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漳浦县高二历史期末试卷doc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材料体现了A. “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B.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 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D. 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体现的是在治理国家时要注意国家的节俭开支,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节俭,而不是德治,也不是无为,排除AB;材料强调治理国家要节俭,并非加强专制集权,排除C.2.“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
”秦汉以来,“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周身流转”,最早得益于A.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B.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并结合材料中的“秦汉以降”的时间,可得知,儒家思想中蕴含着民本思想,而其能够“周身流转”主要是汉代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统治者极其重视,故C正确。
“民贵君轻”理念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并没有成功实践,排除A项;法家思想并没有违背潮流,只是在汉代融入了儒学之中,且法家思想与材料的主旨也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士人群体对君主专制的看法,且士人群体反对君主专制的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3.吕思勉认为:“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那就无怪其要迭遭外侮了。
”作者意在强调A. 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B. 理学本身有内省性和收敛性C. 理学导致了宋代的内外交困D. 理学造成宋代科技的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可知材料强调宋代的理学具有不断的自我反省,及收敛性,而不具有扩张竞争性。
2010年漳浦县高二历史期末试卷doc-3
漳浦县达标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2.在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和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C.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4.(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
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5.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6.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7.被西方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A.会馆 B.市易务 C.转运使 D.十三行8.王安石变法后,当时的一位追随者写诗颂扬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福建省漳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个题目有且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题2分,共52分)1.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天行有常”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2.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评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需要道德的合理性来论证。
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古代中国“士”阶层通常将儒家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 汉代以后官方用儒学来教化天下,维护“三纲五常”的秩序C. 古代帝王荒淫奢侈、朝政腐败和暴虐无道极易导致王朝更迭D.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用“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帝权的合法性3.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B.荀子主X君舟民水,礼法并用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D.孟子主X民贵君轻4.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
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A.研究方法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C.“仁”的思想D.性善论5.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④西方医学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6.阎立本在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画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后来所画的《永徽朝臣图》都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doc
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六校联考文科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三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山东曲阜,某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游客可能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2.宋明时期,儒学理论家的思想核心是A.仁政 B.德政 C.三纲五常 D.理3.“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批判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4.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D.对人性的研究5.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 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 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D. 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6.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1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文科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1]
201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文科历史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值:100分命题教师:王靖华审题教师:陈益严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右图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 的漫画。
故事出自《淮南子》中。
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
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2.通过对下列文物的比较,我们能够得出的完整、准确信息是:①天文学的发展②法律制度的演变③文字的发展和演变④书写材料的进步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传播作出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山水景物B.真实情景C.情趣意境D.人物形象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
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际上受到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的内容。
从材料中“家,国,天下”可以看出其修身的顺序与分封顺序正好相反,体现了个人不断攀升的过程,D项中郡县制尽管也是国家管理地方制度但郡,县名称明显不同于家,国,天下。
王位世袭与宗法制亦各有其侧重,与题意不复。
如上所述,不复赘述。
考点:分封制的内容。
评点:该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对政治的态度与道家和法家的不同,儒家的入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对后世各家产生深远影响,它是现今关注家国大事的理论的渊源。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B项错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主张的社会蓝图是恢复周礼,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C项错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1)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这说明诸侯国A. 与中央保持一致B. 有相当的独立性C. 成为独立的国家D. 力量强不尊王命【答案】B【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
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 项。
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3.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A.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
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11. 6)高二历史试卷考生注意:l.本试卷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
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
2.第一大题选择题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做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有①采邑分封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教会势力的壮大A.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有①但丁②达·芬奇③马丁·路德④米开朗琪罗⑤马基雅弗利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3、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C. 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改革运动D. 宗教改革运动仅仅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4、在世界近代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A. 荷兰和英国对外殖民掠夺B.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后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5、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手中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A.《权利法案》B.《宅地法》C.《人权宣言》D.《民法典》6、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的理论渊源是A. 《人权宣言》B.《论法的精神》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7、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C. .美国的民主政治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 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8、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启蒙运动兴起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攻占巴士底狱④法兰西第一帝国A. ①③②④B. ①②③④C. ③①②④D. ①④③②9、被誉为破除封建法规,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规范的法典蓝本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 美国1787年宪法D. 《拿破仑法典》10、《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市场扩大,需求总量在增加。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产品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税,因而同是缴纳一两白银的赋税,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是要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B.清国库空虚,加重赋税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D.白银外流,银价上涨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类似之处有①侵略者组成联军②迫使皇帝出逃③火烧圆明园④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⑤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列强对其实行的政策是A.自始至终进行镇压B.由〝中立〞到镇压C.始终奉行〝不干涉〞政策D.由支持太平天国到支持清政府4.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不享有的侵略权益有A.到中国内地传教.经商B.以台湾.淡水等地租赁土地.房屋居住C.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设立工厂D.直接控制中国海关5.《马关条约》体现出的日本侵华特点有①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存②割地与赔款并存③扶植傀儡与直接侵华并存④侵略中国与侵略中国周边国家并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容易放松对统治者的警觉B.反映了民族尖锐,便于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反帝斗争C.具有笼统排外性质,容易被封建顽固派利用D.能分化反动营垒,防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7.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C.以平均地权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8.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其主要目的A.严守国际信义B.幻想列强支持C.向袁世凯妥协D.以主权换取和平9.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是为了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B.造成第一大党C.组织新内阁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首要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B.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1.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①共产国际的帮助②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③中共〝三大〞制定了正确的方针④两党当时面临的革命敌人及革命性质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12.国民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不包括A.支持旧军阀向革命进攻B.制造惨案,屠杀中国人民C.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D.鼓励与支持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明显相同的是A.领导阶级B.革命前途C.指导思想D.革命性质14.新航路开辟以前的君士坦丁堡是下列哪一帝国的首都A.奥斯曼帝国B.拜占庭帝国C.西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15以人文主义精神考订基督教经典的是A.拉伯雷B.马基雅维里C.伊拉斯谟D.堂吉诃德16.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重要的原因是A.议员们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D.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17.关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展的基础上发生B.直接在政治领域内向封建专制制度发起冲击C.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受其影响D.是法国大革命得以彻底进行的根本原因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③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④第一国际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19.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A.交通运输业B.采矿业C.棉纺织业D.重工业20.林肯政府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要A.解放叛乱各州的奴隶B.解放南方各州的奴隶C.解放实行奴隶制各州的奴隶D.解放美国所有的奴隶21. 19世纪晚期到〝一战〞前,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俄国22.1879年德奥同盟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结果?A.英德矛盾B.俄奥矛盾C.法德矛盾D.德俄矛盾23.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大特点是A.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B.斗争规模扩大,斗争水平提高C.伊斯兰教起了很大的号召作用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4.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的四大帝国中,属于封建性质的是A.俄罗斯B.德意志C.奥匈帝国D.奥斯曼帝国2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贡献是A.提出〝燃素说〞B.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C.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D.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二.材料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共24分)26.阅读以下材料: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还是中国近代化.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通过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不懈努力才取得的.他们力图以事实证明: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是不能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另一种观点则把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政策同近代化等同起来,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如果没有近代西方殖民征服,人类尤其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才能将永远得不到发展.――——《重新认识百年中国》依据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评述材料观点.要求:内容包括鸦片战争背景.影响.观点评价.答题应成文,限180字以内.20_10=200字27.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转引自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括号里的数字为所包括的殖民地的统计数字.主要经济区面积人口铁路生铁纱绽商船百万KM2百万人千公里百万吨百万吨百万吨中欧27.6(23.6) 388(146) 20415268不列颠28.9(28.6) 398(355) 14095111俄国 22131 63371东亚 12389 80.02 21美洲 30148 379 14196回答:①此表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世界经济状况?②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有哪三个?并指出其代表性国家.③根据表中数字分析不列颠的经济特点.④指出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和代表性国家,并分析其经济落后的原因.三.问答题(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26分.)28.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的教训各是什么?请用具体史实说明.(12分)29.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这种特点使日本对中国.朝鲜和俄国各采取怎样的政策?(14分)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2分_25=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DBBCDDABACACDB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CCABBADD二.材料解析题.(第26小题12分,第27题12分,共24分)26.评述要点: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伴随工业革命进展,疯狂对外扩张;中国封建落后.(3分)影响:中国主权地位逐渐丧失,自然经济也随之逐渐解体,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进程.(3分)评价:两种观点都有片面的地方,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辩证看待.从本质上讲,殖民扩张的过程是将前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并入资本主义体系的过程,客观上推动其旧秩序解体,但同时也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4分)27.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中欧——德国,不列颠——英国,美洲——美国.③部分工业产量地位已下降,但占据的殖民地仍居第一.说明此时经济发展缓慢,已失去世界工厂地位.(4)俄国:残余的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东亚——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困落后,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也阻碍了经济发展.三.问答题(共26分,第8题12分,第9题14分)28.成功之处: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教训之处: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照西方的模式设计了一套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始终要把中国置于半殖民地以及殖民地位,中国资产阶级又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在这样条件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教训.(8分)29.总特点:成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2分)政策:侵略朝鲜和中国.与俄国争夺地盘的政策.(1分)举例:①对朝鲜——1876年日本用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打开朝鲜门户;1894增强了控制朝鲜的势力;1905年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1910年,又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4分)②对中国——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割占中国台湾和澎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参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4分)③对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打败俄国,从而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3分)。
福建省漳浦三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漳浦三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材料解析题(共四大题:1题26分、2题22分、3题39分、4题13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阅读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6分)(2)你是如何看待梭伦的“智慧和公正”的?(8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4分)(4)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该特点。
分析该特点导致了什么结果?(8分) 【答案】(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的多寡分享政治权利。
(2)梭伦的改革措施体现出了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
他取消贵族的许多特权,但仍让他们享有较多权利,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照顾平民大众的利益,但又不给予他们过多的权利。
推行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
其改革既能消除贵族专权的危害,大力发展工商业,还为日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浦县达标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人入侵的危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自然灾害的威胁2.在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和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C.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4.(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
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B.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5.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6.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7.被西方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A.会馆 B.市易务 C.转运使 D.十三行8.王安石变法后,当时的一位追随者写诗颂扬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其中出现“惠遍农无乏”的主要有A.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B.保马法、均输法C.将兵法、市易法 D.免役法、设军器监9.“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A.《圣经》B.《神曲》C.《九十五条论纲》D.《十日谈》10.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B.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D.宗教改革11.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12.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A. 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B. 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C. 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 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13.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5.19世纪末,“天择”、“物竟”、“竟存”、“淘汰”等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常用词,其主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B.进化论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中国人普遍要求进行社会改革1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变革政治制度 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17.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8.唐朝沿袭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但唐高宗时改“民部”为“户部”。
改“民部”为“户部”的原因是A.税收制度的改变 B.避讳的需要 C.政治体制的改变 D.土地制度的变化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政权割据 D.大兴文字狱20.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1.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远离实际的C.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23.(大国崛起·美国篇解说词)“从此,这个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独立宣言》的发表 B.1787年美国宪法的通过C.《邦联条列》的生效 D.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24.据说,曾经纵横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报纸从不看关于法国自己的报道。
他的理由是:“我国报纸上登的东西,全是按我的旨意写的。
”这说明 A .拿破仑不相信报纸有多少社会影响力 B .拿破仑相信掌握军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C .当时法国的媒体不过是拿破仑政府的“啦啦队”D .认识到报纸是反对派意见可能扶正执政者行为的一种声音25.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 .实现民族主义 B. 实现民权主义 C. 实现民生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26.下列对右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B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 .推动了家庭纺织运动的兴起D .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27.有一本书英文版的最后一句话是——“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S,UNIT!”这本书应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神圣家族》28.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 .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恢复经济、缓和矛盾C .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 .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29.据右图判断,这张有关毛泽东的纪念邮票发行的时间 应该是A .秋收起义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 30.《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 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1.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正是站在伽利略、开普勒等巨人的肩膀上,牛顿才建立起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发表了甘地纺纱A.《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B.《物种起源》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32.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
这一物理学理论是A.光电效应理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量子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4小题52分,其中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1分,36题13分,共52分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三(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
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3分)(3)据材料三,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
(2分)(4)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你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何看法?(5分)34.(15分)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