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知识文字相互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内容繁杂、专业性较强,很多普通人对于其中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为了增加公众对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法治素养,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
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是指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它们通过确定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规定国家的机构和职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是规范社会公民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法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相关权益。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常见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误解1. "网络用语可以随便使用":事实上,网络用语在正式场合和法律文书中并不适用,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运用书面语言。
2. "心里默念的话不算数":民法通则规定了口头和书面的合同等效原则,心里默念的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3. "删帖就能摆脱法律责任":网络信息传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删帖并不能完全摆脱法律责任。
四、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1.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参加法律教育培训、阅读相关法律书籍等方式,增加对法律法规的了解。
2. 尊重法律法规:作为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保障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以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
本文将就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背景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制定旨在规范公民、组织及机构在使用语言文字时的行为,保障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这些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制定与制定的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类型1. 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一国基本法律制度的核心,也是保障语言文字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宪法中通常会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言论平等等相关权利。
而法律则会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进一步规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行政法规及规章行政法规和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可以规定公民、组织及机构在特定领域内使用语言文字的要求。
例如,教育部可以出台教育行政法规,规范学校的语言文字教育。
3.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除了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外,一些国家还专门立法制定了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这些规定通常涉及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和保护等方面。
例如,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旨在推动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
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实施与效果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实施与效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这些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最后,注重制度的完善和更新,根据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在全球化的今天,语言文字交流也日益频繁,各国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借鉴彼此的经验,使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更加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 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背景在社会交往中,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规范和保障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旨在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明确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国内主要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中文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2.2. 《普通话推广法》:法律规定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地区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
2.3. 《全民普通话水平测试通用词表》:词表规定了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对于普通话培训和考试具有指导作用。
2.4.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法规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合法、健康,不能传播违法信息和有害信息。
3. 国际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3.1. 欧洲语言文字宪章:宪章规定了欧洲各国和地区的语言文字权利保障和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旨在维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政策推荐》:推荐各成员国制定和执行语言政策,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4.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影响和意义4.1. 维护社会稳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有助于减少语言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2.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各种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4.3. 保护语言文字权益: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保障了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让民众能够正常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保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正性。
5.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可改进之处5.1. 加强宣传教育: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加强宣传教育的内容,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意识和规范使用能力。
5.2. 加强跨领域合作:在制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网络社交等新兴领域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影响。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范本】一:引言\t本文档旨在总结和解释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档涵盖了多个章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专有名词解释、言论自由、文字著作权等。
二:专有名词解释\t1. 语言文字: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知识的工具。
\t2. 言论自由:指公民有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布信息的权利。
\t3. 文字著作权:指以文字形式表达的作品,享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权利。
三: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t1. 概述: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但也应受到某些限制,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
\t2. 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法、刑法等。
\t3. 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可以审查并删除违反国家安全的言论。
四:文字著作权保护\t1. 概述:文字著作权是作者对其文字作品享有的法定权利。
\t2. 著作权保护范围:包括文字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等权利。
\t3. 著作权登记:作者可以通过登记著作权来确保自己的权益。
\t4. 侵权行为追究:侵犯文字著作权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惩罚。
五:互联网上的言论与文字著作权\t1. 网络言论监管:针对互联网上的言论,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t2. 网络文字著作权保护:网络上的文字作品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t3. 网络侵权行为打击:相关部门会对侵犯网络文字著作权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附件:\t1. 国家安全法全文\t2. 著作权登记申请表格\t3.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t1. 言论自由:指公民有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布信息的权利。
\t2. 文字著作权:指以文字形式表达的作品,享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权利。
\t3. 侵权行为: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文字作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益。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可视化表达形式。
为了保证语言文字在社会中的正确应用和规范使用,各国普遍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展开探讨。
二、语言文字保护法律法规1. 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保护语言文字创作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著作权人应享有作品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权益,以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2. 广告法广告法是规范商业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法律法规。
它要求广告中的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不能使用虚假、夸大、误导的语言文字,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维护市场秩序。
3. 计算机软件保护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是保护计算机软件语言文字表达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计算机软件作者对其软件的复制权、发行权等权益,以保护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4.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中也有一些涉及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
例如,政府机关在制定文件、公告等官方文件时,需要使用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意义1. 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权益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防止滥用、误用等不当行为的发生,保护语言文字的权益。
2. 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可信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存在,迫使信息发布者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更加谨慎,减少了虚假宣传、不实报道等现象的发生,提升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规范使用,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能够降低误解和冲突的发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四、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挑战与启示1. 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的出现给语言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文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恶意言论等。
法律法规需要与时俱进,对新兴技术环境下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适时调整与规范。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规范和保护语言文字的正常使用,各国纷纷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介绍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宪法第五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民族、出身、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有何差异,都有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这条规定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避免了歧视和偏见。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决定》是中国国家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
该决定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汉字。
公民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交往,尊重和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
这一决定的出台,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规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广告法》《广告法》是中国针对广告行为制定的法律法规,其中包含了对广告中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
根据该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广告宣传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使用误导性、虚假宣传或者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语言文字。
这一规定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四、《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中国制定的面向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
根据该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互联网实施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为维护网络信息的正常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网络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网络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是中国国家对互联网文化行业的管理制度,也包括了对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
根据该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传播违法言论,不得发布、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 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
为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规范。
根据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
这意味着在国家行政、教育、文化等领域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3. 语言文字法为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
该法律规定了语言文字的标准和规范,禁止歧视性言语的使用。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国家对汉字的保护和推广,以及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发展。
4. 教育领域的规定在教育领域,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定也相当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应当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同时,根据国家的教育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以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5. 沟通和媒体行业的规定在沟通和媒体行业,语言文字的准确使用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相应制定了规范性文件。
例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员行规》,明确了主持人员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文字要求。
此外,各行业也制订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6. 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的规定在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国家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规定,以确保语言文字的准确和一致。
例如,我国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并参与制定了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国际标准。
7.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如果违反了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国家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具体的处罚方式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情况下,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警告、罚款或其他行政制裁。
8. 结论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沟通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保护。
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2023年度: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范名称的使用(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命名法》第二条)1. 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的地名、建筑名称、文物名称等命名的准确性。
2. 鼓励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建筑名称、文物名称等。
第二条现代汉语规范(引用自《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条例》第四条)1. 推广标准化的现代汉语规范,促进语言交流。
2.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3. 普及语言文字知识,提高全民族素质。
第二章汉字使用规范第三条汉字规范(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1. 遵循规范,正确书写汉字。
2. 保护汉字的规范使用,维护汉字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汉字简化问题(引用自《汉字简化方案》)1. 推广使用简化字。
2. 保护和传承繁体字。
第三章文字标准规范第五条汉字标准(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12-1980)1. 统一汉字的印刷字形和笔画顺序。
2. 保证公文、出版物等文字的准确传达。
第六条公共场所标识符号(引用自《中文公共信息设计规范》第三部分)1. 标准化设计公共场所的标志和标识符号,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 提高公众对公共设施的识别度和安全性。
第四章语言文字教育第七条语言文字教育(引用自《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1. 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均应包含语言文字教育。
2. 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
第八条教材规范(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技术》第五条)1. 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加强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教材。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九条违法行为(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1.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语言文字的权利。
2. 违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法律制裁。
第十条责任追究(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1. 国家机关应当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第一部分法律摘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 , 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 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 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 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 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 , 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五) 《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六) 《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七)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982年通过,2004年修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录)(1984年通过,2001年修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1995年)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节录)(1979年通过,1983年修订)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1979年通过,1996年修正)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1989年)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通过,2007年修订)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节录)(2003年通过,2011年修订)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节录)(1982年通过,2001年修正)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录)(1994年)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节录)(1992年通过,2010年修订)十二、《地名管理条例》(节录)(1986年)十三、《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节录)(1988年通过,1993年修正)十四、《幼儿园管理条例》(节录)(1989年)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节录)(1992年)十六、《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节录)(1993年)十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节录)(1993年)十八、《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节录)(1997年)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节录)(2001年通过,2002年修订)二十、《出版管理条例》(节录)(2001年通过,2011年修订)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节录)(2003年)二十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2005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第四条第四款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信息的重要工具,而法律法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习语言文字和法律法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一、语言文字的学习方法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学习语言文字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下是一些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1. 阅读阅读是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和报刊,可以学习丰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同时,阅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扩展视野。
2. 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和组织表达的能力。
可以从仿写、模仿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听力和口语听力和口语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通过听力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口语练习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方法法律法规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规则和维护自身权益。
以下是一些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方法:1. 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了解基础的法律概念和知识是学习法律法规的前提。
可以通过读取相关法律法规书籍或参加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课程来学习。
2. 关注社会热点和案例分析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案例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的运用和实践。
可以阅读相关案例评论和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参与法律辩论和研究参与法律辩论和研究活动可以提升我们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参加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活动,与他人进行法律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意义学习语言文字和法律法规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个人层面掌握语言文字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同时,了解法律法规可以加强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一、语言学习1.1 汉字学习- 1.1.1 历史演变- 1.1.2 基本笔画- 1.1.3 常用部首- 1.1.4 常用生僻字1.2 普通话学习- 1.2.1 拼音- 1.2.2 声调- 1.2.3 常用词汇- 1.2.4 语法基础1.3 英语学习- 1.3.1 单词记忆- 1.3.2 语法基础- 1.3.3 阅读训练- 1.3.4 口语训练二、文字学习2.1 繁体字转换- 2.1.1 繁体字简介- 2.1.2 常用的繁体字- 2.1.3 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换方法2.2 标点符号使用- 2.2.1 基本标点符号- 2.2.2 常用文本符号- 2.2.3 标点符号使用规则2.3 写作技巧- 2.3.1 文章结构- 2.3.2 段落写作- 2.3.3 文字组织技巧三、法律法规知识学习3.1 宪法- 3.1.1 宪法基本原则- 3.1.2 公民权利与义务- 3.1.3 国家机构与行政管理3.2 刑法- 3.2.1 罪名分类- 3.2.2 刑事责任- 3.2.3 刑法实施要点3.3 民法- 3.3.1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3.3.2 财产继承法律知识- 3.3.3 合同法律知识四、其他知识学习4.1 计算机技术- 4.1.1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1.2 网络基础知识- 4.1.3 编程语言入门4.2 经济管理- 4.2.1 企业管理理论- 4.2.2 财务管理知识- 4.2.3 市场营销基础总结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 对每个章节下面的编号列表做到了2级详细描述。
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内容,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是惩罚罪犯的法律。
- 民法:规定民间、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和合同等法律。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学习一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学习一标题: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学习一一、引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内容。
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规范要求,以确保使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而在法律法规方面,理解其适用范围和核心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从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本文档将深入探讨语言文字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二、语言文字学习1. 语言文字基本原理(1)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而文字则是记录和传承语言的符号系统。
语言和文字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2)语言的分类语言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语言学家的分类方法,主要可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印欧语系等。
(3)文字的分类文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文字的表现形式,主要可分为象形文字、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等。
2. 语言文字规范要求(1)语法要求语法是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句子结构、词语搭配、时态语态等方面。
正确使用语法可以有效避免误解和歧义。
(2)拼写要求拼写是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基本要求,它涉及到词汇纠错、口头书写等方面。
正确的拼写有助于提高表达准确性和信服力。
(3)标点要求标点是语言文字正常传递和理解的必备要素,它涉及到句子结构、语调变化等方面。
正确使用标点可以使文本更加流畅和易懂。
三、法律法规学习1. 法律法规核心概念(1)法律法律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其目的是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法律制定和实施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
(2)法规法规是法律的二级规范,它是在法律框架下针对特定领域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就是一部重要的法规。
(3)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对于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解释和补充的规范性文件。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为了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字,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
首先,我将介绍一些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其中第四章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广全国通用的书写系统。
”这一条款为推广普通话和推广书写系统提供了合法依据。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法实施条例》分别规定了相关权利和义务,包括宣传普通话、加强语言文字培训、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
其次,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以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普通话言责,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化”。
《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素养水平。
此外,文化部还制定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了推动全民族语言文字素质提升、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以及保护语言文字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
例如,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特殊的政策措施,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推行了以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政策,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市场中的语言文字使用,包括规定公告、广告、商标等一切公众信息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禁止使用迷惑性、低俗、恶搞等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宣传。
总之,国家对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为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字、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提供了合理的保障和指导。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一、起草背景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为了规范和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本文将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进行探讨。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1. 宪法宪法是一国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文化权益等。
在言论自由方面,宪法通常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也对此做出一定限制,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刑法刑法中的诽谤罪、侮辱罪等保护了人们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不受他人侵犯,对于恶意散布谣言、造谣生事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基本教育法基本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其中包括语文教育的规定,要求学校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推崇文明的用语和表达方式。
4. 印刷出版法印刷出版法规定了出版物的审查、出版物的出版与发行等,保护了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版物中出现违法言论或其他内容。
5. 广告法广告法规定了广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健康权等。
广告应当以真实、合法、诚信的方式进行,不得夸大、虚假宣传,避免利用不当语言文字产生误导。
三、有关规定1. 网络信息安全法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定了网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行为的要求,禁止传播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非法信息,保护了公民合法的言论自由和信息权益。
2.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中的内容要求,保护了广大观众的合法权益,规范了节目制作和播放过程中的语言文字使用。
3. 商标法商标法规定了商标的注册和使用要求,商标作为一种标识符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企业或商品的特点和形象,法律保护了商标的使用权,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法律法规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语言文字的快速变化和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一些言论自由的边界模糊,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
2. 网络语言的规范与管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的使用日益普遍,但其表达方式多样且风格不一,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和管理措施。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de)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3.国家通用(de)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de)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de)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de);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de)特殊情况.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de)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de)现代汉民族共同语.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de)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de)传承字.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de)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12.普通话水平测试(de)等级标准是怎样(de)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13.推广普通话(de)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d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de)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de)12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de)过程中,这句话对吗答:对.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e)关系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de)基本原则和政策.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de)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de)应如何处理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de),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de)违法行为(de)管理途径有哪些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de)内容.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de),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27.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8.说出几部你知道(de)有关推广普通话(de)法律法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de)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de)中文信息处理(de)管理制度.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32.什么是汉字(de)标准化答:汉字(de)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de)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de)“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de)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de)异体字,已经简化(de)繁体字,已经废止(de)“二简字”和错字、别字.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de)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de)语言文字(de)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de)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de)相关规定实施.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答:可以.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de)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de),对哪一年以前出生(de)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7.在少数方言复杂(de)地区,特别是农村(de)教师及相关毕业生(de)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答:是(de),他们(de)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de)目标答:2010年.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de)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答:⑴已经简化(de)繁体字;⑵已经淘汰(de)异体字;⑶自造(de)简化字,已经废止(de)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de)字;⑷已经淘汰(de)旧字形;⑸已经更改(de)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de)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de).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1)文档模板范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一、法律法规1.1 语言文字法1.1.1 法律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语言文字法为维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基础。
以下是对法律中关键条款的解释:(1)第一条:本法的目的是保护国家言语文字的优秀传统,指导和规范言语文字的使用,促进国家言语文字事业的发展。
(2)第二条:本法合用于全国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国家言语文字的活动。
......1.2 语言文字规范1.2.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是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的,以下是摘录的关键规定:(1)规范一:文字规范在文字撰写和使用时,要遵循以下规范:- 符合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用词准确、简炼,表达清晰;- 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外来词语等。
(2)规范二:口语规范在交流和表达中,要遵循以下规范:- 口语表达要简明扼要;- 语速适中,语调平稳;- 避免使用粗话和低俗词汇等。
......二、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语言文字法全文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文件3. 相关文档补充材料三、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语言文字法:国家针对语言文字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文件,用以保护国家语言文字的合法权益。
2. 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国家统一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用以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文字及口语表达。
......四、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艰难及相应解决办法:1. 艰难一:在一些特定行业和领域中,存在一些特殊用语和行业术语,可能不容易符合通用语言文字规范。
解决办法: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允许使用特定行业术语,但要求清晰解释和说明其含义。
2. 艰难二:在一些地方方言使用频繁的区域,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可能遇到一定的艰难。
解决办法: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意识和规范用语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推广普通话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982年通过,2004年修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录)(1984年通过,2001年修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1995年)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节录)(1979年通过,1983年修订)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1979年通过,1996年修正)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1989年)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通过,2007年修订)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节录)(2003年通过,2011年修订)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节录)(1982年通过, 2001年修正)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录)(1994年)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节录) (1992年通过,2010年修订) 十二、《地名管理条例》(节录)(1986年)十三、《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节录)(1988年通过, 1993年修正)十四、《幼儿园管理条例》(节录)(1989年)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节录)(1992年)十六、《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节录)(1993年)十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节录)(1993年)十八、《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节录)(1997年)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节录)(2001年通过, 2002年修订)二十、《出版管理条例》(节录)(2001年通过,2011年修订)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节录)(2003年)二十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2005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第四条第四款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十九条第五款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一百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一百三十四条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四十七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检察和审理案件。
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第四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节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修订)第六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八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节录)(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修正)第四条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居民身份证用汉字登记的内容,可以决定同时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文字。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节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八条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节录)(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公布)第十七条农药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一)使用无毒、无害等表明安全性的绝对化断言的;(二)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三)含有违反农药安全使用规程的文字、语言或者画面的;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节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四十三条少数民族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关部门应当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
十二、《地名管理条例》(节录)(国发[1986]11号)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巷、场等名称。
第四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
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三)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
(五)避免使用生僻字。
第五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防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第三、四、五款规定的地名,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