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教学课件(31+28张ppt)1

合集下载

《百喻经》六则.ppt.Convertor

《百喻经》六则.ppt.Convertor

百喻经》六则佛经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了成语。

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愚人食盐参考译文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

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

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

”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吃盐。

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了痛苦。

内容解析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

但“外道”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益处。

参考译文过去有个人,愚蠢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

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

别人对他说:“你因为口渴寻找水,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为什么不喝呢?”愚人回答说:“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

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

”当时众人听了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

内容解析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参考译文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

经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

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

看见别人卖木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

百喻经__课件

百喻经__课件

• •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 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 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 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 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 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 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不得:不能够 以: 用
• 白话 • 从前有个人,先是在瓮中盛了谷 子。骆驼伸头进瓮中吃谷子,过后伸 不出来了。如此,这人很是忧恼。有 一位老人来对他说:“你不要愁啊!我 教你怎样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 能快快弄出。你应斩掉它的头,自然 可出来了。”就采用了他的话,以刀 斩头。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瓮,如此 愚人,世间所笑。
入海取沉水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 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 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 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 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长者:年长有声望之人 沉水:沉香木。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年载:一年 诣:到、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 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 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 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 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既:已经 至于:到达 益:添加 所以:“……的原因” 空:空口 尚尔:尚且这样 口爽:味口败坏。爽,伤害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 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 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 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 寓言本意∶ • 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之 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 果, 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 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 生活哲理延伸:
• 任何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都会遇 到种种困难,如果此时不能坚持或 求果心切,急于获得眼前利益,就 会失去今后获得更丰厚回报的可能, 告诉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审 时度势,不改初衷,耐心等待;不 要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毅力,导 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百喻经六则ppt1

百喻经六则ppt1
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 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哪 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 要求你全部喝完。 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标 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入海取沉水
参考译文

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 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 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 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 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 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 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 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寓 意

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 不能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 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 有时候是难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 应该了。

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 生活中,存在着手持佛珠,却心 存伪诈之人。
驼瓮俱失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 把头探进瓮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 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说: “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出来的 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 你应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 了。”于是就听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 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又打破了瓮。这 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内容解析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 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 致“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

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 为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 信,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百喻经课件

百喻经课件

一天,老鹰又在山上飞着,用锐利的目光寻找食物。不久,看见下面一棵松 树上,有四只小白鸟,很香甜地睡着,他就很快地飞下去。但是当它正准备吃他 们的时候,听见他们“吱!吱!吱!”的叫声,并且发现他们长得很美丽很可爱。 于是自言自语地说道:“嗯!这四只美丽的小白鸟一定是母猫头鹰的小孩吧!我 不能 吃他们。” 他一眼又看到松林上另一个鸟巢。鹰王飞去一看,巢内有四只它从来没见过 的丑怪小鸟,并且叫声非常难听。 “嗄!”鹰王叫着,“这些丑陋的小鸟一定不是母猫头鹰的小鸟。”于是把他 们吃掉了。 正在这时候,母猫头鹰飞回他的巢里来,发觉鹰王吃掉他的小孩子,伤心地哭了。 “吐唏!吐唏!吐唏!鹰王啊!你不遵守约定,吃掉我的孩子!叫我怎么办 呢?”
纵观新时期27年高考,计有10个年头命题与寓言有关,也就 是说,与寓言相关的命题占了命题总数的五分之二左右 。 如: 1979年副作文题?阅读寓言《中山猫》联系实际写读后感。 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见《韩非子》) 1995年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
2003年阅读《韩非子》寓言“智子疑邻”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1914年9月,鲁迅捐银元60元委托南京金陵 刻经处刻印了100本佛经。
1926年5月,鲁迅又出资赞助王品清校点此 佛经,并自己亲自作了题记,交上海北新书局 出版,使这一佛教文化经典得以广泛流传,这 本佛经就是《百喻经》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感 受 经 典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称 “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 。 在佛经中,经常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 佛经经常通过譬喻,将坚深的义理,化作 浅显的故事,使人论、交流与 合作。

《百喻经》公开课PPT课件

《百喻经》公开课PPT课件
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 惜的。
寓意:凡是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
的效果;
启示:
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去理性判伸
概况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 法。
1、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2、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
三.特殊句式判断
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
宾语前置, 为“以何”
宾语前置, 为“以)何”
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省略句, 省略主语“骆驼”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悟智慧人生
读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任务:
1、概述每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要求:1,语言表达简练,准确,流畅;
B.全书共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 去教戒,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
C.《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曾说:“尝闻天竺 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
D.《百喻经》中的故事大多短小,多讲愚人之事,看似很简单,解释 也较通俗。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佛家关注的焦点和世俗是完全 相同的。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
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 败之理? 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 难免遭致失败。
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
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 更容易写出新意
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

《百喻经》六则PPT课件人教版

《百喻经》六则PPT课件人教版

伽斯那认为譬喻中的故事就像那裹药的树叶,说教部分宣 讲的佛法才是那真正有价值的神秘的药物,读《百喻经》的 人应当着重领会譬喻中所讲的佛教道理,并像用毕药剂便丢 弃树叶一样,领会佛理后也不要迷恋故事本身。可见从伽斯 那编撰本书的目的来看,其真正看重的还是后面的说教部 分,弘教布道的目的十分明显。《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 趣,含意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爱好,因而流传极为广 泛。
其一是批评外道的邪见异说。如《愚人食盐》中批驳外道妄滥绝食, 白白损害身体而无益于道。其二是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内中的具体 原因很多,可以总的概括为痴人具有贪、嗔(书中原文作“瞋”)、痴三 毒,正是这三毒使痴人的言行除可笑外,还时常可鄙。其三是训谕僧徒严 守戒律、精勤修持。佛陀认为消除三毒的根本办法是皈依佛教、解悟佛 理,并精进实修,修习过程中又要勇于发出忏悔,不能因为犯一戒而更犯 众戒,损坏道业。其四是规劝世俗人及时行布施,在小有财物时就要勤于 施舍,不要指望家资巨富时再行善举,因为时运难料,未来之事深不可 测,也许不会再有积功累德的机会。其五是解说某些深奥的佛教义理。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乐趣
《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 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本书又名《百句譬喻 经》《百句譬喻集经》《百譬经》,内中尤以《百喻经》之称 最为直率简明而易懂,故流传最广,甚至超乎它的原名“痴华 鬘”。本书以“百喻”为名,实际上只有98篇。98篇譬喻均由 故事和说教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先导,是说法的手段;说教是 终结,是撰者编书的目的所在。
提示: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挽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 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 却采取了一个笨拙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自 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 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 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罚,影响学业。在这 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 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百喻经》教学ppt课件

《百喻经》教学ppt课件
24
• 3.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
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
骗我,如何处置乎?”
•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 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
过几年你且看他。”
25
• 4.悟性如光: •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
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
9
• 这就像外道中的那些人一样,听说节制饮食对修 行有好处,于是就继绝饮食。有的经过七天,有 的经过十五天,白白地受一番饥饿的困苦,丝毫 没有增加一点道行,把自己的身体弄得疲惫不堪, 并没有证得真道。就像那个蠢人一样,以为可以 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以至于口干舌苦,这 也是一样。
10
《愚人食盐》
18
入海取沉水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沉水:即沉香,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年载:年岁
卒:最终
直:通“值”,价值
诣:到
19
• 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过一年,才 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 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 卖出去。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炭, 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如 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 成了木炭,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 价钱。
3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 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 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 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4
文学背景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 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 动物,也可以是人或者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 充满智慧哲理

百喻经六则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共41页文档

百喻经六则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共41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百喻经六则PPT课件 【人教 课标版】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百喻经》六则课用24页PPT

《百喻经》六则课用24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百喻经》六则课用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诈言马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 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 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 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 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 • D.《百喻经》中的故事大多短小,多讲愚人之事,看似很简单, 解释也较通俗。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佛家关注的焦点和世俗是 完全相同的。
《尝庵婆罗果》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 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 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 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 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 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 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驼瓮俱失
不得:不能;不可 以:用
• 从前有一个人,先是在瓮里盛着谷子。骆驼把头探进瓮 中吃谷子,结果出不来了,使他感到很烦恼。有一个老 人过来告诉他说:“你不要愁,我教你一个可以让骆驼 出来的办法。你听我的话,一定很快就可以出来。你应 该把骆驼的头砍下来,骆驼自然就出来了。”于是就听 了他的话,用刀把骆驼的头砍了下来。杀死骆驼之后, 又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人们所嘲笑。
人生启示
我们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 理不当,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
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 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 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学业就可能 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方法探究
人生启示
抨击了欺诈的人心,指出在社会生活中, 存在着手持佛珠,却心存伪诈之人。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 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 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 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 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 笑。
• 味道这么美的原因,是有盐的缘故。一点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 多一些呢。
课前检测
• 2.下列对《百喻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是一部佛 经,由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B.全书共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 “除去教戒,独留寓言”,也是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 • C.《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曾说:“尝闻天
尝庵婆罗果
敕:吩咐 恶 [è] 者:不好,坏的果子 寻:接着 恶wù:厌恶
• 从前有位长者,派人拿钱到别人的园子里去买庵婆罗 果来吃。他吩咐说:“质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 就买回来。”于是那个人就拿着钱去买。园子的主人 说:“我这树上结的果子,都很好,没有一个不好的。 你只要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子的人说:“我现在 应该一一品尝,然后才买,如果只是尝一个,怎么能 知道个个都很好呢?”接着他取来果子,每个都尝了 一下,才拿着回了家。长者见了,厌恶得吃不下,于 是全都扔了。
寓言类材料审题步骤
1.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 2.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 3.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由此 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百喻经》六则
1.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探究寓意,联系社会现实,探讨人生启 示。

3.掌握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课前检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2.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 益:添加
• 爽:败,伤
诈言马死
以:因为
为……所:被动句式
遂:于是;就
傍:通“旁” ,旁边
• 从前有个人,骑着一匹黑马进入阵地攻击敌人。由 于害怕,不能战斗。就用血涂在脸上,装死躺在死 人堆里。他所骑的马也被别人夺去了。士兵们撤离 战场后,他想回家,就割了别人所骑白马的一截马 尾。回家后,有人问他:“你骑的马,现在在哪里? 为什么不骑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已经死了,只 好带着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听后说:“你的马 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了?”他无话可说, 被人们所嘲笑。
内容解析
• 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 要打破瓮,
• 而要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 顾此必然失彼。
• 故事中的人却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 俱失。
• 佛教善于将生活现象上升为对人生的理解,这个
故事用意不在于指出解决骆驼入瓮办法的 愚蠢。
第六则:《驼瓮俱失》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 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通过驼瓮俱失的事实, 比喻由于违反了禁条,使自己的智慧之路和自 我修养都丧失了。
内容解析
•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 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致“一切 都弃”的结果。 •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
• 对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类推,认为 只有自己一一亲身体验,才能相信, 最终只能导致什么也得不到。
《尝庵婆罗果》
寓意以及启示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 绝对的实践主义会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 可能做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认识世 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 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 到。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 真知。
内容解析
• 这个故事原本比喻: • 有些人,自称善良好心,不吃酒肉, 却杀害各种生灵,制造各种痛苦毒害, 还虚假地自称善良,实际上暗地里无 恶不作,这就像那位谎称马死的愚人。
第五则:《诈言马死》寓意
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 参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 己内心懦弱,保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 以避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危难过后, 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 不可沽名钓誉; 诚实不可抛弃; 做人不可虚荣心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