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一轮真题演练:第29练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综述

合集下载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历史ⅲ人民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因素:②统治者极力推进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③工商业者〔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2.政治因素:①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②封建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思想因素: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

②他们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4.社会环境因素: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大动荡,王朝更替,出现权力真空,是当时思想的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

5.外来因素: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二)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李贽〔zhì〕---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①人物简介:〔1〕生活时代:明朝中后期。

独具个性。

〔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

②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③主张⑴挑战理学正统地位。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并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⑵挑战孔子儒学正统地位。

⑶,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⑷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黄宗羲①简介A.参加抗清斗争 B.失败后,隐居著述②代表作:《明夷待访录》③思想主张:A.a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c〔33.顾炎武①简介:亭林先生①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②参加抗清活动③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②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③主张:A.政治:a..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
第3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
)
唐甄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
着眼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
[答案] C
第40页
返回导航
第1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 无道之君 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 , 所以才导致了政 ”, 将儒家价值化为
第1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 欲”是什么关系?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 《 四书 》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维护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自主学习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概况: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浙东 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1)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处,是他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① 君臣平等 的思想。
栏目索引
黄宗羲
考点二
栏目索引
(2)主张限制君权,呼吁废除君主专制的“一家之法”,认为“天子之所 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 校”。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② 工商皆本 。这一主张具体反映了 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合称为“宋末三杰”, 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 理学? 提示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 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史论归纳 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 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 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 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 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 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考点集训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2015浙江文综)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 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 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C )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新课标)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章节测试(含解析)解析

(新课标)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章节测试(含解析)解析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2.北宋“二程”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在“二程”眼中,“中庸”是( )A.不偏不倚B.过犹不及C.坚守正道D.以和为贵3.朱熹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

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

”在此,朱熹主张( )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体”“用”合一D.“格物致知”4.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5.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重视道德规范要求。

下列四项中对应错误的是( ) A.孟子——仁、义、礼、智 B.董仲舒——三纲五常C.朱熹——存天理,灭人欲D.陆九渊——知行合一6.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

”请判断该学者是( )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李贽7.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A.①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 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 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 大公哉!
(1)批判“孤秦陋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正统观念:重农抑商
思想正统观念:儒学正统(宋明理学) 社会稳定;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明朝中后期:李贽 一、活跃表现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唐甄 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政治: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4、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 碍思想更新
“八股文”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 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 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 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 路。
5、外部:西方文化传入(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 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的少数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 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这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 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
(1)“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 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1.思想主张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含答案)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C.天下为公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故选C 项.答案 C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答案 A3.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CD解析陶渊明、陆修静、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表明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答案 A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十二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十二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二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思维发散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 锐。(必修1) 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必修2) 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 人的思想。(必修3)
考点二
人民版(福建专用)
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一
朱熹的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 及明末清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初的思想
活跃局面
易错警示
练出高分
考点一
朱熹的理学思想
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 理不能离开气。 2.表现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对后世影响巨大。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朱熹的理学思想
思维导图 “理学”的概念
考点一
主干知识史论结合高考调研Fra bibliotek组返回
考点一
朱熹的理学思想
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 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 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2018/9/8
黄宗羲
13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1)批判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2)提出君臣平等;
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 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知识梳理
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施复的手工工场
明清科举考场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根本原因)
③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④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 五常摧残人性,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 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 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 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 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 宗子,各治其族,以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①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②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 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生平: ①参加抗清斗争 ②失败后,隐居著述 ③ 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强化作业精炼:第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强化作业精炼:第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1.(2013·山师附中)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

材料体现“理先气后”观点,属于朱熹的理学范畴。

2.(2013·晋中市)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答案]B[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故选B项。

3.(2013·吉林长春检测)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答案]B[解析]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中的“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了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

4.(2013·邹城)“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

”在此基础上,宋代儒学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有()①出现了哲理化和思辨化的成分②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逐渐使佛、道精神消失④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宋朝新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排除含③的B、D两项;“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不属于新特征,排除④。

5.(2013·德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31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31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13.31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高考题组】考点一宋明理学1.(2015·浙江文综·T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唐代思想开放包容,宋明理学兴起纲常礼教强化。

据此,具体解析如下:2.(2013·全国卷Ⅰ·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选C。

宗法血缘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财产、权力、土地等的制度,周公和孔子之间无法看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故A说法错;仁政理念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开始深入人心了,故B错;陆王心学未能成为主流思想,故D错。

【拓展延伸】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

(2)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3.(2012·全国卷·T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选D。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含答案)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含答案)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为大家推荐了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某校高一学生准备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他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解析:本题考查对陆九渊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答案:C
 2.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
1。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限时规范训练 人民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限时规范训练 人民版

第29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右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

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

答案 B2.(2013·潍坊模拟)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

答案 C3.(改编题)下图是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

这主要是由于朱熹( )。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解析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

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朱熹的成就。

答案 B4.(2013·吉林期末)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五 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含解析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五 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含解析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

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

虽曰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解析)选A。

“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意思是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因此程颐主张德刑兼顾,A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主张的一方面,B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主张的一方面,C错误;D虽然涉及道德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D错误。

2.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解析)选C。

程朱理学中的“人欲”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违背礼仪规范。

进而可以理解“人欲”是在维持生命欲求的前提下,为了一己之私利,危害他人或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人欲”并不包括人们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富和享受生活。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要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具有理性色彩。

3.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

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

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

”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解析)选D。

题干中并未提到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故A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风气无关,故C错误;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

说明了其根源所在:“人之性易得偏”。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泰兴测试)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答案] C[解析] 程朱理学把世界万物的本源概括为抽象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项正确;A项是属于程朱理学;题干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B项排除;D项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2.(2013·汕尾模拟)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 C[解析] 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

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

3.(2013·广东百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答案] B[解析] 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

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

其它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场面(时间: 45 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魏晋期间权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 是末;有的更是剧烈地批评名教礼制。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由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根本转变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社会精神崇奉的全面缺失D.面对重建封建崇奉的任务分析:选B资料“魏晋期间”“门阀士族”“批评名教礼制”反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权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遇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评名教礼制,故 B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道教快速流传,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根本转变,故A项错误;“社会精神崇奉的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资料也没法体现,故 C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期间封建崇奉仍旧存在,并未被损坏,且门阀士族批评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崇奉的稳固,故D项错误。

2.二程以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亲母亲,人是子女,人人都应当孝顺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怎样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睬”。

这表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B.形成了精细的系统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D.包括必定的自然观分析:选 D据资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必定人是自然的产物,认可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构成部分,包括必定的自然观切合题意,故D项正确;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合题意,资料并未表现社会,故A项错误;资料并未说起精细的系统和三纲五常,故B、 C 两项错误。

3.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使劲之久,而一旦豁然贯穿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据此可知,朱熹()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B.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正心诚心C.重申公理是宇宙万物的来源D.主张“存公理,灭人欲”分析:选 A资料反应朱熹的主张是经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资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 A 项。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提倡人人平等C.反对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2. (2014·来宾模拟)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3. (2014·周口模拟)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

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

”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B.维护封建小农经济C.教育子女勤俭持家D.维护纲常伦理秩序4. (2014汕头模拟)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工商皆本5. (2014黑龙江二模)《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6. (2013唐山摸底)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3.(命题点:朱熹的思想)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 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 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 D ) 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解析:选 D。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判断是 非的标准,故 A 项错误;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但材料中 未体现,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 等,但王阳明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王阳明的思 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 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故 D 项正确。
1.(命题点:魏晋至隋唐传统思想演变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 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相 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 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 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 )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第 30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 活跃局面
考点一
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复兴儒学 的主张,提出儒家的“道 (2)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____
统”思想;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时期:士大夫们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掀起儒学复 兴运动。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第十二单元第29练[命题视角透析]1.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以及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的主张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在复习过程中还应对理学以及明清进步思想家产生的背景观点和影响多加注意。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比较两者异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或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考查,认识两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3.对明末清初活跃思想的考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把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观点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联系,考查他们观点所反映的时代变迁。

从横向联系看,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相比较,认识其观点的异同。

[真题实战演练]1.(2013·福建卷)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三纲五常”的内容,排除A;题干材料是“请诸父老”教导“后生弟子”,而不是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且仅练去恶从善过于片面,排除B;“以农兴业”思想与题干材料所述无关,排除C;题干练述的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选D。

答案:D2.(2013·浙江卷)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首开中国古代教育兴办私学的风气;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朱熹在辞官后四处游历练学,宣扬他的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创办吕克昂学园,发展教育。

因此排除含②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是C。

答案:C3.(2013·北京卷)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注意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①③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答案:B4.(2013·课标Ⅰ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理学。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形成哲学化、思辨化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体现孔孟的主流思想。

而且在此后理学成了官方哲学,占据统治地位。

因此正确答案选C。

A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表述与史实不符;D思想不占主导地位。

答案:C5.(2013·广东卷)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题干中外在手段明理体现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识字也做人,确立仁义根本,体现的是陆王心学内心反省,致良知。

孔子主张仁、礼;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故A、B、C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答案:D6.(2013·山东卷)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思想发展。

考查对知识的比较辨析能力。

根据李贽思想和文艺复兴思想的相关知识可知,A是二者的意义,B是二者出现的背景,D是二者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李贽是持封建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只是对原来的理学进行批判和完善,不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因此答案选C。

答案:C7.(2012·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A.四民等级秩序在题干材料中看不出来,不合题意,排除。

B.重新整合社会阶层和题干中“各就其资之所近”意思矛盾,排除。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D.题干主旨符合王阳明心学的正心诚意,正确。

答案:D8.(2011·上海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故A项正确。

答案:A9.(2011·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题干的主要意思是: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是非不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这实际上是否定君主专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强调百姓对国家的责任。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强调百姓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跟否定君主专制无关。

“天下为公”指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

因此C项是最接近题干意思的。

答案:C10.(2011·广东卷)“虎溪三笑”练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三教(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出现在唐朝,B、C两项时间错误;陶渊明等都属于文人,文人画的特点是“写意”,因此,D项错误。

答案:A11.(2011·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长期以来儒学为上层知识分子所垄断,李贽认为普通老百娃占世间大多数。

强调儒家思想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只为少部分人服务,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12.(2011·北京卷)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儒家思想是在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文庙修建越来越多,并且在边远地区相继出现,A项正确。

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是在汉代,B项错误;C项逻辑关系错误,程朱理学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文庙的兴建;D项修建文庙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13.(2011·海南卷)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A项错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明清时期的先进思想并非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排除;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D项说法错误。

经世致用之说批判道学的空洞、虚伪,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答案:B14.(2011·海南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练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解析:抓住材料中“立学”“儒教”“圣道”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明朝初年朱元璋倡导儒学的教化作用,故此处的“复先王之旧”应指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15.(2011·江苏卷)“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