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先⽣的经典散⽂,是⼀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章通过“⾬”串联起昆明⾬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来表达对过往岁⽉的想念,对⼈世间平淡⽣活的珍爱,着爱⾃然、爱⽣活、爱平民百姓的⼈⽂内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宁坤要我给他画⼀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些时候,画了⼀幅,右上⾓画了⼀⽚倒挂着的浓绿的仙⼈掌,末端开出⼀朵⾦黄⾊的花。

左下画了⼏朵青头菌和⽜肝菌。

题了这样⼏⾏字: “昆明⼈家常于门头挂仙⼈掌⼀⽚以辟邪,仙⼈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掌⽣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季空⽓之湿润。

⾬季则有青头菌、⽜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季。

“⾬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季有多长,从⼏⽉到⼏⽉,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且并不使⼈⽓闷。

我觉得昆明⾬季⽓压不低,⼈很舒服。

昆明的⾬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动情的。

城春草⽊深,孟夏草⽊长。

昆明的⾬季,是浓绿的。

草⽊的枝叶⾥的⽔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掌。

旧⽇昆明⼈家门头上⽤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些东西:⼀⾯⼩镜⼦,周围画着⼋卦,下⾯便是⼀⽚仙⼈掌,——在仙⼈掌上扎⼀个洞,⽤⿇线穿了,挂在钉⼦上。

昆明仙⼈掌多,且极肥⼤。

有些⼈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圈仙⼈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掌,猪⽺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掌有刺,猪和⽺怕扎。

昆明菌⼦极多。

⾬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

最多,也的是⽜肝菌。

⽜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肝菌,连西南联⼤⾷堂的桌⼦上都可以有⼀碗。

⽜肝菌⾊如⽜肝,滑,嫩,鲜,⾹,很好吃。

炒⽜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晕倒。

青头菌⽐⽜肝菌略贵。

这种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肝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对于写作技巧的内化,教师应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仿写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留意过雨天的景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昆明的雨》中的美好景致。
-文化背景的把握:学生对昆明及其雨季的地理、文化背景可能了解有限,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往往能识别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但难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举例解释:
-对于词汇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语境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菌子”是指昆明雨后长出的野生蘑菇。
-在处理文化背景难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昆明的自然风光、民俗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题时,可以强调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如文中“昆明的雨,是世界上最美的雨”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深情。
-在分析写作技巧时,可以指出作者如何通过“雨点打在瓦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这样的具体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
2.教学难点
-词汇的理解与应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地方特色词汇,如“翠湖”、“菌子”等,学生可能不熟悉,需要教师解释并指导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的主题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昆明的雨》中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以及这种表达背后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写作技巧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现雨的形态和氛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朗读诗歌《昆明的雨》2.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昆明的雨》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难点:1.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的全文和相关图片2.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展示昆明的风景,引起学生对昆明的兴趣。

2. 老师引导学生联想、回忆有关昆明的雨的情景。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展示诗歌《昆明的雨》全文,并让学生跟读诗歌。

2. 老师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理解。

三、感知(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随机选取几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教师进行对话。

四、学习(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类似手法。

2. 随堂小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写一首以昆明的雨为主题的短诗。

五、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短诗展示给全班。

2. 学生互评,评选出最好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觉得这句好。

六、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诗歌《昆明的雨》的歌词和意境,并写出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感受。

教学延伸:1. 带学生去昆明旅游,亲身体验昆明的雨,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情感。

2. 让学生创作更多类似的诗句,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学历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学历案

《昆明的雨》学历案【设计者】【主题与课时】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1课时【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能概括、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提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学习各类散文的写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感知昆明雨季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朗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品味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领悟作者表达的情味,培养对语言的审美意趣。

3.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借鉴通过截取生活琐屑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学以致用。

【评价任务】完成课堂活动一(检测目标一)完成课堂活动二(检测目标二)完成课堂活动三(检测目标三)【资源与建议】1.《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本单元主要是多种类型的散文学习。

前面已经学过写人记事散文(如《背影》),托物言志散文(如《白杨礼赞》),阐发哲理散文(如《散文两篇》),已经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散文写法、语言风格的不同。

学习本篇文章,可以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2.学习本文,建议大家先去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汪曾祺及他的代表作。

3.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作家、、戏剧家、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者,中国最后一个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内容简介《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雨季里昆明的雨景的散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雨后的湿润、野外的美感、城市的喧嚣、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昆明雨季的景色和人文环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季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美景;2.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3.掌握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欣赏雨季的美景;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自然、生活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思想;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昆明雨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文的主题;2.以“雨季,你会想起什么?”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答案。

2. 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并解析课文的主旨、结构、情感和修辞等方面;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和思考,逐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并结合具体课文举例,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针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特色,进行语言分析和语法学习。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示自己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和理解;2.带领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完成作品互评和修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影片/文章阅读+写作:在家中观看一部雨季的电影或者读一篇有关雨季的文章,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情感。

六、拓展阅读1.《雨巷》——雨季的另一种特色景色;2.《雨中的散步》——探究雨季与人文生活的关系;3.《雨季的味道》——探究雨季与美食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三大屏幕显示《孤独之旅》片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能够准确运用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形成的效果。

3.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深层意思。

2.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雨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理解的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喜欢昆明的雨?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语言知识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描述雨水的形容词,让学生判断其意思,并运用它们写一段关于雨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重点: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昆明”、“恰当”、“悠闲”等。这些词语在课文中具有代表性,是学生需要熟练运用的基础词汇。
(2)课文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的基本概念。雨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昆明雨季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雨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4.课文重点与难点: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7课《昆明的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7课《昆明的雨》教案
-领会作者对昆明雨季风土人情的描绘,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并模仿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技巧,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
举例:《昆明的雨》中“雨季的昆明,是天下最可爱的城市”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通过分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学生可以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传达情感。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感情表达。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Fra bibliotek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相关的主题,如“雨中的情感”、“雨的景象描绘”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描绘自己心中的“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7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7课《昆明的雨》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课文《昆明的雨》,理解并掌握生字、生词,如:缅、榕、胀等。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以雨为线索,描述昆明雨季特有的景象和风土人情。
3.领悟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散文的语言特色。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的情感表达、景象描绘和散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描绘雨中的情感。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昆明的雨》这一课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对自然美和情感表达的渴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4.揭示课题《昆明的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框架。
3.讲解重点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会作者描绘昆明雨景的高妙之处。
4.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
c.编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昆明雨的感受。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如生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2.强调课文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等。
3.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仿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明雨景的精妙。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学会总结、概括文章大意。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本文语言“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学校要举办“旅游节”活动,现要招募若干小导游,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撰写导游词做好准备工作。

自从我们读了汪老先生的昆明的雨,我们的心就被这濛濛细雨淋湿了、浸透了,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昆明的雨,也许大家会感到奇怪,这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去感受昆明的美,去体会汪老先生对昆明的浓浓深情。

二、新课学习人们常说学习犹如射箭,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坐正身体,准确、大声地齐读一遍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本文语言“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任务一:遥望雨幕感知雨为了能够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同学们需要通读课文,思考一下两个问题:问题一:汪老先生除了写雨,还写了昆明的哪些景、物、人、事?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问题二:这些景、物、人、事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示例:昆明的一切都是与雨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有了蒙蒙细雨的滋养下,才有了各种各样菌子的新鲜肥美;杨梅的又黑又红又甜;缅桂花的色白味香;木香的花叶浓密;卖杨梅苗族女孩子娇嫩的声音;房东母女的淳朴善良......教师小结:雨,不仅是描写的对象,也参与了事件,也渲染了氛围,更成为了抒情的载体。

这些事物都是昆明雨季里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情,这样可以侧面烘托出雨的明亮丰满和使人动情。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

作者的想念饱满而绵长,作者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往昔的宁静岁月,这想念串联起了林林总总的景、事、物、人,串联起了这凡人小事之美,这也体现了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聚。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字字句句流露出寻常生活的美感与诗意,堪称美文的代表。

教学时应带动学生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主动去思索、去探究,去寻觅课文的美点,去感受生活的美。

在寻美的享受中,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老家常自然,淡而有味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赏析文中景、事、物,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深情,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汪曾祺散文选材上小而平凡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作者在景物中寄寓的深情,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探究法、点拨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飞花令”赛,导入新课《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两个选手轮流说出含有某个主题字的诗句。

如果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来,则另一方获胜。

上课之前,我们也来做个“飞花令”游戏。

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古诗词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也来比拼一下。

今天的主题字是“雨”。

两位同学古诗词基础确实很不错,都背诵了不少含有“雨”的诗句,不得不让我们叹服中华民族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跟“雨”有关的散文,齐读课题!作者是谁?——汪曾祺。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汪曾祺作为江苏高邮人,为何要写昆明的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生活七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1.通过把握线索,学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2.学会通过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二、检测预习请把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读不准音或不理解的字词写在黑板上!三、寻美点作者曾经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文章美在哪里?请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的发现!总结:觉得身边处处有美景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

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是闲适的,恬静的。

四、理线索1、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而是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昆明的景、物、人、事等,这是不是离题了呢?——明线:昆明的雨总结:作者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主意象,写了昆明的景、物、事、人,化抽象为具体,形散神聚,让我们感受到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

2、作为一个高邮人为何思念昆明的雨呢?资料链接:1939年,汪曾祺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生活了7年。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昆明的雨》写于离开昆明40年后的1984年。

——暗线: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思念总结:正是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把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这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五、学写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让我们感觉情感的浓烈!通过“凡人小事”来表情达意正是汪老作品的风格!作品链接: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里,“在“母亲”去世后,“父亲”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

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
1、猜谜:具有“春城”之称的城市是哪里?(猜对有奖)(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读出韵味。

”虽然话语平常,但很有趣味。

他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生活七年。

他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很深的情节,对那里的一切都充满深情。

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具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而写成的一篇散文。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

答(1)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也不使人气闷
(2)雨季是最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雨季是浓绿的
2、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哪些与“昆明的雨”有关的内容,试加以概括?五种菌子:(1)牛肝菌(便宜,色如牛肝,入口滑、嫩、鲜、香、好吃)
(2)青头菌(略贵、格调比牛肝菌高)(3)菌中之王鸡zōng(味道鲜浓,比较名贵,但不是贵得惊人,倒也随处可见)
(4)干巴菌(深褐带绿,中吃不中看)(5)鸡油菌(中看不中吃,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一种果子:杨梅(黑红黑红、有乒乓球那么大、不酸)
一种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绿绿的颜色、很香)
三、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1、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作者以昆明的雨为触发点,写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物产,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深切怀念、对昆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2、最后一段“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深意?
答: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四、品析语言特点
1、从昆明到呈贡,在地上看到有一颗鸡zōng他跳下去把鸡zōng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语言平淡自然、幽默风趣)
2、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3“城春草木生,猛夏草木长”、《夜雨寄北》
(引用古诗词,典雅美)
五、板书设计
一(1--2)作画:引出昆明的雨
二(3---10)回忆:(3--6)昆明的雨的特点
(7 )昆明菌子极多深切怀念昆明的雨:(8 )雨季的果子---杨梅无限热爱
(9 )雨季的花----缅桂花
(10)对一些往事的怀念
三(11)点题:想念昆明的雨
六、归纳总结
七、安全教育
菌子虽美味,请慎重食用
生命高于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