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唐诗二首》课文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唐诗二首》语文教案【教学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堂类型】主题型群文教学【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古体诗的特点,理解两首诗歌内容。
2.比读诗歌,运用求同法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
【教学过程】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唐代是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中有四季变换的美好,有万物欢腾的生机,有高山大川的壮丽,还有野草小花的顽强。
我们今天学习的《唐诗二首》似乎与这些诗歌都不同。
【设计意图:以两位诗人格律诗中的名句导入,一方面是做课前热身,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另一方面,这些对仗的诗句为学生发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形式上的特点作以参照;其三,也与课末的主题相呼应:诗歌可以描绘美、传播美,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关照民生,关注现实。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春望》教案杜甫《春望》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杜甫诗三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杜甫诗三首》的学习,创作一首以“忧国忧民”为主题的现代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知识,不少于八行,表达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之情。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古诗词朗诵比赛”,选取《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对诗歌的理解。
6.观察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从生活中发现与杜甫诗歌中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情境,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200字。
7.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杜甫诗歌的专题手抄报,内容包括杜甫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经典诗句解读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熟读并背诵《月夜忧思》、《春望》和《登高》三首诗。
3.掌握三首诗的主题思想、意境及其艺术特色。
4.学会分析古诗词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
5.能够比较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并从中学习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选取一首杜甫的诗,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如杜甫诗歌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确保学生掌握。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杜甫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登高》《登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八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
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3、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杜甫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江边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向前奔涌。
几只孤鸟在天空中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走来。
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疾病,步履蹒跚……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杜甫诗教案「篇一」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来体悟诗歌意境情感。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自学过程]文学常识整理诗人杜甫结合《新学案》P131,《导与练》P30。
写作背景《新学案》P131近体诗与古体诗《新学案》P131重点字词完成《导与练》P30基础梳理1、2、3、4题。
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拓展练习完成《导与练》P32诗歌鉴赏题8。
名句补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张二十二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2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唐诗二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3.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古诗。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唐诗二首》的课文及相关资料。
2. 画有相关插图的课堂展示。
3. 录制了《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插图,引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2. 老师播放《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美感。
步骤二:探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唐诗二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春》和《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并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学习诗文特点(2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江南春》和《静夜思》的诗句,分析句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唐诗的常见艺术特点。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四:朗读表达(1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句子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优秀的朗诵者。
3. 选几位学生朗读《唐诗二首》,进行诗歌表达评价。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取其他唐诗进行欣赏和鉴赏。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背诵和朗读表达。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唐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发表对于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并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教案x
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教案北京三帆中学语文组刘睿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景情分析法,炼字法,拓展延伸法等。
2. 建立鉴赏诗歌的正确思维方式——“读诗—知世—论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感知法,诵读体悟法。
2.用诗歌赏析法“读诗”,用背景介绍法“知世”,用对比阅读法“论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品析,理解杜甫对国家始终不变的守望,激发学生对诗圣杜甫的仰望之情。
【教学重点】1. 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读诗知世”来“论人”。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对国家及其个人志向的“守望”,激发学生对诗圣杜甫的“仰望”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杜甫诗两首《望岳》《春望》,让我们借助这两个诗作,与千年前的“诗圣”直接对话。
二、赏析诗歌——《望岳》(一)整体感知【设计意图】1、抓题眼,“望”字切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诗歌;2、统领“深入分析”环节的两大问题。
【具体过程】1、齐读《望岳》。
2、思考问题:把题目“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明确】(二)深入分析【设计意图】立足诗文,学习诗歌鉴赏之“景情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泰山——景;2、什么样的情感——情。
【具体过程】1、思考问题:前四句中,诗人“望”到的泰山具体是什么样子?【明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山色苍翠绵延不尽参天耸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神奇秀丽遮天蔽日2、重点赏鉴两个动词:“钟”“割”。
【明确】“钟”:为“集中”之意,把大自然写得有情,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偏爱。
“割”:化静态为动态,化被动为主动,泰山能左右日光,改变天地。
【点评】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此时诗人尚未现身,但对泰山的喜爱赞叹仰慕之情,早已融入到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之中。
“寓情于景”的手法炉火纯青。
3、思考问题:诗人通过“望”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诗三首教案小学
杜甫诗三首教案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2. 能够朗读并理解杜甫的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理解《登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赠卫八处士》这三首杜甫的诗歌。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资料。
2. 三首杜甫的诗歌原文及译文。
3.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图表。
4. 学生课堂笔记、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登高》: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然后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登高的意义。
3. 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引导学生感受春夜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赠卫八处士》: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友人的赠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5. 总结:对学生进行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杜甫的诗歌,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
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也在课堂上得到了语言表达和情感
沟通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杜甫律诗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杜甫律诗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杜甫律诗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杜甫律诗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杜甫律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学生能够熟悉“清明”、“丽人行”、“登高”、“曲江池赋得古怪题目”、“狂夫”5首杜甫律诗。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杜甫律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进行创作;(2)能够理解和感悟杜甫律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杜甫这位文化伟人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和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杜甫律诗五首(清明、丽人行、登高、曲江池赋得古怪题目、狂夫)三、教学过程1. 对杜甫律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和分析,包括:律诗格律、律诗的押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布局和结构特点等。
2. 对5首杜甫律诗进行逐一分析教学。
(1)清明:这首诗是杜甫在京城流亡期间的产物,诗中以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故国逝去的盛景和遭遇的刻骨铭心之痛,具有浓烈的爱国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2)丽人行:这首诗是杜甫为朝廷提拔才具出色的周南妇人作的律诗,诗中描绘了周南妇人的美貌和才华,展现了杜甫生动细腻的感官和爱情理想。
(3)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远离京城,独自登高远望,发出的代表性作品,诗中借“望而却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对祖国的关切,所表现的杜甫心境深沉而又广大。
(4)曲江池赋得古怪题目:这首诗是杜甫在听到宰相郭子仪对曲江进行点评时所作,诗中用两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结构独揽全篇的主旨,表现诗人之客观深邃之感性。
(5)狂夫:这首诗最有代表性,诗中将自己比作孟嘉树、秦桧,并借孟嘉树“拨云见日”、秦桧“手植雪梅”来表达自己的立冬问题思考,具有深刻诗意意象。
3. 提供范文,让学生仿写杜甫律诗。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取板书讲解、课件讲解、分析讲解和范文点评等教学方法。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具体章节为第五课,内容包括《春望》、《月夜忆舍弟》和《登高》三首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三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感受杜甫诗的艺术魅力。
3. 通过对三首诗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家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三首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三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读。
4.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望》为例,让学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5. 例题讲解:针对《月夜忆舍弟》,设计题目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杜甫诗三首》2. 内容:《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杜甫在《春望》中是如何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
2. 答案: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学生是否能体会到杜甫诗的艺术魅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杜甫的诗歌,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C3-25《杜甫诗三首》教案
序号:C3-25《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春望》、《月夜忆舍弟》、《登高》三首诗。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的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三首诗。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的诗歌风格。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春望》1.导入新课(1)介绍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春望》,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表达了什么情感?4.课堂小结(2)体会杜甫的诗歌风格。
第二课时:《月夜忆舍弟》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月夜忆舍弟》,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表达了什么情感?4.课堂小结(2)体会杜甫的诗歌风格。
第三课时:《登高》1.导入新课(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登高》,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表达了什么情感?4.课堂小结(2)体会杜甫的诗歌风格。
四、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诗歌。
2.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的参与度如何?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4.今后教学中如何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春望》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3. 杜甫诗二首—《登高》教案
1.听学生诵读,注意错别字词, 然后纠正错音。 2.引导学生从理解字词到句,达
通过问答
有感情的 式互动增 朗读全 加学生的 诗,积极 自主学 思考,主 习,增强 动回答, 自信心。
让学生自由看书本注 解,提出不理解的字 词,自行把句意弄
到对整首诗的初步了解。
参与互 动。
有利于学 生理解诗 歌。
创作背景介绍 教学内容
节日,我拖着病 万里作客;四可悲:又当萧瑟的秋
体,独自一人缓步 天;五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
六可悲:亲朋亡散;七可悲:孤零
零的独自去登;八可悲:身患疾
病。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尾联
6.苦,是什么意思?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潦倒新停浊酒杯 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
地独自登台。
多苦难可以从哪些词中可以看
秋景中感慨
出来。
万里漂泊常年为
客,到晚年疾病缠 答案:“悲”、“多病”、“独登
身如今独上高台。 台”。
在这悲凉的 (此处解释可以省略,改为提问:
秋天,我离家万 你认为杜甫此时有哪些“悲”?)
里,何时才能回到 此句是包含八可悲:一可悲:他乡
故乡?在这思亲的 作客;二可悲:常作客;三可悲:
深恨
词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
繁霜鬓:两鬓白发
人?
苍苍,犹如霜雪。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 颓废,失 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 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当然也忧 历尽艰难苦 身,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
恨白发霜染了双 年”(晚年),且浑身是病。 鬓,潦倒衰弱只得 9.从“万里”、“做客”、“百 停住浇愁的酒杯。 年”、“多病”、“独”这些字眼
杜甫诗二首《客至》教案
杜甫诗二首《客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杜甫的《客至》两首诗。
这两首诗描写了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主人的心情,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客至》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会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4.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客人到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
例如,图片上可以是一间客厅,有一位客人正在和主人交谈,学生可以想象客人的表情和主人的心情。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家有客人来过吗?你们是怎么对待客人的?你们会有什么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课文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杜甫的背景和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教师可以说:“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感人的描写闻名。
他的《客至》两首诗,通过描写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和主人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
”第三环节:诗歌欣赏教师让学生先默读《客至》两首诗,然后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并让其他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说:“这首诗描写了客人到访时的情景,客人来了,主人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客人,热情款待。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家里有客人来时,我们也会很开心地迎接他们。
”教师可以适时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课程为语文必修二。
本教学内容为杜甫诗四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杜甫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和《竹枝词》四首杜甫诗的基本意思;(2)熟悉杜甫的笔法、语言风格、意象等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历史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登高》教学教学内容:《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疆域的热爱和对壮丽山河的景色的赞叹。
主要通过对写景的手法来表现杜甫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的热身知识问答,引入《登高》的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然后利用PPT进行课文的呈现和讲解,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并对比其他古代诗人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与杜甫的不同之处。
接着对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自己的感悟。
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交流学生的感受与认识。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思乡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家乡的想念之情,诗句中充满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与怀念,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呈现,介绍茅屋这一环境背景,从而引入杜甫的诗歌内容。
之后依次介绍诗歌的前两节、后两节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梳理文意,熟悉杜甫的情感和思路。
最后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本文的感人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 《春望》教学教学内容:《春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们生活的诗歌,旨在表现春天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12杜甫诗二首《登高》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12杜甫诗二首《登高》一等奖创新教案杜甫诗二首《登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二首《登高》。
这两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色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学习欣赏和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欣赏和朗读诗歌。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欣赏和朗读诗歌。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接触较少,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示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杜甫有什么了解?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感想?”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教师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讲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帮助学生理解这是在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然后,教师针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帮助学生理解这是在表达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欣赏。
例如,学生可以跟着录音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诗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触,是否能感受到杜甫的情感表达。
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为“杜工部”,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唐代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他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
因此称他为“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
其代表作当推以“安史之乱”为题材的组诗“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另外如《兵车行》《春望》《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现存他的诗作共1400多首。
二、课文导读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这三首诗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写的:《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三、掌握下列生字词dài zì sāo zān háo lì yú Yè shù yù yì qì yè岱宗决眦搔簪石壕吏逾邺城戍老妪役泣幽咽望岳一、出处及背景本诗选自《杜诗详注》。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这是第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有此作。
二、诗歌赏析远望岱宗夫如何①?泰山到底怎么样呢?①问句写对泰山的揣摩和赞叹之情。
齐鲁青未了②。
那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②答句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以断,望不到尽头。
夸张的手法描写泰山的伟大和神奇。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的高大形象。
①岱(dài)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齐鲁青未了(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
《杜甫》教案
《杜甫》教案杜甫教案引言《杜甫》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杰出的诗人杜甫的作品。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杜甫及其作品的背景、主题和风格,并通过分析和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来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研究目标通过完成本教案的研究活动,学生将能够: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历史背景;2. 掌握杜甫作品的一般特点和风格;3. 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并理解其主题和意义;4. 能够欣赏和鉴赏杜甫的诗歌作品;5. 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活动1. 杜甫简介:杜甫简介:- 教师通过讲授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与教师一起探讨杜甫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更多关于杜甫的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2. 杜甫作品欣赏:杜甫作品欣赏:- 教师选取杜甫的代表作品,如《登高》、《月夜忆舍弟》等,并向学生展示相关诗歌的诗句或整首诗。
- 学生可以自行阅读杜甫的作品,并思考其中的意义、主题和情感表达。
-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杜甫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分析:诗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杜甫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诗意、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分析一首或数首杜甫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分析结果。
-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分析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诗歌分析。
4. 创作扩展:创作扩展:- 学生可以尝试以杜甫的诗歌作品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短诗或散文。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欣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评估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和分析能力等)。
- 学生对杜甫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表达(口头或书面)。
- 学生创作的诗歌或散文作品。
参考资料- 杜甫的诗集和文集- 互联网上关于杜甫的相关资料和资源- 教师自备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两首》教案
教材题目:《人教版语文3》二单元 5课 P38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分析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背诵并默写
2.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规范答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规范答题格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法:讲授与探究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默写杜甫的名言警句:
1、会当凌绝顶,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读书破万卷,
4、露从今夜白,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2.基础知识:
字形与字音:
秋兴xìng,凋diāo伤,塞sài上,急暮砧zhēn,猿啸xiào,渚zhǔ清沙白,萧森,催刀尺,萧萧下,常作客,繁霜鬓,潦倒
3.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对断句、读出感情,要求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问题: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明确: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明确:
写作背景(流寓夔州)
诗歌内容(借秋景抒怀)
思想感情(忧国忧民、感时伤己)---学完后归纳
(1)作者作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河南巩县。
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
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有《杜少陵集》。
(2)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一组诗歌,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物抒怀之意。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是秋兴组诗的序曲。
《登高》
4.熟读诗歌,掌握内容:
(1)请学生自读《秋兴八首(其一)》,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再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景物: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日暮感情:“凋伤”、“萧森”可以看出秋气的肃杀,“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诗人的忧伤与孤独。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杜甫的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颈联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
(1)情景交融:这两句集中体现了诗歌的主旨。
此时诗人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的萧条,不觉潸然泪下;联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觉引起了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目睹国家残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而这正是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体现。
(2)双关:“两开”这里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系”也是双关词,既指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又指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此联中的“两开”“他日泪”“孤舟”“故园心“表达出了诗人忧思难愈和冷落萧条心情的寂寞凄楚。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规范答题思路: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我们在分析诗歌具体的表现手法时该如何分析答题呢?首先,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答题步骤和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描述诗句内容,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好,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首诗《登高》的学习:
5.请学生熟读诗歌,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寓情于景,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
正因为“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
6.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
——罗大经《鹤林玉露》
7.课堂检查学生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