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doc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
作者:卢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一些明显弊端,就大学语文如何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善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卢毅(1974-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陕西西安71002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05-01
社会体制的不断革新、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出现很多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除了以文学作品特有的“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有意识地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
一、针对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
当前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存在于不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中,一些学生在学业、爱情上遭到挫折打击后,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冲动之下表现出不应有的极端行为。笔者曾亲历一名大二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舞弊,被学校通报批评并取消了最终获得学位的资格。这名学生在遭到处罚后,不但没有冷静反思,反而立即找到校领导抗议处罚过重并提出立刻退学。这种行为显然是偏激执拗思维下感情用事的结果。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不仅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性质进一步加重。同时,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充分暴露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众多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主与创新,往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语文学习建议
语文学习建议
语文学习是学生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涉及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一些有效的建议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培养阅读兴趣则是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来培养阅读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书友会、阅读分享会等活动,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多进行语文作文练习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进行语文作文练习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话题,如自己的梦想、对未来的展望等,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进行修改和提升。
三、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词汇和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要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可以通过背诵诗词、造句练习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同时,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理解句子结构的成分和搭配关系。通过多进行语法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法运用能力。
四、多参与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
题等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
好笔记,同时要勇于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和分享。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多进行语文综合训练
语文学习涉及到多个方面,如阅读、写作、词汇和语法等,因此要
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可以通过做语文练习题、参加语文竞赛等方式,
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要多读一些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文章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现存的不足出发,从课程设置的地位、课程的定位、教材的选用、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大学语文被称为高校基础公共课,是受众最多的课程之一。但是从现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使人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这门课程还未明定为公共必修课,多数学校仍将其列为选修课,在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投人明显不足,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学语文已被公认为“文科生不屑学,理科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的一门课。笔者根据自己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确保其公共基础课的地位
为什么要开设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就将大学语文定性为素质教育课程,随着
素质教育的提倡,该课程理应受到更多重视。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相当不稳固,在目前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中,仅有“大学生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大学语文不在其列。至今还有高校未开设这门课。不少高校都将大学语文当作一门选修课看待。虽然有的高校将其作为必修课在部分理工类专业开设,但并未普及到所有的理工类专业,即使在同一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开与不开,也很不稳定,教学时数的安排也很随意,多数学校都是开设一学期。这样的状况使多数高校忽略了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究其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的倾向,大学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和国家教委指定的必要课时作为政策保障,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尚方宝剑”,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不断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压缩,有的甚至干脆取消,这样一来,大学语文就成了最脆弱的公共课程。
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摘要】
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
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语文教育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语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欣赏和理解文学艺
术作品。大学语文课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
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
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格。大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视野,人文素养,重要作用
1. 引言
1.1 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
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面。通过不断练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学作品的内容,还要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见解。
语文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情操。
语文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浅析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2019年教育文档
浅析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
引言
当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教育事业当前面对新问题,要不断的提出创新理念和方法,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将增长文化知识培育品格作为基本目
标,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特性,采取可行措施培育大学语文核心素养,为促进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内容分析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在当前的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本着以人
为本教育原则,将培养青年思想品格放在了道德思想建设的重点来抓。本质在于能促进学生发展,且顺应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核心素养旨在直面未来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于未来要培养拥有何种品格的人才。
2.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阶段学生心智普遍成熟起来,此阶段学生的素养教育方面,也因人而异的构成了不同的个体差异。
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教书育人作为基本目标,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特性,积极采取可行措施培育大学语文核心素养,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大致有
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文化语言的构建,语言学习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言教育的开展实质上就是丰富的语言活动。其次思维的提升。语文思维是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锻炼语文思维,利用语文思维,来实现在
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及创新,最后培养审美。对美丑的鉴赏不只是眼界的问题,更是价值观的问题,培养端正的价值观,进而
从审美体验的角度充分实现对语文内涵的体会,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
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 在大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实
( ) 化 教 师 队伍 建 设 , 现 教 师 1强 实
我国的教育政策对于高等院校的语文教
学 极为关注 , 中已把 培养高 等 院校学 其 生的人文素质 当作教 育 目标 , 而大 学语 文便 是 提 升 其 人 文 素 养 的 一 个 关 键
部 分。
馕 改 聚 焦 I GIJ O A UI KE J A
◇
如何 在 大 学语 文 教 学 中提 升 学 生 的人 文 素 质
吴
( 原 广 播 电视 大 学 , 林 松 原 180 ) 松 吉 30 0
摘
要: 大学语 文教 学肩 负着提 升大学生人 文素质的重任 , 就是要增 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 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 提 培养 学生的审
作 用 。我 国 “ 一 五 ” 划 中 关 于 文 化 十 规
那充满想象力 以及极富浪漫色彩 的表现 方式的同时 , 还能够 使学 生学 到庄 子朴
人文素质教育 的另一个关键 内容。大学
语 文里 有 很 多 经 典 的 文 学 作 品 , 集 了 汇
素的辩证思维方 法 ; 析《 赏 读孟 尝君 传》
美情趣 。为 了更好地发挥 大学语 文对 学生人 文素质培养 的教育功 能 , 当强化 教师 队伍 建设 , 应 实现教 师 学者 化 , 分发掘教 材 中 充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论文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维训练为基础,从独立思维习惯养成、集体讨论法、对比和联系法、想象和联想、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好实效。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训练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当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相关的有效措施。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立足思维训练,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力求使大学语文教学跨越新高度,取得更好实效。
(一)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何为思维?思是想,维是序,思维就是有秩序地思索。思维能力则是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应该从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入手。大学语文承担着传承人类精神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等基本任务,所编选的文章纵横古今中外,内容包罗万象。授课这一环节尤为关键,教师的组织、讲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大学语文的教学,决不能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必然取代传统的接受式教学。
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普遍采取大班教学形式,数量通常超过百人,客观上教师的课堂授课和秩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语文课的建议和意见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来改进语文教育的质量。
首先,我建议教师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批注笔记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其次,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我建议在语文课上增加一些创作性的活动和项目。创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组织写作比赛,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如文章、诗歌、小说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创作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进行口头表达的创作,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以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和思维逻辑。
此外,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
标,教师可以多安排口头表达的机会,如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文、提供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建议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文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参观文学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大学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概括起来讲,大学语文课在学生求知、做人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在这两个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理工科大学都要开好大学语文课。
二、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人文教育说简单了就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大学语文课不仅包容了这一切,而且赋于其更加博大的内涵和更为生动的形式。如:本书中所选的《洛神赋》、《千字文》等,渗透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诗歌《题西林壁》、《登高》等都蕴含着哲理;《论语》、《老子》、《孟子》、《增广贤文》等无一不是绝好的道德教育素材。
大学语文课是大学里最好的人文课程。开好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汉字是象形文字,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汉语言和文学,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鲁班由带刺的草叶展开联想发明了锯,航空学家由蜻蜓展开联想发明了飞机,电子学家由蝙蝠展开联想发明了雷达……无数科学事实证明:形象思维是科学家获得创造灵感的主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课是一门思维能力培养课,是一门创造潜能开发课,是一门创新能力培养课。仅仅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课,是一种狭隘和浅薄的表现。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尤为重要,这一问题也引起了高校教师的广泛重视。
语文作为宣传优良文化,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进行阐述。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大学生容易接触到很多不良的社会信息,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将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经典的文学作品将高尚的道德情操、礼义廉耻等基本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得到熏陶。尤其是在现代高等教育语文教材当中,更多的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大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对心理素质、精神品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进而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大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富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良好的文学素材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学生语文教材中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典故格言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对汉语的领悟能力,从而使综合文化水平得以提升。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一学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只为考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前的我从未认识到大学语文是这么丰富多__、博大精深。当你静下心,细细品读时,心中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境界,学习这门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学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变得睿智。
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八,使我认识到了元剧的发展和内容,以及崔莺莺与张生的悲剧恋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和思考。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是一种综合__的舞台艺术。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科范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杂剧的角__主要分“末”、“旦”两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扮演__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产生了__活动的需求。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
20
演示学生课件
I:\高彦精品学生课件\一班 第一小 组.avi高彦精品学生课件\一班 第一小 组.avi
全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5-7人一 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 小组学习讨论(组长及小组名单下 次课交)。
.
21
考核方式:考查
一、形成性评价考核项目(60%): 1、学习纪律(考勤分、课堂纪律分15%)。 2、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 15%)。 3、综合能力(读写听说能力、合作学习能 力、创新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30%)。 二、考试项目(40%):可以笔试,可以是 具体主题活动策划。
大学文学教育的使命重在培育“人文 精神”,使大学生成为人格完善,具 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
7
认识人生和世界的情感纬度 超越物质层面,追求终极人文关怀
.
8
“终极关怀”
是人文精神中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大 学文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是对世界、对人生中最根本、最基础 的东西的关心和关注,是人类形而上 的精神追求。它首先体现在人类对生 存“困境”的思考。
.
22
第一模块:书香袭人——文学之境
中国文学分古代文学、现当代 文学和外国文学。走进文学, 既是开始体会人生大千世界。
.
23
中国古代文学框架
五分法: 1 先秦两汉文学 2 魏晋南北朝文学 3 隋唐五代文学 4 宋辽金元文学 5 明清近代文学
发挥大学语文类课程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公共基础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一定要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员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学常识竞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借助大赛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发挥学生们的灵性和才智,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挖掘他们的创造激情,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成立建于大学语文基础上的社团组织,由大学语文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第一与第二课堂的互动、书本与实践的互动,而社团的主要组织者仍是学生,这一系列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但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学素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他们事业有成的保障。大学语文精选优秀的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为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古今中外先哲的名言、优秀的诗篇名著都能令人激动、振奋,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些生动感人、令人有所领悟的文章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假、恶、丑的摒弃和鄙视,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时,师生全身心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到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寂于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会使学生审美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去发现美的真谛,进而去创造美的生活。
有关大学语文学习个人总结
有关大学语文学习个人总结五篇
有关大学语文学习个人总结篇1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其实,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没有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以自己的真实来承接她所表
达的真实情感。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_大学最佳的学习方法总结(3)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_大学最佳的学习方法总结(3)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7
大学语文的课程转瞬就已宣告终结。心里真的有点遗憾,在我兴趣渐浓的时候,却不得不接受它已落幕的事实,在此我想先谈一下在这个课堂的所得以及由其引发的所感。
我必须提出自我批评,在课堂上我的积极性确实是不高的,处于"比上极其不足,比下亦不盈余"的尴尬地位。就其原因的话,不尽然又是什么比较羞涩,不够大胆,事实上我就及其厌恶自己这幅德性,明明知道这样的模式早就不该存在了,但就是没有勇气,太过懦弱。现在想想,不免觉得特别遗憾,只能说我又错过了一个改变自我的好机会。无疑,老师您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和建构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值得称道的,这是全班这么多同学的集体反映,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当然也就不存在恭维您的嫌疑。在我看来,您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大多数的老师,因为您真正贯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方针,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在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
孔子说:"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充分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而在此我觉得,过程把握的好的话,收获自然随之到来,而这种收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是我们大学生现在最需要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越到能力、情感、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它难以测量就急功近利地对此忽视。实际上,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这个学期我深刻地感觉到您的语文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学上不忘让我们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除此之外,我也感受到了您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当我听你评价这么多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指导时,纵使对象不是我,我依旧很感动。从小到大,我见过的特别尽责的老师并不多,而您毫无疑问算是一个,同时,你们又有所不同,因为在您身上,我看到了您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至高的热情,我想或许正是这种热情,您把它延拓到学生身上了吧,也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语文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建议
[摘要]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一些明显弊端,就大学语文如何改善和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改善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
社会体制的不断革新、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校园现象的涌现,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出现很多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承担着重要使命。大学语文除了以文学作品特有的“美”与“情”两因素陶冶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有意识地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文学作品蕴涵的思想精髓能真正渗透和内化到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上。
一、针对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
当前偏激执拗、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存在于不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中,一些学生在学业、爱情上遭到挫折打击后,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冲动之下表现出不应有的极端行为。笔者曾亲历一名大二学生因在期末考试中舞弊,被学校通报批评并取消了最终获得学位的资格。这名学生在遭到处罚后,不但没有冷静反思,反而立即找到校领导抗议处罚过重并提出立刻退学。这种行为显然是偏激执拗思维下感情用事的结果。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不仅丝毫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性质进一步加重。同时,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充分暴露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众多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主与创新,往往因循守旧、按部就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学生偏激执拗与机械僵化的思维弊端,大学语文不妨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磅礴大气、灵动思辨的特性。《论语》《孟子》《老子》及《庄子》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不但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更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道家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极端、不偏激,思维变得灵动圆通、豁朗达观。尤其是道家哲学,其贯通宇宙自然与人世社会的阔大境界,含藏内敛、包容万物的深沉气度,以及以退为进、以
柔克刚、以弱胜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都启示我们思考怎样以一种达观豁朗的心胸面对挫折和打击,做一个有容乃大、胸襟广阔之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一种灵动圆通、磅礴大气的思维方式,把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进取精神与道家“知其不可而不为”的迂回曲折之术结合起来,改变偏激执拗的思维弊端,灵活智慧地思考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有传统哲学的选章,教学中可以不局限于所选篇章,针对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弊端扩展有关内容,深层剖析传统儒道思想中的精粹,使学生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同时受益。
二、针对盲目趋同、缺乏主见的思维弊端,强化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相关阅读
纷纭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和一些负面的校园现象,常令一些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无所皈依。而思想的无所皈依,又必然导致心态的消极怠惰与行为的颓废堕落。特别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冲击下,面临的网络伦理危机使有关专家忧心忡忡:“隐藏在网络空间的大量不良因素,使他们原有的道德经验与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伦理危机。”①因此,怎样引导大学生辨识急剧变化的社会思潮和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盲目附和、盲目趋同;怎样使他们把握好自我的人生航标,做一个明辨是非、正直勇敢、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成为当下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盲目趋同的思维弊端,首先,大学语文课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循循善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在作品分析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抒己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别能力。对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特别应注意深层剖析他们的人生阅历,启迪学生判别是非,进行正确理性的人生选择。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无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无不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物。他们在善恶、是非、利害面前不随波逐流,不盲目附和,始终坚守自我立场与自我信念。从战国的屈原到西汉的司马迁,到唐代的李白、韩愈,宋代的苏轼无不是如此。通过剖析作家的思想转变历程与人生阅历,使学生领悟,无论社会价值评判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动,真、善、美的根本点永远不会动摇,这是人类价值体系中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人性自我实现的根本要求。其次,向学生推荐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文章和书籍,通过课外阅读,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仅局限于青春文学、言情小说和武侠作品。但如果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品味长期停留于此,显然不利于思想的成长与精神的独立。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一种优秀的思想和精神的获取,将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因此,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收获一种思想和一种精神。当代文学中鲁迅的《野草》、茅盾的《谈独立思考》、巴金的《随想录》,现代文学中张承志的《静夜功课》、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等众多哲理精思的作品,都有助于学生跳出个人思想情感的
狭窄圈子,对社会历史、人生价值、道德观念、文化秩序等广阔范围内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批判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纪实性的优秀人物传记。在优秀人物传记中,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会了解到人生关键时期的选择,应是冷静思考无怨无悔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趋同、草率冲动的行为;也会懂得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和一些突发性政治事件时,学会独立思考、辩清是非,不盲目附和、随波逐流。
三、针对“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与自觉性
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比较突出。“无论高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抑或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我,都把‘自我中心’看做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中最突出的问题。”②在“自我中心”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考虑他人利益和感受,缺乏宽容理解精神,甚至大学生应有的关爱父母的亲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在日渐淡漠,这些现象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与自觉性的严重缺失。
面对这一情形,大学语文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和自觉性。《论语》中孔子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换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教学中可就此联系具体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同时,还应使学生领悟到,“换位思考”并不仅仅是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还要能“换位”到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树立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文学史有许多描写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篇章,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曹植的《白马篇》、陆游的爱国诗、辛弃疾的爱国词等,都具有振奋人心、激发爱国情感的思想价值。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这些爱国主题的作品进行专题诵读,从意识上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通过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民族精神,传递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大学语文理应担负的重要使命。
总之,大学生思维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已成为当前大学语文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学者指出,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既是当代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富有主见、勇于创新。然而大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的改善与提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还需要探索更多的科学有效的方法,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