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_语文丨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_语文丨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2023衡水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

中国传统节日也大多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

“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

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一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时刻……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

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

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郭文斌清明阅读答案

郭文斌清明阅读答案
清明不是节日,清明其实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4月3日,有删改)
16.文中的“中国的节日”有哪些特征?(4分)
17.文中引用庄子、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18.文中说“清明不是节日”,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郭文斌清明阅读答案
【篇一:2012高考备考冲刺训练材料-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唯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
我们把这些线条当做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意儿叫做?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一)古诗词积累。

(7.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古诗文用语精妙,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读李白《行路难》中的(1)”,我们读出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怅然;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0.选出对甲乙文分析正确的一项()A.甲文描绘了滁州四季之风景图,以及太守与民共游山林的和美风俗图。

B.乙文概括区分了“丰乐”“醒心”二亭,指出两个亭子的用途都是用于览胜。

C.乙文第三段的议论,落在“乐”字上,作者对欧阳公的“乐”有着充分的认识。

D.甲文中,“太守”是作者个人化的称谓,而“醉翁”代表的是他的社会化身份。

11.甲乙两文均多次提到欧阳修之乐,请结合选文分析,两文中欧阳修之乐的共同点有哪些?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寄来的包裹文/朱华胜(1)熟悉的电动摩托的声音由远而近,又戛然而止。

村民又听到快递小伙那中气十足的声音:“李红珍,李红珍,你的包裹!”(2)李红珍脸上笑成一朵花,逢人就说:“儿子寄来的。

“李大妈,你可真幸福!”村民们也跟着说。

(3)也是,说起幸福,李家塆要数李红珍,在这个小山村里是不争的事实。

(4)即使胖胖的黄大妈有三个娃娃在县城工作,且都成家立业了,可村民还是认为,李红珍过得最好。

没人听说哪个娃娃给黄大妈买新衣裳啊,平时也看不见哪个娃娃回来看看。

(5)李红珍的儿子大柱就不同了,前些年,大柱逢年过节都要回来,陪李红珍住几天,帮她在地里干活,在家里做家务。

这几年,听说大柱身负特殊任务,没有时间回家,但逢年过节,大柱都要给李红珍寄来礼物。

有时是吃的,有时是穿的,有时是时髦的家用电器。

(6)李红珍耳朵有点背,如果说话声音小,她听不见。

人们与她讲话都要大声地说,连快递小伙都知道这一点,每次送快递来,在院门外高声呼叫:“李红珍,李红珍,你的包裹。

”李红珍总是当着村民的面撕开包裹,看,儿子又寄东西来了。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登泰山余光中①能登秦山,总是令人兴奋的,不是因为它海报之高,而是因为它地位之高,也不是因为它磅礴之广,而是为了它名气之士。

②秦山为五岳之尊,因为它是东岳。

易经以震卦代表东方.《说卦》指出:“万物出乎震。

震,东方也。

”东方是太阻所出春玉所由,自然是万物所生,功同造物。

又指出:“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至于南方的离只得中女,西方的兑只得少女,北方的坎也只得中男,所以泰山成为众岳之长,峰顶刻立“五岳独尊”的石碑。

③在中母叛学里奈山占了如此的优势,难怪历代帝王都要东巡来此,祭祀天地,所以泰山也成了政权继承的阳刚图腾。

政教相辅,儒家和道家的宗教景观相互辉映,从山下的秦安城一路攀登到山顶。

从平地的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青帝宫、玉皇庙,多为道观,但中途的善照寺、斗母宫都是佛寺,而红门宫则释道合一,并祀弥勒佛与碧霞元君。

至于儒家文化,则登山起步不久就有坊门巍靶,纪念孔子当年登临故事,到了玉皇顶前又有孔庙。

④峨峨岱宗,中华历史、宗教、文化的一大载体,不愧为人文气象最恢弘的名山。

而载体的本身,众山罗绕,群峰获初,阴阳一割,种秀独钟,更为人文的俭值提供了宏观壮丽的场景。

就像一座纪念堂。

鬼斧神工,本身已经是美的一大存在,更无论它所珍威的纪念品了。

秦山正是如此:几千万年以前,伊种之力,把藏山一推,又把喜马拉雅山一挤,犹捏出了敢成了这么一大堆的岱宗,至今历齐鲁四百里方图,青犹木了。

儿千年前,伊人之功,把泰山之石切割成形,有的立坊,有的益庙,有的编路,有的造桥,更孝运的一些北刻成了历代的碑文,或聚或能,或行或草,人怕忘记的,都交给颓石去深刻保存,风霜去治意推效。

⑤泰山地位如此崇高。

经过压代名士题咏,名气更加响亮,一甚至常见于成语,成了崇高、重大、安稳的象征。

占了地利,儒家的至圣与亚圣每当用喻,辄就近取材,你一句“登长山而小天下"我一句“拉奉山而超北海”,犹把自己的“家山”愈炒愈热。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学育才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决择乌托邦轻歌曼舞目眩神迷B.追遡鉴定会相辅相承销声匿迹C.辐射茂腾腾世外桃源格物致志D.震撼寒武纪夜深星阑行将就木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五一期间,曲阜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合理安排部署警力,认真负责突发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置、快速反应工作。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思念是萦绕..的花香,漫过山野,飘往天际;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达心底。

B.进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接踵而至....,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C.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冠军争夺战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数万名观众屏息凝神,袖手旁观....。

D.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二.综合读写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

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月30日,中国中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植树节等。

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材料二:“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莫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

清明节的习俗是半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材料三:“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而每到此时,各地不文明祭扫现象也屡见不鲜。

不少市民在大路口、马路边、绿植旁随意焚眷烧纸、燃放鞭炮。

有的树木被熏毁,有的小草被烧灼。

人们在追念、祭奠先人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建设。

(1)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图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清明小景》请结合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图中与“清明”相关的两个信息。

(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市“文明办倡议书清明节是祭莫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在清明前夕,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的倡议。

右面的倡议书有两处不妥,请提出修正意见。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1.用“”在选文中画出“AABB”式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内容连一连。

小草叮叮咚咚春天的眉毛树木开花一两朵春天的音符野花吐出嫩芽春天的眼睛小溪探出头来春天的琴声。

3.在作者的眼中,春天像___________,在我的眼中春天像_______________。

4.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仿照选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吧?阅读理解开满鲜花的小路(节选)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正巧,刺猬太太走出门。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

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

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

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5.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颗粒一( )鲜花一( )小路一( )狐狸一( )包裹一( )树叶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来——( ) 松——( ) 高兴——( )东——( ) 出——( ) 美丽——( )7.为什么每家门前都有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海洋,遨游于古诗文中,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品味中华古代经典作品的深厚意蕴,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解先贤风骨节操。

现在开启你的鉴赏之旅吧!情境:五月,班级要举办“感仁人家国情怀,品先贤旷达心胸”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会,彤彤围绕主题选取了下面的阅读材料,与大家一起学习古诗文,你也来参与吧。

彤彤准备了古代诗歌《钱塘湖春行》和大家一起学习,请你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孤山寺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的孤山上;贾亭即贾公亭,是唐贞元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的亭子。

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交代了作者游踪。

B. 颔联和颈联描写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个意象,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西湖早春图。

C. 全诗描写景物按照从低到高、由近及远的顺序,脉络清晰。

D. 尾联“爱”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赏西湖美景的喜悦心情。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 彤彤制作了古诗文句积累卡,邀你领略“山”的魅力,请你将卡片补充完整。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7.0分)3.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现代文”花园,感受红色娘子军的使命与担当,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会阅读的愉悦与魅力。

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情境:学校团委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要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当下生活”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围绕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同学们结成小组,广泛阅读学习,也邀请你一起来阅读。

“奋斗小组”首先推出一篇通讯文章,他们的主题是“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我们要铭记先烈事迹,汲取革命力量,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寻找最后的红色娘子军①四月的琼海,潮湿闷热,暴露在阳光下的每一点时间都变成了一种煎熬..。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十月六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躺平”作为一种有别于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正引发热议。

与奋斗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

这位得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

20世纪70年代,欧美面临经济“滞胀”危机,以筒的的音乐结构和非主流的者装风格未表达叛逆的朋克文化风靡一时;在经历了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盐居族”,形成了“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者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内卷”上。

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

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那些不拘于传统的青年可以选择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

然而,“躺平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多不利。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贡献。

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尖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

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业。

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

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需要从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培育积极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临颍县2024年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正在进行“品味经典剧目,传承中华文化”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们完善。

1.下面是小语观看《诗韵·中国》舞台剧后拟写的发言稿,请你帮他补充、修改。

(共12分)亲爱的同学们:当课本中的古诗词跳出书本,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中国式浪漫舞台剧《诗韵·中国》告诉你答案。

《诗韵·中国》舞台剧依托精美的舞台布景、巨大的多媒体荧幕,再加上高度还原的舞台道具,诗意氛.围瞬间拉满!不仅带来一场视觉上的享受,更展现出唯美的东方神韵,令人难以忘怀。

有了这样的舞台烘托,诗歌自然就不同于课本中的文字,它更鲜.活地展现了古诗词当中的意境,让我们陶醉其中!舞台场景的搭建,也瞬间拉近了观众与诗人的距离。

金樽美酒,欢乐宴饮,李白却“①,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他内心的苦闷;独上高台,空旷寂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陈子昂“②,③”(《登幽州台歌》)的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苍茫孤独。

除此之外,舞台剧还采用现代与古代穿越对话的形式,跨越时空,与诗人对诗言志,沉浸式感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④”(《夜雨寄北》)的无奈愁苦、杜甫“⑤,⑥”(《春望》)的憔悴忧愁、崔颢“⑦?⑧”(《黄鹤楼》)的浓浓乡愁!《诗韵·中国》舞台剧通过精彩纷呈的剧情、深入浅出的诗词朗诵,与炫烂精美的场景,再现辉皇时代,让我们爱上古诗词,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无尽风韵!(1)发言稿中的加点字“氛”和“鲜”应分别读作:和。

(2分)(2)请指出画横线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修改:“”应改为“”;“”应改为“”。

(2分)(3)请把发言稿中空缺的古诗名句补充完整。

《清明》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清明》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清明》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清明①废名松树脚下都是陈死人,最新的也快二十年了,绿草与石碑,宛如出于一个画家的手,彼此互相生长。

怕也要拿一幅古画来相比才合适。

这是就看官所得的印象说话,若论实物的浓淡,虽同样不能与时间无关系,一则要经剥蚀,一则过一个春天惟有加一春之色-沧海桑田权且不管。

清明上坟,照例有这样的秩序:男的,挑了“香担”,尽一日之长,凡属一族的死人所占的一块土都走到;女的就其最亲者,与最近之处。

这一天小林起得很早,看天,是一个阴天,但似不至有雨落。

吃了早饭,他独自沿史家庄的坝走,已望见东边山上,四方树林,冒烟。

一片青山,不大分得出坟,这里那里的人看得见,因了穿的衣服。

走到松树脚下,琴子细竹坐在坟前,等候三哑点火。

已经烧了好几阵火过去了。

他小的时候也跟他的族人一路遍走二十里路的远近,有几位好事者把那莫死人的腌肉,或者鲤鱼,就香火烧吃。

他当然要尝一脔。

那几位现在都是死人了,有一个,与小林是兄弟辈,流落外方。

阴天,更为松树脚下生色,树深草浅,但是一个绿。

绿是一面镜子,不知挂在什么地方,当中两位美人,比肩-小林首先洞见额下的眼睛,额上发......叫他站住了,仿佛霎时间面对了Eternity②。

浅草也格外意深,帮他沉默。

细竹对他点一点头。

这个招呼,应该是忙人行的,她不过两手拄了草地闲坐。

琴子微露笑貌,但眉毛,不是人生有一个哀字,没有那样的好看。

(哀怨、哀婉之美)莫明其所以的境地,逝去的时光又来帮忙-他在这里牵过牛儿!劈口问三哑道:“三哑叔,我的牛儿还活在世上没有?”牛儿就在他的记忆里吃草。

三哑正在点炮放。

细竹接着响起来了-“哪里还是牛儿呢?耕田耕了几十石!---你不信我就替你们放过牛。

”琴子暗地里笑,又记起《红楼梦》上的一个“你们”。

三哑站起身,拂一拂眼睛,答小林--“哥儿应该得不少的租钱了。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28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

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

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

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

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

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

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

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

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

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

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

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

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凉山州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期期末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凉山州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期期末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凉山州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语文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

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

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

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

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

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

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

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

“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

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

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课后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课后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课后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我会读,我会做。

过端午,,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牛郎织女会鹊桥。

1.选一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来乞巧②赛龙舟2.从文中我知道与端午节相关的一种美食是________,与乞巧节相关的民间传说是“_________”。

3.我知道,我会选。

(填序号)农历________是端午节,________是乞巧节。

七月初七②五月初五【答案】1.② ①2.粽子牛郎织女3.②①二、书写4.看拼音写词语。

jié rì huā dēng xiān rén lóng zhōuyuán yuè zhuǎn yǎn quán jiā rè nao【答案】节日花灯先人龙舟圆月转眼全家热闹5.读拼音,写词语。

shén zhōu jìng lǎo niǎo dǎo zhuǎn yǎnyǒu yì hǎi xiá jiēdào rènào【答案】神州敬老鸟岛转眼友谊海峡街道热闹6.看拼音写字词。

jìng jiēài rènao 爱道草【答案】敬街艾热闹三、连线题7.将下面字与音连一连。

统巷舟艾饼赏菊jú tǒng aì zhōu shǎng xiǎng bǐng【答案】8.(培优题)将下列节日与时间连线。

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十五九月初九【答案】9.想一想,连一连。

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看花灯吃月饼祭扫登高赛龙舟【答案】10.连一连。

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清明节元宵节吃月饼吃粽子登高赏菊祭扫先人看花灯放鞭炮【答案】11.将下列传统节日的日期与习俗连起来。

2022北京十五中初一(下)期中语文答案

 2022北京十五中初一(下)期中语文答案

2022北京十五中初一(下)期中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5分)1.(9分)“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关心国家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我校初一年级组织了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结合下面的活动内容介绍,完成问题。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后,撰写的一篇读后感。

每段历史,都如同人的一段记忆,或许满载.荣耀,又或许遍布伤痛。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大部分逐渐被淡忘,直至湮于尘埃,①_______,总有些历史是值得被铭记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向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

处于和平年代久了,人们便容易忘记战争年代的苦难和伤痛,甚至忘记那个时代。

今天的孩子们,往往不耐烦听爷爷讲述那老掉牙的援朝故事□今天的人们,往往用□可爱□这个词来指活泼漂亮的男孩女孩,而非满身血污的士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负着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沉甸甸的使命和信任,鞠躬尽cuì_______,死而后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铭记初心,英勇无畏,甘于奉献,艰难险阻都无法吞噬.掉他们。

这群最可爱的人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灵魂。

②_______有什么是不必刻在石碑上也能不朽的,我坚信——是他们。

(1)《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上应填入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载( zài )瘁噬( shí)B.载( zài )瘁噬( shì)C.载(zǎi )粹噬( shì)D.载(zǎi )悴噬( shí)(3)对文段中划线汉字笔画和笔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忆”字共四画,第二笔为点。

B.“背”字共九画,第五笔为竖弯钩。

C.“聚”字共十四画,第十笔为竖。

D.“必”字共五画,第三笔为撇。

(4)文稿第二段方框处缺少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B.;不填不填C.,“”D.,‘’(5)在①和②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①但是②即使B.①因为②于是C.①然而②如果D.①虽然②但是2.(2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对联创作大赛。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诗与画的关系上,最著名的说法出自苏东坡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来苏东坡用画的优越来赞美诗的精彩,仅指王维的诗作,并不具有普遍性。

但是,这句名言日后成了诗画统一的理论依据,还出现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的说法。

其实,作为艺术形式,诗与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统一是在对立中的统一,如果只看到统一而忽略了对立,就会失之偏颇。

16世纪明朝人张岱说:“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

如李青莲《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何可画?”张岱的质疑很雄辩,思故乡的心理活动,是无法用视觉图画表现的。

18世纪德国人莱辛的《拉奥孔》,也揭示了诗与画的不同,论述诗与画、诗与造型艺术的矛盾,成为美学经典。

二十世纪80年代,朱光潜将其翻译成中文。

但是,长久以来,诗画统一论仍然被奉为不刊之论。

这并不是偶然的,中西方艺术中诗与画之关系,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诗与画关系特别亲密,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全面修养,许多诗人兼长书法和绘画。

西方文艺复兴期的大画家往往也能为诗,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十四行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西方,诗与画各自独立,诗并不为画而作。

在西方画家看来,把十四行诗写到画中去,无疑是对画面结构的破坏。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Word版含答案

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或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间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____▲_____ 的才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方案从今年9月开头,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力气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老师工会的猛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把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判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当以包涵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斗成功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与了在莫斯科红场进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盛、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春游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遗忘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涵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疼惜的理念。

三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假期作业练习专项题部编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藜沾(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2.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A.宋·叶绍翁B.唐·杜牧C.宋·苏轼(2)诗中“坐”的意思是()A.乘;搭B.背对着某一方向C.因为(3)“”应填的诗句是()A.白云生处有人家B.白云深处有人家C.江上秋风动客情(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A.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B.对祖国的热爱C.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3. 课内阅读我最棒。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竟镜)子,山溪像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挺蜓)。

忽然人影碎(suìshuì)了,草地上蹦(bēnɡbènɡ)跳着鱼儿和笑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画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古诗阅读。

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 清:冷清B. 碧:碧绿C. “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澄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清明 练习题

杜牧清明 练习题

杜牧清明练习题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这个时候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光。

而在古诗中,也有一首描绘清明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杜牧的《清明》。

本文将就杜牧的《清明》进行解读,带领读者欣赏这首千古名篇。

杜牧的《清明》从人们感受到四季更迭的时令气候入手,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节令与人情相交织的美感。

诗中更隐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伤感的内心。

首先,诗的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以雨水和行人欲断魂来描绘清明时节的萧瑟与人们的忧伤之情。

雨水纷纷而下,给人一种阴沉寂寞的感觉,与清明时节的意境相符。

行人欲断魂又把人们的心情准确地刻画出来,他们不仅为离别和故去的亲人而伤感,还被阴雨的萧瑟气氛所感染。

接着,诗中的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是展现出人们踏青的愿望。

人们想找个地方避雨,也想寻求一片美景,于是问到酒家何处,却得到了牧童指向杏花村。

这表明人们在清明时节,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找些许安慰和怀念的空间。

而接下来的诗句“复行车,雨又斜。

十里长亭花草鲜。

”展示了在清明时节的行人在往返的途中所见到的景物。

他们乘坐着车子,却又被斜雨所阻,十里长亭处的花草依然鲜艳欢欣,以此来对比行人内心的萧瑟。

紧接着,“车下问红楼,可得绝艳多少春。

”这两句则是表明了诗中行人的内心情感。

他们凭借远离寻常的经验,询问红楼的楼中佳人有多美,几多幸福。

这里红楼的意象象征着欢愉和美丽,以此与行人内心萧瑟的情感形成对比。

最后的两句诗“杨柳堂前拾翠翘,轻舟已过万重山。

”展现出行人赏花踏青的情景。

杨柳堂前的翠翘指的是青山绿水间的美景,而轻舟已过万重山则突出了踏青的舒适和愉悦。

整首诗的结尾很完美地展现了节令与人情的和谐与景色的美丽。

通过解读杜牧的《清明》,我们深深感受到清明时节的萧瑟与忧伤,以及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雨水和行人的欲断魂、借酒家和牧童的对话、车下问红楼等情节,将人情融入到了古老的节令中。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古诗练习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的雨一直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象之一。

在这首古诗《清明》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雨下得很大,行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

他走在路上,感觉好像心灵被撕裂了一样。

于是他向马前问候:“请问,哪里有一个酒家?”牧童回答说:“在杏花村的远处。

”这首古诗充满了深情和忧郁,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明时节的寂寞和哀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开头就利用了“雨纷纷”这个富有气氛的描写手法,直接展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和人们的心情。

行人心情沉郁,可见雨下得很大。

而“欲断魂”一词表达了行人的愁绪和沉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两句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将诗人和牧童之间的交流展现得生动有趣。

诗人借酒消愁,向牧童询问酒家在哪里,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这里的对话带给读者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感,增添了诗意和情趣。

《清明》一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这个特殊节日内的愁绪和痛苦。

雨下得大,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行人的态度是悲伤的,他们的心情像是被雷雨纷纷撕裂的天空所影响。

诗人通过对清
明时节和行人心情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这个时节内的孤独感和沉重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我国四种传统节日习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③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④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二.综合读写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

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月30日,中国中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植树节等。

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材料二:“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莫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

清明节的习俗是半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材料三:“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而每到此时,各地不文明祭扫现象也屡见不鲜。

不少市民在大路口、马路边、绿植旁随意焚眷烧纸、燃放鞭炮。

有的树木被熏毁,有的小草被烧灼。

人们在追念、祭奠先人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建设。

(1)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图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清明小景》请结合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图中与“清明”相关的两个信息。

(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市“文明办倡议书清明节是祭莫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在清明前夕,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的倡议。

右面的倡议书有两处不妥,请提出修正意见。

…3.班级开展“走进传统节日﹣﹣清明”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东汉崔塞《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材料二]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

此时春意盎然,四野明净,于是还有踏青游春、蹴和、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传统节日﹣﹣清明”有何特点。

(2)下面古诗中没有涉及清明节相关习俗的是A.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D.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3)中华文化促进会面向全球征集“七大传统节日徽标”,线条简单、人物生动的“清明印”脱颖而出,请简要说说它的寓意。

三.诗歌阅读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

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立春①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

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

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③行白玉: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

④那:“通挪”,移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颔联写诗人想象此时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突出了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蛱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

:B.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C.第二句中的“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D.上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蜂儿闹”“燕子轻”则写静景,动静结合;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E.“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

③白下:金陵。

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1)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这句诗化用了《孟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齐人命名是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其妻妾面前说谎话,夸耀说有富人请他喝酒。

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首联起句着一“笑”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诗人颈联用典,它的作用是什么(3)尾联诗人借用反问和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即事①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注]①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

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这首诗。

②茗:茶。

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写出漂泊在外的游子的一片愁苦。

B.颔联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有声有色的特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唐人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等风俗。

C.中间两联写人们乘坐马车,穿过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物复苏的郊外,看见花草齐生,莺飞蝶戏的美景。

D.全诗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抒写融融春光里无尽的感慨,自然而传神地表达JLH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2)本诗最后一联诗人为什么要“酌茗”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清明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元元:人民、百姓。

(1)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由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B.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C.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

D.王诗第三句写邻家也来借新火,可见邻家比诗人家还要穷,心酸溢于言表。

|E.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

(2)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先以“山雨萧萧作快晴”写出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再以“郊同物物近清明”点明时序,曲折有致。

B.“化如解语迎人笑”使用了借喻的手法,写出了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表现了人们的欢愉之情。

C.“草不知名随意生”,虽是无名小草,但处处映人眼帘,烂漫无边、新翠欲滴,春天的气息非常浓郁。

D.'颈联笔锋一转,尽管春天如此妩媚,人们都为春天的到来而心境欢忭,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兴阑珊。

E.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的诗风类似,且善于以叫白晓畅之语创造出新的意境,寓警奇于平淡。

@(2)全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2)诗人在前两联极写春色的美好,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