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7-10章)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7-10章)

第七章宗教信仰1. 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

2. 中国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仪式以(封禅)最为重要。

3.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

封禅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4. 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5. 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

6. 往泰山封禅,到汾阴祭后土,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

7.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8.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9.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10.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

11. 从(秦始皇)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

12. 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太庙受祭时享有的称号。

如:明太祖、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13. 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

14. 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

15. 北京阜成门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16.(师)是哪些可以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子)和(关公)两个人。

17.(汉高祖刘邦)亲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汉文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东汉光武帝刘秀)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到(唐贞观四年),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18.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叫(释子)。

19. 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

20. 佛教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

2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1) 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2) 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3) 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4) 西行求法活动成风。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第一章简论一、填空1.“文化”最早出现在------:。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和-------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等。

法文的Cultura 也是---、---之意,但又引申为-------和--------。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英国文化学家----在------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任继愈的-------、李泽厚的----”、梁漱溟的“---------。

11.中国文化,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分为-----和-----;若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分为----- (分为-----和---)与-------;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分为------和-------;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分为----、-----、-------等;12.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又融合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它的精神内核是-------,又辅以---家思想和------家思想。

13.了解中国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

14.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个东西已经改变世界的面貌。

中国文化要略文化练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文化练习题(答案)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时间:120分钟)古代文学一、填空(每空0.4分,共8分)(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__________初年,止于_____中期,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二)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_________,采用的是__________体。

(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________的________中。

(四)屈原《九章》共有九章,《九歌》共_________篇。

(五)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____。

(六)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收录在宋朝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__。

(七)________是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八)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的是杰出散文家__________。

(九)宋代号称“三苏”的文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元代“水浒戏”写得最多的作家是__________。

(十一)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十二)清代诗人________强调诗是“心之声也,性情之所流露者也”,诗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倡导_______说。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空处(每空0.4分,共4.8分)(一)《国语》和_________的编写体例相同,都是国别史。

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二)《国殇》是_________中的一篇。

A、屈原《九章》B、屈原《九歌》C、宋玉《九辩》D、刘向《九叹》(三)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

A、清峻通脱B、豪放不羁C、雄浑恣肆D、犀利深刻(四)南朝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A、五言四句B、七言四句C、长短自由D、五、七言交错(五)__________是杜甫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试题二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试题二

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试题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要略期末考试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

“奕”是_______.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6.农民是民间故事的传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7.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9.明末清初一些杰出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举制的强烈批判者。

()10.敦煌文书大致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大类,其中世俗文书数量较多。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礼记》。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 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 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 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 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 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 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 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 空间巨大, 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 复杂多样, 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 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到广西, 北到长城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咸海, 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 南到南海元代疆域: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清代疆域: 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4. 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习题

第十三章古典文学一、诗词作品及诗人中国文学自古强调功能,主张“”。

以后,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诗歌产生于,最早的诗歌应当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它收集了公元11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诗歌作品,共有305篇,代表了从到的诗歌创作水平。

《诗经》经过删编整理和评价被推为儒家经典,列为“”之一。

《诗经》按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乐调,“雅”指周王朝的乐调,“颂”指用于的音乐;按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比”就是,“兴”就是。

《诗经》的形式主要采用。

“”是继《诗经》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产生于公元4世纪。

因屈原的《》为其代表,故也称这种诗体为“”。

“”成了文人学士的代称。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诗。

《》与《》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而被称为“”,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两大源头。

汉代专门设立“”负责采集民歌。

汉魏“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诗经》有更强的性,句式以为主,奠定了和的基础。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之最。

在的直接影响下,末年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建安文人把诗推上了一个高峰,形成一代诗风,即文学史上所称的“”。

魏晋时期由于玄学的影响,诗颇为流行。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奠基者,而开辟了我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派”。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标志是“”的出现。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和的诗体。

南北朝时期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究的方向发展。

唐代以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诗(即诗)为主。

“初唐四杰”指、、、。

高举诗歌革新的旗帜,提倡“”,开盛唐雄健诗风。

被称为“沈宋”的、对创立近体诗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作者是,《积雨辋川庄作》的作者是。

白居易和元稹倡导“”运动,主张诗歌反映民生,针砭时弊。

由他们创作的社会讽喻诗被称为“”。

晚唐诗坛成就最大者当数和,二人被合称为“”。

词出现于代,极盛于代,由民间的“”发展而来。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与韦庄同属于“”词人。

文化要略练习题

文化要略练习题

文化要略练习题一、选择题1.文化要略是指()。

A.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B.拥抱自己的文化传统C.忽略文化差异D.歧视其他文化2.文化要略的重要性在于()。

A.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B.维护自己的文化优势C.排斥其他文化影响D.加深文化隔阂3.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以自我为中心B.尊重对方文化C.忽视文化差异D.传播自己文化价值观4.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文化冲突?()A.理解并接受他人的观点B.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于他人C.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D.开展跨文化学习5.文化要略的核心价值是()。

A.互相尊重B.文化优越感C.文化同化D.文化争斗二、填空题1.文化要略强调的是()。

2.文化要略意味着()。

3.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保持()。

4.当遇到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

5.通过文化要略的实践,我们可以()。

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要略?为什么它在如今的社会中至关重要?2.请举例说明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如何表现出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行为。

3.你认为文化冲突对于跨文化交流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文化冲突?4.通过文化要略的实践,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好处?举例说明。

四、判断题1.文化要略指的是忽视其他文化差异。

()2.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

()3.文化冲突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4.通过文化要略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5.文化要略的核心价值是文化争斗。

()五、小综合题假设你是一名跨文化交流爱好者,请结合文化要略的理念,描述你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进行交流,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六、大综合题根据你自己对文化要略的理解,结合你的实际经历或观察,写一篇文章,阐述文化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或实际事例,阐述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最后,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你在实践文化要略的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和感悟。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第二章中国地理概况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马来西亚B.老挝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华中师大)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厦门大学)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

()(西南大学)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

(西南大学)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

(2010,西南大学)A.32B.34C.33D.35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

(2011,北师大)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

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

(2011,武汉大学)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

(2011,中国传媒大学)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

(2010,浙师大)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___________A中州中原B赤县神州C 交趾安南D禹贡禹城(2010,华中师大)第三章中国历史的发展1、最能反映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

(2010,厦门大学)2、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

(2010,浙师大)3、新石器时代最主要的石质工具是________: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细石器D、复合石器(2011,武汉大学)4、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的遗址属于__________ 。

(2011,浙师大)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红山文化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

(2011,中山大学)6、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1,中山大学)A.长江B黄河C珠江三角州D华北平原7、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__________.。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15、16章)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15、16章)

第十五章风俗习惯1.东汉末年()的(《》),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2.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1)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

(3)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3.中国饮茶源于(),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4.()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

5. 公元805年,()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

6.(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7. 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和()两种风气。

8.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女方接受聘礼,叫做“”。

9. 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和(),其中()成为()的代称。

10. 从酒本身的发展来看,最早产生的酒应该是()。

11.()和()是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

12.()和()是狂饮的代表。

13. 酒在中国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与()结缘。

14.八大菜系:、、、、、、、15.四大菜系:、、、。

16. 中国古代的服饰是()和()的象征。

17. 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式是();18. 周代的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四种,其中()是最尊贵的一种;19.汉代盛行(),以其为区别尊卑的标志之一;20.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公卿的服装有(())和()之分。

21.唐代服饰特点:(1) 头上以代冠;(2) “”成为定制;(3) 以所佩戴区别等级。

22.:就是以服装的颜色分辨官位的品级,即把颜色引入服饰等级制度。

23.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绯()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著白袍衫。

24.宋代官服的变化在()和()。

25.缠脚之风兴起于()末年,到代普遍流行。

26.明代官员文官用(),武官用()。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

《中国文化要略》大题1.Q:中国文化的特点:①统一性②连续性③包容性④多样性2.Q: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①突出人文主义精神②注重和谐与中庸③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3.Q: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①内陆辽阔,空间巨大②地形复杂,气候多样③山河壮丽,景色秀丽4.Q: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①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②与封建礼制结合,盛行门阀制度;③已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5.Q: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6.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然发展的表现:①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②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③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④西行求法活动成风;7.Q: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①社会基础:东汉末期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在苦难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②思想基础: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谈;③阶级基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8.Q: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①佛学大盛②寺产丰肥③宗派林立9.Q: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佛教和中国哲学史②佛教和中国文学③佛教与艺术④佛教与中国语言10.Q:道家的渊源:①原始宗教和巫术②方术③阴阳五行学说④黄老学说11.Q:道教的基本特点:①它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②它保留了历史上的宗教因素;③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④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既符合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12.Q:道教发展的原因:①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取得了一定民族根基;道教所信仰的神,都从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及天文地理等诸家学说中演化而来,为中国民众所熟悉;②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③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13.Q: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道教的某些活动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因而对某些科技的发展作出了某种贡献;②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③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刺激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色彩;④在民间习俗方面,不少传统节日渗入道教内容;14Q;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①它的传播影响了这个的民族成分,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②阿拉伯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其中重要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都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生过重要影响,如回回历、阿拉伯数字;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5.Q: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①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②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③它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自人才;16.Q:科举制度的特点:①是教育进行和结束阶段选拔人才的一个手段,因而也是古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②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不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不重干才,重文才;③它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只是教人获取功名利禄,充当皇帝的工具和奴仆;④它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官贵民贱、官重民轻,从而形成一个官吏社会;17.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对社会而言给更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不仅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度;(2)消极影响:①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②名额有限,考中不易,举子们费尽心机、不择手段;③到了明清两代,采用八股文取士,其流弊更甚于前代;18.Q: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①保罗丰富②经典第一19.Q:地方志的作用?①社会制度之隐微不见于正史者;②前代人物不能登名于正史者;③遗文轶事;④窥见经济状态之变迁;①窥见文化升隆之迹;②可与其他史实互证;20.Q: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①中国社会的伦理型结构②中国科技的实用性特点③科学技术的整体性观念21.Q: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①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②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元构成单位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③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④在艺术造型上,大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说的“大屋顶”;22.Q: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①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②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③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23.Q: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鲜明的民族特色?①关注现实和人生的伟大精神;②强调教化功能,主张“文以载道”;③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24.Q: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①“礼乐一体”的原则②融会贯通的精神③注重神韵④用于教化的目的25.Q: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①虚拟的时空环境②严格的表演程式③夸张的艺术形象26.Q: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①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②利用明暗&运用色彩③注重描写对象的比例&注重线条的运用27.Q:周朝音乐的特点?①等级化②成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课程③功能由祭祀转向主要为政治服务28.Q: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音乐发生嬗变重要阶段的条件?①前提条件:南北混战带来的民族融合;②魏晋玄学的影响下,音乐理论转向探索音乐的美感作用;③由于佛教的广泛流行,宗教音乐同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改梵为秦”的佛教音乐;29.Q:对联的基本特点?①上下联相等②词性要相等③结构要相应④平仄要相对30.Q:对联的作用?①从文化的整体看,它与汉字、汉字的结构有密切关系;②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不可分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③从个人角度看,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④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古人曾用它来解决军事、外交、邢狱等重大问题;31.Q: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点?①积久性②多元性③相融性。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配套内容简介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表述最早由《______》所提出。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礼记·大学查看答案【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大意是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性,进而管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最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这是孔子从自身伦理道德修养联系到“治国平天下”这一政治观念的理论,是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的结合。

2“六经”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______》一书中。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庄子查看答案【解析】“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是两汉思想的主流,其研究是从“六经”开始。

“六经”一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经出现,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

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所以又称“六艺”。

3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_。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王阳明查看答案【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

“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

“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

这便是“知行合一”。

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4旧时童蒙教材中由南朝周兴嗣所编的是《______》。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题第一章简论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第二章地理概况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___________归入中国的版图。

明代设__________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_______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_______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_________。

汉武帝将国分为___________,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_________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_________,在边疆地区设___________。

元代初年,以_________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_________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__________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从__________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早发现于___________;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_________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三皇五帝。

___________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___________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___________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三王。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卜辞;从___________即公元前___________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DOC)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DOC)

第一章简论1.《》:“”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指。

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1.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完整版)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完整版)中文系中国文化要略期末复习题

名词讲解:1、郡望:(1)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本质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2)古代的人们侧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宽泛的社会心理。

如唐代的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韩愈自称为“韩昌黎”,李白为韩愈之父作碑称其为“南阳人”。

2、封禅: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好多,但以封禅最为浩大,是封建社会鹤立鸡群的大礼。

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就是在泰山周边的小山上祭地,较为出名的是在梁父山上,故史册上多说“封泰山而禅梁父” 。

封禅的基本目的是:帝王获取天下今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吻合天意,吻合正统。

3、禅宗:禅宗的本意是思想修养,静虑放心,本为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

传入中国今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理论系统和修行系统,成为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

其特点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所以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谱系以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为初祖,并以历代传承的袈裟和法钵为信物。

4、清代朴学: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相同侧重训诂和考据,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朴实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

清代朴学研究成就高出祖先,尤以进发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灿烂,开成所谓的“乾嘉学派”。

5、善本及善本三义:(1)在版本鉴其余基础上,就产生了善本的看法。

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2)清末的张之洞提出了“善本三义”:一要“足本”,即内容没出缺漏或删节;二要“精本”,即经过仔细的校订和说明;三要一“旧本”,即时间比较老的本子。

吻合其中一条即为善本。

6、二十四节气: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中出现了所有的二十四节气。

其详细是指: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相同的地址,因其地址不相同,其所反响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相同。

祖先以此变化来确定他们的名称。

如立春、小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要略练习简论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中国文化的特点:外在特点(4)和内在特点(3)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三是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

五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

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七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第二章地理概况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世界屋脊四大盆地四大平原西藏在______元朝___归入中国的版图。

明代设___奴儿干都司_______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__郡县制_____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道路制_______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__行省制_______。

汉武帝将国分为_____十三刺史部______,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_府________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__都督府_______,在边疆地区设__都护府_________。

元代初年,以____中书省_____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_______元谋猿人_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________北京猿人__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从____新石器______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仰韶文化__________,又称__彩陶文化_________,最早发现于______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_____;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_龙山文化_________,又称__黑陶文化_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的是___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________。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______黄河流域___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三皇五帝。

______伏羲_____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______神农_____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____黄帝_______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三王。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_____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夏代_______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____九牧_______。

_____司母戊鼎______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卜辞;从_______西周共和元年____即公元前___841________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西周通过实行____封建制_______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___井田制________。

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_____百谷______之称。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秦王嬴政建立__皇帝_________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五胡。

草木皆兵出自_____淝水之战______战争。

南朝均以____建康_______为都。

_____五代十国______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

_________元__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_____明______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________明___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

清朝政府在________康熙,雍正,乾隆___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南京条约》开放____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_______五个通商口岸。

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割让_____台湾______等地。

辛亥革命。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_血缘关系__________的符号。

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3)。

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___母系氏族时代________。

姓。

氏。

姓氏最初的区别(3)。

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_____统治者赐封______而得来的,这时,_______氏____已经是___贵族地位________的标志。

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________秦汉___时代。

姓氏的主要来源(11)。

郡望。

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______社会发展_____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__社会变动_________的反映。

姓氏混杂的原因(4)。

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

全国姓氏中以________李姓___最多,其次__王_________和____张_______。

名有五。

名和字的关系(6)。

号的流行是在____唐宋_______以后,_明清__________时为盛。

第五章汉字____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认得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___图画________和_象形符号__________。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____甲骨文_______和__金文_________。

甲骨文最早是由____王懿荣_______首先发现的。

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__原始甲骨文_________和___殷墟甲骨文________。

金文(钟鼎文)。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____石鼓文_______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_____仓颉篇______。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说文解字__________,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______许慎_____的名称,____班固_______的次序。

《说文解字》对六书的解释。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3)。

第六章学术思想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__哲学思想_________和___学说________。

孔孟之道。

老庄思想。

墨家学说。

______儒学_____和__墨学_________在战国时代并称为两大显学。

法家学说。

经学。

六艺。

今文经和古文经。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_______董仲舒____为代表,尊_____孔子______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__微言大义_________。

古文经学家尊崇__________周公_,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注重_______名物训诂____。

孔颖达等人合编____五经正义_______,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系统性的整理。

玄学。

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如_____得意忘象,得意忘言_________________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宋初年的______胡瑷_____和_____孙复______,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讲“经世济人”,两人实开理学先河。

张载称他治学的目的是___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_______。

北宋理学四大家。

__朱熹_________集理学大成。

四学。

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___知行合一________的观点。

朴学。

乾嘉学派。

___顾炎武________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他的两部著作_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__________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

黄宗羲的____明儒学案_______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___明夷待访录_______为考古论今之作,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

后人把王夫之的作品集结为_____舟山遗书______,总结了发展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四存之学。

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__________古文经_,而晚清的朴学则重视__今文经_________,其代表人物有____龚自珍,魏源,康有为_______。

第七章宗教信仰中国人对_____天地,祖先,君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拜最为突出。

中国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仪式以__封禅_________最为重要。

封禅。

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_______秦始皇____,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_宋真宗__________。

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_汉文帝__________。

往泰山封禅,到汾阴祭后土,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___庙祭________和____郊祭_______。

五岳。

五镇。

四渎四海。

从_____秦始皇______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_____太庙______。

庙号。

帝王祭祀祖先用___太庙________,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___宗祠________。

现存最大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_裴氏宗祠__________。

北京阜成门现存的___历代帝王庙________,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___师________是哪些可以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______孔子_____和____关公_______两个人。

__汉高祖刘邦_________亲祭孔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_____汉平帝______追封孔子__褒成宣尼公_________,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______东汉光武帝_____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到______唐贞观四年_____,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佛教是由__释迦牟尼_________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_古印度__________境内创立的,在我国又叫___释教________,管和尚叫____释子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