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儿子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儿子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儿子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儿子的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计30分)

(一)阅读下文,做8-11题。(共16分)

儿子的礼物

琦君

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

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8.请简要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4分)

9.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4分)

10.文章第段提到了“她”的母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11.文中“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答案:

二、(一)8.含义:“儿子的礼物”表层含义是儿子送给妈妈的礼物,深层含义是儿子在童稚时对妈妈深深的爱。作用:“儿子的礼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心理描写。通过对“她”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她”因为盛怒丢掉了儿子的礼物后的极度懊恼和悔恨之情。

10.通过表现“她”对自己母亲(在作者看来是极为开明的新派人物)的不理解、从侧面衬托出“她”和儿子之间存在隔阂代沟的无法逾越性。11.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文中写到“她”为自己盛怒之下所做的事而懊恼后悔、并用写作来反思自己。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从“她”文章的结尾中的那句话——

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一个娴静而又优雅的人:从作者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她”的形象。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读书报告)

“琦君散文”阅读总结 一、篇目回顾 专题一:故乡·童年 《下雨天真好》、《春酒》、《桂花雨》 专题二:故乡·母亲 《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书》、《妈妈的手》、《髻》 二、阅读视角 琦君散文特点: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阅读视角一: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阅读视角二: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三、以读书报告的方式,总结你阅读琦君散文的感受与收获 示例: “琦君散文”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二、阅读篇目 三、读后感 从心灵里唱出的歌 ——我读琦君散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在琦君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对她的故乡,亲人师友那割不断的爱,及她对她童年温馨的回忆。她的文章,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见不到撕心裂肺情爱描写,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是她平静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如淙淙细流般含蓄的情感。 极喜欢她散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母亲的金手表》中她细腻地描写母亲对金手表的珍惜,这份珍惜背后是因为“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从这份珍惜里我们读出母亲渺茫的期盼,小心翼翼的守候。“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定,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小小年纪的琦君就明白了母亲的这份珍惜背后孤独寂寞的心理。 《母亲的书》里,母亲看橡皮书“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这是母亲对自己慈母的深深怀念。这本最厚、最结实的橡皮书中真正的书是父亲的信。“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琦君细腻地写出了母亲内心对父亲的依恋,寂寞的甜蜜。而最让母亲恭敬的佛经,母亲诵经后的神情是如此耐人寻味,“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我们在这微笑里却分明看到了一份让人心酸的悲凉,一份任命的无奈,一份坚强的隐忍。 《妈妈的手》里,“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琦君在自己也做了母亲后,在自己也到了母亲的年龄后,是怀着怎样的怜惜,写出当年母亲内心的心酸与痛苦啊! 《髻》里和姨娘背对背梳头的母亲,听着“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内心的愁绪又岂是我手中一把小小黄杨木梳能理清的?但这份无法化解的怨愤却在垂垂老去的姨娘的愀然一笑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释然。 琦君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聊家常,让你时刻感觉到生活的温暖。读琦君的散文,犹如在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时刻感觉到清香。或许,你可以说她视野狭隘,或许你还指责她一味沉浸在回忆中,或许你还觉得她不够深刻,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对过去的一切,对她的根,有一条割舍不下的线,而这根线所承载的正是“爱”。正如楼肇明所言“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作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有一种美,它是洗尽铅华后岁月所赋予的,它不用涂粉弄脂,但是它也不会蓬头垢面,我想,琦君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种美,一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之美。她的语言,看似平平淡淡,毫无惊艳之感,但禁得起品味咀嚼,细细读来,自如咬菜根,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充满中国特有的浓厚伦理色彩和温馨和亲情。著名评论家夏志清、散文家杨牧甚至认为她的散文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朱自清和冰心,有些篇章中可以传世的。琦君的散文严密而坚硬,深刻而不晦涩,广阔而不枝不蔓,流传着一种淡雅肃静的韵味,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被她笔端的祥和与宁静以及浑厚与温馨的情怀所征服。

六上《丁香结》课内阅读11篇(含答案)

《丁香结》课内阅读1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①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②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 2、用横线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这两段话分别从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4、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雪白;星星般;白;紫 2、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3、颜色;气味 4、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丁香结》课内阅读2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答案: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2、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再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意思。 答案:选段分别从色彩(雪白)、香味(甜香)描写了丁香花。作者以丁香花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1. 晚上,我伏àn()写了一会儿作文,感觉自己文笔zhuō()劣。想起作文课上老师的许多话语,我huǎng rán dà wù (),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2. 清晨,bó()雾笼罩着美丽的公园,环境显得更为yōu yǎ()。园内僻静处的一棵大树造型别致,而且繁花zhuì()满枝头,真是赏心悦目。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我们来到故宫博物院参.(cēn cān)观,只见各种宫殿参.(cēn cān)错有致,十分壮观。 2. 山上的树木参差.(chā cī)不齐,这与公园里人工修剪过的树木是有很大差.(chā cī)别的。 3. 沾了雨滴的芭.(bā pā)蕉和丁香显得格外妩.(wǔ fǔ)媚,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愁思。 三、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助丁香花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志趣。 B.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 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境界。 C.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丁香对作者影响很大。

D.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只是描写了丁香花绚丽多姿的形象。 四、读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1.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 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从本句看,“丁香结”象征 着。我会写有关丁香结的两句 诗:,。 2.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句中“照耀”一词写出了白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好像发出了,影响着作者,让作者的和更加焕发光彩。 3.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 淡无味了吗?”此句作者由想到了,我知道这 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态度。下面句子中,不能表达出这种人生态度的一项是()(填序号)。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4.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从和的角度(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填序号),写出了丁香花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导语: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下面是给大家的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

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 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 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

《丁香结》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 丁香结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ì mǎn yōu yǎ 1.丁香花开了,星星般的小花()枝头,散发着淡淡的()的甜香。 fúàn 2.爸爸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小时。 huǎng hū 3.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参()()() 系()() 薄()() 解()()()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灵---()浑浊---()单薄---() 模糊---()遮掩---()潇洒---()

第一课时 一、缀满优雅伏案恍惚 二、cān参加 shēn人参 cēn参差不齐 xì联系 jì系扣 bó单薄báo 薄饼 jiě解答xiè解数jiè押解三、灵巧污浊瘦弱朦胧遮盖洒脱

一、默写填空。 1.芭蕉不展丁香结,。 2. ,丁香空结雨中愁。 3. ,纵放繁枝散诞春。 4.霜树尽空枝,。 二、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汀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桂花雨(琦君散文)

桂花雨 文/琦君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的桂花盛开季节。 小时候,我不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 故乡靠近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念中学时全家到了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里去赏桂花。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承焘教授琦君阅读答案 琦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叉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 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丁香结阅读训练及答案

丁香结阅读训练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丁香结宗璞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在我住了 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 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 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 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 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选自《小作家选刊》2009年第4期)细品精赏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 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文章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去描写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映衬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不止于此,作者还引用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 想象的空间。作者经历的春光几乎是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 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以开阔的胸襟为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且读且思1. 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4.着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丁香结》: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 的甜香。2.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 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示例: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

琦君《读诗》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4分) 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們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的一模一样。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3分) 8.为什么说“在我的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4分) 9.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4分)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 课《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宅院朦胧 B.眼帘单簿 C.点辍浑浊 D.文思顺心 2.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1)考试时,我时而低头沉思,时而fúàn()疾书。 (2)人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做操的时候显得很bèn zhuō()。(3)píng dàn()是真,远离世俗纷争,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词语中“怨”与“愁怨”中的“怨”的意思相同的是()。 A.埋怨 B.怨言 C.恩怨 D.任劳任怨 (2)“参”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cān”“shēn”“cēn”。请给下面词语中的:“参”标注正确的读音。 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参.谋()(3)“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这句话中的“恍然”的意思是,词语“恍然大悟”也是这个意思。与“恍然大悟”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如梦初醒、、。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①用“”画出描写月光下丁香的词语,我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丁香的。 ②请你仿照第二句的写法,补充下面的句子。 阳光下的野菊花,黄的,白的。 的,,。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分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③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麽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麽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麽图案和颜色,都彷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麽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

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麽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麽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摺,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梨阿。」「拔舌耕梨」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梨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外公说十殿阎王是人心里想出来的,所以天堂与地狱都在人心中。但因果报应是一定有的,佛经上说得明明白白的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2丁香结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ì mǎn yōu yǎ 1.丁香花开了,星星般的小花()枝头,散发着淡淡的()的甜香。 fúàn 2.爸爸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小时。 huǎng hū 3.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参()()() 系()() 薄()() 解()()()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灵---()浑浊---()单薄---() 模糊---()遮掩---()潇洒---()

第一课时 一、缀满优雅伏案恍惚 二、cān参加 shēn人参 cēn参差不齐 xì联系 jì系扣 bó单薄báo 薄饼 jiě解答xiè解数jiè押解三、灵巧污浊瘦弱朦胧遮盖洒脱

一、默写填空。 1.芭蕉不展丁香结,。 2. ,丁香空结雨中愁。 3. ,纵放繁枝散诞春。 4.霜树尽空枝,。 二、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汀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丁香结 同类阅读训练(含答案)

类文阅读-2 丁香结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参考答案】 1.眺望端详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 B 4.拟人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一): 琦君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琦君简介(二): 琦君简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台湾当代文学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其主要著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简介(三):

琦君生平简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超多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她的散文曾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00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 类文阅读-2 丁香结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

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 2.初到草原时,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C.“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D.“我”不听同事劝告折花。 4.文中画“”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对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眺望端详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 B 4.拟人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夏天 汪曾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课内字词总结汇总,附课本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课内字词总结汇总,附课本练习答案! 《丁香结》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的城外、城里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由古人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最后发出自己的感慨,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课一题: 1、丁香结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烦恼、愁怨。 2、“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答: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这就是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丁香结》课内字词总结 生字组词: 缀:点缀补缀连缀前缀缀字成文 幽:幽香幽美幽静幽谷幽林幽默

雅:雅观淡雅优雅雅致文雅雅言 案:书案伏案破案方案答案图案 拙:笨拙手拙拙见弄巧成拙勤能补拙 薄:单薄淡薄浅薄薄弱轻薄鄙薄 糊:模糊糊涂糊口糊墙糊涂虫 恍:恍惚恍若恍然大悟恍如隔世 多音字: 参:cēn参差shēn人参cān参加 差:cī参差chā差别chà差不多chāi出差 形近字: 雅(幽雅)鸦(乌鸦) 薄(单薄)博(博学) 糊(糊涂)湖(湖水) 词语解释: 窥: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②暗中察看。文中形容丁香花的可爱。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朦胧:不清楚;模糊。 幽雅:幽静而雅致。造句:这里环境幽雅恬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斗室:指极小的屋子。 伏案: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轻灵: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文中指思路不清晰。 莹白:光亮透明的白色。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单薄:(身体)瘦弱。 遮掩:遮蔽;遮盖。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造句:月季花妩媚动人,深为人们喜爱。 花蕾:没有开放的花。通称花骨朵儿。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愁怨:忧愁怨恨。 反义词: 茂盛——稀疏朦胧——清晰 轻灵——笨拙参差——整齐 单薄——厚实平淡——充实 近义词: 格外——特别茂盛——旺盛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三更有梦书当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精品] ,那屬於中國傳統女性的散文, 方叔 「三更有夢書當枕」是琦君的第五本散文集。 在清朝以前,散文一直是我國文學的主流,而在我國的文學標準上,上乘的作品,必須是要能稱得上,「溫柔敦厚,不怨不尤」。看琦君女士的作品,的確能擔受這八個字而無愧。 大抵,散文都是作者以身邊的事物為主題寫成的,因此從文章當中,對琦君的身世,我們也有個概括的了解。琦君的父親潘老爺,和母親原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但由於母親較父親年長,品貌、學識又討不到丈夫的喜歡,因此潘老爺又娶了二姨娘,母親也自此承受了父親一世的冷落。母親婚姻上的挫折,使她中國女人傳統逆來順受、溫柔、又內蘊堅強的美德發揮得特別明顯。,這點在「母親新婚時」這篇中寫得很清楚,母親的個性影響了女兒,女兒的個性又發散在文章中,我們可以說,琦君的作品,無論文筆、內容或風格,都在在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氣質。 琦君的文字是樸素平易的,她自己在「序」中承認,這除了和天生的性格有關係外,多少也是受了老師的啟迪,「我們與其以腦作詩,寧願以心作詩。」「在文學上,『真』較『美』尤為重要,有了不能已於言的真情真意,則尤『善』矣。」這是她的寫作原則。 全書共有廿六篇,內容大多是追念過去的。她懷著極濃的情感去描寫她的母親、外公、小叔叔、長工阿榮伯及已逝去的幾位朋友,文中也常提到父親,卻沒有特別成為一篇的主角,原因大概不是出於不滿,而只不過是和父親接觸得不夠多,感情上沒有那麼令她感動的關係。在琦君眼中,不只過去的時光是美好的,過去的生活方式也是叫人留戀的,寬大、和平又親切的農業社會生活,雖然她本著「不薄今人愛古人」古今皆收的原則,但正如她不慍不火,不緩不急的文筆一樣,我們看得出來,真正

琦君《读书琐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琐忆琦君 ①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②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③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④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⑤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⑥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⑦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