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选修课 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一):
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严主要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一):
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严主要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对当代的影响
——传承经典,造福社会作者简介:
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企业竞争;经营管理;政治
内容提要:认真领悟《孙子兵法》的思想真谛,并将它灵活地运用到当代社会生活中,这不只是一种人生策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孙武简介
孙武,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字长卿,司马迁《史记》有其传略。他是春秋末期齐国长乐(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而略晚,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前期。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从小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且具有军事传统的贵族世家中。这使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有条件阅读古代军事典籍,了解古人的用兵史实。这为他日后参加战争实践、著述兵书、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武成年后,齐国发生的内乱愈演愈烈,他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吴国。在这里他结识了从楚国来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后来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四年亲自召见孙武。孙武向吴王阖闾推荐了自己所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怀着浓厚的兴趣将它们读了一遍,连连称妙。孙武那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阖闾的共鸣,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位杰出的将才而深感庆幸。但吴王阖闾还希望看到它们的实战效益,便让孙武那实例验证一下他的兵法理论。于是便有了“孙武斩美”的惊人举动,这也使吴王阖闾真正认识到了孙武的将才,并予以重任。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治理国家,又为吴王制定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二人共同提出疲楚的战略,用这种办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军的实力。同时,还想办法拉拢楚国的敌国唐、蔡等小国,从而为其从侧面攻击楚国准备了条件。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吴国在后来与楚国争雄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孙子孙子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许多企业家都将孙子兵法运用在战略管理当中,本文就提供了3篇2000字左右优秀孙子兵法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有关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标题:对孙子兵法中“驭人”的管理学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
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
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
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
第一篇:孙子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案例分析谋攻篇
很荣幸选修《孙子兵法》课,这门课使我重新审视人生和思考人生,用孙武的角度不断改正并更新自己的见解。虽然《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著作,但我们仍能将其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更加深刻的体会生活的真谛。由于军事战争和商业战息息相关,背后哲学理念大多相近.近年来,愈来愈多人提到要把战争兵法应用到商业管理,其中是《孙子兵法》被受人喜爱。
现在我来说一个案例分析:在波音、麦道、洛克希德的市场占有率达95%的时候,”空中客车“何以赢得市场?
航空一向是美国人的市场,就民航机种而言,波音、麦道、洛克希德的市场占有率就达95%,真可谓谁与争锋!而“空中客车”安全性能好,耗油量低,但是5年内只卖出50架,许多欧洲人愤怒质问:“这是为什么?” 为此,“空中客车”有针对性地展开宣传攻势。在还是新手的“空中客车”时期,其研制的A300型飞机,不仅舒适、安全性能强、空间大,且耗油量也只有美国机种的1/3。可是5年之内,这种飞机总共只卖出50架。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于是,“空中客车”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
攻势一“上伐为谋”。以爱国就应该买国货的逻辑,利用国民自尊赢得民心。开始以空中巴士是欧洲人的骄傲,而为‘收回’制空权,欧洲人应乘坐自己制造的飞机。所以欧洲要想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支独立力量,就必须有强大的航空制造业。航空公司面对如此猛烈的宣传攻势,开始担心民心问题,纷纷开始考虑购买“空中客车”。分析:空中客车在面对窘困的境地,展开浩大的宣传攻势,利用民族自尊心谋取民心,从而使自己站得市场一方之地。
孙子兵法与全胜思想
孙子兵法与全胜思想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通过四周《孙子兵法》选修课的认真学习,我认识了《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的一些论述思想,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及应用,其中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核心的“全胜”战略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也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翻阅了此方面的一些文献,加以思考,并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全胜”思想是孙子战略思想的核心。孙子针对春秋时期列国纷争、战乱频仍的局面,继承和发展前人的“谋攻”经验,提出了崭新的“全胜”思想。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伐谋”、“伐交”等“非战”、“非攻”手段使敌“全国”降服、“全军”降服,不到万不得已不直接动用武力去“破人之国”、“拔人之城”。其思想核心是:尽量避免战争,力求通过不直接交战的手段使敌方完整地屈服,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战争目标,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自保而全胜”、“安国全军”的目的;即使战争最终难以避免,也要尽量减少攻城拔寨等艰难激烈的战斗,最大限度降低战争成本。孙子将政治范畴的“伐谋”、“伐交”与军事范畴的“伐兵”、“攻城”结合起来,强调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使其“全胜”思想理智、灵活,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一战到二战,战争的暴烈性显然没有改变,人民也开始审视战争带来的后果。在当代,局部战争虽然存在,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大主题,这也说明,真正用武力来解决争
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一):
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严主要
孙子兵法大论文
孙子兵法——学后感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它是我国的经典名著,它不仅像四大名著一样是在精神上影响、感悟我们。还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每一个小事之中。选修了这样一门课,我觉得很荣幸,也很庆幸,因为报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明年大四我也没有时间在报选修课了。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兵书,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就,国外对于它的评价也很高。欧洲学者对孙子的评价,涉及到军事战略、人文哲学、商业竞争、体育竞技、人才开发、社会生活,乃至情报反恐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孙子兵法》的现代意义给予极高的评价。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指出,《孙子兵法》是对战争艺术“这个主题”的最早著作,但在其了解的综合性和深度上却无人能及。那也许可称之为对战争指导的智慧精华。它是眼光较清晰、见识较深远,而且更有永恒的新意。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所言,《孙子兵法》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切辞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昨天刚写出来的。英国学者布劳表示,《孙子兵法》这一部书,可以说是世界史中研究战略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但是书里面所载的许多学理,确是非常适于现代的应用。而在某一点上,显示出和我们现代的著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胜雅律还说,《圣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而在全世界发行量和影响力大的书籍中,只有《孙子兵法》能与它媲美。《孙子兵法》是谋略学的《圣经》,超越了战略,超越了计划,超越了西方人的思维。如今,孙子在全球受宠,西方人更喜欢《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孙子更受西方人的欢迎。《孙子兵法》的魅力,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谋略与智慧的魅力。如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最高境界,是东西方认可度最高的。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
第一篇:孙子兵法论文
课次一、二节
班级、学号
《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姓名:
授课老师: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2011年5月22日
《孙子兵法》对立与统一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矛盾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上。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统一。
一、义与利的统一: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
大的战争效果。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那么这个就是说,他是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讲道德,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游戏要有规则,道德要有底线。做什么事情我认为都是既要讲究利,又要讲究义,道义跟功利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哈哈
08级会计本科四班李曼
《孙子兵法》不应该被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孙子兵法》解决。
我读《孙子兵法》也不是很久,暂时只理解了一部分“知”
《孙子兵法》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才能有“谋”,而有了“谋”才能有“行”。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
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各个方面情况,你才能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
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一支股票涨了一块钱,一般的人只看到这股票涨,就跑去跟买,老股民知道这股票上涨的空间很小了,到了卖的时候。资深股民知道这股票脱离了市场本质,已经被操纵了。别的庄家知道这股票被操纵了,还知道操纵的手法,知道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涨。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见地认识,你能赢吗?)
第三是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虽然很复杂,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孙子说,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能避免,能提前应对,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足够预见力。
第四是知道自己,无论你处理事情,你和别人对弈,无论你做什么,这里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自己”,在这些里面,“自己”始终都是一分子,所以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
《孙子兵法》选读课论文
从《孙子兵法》借鉴智慧
——谈谈《孙子兵法》与我们的大学生活
《孙子兵法》是一部25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它在世界军事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被世人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使诸多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目前,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设了《孙子兵法》课。那么,它在当今生活中,同时在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孙子兵法》通篇以智慧为本质特征,孙子的每一句话都是智的凝聚,谋的浓缩。人们可以从《孙子兵法》的深邃哲理和智谋中,领略观察事物的辩证思维原理,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学到处理人事百端的策略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应当从中获得力量来与困难做斗争,从中获取方向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没有短兵相接、没有血流成河,但很多时候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很残酷的。学习是我们年轻人的首要大事,如何利用大学时间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是这四年里的头等大事,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得不察也,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这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借用孙子这一用兵思想,我们可以说,真正懂得人生的人,也绝不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
孙子兵法论文
刘瑨
2014214710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
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孙子兵法在战争实践中运用的典型案例,从古至今可以说不胜枚举,尤其是解放战争,鲜明的体现出毛泽东和老一辈我军将领灵活运用孙子兵法的经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曾表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从许多方面体现出一些谋略思想的运用,跟孙子的谋略思想非常之相似。
本文仅以平津战役为例加以分析。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过程中消灭了国民党47.5万大军,国民党军受到重创。于是,蒋介石决定采取收缩战略,将长江以北的部队往南撤,准备将来以长江为界跟共产党划江而治。当时在长江以北国民党部队主要是傅作义兵团,傅作义清楚解放军赢得了辽沈战役之后,肯定会分兵南下对平津地区展开打击,所以傅作义作出北平不可久留,随时准备撤退的判断。中共中央决定展开平津战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灭傅作义军团,这样就不能让傅作义兵团逃跑,必须打乱傅作义的图谋,即为伐谋。
毛泽东对此采取了若干个措施,其中有两个比较巧妙。
第一,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刚刚赢得辽沈战役的胜利,放弃修整和训练,马上秘密进入山海关,准备和华北野战军展开平津战役。而其他留守东北的部队,却是大张旗鼓和人民群众游行庆贺辽沈战役,报纸、电台大篇幅的报道东北野战军首长在集会游行上的讲话场面,这一番大造声势迷惑了蒋介石的视线,给他一个错误的判断,就是东北野战军三个月内不会进攻北平。
第二,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进入山海关以后,以秘密行动对唐山、塘沽、天津、北平隔而不围,却不急于攻打,这样一来使傅作义感到了压力,但是又不至于迫在眉睫、拔腿就跑,可以缓一缓。而此时,在北平的西北面,华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又对新保安、张家口两个重镇围而不打,这也就堵死了傅作义往西北方向逃跑的道路,是傅作义变为笼中之鸟,脱身不得。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孙子兵法选修课 论文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
[摘要]《孙子兵法》建立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的基本体系,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的本质。通过查阅孙子兵法相关论文,我尝试从概念
范畴和全篇线索的角度对其作出解读。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谋略学,决策原则,理论体系
一.概念范畴
(一)理论体系
对于《孙子兵法》的体系构造,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从“胜”的角度建立的1,
也有依据哲学“知行观”建立的2,还有凭“道”与“势”生发的理论。个人认为下面的
三分法较合理:
(一)先胜(力量准备):先知,尽知,积形,庙算;
(二)全胜(力量威慑):伐谋,伐交,伐兵,因变;
(三)战胜(力量使用):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权,支配位),仁诡(辩证统一),任
势,避实击虚,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生死(士兵心理)等。
(二)核心思想
“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
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
1 吴如嵩在《倘佯兵学长河·门墙谈兵》(2002)中提出一个观点,孙子的概念范畴体系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知胜之道,
二是致胜之道。简而言之,要点如下:知胜之道:利害、慎战、庙算、知胜;致胜之道:全破、先胜、速久、形势、主客、示形、虚实、专分、奇正、因敌制胜。
2 张晓军,许嘉在《“知”与<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2001)中认为《孙子兵法》的总体理论体系包括:(一)认识法则:关于“知”的理论,即以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为内容,知常、知变、尽知、先知为要求,料敌、动敌、用间、较计、索情为手段,以确知、先知、尽知为目的;(二)行动法则:关于“行”的理论,即以伐谋、伐交、野战、攻城为内容,以
孙子兵法作文800字
孙子兵法作文800字
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三个代表”。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以丧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如“男女授受不亲,嫂溺,叔援以手,权也。”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四书》《五经》“六艺”,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
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个道理。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如商业和教育。
[专题范文]孙子兵法论文8篇
[专题范文]孙子兵法论文8篇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一):
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
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严”主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
[摘要]《孙子兵法》建立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的基本体系,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的本质。通过查阅孙子兵法相关论文,我尝试从概念
范畴和全篇线索的角度对其作出解读。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谋略学,决策原则,理论体系
一.概念范畴
(一)理论体系
对于《孙子兵法》的体系构造,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从“胜”的角度建立的1,
也有依据哲学“知行观”建立的2,还有凭“道”与“势”生发的理论。个人认为下面的
三分法较合理:
(一)先胜(力量准备):先知,尽知,积形,庙算;
(二)全胜(力量威慑):伐谋,伐交,伐兵,因变;
(三)战胜(力量使用):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权,支配位),仁诡(辩证统一),任
势,避实击虚,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生死(士兵心理)等。
(二)核心思想
“慎战”思想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慎重决策和慎重谋划
两部分,其宗旨是“安国全军”。围绕着战争决策,孙子提出了限制战争的三个原则,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旨在使决策者对战争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战争发生的频率,其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果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对抗形
1 吴如嵩在《倘佯兵学长河·门墙谈兵》(2002)中提出一个观点,孙子的概念范畴体系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知胜之道,
二是致胜之道。简而言之,要点如下:知胜之道:利害、慎战、庙算、知胜;致胜之道:全破、先胜、速久、形势、主客、示形、虚实、专分、奇正、因敌制胜。
2 张晓军,许嘉在《“知”与<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2001)中认为《孙子兵法》的总体理论体系包括:(一)认识法则:关于“知”的理论,即以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为内容,知常、知变、尽知、先知为要求,料敌、动敌、用间、较计、索情为手段,以确知、先知、尽知为目的;(二)行动法则:关于“行”的理论,即以伐谋、伐交、野战、攻城为内容,以
攻守、分合、奇正、示形、造势、诡道为方式,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为原则,以克敌制胜——其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兵不钝”)获取全胜(“必以全争天下”)为目的。
式,孙子主张对战争进行精心谋划,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战争可能造成的损失,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战争和作战指导原则,包括全胜原则、速胜原则、因粮于敌原则、避实击虚原则等。围绕着战争决策问题,孙子对限制战争明确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或者说是为战争设置了三道门槛,这就是“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
(一)非利不动,即不符合国家利益,就不要发动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不仅关系到决策
者个人的成败荣辱,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是否选择战争,不仅要考虑国家的局部和眼前利益,更需要谋划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孙子主张,凡是不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战争,就不能进行,否则就违背了“安国全军”的原则,就会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害或留下隐患。
(二)非得不用,即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发动战争。孙子在《形篇》主张“先胜而后求
战”,“所措必胜,胜已败者”,反对“先战而后求胜”。孙子认为,胜利的条件来源于“修道而保法”中的仁政,“以镒称铢”的综合实力,“五事七计”中军队的战斗力和将领运用谋略的能力,也来源于有利的战略态势和战争时机。这靠的是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的长期建设和积累,故孙子强调决策者进行战争决策时,要经过认真研究和综合衡量,看看是否具备打赢战争的条件。
(三)非危不战,即国家没有遭受严重的威胁或重大的危机,就不要发动战争。这里强调的
是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的问题。在本国利益没未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侵犯他国利益,就是非理性、非正义的战争;本国的利益虽然受到威胁,但还没有陷入严重危机,战争也并非最后和惟一的选择。这样的战争即使符合本国的利益,而且能够取胜,其最终的结果也很可能是胜而不能“修其功”的“费留”。孙子把国家利益面临严重威胁作为战争的底线,集中反映了孙子“慎战”而非好战的战争观3。
“伐谋”思想是孙子兵学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和最高层次的决策思想,也是其精髓所在。这一思想包含四个层面的意蕴:一.狭义性意蕴,即指不经过伐交和伐兵等形式而单纯以智谋屈敌的意思:二.广义性意蕴,即指在战争中既要注意单纯以智克敌、不战屈人,又要注重在外交和军事行动中充分发挥智谋的作用,或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此种意义上的伐谋,包括战争过程中的一切用谋现象;三.战略性意蕴,指在战争过程中要重视从全局和总体上以谋胜敌,积极寻求、制订屈敌致胜的具体方略;四.战术性意蕴,指即使在战斗中也要重视以智谋胜敌,如战场上的声东击西、示假隐真、佯败诱敌等等。
伐谋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战争中必须注重与敌斗智赛谋,力求在现有实力的基础上以己之智慧谋略克敌之智慧谋略,以达屈敌致胜之目的,而要力避只知逞强斗狠、以力克敌的思想和行为。伐谋思想在《谋攻篇》中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阐述,它是全胜目的和最小代价的破胜目的的依据,是《孙子兵法》全部军事理论的主线。
3 任力,《对孙子“慎战”思想的几点认识》。
“速胜”思想是孙子战争指导体系的核心。孙子从持久之害的角度论证了速胜之利,
指出持续的战争会造成三个后果: (一)“顿兵挫锐”,即部队士气下降,锐气受挫;(二)“国用不足”,即国库被掏空,国力被耗尽;(三)“诸侯乘其弊而起”,即由于
前两个后果,给其他诸侯乘虚而入提供了机会,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到了这种地步,“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失败的结局恐怕就难以改变了。战争
实践证明,持久的战争对国家最为致命的影响就是经济上的巨大消耗,甚至有可能使国家
元气大伤,多年难以恢复。这样的战争,即使取胜,也可能得不偿失,因此是不符合战争
效益原则的。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力求速胜。而孙子认为实现速胜的着眼点在以下三
个方面:
(一)确立优势地位。《势篇》指出:“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
机。”孙子将优势的实力、有利的态势与迅疾短促的军事行动联系起来,阐明了各
种制胜因素占优和充分发挥这些因素的效能是速胜的前提和保证。
(二)善于把握时机。《九地篇》指出:“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一旦时机出现就要迅速采取行动,不宣而战,并首先打击敌人的要害,争取一招制
敌。
(三)贯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指导思想。《九地篇》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
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又说:“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
兔,敌不及拒。”
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军事谋略学理论的基石,更是战争中制胜行为的最一般原则。战争中各种制胜行为的运用和变化,无不是为着达到避实击虚并进而克敌制胜的目的。
《孙子兵法》中所说的避实击虚,其内容既包括空间上的避敌强点,即“实而备之,强而
避之”(《计篇》);也包括在时间上的待敌气衰,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军争篇》)。
从战略的角度看,《孙子兵法》的谋略理论是一种以弱胜强、以寡击众的理论,但从
战术的角度看,《孙子兵法》的谋略理论又是一种以强一胜弱、以众击寡的理论。《虚实篇》说:“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4。
知彼知己是《孙子兵法》军事决策思想的基础,是做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
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要做到知己知彼,要对于对方有透彻的了解,就要重
视信息和控制的重要作用。
《孙子兵法》中包含着古代朴素的信息观,揭示了信息联系的规律。按照孙武的认识
和设计,运用信息主要靠“算”和“知”。
4赵梦涵,《<孙子兵法>的哲理性及其应用价值》,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