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的制取(2)》学案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7bf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9.png)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氧气制取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氧气制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2efd103d8ce2f0166239b.png)
第二单元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2)学习目标1.说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点等。
2.比较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特点。
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2.课本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有什么地方要注意?3.请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5.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1.观察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你认为发生装置取决于哪些因素?收集装置又取决于哪些因素?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是什么?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收集时要注意什么?用这些方法收集时,怎么知道已经收集满?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4.下图是实验室提供的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须使用的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7d3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4.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5aa3e60029bd64783e2cc9.png)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合作学习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 ; (2)注意事项: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5、工业制取氧气原理: 。
自主检测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631b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0.png)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氧气收集、检验和储存的正确方法。
4.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以致用的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a.这三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有何不同?
b.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c.如何正确收集、检验和储存氧气?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不同的制氧方法进行评价和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图表、数据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表达,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5767049b6648d7c1c746e2.png)
教学设计
展示优学派课后作业情况
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察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条件上有MnO2,是否参与反应?
微课:了解催化剂
小组合作,通过实验验证:MnO2能改变反应速率及MnO2化学性质不变
通过视频展示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学以致用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上课
课前三分钟讲解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回顾高锰酸钾、氯
酸钾制氧气过程
新课导入分组实验制取氧气微课:催化剂了解催化剂
合作探究验证“一变”
“两不变”
利用优学派平台
发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下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2.3.2制取氧气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2.3.2制取氧气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6f99fedd3383c4bb4cd25b.png)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理解分解反应。
【预习检测】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理:____________。
2、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同分离出氧气,在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反应。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属于_____,收集装置______或________。
探究导学案:【探究题型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考查知识点归纳】: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图选择:3、收集装置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
7、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
【探究题型二】:工业制取氧气【考查知识点归纳】: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同分离出氧气,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反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
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的__________不同,因此__________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__________,剩余物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探究总结】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原理、2、装置3、步骤、①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cafc2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a.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3、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4、学习根据实验要需要设计选择实验装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及选择方法;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用到哪些仪器?连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哪些主要步骤?2、引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步骤,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2、探讨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的方法;3、探讨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4、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写出反应的表达式:⑵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择哪一组药品?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最好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因为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而且生成物无污染;制取少量的氧气选择高锰酸钾。
2、探究活动二⑴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相关注意事项。
⑵提出问题:实验室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能用该发生装置吗?为什么?该如何改进?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
⑷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最简装置的优点和弊端,引出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
⑸引导学生分析固-液-不加热型的长颈漏斗型装置的注意事项,总结其优点。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0812adc281e53a5902ff0f.png)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2课时)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第二章每三节的“活动与探究”,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是在学习了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第一次完整的物质制取。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为此,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同时,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可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来巩固基本操作中零散的知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做“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理清思路;又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及指导二氧化碳等气体制取的实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元素观、变化观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为水的组成以及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
为此,该节的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催化剂、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
三、重、难、疑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四、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
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248f5cfc789eb162dc807.png)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知识与技艺】(1)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响原理、仪器装置、搜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本卷须知。
(2)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看法分解反响,了解分解反响和化合反响的区别。
【进程与方法】(1)经过对实验装置的探求,培育先生的实验及协作才干。
(2)初步具有对知识停止剖析、对比和迁移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唯心主义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求欲,激起兴味,开展擅长协作、勤于思索、严谨务实、勇于创新和实际的迷信肉体。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响原理、仪器装置、搜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本卷须知。
知识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7页,并分组停止实验2-5,然后完成以下填空:1.在实验室里,常用__分解过氧化氢溶液__、__加热氯酸钾__、__加热高锰酸钾__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__化学变化__。
2.高锰酸钾是一种__暗紫色__的固体,它受热时,分束缚出氧气,同时还有__锰酸钾__和__二氧化锰__生成。
反响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左边是制取氧气的发作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__,左边是搜集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集气瓶、玻璃片、水槽__。
【协作探求】搜集氧气时,常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答:搜集氧气时常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作反响,所以搜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作反响,故搜集氧气还可以用排水集气法。
【教员点拨】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梗塞导管。
2.搜集纯真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搜集枯燥的气体用排向上空气法。
3.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氧气制取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氧气制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0b4fc8ff00bed5b8f31da7.png)
第二单元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1)学习目标1.知道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原理。
2.说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作用。
3.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
4.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1.哪些途径可以得到氧气?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请用文字表达式书写。
3.理解催化剂概念应注意哪几个要点?4.如果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4.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室里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什么方法?5..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2.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了呢?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什么?4.比较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哪一种方法更好?有什么优点?5.分析三个反应,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种类来看,这类反应属于什么反应?1.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
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2.在下列反应中:A、H2O→H2+O2B、CO2+H2O→H2CO3C、CH4+O2→CO2+H2O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3.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 ) 收集方法空气29 1.293氧气32 1.429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44 1.964 向上排空气法氢气 2 0.089 向下排空气法(1)你发现的规律是;(2) 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并且易溶于水),用法收集。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2)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2120026fff705cc170ad4.png)
九年级化学主备课人:赵宝华审稿:九年级化学组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2年9月 班级: 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案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收集氧气既可用 _________________ 法,也可用 ___________________ 法。
2.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用字母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工业制取氧气叫 _________________ 法,属于 ___________ 变化。
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课案2•原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制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2)学习目标:1. 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 理;2. 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 区别;3. 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4. 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 点和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反应原理和操 作方法及操作注意 事项。
2 •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3•分解反应:它与化合反应的区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各部分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装置的主要特征: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若有以下错误操作的后果是:①试管口不放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试管中的导管太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试管受热不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导管口刚冒气泡就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开导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d41b52f242336c1fb95e18.png)
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知识回顾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过程[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回答]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c8faff84868762cbaed52c.png)
一、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3、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巡视、点拨 、纠正错误操作
进行实验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氧气的知识点。(见学案)
知识运用:(见学案)
梳理总结氧气的制取、化学反应类型,对照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落实重要概念。
完成学案中的反馈问题,梳理总结,落实知识,查漏补缺。
学会利用知识树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构建框架、总结提升。
时习
1、完成教材42页第4题
2、预习实验活动
板书
设计
反思
技能性准备: 检查装置气密性、排水取气法、酒精灯的使用、氧气的验满方法等实验基本操作
复习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几种?
总结,引出新课。
独立思考进行报告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
预习
一、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3、实验室分 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进项演示实验同时精讲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点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观察演示实验,聆听教师精讲
注意注意事项,避免以后独立实验时出现操作错误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可能不是很清晰,利用气体压 强的原理
步骤最后两部可能会颠倒顺序,最好是炸裂一个试管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课题3制取氧气》
导学目标
掌握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2f53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0.png)
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3 制取氧气(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过程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活动探究制取装置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口答药品板书文字表达式讨论口答:需增加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可以用锥形瓶、广口瓶、烧瓶替代试管。
口答: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
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自然引入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装置的对比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学会辩证(1)(2)(3)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氧气的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b78f3e4431b90d6c85c7d9.png)
一、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3、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巡视、点拨 、纠正错误操作
进行识点。(见学案)
知识运用:(见学案)
梳理总结氧气的制取、化学反应类型,对照课标要求进一步明确、落实重要概念。
技能性准备: 检查装置气密性、排水取气法、酒精灯的使用、氧气的验满方法等实验基本操作
复习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几种?
总结,引出新课。
独立思考进行报告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
预习
一、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哪些?
完成学案中的反馈问题,梳理总结,落实知识,查漏补缺。
学会利用知识树的方法构建框架、总结提升。
时习
1、完成教材42页第4题
2、预习实验活动
板书
设计
反思
3、实验室分 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进项演示实验同时精讲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点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观察演示实验,聆听教师精讲
注意注意事项,避免以后独立实验时出现操作错误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可能不是很清晰,利用气体压 强的原理
步骤最后两部可能会颠倒顺序,最好是炸裂一个试管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课题3制取氧气》
导学目标
掌握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取(2)》
【温故知新】:
1、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是: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有:
【学习目标】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了解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实验探究】P38实验探究
结论: 1、 过氧化氢 氧气+水
2、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
【读一读】
4、氯酸钾是 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 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5、结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讲解:高锰酸钾是 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议一议】
2)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6、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从仪器、装置、反应物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什
结论:
本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当堂达标】:
1、实验室制氧气所用的药品是( )
A.氧化汞B.水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2、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D.过氧化氢不能分解
3、下述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没有改变 D.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4、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最新开发出用空气制取臭氧(O3)新技术,可用来给食品、水果、蔬菜、空气和水消毒,空气中的 O2转化为 O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 O3是同种物质B.O2和 O3的性质完全相同
C.上述变化是化学变化D.上述变化是物理变化
5、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通电分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到有产生。
他们感到很奇怪,急忙查阅资料,经过讨论,终于得出结论:二氧化锰能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和不变,是该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