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膏方治疗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之围绝经期综合征,认为该病是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导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40 ~ 60 岁女性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等。
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严重时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相较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存在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中医立足整体、辨证治疗该病有较大优势。
膏方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能营养脏腑、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抗衰延寿,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不适症状有良好疗效,受到众多患者亲睐。
1 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女性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功能减退,月经紊乱而至断绝,这是女性生理规律,但部分女性受自身体质、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生该病。
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肾阴阳失衡,累及心、肝、脾,夏桂成[1]认为尤以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为主,同时又可导致痰浊、脂膜、血瘀、郁火等病变。
孙卓君[2]认为该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日渐衰老,肾精、肝血日益不足,无以濡养脏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妇女绝经期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营卫失调,引起天癸逐渐减少直至竭尽,月经将断,出现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脾胃虚弱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3]肾为先天之本,肝为女子之先天,肝肾同居于下焦,乙癸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调节子宫开合,使子宫藏泄有序,孔光一[4]认为肝经郁热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刘宇新[5]将本病的发生归因于天癸衰竭,任督俱虚,督脉之阳气虚微则无以化阴,任脉之阴不足则无以生阳,阴阳不能相互维系而致胞宫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营卫不和。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以雌激素下降为主的内分泌紊乱引发诸多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辨证论治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53 3
J U NA FT IHA D C L ̄ L E E O R L0 AS N ME I A O L G Vo 2 N . 2 0 1 9 o7 0 8 .
绝 经前 后 诸证 的 临床 辨证 论 治
魏 成 芳 周敬 温。 ,
( . 山医学 院附属 医院妇产科 , 1泰 山东 泰安 2 1 ; . 7  ̄0 2 潍坊市 中医院妇产科 , 山东 潍坊 2 14 ) 6 0 1
关键词 : 绝经前后诸证 ; 肾虚; 天葵 ; 冲任
中 图分 类 号 :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47 1 (0 8 0 -5 3 R 7 B 10 -15 20 )703 2
证
萸肉、 巴戟、 甘草) 加减。② 若肝 阳偏亢 , 头疼剧烈 、 四肢 震 颤 者 , 板 、 齿 、 蛎 、 麻 、 决 明 、 藤 龟 龙 牡 天 石 勾 ( 后入 ) 牛膝 、 羊 角 粉 0 3g 冲 服 ) 随证 加 减 选 、 羚 . ( , 用, 以调 补 冲任 , 肝潜 阳 , 阴凉 血熄 风 , 平 滋 或加 少许 黄拍 、 肉桂 引火 归 元 。若 皮 肤 搔 痒 如 蚁 行 可加 刺 蒺 藜、 丹皮 、 赤芍等 ; 若五心烦热甚者 , 地骨皮 、 菁蒿、 白 薇、 乌梅 等加减 选 用 。若 汗 多者 , 浮小麦 , 黄根 、 加 麻 生牡蛎等 。③若肾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 阴, 心火偏 盛而 出 现心悸 怔 忡 , 烦 不 宁 , 心 或失 眠健 忘 , 或多 梦 易惊 , 或多疑多虑 , 喜怒哭笑无常等心 肾不交时可以 百合酸枣仁汤 、 百合地黄汤、 甘麦大枣汤 、 黄连 阿胶
绝经前后诸证
重点难点
• 重点: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及治疗 • 难点: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 绝经(menopause):二种方式:自然绝经 (natural menopause)和人工绝经 (induced menopause) 自然绝经:指无其他明显的病理或 生理性原因,月经停止连续1年以上. 人工绝经: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切 除或保留子宫)或因医疗性丧失了卵巢的 功能(放疗或化疗)后月经停止.
次数,环境因素有关;而与口服避孕药、经济收入、
婚姻状况、种族、初潮年龄无关.
绝经期综合症
绝经期综合症(menopausal syndrome):指妇
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波动 或下降
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
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症状。
沿革
• 古代称“脏燥” 、“百合病” 、“年老血崩” • 汉代《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 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 明代《景岳全书· 妇人规》:“妇人于四旬外,经 期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 论述多从症状着手
特点
发病的条件: 生理基础(肾气渐衰 天癸渐竭)
体质因素(肾阴阳不平衡)
发病的诱因:个性特征、情志不调、产育 、疾病、 营养、劳逸、环境等
肾阴阳平衡 生理基础 脏腑正常 顺利渡过(不发病或轻微不适)
生理方面
木 (肝 )
水 (肾 )
土(( 脾 ) ) 土 脾
火 (心 )
金 (肺 )
病理情况
心火上亢 肾 阴 不 足
• • • 利 缓解绝经期症状 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 弊
牡蛎
二仙汤:仙茅 仙灵脾 巴戟天 知母 黄柏 当归
5.辨证论治绝经前后诸证.
主 要 证 候
全身证候: 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月经紊乱, 量或多或少,经色鲜红,或皮肤干燥、瘙痒, 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脉: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辨证论治 1.肾阴虚
治法: 方药: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制 首乌、龟板。
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
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全方: 共奏 温补 肾阳, 填精 止遗 之功。
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 补养精血。
五、辨证论治 2.肾阳虚
若兼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鹿角霜、 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功;
加 减
若兼见纳呆便溏,或泄泻日久,甚或五 更泄泻等脾肾阳虚证时:方用右归丸合理中 丸去当归。
加 减
若腰背冷痛较重者:加川椒、桑寄生、 川断、杜仲以补肾强腰。
五、辨证论治 3.肾阴阳两虚
妇科主候: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或多或少,乍寒 乍热,烘热汗出。 全身证候: 腰背冷痛,头晕耳鸣,健忘。 舌脉: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主 要 证 候
五、辨证论治 3.肾阴阳两虚
治法: 方药:
阴阳双补。
二至丸(《医方集解》)合二仙 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加 生龙骨、生牡蛎。
熟地 炙甘草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茯苓
五、辨证论治 1.肾阴虚
熟地:重用,滋肾益精;
枸杞、山茱萸:补肾养肝;
左 归 饮
山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 补后天以养先天;
制首乌、龟板:滋阴潜阳,补益 冲任。
全方: 共奏 滋阴 潜阳 之效。
五、辨证论治 1.肾阴虚
若皮肤瘙痒者:酌加蝉蜕、防风、海桐 皮、玉竹等以润燥疏风;
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摘要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到绝经后的一段时间,多数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诸多不适症状。
肾衰天癸竭为绝经前后诸证发病之基础,肾阴阳失衡为病机之关键。
关键字绝经前后诸证肾虚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伴随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而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1]。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散见于“老年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症。
现代医学通常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疗效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明显。
但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存在副作用,会增加对心脏病、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险。
同时激素替代疗法属于外源性激素补充,而不是激发妇女机体内自身潜能。
目前,随着对中医药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学以其独具特点的辨证论治策略,使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
一、形成机制女性一生中经、孕、产、乳都以血为用,在绝经前后妇女肾阴亏虚,精亏不能化血,而肝为肾之子,母病及子,母子不相维系,导致肝肾阴虚而为绝经前后诸证。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形坏在内表现为子宫萎缩,丧失生育能力;在外表现为形体衰萎,皮肤皱褶,毛发脱落,牙齿松动等体态特征。
《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凭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
傅青主历来也重视肾阴对月经的作用,将经水多寡归于肾水充足与否。
肾气衰退,肾之阴精不足,天癸渐竭,月经来潮乏源,故月经渐亏少或闭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这些说明妇女由中年向老年过渡之时,肾气逐渐衰退,肾阴逐渐虚少,天癸逐渐衰竭,冲任二脉日渐亏损,精血不足为用,故而月经逐渐减少终至绝经,生殖能力逐渐降低而至消失。
绝经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概述]妇女一般在“七七”之年,月经终止,称为“绝经。
或“经断”。
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或面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肢冷便溏等各种症状,称为。
经断前后证侯”.亦称。
经断前后诸症。
西医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本病症状往往三三两两出现,表现有轻有重。
大部分妇女绝经期无明显症状。
毋须治疗,少数妇女症状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其症状持续时间有短有长,’短则数月半载,长可达数年之久。
本病在古代医籍无单独记载,但其症状常散见在“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一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该病临床并不罕见,于六十年代开始,在教材中就有讨论.现代妇科专著如《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百灵妇科》等均有专篇沦述。
[病因病机]本病发生在绝经前后.《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由于经绝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生殖机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而使机体阴阳失于平衡而导致,肾虚是致病之本。
临床常见的有:一、肾阴虚产乳过众,精血耗伤.天癸渐渴,肾阴不足,则肾阳偏亢.或心火偏旺.二、肾阳虚月经将竭,肾气衰,命火不足,虚寒内盛.脏腑失于温养。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一)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
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推迟、稀发、闭经。
2.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
心悸等。
3。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
绝经期虽多在四十九岁左右,亦有因素本肾虚,天癸早竭.于四十岁前即出现经断前后诸症者,即西医所谓“卵巢功能早衰”.临床当注意慎勿妄用攻伐。
(二)检查绝经年龄为症瘕、癌肿的多发时间,月经过多、崩漏、或经断复来当结合现代医学理化检查以排除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20第八章第22节绝经前后诸证
治法: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方药:二仙汤(《中医临床方剂手册》) 加生龟板、女贞子。 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 黄柏 知母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补肾扶阳;生龟 板、女贞子、当归滋肾养血;知母、黄柏 滋肾阴而泻相火。全方阴阳双补,使肾阴 肾阳恢复平衡
其他疗法
1.心理治疗
通过说理开导,解除疑惑,疏导解郁,移 情易性,安静养神等来达到七情调和的目的。 根据患者个性特点及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帮 助其正确认识经断前后的生理变化与心身反 应,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有正确的认识。 消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适应生理、心理 和社会的变化,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请家庭成员共 同参与治疗。
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方药:右归丸(方见崩漏)。 若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土,致脾肾阳虚者, 症见腰膝酸痛,食少腹胀,四肢倦怠,或 四肢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 脉沉细缓。治以温肾健脾,方用右归丸合 理中丸(《伤寒论》)。 党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3.肾阴阳俱虚证
主要证侯:经断前后,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 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紊 乱,量少或多。舌红,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肾阴阳失衡,阴损及阳或 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俱虚,冲任失调,则月经周 期紊乱,量多少不定;阴阳失衡,营卫不和,则 乍寒乍热,时而汗出,时而恶风;肾虚精亏,脑 髓失养,则头晕耳鸣,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 腰痛腹冷;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则五心烦热。 舌红,苔薄,脉沉细均为肾阴阳俱虚之征。
“肾为先天之本”,又“五脏相移,穷必及 肾”,故肾阴阳失调,每易波及其他脏腑, 而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然累及肾,故本 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 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但因妇女一生 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往往是“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以临床上以阴虚 证居多。
绝经前后诸症(西医病名: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外临床必读》称绝经前后诸症为经断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多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调所致。
以妇女在绝经前后,或轻或重、或久或暂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烦躁易怒,浮肿便溏,皮肤燥痒等为常见表现的妇科疾病。
本病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诊断依据] 1.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岁绝经前后。
2.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麻木燥痒,浮肿便溏等症。
[鉴别诊断] 1.脏躁:情志的异常不独见于绝经前后妇女。
2.百合病:神志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不独见于绝经前后,而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之后。
3.瘿气:有多食易饥,眼突手颤等症,甲状腺摄(131)碘、PBI及T3、T4、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检查有特异性改变。
4.风眩、虚眩:多有血压改变,不一定在绝经期发病。
[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阳亢证:月经提前,量多色红,或淋漓不尽,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潜阳。
2.心肾阴虚证:月经周期前后不定,经量少,色红质稠,心悸不宁,烦躁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盗汗,口干,便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滋养心肾。
3.肝郁血虚证:心慌心悸,失眠,胸闷乳胀,情绪抑郁,孤僻多疑,或皮肤瘙痒有蚁行感,舌淡苔薄,脉细弦。
疏肝养血。
4.气血两虚证:经期紊乱,经少色淡,心慌气短,自汗,多梦健忘,胆怯易惊,头晕面白,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补益气血。
5.脾肾阳虚证:经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腰酸肢冷,食少便溏,或面目浮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温补脾肾。
【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
【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论治】2020中医专长证书”,详情如下:辨证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以肾虚为本,治疗上应注重滋肾益阴,佐以扶阳,调养冲任,充养天癸,平调肾中阴阳。
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攻伐,以免犯虚虚之戒。
并注意有无心肝郁火、脾虚、痰湿、瘀血之兼夹证而综合施治。
1.肾阴虚证主症: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胶、旱莲草、女贞子、制首乌、龟甲等。
若出现双目干涩等肝肾阴虚证时,宜滋肾养肝,平肝潜阳,加枸杞子、杭菊花、沙苑子;若头痛、眩晕较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以增平肝息风镇潜之效;若心肾不交,并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舌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治宜滋肾宁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2.肾阳虛证主症: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常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
3.肾阴阳俱虚证主症: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二至丸加减。
常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等。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辨证以肾阴阳之虚为主,治疗以调治肾阴阳为大法,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肾阴虚型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天癸渐竭,肾阴不足,精血衰少,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府,肾主骨,肾之精亏血少,故腰酸腿软;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精亏血少,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瘙痒:肾虚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或多,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举例:六味地黄丸(《儿药证直诀》)加生龟板、生牡蛎、石决明、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者,症见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血,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人参、玄参、当归身、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酸枣仁、生地、朱砂、柏子仁。
若肾阴亏,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者,症见头晕耳鸣,两胁胀痛,口苦吞酸,外阴瘙痒,舌红而干,脉弦细。
治宜滋肾养肝,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
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
若肝肾阴虚甚,以致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色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栋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若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热者,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烦闷,口渴饮冷,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
肾阳虚型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女哳,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
自然绝经: 45-55岁,妇女到40岁左右卵巢里卵泡 逐渐用尽,功能停止,而永久停经,属于 自然绝经。
病理性绝经: 小于40岁的绝经属于病理性绝经,也叫卵 巢早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遗传与环境 (2)卵巢内的卵泡过少或一生中的卵泡退化过 快。 (3)巨大的精神刺激(愤怒、悲伤) (4)多次人工流产 (5)子宫切除 (6)绝育手术时切断输卵管,破坏卵巢血运的 完整性。
肾阴阳两虚:
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吐丝子、何首乌、 龙骨、牡蛎。
[预防于调摄]
1、定期检查 2、正确选择手术范围 3、调情志、适劳逸、节饮食 4、心理疏导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什么是更年期 女性在经历了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 生育期,大约在40岁左右进入到更年期,它是 女性从性成熟到老年期的过度时期。 从40-70岁左右,30年占女性生命的1/31/2的时间,这是女性生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是必经之路,之后女性生命进入到另一个新阶 段。 过去我国一直用更年期这个名词,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九十年代绝经会议上提出“更 年期”的定义欠准确,建议改用围绝经期。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第一代:单纯雌激素可用于无子宫的病人。 (1)尼尔雌醇片(维尼安):每月2次,每次 1-2mg。如有子宫则应在服药3个月以后加服 安宫黄体酮8-10mg/天,连用7天。 缺点:存在血药浓度不均匀问题。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绝经前后诸症主要指女性在围绝经阶段产生的临床症状,女性在步入绝经期前后一般会发生一些不适感,来源于心理与身体等方面,病情相对复杂,部分病患的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对其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现代医学针对绝经前后诸症的研究表示,此病的出现主要因为女性在步入绝经前后卵巢功能下降,且雌激素、受体神经递质和免疫因素等也会受此影响。
中医认为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产生原因在于肾虚,而本科普将带大家了解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
1绝经期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症具体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发生面红燥热、大量出汗、精神萎靡、焦躁易怒、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记性变差、腰酸背痛、手脚发热,并且还有月经不调和绝经相关的症状。
中医认为此病的出现和绝经前的生理特点相关。
女性在四十九岁之前,肾气从强盛慢慢衰落,天癸从少慢慢到衰竭,冲任二脉也开始下降。
在这个生理变化转折阶段,遭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身体阴阳出现过盛或是过衰,性格抑郁,存在顽疾,或是家庭、社会环境等产生变化,极易因为营养失衡而患上该病。
2治疗原则应该补充肾气,注重调节冲任,并且关注心肝脾的治疗。
要谨慎用药,阳虚不能过用辛燥,以防止损伤阴气。
阴虚不能过量用滋腻,避免阻碍阳气。
3证治分类①肾阴虚绝经前后,月经不正常,月经提前且量少或是量多,月经颜色鲜红,出现崩漏情况;头昏眼花并出现耳鸣,头部脸部出现片段式发热出汗,心里烦闷、腰酸背痛、脚跟疼痛,或是皮肤干燥、瘙痒,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尿少且颜色发黄。
治疗方法:滋阴养肾、佐以潜阳。
药方: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龟甲何首乌。
常用药:用川牛膝滋补肝肾,同时活血;用山药和熟地等药物补养肝肾,用鹿角胶和龟甲胶调节肾中阴阳,同时龟甲胶填补任脉的不足,鹿角胶填补督脉的虚弱;枸杞和二至丸填补肝肾,益精。
②肾阳虚断经前后,经行量多,月经颜色较暗,出现崩中漏下;精神不振,面色暗淡,腰背酸痛,夜间尿频,且面部和四肢出现浮肿情况;齿痕舌,舌苔发白,脉象沉细弱。
绝经前后诸证
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证侯往往因人而异,轻重不一,最多出现的症状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和情绪改变。此外还可以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酸背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等症状。
辨证论治
本病以肾虚为本。临证时应根据临床表现,月经情况及舌脉辨其属阴、属阳。
治疗应注重调补肾之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可妄用攻伐之品,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肾阳虚
经断前后,腰膝酸冷,面色晦黯,神疲乏力,行寒肢冷,或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浮肢肿,夜尿多,小便频数或失禁,或带下清稀。
经行量多,经色黯红,或蹦中漏下。
色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迟无力
温肾扶阳
右归丸去当归、制附子,加仙茅、仙灵脾、覆盆子
肉桂、山药、枸杞、熟地、杜仲、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
症候
体证
经证
舌象
脉象
治法
方药方歌肾Fra bibliotek虚头晕耳鸣,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月经紊乱,量或多或少,经色鲜红。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滋阴养肾佐以潜阳
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茯苓、炙甘草、
左归饮
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
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肾阴阳两虚
绝经前后,腰背冷痛,头晕耳鸣,健忘,乍寒乍热,烘热汗出,汗出恶风。
月经紊乱,量或多或少。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
阴阳双补
二至丸合二仙汤加生龙骨、生牡蛎
旱莲草、女贞子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妇科学)
【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是以肾虚为本,累及心、肝、脾。 1.肾阴虚绝经前后,天癸渐竭,若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数伤于血,
复加忧思失眠,营阴暗耗,肾阴益亏,致脏腑失养、肝阳上亢、心肾 不交,遂发绝经前后诸证。 2.肾阳虚绝经前后,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寒伤阳气,可致肾阳 虚惫,命门火衰,脏腑、冲任失于温养而发生绝经前后诸证。 3.肾阴阳倶虚肾藏元阴而寓元阳,若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真阴真 阳不足,不能温煦、濡养脏腑,冲任失调,遂致绝经前后诸证。
治法:滋肾育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见崩漏),加制首乌、生 龙骨、生牡蛎。
若头痛、眩晕较甚者,加天麻、钩藤,增强平肝息 风之效;若并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心悸易惊, 属心肾不交,治宜滋肾宁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 若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明显,宜先疏肝 解郁清热,方用丹梔逍遥散。
【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或崩或漏, 血色鲜红;头晕耳鸣,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尿少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绝经前后肾阴亏虚,冲任失调,则月经紊乱、 量多少不定;肾阴虚衰,不能上荣脑窍,故头晕耳鸣; 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肾虚则 腰膝酸软;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瘙痒;阴虚内热, 故口干、尿少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2)实验室检查:血清FSH值升高而雌二醇(E2)值水平下降对本病 诊断有意义。
【鉴别诊断】
本病表现为眩晕、心悸、水肿症状者,应与内科相关疾病相鉴别; 如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白带五色 杂下、气味臭秽,或身体明显消瘦等,应结合B超、分段诊断性 刮宫、磁共振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妇科肿瘤及恶性病变。
绝经前后诸证
✓ 加减:
肝肾阴虚,滋肾养肝,平肝潜阳,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心肾不交,滋肾宁心安神,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合黄连阿胶汤 加减 头晕目眩、耳鸣严重,加首乌、黄精、肉苁蓉
整理课件
辨证论治
肾阳虚证 ✓ 主证: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 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腰脊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 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扶阳
整理课件
定义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 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 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 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也称“经断前后诸证”
证候类型:往往三三两两,参差出现 程度:轻重不一,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
✓ 加减:
便溏者,去当归,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止泻
整理课件
转归与预后
本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或2-3年,严 重者可长达5-10年,该阶段若对肾气衰退,天癸渐竭, 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施以必要的改善措施,或因长 期失治或误治等,易发生情志异常、心悸、心痛、贫 血、骨质疏松症等疾患
整理课件
预防与调摄
第二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整理课件
目的与要求
掌握: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预后
整理课件
病例
龙某,女,48岁。2004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烘热出汗皮肤痒反复8个月。 现病史:患者近1年来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经 期4-6天,经量比前减少。半年来烘热汗出,以早上为 明显,皮肤痒,以四肢为明显,伴心烦失眠,情绪不 宁,性交疼痛。末次月经2003年11月20日。舌尖红, 苔薄白,脉细数。
绝经前后诸证精编详解
绝经前后诸证精编详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会经历许多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的生理变化是绝经,即月经周期的停止。
绝经前后,女性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绝经前后诸证。
本文将对绝经前后诸证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绝经前后的身体变化1. 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前后,女性可能会出现更年期综合症状,如潮热、多汗、失眠、疲劳、心慌等。
这些症状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荷尔蒙变化所造成的,通常会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2. 骨质疏松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
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骨折和身体的不适感,因此在绝经前后应该加强骨密度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饮食和运动来保持骨骼健康。
3.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保护作用,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绝经后的女性应该特别关注心血管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二、绝经前后的情绪变化1. 抑郁和焦虑绝经前后,女性会经历荷尔蒙水平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情绪上的波动。
很多女性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对生活中的事情感到沮丧和不安。
如果这些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该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2. 失眠和疲劳绝经前后,女性常常会出现失眠和疲劳的情况。
失眠可能是由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疲劳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所导致的。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三、绝经前后的治疗方法1. 荷尔蒙替代疗法荷尔蒙替代疗法是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来替代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
这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状,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然而,荷尔蒙替代疗法也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草药治疗一些草药被认为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如黑 cohosh 和大豆异黄酮。
然而,草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应慎重使用。
绝经前后诸证名词解释
绝经前后诸证名词解释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生殖器官变化、内分泌改变、心理变化等一系列症状。
这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自然阶段,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
1.月经停止:这是绝经最明显的标志,也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的表现。
月经
周期逐渐延长,经量减少,最终月经停止。
2.生殖器官变化: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女性的生殖器官也会发生一系
列变化。
包括阴道黏膜变薄、阴道分泌物减少、宫颈口变窄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性生活时的不适感,也增加了阴道感染的风险。
3.内分泌改变:绝经后,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发生明显变化。
雌激素、孕激素
等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皮肤干燥、弹性减弱、骨质疏松等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患乳腺癌、骨折等疾病的风险。
4.心理变化:绝经前后,女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针对绝经前后诸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都
有助于缓解绝经前后诸证的症状。
2.保持心理健康:参加社交活动、进行心理咨询、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有助于缓解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3.激素替代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可以缓解绝经带
来的不适症状,但需注意副作用和风险。
4.中药调理:中医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
因此,
采用中药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如调理月经、改善睡眠等。
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疏肝解郁类
如玫瑰花、茉莉花、佛手 等,可泡茶饮用,以疏肝 解郁,缓解烦躁、易怒等 症状。
食物禁忌及注意事项
禁忌食物
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过咸的食物, 以免加重身体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
饮食调养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 ,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疗方 案的制定和调整。同时,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缓解绝经前 后诸症。
熟地黄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可用于 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 状。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对于血 虚引起的绝经前后诸症有显著 改善作用。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 阳,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绝经 前后诸症有一定疗效。
草药配方与用法
养阴清热方
适用于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症,主要 成分包括生地黄、枸杞子、山药等, 可煎汤内服或制成丸剂、散剂服用。
01
草药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 治,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
02
03
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 动。
04
04
针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针灸原理及作用机制
针灸原理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 ,来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针灸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改善机体微环境,从 而缓解绝经前后诸症的症状。同时,针灸还能够促进机体释 放内源性阿片肽等物质,发挥镇痛、镇静等作用,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常用穴位选择与操作方法
常用穴位
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调节肝肾、补益气 血、安神定志等作用,对于治疗绝经前后诸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活血通络方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一、概述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有非常多的病例,这些病例有我们了解的,也有我们不了解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病例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绝经这个病,相信大家对有一定的了解吧,但应该是比较浅的了解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病吧,有需要的朋友和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二、步骤/方法:
1、
第一步现在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是绝经这个病吧,好多朋友都有了解的,不过小编还是要俩简单的介绍一下。
妇女绝经是指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
就代表着绝经了,绝经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益处和坏处那我们来看看吧,
2、
第二步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绝经对我们身体的益处和坏处吧。
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
原来绝经对我们没有好处啊,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治疗吧。
3、
第三步现在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病应该怎么的去治疗他,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缓解近期症状,早期发现、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
原则上应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为目标。
如为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则需要长期用药。
三、注意事项:
小编在这里对各位朋友的一个特别提醒。
大家平时不要太操劳了,还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尽量保持自己的心情愉快。
不要经常的生气,这样老得快额,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经前后诸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以肾阴阳之虚为主,治疗以调治肾阴阳为大法,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天癸渐竭,肾阴不足,精血衰少,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府,肾主骨,肾之精亏血少,故腰酸腿软;肾阴不足,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肾阴不足,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精亏血少,肌肤失养,血燥生风,故皮肤瘙痒:肾虚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或多,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举例:六味地黄丸(《儿药证直诀》)加生龟板、生牡蛎、石决明、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者,症见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血,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人参、玄参、当归身、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酸枣仁、生地、朱砂、柏子仁。
若肾阴亏,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者,症见头晕耳鸣,两胁胀痛,口苦吞酸,外阴瘙痒,舌红而干,脉弦细。
治宜滋肾养肝,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
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
若肝肾阴虚甚,以致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色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宜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栋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若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热者,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烦闷,口渴饮冷,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
肾阳虚型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女哳,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证候分析:经断前后,肾气渐衰。
肾主骨生髓,腰为肾府,肾虚则髓海、外府失养,故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肾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故腹冷阴坠;膀胱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使小便频数或失禁;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伤带脉,约固无力,故带下量多;肾阳虚冲任失司,故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血失阳气温化,故色淡质稀;肾阳虚命火衰,中阳不振,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肾主黑,肾阳虚肾水上泛,故面色晦黯。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也为肾阳虚衰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方药举例:右归丸。
若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土,致脾肾阳虚者,症见腰膝酸痛,食少腹胀,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缓。
治宜温肾健脾,方用健固汤加补骨脂、仙灵脾、山药。
若肾阴阳俱虚者,症见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宜补肾扶阳,滋肾养血,方用二仙汤(《中医临床方剂手册》)加生龟板、女贞子。
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黄柏、知母。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补肾扶阳;生龟板、女贞子、当归滋肾养血;知母、黄柏滋肾阴而泻相火。
全方肾阴阳双补,使肾阴肾阳恢复平衡,经断前后诸证自能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