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加大了受众信息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商业化、市场化的利益驱使,导致虚假、低俗新闻泛滥,这对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把关人”,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问题值得重视。
本文将对我国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传播环境对媒体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并就此提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以期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播;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38-03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技术延伸到各行各业,有力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媒介作为传播信息、实现受众信息知晓、有效沟通的平台,在数字网络技术的有力推动下,得到了实质性的进步,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大数据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量和信息接受速度大大提升,实现了即时、交互的传播优势,而我国网络传播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媒体人职业道德的缺失却也为虚假、低俗信息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使受众在信息选择时出现失误。
大数据时代分析媒体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解决途径进行研究,开展积极的教育,使媒体工作者真正成为受众信息的“把关者”,是推动我国传媒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大数据时代的传播特征
数字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得到应用,并在生产力发展、行业竞争及创新中产生影响,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在新环境下形成了其独特的传播特征,而且势必会对新常态下的传播格局产生影响。
1.“多屏互动”、“移动互联”成为大数据时代传播的常态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使数据在行业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组织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
作为数据析出和挖掘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数据中心能够围绕组织的传播目标进行信息规划,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其通过信息的完善和整合为传播决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参考,为受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传播,得到更具精确性的传播效果,使信息资源能够进一步被整合和利用。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时代进步,当下受众的信息接触途径已转变为pc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等平台,网络技术成为多屏传播的支撑,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传播价值。
2.传播由“内容为王”转变为“内容为王、服务为王”[1]
媒介形态随着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促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传播的外部环境如何发展变化,“内容为王”的信息传播实质是不会变化的。
大数据时代,信息内容程几何级递增,信息稀缺的状态被打破,过剩的内容生产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大量垃圾信息,形成信息过剩,所以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挖掘和析出成为关键,信息把关者责任重大。
而内容生产只是传播的一个方面,使信息能够满足更多的需要者,在适当的时间,使尽可能多的人接收并使用信息,为受众服务是传播更重要的作用。
所以,大数据时代传统传播需要“内容为王”,而且也需要“服务为王”,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服务受众,二者同等重要。
3.传播从“及时性”到“全时性”
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报道,传统传播尤其是新闻传播更讲求时效性,及时的报道是传播的价值所在,“全时性”是“及时性”对传播客观要求的延伸,为受众提供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信息的按需提供,在全面诠释麦克卢汉“媒介――人的延伸”概念的同时,体现了“受众主动性”信息传输的深度优势,进一步拓展时空维度。
在大
数据时代,“海量+多样化+快速处理”成为常态,数据挖掘和应用成为核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会化网络等的应用,信息传播方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从而创造出更便于受众接受和应用的平台。
目前,以传统报业为代表的媒介集团创建的“全媒体数字平台”,就是在融媒的基础上打造信息“全时性”传播的平台,重构媒介与传播理念,打造全新传播体系。
二、媒体从业者媒介素养现状和问题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一词是舶来词,世界各国对其概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都是一致的。
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对媒介素养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根据之前的研究,笔者将其归纳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媒介所传递讯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及思辨性应变能力,也可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应用各种形式媒介讯息的能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发展到现在的八十多年间,媒介素养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媒体素质的教育风潮。
其中,英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国家在经过多年正规教育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之后,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媒介素养,然而,对我国公民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
由于互联网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国家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并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所以无论是媒体从业者还是普通受众,大家对于媒介素养的培养认识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致使中国现在网络媒介素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事业也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媒体从业者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多。
随着“互联网+”计划提出以来,互联网+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媒体从业者群体迅猛发展。
在信息及时传播、开展舆论监督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媒体工作者所做的贡献是任何群体所不能企及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和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开设较早的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大数据时代,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亟需提高,下文笔者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媒体工作者应形成媒介素养意识,加强监管与自我的学习
媒体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自身严格要求,时刻提醒作为新闻媒体从业者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环境。
当前传媒业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政策影响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变革中转变是媒体人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之路。
以往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信息知晓的要求,媒体工作者只有从全能型向专家转变,打破对事物表象的报道模式,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才能够适应激烈的传媒环境对媒体人的高要求。
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者,媒体工作者要适时转变,能够适应任何媒介环境,充分认识传媒现状、把握新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式,定期参加培训,强化自身媒介素养意识。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媒体与受众“传-受”的单一传播模式,强化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思辨与使用能力,增强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也对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媒体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加强自身监管和学习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
3.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法律素养
法律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体系,媒体工作者肩负着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任,为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是当前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媒体工作者法律素养缺失的窘境亟需打破。
近年来,新闻媒体出现的干扰司法的报道事件或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媒体这一传播能力最强的群体陷入尴尬境地,使受众不再单纯相信媒体报道,这是媒体从业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强化媒体人的法律意识,是贯彻我国法律政策法规、建立群众信任度、做好新闻业务的基础,媒体从业者必须深入、认真的学习,
才能正确掌握法律知识。
互联网传播环境,信息更新速度快、渠道多,致使对信息的监管难度加大,媒体单位自身也要注重法律的约束与监管,可考虑与律师合作,适时地为媒体人分析、讲解典型案件及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等,不断提升媒体人的法律素养。
4.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提升媒体职业道德素养
大数据时代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在传媒业市场化和商业化趋势影响下,不乏一些媒体工作者为了追求利益而作出失德行为。
从几年前的“药家鑫案”到“姚贝娜遗体被偷拍”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受众对媒体该处理事件的报道方式持质疑态度,再加上传媒从业者心照不宣的有偿新闻、红包新闻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加强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传媒业要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提醒媒体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自身约束,自觉地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载体,媒体从业者要积极履行传递信息的义务,自觉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做好受众信息选择的把关人,加强自律,塑造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合格媒体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