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日维新
《高二历史百日维新》课件
总结和展望
对百日维新运动进行全面总结,讨论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对未来的启示,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的现
实意义。
《高二历史百日维新》
PPT课件
介绍中国近代史背景,深入探讨影响百日维新运动的因素,为后续内容打下
基础。
百日维新运动的起因
详细解析百日维新运动的起因,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揭示时代变革的需求与动力。
百日维新运动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
制定新政策
探讨百日维新运动制定的新政策,涉及政府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等多个领域。
揭示百日维新运动深化社会矛盾的过程,包括民众期望的冲突、农民困境等。
3
历史条件不成熟
讲述百日维新运动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对运动结局的影响。
百日维新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启蒙思想
民主发展
文化交流
揭示百日维新运动对中国启
探讨百日维新运动对中国民
详,为后来
流和思想流通方面的积极影
的革命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
各个历史阶段的民主进程奠
响,为中国与世界搭建了桥
影响。
定了基础。
梁。
对百日维新运动的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深入评价百日维新运动的积极意义,肯定其
剖析百日维新运动的局限性和滥觞于洋务的
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负面影响,客观评析运动的不足之处。
2
推动国家现代化️
探索百日维新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努力,包括引进西方文化、技术和思想等。
3
倡导民主思想
探讨百日维新运动对民主思想的倡导,其中包括宪政要求、民主参与和人权保障等议题。
百日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1
【高二下册历史百日维新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百日维新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步入到高二,对于历史的学习,要如何去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高二下册历史百日维新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二下册历史百日维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A.设京师大学堂B.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C.废八股D.裁汰绿营解析: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D.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解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没有列入变法措施中。
答案: D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它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解析:本题属因果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其改良思想深深地打上这一阶级的烙印,反映出这一阶级的弱点:软弱、妥协。
同时,其对封建势力妥协,也反映出时代特点:封建势力强大。
答案: D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
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
答案: C5.1898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
高二历史百日维新
门户开放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
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 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标志帝国主义形成 宰割中国的同盟。
2.维新运动转入实践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 分反侵略斗争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 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 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 的“势力范围”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 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激烈划分势力范围的时 策
候,美国忙于与西班牙战争,战争结束后,列强在 华势力范围已基本划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于 1899年9月至11月,分别向英俄德法意日六国政 府提出了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取得的特权前提下,要 求利益均沾。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
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 紧迫性,强调内忧外患 ,形势严峻,变法刻不容缓 ,否则,皇 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虽未到达皇上,但广为 流传,影响颇大。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束缚,开始 准备接纳维新主张。守旧派阻挠皇帝召见维新派,改 令五大臣“问话”康有为,1898年1月24日,李鸿 章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在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 ,荣 禄
(1)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①德国军队1897年11月,强占胶州湾 ②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③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 ④英国1898年6月,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强租 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 ⑤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⑥意大利1899年3月,提出要租借浙江三门湾(未 果)
高中历史课件 9.3 百日维新
4.意义: 民族资本主义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_____________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 (2)政治上:有利于_____________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
统治秩序。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
疾苦,悉达天听。 ——梁启超
后不禁皇上办事。”光绪听后便意气风发地颁布《定国是诏》,
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大幕。
请思考: 1.为什么说《定国是诏》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大幕?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了解 理解 认识
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 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百日维新的 进步意义 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农工商业 (2)经济:鼓励发展_________;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鼓励商办 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 (3)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 报;设译书局。 新式军队 (4)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_________,添造兵船。
大开国会 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_________”、设立制度局等措施。
础。
(2)维新变法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提示:“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政治方面的 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 级的愿望。 (3)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4)文化、军事方面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提示:①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②性质: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 ③影响: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保浙会、保川会等相继成立, 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九 第二课 百日维新
一、如何全面认识百日新政的特点?
百日新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 领域 方面,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 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范围
百日新政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推行者 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例]
(2011· 浙江高考)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
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 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 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
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
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作用
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实施 百日维新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二、如何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从时代背景分析,戊戌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 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中败给邻国日本后, 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马关条 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戊戌变法的开始。所以,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 题 九
第 二 课
把握热点考向
基础随堂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Hale Waihona Puke 知能综合提升百日维新
1.了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与以光绪帝为首
第 二 课 的新势力斗争的表现及结果 2.掌握戊戌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教育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 3.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理解在当时的中国
第3课__百日维新(高中历史选修1_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戊 戌 变 法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 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 颐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 权。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 ①不甘作亡国之君; 帝,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 ②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 义掀起的割地狂潮。1898年6月, 为了从慈禧手中夺回统治权, 振作图强,毅然支持和任用维 新派人士康、梁等实行变法。
类别
进步性
局限性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 政治 方面 与政权,初步动摇 封建统治秩序。
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方面 义的发展
未涉及君主立宪的政 治主张 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 制,得不到广大农民 群众的响应
打击旧学,提倡新 文化 学,有利于西学的 教育 传播
军事 方面 有利于提高国防力量
3. 对变法上谕的评价 (1)性质: 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 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 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局限性: 未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没有触动 封建统治的基础,变法不彻底。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我的选修9.2百日维新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三、戊戌余音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⑴客观原因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袁世凯的出卖。 ⑵主观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②变法仓促,政令颁布操之过急 ③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帝党官僚,甚至对列 强抱有不切的幻想; ④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 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理论宣传:没有深入并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改革不彻底,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 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 进步意义。 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 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 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 落后性。
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败原因。
国内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环境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环境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领导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力量 支持。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上
军事上 文化上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 筑铁路,开采矿产。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新法练兵, 增添兵船。 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学习 西方,选派留学生;育科技实用人才。
有利于培养人才和西学的传播
思考:从百日维新的内容看其局限 性
①政治改革: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②经济改革:没有涉及到农民土地问题,没有触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 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1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353人教PPT课件
A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变法通议》 C.《定国是诏》 D.《新学伪经考》
3.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主要是为了 A.反对封建专制 B.反对外国侵略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加强自身地位
D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开始维新变法。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是
D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⑤兴办邮政
文方有养化面利新教育于式西人①②③学才改成鼓的 ,革立励科中私传有举小人播利制学办度堂学,于,,,有传废设派除立遣利播八京留于西股师学大生培 方学堂,设立专门学堂 有利于加强先④⑤军进准设队科许立民译战技间书斗文创局办,力化报翻,。馆译、外抵学国抗会书刊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A
C.帝国主义结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4.强学会成立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 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B.强学会成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A C.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D.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5.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的,具有资产阶
称“百日维新”。
11
政治有精方利简面没于机宪有资构产,等涉①②③④阶提告鼓举精政及诫励荐简级高治实廷官新机参效臣绅政构行主力市人,政率行民才裁君张,。新上剪主。政书冗言员立事,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有方利面没于资有本触主① ②动鼓提义励倡到的发私封展人发农开建展工办土商工,业厂地增所有制。
高二历史百日维新知识点
高二历史百日维新知识点维新运动,即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运动,发生在清朝末年的1898年,持续了102天。
该运动的目标是借鉴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成果,推进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改革,以挽救中国的危局并实现现代化。
本文将介绍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百日维新的重要知识点。
1. 维新运动的起因维新运动的起因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弊病深重的局面。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不断动乱,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变法的呼声。
这些变法派力图以政治改革和现代化为手段,推动中国走向强盛。
2. 清政府对维新运动的回应维新运动发生后,清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慈禧太后内阁决定实行部分改革,以控制局势,并试图保持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改革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3.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派推动的一系列变法措施。
其中包括了各个方面的改革,如政治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军队改革等。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国内外的压力,戊戌变法未能成功,最终以失败告终。
4. 维新运动的影响尽管维新运动失败了,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同时,维新运动也加速了人们对传统制度和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5. 维新运动的启示维新运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不断反思,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其次,维新运动告诉我们,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公正和尊重人权的原则,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综上所述,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百日维新的知识点包括维新运动的起因、清政府对维新运动的回应、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影响以及维新运动的启示。
通过学习百日维新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困难性,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九单元第3课 百日维新
第3课百日维新[学习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
2.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探究戊戌变法的特点。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①(1)德国强占胶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3)法国强租广州湾。
(4)英国租借“新界”和威海卫。
2.表现(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2)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3)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保浙会等变法团体相继成立。
(4)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二、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②2.内容内容作用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裁撤驿站文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办学,筹设专门学堂;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军事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装备新式武器,添造兵船增强国防力量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措施。
┄┄┄┄┄┄┄┄③4.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④(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①[点拨]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
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思考]康有为在变法中充当了怎样的历史角色?提示: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百日维新》 说课稿
《百日维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日维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百日维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改革运动,而百日维新则是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次改革尝试。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与探索,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以及维新思想的传播等,为百日维新的出现做了铺垫。
然后详细叙述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措施,最后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戊戌变法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在理解其背景、改革措施的内涵以及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改革措施。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体会到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
百日维新的知识点总结
百日维新的知识点总结一、百日维新的背景1.1 晚清政治危机:清政府腐败、国力衰退、国际势力入侵等导致国家危机。
1.2 新思潮兴起: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启发提出新主张,力图改革救国。
1.3 各方面的反对:改革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并不被广大的人民认同,其中一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百日维新的内容2.1 政治改革:实行立宪制度,设立议院、宪政学堂等,尝试推行君主立宪。
2.2 社会改革:废除科举,实行选官考试,设立补习学堂等教育改革。
2.3 经济改革:推行铁路、矿业等现代工业,设立财政部、商部等,试图进行财政改革。
三、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3.1 保守势力的阻挠:百日维新受到内部保守派势力的反对,这些势力顽固地捍卫封建制度。
3.2 腐败的政府官员: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虽有新法新制,但基层官员普遍腐败,贪赃枉法,破坏了改革的实施。
3.3 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并不完善,没有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对改革起到阻碍作用。
3.4 缺乏民主意识: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缺乏民主意识,百姓对政治改革并不积极支持。
3.5 外国势力干涉:部分外国势力对维新变法保持着敌视态度,试图利用维新变法来干预中国的内政。
四、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4.1 袁世凯的崛起:百日维新后,康有为等人被软禁,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而袁世凯则成为实际掌握政权的人。
4.2 百日维新带来的启示:百日维新虽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经验。
4.3 尊重历史教训: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人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4.4 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百日维新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求知欲,为继续追求国家独立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
五、结语从百日维新中可以看到,晚清政府已经处于一个无法挽救的状态,国内国际压力形成了中国政府无能为力的窘境。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身藏有改革中隐藏的局限性,对改革中一切问题的畸形风潮与矛盾,由于缺乏时间与条件,无法进行有效的应对,最终造成了改革以失败告终。
《百日维新》 说课稿
《百日维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百日维新》。
一、说教材《百日维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内容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它是戊戌变法的核心阶段,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变革的迫切需求以及改革派的努力与探索。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 19 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维新派的改革主张和实践,认识到改革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材围绕百日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展开叙述。
背景方面,着重阐述了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危机、维新思想的传播以及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等维新派的活动。
主要内容则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结果部分分析了戊戌政变的发生以及维新运动的失败。
影响方面,强调了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已经对戊戌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百日维新的具体内容、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改革运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包括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思想的传播等。
(2)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3)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3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名词解释:百日维新
光绪帝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而推行的新政。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先后颁布一百十多道新政诏令,主要内容为: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鼓励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许其专利;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藏;开办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政治上,准许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抑;裁汰冗员,整顿吏治,精简机构,裁撤闲散衙门;取消旗人寄生特权,许其自谋生计。
军事上,裁减绿营,精练海陆军,改用新法操练;允许私人兴办兵工厂,制造枪炮;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提倡西学,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及各类专科学校,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是什么
1.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店铺、游历。
百日维新有什么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法运动中,颁发了一系列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奖励工商,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吹建立近代信用、货币制度,主张以工立国即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等,使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投资的合法权益得到某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戊戌变法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推进了文化教育近代化的行程。
它所提倡的废除八股、变革科举,大力兴办各类学堂,广设新式报刊,建立学会等主张,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变革。
维新派倡新学西学,反对旧学中学,介绍西方社会学说和自然学说,宣传西方民权思想,批评封建思想,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帝 与康有 为、梁 启超在 一起
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 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2.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
军事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 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 光绪帝 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 (1871—1908) 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 死。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 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30
•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 了保国会。
• (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 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 (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 止了。 • (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门户开放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
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 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标志帝国主义形成 宰割中国的同盟。
2.维新运动转入实践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 分反侵略斗争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 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势力范围: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 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海 渤 旅顺
大连
威海卫
山 东
胶州湾 海 黄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 东。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 2.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表现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六书痛陈变法 (2)康有为递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⑶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宣传变法 ⑷1898年,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第3课
百日维新
1
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联 系与区别
继承和发展;都主张变法;都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 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完整理论,且发展 为政治运动
2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 (经济基础)
学习西方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他调和中西、折衷新 旧,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所以皇帝赞赏,下 令各省刊印,维新派指出书的本质是对抗变法。
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等人发起 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 体,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 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 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 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 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张之洞的主张 与 张之洞代表的是 维新派的不同, 封建地主阶级, 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 原因是什么? 封建统治。
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 危亡的命运。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 进一步高涨。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 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 的“势力范围”
(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 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激烈划分势力范围的时 策
候,美国忙于与西班牙战争,战争结束后,列强在 华势力范围已基本划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于 1899年9月至11月,分别向英俄德法意日六国政 府提出了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取得的特权前提下,要 求利益均沾。
内因 :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 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
7
帝国主义列强是从哪些方面瓜分中国的?
经济上: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更 注重资本输出
贷款
筑路 办厂
开设银行
开矿
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 出门户开放政策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瓜分
4.局限性: 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 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2)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 帝党官僚翁同和大力举荐康有为,皇帝命令总理 衙门将康有为撰写的宣传变法的《日本明治变政 考》、《俄大彼得变法考》等书进呈上来,皇帝 对此十分欣赏,将书“置御案,日加披览”。 (3)康有为成立保国会
皇帝的态度激励了维新派 ,他们联络各省旅京人士组织 成立团体学会 ,1898年4月17日,成立保国会,参加者有 维新人士和爱国官吏 200多人,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 保国会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 ,各地设立分会。维新派在 保国会内发表演说,号召人们起来挽救民放危亡。顽 固派极力诋毁保国会为“名为保国,实为乱国”。在 开了三次会后被强迫停止活动。尽管如此,在保国会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
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 紧迫性,强调内忧外患 ,形势严峻,变法刻不容缓 ,否则,皇 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虽未到达皇上,但广为 流传,影响颇大。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束缚,开始 准备接纳维新主张。守旧派阻挠皇帝召见维新派,改 令五大臣“问话”康有为,1898年1月24日,李鸿 章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在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 ,荣 禄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阶 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3
小结:戊戌变法的背景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相继成立,维 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4)封建官僚希望变法图强 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 进的知识分子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 至于如同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 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1898年, 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 高涨。1898年3月,张之洞写下《劝学篇》,全书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反对维新派的 民权自由平等西方政治观点,反对变革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但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 术,
俄国在德国占领胶州湾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湾,并于1898年3月2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 条约》,租期25年,取得筑中东路支线把中东路和旅大 连接起来,次年俄国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东北 长城北是其势力范围。
法国于1897年3月,强迫清政府保证不把海南 岛让于他国,1898年11月26日又强租广洲湾 (当今广西湛江), 租期99年,把两广云南作为其 势力范围 英国于1898年2月,强行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 范围,1898年6月9日,通过《展打香港界址 专条》租借新界99年,7月租借威海卫25年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 六书》。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 了他变法的决心。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 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 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 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 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 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 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日本于1898年4月22日强迫清政府将福建作为 其势力范围
意大利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
租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 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 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租借地:
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 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 100年。期满归还。
演 稿
示 1
文
2 3 后 等
香皂花 /article/cate/id/16.html 香皂花 尤庀夻
《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直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德国是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没有多 少侵略势力,为想谋取一块海军基地,先后在 1895年 1896年提出租借中国沿海港湾的要求,清政府委婉拒 绝。为避免国际干涉,德皇与俄皇达成默契, 1897年 11月1日,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当地农民打死德国传教 士二人,德国以此为借口于当年11月6日军舰开进胶州 湾,随即占领之。清政府被迫与1898年3月,签订《胶 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在山东境内筑胶 济路及路两旁各30里任意开矿举办各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