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肌肌质网钙泵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全身器官功能受损。
而目前,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已经得到了许多医学界的关注。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注重整体观念,致力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下面将从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成药、中医针灸治疗、中医按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成药是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剂型多样、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特点。
常见中成药包括丹参滴丸、益心颗粒、补心颗粒等。
这些中成药中所含有效成分多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抗氧化等作用,可以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心肌病变,从而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丹参滴丸是丹参、三七、甘草等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益心颗粒中含有人参、黄芪、首乌等多种中药材,具有补气益血、调和脏腑等功效,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补心颗粒则是由黄芪、当归、山药等多种中药组成,有益气安神、养血安神、补肾固本的功效,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这些中成药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衰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激活经络等方式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常见的针灸治疗包括穴位注射、灸法、刺血等。
穴位注射是将中药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到相关穴位以调理心脏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心俞穴、内关穴等,穴位注射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穴位、调节心脏神经系统、改善心功能等方式来发挥治疗作用。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条或灸盒的方法来刺激穴位,以达到温补气血、活络通窍的目的,常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气血不足、心悸、心痛等症状。
刺血则是将患者的某些穴位或络脉用特殊方法刺破,以排除瘀滞、行气化瘀、活血通络的目的,适用于心脏病变引起的气滞血瘀、胸痹、心绞痛等症状。
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利水等治疗原 则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 复杂 ,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 草药;药理作用机制 【 中图分类号】R 5 4 1 . 6 1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1 0 . 1 0 3
z h u ,Y A N S h i — y u n ,H U A N G G u o- y i 。e t a 1 . B a o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o f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e ,S n h a n g —
( C H F ). T h r o u g h r e v i e w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o n C H F i n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h e r b s o n C H F
w e r e f 0 u n d, i n c l u d i n g 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e x c e s s i v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n e u r o e n d o e r i n e c y t o k i n e s ,r e v e r s i n g t h e v e n  ̄i c u l a r r e mo d e l i n g ,e l l -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中药复方或者中药合剂,往往包含多种中草药的提取物。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个体患者的表现和证候判断,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研究表明,有些中草药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中药还能够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抑制心室重构等机制,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减少心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调节心脏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这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不仅涉及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还涉及到整体机体的调节。
除了单一药物的应用,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与现代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还使用了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尽管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病变机制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这对中医药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提出了要求。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难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治疗作用的具体机理。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和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一、内容简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
然后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提取物等。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分析,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数据,2013年美国约有480万成年人患有CHF,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0万。
在中国CHF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中国心血管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约有450万CHF患者,占全国心血管病患者的。
这些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HF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药在调节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根据中医理论,CHF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等。
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物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丹参、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西医在治疗心衰上可以很好的缓解其症状,但是存在的一定局限性。
文章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方药、针灸疗法、特殊疗法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总结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心衰的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近年来,全球范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据统计美国的心衰患者有5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20%[1] 。
1999年的新发病例数为55万人,死亡约29万人[2] 。
欧洲9亿人口中有100万的心衰患者,占人口总数的04%~20%,约一半的患者在4年内死亡[3]。
每年新患者心衰的人口数及死于心衰的人口数明显增多,每年耗费在心衰治疗上的金额也是巨大的,其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
近几年各地相关治疗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增长了600万,患病率增高2%~3%,尤其是年龄在60~79岁之间的人口,心衰发病率增长最为明显[4]。
现今,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预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心衰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活动受限等,高额的治疗费用,大量口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困扰着心衰患者,降低其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从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治疗方案的也由从前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为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黄金三角[5]。
但是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并未取得多大的进展,现在心衰的用药与20年前并未有多大的差别,虽然有左西孟旦、萘西立肽等新药的上市,可是其与传统的药物相比,沒有见到其明显的优势。
非药物器械治疗,固然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症状,然则确无法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中医药治疗心衰,从整体出发、辨证分析、因时因地因人、综合地处理患者,治法多样,药味众多,副作用小,有稳定机体内环境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心病科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将持续走高。
中医药对于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衰在临床和实验两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慢性心衰发生的最重要环节,而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是RAAS被激活的主要效应物质,能够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血浆心钠素(ANP)是由心房分泌的一种扩血管活性物质,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主要是当心室负荷增加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BNP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三者均能有效抑制RAAS。
吴伦等[1]研究发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刘莉教授研制的参芪利心方可抑制心衰大鼠血中 ANP、ALD、AngII过度分泌,从而改善心功能。
李成浩等[2]发现冯辉名老中医自创的强心液能缩短心衰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逆转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LD和AngII水平有关。
而加用益气活血中药针剂能在较短疗程内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及 NT- pro BNP 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激活有关[3]。
张苏洁等[4]观察到参附强心汤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也有研究证实益气利水方也能降低心衰患者的BNP水平[5]。
2、抗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氧自由基等,干预这些因子不同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纤维化发生、进展,可以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储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的终末阶段[2]。
近来我国和美国的统计均提示CHF的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3][4]。
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所以CHF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难题之一。
近年来,对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较多,现就综述如下。
1 中医专法治疗慢性心衰1.1温阳利水法殷红光等[5]将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力衰竭西医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自拟温阳利水汤200mL,2次/日。
监测两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及LVEF水平,结果证实治疗组更可以降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而治疗组更有助于提高LVEF水平。
1.2益气活血法孙伯青[6]将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及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西医一般治疗相同。
观察组另外加用中药汤药(党参、麦冬、丹参、葶苈子等)口服,同时给以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证实中医益气活血法对CHF的良好疗效。
1.3益气养阴法陈艳俏等[7]将西医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为心衰病、辨证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同时口服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对照组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2 中医专方治疗慢性心衰2.1心衰合剂尚菊菊等[8]将诊断为CHF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按西医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衰合剂方加减(生脉饮、葶苈大枣泻肺汤、防己黄芪汤为主方)进行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
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
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 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
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
[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 中医古代文献整理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
《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
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
《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
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李海田1,杨 阳2,赵 芸1,戴方圆1,冯 伟1,郝千莹1,李 平2摘要 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中药复方㊁中成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进行多方面阐述㊂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人经过规范化西医治疗后,仍存在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㊂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通过大量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逐渐明确,并且疗效明确㊂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1.01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是指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以液体潴留㊁呼吸困难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1]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从病程较长㊁迁延不愈㊁再住院率以及病死率高等多方面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2]㊂一项涵盖我国31个省份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年龄ȡ35岁的中国人群体中,约137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3]㊂虽然,目前西医治疗措施较为成熟,但临床上仍存在禁忌证的病人,并且仍存有呼吸困难㊁乏力㊁水肿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个体化诊疗模式,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已经被大量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证实㊂1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1.1 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持续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系统的激活相关[4],心肌细胞受损促使心室重构,最终使得心功能下降;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衍生物主要有白细胞介素(IL )-1β㊁IL -6㊁IL -10㊁IL -17㊁IL -18㊁IL -35㊁IL -37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㊁C 反应蛋白(CRP )及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 3)炎性体等[5]㊂Eskandari 等[6]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852);北京市科委 十病十药 课题(No.z161100001816021)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0)通讯作者 李平,E -mail :******************引用信息 李海田,杨阳,赵芸,等.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88-91.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病人TNF -α㊁IL -6水平高于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或Ⅱ级和正常受试者㊂一项对2329例心力衰竭病人的研究表明,有56%的心力衰竭病人血浆IL -6升高,并与缺铁㊁射血分数降低㊁心房颤动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为特定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依据[7]㊂中医药在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及病人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已有明确进展,周爱民等[8]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 -α㊁CRP 以及IL -6水平㊂此外,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通过抑制Toll 样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从而减少TNF -α㊁IL -1β㊁IL -6的表达,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9-11]㊂1.2 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水平自噬是满足细胞代谢及细胞器更新的一个过程,其将细胞器㊁蛋白质㊁代谢废用物质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作用[12]㊂Predmore 等[13]研究发现,与非衰竭心脏相比,衰竭心脏的蛋白酶体蛋白水解活性明显降低(P <0.01),表明衰竭心脏中的自噬水平明显变化㊂但自噬水平的高低和心脏的衰竭程度并未呈现明显正相关,过高的自噬反而加速心功能恶化,只有适度的自噬才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病程[14-15]㊂黄剑等[16]通过基础研究表明,真武汤可以通过促进自噬体的形成而上调机体自噬水平;张庆[17]研究发现,黄芪保心汤通过影响自噬的诱导以及自噬体的形成两个阶段而下调自噬水平㊂以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平衡自噬水平达到调节心肌细胞的作用㊂1.3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在维持心肌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始终[18]㊂心脏所消耗的三磷酸腺苷(ATP)60%~90%来源于脂肪酸(FA)的氧化,10%~ 40%来自丙酮酸[19],而这些物质氧化的场所则是线粒体,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能量的代谢出现了重塑,底物利用紊乱㊁氧化磷酸化破坏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均发生变化,阻碍ATP的合成以及线粒体的功能,心肌细胞能量供应缺失,心肌细胞衰亡,从而成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20]㊂张君等[21]应用TMT技术证实党参㊁黄芪等益气类中药可以提升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蛋白,使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蛋白下降㊂有研究显示,中药附子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强能量代谢以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22]㊂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可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等相关蛋白,改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增加ATP的生成,有效缓解能量代谢障碍,提升心功能[23]㊂1.4调节神经-体液机制潜在的心肌功能障碍与被激活的代偿性神经体液机制的持续相互作用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衰竭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细胞因子系统㊂维持心排血量的神经体液的过度活跃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其中神经方面以SNS代表,SNS兴奋又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增多为主,而体液方面则以激素的分泌增加为主,RAAS最为明显[24-25]㊂SNS的长期激活会对兴奋-收缩耦合产生不利影响[26],并增强凋亡途径,导致心脏失代偿并促进心力衰竭进展[27]㊂RAAS 系统的活性物质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代表,其可增加心室的后负荷,二者最终均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厚及纤维化,细胞凋亡和心室重构,加重心肌恶化[28]㊂汤琪[29]研究发现,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加用温阳方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血浆NE水平以控制心力衰竭病人SNS的过度兴奋㊂陈琳等[30]研究表明,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益气振心汤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浆AngⅡ㊁醛固酮(ALD)及NE水平,表明其可通过调控RAAS及SNS系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㊂1.5抑制心脏重构重构的机制复杂,不仅涉及细胞㊁血管,还涉及电生理重构及代谢性重构等[31],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细胞重构,多与RAAS系统及SNS系统兴奋有关,分别高表达AngⅡ及TNF-α㊁IL-1β以及IL-6等细胞因子,刺激胶原㊁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形成,最终导致重构[32]㊂此外,据报道,心力衰竭病人中多种炎性因子和途径的激活,如补体系统㊁T细胞和自身抗体的形成,或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聚集,均是心脏重构的重要原因[33-35]㊂李晓敏等[36]研究表明,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生脉胶囊不仅可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室重构指标,还可改善心肌纤维化指标MMP-2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㊂2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2.1基础研究王书飞等[37]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甲苷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心力衰竭大鼠的炎性因子表达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并可以有效减轻心室重构㊂皇甫海全等[3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养心汤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肾素活性㊁AngⅡ以及ALD水平,从而抑制RAAS系统激活,以达到延缓心力衰竭的目的;且与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相似㊂张璐等[39]实验结果表明,心阳片可通过下调Beclin-1以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表达水平,下调自噬水平,增强左室射血功能㊂基于 引火归元 理论而提出的燧心胶囊,已经被证实可有效抑制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线粒体的损伤程度且促进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㊁Mfn2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40]㊂2.2临床研究2.2.1中药复方Fu等[41]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统计,筛选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最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㊁人参㊁茯苓㊁丹参以及附子等,而由这些药物演变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㊂韩宝蕊[42]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心力衰竭病人,总有效率为96.88%,且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㊁LVEF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㊂吴炳煜[43]研究发现,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能明显提升心力衰竭病人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㊁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姚建斌等[44]研究表明,心力衰竭1号方不仅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指标,而且能有效降低病人血液中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㊁IL-1β㊁IL-6等炎性因子㊂除此之外,李金祥等[45]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降低血浆肾素活性AngⅡ及ALD更为明显㊂2.2.2中成药根据‘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46]推荐,包括芪苈强心胶囊㊁参附强心丸㊁补益强心片㊁黄芪注射液㊁参附注射液㊁益气复脉(冻干)等5种口服制剂及6种静脉制剂㊂马伟利等[47]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㊁IL-6㊁CRP㊁LVEDD㊁LVESD以及NT-proBNP水平,增强心肌收缩力,阻碍心肌重构,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心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㊂参附强心丸具有益气助阳㊁强心利水的功效,通过临床证实,参附强心丸可调节RAAS系统,改善心钠肽(ANP)以及脑钠肽(BNP)水平,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48]㊂参附注射液[49]也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病人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功能㊂2.2.3中医特色疗法毫针刺法具有疏经通络㊁扶正祛邪的作用,已有基础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血清中IL-10㊁IL-1β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并提高心功能[50]㊂李子勇等[51]在运用PICCO监测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面发现:针刺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㊂‘神灸经论“言: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㊂ 说明艾灸具有益气温阳㊁散寒通脉㊁疏通气血等功效,‘伤寒治例“中又强调中末期的心力衰竭病机以气虚㊁阳虚为主,故临床上多可选用气海㊁关元㊁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㊂高晨等[52]临床研究表明,神道八阵穴隔药灸比西药组有效率高14.5%,并能有效提高病人左室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㊂此外,穴位贴敷㊁穴位埋线㊁推拿㊁耳穴压豆㊁中医功法以及中药沐足等中医特色疗法甚至针药结合等综合疗法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均已得到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证实[53]㊂3小结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㊁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给予一定的诊疗参考价值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2]樊河莉,胡志耕.慢性心力衰竭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80-181.[3]徐佳慧,胡世莲.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6):721-725.[4]CHEN D,ASSAD-KOTTNER C,ORREGO C,et al.Cytokines andacute heart failur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36(1Suppl):S9-S16.[5]祝德伟,李秋媛,杨朴强.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6):3045-3047. [6]ESKANDARI V,AMIRZARGAR A A,MAHMOUDI M J,et al.Geneexpression and levels of IL-6and TNFαin PBMCs correlate withseverity and functional cla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8,187(2):359-368. [7]MARKOUSIS-MAVROGENIS G,TROMP J,OUWERKERK W,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6in heart failure:resultsfrom the BIOSTAT-CHF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19,21(8):965-973.[8]周爱民,杨德钱,赵凤林.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128-131.[9]贾振华,李新立,张健,等.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C].北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2014:1. [10]HAN A B,LU Y D,ZHENG Q,et al.Qiliqiangxin attenuates cardiacremodeling via inhibition of TGF-β1/Smad3and NF-κB signalingpathways in a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ellular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8,45(5):1797-1806. [11]黄政,方存明,马小林,等.芪苈强心胶囊通过TLR4/NF-κB通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性反应的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183-187.[12]NAKATOGAWA H.Mechanisms governing autophagosomebiogenesis[J].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20,21(8):439-458.[13]PREDMORE J M,WANG P,DAVIS F,et al.Ubiquitin proteasomedysfunction in human hypertrophic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ies[J].Circulation,2010,121(8):997-1004.[14]OYABU J,YAMAGUCHI O,HIKOSO S,et al.Autophagy-mediateddegradation is necessary for regress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during ventricular unloading[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3,441(4):787-792.[15]SHIRAKABE A,ZHAI P,IKEDA Y,et al.Drp1-dependentmitochondrial autophagy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pressureover load-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16,133(13):1249-1263.[16]黄剑,马晓彤,张亚杰,等.真武汤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保护的自噬机制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8):49-56.[17]张庆.黄芪保心汤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及对PI3K/Akt/mTOR自噬转导通路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18]BROWN D A,PERRY J B,ALLEN M E,et al.Mitochondrialfunc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art failure[J].NatureReviews Cardiology,2017,14(4):238-250.[19]邓洁,倪晶宇,黄鈺婷,等.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1):1213-1216. [20]BERTERO E,MAACK C.Metabolic remodelling in heart failure[J].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2018,15(8):457-470. [21]张君,卢健棋,潘朝锌,等.基于TMT技术分析益气法干预心衰大鼠的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2789-2793. [22]WEN J X,ZHANG L,WANG J,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higenamine combined with-gingerol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induced by doxorubicin via amelior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J].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20,24(7):4036-4050.[23]程彬,胡志希,李琳,等.基于能量代谢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心衰的干预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8):1172-1177.[24]TRIPOSKIADIS F,KARAYANNIS G,GIAMOUZIS G,et al.The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heart failure 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19):1747-1762. [25]MANN D L,BRISTOW M R.Mechanisms and models in heartfailure:the biomechanical model and beyond[J].Circulation,2005,111(21):2837-2849.[26]PIACENTINO V,WEBER C R,CHEN X W,et al.Cellular basis ofabnormal calcium transients of failing human ventricularmyocytes[J].Circulation Research,2003,92(6):651-658. [27]OLIVETTI G,ABBI R,QUAINI F,et al.Apoptosis in the failinghuman heart[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7,336(16):1131-1141.[28]韩额尔德木图,马月宏,王海燕,等.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9-1352.[29]汤琪.温阳方对心衰心阳虚证交感神经系统影响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30]陈琳,李飞泽.益气振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气弱㊁瘀结水停证患者RAAS及SNS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67-469.[31]BURCHFIELD J S,XIE M,HILL J A.Pathological ventricularremodeling:mechanisms:part1of2[J].Circulation,2013,128(4):388-400.[32]UDELSON J E.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heart failure and theeffect ofβ-blockad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4,93(9):43-48.[33]AUKRUST P,GULLESTAD L,LAPPEGÅRD K T,et al.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ffect of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1,104(13):1494-500.[34]DIWAN A,TRAN T,MISRA A,et al.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the failing heart:a translational approach[J].Current MolecularMedicine,2003,3(2):161-182.[35]吴薇,冯相平,陈新山.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1):37-40.[36]李晓敏,李文华.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4):646-650.[37]王书飞,陈玉善,王娜,等.黄芪甲苷对心衰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心肌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9):1661-1665.[38]皇甫海全,孙静.养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PRA㊁AngⅡ㊁ALD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963-965;969. [39]张璐,何嘉琪,梁碧容,等.心阳片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0,31(3):276-280.[40]郭丹丹,于思明,李佳卓,等.燧心胶囊对心衰大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和Mfn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9):1545-1549.[41]FU S F,ZHANG J H,GAO X M,et al.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J].Heart Asia,2010,2(1):24-27.[42]韩宝蕊.真武汤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92-94.[43]吴炳煜.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心衰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37-139. [44]姚建斌,王朝亮,陈光瑞.心衰1号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㊁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㊁6min步行距离及炎症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2):228-232. [45]李金祥,方居正.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肾素系统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51;468. [46]‘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3):261-270.[47]马伟利,蔡颖,宝凤梅,等.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㊁TNF-α㊁IL-6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20,43(11):2817-2820.[48]邓颖,江玉,秦佰焰.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及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04-207.[49]李志超,黄文通,李雯,等.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对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心功能㊁相关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0):26-28.[50]郭颖,孙兴华,武文鹏,等.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362-364. [51]李子勇,老锦雄,潘清洁.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80-482. [52]高晨,冯伟,刘海立,等.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9):1089-1093.[53]李斯萌,杨海燕,金艳蓉,等.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0):53-55.(收稿日期:2022-09-19)(本文编辑郭怀印)。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
中医药作为传统的医疗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
该体系包括“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时点及方法体系”、“评估工具体系”等多个方面。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中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
如《金匮要略》载《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心衰、心力衰竭等疾病,现代研究证实其可提高心脏功能指标和降低BNP的水平。
同时,其他中药方剂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也均有一定的疗效,欧美等地区也开始重视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三、针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针灸是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针灸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BNP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的治疗机制包括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脏代谢和心肌细胞再生等多个方面。
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养心穴、神阙穴、足三里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针、耳针等多种针灸技术手段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中成药剂型,具有易用、快速、疗效显著等特点,因而逐渐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
多项研究均证实中药注射剂可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BNP水平等。
中药注射剂具有抗氧化、抗炎、减轻心肌纤维化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
目前,中药注射剂已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
中药提取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其制剂简便、溶解度高和易于吸收等优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受损,心脏功能逐渐减退,无法满足机体对血液循环的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
在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心脏失养、宗筋不固、气机不畅、痰浊内蕴等方面。
心脏失养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主要表现为心肌失养、不足以致心功能衰竭。
宗筋不固是指心包失于固护,使心气动荡不宁。
气机不畅主要是气滞、气逆或气陷于中而引起心脏病变,表现为气机不利、心脉不畅,导致心功能下降。
痰浊内蕴则主要是指长期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引起脾胃失健,产生湿浊、痰液内停,使心脏功能减退。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1. 草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草药治疗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楂、当归、牛膝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等功效,能够改善心脏的营养供应,增强心功能,改善心血管循环。
2. 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或灸烧作用,可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进而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血管的适应能力。
3. 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舒缓心脏压力,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1. 草药治疗机制: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丹参、黄芪等中草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改善心脏肌细胞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减轻心脏肌细胞的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心功能。
3. 推拿按摩治疗机制: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和气机,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血管的适应能力,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
可分为左、右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以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近些年来,中医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和新的发现,现将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没有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将其归于“喘证”、“心悸”、“水肿”、“痰饮”等疾病范畴。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肺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病机多数人认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本虚是指本病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发病的基础,心气(阳)虚导致行血无力,出现血瘀,经脉不畅,功能失调而产生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标本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使心的主血脉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衰退紊乱和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3]。
吴以岭[4]等认为心气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瘀血的形成是发病的中间环节,血脉不畅,津血同源,津液的运行障碍发为水肿,在心气虚的基础上,瘀血水饮互结导致心之经络瘀而成结。
姜婕[5]等认为胸中之宗气主导人身之气,如果宗气虚而下陷,则可出现胸痛、心动悸、呼吸困难、脉结代等症状,因此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宗气下陷。
本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中后期可导致脾肺肾虚损,甚至五脏具损,外脱内闭、阳气虚衰导致死亡。
2 辨证论治目前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数上是在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上,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治疗。
冯利民等[6]报道,虚证中气虚、阴虚证最常见,实证中以血瘀、痰浊证最多见。
马中夫等认为[7]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首先分清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然后根据现代的药理研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分型治疗。
用红参、山茱萸、生地、玉竹、麦冬、五味子、赤芍等药物组成基础方,加减治疗左心衰的气虚、气阴两虚、阳虚、肺淤等证;用生地、玉竹、赤芍、红参、五味子、苦参、地龙、川芎、益母草、泽兰等药物组成基础方,加减治疗右心衰的心肺气虚、气阴两虚、血水淤阻、胃肠血瘀等证。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 2 0 1 3年 2月第 2 9卷第 2期
・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F e b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2 ・ 5 1・
综
述 ・
中 医药治 疗慢 性 心 力衰竭 研 究进展
麦丽莎 邢 俊娥 雷贻 录
2 辨证论治
员会 … 报道 , 6 5岁 以上人 群该 病发 病率 为 1 %, 且呈 逐年
增长趋势 。顾东风 等 对 我 国人群 慢 性心 衰 的流行 病学
调查结果 显 示 其 患 病 率 为 0 . 9 % 。该 病 6 5岁 以上 患 者
8 0 %为男性 , 7 0 %女性患者生存期 不超 过 8年 … 。近年来 , 运用 中医药治疗 C H F取得 了较大 的进 展 , 疗效 显著 , 临 床
关键 词 : 慢性 心力衰竭 ; 中医药;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 2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2— 0 0 5 1— 0 3 慢性 心力衰竭 (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 C H F ) 系指在 有适 量静 脉血 回流 的情况 下 , 由心脏 收缩和/ 或舒 张功能 障碍 , 心排 出量不足 以维持组织代 谢需要 的一 种病理 状态 , 是 多 种心血管疾病 的终 末期 临 床表 现 。美 国心脏 协会 统计 委 动血液无力 , 致使血流迟 缓或瘀滞 形成瘀 血。或气 阳两 虚 水 液失 于温化输布 , 留聚体 内形 成水饮 。当瘀 血与水饮 形 成后, 更加戕 害心气 心 阳 , 使 之更 虚 , 病情 愈加 严重 , 终 至 形 成本虚而标实 的心 力衰 竭。朱 明军等 认 为心 衰 的病 机为本虚标 实之证 , 本 虚为气虚 、 阳虚 、 阴虚 , 标 实为血瘀 、 痰饮 、 水停 , 标本俱病 , 虚实夹杂 。心气虚是发病基础 , 气虚 血瘀贯 穿始 终 , 阴 阳失 调是病 理演 变基础 , 痰饮 水停则 是 其最终产物 。病位在心 , 涉及 到肺 、 肝、 脾、 肾。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思路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思路及研究进展摘要】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肯定了中医药疗效,同时提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思路研究进展综述一.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各类异质性的基础心脏病发展而来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
虽然近20年来西医在心力衰竭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看来现代的心衰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仍不能令人满意,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很高,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衰5年存活率为50%,40%的患者一年内会因心衰再次入院,有临床症状的患者5年存活率更与恶性肿瘤相近。
如何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为目前所关注的热点。
中医药治疗CHF有独到的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同。
二.中医对慢性心衰的认识及治疗概况1.病因病机对于心衰病因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说明慢性心衰的病因多为过劳,过食等。
目前认为CHF的发生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病累及于心,使心之气阴不足或阳气受损,无力鼓动血脉,从而使血脉瘀阻,而痰、水、瘀等病理产物又进一步损及阴阳,从而引发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临床表现,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表现为阳气厥脱之危象。
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心之气、阴、阳亏虚,标实主要是血瘀、水饮为患,多为虚实夹杂。
杜廷海[1]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导致中焦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痰浊水湿内生,气滞血瘀,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而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并据此病机采用分期论治,以补益心气、活血利水、宁心强心等作为基本治疗法则。
常国良[2]认为慢性心衰的病位及病机在于心肺两脏,“血积既久,其水乃成”,心气虚引发血瘀,而血瘀又进一步引起水停心下,而引发喘咳、水肿、心悸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微 ,血瘀水停 ,病 位 以心 为主 ,涉 及肺 脾 肾等脏 器 ,虚 实 夹杂 ,本虚标 实。郭子 光认 为本病 的病 机是 气虚 阳微 。证 属本虚标 实 ,气虚 阳微 为本 ,血瘀 水停 为标 。周 仲瑛 认
为C H F属于本 虚标 实 ,气 ( 阳 )虚 而瘀 ,水 饮上 犯 心肺 。 由于气 ( 阳)虚血滞 ,脏腑气化功能障碍 ,水液输布 失常 ,
使体 内水湿痰 饮潴 留 ,以致 本虚 与标实 互为 因果 ,尤 以 血 瘀为主要病理 因素 。王振 涛认 为 :C HF究 其原 因或 由外
验研究 4 方 面进行 总结 ,肯定 了中医药在控制临床症状 ,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减少西 药不 良反 应等方面 的疗效 ,同时提 出了
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
【 关键词 】 中医药 ;慢性心力衰竭 ;研究进 展 ; 综 述 【 中图分类号 】R 2 5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J 0 3 — 0 0 4 9—
刘 华 丹 程 晓 昱
1 .安徽 中医学院 2 0 1 0级研究 生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8
2 。 安徽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1
【 摘
要】 通过分析近 1 0年文献 , 综述 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 衰竭 的研究 现状 ,从病 因病 机 、辨证分 型论治 、临床治疗研 究及动物实
学 术 探 讨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抗心衰研究进展及对抗心衰中药研究的思考
(一)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
1、强心苷类 、 洋地黄毒苷 地高辛 去乙酰毛花苷 毒毛花苷K 毒毛花苷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 药物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
(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 米力农 .β-受体激动剂 (2).β 受体激动剂 :多巴酚丁氨
(二)减负药
1. 利尿药:噻嗪类、 螺内酯、 呋塞米 2.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 肼曲嗪、 硝普钠、 哌唑嗪
(1.3)卡维地洛前瞻性随机累 1.3) 计生存率( 计生存率(COPERNICUS)试验
入选2289例,LVEF≤25%(平均 例 入选 平均 19.8%)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三级 )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或四a级 平均 平均63岁 或四 级),平均 岁。入选时正在服 用利尿剂和ACEI 用利尿剂和 卡维地洛组: 卡维地洛组:1156例 例 安慰剂组: 安慰剂组:1133例 例
1、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AS以组织内分泌和循环内分泌的方式起作 RAS以组织内分泌和循环内分泌的方式起作 心衰时,心肌内ACE活性增高, ACE活性增高 用。心衰时,心肌内ACE活性增高,血管紧张素 II受体密度增加 实验研究更表明: 受体密度增加, II受体密度增加,实验研究更表明:血管紧张素 II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 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 II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增加心肌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的DNA 和蛋白的合成。 细胞的DNA 和蛋白的合成。 ACEACE-I:目前ACE-I已有40个以上临床治疗心 目前ACE- 已有40个以上临床治疗心 ACE 40 衰完成研究报告。 衰完成研究报告。全部入选病人均为收缩功能减 退的心衰,LVEF<35%-45%,除了同时应用利尿剂, 退的心衰,LVEF<35%-45%,除了同时应用利尿剂, 部分还并用地高辛,实验结果显示,对轻、 部分还并用地高辛,实验结果显示,对轻、中、 重度心衰及伴有或不伴有冠心病者均非常有效。 重度心衰及伴有或不伴有冠心病者均非常有效。
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都是个难题,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传统中医认为心力衰竭是由于心阳不足,或是心肺气血不足所致。
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关于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 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多种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人参、黄芪、丹参和当归等中药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钙离子通道的活性、促进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和改善心脏功能,进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一些中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和抗纤溶等作用,在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脏代谢异常是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中药通过调节心脏代谢来治疗心力衰竭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丹参、黄芪、人参、当归、黄芩和田七等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和氮代谢,以及改善线粒体功能来治疗心力衰竭,并且在实验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方法1. 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现代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表观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等,这些技术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对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中药对心力衰竭的作用方式及其内在规律。
2. 基于疾病模型的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适宜的心力衰竭模型,可以模拟人体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评价中药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为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3. 临床试验的研究临床试验是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最终验证方式,可以客观评价中药对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合理设计和严谨进行临床试验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心肌肌质网钙泵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者:李惠玲贾美君刘永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04期[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
心肌细胞肌质网钙泵(SERCA2a)表达及活性异常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
AAV1/SERCA2a转基因治疗CHF临床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研究者重新提出“应充分重视提高内源性心肌SERCA2a水平及活性的药物筛选及研发”。
中医药治疗CHF历史悠久,效果显著。
CHF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能有效改善内源性心肌SERCA2a表达水平及活性从而起到防治CHF 的作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肌质网钙泵;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活性[中图分类号] R541;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2(a)-0055-04[Abstract]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 is the end stage of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ith high incidence, high mortality and expensive treatment.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cardiac myocyt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 2a (SERCA2a) are the key path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F. The results of the clinical trial that AAV1/SERCA2a genetically treats CHF were not satisfactory, and the researchers restated that ful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rug scree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ndogenous myocardial SERCA2a expression level and activ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reating CHF with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F can be classified to the cotogories of "palpitation", "asthma syndrome" and "edema". A lot of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single Chinese herb and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 can prevent and treat CHF through improving endogenous myocardial SERCA2a expression and activity.[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 2a; Protein expression; Gene expression; Activity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主要表现为心肌舒张、收缩功能异常和各种心律失常等[1],是死亡率很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Ca2+动力学异常是CHF的重要标志,也是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
心肌细胞肌质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 ATPase 2a,SERCA2a)是最关键的钙调控蛋白之一,其表达和活性降低是CHF发生时Ca2+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原因,改善SERCA2a的表达及活性对防治CHF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药复方或有效部位/组分/成分能有效提高内源性心肌SERCA2a表达水平和/或活性从而有效防治CHF,现将中医药改善心肌SERCA2a表达及活性,防治CHF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SERCA2a表达及活性异常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钙调控蛋白表达及活性异常导致心肌细胞Ca2+动力学失调是CHF的关键病理机制,其中SERCA2a是最重要的钙调控蛋白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CHF患者,还是CHF动物模型,其衰竭心肌组织SERCA2a表达水平和活性均明显降低,导致心肌细胞舒张期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Ca2+再摄取减少,SR Ca2+负荷降低,胞浆内Ca2+浓度增高,以及收缩期SR Ca2+释放减少,从而造成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是衰竭心肌细胞的特征之一,也提示预后不良[1,5-7]。
在衰竭心脏中,相继于SERCA2a的沉默,钠钙交换体1(sodium-caldium exchanger 1,NCX1)表达水平上调,从而将细胞内过多的Ca2+转移到细胞外,保持细胞内Ca2+浓度的相对稳定,然而这又导致细胞内Na+浓度的增高,造成CHF时心肌细胞延迟后去极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3]。
2 AAV1/SERCA2a转基因治疗CHF的研究现状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以腺病毒为载体的SERCA2a转基因治疗CHF具有良好的效果[8-9]。
2008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Roger Hajjar医学博士联合美国Celladon生物制药公司开展了冠脉内注射AAV1/SERCA2a的转基因临床治疗实验(calcium upregulation by per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gene therapy in cardiac disease-this first-in-human,CUPID),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转基因治疗CHF的临床研究。
CUPID1期的研究结果显示77.8%的重度心衰患者(EF3 CHF的中医病因病机CHF的病名在中医古籍中并未记载,但根据其症状呼吸困难、水肿等,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对心衰症状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噫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
惊悸始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济生方》提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并对其病因病机做了阐释“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
其后,《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云“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对惊悸和怔忡做了区别。
心悸的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痰、饮、火、瘀血之邪扰乱心神。
喘证以呼吸困难为主证,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灵枢·五阅五使》云,“故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篇云,“肺高则上气,肩息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云,“咳逆上气,时时吐唾,但坐不得眠”,对喘证的症状进行了描述。
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淫之邪气入侵,内伤为饮食、情志、劳欲等。
病理变化包括虚实两方面,实为外邪、痰饮、肝郁气滞,壅遏肺气,肺失宣降;虚在于肺、肾两脏,以气虚为主,肺失宣降,肾失纳气。
严重者,可祸及心气、心阳。
《灵枢·水胀》描述水肿“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金匮要略·水气病》中对水肿按表里上下部位分类,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由按五脏分类,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水肿以眼睑、头面、胸腹、四肢肿胀为特征。
《素问·水热穴论》载“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
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肾主水液功能受限,则发水肿。
4 改善SERCA2a表达和活性防治CHF的中医药研究4.1 中药复方CHF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心肾阳气不足,瘀血、水饮内停。
CHF病位在心,与肾、肺、脾、肝四脏均有关。
治疗以补虚为本,兼顾活血化瘀,利水逐饮。
稳心颗粒具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连志明等[11]以稳心颗粒干预腹主动脉缩窄联合主动脉瓣反流慢性心衰兔,结果发现稳心颗粒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提示稳心颗粒能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稳心颗粒能促进衰竭心肌细胞的SERCA2a mRNA和蛋白表达。
郭志华等[12]以益气活血、利水消肿中药益心泰干预心肌梗死致心衰大鼠,研究结果显示益心泰能明显降低心衰大鼠左、右心室重量指数,表明益心泰能抑制心肌重构,机制研究提示益心泰能促进SERCA2a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内Ca2+浓度。
吴锦波等[13]利用心康方干预阿奇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心康方能显著改善心衰大鼠的LVEF,降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提示心康方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机制研究提示心康方能显著提高SERCA2a蛋白表达和SERCA2a活性。
Yu等[14]以改良益气汤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益气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动物的心脏功能和血压,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机制研究提示可能和其促进SERCA2a表达进而逆转心肌细胞内的钙超载有关。
青楚杭[15]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SERCA2a蛋白表达,降低Ca2+浓度,进而促进心肌细胞功能。
苗梦露等[16]以抗心衰颗粒干预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研究发现抗心衰颗粒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肌质网终池的形态及结构,保护心肌,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强心肌细胞内SERCA2a活性,降低胞质Ca2+浓度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