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和技术条件(如种植技术、农业机械)。
3.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展示丰富的农业区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互动,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6.实践操作,提升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系统认识尚显不足。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不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高中地理 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课前预习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等。
(3)探究讨论: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答:不是。
自然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探究讨论:同一农业地域内,有何共同特征?答: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3.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课内探究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的区位因素:读P42图3.3,说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自然条件::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典型例题一: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找出下列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限时训练根据下述材料及农业区位因素有关知识回答1、2题。
材料一荔枝开花授粉适温要求在20°C~24°C,气温过低就会造成有花少果或者无果。
2007年3月底深圳某果场4万多株荔枝树开花率达到95%以上,但4月3日以来持续一周的大风降温使果场1/3的植株花朵败落。
材料二谣言短信让海南香蕉生产遭遇“滑铁卢”:2007年4月,往年每斤一元五角钱收购价下跌到每斤一角钱,价格暴跌依然无人问津,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蕉农一年的辛勤耕耘化为乌有。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进行种植?”、“如何改进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为案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种植这种作物?”、“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等。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突出体现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引导性、合作探究性、案例分析性和反思评价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亮点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自学探究】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自然因素:2.农业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
6.说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A.春小麦B.棉花C.奶牛业D.玉米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政策C.技术条件D.市场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A.技术力量达不到B.不利于水土保持C.不能耕作D.交通不便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政策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变化C人口增长趋缓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二.双选题11.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A.美国B.法国C.荷兰D.新西兰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市场的需求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参考答案:一、1、C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B 11、CD12、AD 13、CD。
新教材 【人教版】必修2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南山山峰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北山则在2 000~2 500米之间。
故河西走廊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古以来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又被称为“西北粮仓”。
思考:导致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点拨:水源。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1)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__ (2)区位选择实质:农业土地的__________。
2011年1月,中央财政下拨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这反映了哪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1)概念:在一定的______和一定的______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______、______、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是__________发展农业、__________农业土地的结果。
2.混合农业(1)主要类型:________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__________盆地,其经营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的混合。
读教材图3.9“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可获得以下信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暖湿、土壤肥沃)和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人教版必修二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设计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够结合具体农业区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能够运用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通过阅读教材基础内容,并且能够参照地图册确定具体位置,从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预习案】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⑦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⑧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⑨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⑩因素)。
【自学反馈】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B.热量 C.水源 D.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源D.光照4.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 B.②③B.C.③④ D.①④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共1课时)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请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说明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分类、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东北地区的大型农场、江南水乡的稻米种植、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各有特色?”
2.学生观看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指出农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农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农业区位选择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1)列出影响家乡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分析这些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以下案例,并分析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1)案例一:某地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逐步发展蔬菜种植,分析其区位因素变化;
2.难点:理解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6.重视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提问、练习、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7.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农业区位选择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解释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趋势。
2.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内容: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知识。
2.利用GIS软件,选取一个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空间分析,绘制相关图表,并撰写分析报告,不少于1000字。
3.针对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3-5道题目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解题报告,不少于500字。
4.拓展阅读:选择一本关于农业地理学的书籍或文章,阅读并总结其中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不少于1000字。
高中地理 第3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把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
一、教材P43活动点拨: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适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由此可见,地形条件是这里立体农业模式的主导影响因素。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鲜花消费需求增大。
同时,该地区紧邻港澳台,市场需求量大,便于出口。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受市场、价格影响外,改革开放政策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教材P44活动点拨:1.(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
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靠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然后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市场与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知识整合
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农业地域的形成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知识体系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自然因素:高地和低地沼泽化,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
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
灾害和市场:大规模生产受灾损失大,市场竞争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
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世界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分布:东南部和部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
区位因素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区位含义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的变化
环地中海
地区的农
业变迁
澳
大
利
亚
的
混
合
农
业
澳
大
利
亚
混
合
农
业
的
形
成
模式:“土–草–畜–市场”
放牧、划区轮牧
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
播种优质牧草并施肥
三、要点突破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市场、交通运输条件、政府的政策、机械、劳动力、农业科技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人类在农业的发展中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调节和改造,是不利因素得以转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变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受市场和农业科技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主导因素的确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称为主导因素,对于主导因素的确定,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
但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地区影响农业的各因素中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例1.根据我国农业部2018年2月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3)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
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B.交通条件C.劳动力因素D.产业化基础
(3)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缩小地区差距
[解析]第(1)题,解题时要注意结合选项,①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应为大豆;②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应为油菜;③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长江流域都有分布,应为棉花;④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热带地区,应为甘蔗。
第(2)题,上述四地农作物产区的确定既要考虑合适的自然条件,又要考虑本区的产业化发展基础。
第(3)题,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挥地区优势。
[答案](1)D (2)AD (3)AC
例2.下图示意昆明附近生产转化的构想,I表示烟
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
读图并回答下
列问题。
(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
资源优势是。
(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后括号内)()
A.减少运输成本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判断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质考查了“春城”昆明这一区位的气候特点。
(2)抓住图中“世界花卉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信息,可推断出:发展中国家具有成本优势即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
(3)由题干得知,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是解决好保鲜、开发新品种等关键问题,这就必须进行技术开发创新。
这种由果溯因的思维方法要注意运用。
[答案](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2)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较低
(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进技术)(4)C、D
例3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回答(1)~(2)题。
(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
(2).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地图信息并运用信息判断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考查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考查学生对中国区域的了解。
[答案]:(1)、A (2)、B
四、课堂训练
1.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B.光照、水
C.水、地形D.地形、热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效能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读下图,回答6~8题。
5.根据图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
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C.茶叶D.甜菜
6.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B.地势平坦C.水源充足D.热量丰富
7.该区域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求量
D.政策
9.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这些蔬菜、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棚。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10.有关农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突出
B.自然因素是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C.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D.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11.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18.3
(一月平均气温)
A.-2.3 B.3.6 C.5.6
(年平均降水量)
A.453.9 B.976 C.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A.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B.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C.草地(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B.青稞、油菜等C.水稻、茶叶等
(2)根据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甲:
丙: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1、D
2、C
3、C
4、 D
5、B
6、D
7、D
8、C
9、C 10、A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