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营养与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营养学 第6章2 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学 第6章2 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d2f44d9b9f3f90f76c61b39.png)
返回目录
结束
第6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返回目录 结束
一、高脂血症
二、高血压
三、冠心病
返回目录
结束
一、高脂血症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返回目录
结束
(一)相关营养素
1 、能量:肥胖者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常升 高,HDL-C常降低。 2、糖类:双糖或单糖可使血清VLDL-C、LDL-C和血脂 、胆固醇水平升高;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 的百分比与血清 HDL-C水平呈负相关;膳食纤维有调 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LDL-C水平 3 、矿物质:镁有降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4、维生素:VC和VE;VC ↓TC;VE有利于胆固醇的转 运和排泄,对血脂水平起调节作用。
外科疾病的营养治疗 恶性治疗
返回目录
结束
概述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和全身血管功能受各 种因素的影响所致的疾病,亦称心血管疾病,主要包 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功 能不全及脑中风等。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乃 至全球多数国家居民的主要死因。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可以预防和提高药物治疗的 效果,特别是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等与饮食关 系密切,改善饮食结构,重视营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如何保养我们的循环系统
![如何保养我们的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e25c276a8956bec0875e314.png)
人体循环系统的营养大家好,我是中国营养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刀客,今天的讲座系列跟大家分享的是循环系统的营养问题。
大家知道,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这八大系统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并肩作战,一起协同工作完成人体这架机密机器的正常运转,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衡和欠缺都会导致人产生不良反应,轻则亚健康状态,重则生病住院。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下如何用营养知识保养自己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全世界增长率最快的疾病。
可以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全球十大死亡原因,有六项是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坐在轮椅上,嘴角流口水的,看人不眨眼的,手指弹钢琴的。
往往都是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致残。
据统计,每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没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致残。
此病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对于现代人而言,若能躲过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为什么说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如此大的危害呢?他是如何形成的呢?如何对心脑血管进行营养呢?一.认识血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血管。
我们吃下去的营养素,如何到达万亿个细胞呢?就是靠血管这个通道。
血管遍布全身,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周。
通过血管这个通道,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吸收到营养,排泄走废物。
人称血管是“生命之线”,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血管通畅。
血管通畅,血液在全身才跑的顺畅。
营养素才能及时的吸收到,废物才能即使排泄走。
如果血管不通畅,血液就跑的不顺畅,营养素就不能及时到达全身各个细胞。
那么我们就会因缺养而生病,死亡。
这就好像从北京始发的国道通向全国各个城市村庄,如果哪个小村庄的道路被堵塞的话,这个小村庄就会断水断粮。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12循环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12循环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06a0a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9.png)
模块3 婴幼儿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 熟悉婴幼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 熟悉常见几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主要表现。 3. 掌握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家庭护理的要点。
技能目标
1. 能识别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为婴幼儿照护人员提出就医建议。 2. 能根据婴幼儿所患先天性心脏病,为婴幼儿照护人员提供家庭护理指导。 3. 能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和家庭照护等相关情况,为婴幼儿家庭预防先天性心脏
知识链接
四 家庭护理指导
1. 一般护理
2. 饮食护理
患儿居住的生活环境应安静、光线充足。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活动量,减少患儿的心脏负担。 避免患儿情绪激动或大哭大闹。 病情严重的患儿应卧床休息。 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防止出现并发症。
注意患儿饮食的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的能量、蛋白 质和维生素。
青紫
缺氧 发作
蹲踞
杵状指 (趾)
小提示
蹲踞时,下肢屈曲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可使肺血流量增加,同时下肢屈曲 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右心室负荷,从而缺氧症状可暂时得以缓解。
知识链接
三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护理基本措施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基本一致,但要注意以下两点:
患儿蹲踞时切勿强行拉起,一旦发生应将患儿置于膝胸卧位,此体位可增加体循环阻力,使右向左分 流减少,必要时给予吸氧,并及时就医。
五 预防措施
加强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适量补充叶酸,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以及 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接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营养师课件疾病营养学-循环系统
![营养师课件疾病营养学-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81363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e.png)
2
1
发生情况: 它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等血管中,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人群中40岁以上的成人,约有1/4的动脉血管内膜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病变。
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和外周血管病。
脂质代谢障碍及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淀粉
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 返回
膳食纤维
蛋白质 高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物蛋白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更明显。
大豆蛋白有明显降低血脂的功能。
返回
体重:
约3/4的高血压患者肥胖,而其中1/2以上有胰岛素抵抗,减肥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最重要的非药物途径。
返回
酒精: 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和较高的高血压流行程度相关联。每天饮酒3~5杯以上的男子和每天饮酒2~3杯的女子尤其处于较高的危险之中,而低于上述饮酒量则不会增加危险性。根据推测,酒精在低剂量时是血管扩张剂,而在剂量较高时则为血管收缩剂。 返回
晚餐
瘦肉25g 西红柿200g 豆腐125g 大米100g
加餐
三、冠心病的营养治疗
含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分布:
地区分布: 我国属于冠心病的低发国,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我国:北方>南方 城市>农村
胆固醇代谢:
甘油三酯 小的致密的LDL 冠心病
1
较低的HDL
2
脂肪
3
过多的碳水化物
4
碳水化物代谢:
01
Na Mg Ca
03
对心脏、肾、血管
临床营养学常见疾病的营养参考PPT
![临床营养学常见疾病的营养参考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088d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d.png)
•4
3、控制能量、避免高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膳食过量摄入。
•5
(三)营养护理
1、主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2、全面介绍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 3、加强健康教育中的饮食心理护理; 4、食物的选择:
•42
2、限制钠盐和水分: 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g内(酱油10~15)。 如病情严重,则应采取少盐或无钠盐饮食。 无钠盐饮食除全日不加食盐及酱油外,并 应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品,如加碱或苏打 粉的馒头、糕点、挂面、饼干等。蔬菜中 凡含钠量在200mg/100g以上者均应忌食, 全日含钠量不超过500mg为宜。
2、维生素:由于蔬菜、水果进食少, 且存在消化吸收不良,易发生水溶 性维生素缺乏。
3、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呈负平衡状 态,直接影响体力和营养状态。
•19
(三)营养护理
1、消除病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 2、大量饮水,补充呕吐和腹泻丢失
的水分,并加速毒素的排泄。 3、饮食以流质为主,使胃部得到休
现蛋白尿。 同时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增加,人体处
于负蛋平衡。 2、水与电解质:肾小管对钠、水的重
吸收增加,钠、水潴留,出现水肿、 高血压、少尿、高血钾。
•13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含水溶 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荚豆类、蔬 菜等,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8%。
5、限制钠盐摄入:一般应控制每日 钠盐摄入5g以下,中度以上心功能 不全病人每天钠盐应控制在3g以下。 增加钾摄入量有利于钠和水的排出, 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14
6、补充维生素
4.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4.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b1cf26b27d3240c8447ef72.png)
具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食盐摄取量 为3~5g/d(折合酱油15~25ml),中度高血压者为 1 ~ 2g/d( 折合酱油 5 ~ 10ml), 重度者膳食中不得含盐 。
2.适当补充钾、钙、镁
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钙高的食物,限 钠更应注意补钾
返回目录 结束
(二)营养治疗
3.控制能量,减少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脂肪供能宜占总能量25%以下,
3.加强饮食心理护理 4.食物的选择 (1)宜用食物:富含钙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 ,特 别是有潜在降压作用的蔬菜;含钾丰富的食物;烹调 以清淡为主。 (2)忌用食物:酒精饮料;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返回目录
结束
高血压患者食谱举例
早餐:小米粥(小米50g),馒头(面粉25g)。
午餐:清蒸鱼(鲫鱼100g),素炒油菜(油菜200g) ,米饭(大米100g),水果(苹果200g)。
胆固醇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300mg,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应 维持1:1:1。 4.适当增加优质蛋白 蛋白质供能应为总能量15%左右,应限制动物蛋白, 植物蛋白可占总蛋白50%,有助于降低血压。
返回目录 结束
(二)营养治疗
返回目录
结束
(三)营养护理
1.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2.宣传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和肥胖、 长期静坐等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返回目录
结束
(一)相关营养素
1.能量
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脂肪 膳食脂肪的摄入总量及脂肪酸种类与冠心病的发病 和死亡显著相关。 主要致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 LDL ,其 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3.碳水化合物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易导致血脂异常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0181a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c.png)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循环运输。
循环系统的功能多样,包括供应氧气和养分、排除废物、维持体温和平衡体液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心,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的功能,能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从肺部和消化系统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回收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心脏按照结构分为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是血液进入心脏的部分,而左心室和右心室则用于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2.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
其中,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收集回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其壁薄且富有弹性,使得血液能够顺利通过。
在毛细血管的壁上,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废物则从组织细胞扩散到毛细血管中,进一步运输到静脉。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收集废物和二氧化碳,将其运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并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血小板则主要参与血液凝固,以防止出血。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包含了水、蛋白质、电解质和激素等。
4. 循环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4.1 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通过泵血作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富含的血液供给全身的组织和器官。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被红细胞携带到组织细胞中,参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等,它们被消化系统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原料。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da0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c.png)
contents
目录
• 循环系统的概述 •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循环系统的概述
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 氧化碳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行排出。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 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肥胖和超重。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听诊和观察来评估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和结构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检查来检测循环 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血管造影和CT血管成像
有创性检查,用于评估血管结构和通畅性。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循环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 的运动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 复。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提供生活指导等,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的护理。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如 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b9699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c.png)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低 盐、低脂、低 糖饮食,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
运动锻炼:适 当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
心理干预:通 过心理治疗、 放松训练等方 式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
题
戒烟限酒:戒 烟、限制饮酒 量,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循 环系统疾病治 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
手术治疗的目 的是修复或替 换受损的器官
或组织
手术治疗需要 医生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方
案
手术治疗的风 险和并发症需 要在治疗前进 行评估和预防
循环系统疾病管理
04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循环系统疾病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是循环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疾病
康复训练包括有 氧运动、力量训 练等多种形式
康复训练的强度 和时间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个体化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专 业医师的指导, 以确保安全有效
循环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误区
05
误区一:忽视早期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 易被忽视。
忽视早期症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增加治疗难度。
及时关注和识别早期症状,是预 防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关键。
适量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 粘稠度
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 管弹性
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风 险
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水 平
控制体重
循环系统疾病与体重密切相关 保持健康体重范围,预防疾病发生 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适度运动,增加身体代谢和循环
循环系统疾病特点
![循环系统疾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6a2c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8.png)
循环系统疾病特点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
循环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也负责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包括多发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些特点使得循环系统疾病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循环系统疾病的多发性是指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某种循环系统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原因的首位,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此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循环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循环系统疾病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
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硬化、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
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
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有的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的疾病则表现为剧烈的疼痛或呼吸困难等。
循环系统疾病的长期性是指它们多数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治愈,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定期的体检等。
例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并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和相关检查。
对于一些更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心脏移植。
除了上述特点外,循环系统疾病还具有严重的后果和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循环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残疾或死亡。
循环系统疾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使得其成为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循环系统疾病报告
![循环系统疾病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9fc2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9.png)
循环系统疾病报告循环系统疾病是指那些影响心脏、血管及血液的疾病。
这类疾病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循环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网络,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和养分来生存和工作,同时需要摆脱代谢产生的废物。
循环系统起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的作用,同时帮助将废物排出体外。
当循环系统出现问题时,如心脏失去正常的节律,血液流动遭到阻塞或血管受损时,就可能引发循环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
其中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心悸和呼吸困难。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过高,可以导致心脏和血管的损伤,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中断,使得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头痛、肢体无力和语言障碍。
好消息是,循环系统疾病大多数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
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肪食物可以降低患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
同时,限制食盐和糖的摄入对于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定期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循环系统。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和血液流动,降低患疾病的风险。
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都对循环系统有很大的益处。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降低患循环系统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对于心脏和血管的危害极大,吸烟者患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要高于非吸烟者。
过量的饮酒也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因此适度饮酒是保护循环系统的关键。
在控制生活方式的同时,及时就医和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
如果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干预。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和进行定期检查,能够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bd36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b.png)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等 机制调节体温,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
维持生命活动
调节体液平衡 参与免疫反应
循环系统疾病的原因和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由于胎儿期心血管发育 异常导致的疾病,如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由于风湿热感染引起的 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 瓣狭窄、关闭不全等。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遵从医嘱
严格遵照医嘱给药,确保患儿按 时、按量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观察患儿在服药过程中是否出现 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
医。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患儿到医院 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
方案。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向家长普及循环系统疾病的知识,提 高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 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综合患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 状态、食欲、活动能力等,进 行全面的评估。
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以 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症状的初步处理与护理
01
02
03
04
03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
日常生活的护理
01
02
休息与活动
预防感染
03 病情监测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
控制盐摄入
合理搭配营养
控制饮食量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
家庭护理与长期管理
家庭护理
长期管理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选择 案例描述 讨论环节
护理操作演示与指导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2cb0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f.png)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汇报人:2023-11-28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回收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液体平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炎等。
血管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诱因等。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
病史采集0102体格检查相关指标检查,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不安,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详细描述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总结词心悸VS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可能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
总结词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措施。
详细描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结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水分潴留,同时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
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移植等治疗措施。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6061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04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CHAPTER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 酸、蛋白质等物质。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维持生理平衡、免疫和止血 等功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
血液能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 激素等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0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CHAPTER
血管的分类与分布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 组织,分布广泛,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组织回流到心脏,分 为深静脉和浅静脉,分布广泛。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与组织进 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管的解剖结构
01
血管壁由内层、中层和外层组成 ,内层光滑,中层有弹性纤维和 平滑肌,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维持血压
心脏通过泵血功能,维持 全身血压的稳定。
物质交换
心脏通过血液循环,为全 身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 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心脏的电生理传导
心电的产生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 位,形成心电。
心律失常是指心电传导系统的异常, 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电的传导
心电通过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使 心肌细胞按一定顺序收缩和舒张。
0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CHAPTER
心脏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中部,呈圆锥形, 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四个腔室。
心房与心室的构造
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 负责泵出血液。
瓣膜的作用
循环系统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循环系统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fef4b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9.png)
循环系统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是什么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个极其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代谢废物带走。
然而,当这个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循环系统疾病的危害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当属心血管疾病。
比如冠心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胸痛、胸闷,特别是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
如果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就会引发心肌梗死,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心力衰竭也是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后果之一。
当心脏长期承受过重的负担,或者因为心肌受损而无法有效地泵血时,就会出现心力衰竭。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且心力衰竭的预后往往不佳。
另外,心律失常也是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一类重要问题。
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血栓脱落,可能会导致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循环系统疾病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器官的功能。
例如,肾脏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过滤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如果循环系统出现问题,肾脏的供血不足,就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同样,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危害,循环系统疾病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而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同时,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住院治疗甚至进行手术,这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
既然循环系统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
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的摄取。
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保持适当的体重。
适度的运动对于循环系统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36c81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5.png)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一个系统。
它是人体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医学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常见疾病。
一、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人体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位于胸部,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所传输的血液富含氧和养分,静脉所传输的血液相对贫乏,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具有非常小的直径。
血液则是循环系统的运输媒介,由血浆和各种细胞元素组成,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运,白细胞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人体循环系统有三个基本功能:运输、排泄和调节。
首先,它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输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其次,肾脏和其他一些器官通过循环系统将代谢废物和过剩的物质从血液中排泄出去。
最后,循环系统还承担着调节人体各组织器官间的协调和平衡的功能,例如通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来调节心率和血压等生理指标。
三、常见疾病循环系统也是人体最容易受到疾病攻击的系统之一,以下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1.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2.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3. 血管系统疾病: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
4. 肺部疾病: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
以上疾病都与人体循环系统密切相关,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四、如何维护健康的循环系统维护健康的循环系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 均衡饮食,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2. 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保持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水平。
3. 不吸烟,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4.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
5. 积极处理压力、控制情绪,提高自身免疫力。
五、总结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组成,承担运输、排泄和调节等多种功能。
疾病诊断归类
![疾病诊断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e8cd7c43767f5acfa1c7cdec.png)
疾病诊断归类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包括: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志贺菌病)、结核病(肺结核)、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性传播式的疾病(梅毒、淋球菌感染)、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病毒性肝炎、HIV、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
2、恶性肿瘤其中包括所有恶性肿瘤(鼻咽癌恶性肿瘤、食道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直肠、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喉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骨、关节软骨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脑恶性肿瘤、白血病)。
3、原位肿瘤其中包括子宫颈原位癌,乳房原位癌。
4、良性肿瘤其中包括皮肤良性肿瘤、乳房良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前列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良性肿瘤。
5、未定肿瘤其中包括交界恶性肿瘤、动态未知的肿瘤。
6、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其中包括贫血。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其中包括甲亢、糖尿病8、精神和行为障碍其中包括: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型障碍、心境(情感)障碍。
9、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帕金森病、癫痫。
10、眼和付器疾病其中包括: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老年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断裂、青光眼11、耳和乳突疾病其中包括:中耳和乳突疾病。
12、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包括: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缺血性心肌病)、肺栓塞、心脏传导疾患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病(颅内出血、脑梗死、大脑动脉闭塞和狭窄)、静脉炎和血拴性静脉炎、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
13、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急性上感、流行性感冒、肺炎、慢性扁桃体和腺样体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肺柱塞性肺病、哮喘、外部物质引起的肺病。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e015b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e.png)
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一套用于诊断标准和统计目的的疾病、疾病因素、损伤和外部因素的编码系统。
它通常被医生、医学研究人员、卫生保健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广泛使用,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数据的统一和互相比较。
ICD编码系统根据疾病的分类进行编码,其分类系统分为十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再细分为若干的亚类、亚亚类和子类。
以下将对ICD编码的分类与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该大类包含了与传染病和寄生虫有关的各种疾病,如结核病、霍乱和疟疾等。
二、肿瘤(C00-D48)这个大类主要涵盖了各种原发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脑瘤等。
三、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D50-D89)这个大类包括了贫血、白血病、免疫缺陷病等与血液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四、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该大类包含了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等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相关的疾病。
五、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这个大类涵盖了诸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与精神和行为有关的疾病。
六、神经系统疾病(G00-G99)该大类包括了中风、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
七、眼和耳疾病(H00-H95)这个大类涵盖了眼睛和耳朵相关的疾病,如青光眼、耳聋等。
八、循环系统疾病(I00-I99)该大类包括了各种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
九、呼吸系统疾病(J00-J99)这个大类主要涵盖了感冒、哮喘、肺癌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十、消化系统疾病(K00-K95)该大类包含了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炎等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
十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这个大类涵盖了肾脏疾病、性传播疾病、妇科疾病等与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
除了以上十一个大类外,ICD编码系统还包含了其他类别,如外部原因(V00-Y99)和影响健康状况以及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Z00-Z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游离状态与脂肪酸 和糖等结合的状态存 在的一种功能性成分, 广泛存在于蔬菜、水 果等各种植物的细胞 膜中,不能为动物吸 收利用。
降低血浆胆固醇
膳食纤维与血脂代谢
• 降低胆固醇吸收 • 促进排出 • 改变脂蛋白和胆固醇代谢 • 降低血脂
血脂异常的营养治疗
总胆固醇和LDL水平分类
样硬化性疾病
静悄悄的杀手
发生在冠状动脉,引起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发生在脑血管,导致脑动脉硬化及诱发中风 若堵塞眼底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发生在肾脏,引起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 发生在下肢,严重时会造成肢体坏死、溃烂等 其他危害诱发胆结石、胰腺炎、老年性痴呆、男性性功 能障碍,甚至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
血浆中的脂类
•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 磷脂(phospholipid)
•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 胆固醇(cholesterol)
与脂蛋 白结合
•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与白蛋 白结合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 根据脂蛋白颗粒的大小和它们的水合密度
10、茶(茶多酚降血脂)
14、柚子
11、木耳(降血脂、防止TC沉积) 12、菇类(纤维素、天然维生素)
15、糙米16、葡萄
16、茄子 ……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快吃完 饭时吃一点核桃仁有助于减 少油腻食品对动脉的损害。
冠心病
冠心病流行趋势
北欧、北美、西欧等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冠心 病的发病率在下降——预防 欧洲中东部,包括前苏联的许多地区,冠心病 发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发展中国家,亚洲人口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
• 冠心病(
CHD )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使冠脉血管内
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心脏病。
• 因此冠心病的预防
也就是AS的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脂斑期
标本取自5岁儿童的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过程(病理)
血脂异常
血清中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AS的重要干预靶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AS的独立危险因素
膳食脂类与血脂代谢
• 膳食Fat总量
• 膳食脂肪的不同组成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脂肪酸碳链长度不同
膳食脂类与血脂代谢
SFA
• <10个碳原子和>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
小结:血脂异常营养治疗的两大措施
• (2)增加使LDL-C减少的营养素的摄入
植物固醇 降低血液胆固醇 防治前列腺肥大 抑制肿瘤(乳腺癌、结肠癌、 胃癌) 抑制乳腺增生 调节免疫、抗病毒 植物固醇的来源: 植物油、坚果和植物种子(谷 类)、 蔬菜、水果 有效剂量:1.6g/d
可溶性膳食纤维 有效剂量>34g/d,可溶性膳 食纤维2.5~10g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燕麦、豆类、亚麻籽、全谷 物、水果、蔬菜
分类 总胆固醇TC mg/dL (mmol/L ) LDL-C mg/dL (mmol/L )
适当的
可接受的 边缘(轻度升高) 中度升高
<150 (3.88)
150-199 (3.88-5.15) 200-239 (5.17-6.19) 240-299 (6.21-7.76)
<100(<2.59)
100-129 (2.59-3.34) 130-159 (3.36-4.11) 160-219 (4.14-5.62)
低密度脂蛋白(LDL)
特点:比重增加,不使血浆混浊
主要成分:胆固醇50%,游离脂肪酸,载
脂蛋白为apoB100
来源:肝脏合成,少部分来自食物 功能:游离为胆固醇后供机体利用 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首要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HDL)
特点:密度大,比重大。 主要成分:脂质、蛋白质各一半,甘油三酯
1523
1997 3577 52 1.5
1794
3495 6583 82 2.4
2229
4228 12149 124 3.7
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
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1998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58 % 2020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 79 % 冠心病和脑卒中将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主要
小结:血脂异常营养治疗的两大措施
(1)减少使LDL-C增加的营养素的摄入 饱和脂肪 膳食胆固醇 反式脂肪酸
动物内脏
荤油 畜禽肥肉 动物的卵
甜点
饼干
糖果
动物肥肉
某些鱼贝类
人造奶油
煎炸食物
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
食物项目 胆固醇含量 食物项目 胆固醇含量 食物项目 胆固醇含量 猪脑 2571 牛肉(肥) 133 兔肉 59 猪肝 288 牛肉(瘦) 58 草鱼 86 鸡肝 356 猪肉(肥) 109 牛乳(鲜) 15 鸡蛋 585 鸡肉 106 羊乳(鲜) 31 鹌鹑蛋 515 鲫鱼 130 人乳 11 鲳鱼子 1070 鳝鱼 126 鸡肝 356 鲜贝 116 鸡蛋 585 基围虾 181 蟹子 985 河蟹 267 注:胆固醇含量大于 200mg/100g的食物应严格限制其摄入量;含量 100~ 200m 之间的食物应限适量食用,含量小于100mg/100g的食物可适量食用。
冠心病: 中国人群死亡重要原因
标化死亡率 (1/10万) 150 120 90 60 30 0
CV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CHD为第二位CV死因
2004年城市居民CHD死亡 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48%
CHD死亡
脑血管病 冠心病
48%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
在中国,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病的相对危险高达3-4倍 在总的CV事件中,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归因于高血压
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冠心病
心血管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
全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 50%
•
•
发达国家死亡中近 50% 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发展中国家死亡中 25% 归因于心血管疾病
•
全球死因顺位的前两位均是心血管疾病
全球死因顺位
死因顺位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 死亡人数(万) 72 46 37.45 29.1 28.9
冠状动脉 —— 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动脉 —— 脑卒中、缺血性脑病 肾动脉 —— 肾衰竭,尿毒症 下肢动脉 —— 间歇性跛性
中国动脉硬化冠心病流行趋势
各种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均在上升
高血压 吸 烟 血脂异常
缺少锻炼 糖尿病
超 重 遗传因素 饮酒过量
不合理 膳食结构
膳食营养因素和冠心病
膳食能量、CHO与动脉粥样硬化
用超离心技术可把血浆脂蛋白分成四个密 度范围不同的脂蛋白族: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浆脂蛋白 的分类
乳糜微粒(CM)
特点:密度低、比重轻,可使血浆混浊
主要成分:甘油三酯88-90%,胆固醇9%,载脂蛋
白为apoAI、apoC
贮存 肥胖 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症 肝脏合成TG↑ ↓↓HDL 尤其Ⅳ型 高脂血症 VLDL↑TG↑ CHO摄入过多Fat 游离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 CHD死亡率呈负相关
降脂食物大搜索
1、豆类(富含PUFA,不含TC) 3、燕麦(膳食纤维) 5、大蒜(大蒜素降TC) 7、鲑鱼(n-3脂肪酸) 2、洋葱(预防TC升高) 4、苹果(类黄酮降血脂) 6、海带 (海带糖降TC、TG) 8、核桃(UFA)
9、橄榄油(MUFA)
13、亚麻籽(亚麻酸)
来源:食物中的甘油三酯
功能: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从小肠转运至肝外组
织代谢;将胆固醇转移给HDL
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可能有关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特点:密度低、比重轻,可使血浆混浊
主要成分:甘油三酯>50%,胆固醇10%,
载脂蛋白为apoC、apoB100
来源:食物中的甘油三酯 功能:进一步代谢为LDL 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危险因素
原因
结
论
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发
病率和病死率的决定因素,而 膳食模式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血脂异常
我国血脂异常的流行情况
血脂异常
正常人群
高胆固醇血症2.9% 高甘油三酯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
血脂异常患病率18.6% (人数约1.6亿)
血脂异常的危害
• 血脂异常对健康的主要损害是导致动脉粥
升高血液胆固醇
• 豆蔻酸 (C14∶0)、棕榈酸 (C16∶0) 、月桂酸
(C12∶0) 升高血液胆固醇
抑制LDL受体活性
膳食脂类与血脂代谢
MUFA
• 油酸(C18∶1)
• 地中海膳食
• 橄榄油、茶油降低血总胆固醇和LDL-C,但
不降低HDL-C或降低HDL-C较少
膳食脂类与血脂代谢
PUFA • n-6系列↓TG ↓LDL ↓HDL
增加LDL受体的活性
• n-3系列↓TG、↓血浆总胆固醇、↑HDL
阻碍TG渗入肝脏VLDL中
• 亚油酸和EPA、DH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
膳食脂类与血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