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过渡段路基、路基变形控制)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小变形控制技术及应用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小变形控制技术及应用高速铁路在现代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软土地区铺设高速铁路时,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路基会出现一定的变形。
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控制软土路基的小变形是必要的。
软土是一种工程地质材料,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和较低的抗剪强度。
在高速铁路的路基工程中,软土的变形会导致路基沉降、变形和破坏,对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软土路基的小变形,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合理选择软土路基的填筑材料。
填筑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软土的工程特性,如压缩性、抗剪强度等。
合适的填筑材料可以提高软土的承载力和抗压性能,减小路基的变形。
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
可以通过加固软土路基的方式,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压性能。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格栅、土钉墙等。
这些加固措施可以增加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减小变形。
可以采用预压加固技术。
预压加固是在软土路基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达到一定的固结状态,从而减小后期变形。
预压加固可以通过施加预压载荷或采用预制板块等方式实现。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软土路基的变形。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也是控制软土路基变形的重要措施。
软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抗剪强度,因此排水是减小软土变形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降低软土的含水量,提高其抗剪强度,减小路基变形。
定期进行路基的监测和维护也是控制软土路基变形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监测路基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可以保证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控制软土路基的小变形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填筑材料、采用加固措施、预压加固技术、设计排水系统以及定期监测和维护,可以有效地控制软土路基的变形,保证高速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路基沉降变形及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措施
路基沉降变形及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措施1.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措施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监测桩及元器件进行观测,编制观测数据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自动管理与存储,基本实现初步分析功能。
设置精密水平控制网和垂直控制网,用于坡脚水平位移观测桩、沉降板、路基面观测桩的沉降变形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路基变形观测分阶段进行。
路基填筑期间,主要观测基底、路堤坡脚边桩水平位移,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填筑完成后,进行堆载预压期的变形观测,直到工后沉降分析满足有砟轨道铺设要求为止。
2.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措施过渡段范围的沉降变形以及与相邻路堤之间的差异沉降要求标准高、控制难度大,是关系到路基整体填筑质量的关键点。
为了保证沉降量在设计要求范围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⑴桥台基础、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前,严格按照坑槽回填范围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清理,排水疏干,清除淤泥、松散土、垃圾等杂物,坑壁四周人工切除平顺,确保范围不小于设计尺寸,过渡段长度不小于设计。
⑵基坑回填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中的粗、细骨料、外掺水泥要检测合格,配合比要经过实际验证,拌合工艺合理。
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口,确保原材料材质优良,掺配比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混合料出厂检验合格。
⑶在大规模填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选择适宜的过渡段进行回填、填筑压实试验。
通过试验,确定施工的填料类型、压实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根据监理单位审批的试验结果,指导推广施工。
分层水平回填,在桥台或横向结构物侧面标注填筑厚度,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
根据不同部位选择适宜的压实机械和小型夯实机具,注意对结构物的保护。
压实检测合格后及时覆盖养生,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
⑷填筑施工在管理上必须做到“四专”,即成立专业施工队伍,采用专业机械设备,使用经监理批准的专门材料,安排专门的质量责任人与试验检测人员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制。
制订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指导书、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建立施工质量档案卡,签订施工质量责任状等。
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技术分析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中的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工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施工期限,对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一般先要进行地面的整平和压实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基础的平整度和较好的承载性能。
对于路基施工,可以采用机械夯实和水泥混凝土夯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
对于路基加固,可以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来加固路基,比如加设加筋条和加设土工格栅。
对于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技术的创新,应该注重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加强现场管理,以确保桥梁过渡段软基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选择材料:在桥梁过渡段软基的施工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材料,如水泥、砂、石、钢筋等,以确保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在材料的采购中,应该注重质量和价格的平衡,以保证施工的经济效益。
2、优化施工工艺:在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施工工艺,如机械夯实、水泥混凝土夯实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3、合理配备设备:在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中,应该拥有一定的设备配备,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同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如振动夯、平板夯、搅拌机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4、优化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如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对施工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等,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最后,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严谨的施工工艺和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控,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技术,以达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过渡段及路基填筑质量主要检测标准、数量和方法(依据新验标)2011.7.9
路基施工过渡段及路基填筑主要检测标准、数量和方法一、基床以下路堤1、普通填料及物理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检验批划分: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检验标准: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按下表采用双指标控制: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
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 Ev1≤2.6。
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次。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2、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检验批划分: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检验标准: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按下表采用双指标控制: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统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1处)。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每检验批平行检验1处无侧限抗压强度。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样应从已摊铺好填料的地段现场抽样,在室内按要求的压实密度成型,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化学改良土外掺料剂量采用滴定法或仪器法检测。
3、加筋土填筑检验批划分: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
检验标准:根据填料种类,其压实质量标准同基床以下路堤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和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标准。
检验数量:根据填料种类,其检验数量同基床以下路堤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和化学改良土填筑压实标准。
铁路路基工程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铁路路基工程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的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1.2.注意事项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原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2.1.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2.2.注意事项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回填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3.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⑵靠近台阶部位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3.2.注意事项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
2019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齐绍辉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横向结构物及隧道之间的衔从而引影响线路的稳定以及列车,基于此,本文就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以期能够提高高速铁路路基的施路基过渡段;质量控制在高速铁路这一方面的发展也轨道的平顺性、输送能力的大而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之间的这导致在车辆路过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让员工做到高效率、高质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桥台后的排水设计方面的要求比较工期和工序安排不当,会导致路桥时间没有合理的利用,而填土的保证施工的因此会造成铁路路基过渡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伸会出并引发软面变化、线路部件损坏以及路基变从而大大影响了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隧道、涵洞等之间的交界施工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在施工方在控制填土碾压时难度会大大提高,那么,高速铁路在运行的时候因无法承从而导致路基变形。
所以,工作人员应严格的控在进以预防施工过程中出要确保施工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并按照从而使施工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规并要提前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
基坑回填。
对过渡段施工范围进行放样。
过渡段范原地面松散的应进行挖除换填。
H≤3m 时,保证地基系K30≥150Mpa/m ;当路堤时,保证地基系数K30≥60Mpa/m 。
C15砼回填,回填前清φ100mm 软式透水管,涵洞提前做好防水层和纤维砼保护层。
(三)严格控制填筑厚度。
在对铁路路基过渡段进行填筑的过程中必须将松铺的厚度严格控制在30cm 左右,然后以机械的压实遍数为参考,并通过多次检测的方式找出不同的填料在填筑过程中最合适的松铺厚度。
填筑时必须对填料的摊铺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确保各种粗细填筑料的均匀分布,严禁出现离析的情况。
散料的摊铺工作可以使用推土机进行,并提前安排工作人员在摊铺过程中进行补料以及翻拌等工作,以此来严格控制填筑的质量。
除此之外,在进行路基的填筑之前应该进行施工工艺试验,以获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参数,然后严格按照这些参数进行路基填筑的施工,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严格的监控,从而保证铁路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的质量。
路基及过渡段基本知识2012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 一、基床的作用与结构
2 基床结构 基床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二层系统、多层系统或强化的基床结 构两种型式。 传统的普速线路多为道床与土质基床直接相连的二层系统, 称为土基床。 在道床与土路基之间设臵一层路基保护层或垫层的基床结构 称为多层系统或强化的基床结构 。 多层系统中的路基保护层或垫层可以有效地防治基床病害 德国和法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的保护层厚度为25~30cm, 日本高速铁路板式轨道有30cm厚的保护层,其中表面为5cm 厚的沥青混凝土或水硬性高炉矿碴碎石。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荷载及标准横断面
标准横断面
二、路基面宽度 1、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路基面宽度
轨道 类型
有砟 轨道
设计最高速度 (km/h)
300~350 300 350
路基面宽度 线间距 (m) 单线(m) 双线(m) 5.0 4.8 5.0 8.8 8.6 8.6 13.8 13.4 13.6
无砟 轨道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
时速140公里及以下铁路线路基床结构
高速铁路线路基床结构
设计速度 (km/h)
200 250
基床表层厚度 (m)
0.60 0.70
基床底层厚度 (m)
1.90 2.30
基床总厚度(m)
2.50 3.00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
日本强化基床表层结构图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 二、基床表层
3、基床的表层填料
①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路基基床的竖向刚度 ②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轨道的竖向刚度 ③在过渡段较硬一侧,减小轨道的竖向刚度
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技术
在过渡段较软一侧,增大路基基床的竖向 刚度
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路桥过渡段是高速铁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会对高铁安全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在路基与桥梁连接处存在刚度差异,即桥台刚性大,路基刚性小。
随着列车行驶产生的动载荷作用,路基与桥台变形不一致,即路基变形大,桥台变形小,由此产生的沉降差会使轨面波折,进而引起列车和线路振动,甚至导致“桥头跳车”[1]。
为此,在路基与桥台之间设置过渡段,使轨道刚度平缓变化,可减少两者沉降差,降低列车与线路振动,保证列车行驶平稳、安全、舒适[2]。
可见,路桥过渡段的施工与质量对高铁安全运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1高铁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分析1.1路桥过渡段结构型式图1 路桥过渡段示意图目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主要采用倒梯形、正梯形和二次型三种结构型式,倒梯形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型式(如图1所示),采用该型式可以先施工路基,再施工桥台,最后施工过渡段。
在施工桥台时可预留出过渡段位置,待桥台施工完,再全断面一次性分层填筑过渡段[3]。
图1中,掺水泥级配碎石层为过滤层,坡度1:n中n取2~5,a取3~5m,h为基床表层厚度,过渡段长度L=a+(H-h)×n。
1.2路桥过渡段处理方法路桥过渡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路基与桥梁的沉降差,而产生这种沉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基方面的原因,例如在软土地基上建桥,桥台下部多采用刚性极大的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而路基基础处理相对简单,两者沉降规律不一致就形成沉降差;当然,也有桥台后路基填筑方面的原因,例如填料碾压达不到要求。
按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第6.4.2条规定,无砟轨道路基与桥梁交界处工后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这个要求非常高,即使填筑时达到设计要求,运营后路基也会因为荷载作用而进一步压缩变形,从而增加沉降差异。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一、过渡段的施工方法1、路基地基处理为减少路基侧的工后沉降,过渡段施工前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施工。
地基处理可采用CFG桩、强夯、重锤夯实、冲击碾压、换填等方式处理;路基本体填筑完成后,可采用堆载预压加速填料的压缩和地基的沉降,一般堆载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卸载时须进行卸载评估满足预压土卸载条件。
2、桥涵基坑回填结构物基坑可采用混凝土回填或级配碎石回填方式。
混凝土回填采用一次性灌注,泵送、滑槽等方式输入基坑,厚度较大时采用分层浇筑,施工中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回填质量;级配碎石回填须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按要求检测其压实质量。
回填前须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垃圾及虚土。
3、台后粒料填筑填料选择强度高、变形小、易控制的级配碎石,在较高压实的情况下,减少路基自身的压缩性,以保证刚度与变形均匀过渡。
级配碎石填筑在结构物施工完成后应尽快进行,过渡段与邻接路基、桥头锥体要同步填筑,接槎处应做重点搭接碾压,以减少工后沉降量。
级配碎石填筑要选择大吨位振动压路机作为压实主要设备,严格控制好填料压实时含水量、分层厚度、检测标准,确保压实质量。
为保证靠近结构物附近、观测管周边及边角部位的压实效果,辅以小型振动夯实设备进行压实。
4、过渡段排水路基面排水应结合电缆槽、接触网基础、声屏障等具体工程条件,适当的加强横向排水设施;过渡段可采用矩形侧沟排水。
台后排水可采用在桥台后安装无砂混凝土渗水墙,渗水墙底部横向安装软式透水管,并接出桥台锥体以外,将台后过渡段的水排出,避免积水软化地基、加大沉降。
5、沉降变形观测路基沉降观测主要包括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通过施工期间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对实测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评价地基沉降最终完成时间,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线下基础工程达到预定的线下沉降控制要求,推算出准确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满足预定的沉降变形控制要求才能进行无砟道床施工。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探讨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探讨高速铁高速铁路的发展离不开安全。
高速铁路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直接导致路桥结合部位轨道变形甚至断裂,因此应更加重视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以确保铁路火车的平稳和安全运行。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铁领域的发展,其的存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文章对如何有效解决到高铁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段中存在的工后不均匀沉降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见解。
一、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概述高速铁路的发展离不开安全。
因此,有关人员应更加重视向高速铁路路基和桥梁的过渡,以确保铁路火车的平稳运行。
所以,相关人员应做好路基与桥梁结合部分的连接,因为两边的刚度相差非常的大。
由于无缝轨道受温度和支撑层沉降影响较大,很容易发生弯曲,因此如果该变形影响了列车的平稳运行,就会影响高速铁路列车行驶的平稳性和乘坐的舒适性,甚至造成严重的铁路安全事故。
相关人员必须更加关注铁路路基和桥梁过渡部分,减少很多列车上不必要的隐患,结合工程实践,以及钢轨刚度的变化,科学设计最后实现线路的平滑度。
在这方面,改善轨道刚度的具体措施如下:1.调整增加卧铺长度,以确保轨道刚度相对一致,因此应特别注意轨道刚度,以确保火车的平稳运行;2.增加路基底的垂直刚度,不仅可以保证火车的安全性,还可以防止火车受到线路振动的干扰,并有效保证线路的线性平顺。
它可以加强路基基床表层厚度,确保足够的路基刚度。
这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控制足够的路基厚度并设置过渡。
路基过渡段在德国和日本具有广泛的应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过渡部分开始较迟。
这种技术尚不完美。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转型,加强桥梁过渡部分的技术,才能够避免到路基和桥梁的沉降。
二、结构变形不一致的原因在修建高铁之前,建设者应提前检查施工条件和位置,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现场的地质核查和地质确认。
做好路基的排水,如果相关负责人没有调查,由于忽视排水,高速铁路的设计会像低速铁路一样,造成不合理的设计,路基与路基之间的地形也会受到影响变的柔软。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填料虚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下,压实遍数由试验确定。
过渡段范围内的级配碎石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同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工艺,大型压路机碾压困难时,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一、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工艺见图。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1、桥路过渡段(1)填方桥台图“桥路过渡段形式二”适用于驻马店以南第四系地层较薄的正线地段。
无砟轨道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h+b2+5(形式二的倒梯形,b2≥5.0m)范围内、且不小于20m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掺入5%水泥,其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且级配碎石粒径与级配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2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等50m范围的路堤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桥路过渡段形式二I-I 断面图图1 桥路过渡段形式(2)挖方桥台台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回填C25砼,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2/ Ev1≤2.3,Evd≥50MPa,n<28%的要求,基床底层换填厚应满足相应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要求。
路基过渡段施工课件
压实度控制
结构物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监控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和粒径,确保填料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使用不合格材料。
对每层填料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防止路基沉降。
加强对桥梁、涵洞等结构物的施工质量监控,确保结构安全稳定。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表面层
02
CHAPTER
路基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需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如砂石、水泥、钢筋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地形勘察
在施工前,应对路基过渡段的地形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质结构、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等,以为后续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设备检查
对施工所需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运行。
路基过渡段施工课件
目录
路基过渡段概述路基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路基过渡段的常见问题与对策路基过渡段的施工安全与环保路基过渡段施工实例分析
01
CHAPTER
路基过渡段概述
路基过渡段是指连接路基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一段特殊路基。
定义
路基过渡段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车辆从路基平滑、安全地过渡到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并防止因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跳车现象。
根据地形勘察结果,对地基进行适当处理,如软土地基加固、不良地质条件处理等。
地基处理
填筑施工
结构物施工
表面处理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分层填筑并压实,确保填筑密实度满足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内的桥梁、涵洞等结构物,确保结构物施工质量。
对路基过渡段表面进行处理,如铺设沥青或混凝土,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耐磨性。
路基变形与控制标准资料
线路区分 支撑荷载的路基宽度:B(m) 标准厚度(m)
钢筋混凝土板
标准轨 窄轨*
级配碎石层
标准轨 窄轨*
标准轨的轨距为1435mm
3.20 2.60 - - *窄轨的轨距为1067mm
t1=0.30 t1=0.30 t2=0.15 t2=0.15
钢筋混凝土板的标准截面
混凝土路基
轨道板 混凝土基础
路基沉降等的限制值
路
基
挠 电动列车•
曲 内燃机车
量
荷载
轨道水平 垂直变位
限制项目
荷载条件
机车荷载
列车速度 (km/h)
V≤100 100<V≤130 130<V≤160
新干线荷载
列车速度(km/h)
70
110
160
210
260
最终沉降量
限制值
路基挠曲量 δ(m)
L/800
新干线铁路建设采用的技术标准
-山阳新干线(1972年开业)-
○东海道新干线开业当初:发生冒泥、路堤沉降、坡面坍塌。 ○将使用优良材料进行优质施工作为土建施工的基本方针。 ○制定了“新干线土建标准示方书”(日本国有铁道编著)
①路基 • 不发生路基冒泥的土质 • 固实程度:最大干燥密度的90%以上
②路堤 • 限制材料 • 路堤的固实管理 固实度(90%以上)或圆锥支撑力(500kN/m²以上) • 桥台连接处:规定材料,碎石系,砂系
〔C群〕
(GF)(GF-S)(GFS)(SF)(SF-G)(SFG) (ML) (CL)
〔D1群〕 (MH) (CH) 脆弱岩石渣
〔D2群〕
(SF)(SF-G)(SFG) (OL)(OH)(OV)(Pt)(Mk)
路基过渡段到底该怎么施工?
路基过渡段到底该怎么施工?针对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基与路堑、路基与涵洞、路堑与隧道、桥隧之间短路基等过渡段制定了施工方法、工艺和要点,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标准,要求过渡段与路堤同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具进行碾压,边角部位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
压实质量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
1、过渡段填料要求(1)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碎石粒径、级配和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在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标。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砾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料的粒径、级配和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2)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
(3)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确保路堤各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2.1 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配置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设备。
其中碾压设备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小型振动压实机。
2.2 一般规定(1)在路堤与桥台、路堑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过渡段,按设计要求施工。
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2)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375px,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个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要求并无积水。
(3)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并无损伤。
简述路基过渡段施工控制要点
简述路基过渡段施工控制要点
路基过渡段施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步骤、施工序列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2.施工现场布置: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设置施工道路、堆放材料区域、施工设备区域等,确保施工过程畅通。
3.施工设备和工艺选择: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例如选择合适的挖掘机、铲装机进行土方开挖,选择适合的压路机进行路面压实等。
4.土方开挖和土方填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和土方填筑,合理调配机械设备,控制土方施工质量,确保路基施工符合要求。
5.路基压实: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压实方法和设备,对路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稳定性。
6.防止交通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交通安全要求操作,设置施工警示标志和遮挡物,确保施工现场和交通道路的安全。
7.施工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土方开挖和填筑过程中的土方量控制、
压实质量控制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8.施工质量验收:完成施工后要进行质量验收,比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检查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施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档案,包括施工图纸、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竣工资料等,方便对施工质量进行追溯和管理。
总之,在路基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方案设计和现场管理,合理进行土方开挖和填筑,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8 路堤压密下沉量与路堤高度的关系曲线
(五)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
常规计算法 有限单元法 利用实测沉降数值的拟合法 反演分析法等
常规计算法简单易实,所需参数可在常规 试验中确定,是实际工程中国内外最通用 时沉降、主固结 沉降和次固结沉降组成 瞬时沉降可由弹性公式进行计算 主固结沉降可用e~p、e~lgp曲线采用分层总和 法计算 次固结沉降过程,由于历时很长,研究的也不够, 往往对其忽略不计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过渡段路基结构 二、路基变形与控制
一、过渡段路基结构
(一) 过渡段路基处理措施 核心思想:路基刚度沿着纵向均匀非配
1)加筋土法:加筋土路堤,增加路基强度, 提高路基刚度,减小路基变形; 2)优质填料:使用优质填料(碎石类填 料); 3)使用过度板:利用钢筋混凝土厚板的抗 弯性能来增加轨道刚度。
(一) 列车行驶时路基面的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列车通过时列车荷载的短时作 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路基的基床部位, 尤其是基床表层
路基的弹性变形最终将反映在轨面的弹性变形之 中,如果弹性变形大,车速就不可能提高 当基床表层采用特殊的结构型式时,如日本强化 基床表层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必须控制其弹性变 形不致引起表层结构的开裂破坏 当上部结构和道床的技术条件确定之后,影响轨 面弹性变形的因素主要是路基。路基弹性变形的 大小是由路基的动刚度决定的,而路基的刚度取 决于路基填料及填筑质量。
基床底层刚度与路基面累积下沉量的关系曲线
(三)路基面的变形与填土的压实度有关
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进行了砂砾土基床的室内 1:1动态模型试验。试验对象为无碴线路,试 验动载范围为1~18t,相当于日本高速列车轴 重。试验频率为11Hz,重复加载次数为150万 次,相当于新干线10年运量。试验的基床材料 为砂砾土,试验了三种密实度(86.2%、91.6%、 96.2%),相应的K30值为4.2kg/cm3、 8.1kg/cm3、15.6kg/cm3。试验结果表明,砂砾 土基床的表面K30值随压实度增加而增加,表 面的加速度、弹性变形幅值和累积残余变形随 压实度增加而急剧下降。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的过渡段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的过渡段
二、路基的变形与控制
(一) 路基变形的组成
1)基面弹性变形:列车通过时基床产生的 弹性变形; 2)床累积下沉:长期行车引起的填土累积 变形; 3)路基本体压密下沉:路基本体的压密变 形及地基工后(固结)沉降。
长期行车引起的累积变形不仅与填料本身的物理力学 性质有关,而且还与列车荷载的重复作用次数、运量 和轴重有关。 由散体材料构成的基床发生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只有 尽量减少变形,其措施有两种: (1)减少轮载作用次数。 (2)把轮载动应力控制在土的临界动应力范围内。 应一方面通过机车——线路系统中各部分的合理匹配 减少基床的动应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路基基床来提高 其临界动应力,使基床动应力小于临界动应力。
日本曾对一种堆积软岩路基进行了 现场填筑试验 和动态试验,填筑标准按现行设计 规范, 即K30≥110MPa/m, 测得路基面的弹性变形值为0.9mm。
秦沈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用级配碎石作填料, 压实标准同时满足n≤15%和K30≥190MPa/m两个指标, 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堤采用粗粒土作填料,
基 床底层 路基本体
K0+040
花岗岩风 化 物
下 蜀 粘 土
C 级 填 料
K0+045 K0+050 K0+055 k0+060
里 程
图5-5 路基结构的纵断面图
4.5m
当路基基床表层的K30≥200MPa/m、基床底层的 K30≥ 100MPa/m、路基的综合刚度值≥150MPa/m时, 路基面的弹性变形值很小,小于0.5mm; 同时可以看出,基床表层以下填土的刚度值会影响 路基的综合刚度,从而影响路基面的弹性变形值。 四种结构形式的路基断面中,级配碎石越厚,弹性 变形越大, 而有5cm厚沥青砼的强化基床表层的路基弹性变形 最小, 但四者相差并不大。
对于由散体材料填筑的路基基床不让 其产生塑性变形是不现实的。 但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如强化基床表层等: 对于表层5cm厚沥青砼的强化基床表层结构, 根据日本的资料,当基床表层的 30≥150MPa/m时,道床嵌入基床的下陷量甚 微。
基床底层的刚度将影响路基面的累积下沉量
当基床底层的K30≈68.6~108MPa/m,荷载 作用次数为150万次时,累积下沉量约为 1~2.5mm; 但基床底层的K30≤70MPa/m时,路基面的 累积下沉量将较大。
总之,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基床部分的填料只要 按压实标准进行填筑压实,这部分的累积下沉量很小, 而且很快趋于稳定;有沥青砼的强化基床表层的路基 结构可降低路基面的累积下沉量;达到一定值后, 压实系数或K30的提高将对路基面的变形基本无影响; 为改善路基的受力,路基各部分的刚度不应突变。
(四) 路基本体的压密下沉
路基面弹性变形与路堤高度关系曲线
地基和基床表层填料的刚度值保持不变, 改变路堤下部填土和基床底层填料的刚度值。 结果表明,基床表层刚度180MPa/m时, 路基面的弹性变形在1.32~2.25mm范围内, 弹性变形不仅与基床表层填料的刚度值有关, 且与其下填土的刚度值有关。 此外,还可看出弹性变形同路堤高度的关系并不显著。
主要技术标准及结构 逐步增长的超长轨枕和减小轨枕间距; 逐步加厚道床厚度; 在较硬一侧设置轨下、枕下、碴底橡胶垫块 等调整轨道竖向刚度;
在较软一侧逐步加强路基。
加筋土法
增加路基强度,提高路基刚度,减小路基 变形。
加筋土法
增加路基强度,提高路基刚度,减小路基 变形。
加筋土法
加筋土法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为n≤20%和K30≥120MPa/m;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为n≤25%和K30≥120MPa/m。 经测试发现,路基面的弹性变形能控制在3.5~4.0mm之内。
(二)运营阶段由行车引起的基床累积下沉
这部分下沉是由列车通过道床传递到路基面的动荷 载引起的 对于有碴轨道结构,可通过起拨道进行调整处理 这类下沉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使列车安全运行和 保持乘车的舒适性,使轨道结构处于良好的几何形 位和动力状态,需经常进行轨道的维修作业 累积下沉量的大小关系到轨道的维修模式和成本
基床的弹性变形决定于脱轨安全系数,日本新干 线的允许弹性变形为5 mm。但使用强化基床表层 后,为防止沥青砼层开裂,沥青砼面的挠度应小 于2.5mm,故以2.5mm作为弹性变形控制值。
(1)路基刚度对路基面弹性变形影响的动力 有限元分析
有人进行了路基刚度在40MPa/m~120 MPa/m之间、 列车速度350km/h的列车——线路大系统的动力学 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5~10m波长范围内,6 mm不平顺条件下,路基面的弹性变形约为 0.12~2.1mm。
过大的下沉还会破坏路基面的排水条件以致不能 保持良好的横向排水坡度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通常都是 通过压实密度予以保证的 日本铁路的实测表明,高6m的填土、压实系数在 90%以上,经计算其最终下沉量约为1.0cm,并在 一年内渐趋稳定 我国普速铁路的经验表明,平均压实系数达到0.9 者,下沉约为路堤高度的0.1%;压实系数为0.85 者,下沉约为路堤高度的0.5%~1.0%
(1)基床累积下沉的现场实测结果
日本铁路对一般线路轨道下沉量与路基质 量、列车速度、通过重量之间关系的调查 结果。
轨道下沉量与路基质量、列车 速度、通过重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对于良好路基的情况,累积下 沉的大部分是由道床引起的,路基所占的 份额很小,约占总下沉量的20%~30%。而 路基不良地段,路基变形则能占到 30%~70%。
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属永久下沉,是由填土的自 重(包括线路上部建筑)引起的,它发生在两个 时间段: 一是施工阶段的下沉 二是施工完成后的所谓工后下沉
施工阶段的下沉不影响实际的工程实施, 因为总要填到设计标高 工后下沉对后期运营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散体材料填筑而成的路基本体产生一定的压密 下沉是正常的,但如果下沉量较大,说明填土的 压实密度不足、强度低,容易形成不均匀变形
二、路基的变形与控制
(二) 路基变形控制
1)地基条件:路基本体下什么深度范围的 土体应该满足的条件; a)深度范围: 路基宽度值2倍,25m内 b)地基土参数:见表2-28
表2-28 路基的地基条件
(二) 路基变形控制
2)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三) 路基面最终沉降量预测
碎石类优质材料填筑法
过渡板法
(二)我国过渡段的路基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2倍高度+3~5m 混凝土搭板 台背不易压实段水泥加强,3~5%
(二)我国过渡段的路基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 2倍高度+3~5m 混凝土搭板 台背不易压实段水泥加强,3~5%
一般认为,道床的材质较好,基床的弹性 变形对道床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容许值就 可大些
(2)路基面弹性变形的现场测试
0.7m 3.0m 0.5m 0.9m 3.0m 4.5m
0.7m 厚级 配 0.5m 厚 级 配 0.05m厚沥青砼+ 0.9m厚级配 基 床表层 碎 石 碎 石 0.65m厚级配碎石 碎 石
利用实测沉降 数据预测最终 沉降量 1)双曲线法 2)三点法 3)作图法(自学)
等时间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