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3)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5)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8)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8)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0)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3)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5)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8)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0)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23)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25)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25)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8)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31)第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34)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39)第18课昌盛的文化 (42)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45)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5)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48)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51)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54)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57)【课后练兵】参考答案: (60)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元谋人、北京人3、学习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课堂探究】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第1页共71页使用请双击此处删除页眉!!第2页共71页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导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导学案北师大版

《夏商西周的更迭》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和亡国之君,知道东周的建立。

2.归纳夏、商、西周灭亡的时间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3.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

【自主学习】一、“家天下”1.建立时间:约______年;都城:_________;2.建立者:_______;3.地位:我国的____________王朝。

4.意义: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_______的产生。

5.禹的儿子_______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

二、商汤灭夏1.最后一个夏王是______(暴君)。

2.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_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_________。

3.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_迁都于________(河南安阳)。

三、武王伐纣1.商朝最后一个王________(暴君)。

2.武王伐纣:公元前________,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政治联盟,与商君在__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3.约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都城在_______(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_______。

4.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_______所灭。

5.公元前770年,________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_。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分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1)材料一讲的是哪一个时期?材料二讲的是哪一个时期?(2)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3.夏商西周的更迭【自学检测】1.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B.尧传位给舜C.启打败有扈氏D.禹传启,家天下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建立于()A.约公元前21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C.公元前14世纪D.公元前11世纪3.夏商时期臭名昭著的暴君是()①启②桀③汤④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武王伐纣是在下面的哪一年?()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1300年D.约公元前1046年5.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B.西周等级森严C.周厉王的暴政D.周幽王昏庸无道,矛盾激化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2070;阳城;2.禹;3.第一个;4.国家;5.启;禅让;二、1.桀;2.汤;亳;2.盘庚;殷;三、1.纣;2.1046;牧野;3.1046;镐京;西周;4.犬戎族;5.周平王;东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优质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优质学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通过对隋朝大运河历史地位的分析,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重点难点】 隋朝的大运河【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对本课内容做大致了解,形成知识框架。

二.自主梳理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 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三.合作探究1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四.拓展延伸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然后设想如果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五.自我测评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千米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581 — 618年B、589 — 618年C、581 — 600年D、588 — 618年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9、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采桑子重阳》(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采桑子重阳》(第1课时)导学案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采桑子重阳》(第 1 课时)导教案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采桑子重阳》(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诵并能背诵本诗。

2.理解借景抒怀、情形交融的写法。

3.感悟作者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研究【预习】I.教材助读一、背景介绍1927 年大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在华矛盾随之尖利,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加剧,给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地区发生和坚持焉供给了条件。

1929 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此次入闽,秋高气爽,秋景绚丽,成功在望。

诗人的心头充满了愉悦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形交融,饱含真理交口称赞的词作二、说重阳重阳节:由于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阴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三、走近作者毛泽东 (1893-1976) ,字润之。

湖南省湘潭韶隐士。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八岁时写过一首题为《咏蛙》的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足显露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1920 年9 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成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 年4 月,他走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持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 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

以后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领导工农红军与军阀睁开斗争。

II.预习自测1. 毛泽东,字,湖南湘潭山冲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办者。

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诗词选》。

2.给以下划线字注音。

寥寂()春朝()寥廓()3.解说以下句中划线的词语。

(1)人生易老天难老: _______________(2)战地黄花格外香 :(3)寥廓江天万里霜: ________________【探究】研究一:《采桑子重阳》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研究二:“战地黄花格外香”一句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研究三:“辽阔江天万里霜”给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情形?小结:【当堂训练】1.《采桑子重阳》的作者是 ______, “采桑子“是 ______, ”“重阳”是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修订导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修订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重点、难点】1、重点:秦统一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2、难点: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64--65页“秦王扫六合”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66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的内容,设计出其知识网络图。

二、课堂研讨看故事,答问题:听说秦朝咸阳的小商品博览会开幕了,一位百姓兴冲冲地赶到博览会。

他到小贩A 处买糕点,可是他的钱币小贩A 不收,因为小贩A 只收刀币;又到另一个小贩B 那儿买水果,可那个小贩B 只收蚁鼻钱,又没买成;走到小贩C 那里买大米,钱可以用了,而且只要五个钱一斗,但称完一看不对,原来小贩C 用的斗比百姓家乡的斗小了一些,又没做成买卖。

百姓最后只能空手而回。

结合上面的故事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的统一有什么意义?秦的统一背景 ①战国以来,_______成为大事所趋。

②____________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③_______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时间:___________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

开国皇帝:_____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

意义: 。

陈胜吴广起义三、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请回答: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了什么问题?2、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问题吗?【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后,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是( )A.秦B.赵C.楚D.魏2.使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3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60年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认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3.掌握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二、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时期;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时期的理解;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呈现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中华民族活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好奇和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中华民族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1.引导学生回想中国地图,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聚居。

2.介绍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如华夏族、少数民族的融合等。

3.解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以中原文化的发展为线索,介绍中央平原的农业文明融合和扩散到其他地区的过程。

【第二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1.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如古代的礼仪文化、儒家文化等,以及这些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认同感的关系,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3.通过教材中的图片、视频、文本等展示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

【第三步】关键时期的认识1.介绍中华民族的关键时期,如黄河流域的战国时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键时期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历史的连续性和中华民族的传承。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总结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2.拓展学生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解,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章、参观博物馆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五、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讲述法:以教师讲述的方式,结合教材和多媒体素材,系统地介绍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脉络;2.掌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3.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2.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2.多媒体教学设备;3.图片、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地理位置演变的动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时间脉络,并提问:-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为什么要将历史分为不同的时期?第二步:讲解封建社会(1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封建社会的场景,然后与学生讨论并解释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第三步:学习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封建社会的一种基本特点(如等级制度、土地所有制、士农工商等),并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们共同讨论,总结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四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5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六步: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封建社会的短文,内容包括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延伸:。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拓展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拓展练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主备人:黄店镇中学何晓刚 参与人:冉固镇中学张于明【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的内容,回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第2题:2.什么是编钟?它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和老师一起解密都江堰的修建与维修。

2.通过以上的解密你明白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归纳整理】试着画一画都江堰示意图,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功能。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山东泰安)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 .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B .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 .主持修建都江堰D .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2.(2010·湖南湘潭)2010年春,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凸显水利工程的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 。

性。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3.(2010·四川成都)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李春4.(2009·烟台中考)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C.故宫D.北京人遗址5.(2010·山东青岛)“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编磬B.鼓C.瑟D.编钟6.(2009·浙江杭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A.李白B.李耳C.李斯D.李冰7.(2008·湖北黄冈)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8.识图题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2)修订导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2)修订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知道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等知识点。

2、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难点:“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统一车辆,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2、秦始皇规定以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后又推出一种新的字体。

3、为了防御进攻,秦始皇筑起西起,东至的万里长城。

4、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实行“”。

二、课堂研讨阅读下列材料:“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始皇初统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请完成:1、造成战国时期律令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完成:1、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2、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而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

”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

”请问秦始皇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秦始皇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3.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A.旅游景点B.军事防御C.划定国界D.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4.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儒学的独尊地位B.为了加强思想统治C.打击妄议朝政的儒生D.镇压企图叛乱的六国旧贵族5.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焚书坑儒B.修筑都江堰C.修筑长城D.开凿灵渠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预习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预习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学习目标】1.把握夏商西周更迭的大体史实2.感受王朝的更替关于咱们的启发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知识提要】1.“家天下”的夏代;2.商汤灭夏3.武王伐纣【课前预习】1.“家天下”的夏代(1)成立时刻:(2)建立者:(3)都城:(4)夏代成立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国家。

(5)禹身后,继承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代替了禅让制。

夏代筑有城堡和,而且组建,制定刑法,设置牢狱,成立起。

2.商汤灭夏(1)夏代衰亡的缘故:(2)商朝成立:①成立时刻:②建立者:③都城:(3)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

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伺候商朝的统治稳固下来。

因此,商朝又称为。

(4)商朝设置治理各项事务的官员,成立了庞大的军队,活动地域和阻碍远远超过夏代,是那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3.武王伐纣(1)商朝衰亡的缘故:(2)西周的成立①成立时刻:②建立者:③都城:(3)西周的经济进一步进展,全国土地归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的土地,只有利用权,不能。

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浇灌。

手工艺分工较细,原始磁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利用。

(4)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趋虚弱。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年,成立东周,都城在。

【分组讨论】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削进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仍是倒退?说说你的方式。

2.想一想,启是如何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3.从夏代和商朝衰亡的历史,咱们取得了什么启发?4.做一做,夏、商、西周的大体史实列表呈现出来。

5.如何推算公元纪年。

【自我检测】1. 夏代成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19世纪前期B、19世纪后期C、21世纪前期D、21世纪后期2. 从夏、商、西周衰亡当中,咱们取得的历史教训是( )A、进展经济,提高国力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D、勤政爱民,和谐社会3.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定都时刻最长、定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导学案.ppt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导学案.ppt

【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4、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0分钟小组内自主学习,C层生回答)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早期直立人中,最著名的是人,距今约万年,因发现于而得名。

2、距今约万年,生活在,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够,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这些变化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北京人使用的是石器,还学会使用火,为了生存,过着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6、山顶洞人情况概述。

发现地点:生存年代:体质特征:使用石器:火的使用:二、课堂研讨(20分钟,第一次小组合作,小组B层生回答)1、看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第2页)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是?3、通过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下肢发展较慢,讨论: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而不是“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4、石头和石器一样吗?你知道它们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吗?旧石器时代的定义是什么?动物会制作工具吗?5、(第4页想一想)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6、北京人遗址里灰烬堆最厚处深达6米。

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的灰烬堆?山顶洞人的遗址里还有没有大量的灰烬堆?这说明什么?7、以北京人为例思考:原始人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原因?8、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想象,也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练习题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型:新授[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元谋人、北京人3、学习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课堂探究】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原始人类 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用火北京人山顶洞人2.北京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 ①有 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② 发展较快。

③下肢和大脑发展缓慢。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生产 和生活生产工具: 、 。

用火:使用___________火。

生活方式:由于环境险恶,工具简陋,北京人过着________生活,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1.元谋人 距今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3. 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介绍历史学和历史的重要性。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创建者和伟大的王朝。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和发展。

4.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济发展。

5.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6.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视觉辅助:使用地图、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多媒体素材: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 视觉辅助工具:地图、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历史学和历史的重要性。

2. 第二周:研究中国古代创建者和伟大的王朝。

3. 第三周: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和发展。

4. 第四周:探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济发展。

5. 第五周: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6. 第六周:探索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七、教学活动1. 观看历史纪录片,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分组进行历史事件的演讲和展示。

3. 游览博物馆或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4. 撰写历史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图片进行分析推理、大胆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学会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求知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了三种原始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了达到快速记忆和牢固记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在表格中比较这三种原始人类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分组展示的时候,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更形象的记忆,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原始人。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很吃力,特别一些后进生理解存在着问题,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的展示课堂内容。

即便减弱课程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以便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尽艰辛的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教学环节:(附导学案)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北师大版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耘描述为“千耦其耘”。

2.个体农耕(1)显现: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极大地增进了农业生产的进展。

战国时期,铁犁铧的显现是耕耘技术的一大进步。

铁器、牛耕的利用和推行,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阻碍: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小农慢慢成为社会的大体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改革目的魏国楚国韩国齐国秦国富国强兵李悝吴起申不害邹忌商鞅1.变法背景:秦国比较掉队,秦孝公下诏求贤,决心变法图强。

2.时刻: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3.变法的要紧内容:编制户口,增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气宇衡。

4.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什么缘故会显现变法运动?探讨:(1)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推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的生产方式显现,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需废除旧贵族的特权,进行革新变法。

(3)战国时期,在兼并战争中只有富国强兵,才能不被其他国家所兼并,因此迫使各国变法。

【问题2】《史记》记载,秦孝公身后,太子即位。

保守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伙儿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仍是失败了?什么缘故?探讨:判定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不是达到。

由于保守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保守势力的跋扈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仍是取得了成功。

因为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取得进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1.古书中把大规模的集体耕耘描述为“千耦其耘”。

该劳动场面最先出此刻()。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东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耕具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2、学习重点: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学习难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预习】请认真阅读教材41—42页“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两部分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时期。

请认真阅读教材43—44页“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1. 看下图,说一说铁器牛耕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变革?2. 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奖励耕织B.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二、非选择题(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趣、诱思、精练“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标直击]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课堂探究】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标直击]知道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10页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特征【课堂探究】1、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

①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处于__________时代。

②主要从事_______生产,还饲养家畜,兼营捕渔、采集、狩猎。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半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_(上述史实得出结论: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国家;半坡遗址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③都过着_________或半定居的生活。

④都懂得制造陶器。

2.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一、单项选择题1、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时间大约为()A.五六千年前B.六七千年前C.八千年前D.四五千年前2、半坡原始居民住在()A.珠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3、能用稻米做饭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4、下列关于南方农耕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B.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适宜水稻作物的耕种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D.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5、促使原始人定居下来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自然环境的变化C.学会了建造房屋D.使用磨制石器业6、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二、非选择题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

图一图二(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标直击]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14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炎帝与黄帝距今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为首的部落。

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展开大战。

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族的主体。

他们则被尊奉为_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2、尧舜“禅让”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通过________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3、大禹治水禹采用为主、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

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课堂探究】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3、温故知新: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淮平原D.黄土高原2、如果我们到西安拜谒(yè)黄帝陵,你认为我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3、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5、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

”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A.黄帝B.尧C.舜D.禹二、非选择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2)“平定蚩尤乱”后,黄帝和炎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了什么大战?(3)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归纳夏朝、商朝灭亡原因相同之处,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3、学习难点: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课前预习】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2页“`家天下'的夏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3页“商汤灭夏”和25-26页3.西周的兴亡 (武王伐纣) 2.商朝的建立 (商汤灭夏) 时间:建立者: 都城:影响:______ 代替了 ,开始了“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课堂探究】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

你认为历史上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你的疑点、难点:【课后练兵】 A 、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明朝2、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 A .尧传位给舜 B .舜传位给禹 C .禹传位给启 D .商汤灭夏3、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 ) A.是一种体育活动 B.奴隶地位低下C.夏桀残暴无道D.没有交通工具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5、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这一历史事件是 ( )哪吒 二郎神杨戬A.阪泉之战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商汤灭夏二、非选择题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桀自比太阳,民众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材料二:《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曾囚西伯昌(周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贵族比干以谏被剖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夏朝和商朝灭亡原因有何相似之处?2.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B、选做题一、非选择题材料一:“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墨子•尚贤上》材料二:“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

”——《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三:“(伯)益干启位而启杀之。

”——《竹书纪年》回答问题: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推选尧舜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从材料三可看到与尧舜相比,启成为首领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学会细致观察课文的图片,从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

2、学习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学习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8-32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请同学们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_________________。

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___,保卫_________________。

2、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分明,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划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