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双结合,提升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分析了双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河海大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完善双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我国自1990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培养力度不断加强,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这过程中,构建和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双导师制”的实行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提升了培养质量,又推动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科研项目的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一、“双导师制”的重要性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相对集中的课堂授课方式,给学生讲
授专业理论知识,并布置学生校外实
践重点课题.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
后,学生开始进点实践.校外导师因
所带学生数不超过3人,所以比较容
易实现师徒制培训的目标.鉴于校内
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是相互补充
的,因此双方的互动交流是保证实施
效果的核心.在进点实践的过程中,
在大二期间即为学生配备两位导
师——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原则;
上,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0
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f
识指导;校外导师则以师徒形式通过
双向选择,自愿结对,校外导师指导
学生数不超过3人,其任务侧重于学1
生课堂外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
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I
养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
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取得的成效}
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有待进一步探
索.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
展专业的”双导师制”为例,对构建能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
同步的”双导师制”作进一步探索.
一
,”双导师制”模式的实践
(一)”双导师制”的内容
会展专业”双导师制”为期二年,j
制”作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抓住了i
学生专业学习,德育和实训低效运行
的要害,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才培养中
的”两张皮”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提供了平台,具有多方面的直接成f
效和深层意义.一是提高了学生的专
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在校外导师的指
导环节中,师徒制的育人模式在强化
多样化,灵活化教学的同时,还促进
了学习的良l生循环,有利于增强学生
小学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小学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双导师制是指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有两位导师共同负责,一位是学业导师,一位是生活导师。
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科辅导,生活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这种双导师制的实施,旨在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首先,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任务。
学业导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学科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生活导师则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培养能力,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双导师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其次,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学校需要明确双导师的选拔标准和培训机制,确保双导师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学校需要建立双导师工作考核机制,对双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双导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
此外,学校需要建立学生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之间能够及时地共享学生的信息,形成全方位的关注和指导。
另外,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引入家长参与机制。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他们需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和双导师形成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双导师制的实施,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学校、双导师和家长三方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最后,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注重实效评估。
学校需要定期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同时,学校需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双导师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双导师制的实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小学双导师制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其中,“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二、双导师制的理论基础1.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双导师制通过设置学术导师和生活导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2. 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传统的单一导师模式往往将学术指导与生活引导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间难以做到平衡。
而双导师制通过将学术导师与生活导师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整合学历与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双导师制的实践经验1. 双导师制的设立与管理为了确保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公正的双导师选聘机制,确保学术导师和生活导师具备相应的素质和经验。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双导师制管理体系,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权益,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指导方案,定期组织评估和反馈。
2. 学术导师的作用与职责学术导师是双导师制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专业培养。
学术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推动学生在学术领域的发展。
此外,学术导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和生活指导。
3. 生活导师的作用与职责生活导师在双导师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
生活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亲和的关系。
同时,生活导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
双导师工作总结
双导师工作总结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双导师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模式。
双导师制度是
指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学业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学业规划;另一位是生活导师,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这种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旨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度的工作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对双导
师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也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指导质量。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情
况进行总结。
会议上可以就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双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对双导师制度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其次,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也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
学业导师可以通过
分析学生成绩和学习情况,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生活导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总结出学生在生活上存在的困扰和压力,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总的来说,双导师工作总结是双导师制度得以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
过及时总结,学校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指导质量。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双导师制度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法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
法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邓淑娅1刘军岭"(1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上海200063;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上海201260)摘要:为加强卓越法律人才建设,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华东政法大学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硕士双导师制,该制度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社会效应。
本文分析双导师制运作过程中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双导师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双导生制建设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要,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华东政法大学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创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法律硕士双导师制。
该制度实施以来,华东政法大学共为华东乃至全国政、司法和其他社会管理机构输送了数万名骨干法律人才,的社会)不的,法律硕士导师制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不足。
本文在概述华东政法大学实施法律硕士导师制动因和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指、,找出应对,以法律硕士双导师制。
一、双导师制之于法律硕士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一)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时代需要。
着国日、国经济社会发展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分工断广化、深化,职业分化与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迫切需要大具有创新能力和实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的研究生培养经法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需要,社会亟须探索一种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既悉国际形势变化又扎根国国情掌握外语、法律、经济、等综合)作为一种尝试,我国各地高校积极探索的“双导师”制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双导师制下“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在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中,拥有丰富实务经验校外导师的直接介入和亲自指导不仅锻炼、提升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实践能力和竞争力,还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缩短们从校园到社会的时间和距离,甚至还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契机)(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职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中职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
定全面实施中职双导师制。
中职双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
一名学业导师和一名生涯规划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生
涯规划,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全方
位的支持和指导。
首先,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
学业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业
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业导师还将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学生的学业顺利进行。
其次,生涯规划导师负责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
生涯规划导师将通
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各种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做出符
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职业选择。
生涯规划导师还将帮助学生制定个
性化的生涯规划方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或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职双导师制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业导师和生涯规划导师将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涯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支持和配合学校中职双导师制的实施,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见证学生们茁壮成长的每一个时刻!。
双导师实施方案
双导师实施方案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由两名导师共同指导。
这一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指导,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下面将介绍双导师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双导师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
一般来说,主导师应当是学生所在专业的专家,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而辅导师则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教师或外单位的专家,负责提供不同领域的学术指导和建议。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双导师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主导师和辅导师应当定期进行交流,就学生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
双导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方向偏差或者工作重复的情况,提高研究效率。
另外,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双导师管理制度。
明确双导师的权责和分工,规范双导师的指导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明确双导师的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建立健全双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对双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确保双导师制度的有效实施。
最后,学校和学生应当共同重视双导师制度的落实。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双导师制度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双导师制度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双导师制度中来。
同时,学生也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双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双导师的资源和优势,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总之,双导师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学生应当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双导师制度,为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导师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构建
导 学 生最 多不超 过 1 2 人 校外 导师 至少 每 两周 指
工 学 结合 的 “ 双导师制 ” . 就 是 指 学 校 与合 作 导 1次 . 时 间和方法 由导师 与学 生 约定 . 最 多指 导 企 业 的两位 导 师各 有 侧 重 、 合作指导 、 优势互补 、 人 数不 超 过 5 人. 每月平 均 辅 导时 间不 少 于 2天 互 相配 合 .把 学 校 的优势 和 企业 的优 势 紧密 结合 校 内导师 和校外 导 师共 同承 担着 培养 一 批 学生 的 起来 , 为学 生提 供 成才 的空 间 通 过工 学结 合 “ 双 艰 巨任务 .因此他们 之 间具 有相 对 固定 的对应 关
挥作 , r f l 。本 文对此 进行 了详 细 的 阐述 , 包括相 关的运作 机 制 、 激励 措施 以及保 障机 制 等 , 为 实现
高职 院校 培 养 高技 能应 用型人 才的 目标 具有 重要 指导 意 义。
【 关键 词 】 : 工 学 结合 , 双 导 师制 , 长效机 制
高等 职业 教育 工学 结合 人 才培 养下 的 “ 双 导 业理论 与 实践 的 紧密结合 .另一方 面可 以促 进学 师制 ” 培养模 式 . 是 目前 高 职 院校进 行合 作教 育 而 生拓 宽知 识面 . 真正参 与到 现场 , 为将 来 的就 业 积 通 过工 学 结合 “ 双 导 师制 ” 培 积极 开展 “ 校 企合 作 ” 、 “ 工学 结合 ” 、 “ 顶 岗实 习” 、 累 更 多 的工 作 经验 : “ 订单 培养 ” 等 人才 培养 模式 理 念下 提 出来 的 工 养模 式 . 学 校与行 业企 业可 以合 作 开发课 程 . 共 同 学结 合人 才培 养模 式下 的“ 双导 师制 ” 主要 是 由校 开发 实训 指 导书 . 而且 还可 以整 合 实验 实训 资 源 . 内专 业 导师 和企业 实践 导 师共 同组 成 的导 师负 责 降低 实训 基地 建设 成本 . 实现 资源共 享 . 更重 要 的 制 校 内专业 导 师 即为传 统 意义上 的专业 基础 课 是 能 够 培 养 一 批 专 兼 结 合 的双 师 型 专 业 教 学 队 教 学指 导教 师 .企 业导 师 是校 外具 有 一定 专业 知 伍 , 专 兼结 合 , 取长 补短 , 满足 了教 学实 践 的要 求 , 识水 平 、丰 富实践 经验 的企业 技术 专 家或 能工 巧 保证 了教学质 量 . 充 分调 动 了学生 学 习积 极性 . 让
“双导师制”在培养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中作用与研究
“双导师制”在培养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与研究摘要: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是国家教育部对师范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为落实新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前提,构建了“双导师制”在高师数学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新模式,给出了具体操作策略,为其他学科实行“双导师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师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国务院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希望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由于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教师的重担,因此探索高师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心理学中,实践能力的研究集中于实践智力,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最为深入,他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是个体在实践生活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
为此,我们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高师数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把“双导师制”的应用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近十年内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而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意见》从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等十个方面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特别是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方面:“各地、各师范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
“双导师”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
三、 有 利 于 开 展 校 企 间 合 作 交 流
首都 经 济 贸易大 学 是北 京 市 属 重 点高 等 院 校 ,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模 式 改 革是 我 校 践行 人 才 培 养 的职 责 。 另一 方 面 , 收 入较 高 的 金 融 业一 直 是 学生 就 业 的 首选 行业 之 一 , 双 导 师制 的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在 满 足市 场 需 求 、 为 北 京 金 融 中心 建 设 服 务 的 同 时 , 也 为我 校 研 究 生 提 供了 良好 的 职 业 生 涯 起 点 。 通 过与 实 务部 门导 师的 双 向 联 系, 逐 步 建 立 并进 一 步 完 善 产 学研 联 合 培 养 基 地 和 校 外 实 习 基 地, 构 建 了企 事 业 单位 与 高 校 的 桥 梁 与 纽带 , 达 到 了两 方 共 赢 的 效果。 其 中作 为2 0 1 4 年 获 批 我 校 产 学研 联合 培 养基 地 的某 商 业 银
国内外 产 学 研联 合 培 养等 新 型培 养 模 式 。
首 都 经 济 贸易大 学金 融 学 院 自2 0 1 1 年 起 招专 业 学位 硕 士研 究
生, 至 今 已培 养 7 O 余 名 毕业 生 和 i 0 0 余 名 在 校 生 。同时 , 自2 0 1 1 年 起, 对全 部 专 业硕 士 实 行 “ 双 导师 ” 制; 2 0 1 3 年起 , 学 院 对 全 部 学 术 型 和 专业 型 硕 士实 行 “ 双导 师 ” 制。 经 过 对2 0 1 3 和2 0 1 4 两届 采 取 “ 双导 师 ” 制 的 毕 业 生 进行 跟 踪 分 析 , 全面挖掘 “ 双导 师 ” 制 的 存 在 现 实价 值 及 我 校取 得 的 阶段 性 成果
“双导师”队伍建设应用于生培养实践论文
“双导师”队伍建设应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基于封闭状态下的“理论性”模式培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无法快速的进入角色,与相应领域的社会与企业的技术需求严重脱节。
本文结合本校油气井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出一种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方案。
通过两年实践,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theory”training model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losed condition lack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resulting in the graduates can not get into character of enterprise, and seriously separate with the demand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 combined with training mechanism of graduate majored in 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 majo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double-tutor” teachers team. through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graduates’ theo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has received the good effect.关键词:双导师;油气井工程;培养模式;队伍建设key words: double-tutor;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training model;team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1-020 引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处于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专业认证视角下“双导师制”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建构
收稿日期:2020-04-08作者简介:张兴峰(1971—),男,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改项目“智慧型教师养成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Z2016M048);德州学院校级重点教改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G2018015)一、“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2011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进入了新一轮革新状态。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起点处为各学段教师职前教育确立了规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过程中为小学、幼儿园教育专业进行导航,《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在出口处为教师职前教育把关。
这三个“标准”突出实践取向,要求师范教育专业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一次性短期集中实践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培养模式,让师范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完整认知结构的同时,进一步生成实践智慧,成为新时代的卓越教师。
2007年,教育部在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培养中推出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年6号),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高校与中小学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学机制。
201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等协同培养机制。
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要全面推行“双导师制”。
至此,“双导师制”进入了全面实施与普及阶段,为师范生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与学术导师打交道,学习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仅仅依靠学术导师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引入校内双导师制成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内双导师制下,不仅有学术导师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习,还有实践导师辅导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力培养。
这种双导师制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平衡,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与实践导师的互动、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在校内双导师制下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践案例分析、应用效果评估以及改进与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和应用化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学科,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不足、实习环节不够充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界和教育界开始关注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双导师制是指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两名导师,一名学术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他们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和指导。
学术导师主要负责教学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指导,实践导师则主要负责实习教学、实践操作和职业指导。
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当前,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应用已经逐渐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联动培养机制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联动培养机制,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创新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联动培养机制,分析其对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具体来说,通过研究双导师制的概念及特点,探讨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应用,分析双导师制联动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效果,进一步探讨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为提高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化对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和影响的认识,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1.3 意义教师教育专业的“双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学习模式,通过联动培养机制,旨在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导师制在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双导师制’ ’ 在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探索与实 践
梁荣幸 严 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 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探 索性地实践 双导师制 这一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 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模 式的有效补充 ,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实施专业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在一定程度促进 了 教师中心’向 学生 中心 的转变,深刻体现 了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 【 关键词 】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 一
、
双导 师 制及 其 产生 的社 会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 导 师 制 指 高 等 教 育 中 由 德 育 导 师 和 专 业 导 师 共 同负 责 学 生 日常 管 理 和 专业 素 养 培 养 工 作 的 人 才 培 养 制 度 。 从这 种制 度 本 身 来 看 ,它 要 求 每 个 教 学 行 政班 配备 名 德 育导 师 和 一 名 甚 至 多 名 德 育 导 师 从 事 学 生 的培 养 教 育及 日常 管 理 工 作 。 其 中 德 育导 师 主 要 负 责 的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 日常 管理 ,一 般 由辅 导 员 、 分 管 学 生 的 党 总支 书记 、副 书 记 担 任 ;专 业 导 师 负 责 对 学生 进 行 学 习层 面 、职 业 规 划 、 实 习 实 训 、 就 业等 方面 的指 导 ,一 般 由 中高 级 职 称 的教 师担 任 。 双 导师 制 产 生 于 2 0 世纪9 0 年 代 初 。当 时 , 我 国 确 立 了 建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改 革 目标 。在 改革 不 断 向前 推 进 的 过 程 中, 一 种 与 市 场 经 济相 适 应 的竞 争 机 制 逐 渐 形 成 , 大 学 毕业 生 不再 由 国家 统 一 分 配 工 作 , 自主 择 业 、 双 向 选择 的用 人 机 制 得 以 贯 彻 实 施 。 这 种 变 革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改 革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双 导 师制 就 是 在 这 种 变 革 中 以全 面 提 高 大 学 生 综合 素质 为 核 心 ,加 大 对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培 养 力度 ,将 学 生 的 培 养 过 程 与 管 理 过 程 有 机 结 合 在 一 起 的一种 制度 创 新 。 与 传 统 模 式 相 比 , 双 导 师 制 强 调 的 是 由两 名 导 师共 同负 责大 学 生 培 养 的 全 过 程 。而 传 统 的培 养 模 式是 一个 教 学 行政 班 设 一 个 政 治 辅 导 员 或 者 班 主 任 , 由他 们 负 责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班 级 日常 管 理 , 忽 视 了专 业 导 师 与 学 生 的 对 接 , 学 生 的 业 务 学 习 主 要 通 过 学 科 体 系 、课 程 设 置 、专 业 课 教 师 的 辅 导 等 不 同 渠 道 进 行 。这 种 传 统 模 式 , 在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改革创新R EFORMATION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文/黄 炜摘 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岗位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这一特点,在全国大力推行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现“双导师制”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改革 双导师制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下完成的。
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团队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良性学习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分为六步,分别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六个步骤设定若干个“成果”,以任务来导向,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同时将学的知识应用到任务中,从而获得理实一体化的效果。
本文列举的教学案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完成“凸轮轴”零件加工工艺卡。
该案例中的任务(成果)设计思路如下表所示。
首先,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收集资料,然后做成海报,这样学生很明确该如何做,也会想办法去完成该任务。
其次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要分析零件特征,学习制图知识、工艺知识,为此设计学习工作单(针对载体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简答、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再次是实施、检查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加工工艺海报,对所有之前工作进行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再请教老师、同学,优化成果。
最后是评价阶段,各组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小组间相互点评,取长补短,根据总结评价的情况,每个成员在工作内容、收获、自我表现等方面进行小结,上交可视化的纸质文件。
表 任务设计序号学习步骤成果上交时间目的、意义1咨询信息海报45’获取、整理学习资料2计划工作页90’学习相关知识点3决策4实施工艺卡海报135’应用资源、信息、知识点完成并优化工作任务5检查6评价学习小结180’总结、提升三、小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 侧重 于培养 学生 的学 习 能力 , 升 提 他 们 的发展 空间 , 导学 生树 立正 确 引 的人 生观 、 值 观 , 确 自身 专 业 发 价 明 展 目标 , 为他们 提 高综 合素 质 与专 并
业 拓 展 能 力提 出具 有 针 对性 、导 向
实 务操作 能力 , 培养学 生 形成 良好 的 ! 的 , 因此双 方的互 动交 流是 保证 实施 的职业 判断能 力与 管理 能力 , 解决 学
( )双导 师制 ” 内容 一 “ 的
会展专业“ 双导师制” 为期二年 , j职业 道 德 , 指导学 生 体验并 形 成初 步 J 效果 的核 心 。在 进点 实践 的过程 中,
f力 , 了解 培养 目标 , 悉教 学 计 划 和 熟
定 、 强信 息 反 馈 等 工作 环 节 , 高 加 提
了学 生的专 业素 质和 综合技 能 , 升 提
师 由本 学 院具 有 硕 士 研究 生 以上 学 J 章选 派 ,资料 报送 学 院专家 组审 批 , 协议 , 以明确各 自的权利 和义 务 。导
性、 建设 性 的意见 。同时 , 内导 师还 校
养体系; 学业指导 ; 生涯规划
近 年 来 ,我 国一 些 高 等 院 校 对
f践 岗位 的确 定 一 般 在参 考 学 生 意 愿
的基 础 上 , 通过 与企事 业单 位 协调 而
j 最 终决定 。
“ 双导 师制 ” 行 了积 极探 索 , 进 取得 了
维普资讯
养体系构建 的实践 “ 导 师制 双 ” 人才培
一舒卫英 , 沈金 辉
摘 要 : 波城 市职 业技 术 学院会展 宁 j 等方 面 的训 练 。 ( ) 师资格 与职责 二 导 } 学 院专家 组审 议批 准 ,由院长聘 任 ,
在 大 二 期 间 即 为 学 生 配 备 两 位 导 师— —校 内导 师 及 校 外 导 师 。原 则 上 , 校 内导 师所带 学生不 超过 1 每个 0 识指 导 ; 导师 则 以师徒 形式 通 过 校外 学 院要求 校 内导师 经常 到实 习基 地 , } 难 问题 ,并 积极 与校 外 导师 沟通 , 解
一
具 有实 践技 能 的优 秀专 业 员工 担任 ,
行 业 经 验 丰 富且 具 有 较 强 的事 业 心
所带学生数不的 目标 。 鉴于校 内
、
“ 导师 制” 式的 实践 双 模
与责任心。 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提高 i 导 师 和 校外 导 师 的 职责 是 相 互 补 充
专业 要 重 点 完善 制 度 体 系、 管理 体
各 教学 环节 , 并担 任会 展 专业 一 门以
系 、 价 体 系 、 作 体 系等 四 个平 台 ! 上 主要必 修课程 教学工 作 。 评 协 其主 要职 的建设 。 关键 词 : 展 专业 ; 导师 制 ; 才培 会 双 人
j后 由所 在系进 行适 当 调整 , 确定 每 位 导 师所指 导 的学 生数 。 校外 导师通 过 交 流会 与学生 见 面 , 在基 本 了解 岗 并
专 业推行 了“ 导 师制” 通过做 好 导 双 , 师选 聘 、 重视 学生 实 践 、 强化 评 估 测
聘期 二年 。 校外 导师则 由学 院实 习基
地相 关企 事业 单位 按 “ 双导 师制 ” 规 学 校 需 与校 外 导 师 及所 在 单 位 签 订
在“ 双导 师制 ” 的实 践 中 , 内导 校 历 或 中级 以上 职称 的专 职教 师 担任 , 具 有较 高的政 治 素养 ,治学 严谨 , 经 验 丰 富 , 心 健 康 , 较 强 的指 导 能 身 有
f 授专 业 理论知识 , 布置学 生 校外 实 并 践 重 点 课题 。完 成基 本 的理 论 学 习
校 外 导 师 由学 院实 习基 地 相 关 企 事 业 单 位 的 中层 以上 管理 人 员 或
后 , 生开 始进 点实 践 。校外 导师 因 学
同步 的“ 双导 师制 ” 作进一 步探 索 。
f
;生理 论学 习上 的不 足 。 校外 导师还 负 j 了解 学生 实践 近况 , 助学 生解 决 疑 帮 责 指 导学 生 以企 业 实 际项 目为 题进
发展 的职业 生涯规 划 。
人, 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专业基础知 f行毕业设计, 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 f 决双 方培养 内容 的衔 接 问题 。
索 。 文 以宁波城市 职业技 术学 院会 本
展专 业 的“ 双导 师制 ” 为例 , 构建 能 对 满 足学 生多样 化发 展需 要 、 化学 生 强 职业 生 涯规 划 、 学业 指导 与道 德指 导
进 行 专 业 调研 并 做 好 与 校外 导 师 的
沟 通工作 。
相 对集 中的课 堂授课 方 式 , 学生讲 给
一
定 成绩 , 总体 上 看 , 得 的成 效 但 取
}负 责 指 导 学 生顶 岗实 践 报告 及 毕 业
综 合实 践报告 的撰 写 工作 , 领学 生 带
;
2突 出重 点 , . 重视学 生实践 在大 二学 年初 始 , 内导 师通 过 校
还 是初 步和 阶段性 的 , 待进 一步 探 有
3 . 关键 , 评估测 定 把握 强化 导 师职 责 的落 实 、评 估 以及 认 定 , “ 导师 制 ” 是 双 能否 发挥 作用 的关 培养 方式 中 的权 利 与义 务 , 院根据 学
师 到 位后 , 院着 手 开展 学 生 “ 导 学 双
了教 师专业 素质和 教 学水 平 , 促进 了
新 型 师生关 系的 建立 和发展 , 推动 了 校 企合作 的 深化 和双 赢 。今 后 , 展 会
师 ” 择及 实践 岗位 确定 工作 。原 则 选
上 ,学生 自愿 报名 选择 校 内导师 ,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