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颈部疾病、乳房疾病、腹外疝、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所需掌握内容
1.甲状腺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分类、诊断、手术治疗指征及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
4.甲状腺腺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6.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重点:
1.基础代谢率测定与计算及甲亢程度的判断;
2.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指征及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治疗;
3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病理类型及处理原则;
4.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难点:
1.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解剖分区;
2.甲状腺癌的TNM分期;
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范围及侧方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指征
甲状腺解剖生理概要
左右两叶:可形成胸骨后甲状腺
甲状腺两层被膜:内层:甲状腺固有被膜;外层:甲状腺外科被膜;两层之间有甲状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甲状旁腺
甲状腺悬韧带悬吊于甲状软骨
鉴别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吞咽活动
甲状腺动脉血供: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
甲状腺静脉血供:甲状腺上、中、下静脉
甲状腺解剖生理概要
甲状腺的神经
喉返神经:来自迷走神经,行走在气管、食管沟内,在甲状腺下级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间穿过,在上级在甲状软骨下角前下方入喉。

此段为“危险区”
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分成内支、外支
内支(感觉支):喉粘膜
外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使声带紧张
甲状腺解剖生理概要
颈部淋巴结
Ⅰ组:下颌骨至二腹肌前腹
Ⅱ组:颈内静脉上群
Ⅲ组:颈内静脉中群
Ⅳ组:颈内静脉下群
Ⅴ组:颈后三角淋巴结
Ⅵ组:颈内静脉内侧缘至气管
Ⅶ组:胸骨上窝以下至上纵隔
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
T4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90%
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0%
加快全身细胞利用氧,加速三大物质分解代谢。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甲状腺调节机制
甲状腺疾病的分类
1.单纯性甲状腺肿:(1)弥漫性
(2)结节性
2.甲亢:(1)原发性(弥漫性)
(2)继发性(结节性)
(3)高功能腺瘤
3.甲状腺炎症:(1)急性(化脓性)
(2)亚急性(非化脓性)
(3)慢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
4.甲状腺肿瘤:(1)良性(腺瘤)
(2)恶性(癌、肉瘤)
单纯性甲状腺肿
simple goiter
一. 病因及发病机理:
1.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乏;
2.生理需要量增加:青春发育期;妊娠;绝经期;
3.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任一环节障碍:药物;食物;先天性甲状腺素合成酶缺乏。

临床表现
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出现甲状腺结节
∙合并症
临床表现
1. 一般无全身症状,BMR正常;
2. 甲状腺肿大:
早期弥漫性肿大→结节性肿大(单侧或多侧;单个或多
个结节);
甲状腺囊内出血时结节可以突然增大;
3. 压迫症状:
压迫气管:呼吸困难;气管软化;气管塌陷;窒息
压迫神经: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压迫颈部大血管:颈部血管回流障碍→面部青紫、肿胀、颈胸部表面静脉曲张
胸骨后甲状腺肿→突向胸骨后→压迫食管、气管
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继发甲亢
单纯性甲状腺肿诊断
甲状腺肿块:结节、单侧或双侧
家族发病、缺碘地区:
131I显像检查:
B-us/CT:
颈部X线:甲状腺钙化、气管受压、移位
预防及治疗原则
预防:集体预防碘化食盐 1.0g/日
第一阶段:不一定治疗,含碘食物,适应于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生理性甲状腺肿。

第二阶段:软化结节,可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30-60mg bid,3-6m)。

第三阶段: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手术指征:
A、压迫气管、压迫神经、压迫食管而引起
症状;
B、胸骨后甲状腺肿;
C、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
D、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
E、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手术方式
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单发结节<3cm:腺叶部分切除
单发结节>3cm:次全切除术或腺叶切除
散在多结节甲状腺肿:双侧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机能亢进
的外科治疗
hyperthyroidism
甲亢的分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
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分泌反馈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
原发性
继发性
高功能性腺瘤
1.原发性甲亢:
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机能亢进,20~40岁多发;
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常伴有突眼,又称“突眼性甲亢”;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中有刺激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长效甲状腺球蛋白(LATS);和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
白(TSI),与TSH受体
结合,加强分泌T3 T4。

2. 继发性甲亢:
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发生甲亢,年龄在40岁以上;
腺体呈结节状,两侧不对称;无突眼;易发生心肌损害;
3. 高功能性腺瘤:
∙腺体内单个自主性高功能结节;
∙结节周围的腺体呈萎缩性改变;
∙无突眼,除BMR高以外无特殊;
∙病因为结节自主分泌紊乱所至。

二.甲亢的诊断
全身高代谢症状:
急躁、失眠、多汗、食欲亢进而消瘦、脉快、脉压增大、内分泌紊乱,脉率增快和脉压最重要,是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甲亢体征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甲亢眼症:
Graefe’s 征:上睑挛缩
Stellwage’s征:突眼少瞬
突眼
Moebius征:眼球聚合
Joffray征:额纹消失
基础代谢率升高
应在完全安静、空腹时进行,正常±10%。

+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中度甲
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计算公式
BMR=(脉率+脉压)-111
正常甲状腺在24h 以内摄取碘为人体
总量的30~40%
2小时>25%
24小时> 50%且131I高峰提前(6小时吸碘率大于24小时吸碘率,即>50%),表示有甲亢。

甲亢时,血清T3可高于正常4倍左右,而T4仅为正常的2倍半,因此,T3测定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外科治疗
◆甲亢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药物、放射性Ⅰ131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90~95%痊愈;4~5%复发;缺点有一定的并发症;手术死亡
率低于1%。

①继发性甲亢,高功能性腺瘤;
②中度以上原发性甲亢;
③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
④药物及131I治疗失败的。

①青少年;
②轻度;
③老年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病变
(甲亢心除外)。

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1)病人思想工作;
(2)镇静剂;
(3)心率快者用心得安; 心衰者用洋地黄。

2.术前检查:除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外,应包括:(1)
颈部透视或摄片;
(2)详细检查心脏;
(3)喉镜检查;
(4)测定基础代谢率;
(5)钙、磷测定。

3.药物准备:(1)单纯用I剂;
(2)抗甲状腺药物十I剂;
(3)普萘洛尔:单用或普萘洛尔十I剂。

术前准备注意的问题
甲亢症状控制得到手术条件:
情绪稳定、睡眠良好,体重增加,P<90次/分以下,基础代谢率<+20%
碘剂:
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球蛋白分解,抑制甲状腺素释放,但不抑制其合成,停药后,贮存于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大量分解,加重甲亢症状,不手术者,不能服用碘剂
甲状腺手术及注意事项
麻醉:颈丛;气管内插管全麻
显露腺体: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
切除腺体:80~90%,保护后被膜,避免损伤甲状旁腺
止血:创口放置引流
术后:
监护生命体征
防止甲亢危象发生
继续服用碘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呼吸困难及窒息:
(1)原因:①切口内出血压迫;
②喉头水肿;
③气管塌陷。

(2)预防:①术毕床边放气管切开包;
②气管有软化者,行气管切开,
或将两侧腺体残面部分缝在
两侧胸锁乳突肌上。

(3)治疗:①迅速敞开切口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②必要时气管切开。

◆喉上神经损伤
损伤外支→环甲肌瘫痪→声带松驰→音调降低
损伤内支→喉部粘膜感觉丧失→误咽;如切断、结扎上动、静脉时误伤;理疗可恢复。

喉返神经损伤
(1)原因:①手术操作直接损伤,立即出现
症状;
②血肿压迫或疤痕组织牵拉:暂
时性、3~6小时恢复。

(2)表现:喉返神经前支→声带内收肌后支
→声带外收肌,一组受损引起声
嘶;双组受损可引起声带麻痹、
失声、呼吸困难.
(3)治疗:暂时性:理疗
双组受损呼吸困难:需作气管切开。

(1)原因:甲状旁腺误切,或受挫伤、供血不足,
(2)症状在2~3日出现,针刺感、麻木感、持续性痉挛,
甚至喉和膈肌的痉挛,
(3)Chroster征(+)〔耳前叩击面神经,颜面肌肉发生抽
搐痉挛〕;Trousseau征(压迫上臂神经,手抽搐),
血钙下降2mmol/L 以下;血磷可上升至6mg 以上。

(4)预防在于不要误切: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其主干,保
持血供。

(5)治疗:①适当限制影响钙吸收食品、镇静剂;
②给予钙剂,也可加用VitD3 5万u~10万u;
③DT 10.(二氢速固醇);
④罗钙全;
⑤甲状旁腺自体或异体移植
(1)原因:术前准备不足;因甲亢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所至。

(2)表现:术后12~32小时高热,脉快,烦躁、谵妄,
甚至昏迷。

(3)治疗:①碘剂:口服卢戈氏碘3~5ml;10%碘化钠
5 ~10ml;
②激素;
③镇静剂;
④降温、冬眠;
⑤大量葡萄糖;
⑥心衰者洋地黄制剂,心率快者心得安;
⑦抗甲状腺药物。

(4)预防:BMR降致正常范围方可手术
(1) 原因:切除腺体过多或残留的腺体血
供不足。

(2) 处理:甲状腺干制剂或甲状腺激素。

(1)原因: ①峡部或锥体叶未切;
②切除量不够;
③甲状腺下动脉未结扎。

(2)处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甲状腺炎
thyroiditis
甲状腺炎的分类
分成三种: 急性(化脓性)、
亚急性(非化脓性)、
慢性。

临床上以亚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常见。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thyroiditis)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1. 病因和病理:
病毒感染可能使部分甲状腺滤泡破坏和上皮脱落、胶体外溢引起甲状腺异物反应和多形核白细胞、淋巴及异物巨细胞浸润,并在病变滤泡周围出现巨细胞性肉芽肿是其特征
2. 诊断
1.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腮腺炎症与病毒感染有关。

2. 多见于30~50岁妇女。

3. 甲状腺炎症表现:甲状腺肿大,较硬,有压痛;疼痛可波及两侧耳根、枕部,吞
咽时明显。

4. BMR升高、ESR增快、血清蛋白结合碘增高,但放射性碘的摄取量降低,即“分
离现象”。

3. 治疗
抗生素无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强的松5mg Tid→Bid,1~2月,同时用甲状腺干制剂。

停药后复发则加放射治疗
二.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桥本氏(Hashimoto)甲状腺肿
1.病因与病理: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自身抗体的损害,病变甲状腺组织被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纤维化所取代。

血清中可检出多种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及抗甲状腺细胞表面抗体等
组织学:甲状腺滤泡广泛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

2.表现:
(1)甲状腺逐渐弥漫性增大、对称、表面光滑、质硬;
(2)较大腺肿可有压迫症状:少数人出现轻度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3)50%有甲减,部分有一过性甲亢症状。

3.诊断:
甲状腺肿大
BMR降低,但131I摄取率正常或偏低
T3、T4正常或降低。

穿刺活检
多种抗甲状腺抗体阳性
4.治疗
甲状腺干制剂试验性治疗有效:150mg~200mg。

一般不宜手术。

如因气管压迫需要手术时,术中应行冰冻切片;是本病时,应保留较多的甲状腺组织,以免导致甲减。

甲状腺腺瘤
thyroid adenoma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滤泡状腺瘤:较常见。

乳头状囊腺瘤:多单发,有完整的包膜。

1. 多发生于40岁以下妇女。

2. 颈部圆型或椭圆型结节(或肿块),单
发、光滑、有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

3. 乳头状囊腺瘤合并囊内出血时,肿瘤体
积可以在短期内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4. BUS
1. 甲状腺腺瘤多见于非单纯性甲状腺肿流
行区。

2. 甲状腺腺瘤经过多年仍保持单发、而结
节性甲状腺肿结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多
演变为多个结节。

3. 病理上:腺瘤有完整的包膜,周围组织
正常,分界明显;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没
有包膜,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清。

20%→甲亢;10%→恶变,原则手术
1. 腺瘤摘除术:小的肿瘤
2.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包括腺瘤在内)
3. 切除标本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
一. 临床表现的共性
1、质硬、高低不平的甲状腺肿块,吞咽时上下移
动度减低。

2、压迫、侵犯症状:
(1)压迫喉返神经→声嘶;(2)压迫颈交感神经节→Horner氏综合征:同侧
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
面部无流汗。

(3)压迫气管、食管→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4)侵及颈从浅支→耳、枕、肩疼痛。

3、转移表现:近处淋巴结、远处多见扁骨、和肺。

二.四种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乳头状腺癌
1.占成人60%和儿童的全部,多见年轻女性。

2.生长缓慢,恶性度低,转移多在颈部淋
巴结。

3.治疗原则:没有颈淋巴结转移、可将患
侧全部连同峡部全切、对侧次全,不加
淋巴结清扫。

若有淋巴结转移,行患侧
淋巴结清扫;若两叶受累应行全切术。

◆滤泡状腺癌
1. 占20%,多见中年人。

2. 中度恶性,发展较迅速,血行和淋巴转
移同时进行,主要是肺和骨的转移。

3. 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原则同乳头状腺癌;
中、晚期行甲状腺全切除,对侧腺体留
的越少越好;再试用放射碘治疗,不作
淋巴结的清扫。

◆未分化癌
1. 占15%,见老年人。

2. 高度恶性,转移发生早,或侵及喉返神
经、气管、食管,转移肺、骨等处。

3. 治疗原则:不用手术,外放射治疗。

◆髓样癌
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
1. 恶性度中等,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往
往原发灶尚未发现时即有,可血行至肺、
骨。

2. 产生5-HT和降钙素二种生物特性,产
生类癌综合征、小便5-HAA(五羟吲哚
乙酸)和低血钙症状。

3.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结节的
诊断及处理原则
甲状腺结节可以由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癌等所引起,判断肿块是良恶性,选择手术方法是重要的。

一.诊断
(一)病史
1.儿童期甲状腺结节50%是恶性;
2. 男性,特别是年老人的单发结节也多为
恶性;
3. 过去甲状腺正常,突然发现结节,且短
期内瘤体增长迅速,恶性可能性大。

(二)体检:
1. 多个结节多为良性病变,单个孤立结节虑为甲状腺腺瘤或癌。

2. 腺瘤表面平滑、质软,吞咽的移动度大;腺癌表面不平、质硬,吞咽时活动度小,往往有同侧的淋巴结转移。

(三)扫描(131I或99M锝):
1. 甲状腺癌均为冷结节,边缘较模糊。

2. 甲状腺囊内出血亦可为冷结节,但边缘清楚。

3. 甲状腺腺瘤为温结节、凉结节或冷结节,边缘
可清楚、亦可模糊。

4. 热结节为高功能腺瘤,一般不会恶变;若发现冷
结节不能确定,继续查以下三个方面:
⑴扫描的边缘是否整齐;恶性边缘不整齐;
⑵75硒:结节中75硒含量高于正常多为冷结节;
⑶温度描计法:结节中出现温点则为恶性;出
现冷结节则为良性。

(四)其它
穿刺细胞学检查(A.B.C)
甲状腺活切;
超声波;
CT;
动脉造影;
经皮甲状腺淋巴造影(TLG)
二.结节的处理原则
多发结节:
一般属良性,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退,可试行一段时间甲状腺干制剂治疗结节可能消退;但鉴于结节可继发甲亢、癌变,仍以手术为妥。

单发结节:扫描为热结节,一般无癌变,可行同位素治疗或手术切除;冷结节多需手术;对发展快、质硬的单发结节,伴颈淋巴结大,或小儿、男性单发结节,恶性可能大,应早日手术;凉结节应按冷结节对待。

手术时发现单个囊性结节,可作单纯囊肿切除;实质性结节应连同包膜和周围1cm 宽正常腺体整块切除或患者侧次全切除;同时快速冰冻,若报告为癌,应行根治术;颈部淋巴结依据有无肿大而决定是否清除。

术后甲状腺干制剂治疗(左甲状腺素钠片)若第一次手术为良性病变,只作了结节切除或患侧次全,病理报告为癌,应追根治性手术,即实行患者患侧的全部切除以及对侧腺体的大部切除。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
2.何谓BMR及其计算方法?
3.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指征?
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术前准备方法?
5.甲亢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6.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7.甲状腺危象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8.何谓分化型甲状腺癌,年龄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
9.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特点及处理原则?
10.甲状腺各类结节的处理原则?
•本章所需掌握内容:
• 1.乳房应用解剖及生理;
• 2.乳房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 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 4.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5.乳房纤维腺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6.乳腺癌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类型及转移途径、TNM分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重点:
• 1.乳房疾病特殊检查的选择及检查报告的解读;
• 2.乳房脓肿的诊断、切开引流手术切口的选择;
• 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4.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乳癌的临床表现;乳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适应证。

•难点:
• 1.乳房的淋巴输出途径和腋区淋巴结分组;
• 2.乳腺癌的TNM分期;
• 3.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分型。

•乳房的解剖生理
•15~20个腺叶,腺叶再分成腺小叶
•乳腺的基本单位: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小乳管乳管乳头
乳管开口处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
四个输出途径
●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
导管(左)或右淋巴导管入静脉血流
●向内侧→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如上途径→静脉
●两侧乳房间在皮下的交通淋巴管→从一侧乳房引流到对侧。

●乳房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肝脏
•乳房的淋巴分组和引流范围
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成三组:
•Ⅰ组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引流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腋静脉组、胸大小肌间组的淋巴结
•Ⅱ组即腋中(胸小肌后)组:引流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Ⅲ组即腋上(锁骨下)组:引流胸小肌内侧的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乳房检查
一. 视诊:
●一般视诊
⑴对称性
⑵局限性皮肤隆起
⑶局限性皮肤凹陷(酒窝征)
⑷单侧乳房表面静脉
曲张
2、乳头
⑴乳头偏位:牵向侧有癌灶。

⑵乳头凹陷:乳头深部有癌肿。

⑶乳头湿疹:癌细胞侵及乳头皮肤。

3、乳房皮肤
⑴乳房皮肤红肿乳房炎症。

⑵乳房皮肤大范围的发红、充血伴水肿炎性
乳癌。

⑶乳房皮肤“桔皮样”外观癌细胞侵及乳房
表浅淋巴管引起堵塞而致淋巴水肿。

•二.扪诊:
•乳房检查的顺序
•肿块
•腋窝淋巴结(四组)
•乳头溢液的性状
•乳汁样
•浆液性
•浆液血性
•血性
•粘稠性
•脓性
•水性
•乳头溢液性状与乳腺疾病
●鲜红色血性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癌
●棕褐色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汁样溢液生理性内分泌肿瘤
●浆液性无色溢液月经期早期妊娠乳腺囊性增生病
●脓性溢液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
•三.特殊检查
(一)乳房的X线检查
1.钼靶摄片:
∙良性病变――块影密度均匀,周围有透亮度高
的脂肪圈,钙化影粗大而分散。

∙恶性病变――块影不规则、分叶状、中心密度
高,边缘毛刺状,钙化细小而密集。

2.平板静电摄影:有边缘加强效应。

3.乳管造影:乳管内病变的性质。


•B型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
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质性。

进行血供情况观察,可提高其判断的敏感性,且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热图像:
系根据癌细胞代谢快,产热较周围组织高,液晶膜可显示异常热区而诊断。

•红外线扫描:
利用红外线透照乳房时,各种密度组织可显示不同的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

另外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可显示块影周围的血管情况。

•(三). 活组织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1.活切病检:
有促进癌转移的可能。

2.针吸细胞学检查:
80~90%正确诊断率。

3.结合X线摄片、电脑计算进行立体定位活组织
检查:
此法定位准,取材多,阳性率高。

•(四)其它:
1.同位素32P扫描:
2.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3.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可作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
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和诊疗手段
操作简单创伤小
直观乳管内病变
对乳管内微小病变诊断率高
可重复性
•乳腺疾病的分类:
•急性乳腺炎
acute mastitis
•一. 病因:
除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以外,有二种原因:
1. 乳汁淤积(1)乳头过小或内陷;
(2)乳汁过多或吸奶过少;
(3)乳管不通。

2. 细菌侵入:细菌→沿淋巴管侵入∕经乳
管侵入。

•二.临床表现:
可分三期:瘀乳期、浸润期、脓肿期。

•第一阶段:乳房胀痛、乳汁郁积、皮肤红热;
•第二阶段:乳房跳痛;寒战、高热、
WBC+DC升高,腋窝淋巴结肿大;
•第三阶段:脓肿形成:局部有波动或穿刺有
脓。

•三. 治疗:
1. 停哺乳,防治乳汁淤积:乙烯雌酚5mg Tid。

2.局部热敷或理疗。

3.应用抗菌素:青霉素局封;抗生素或磺胺类药
物全身应用。

4.脓肿切开引流:
(1)切口选择:弧形切口:乳晕脓肿,乳房深部
及乳房后脓肿。

(2)放射状切口:乳房浅脓肿。

(3)引流要点:麻醉要完善;低位、对口引流;
沟通间隔,充分引流;记清引流
条数目。

•四. 预防:
①纠正乳头内陷;
②养成良好哺乳习慣;
③尽量排空多余乳汁;
④预防乳头损伤;
⑤经常清洁乳头;
⑥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乳房囊性增生病
mastopathy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特征:
•常见于25~40岁
•增生发生于:
–腺管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腺管上皮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小叶实质增生
•一. 病因
•与卵巢功能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呈相对增多所致)。

•部分乳腺实质中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异常
•有较多的流产率,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

•二.临床表现
1. 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2. 乳房肿块:常多发性、一侧或双侧,结节状,
大小不一,肿块结节状质韧而不硬。

3 .乳头溢液: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4. 有2~3%恶变:应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
硬的单个肿块出现,一旦有,
高度怀疑恶性可能。

•三.治疗
1. 无特殊的方法,但多数在数月~1~2年
间可以自行缓解,多不需特殊治疗。

2. 中药逍遥散。

3. 雄激素、三苯氧胺。

4. 上述治疗无效、发现局部病变有明显改变
时,应行活组织检查:如上皮细胞增生显
著,可以行单纯乳房切除术;证实有恶变
时,则行乳房根治性切除术。

•乳房纤维腺瘤
breast fibroadenoma
•一. 病因
•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关,小叶内纤维细胞的ER的量或质发生异常,使其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

•18~25岁多发;15%为多发性。

•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3/4)
•二.临床表现
•主要是乳房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

•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75%单发,少数多发。

•质硬、光滑、活动。

•有恶变的可能。

•手术切除,肿块应常规送病检。

•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
•一. 病理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妇女,40~50岁多发。

•多发生于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

•二.临床表现
1.乳头血性溢液:
2 局限性疼痛:当较大的肿瘤堵塞
乳管时。

3. 肿块:大乳管的乳头状瘤可扪及,挤压
肿块出现乳头溢液。

4 可以经乳管造影见有膨大的乳管。

•三、辅助检查
•乳管造影
•乳管内视镜
•三.处理
因有6~8%病例发生恶变,应早期手术切除。

1. 在出血乳管内插入探针或美兰,沿探针作放射状切口,楔形切除包括病变乳管在
内的乳腺组织。

2. 年龄大的妇女,可行单纯任何切除术。

3. 恶变时行乳癌根治术。

•乳腺癌
•流行病学资料
全球范围:乳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
美国
1930发病率持续上升,1940-1982升高65%
1973-1995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0%-51%。

1950亚洲低发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几乎翻番
•一. 病因
1、发病二个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