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课堂,无痕的德育

合集下载

德育“无痕”——润物细无声

德育“无痕”——润物细无声

德育“无痕”——润物细无声德育必须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回归道德的人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贴近社会生活、走进孩子心里”为宗旨,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功体验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个复杂的工程,仅有简单的讲道理的方式还不能深入孩子们得心灵。

因此,我在教育中利用教育资源,打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

一、学科渗透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我班有两个学生各科作业长期不做。

老师平时用各种方法进行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与他们的家长经常联系,但家长们并未积极配合。

恰逢此时,课文中出现了一篇名为《人生的开关》的课文。

它讲述了一个出生贫穷的孩子不受蛊惑,如实记账,攒足了上大学的钱,为自己开启了一扇通往光明顺畅的人生大门。

我利用这篇课文来教育全班学生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进而教育那四个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中,学生针对“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提问,随后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又围绕“人生的开关”是什么,为什么“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展开讨论。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所遇到的“人生的开关”,自己是怎样开启的,把自己带进了哪种境界。

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后,纷纷举手。

有的说:“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捡到了一个小饰品,它亮闪闪的,很漂亮。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德育汇报材料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德育汇报材料

一、引言道德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杂风,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本次汇报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共享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期对德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指导意义。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守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通过情感教育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一种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1、课程教育在校园日常教学中,教师将以德育修养、德育修身为基本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融入学生日常各类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各门课程中获得道德修养和德育修身的基本修养。

通过日常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自觉健康成长。

2、主题班会和德育主题活动在开展主题班会或相关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讲座、报告、情景剧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明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多么重要。

3、社会实践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走近社会、感受社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体会1、德育工作要注重导向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德育工作要多元化德育工作不应仅停留在教育课堂,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力量。

3、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德育工作不是只属于德育科任老师,所有教师都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让学生受益终生。

无痕教育在品德教学中的实践

无痕教育在品德教学中的实践

无痕教育在品德教学中的实践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追求德育无痕。

那么如何在生活德育的大背景下对品德教学实施无痕教育呢?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一、平等对话——春风化雨细无声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首先,它强调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和指导。

这时的教师也就是学生的帮手和朋友。

其实,它重视对儿童活动的引导。

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综合地、动态地实现的。

在支持与合作中对学生活动提出适当的建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活动并将活动引向深入。

案例(一):《好邻居》课堂教学片段师:你们家的邻居是谁?能说说你们一家和邻居家的故事吗?(学生一个个如数家珍,叙述和邻居家的友好故事。

)师:(很高兴)小结——你们遇上了好邻居,这真是一种福分。

远亲不如近邻嘛。

生:老师,他说他家和邻居家是死对头。

(原来一个学生在位子上嘀咕,可不敢说。

)师:(故意顿了顿)这种情况确实有呀,牙齿还要咬舌头呢!你们平时和邻居家不来往或者有矛盾的有吗?请举手。

师: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和邻居家关系不怎么样呀?生:我们早上出门,傍晚回家,难得见面。

再说也没什么需要来往。

师:哦,不过多个好邻居总没有坏处,你们没意见吧?(生:纷纷点头认可)生(那个在座位上嘀咕的):我们那个邻居很凶的。

那天我在楼上练习跳绳,他就跑上来骂我。

师:如果有人在你们楼上跳绳,灰尘震了一地,或吵醒了你家正在休息的爸妈,或把你家的灯泡都震黑了,你有意见吗?(生:点头认可)师:遇事将心比心,这样心里就好受些。

那么,有没有可以避免矛盾的办法?小组讨论回答。

师:既然已经知道了原因那么你们想和好吗?怎样能和好?小组讨论,商量商量办法。

小学品德课堂渗透生活化教育

小学品德课堂渗透生活化教育

小学品德课堂渗透生活化教育小学品德课是向学生传授道德伦理知识,培养品德修养的重要课程。

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确保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又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品德课堂的渗透生活化教育,是将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品德知识的通过身边的事物和个人经历,实践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品德课堂渗透生活化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道德概念,培养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事件或个人经历,进行教学展示,并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从中领悟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影视作品或者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道德知识,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生活化的品德教育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让他们提出一些与道德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觉的道德意识。

二、引导学生践行品德修养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更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品德课堂渗透生活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品德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实践道德行为。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自去关心弱势群体、传递爱心,提高学生对于分享、包容和关爱的认识。

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交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纠纷时,能够根据道德规范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在学校教育学生如何做好一个好队友,在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分享的观念和行为。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回归生活
开 放 学 生 的 空 间 、 开 拓 学 生 的视 野 、开
发学 生 的思 维 ,从 被动适 应社会 到主动 参与创新 ,最终达 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 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 思想 品德 课 “ 生 活 化 ” 教 学 的 基 本 内涵 思 想 品德课 的生活 化教学 ,是指教 学 中 紧 紧 围 绕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开 展 教 学 , 让 学 生从发 生在身 边的鲜 活 的事 例 中去 感 悟 、 体 验 、理 解 思 想 品 德 课 所 讲 述 的 道理 ; 通 过课 后社 会实践 ,知道 用所掌 握 的思 想 品德 知识 去 指导 自己 的行 动 , 为 现 实 生 活 服 务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道 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 思 想品德 课生 活化教学 是对 生活世 界 的回归 ,是生 活体验 的一 种结 晶,也 是 人文 关怀 的一种体 现。在思 想品德 课 生 活化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从现 实 的人 出 发 ,从人 的现实需要出发 ,将教学的主体 置于 生 活,教学 的 目标 贴近 生活 ,教 学 的 内容 源 于 生 活 ,教 学 的 方 法 融 入 生 活 , 从而确 立一 种 以人为主 体、 以生 活为 中 心、 以教育 为导 向的新 教育模 式 ,引 导 学生用切身 的生 活体验 去感悟、去生成、 去 发 展 ,最 终 以 生 活 化 的 方 式 实 现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 的 效果 ,实 现 “ 知 ”与 “ 行” 、 “ 学 ”与 “ 做 ” 的统 一 ,实 现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的提 高 并促 进 其 自 由全面 发展 。 二 、初 中思 想品德 课 “ 生活化 ”教 学 的 原 则 初 中思想 品德课 生活化 教学 ,一 方 面将 学生 的课堂 学 习与社会 生活 实践 紧 密地 结合 在一起 ,将正确 的价值 引导 蕴 涵在 鲜活 的生 活主题 之 中,使 学生在 丰 富 多彩 的生活 中接 受知识、 受到教育 和 获得 启迪 ; 另 一 方 面 , 生 活 化 教 学 不 等 于 生 活本 身 ,它 源于 生 活 而高 于 生活 , 它要 遵循思 想 品德课 的教育 内容 、教 学 规律 和学 生 的身心特 点、认 知规律 ,避 免 因知识脱 离生 活实 际而带来 的种种 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品德课无痕教育点滴谈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品德课无痕教育点滴谈
鼹 档 驭 鸯 研 宪 銎 堡 I
春 风 化 雨 润 物 无 声
— —
品德课 无痕教 育点滴谈
■曾德见 ( 四川省开江县普安镇 宝塔中心 小学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 2 3 【 文献标识码 】 A
6 3 6 2 5 0)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 1 5 — 0 0 0 9 7 — 0 1

如在教学 《 想想他们 的难处 》时 ,我就安排 了学 生进 行如下一些体 验活 动 : 体 验盲人走 台阶,让 一组学生在教 室里蒙 上眼睛走 台阶,体 验 残疾人走路 ,让一组学生 坐在 轮椅上 ,试着 走5 -1 0 米 的上坡或下坡路 , 然后说说 感受 ;体验断臂人 穿衣服 ,让一组学生 曲起一只能解决这个难题 。 在 品德教 学中 ,为 了体现其生 活性 ,活动性 、开放性的特点 ,使 教
苏霍姆林 斯基 曾说 :“ 教育的技 巧并不 存在于能 预见到课 的所有 细 节 ,在于根据 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 知不觉之 中做 出相 应的 变动。 ”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 ,能灵活且正确地处理 “ 节外 生枝”的情况 ,就能变教学中的 “ 危机”为品德 教育的 “ 机会 ” 。 如在教 学 《 在 民族 危亡 的时刻 》一课时 ,师 生共 同探究 “ 八路 军 、 新 四军英 勇抗 日斗争 ”这 一环 节 ,师 生在课 前做 了充 分准备 ,熟悉 如
3 、节外生枝 ,灵活应对。
育 真正做 到 “ 润 物细无 声” ,活动 便必 不可 少。学生有 了 当残 疾人 的体 验 ,对残 疾人的痛苦有 了感 性认识 ,那么让学 生思考我们如何善待 残疾 人便 水到渠成 。远 比让 学生发挥想像 、让教 师在课 堂上发 出倡议更 有说 服 力。正 如意大利 教育家蒙 台梭利 所说 :“ 对孩子 来说 ,听到的容易 忘 记 ,看到 的记忆不深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身难 忘。 ” 二 、利用 生成资源 。关注学生情境感悟 品德课堂面对 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 脑 。教学是 一次 次活跃 的思想碰撞 。好 的课堂普遍是充满灵动和变数的 。 在课 堂中经常会 出现不 曾预约 的精 彩,教 师应及时捕捉生成性 的课 程资 源 ,让它成 为学生 品德发展 的契机 ,而不是昙花一现 ,转瞬即逝。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

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我想这应该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德育无痕”描绘的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不是简单说教,也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体验和感悟的教育。

我结合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我自己的见解,谈一下我对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谈起思想品德课,大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却在无动于衷的听。

的确,我们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功能很强的一门学科,所谈的也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因此一向被认为枯燥、乏味,说教味浓重,不容易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

而且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时期,逆反心理相对来说比较浓重一些,如果我们教育过程中过早的暴露教育意图,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等等。

在这些客观因素下,我认为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恰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老师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让我们德育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更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恰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则会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

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的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我们直接谈生命多么可贵,我们要怎样珍惜爱护生命等等,学生可能会觉得很茫然。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来的时间你打算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就会更深刻。

实施无痕的德育

实施无痕的德育
却发 现 教室 地面 上有 一些纸 片 。我随
现 在 的孩 子 大 部 分 是独 生子 女 ,
在 家特 别 受 宠 爱 。不少 孩 子总 是 以 自 我 为 中心 , 缺乏 爱 心 、 同情 心 。学 了 四 年级下册 《 伸 出 我 的手》 一课后, 孩 子
即停 止讲 课 ,弯腰 捡起 废纸 。同学们 见状 讨 论 了起来 : “ 不 随意 乱抛垃 圾也 是保 护环境 。” “ 保 护环 境要从 身边 的
点滴做起 , 不 能只 说不 做 。 ” 相信 对 于
们 尽 管 都 懂 得 了 当 别 人 遇 到 困难 时
要 伸 出援 助 之 手 , 却 往 往 很 难 付诸 行
教室 卫 生 的保 持 , 这 样 的教 育 比简 单 的说 教要有 效 得多 。 我 们 过 去 的 教 育 往 往 是 设 好 圈 子把 学 生 往里 赶 , 当学 生 的认 识 和 核 心价 值 观 出现 偏 差 时 , 先 是简 单 地 否 定, 再 生硬地 把“ 道理’ , ; 基 给 学生 。 这 样
拎 回教 室 了。 ” 我 问: “ 这位 小 同学 对
必 须 练 就 一 双 善 于 观 察 学 生 一 言 一 行 的火 眼金 睛 , 从学 生实 际 生活 中捕 捉教 育 契机 , 实施 无 痕德 育 。
三、 情 境感 悟 。 自己悟 出方 觉深
你 说 了什 么 呢 ? 他 开心 地说 : ‘ 谢 谢
大 哥哥 J” ’ 孩 子 们 都 想发 言 , 一个 个
把 小手举 得 高 高 的。从 他q ] N 兴奋 的
小脸 上 , 我 感 到孩 子 们 是 发 自内心 的
快乐。
教师 的任务 就是给 学生营造 一

实践生活化课堂 深化生活德育观

实践生活化课堂 深化生活德育观

实践生活化课堂深化生活德育观[摘要]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主阵地,把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氛围,寻求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将德育生活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断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生活化内涵,真正实现德育源于生活,回馈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生活化德育生活德育论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也是富有现代价值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

生活即教育,陶老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包含德育,德育源于生活”,并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一直以来,我们尝试并实践“在生活化课堂注入德育,在德育课堂中融人生活教育”,力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的生活化课堂,将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园地。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升华情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堂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于语,以情树德,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德育教学活动生活化,让德育教学走进儿童生活。

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故事的主人公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找到“天大的不幸”一词,反复读文,找出桑兰所要承受的“一切”的句子,尽情读文,激发学生用心体会她从“不幸——坚强——微笑”的心路历程。

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说,生活中当你遇到意外受伤时、疼痛时是什么感觉?你会怎样想?……对比之下,学生的情感沿着文中描写桑兰坚强、乐观、自信的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位坚强的小姑娘,由衷地敬佩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以及她带给所有人的美丽“感动”,真正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含义,从而启发教育学生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不幸与挫折,学会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的道理。

德育无痕 引领孩子生命飞扬

德育无痕 引领孩子生命飞扬

【 关键词 】无痕 生活情境
内在需要 独特感悟
《品 德 与 生 活 》 、 《品 德 与 社 会 》作 为 全 新 的 课 程 ,走 进 儿 童 的 现 实 生 活 , 回归 儿 童 的 生 活 。 通 过 实 施 这 门 全 新 的 德 育 课程 来 真 正 实 现 儿 童 的 品德 发 展 、社 会 性 发 展 ; 真 正 做 到 没 有 布 道 式 的 口若 悬 河 , 没 有 训 导 式
的 正 襟 危 坐 ,让 孩 子 在 无 痕 的 影 响 中 ,妥 贴 、 自然 地 学
中,教师将交警 请到
了 这 “ 字 路 口” 的 十
课堂 ,不仅给 孩子们
带 来 了 意 外 惊 喜 ,还
让 他 们 在 交 警 手 把 手
习 有 道 德 的 社 会 生 活 。 作 为 一 线 的 《品 德 与 生 活 》 、 《品 德 与 社 会 》 课 老 师 ,笔 者 时 刻 关 注 与 追 求 无 痕 德 育 ,现 将 一 些 体 会 与 感 受 说 出来 与 同 行 分 享 。
草弄疼 了 》这 堂课 中,其 巧妙在于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
谭旌西 乞
I 7 1 8
式。
于 活 动 ” 的 理 念 , 因此 ,要 多 让 学 生 在 真 实 的 生 活 情 境
中活动 ,从亲历 的活动中引发体验 、孕育感悟 ,实现优
良德 性 的 建 构 和 社 会 性 发 展 。如 在 《 安 回家 》的 教 学 平
1巧 妙 营 造 氛 围 , 引 导 孩 子 角 色 体 验 。 在 《 把 花 . 别
目染 、 日渐 成 行 。

1 拟 生 活情 境 。 《品德 与 生 活 》、 《品德 与 社 平 安 回家 ,遵 守 交 通 . 模 ◇浙 江 诸 暨市 店 口 一 小 柴 少曼 会 》课 程 是 一 门 开 放 的 、建 立 在 孩 子 的 生 活 基 础 之 上 的 法 规 , 同 时 ,也 会 将

浸润生活 施德无痕——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

浸润生活 施德无痕——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
品 河 御
践 ,以 开 阔 眼界 ,增 长 知 识 ,扩展 兴 趣 。发 展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 也 是
家 长 的爱 。
二 、 采用 生活 化 的 教 学 方 式
1 .生 活 体 验 — — 让 学 生 用 自 己的 眼 睛 去 看
《 品德 与 生 活 》 中 倡 导 的 学 习方 式 。 例 如在 学 习 《 美 丽 的秋 天 》 这 一单
由 于一 年 级 的孩 子 刚升 人 小 学 ,而 且 我 们 的学 校 是 新 校 ,校 舍 新 ,面 积大 。孩 子们 感 到好 奇 又 陌生 ,所
以这 节 课 我就 带 领 学 生 进 行 实 地 参 观 .从 体 育 馆 到 美 术 室 、 音 乐 室 、
施 德
无 学
景 小 学 黄 红
并 根 据 自己 的 认 知 水 平 参 与 判 断 。 3 .实 践 体 验 — — 让 学 生 用 自
己的 手 去 做
生 在 活 动 中 锻炼 自己 .培 养 合 作 意 识 、求 知 意 识 。
我 带 着 学 生走 出教 室 。走 出书 本 .到 社 区 去 调查 :我 们 社 区有 哪
些 果 实 制成 的 。最 后 ,鼓 励 学 生 动 手 实 践 .用 自 己收 集 的 东 西 游 戏 、
图 书 馆 。我用 浅显 易懂 的语 言 为 他 们一 一讲 解 ,使 学 生对 学 校 有 了形
象 、具 体 的认 识 ,学生 在 参 观 过 程 中热 爱学 校 的感 情 无 形 中升 华 了 。 2 . 角 色 扮 演— — 让 学 生 用 自
己的 嘴 巴去说

品 德 教 学 必 须 走 进 孩 子 的 生 活

晶莹童心,德育无痕——我的班级故事

晶莹童心,德育无痕——我的班级故事

晶莹童心,德育无痕——我的班级故事
这是一个有着晶莹童心和德育无痕的班级,是一个温馨友爱的家园。

从我进入这个班级开始,我被这里的温暖和友爱所深深吸引,仿佛自由了脱,把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有着一种深厚的情感,大家都很团结,跟舍友一起研究,一起进步,互相帮助,彼此关心,把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班级里不仅有温暖和友爱,还有德育无痕,我们班有一种以礼让为荣的精神,大家都把礼貌放在心中,只要有人说话,就会有人站起来礼貌地让座,这让这个班级显得更加有礼貌。

在德育方面,我们班班主任也很重视,每次上课前都会请同学们把班级里的垃圾扔进垃圾桶,这样既可以保持教室的清洁,也可以锻炼我们的礼仪。

这是一个温馨友爱的班级,晶莹童心和德育无痕,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爱,我们的班级里充满了温馨和幸福,我们在这里研究,成长,珍惜彼此,共同携手前行。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案例基于小学德育课程,旨在探究无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本案例以一所小学为研究
对象,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的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系统梳理出德育课程的实施流程,总结出无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流程。

2、访谈法: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学校的老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收集有关德育
课程实施的信息。

3、观察法:观察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加深入地
了解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三、研究结果
1、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施德育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

2、课堂教学以“爱”、“尊重”、“诚信”、“责任”等为主要内容,以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活动以“友爱”、“团结”、“宽容”、“勇敢”等为主要内容,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友爱、团结、宽容和勇敢的精神。

4、社会实践以“关爱”、“贡献”、“公正”、“自律”等为主要内容,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关爱、贡献、公正和自律的精神。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在实施德育课程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友爱、团结、宽容、勇敢、关爱、贡献、公正、自律等精神,实现无
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教育的境界,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无痕的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尤其如此。

在这种有形的品德教学中,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境界。

教书育人,最终是落实到育人上。

德育就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一、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教育的核心功能是教书育人,育人德为先,德育应该放在首位。

古人云: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这说明古人早已将“德”字放在显著位置,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也经常说“德育为先”,各学校也是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很多年来,我们的德育脱离生活,品德课堂很多时候德育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也不明了,效果并不好。

有时候一节品德课结束了,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德育教育老师也说不清楚。

德育是怎样来进行的?其实德育就隐含在教书当中,德育是融入其他教育当中的,德育无痕。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山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课《规则有什么用》一课中,我出示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学生课间接水不排队,一段是学校消防演习撤离教学楼。

场景中,一个是7人,一个是1200多人;一个是拥挤,一个是有序快速下楼。

让学生说现象、谈体会:为什么1200多人下楼井然有序,而只有7人却拥挤呢?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做什么事情要制定和遵守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制度的道理。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生活中育德德育中生活

生活中育德德育中生活

生活中育德德育中生活生活中育德德育中生活提要: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

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规生活中育德德育中生活我在11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

认真贯彻执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规,重视并努力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重视并搞好小公民道德纲要“四进”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常规育德——于细微处入手。

首先,在班上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小干部分工明确、并写好工作记录、班级要有班级日记。

其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每日一评、每周一小结,评比的方法做到操作方便、便于坚持。

比如把班规分为几大内容,有学习、纪律、文明礼貌、两操等,如果学生做到了相应的条款,就给予相对应的评分。

如做到了一条贴一颗红星:做到了五条贴一朵红花:做到了十条贴一面红旗等。

最后将学生得分结果通知家长,让家长也参与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在相互比较、竞争的环境中,学生一定会争取做得更好。

二、文化育德——于熏陶中入情。

班级文化好似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品质行为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

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生活处处是德育德育和师德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生活处处是德育德育和师德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生活处处是德育:德育和师德暑期师德培训体会:生活处处是德育今年的师德培训,李逸萱主任以着名的《泰迪的故事》开场,揭开了德育,从细节开场&”的讲座帷幕。

曾经的专业德育工作者到如今的副班主任,一直都很关意对学生德育的我深以为然。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学校德育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把小事做细,让细节到位。

它应该浸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整体的学校育人气氛中,显现于师生交往的教育细节中,努力做到生活处处是德育。

听了讲座后,我的感想有:一、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德性的产生是因为学生信仰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仅仅因为约束。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抓住人道德品质转化的几个关键阶段:首先是共鸣,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所要求的道德行为是合理的;其次是信念,通过各种刺激将这一品德内化为学生为之努力的信念;然后是习惯,由零碎的、短暂的行为转变成持久的稳定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说明道德真正向品德转化。

所以,用亲切平等的态度、学会倾听同学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产生信任,从理性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分析^p 行为的原因,让理解与宽容去赢得尊重和共鸣。

这种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通过个别谈话、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展耳语、可以用日记上留言、可以通过、QQ交流等方式。

假如你是以一种教学时的严师,心灵空间和蔼的益友的身份出如今学生面前时,你的教育教学目的就会很容易被学生承受。

二、在细节中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其实,在孩子眼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都是对他们爱的表示。

假如同学遇到困难了,老师用微笑和他一起去面对;学生骄傲了,老师帮他正确地分析^p 自己,使他冷静;学生自卑了,老师能及时发现,用名人的小故事鼓励他扬起自信的风帆......在充满爱心的老师眼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差生概念,没有厌恶心态......这样的老师充满了人格魅力,如何能不受学生欢送,如何能不深化学生内心,对他的品行产生剧烈影响呢?三、随时关注教育的载体德育的细节管理意味着每一个老师应该学会从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德育的内容。

利用“生活”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利用“生活”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利用“生活”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秦敬原在教学“浮力”时,为了说明物体的沉浮条件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我设计了一个实验:一个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再在水里加盐并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鸡蛋又能浮起来,水和盐的比例如果适当,鸡蛋甚至还能在水里悬浮。

实验中,通过比较鸡蛋和液体的密度来总结物体沉浮的条件。

实验过后,又有一个同学问我,他家附近有一家油坊,他经常去那里玩,看到榨油师傅往榨好的油里加盐,觉得很纳闷,问这是为什么?听到这里我也感到很惊讶,因为这是一种不当的做法。

我就告诉他,榨出来的油里含有一些杂质,放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杂质就会发生沉淀,卖不出去。

在油里加盐后,增大了油的密度,使这些杂质悬浮在油里面,卖的时候就连杂质一起卖出去了,还增加了油的质量。

这样做是坑害消费者的、不当的做法,以后再看到要加以制止。

这样一解释,关于物体沉浮条件的知识获得了巩固,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一举数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的课堂无痕的德育[摘要]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尝试以生活为突破口,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为无痕的品德教学提供丰厚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开发生活中教学资源,校园中捕捉鲜活的课程资源,家庭中搜寻多彩的课程资源,社会中搜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关键词]无痕校园家庭社会[发现]午餐就餐时,某同学突然发现忘了带筷子,于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同学的提议下,便跑去食堂借……“喂,有筷子吗?”两位学生冲着食堂人员直喊。

“什么,喂不喂的。

”“我们没有姓名。

”“现在的学生真没有礼貌,来借筷子,也不喊人,就叫一个喂,难道我们就叫喂……”是啊!从食堂人员的话中,我们似乎该思考些什么。

一名高年级的小学生,知道待人处事要有礼貌,应该不是件难事情。

那为何,反复教育学生形成的道德行为,到了“临场发挥”时,却跑得无影无踪。

难道是学生不知道应讲礼貌,或者不明白该如何讲礼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思索]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已失败。

将此引申到品德教学也是如此,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那何为成功的教育?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也许会有所启示。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下了一张帐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

”汤姆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

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

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

”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情久久难平,我被这种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其教育方法之妙,妙不可言。

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要高明得多。

因此,成功的道德教学,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应该尽量做到教育无痕,这样才会出现春雨润物般不露痕迹,一切尽在不言中。

英国学者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际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

”同样,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指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我们的品德教学中,尝试如此“无痕”教学,尝试以生活为突破口,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为无痕的教学提供丰厚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体验、内化,完成道德体系的自我建构,是丰富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

[实践]一、校园中捕捉鲜活的课程资源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

在这个小社会中,通过留心观察,就可以捕捉到许许多多即时住处为品德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案例一:这只刺猬多好玩!在一节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出示了一只可爱的小刺猬,请同学们观察,并完成观察小动物的习作。

师(笑眯眯地、略带神秘):小朋友,刚才我买回来一只很可爱的刺猬,想看吗?生:(好奇地,异口同声)想!(出示刺猬)师:快来看吧!此时,学生纷拥而上,围着刺猬,挤成一团,有的踩到了别人脚上,互相埋怨着;有的拉别人的衣服;有的伸着脖子用小手去掰别人;有的摔倒了;有的索性站到桌子上,趴在别人背上看……当时教室里一片混乱。

师:瞧!这只刺猬多可爱呀!看够了吗?下面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找一个跑得最快的学生)嗯,刚才你跑得最快,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生:(高兴地笑着)我想快点看!生:(大声地)我想第一个看!师:在你们跑过来看的时候,有没有和小朋友发生一些什么事?生:(一脸不满)我跑过去的时候,某某踩了我的脚;生:我跑过去的时候,某某拼命推我,我跌了个跟斗。

(不高兴地朝那人看了一眼)生:我看刺猬的时候,某某拉我的衣服。

……师:别人挤你的时候,你觉得怎样?生:我被别人挤得很难受。

生:刚才××踩我的脚的时候,我觉得很疼。

生:大家挤来挤去,我看也看不清。

师:你们这样你推我挤的,看清楚刺猬的样子了吗?生:(扫兴地)没有。

师:是呀,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么一只可爱的刺猬都急着想先看,结果大家挤来挤去,不但没看清楚,而且还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

那该怎么办呢?生:排着队看。

生:一个一个看。

生:一组一组看。

……师:小朋友说的办法都挺好,不着急先看,等别人看完了你再看,这就叫谦让。

(而后,学生自觉地按照小组上前有序地观察小动物。

)案例二:干净的黑板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我进教室准备上课,看到一块黑板,上半部分没擦,下半部分没擦干净。

不知是哪位学生值日,如何让他和同学们认识到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呢?我温和地说:“看得出,今天擦黑板的同学已经尽力了,可个子矮够不着,上半部分擦不到。

他一定想仔细擦干净,可时间太紧了,他来不及了。

”果然,一个矮个子的小女孩站了起来,一副歉意的表情。

我给了她一个微笑,环视了四周后,我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今天,这节写字课改为作文课,在作文之前我们先来画一幅画,把刚才擦黑板的情景用简笔画画下来,好吗?”学生们静静地画了,大多数同学采用了漫画的形式,有的还加上想像的对话,如:“看她怎样擦干净”,“别管她,我们玩我们的”接着,我又问:“你能用哪些词把自己画面的主题意思表达出来?”于是乎,“置之不理、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事不关已、漠不关心……”等词从学生心中蹦出。

并且回答时没了往日的自豪与激情,只有一脸的愧疚。

我见时机成熟,便说:“老师建议大家把自己创作的这幅画的主要内容和你的看法、想法写下来,好吗?”学生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认真和投入……从这以后,我上课之前的黑板总是干干净净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品德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

这样,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中搜寻多彩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在教学中,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要把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品德教学所给予儿童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要让学生亲历实践——你会怎么做,他人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品德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有趣的学生体验课题。

比如“给自己画像”、“猜猜他是谁”、“亮亮我的绝活”、“当一天妈妈”、“护蛋行动”、“成长树”……利用这些以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为背景的舞台,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

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比如:我们开展“当一天妈妈”的体验活动,学生在星期天当“妈妈”。

这个“妈妈”既要买菜,又要做饭,还得洗衣服、打扫卫生。

一天下来,肯定很累。

其中有的学生就没能完成这些事,更别说做好了。

学生过后写出了情真意切的日记《一日“妈妈”有感》。

孩子们通过角色体验,深切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及对家人的关爱,自然很感激妈妈,主动承担起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一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如妈妈一下班就给妈妈递拖鞋、倒水等。

这不正是在体验中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形成了我们所要传递给他们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吗?而且这是自觉自愿的。

由此学生懂得并做到了对家庭要有责任感,要尽一份义务和责任。

又如:在《小鬼当家》教学中,安排了“今天你当家”的教学活动板块,主题活动:《小鬼当家》①确定当家主题(以“餐桌行动”为例,行动内容:制定一份菜谱;上市场买一次菜;回家做一餐午饭或晚饭。

)②小组合作阅读研究当家计划表。

讨论:我打算在“小鬼当家”行动中做些什么:哪些能独立完成,怎样完成?哪些需要父母的协助?③交流当家计划,评出最合理的当家计划。

④按当家计划实践当家行动。

⑤说说当家的感受及父母评价。

在“制定计划——实践行动——交流感想”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真正经历了体验,有所感悟。

这些不是在一般的课堂上,不是在教师的口耳相授间可以完成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认知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新课程强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课堂只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的生活实践,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因此,品德教学应给学生创设践行的场境,提供参与机会,引导生活实践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如家庭、社会、学校及其他生活空间,把学生带进与课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去实践、体验,激活、调动、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

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走进生活、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三、社会中搜集丰富的课程资源社会是大课堂,我们的学生长大后一个个都要展翅飞向广阔的社会大世界。

作为五育之首的德育,更应为他们的成人打下基础。

一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暖春》。

是一部讲述过去的农村题材的影片。

主人公“花”是一位勤劳、懂事的孤儿,她与好心的“爷爷”相依为命,发生了许多非常的感人的故事。

看了影片,很多人流泪了,为小女孩可怜的身世,为老大爷的善良,为小女孩的懂事、为人间的真情……有的学生还止不住的号啕大哭。

但也有的学生丝毫不为所动,依旧谈笑风生。

更有甚者,看见同学在留泪,说:“快看呀!xx在哭!”惹得那位同学很不好意思。

似乎是做错了事。

其他同学也跟着哈哈大笑,那位哭的同学就更加羞愧难当。

就这样,原本是一次让学生接受洗礼,接受熏淘,接受心灵触动的活动,在笑声中失去了它的作用。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关于德育,说到这样的话“遗憾的是,现在在我们周围,这样拨动心弦的德育已经很少很少了。

”我觉得电影《暖春》应该属于这很少很少中的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