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的多元形态
西汉天子文学侍从的身份特征及其创作形态
西汉天子文学侍从的身份特征及其创作形态天子文学侍从是西汉文学家的主体类型之一。
西汉统治集团要“润色鸿业”,众多文士希冀以文求显,双方意趣相契合,因而形成特殊的文学群体。
天子文学侍从既有共同的群体身份特征,也有各异的个体身份特征。
他们得到的官职不同,出身、经历、升迁途径各异,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各有不同。
有的善经学,有的喜纵横家言,有的“不根持论”,彼此的人生追求、审美取向都存在差异。
在留下的传世文学文本中,既表现出西汉天子文学侍从“应命承制”“润色鸿业”的群体话语特征,又充分彰显不同创作主体“依违谲谏”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学文本也显示出各异的艺术风格。
标签:西汉;天子文学侍从;身份特征;创作形态;艺术个性一、西汉天子文学侍从的群体特征西汉天子文学侍从是时代的产物。
汉高祖、汉文帝在历史上都留下卓越的功绩,但他们没建立自己时代的文学群体。
汉武帝、汉宣帝等喜欢文学,注重文化建设,希望文学才能之士为自己“润色鸿业”,“宣大汉之声威”,于是广引四方豪俊及博习之士进于朝,在自己身边形成一个才华出众的文学群体。
这些“言语侍从之臣”得到天子的格外欣赏,他们随侍天子左右,应命承制,为文献赋,创作了大量彰显天子文学侍从群体特征、又别具主体个性特征的作品,铸就了西汉文坛独特景观。
这些作家多数都留下了传世作品,而这些作品虽然各有相异的风格和内容,但也显示出了一些共性特征。
1.文学殊荣与时代审美取向西汉天子文学侍从群体的形成不同于个别作家的产生,它对时代乃至天子审美取向的依赖是不容置疑的。
也就是说,文学侍从是特定时代、特定天子政治文化需求、文学需求的产物。
著名的文学侍从如严助、枚乘、枚皋、东方朔、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集中出现在武帝、宣帝、成帝朝。
这几代君主崇尚道术艺文,重视诗赋、乐舞,自己有时也进行文学创作。
天子对文学艺术的喜好、倡导,对文学创作的褒奖,是文学之士娱侍天子、成为文学侍从的前提。
《汉书·东方朔传》云:“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两汉文人身份的文学化
两汉文人身份的文学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文人的文学家身份经历了一个由文人的崛起到文人文学家色彩的彰显、加浓,再到文人文学家身份的确立的长期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两汉文人文学创作活动的不断展开,文人文学化的印痕愈来愈鲜明。
这为以后文人文学家身份的基本确立积蓄了比较充分的力量。
标签:两汉时期;文人;身份;文学化一两汉文人文学家身份的演进是从西汉初期的梁孝王刘武、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等藩国王侯招引文人而组成文人集团开始的。
《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
”《汉书·邹阳传》载:“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
”《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推循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葛洪《西京杂记·梁孝王宫囿》载:“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
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
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
其渚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这些诸侯藩王招致文人并与之游览取乐,固然有他们喜好宾客的因素,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借此获得美誉,进而壮大势力以图各自的政治之利。
萧统在《答晋安王书》中曾说:“昔梁王好士,淮南礼贤,远致宾游,广招英俊,非惟藉甚当时,故亦传声不朽。
”“藉甚当时”只是表面,靠招揽英俊文人以实现政治功名上的不朽才是其深层的目的所在。
对此无用饶舌,以后的淮南王、吴王谋反就足以证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战国时期四君子、秦代吕不韦的门客集团有相似之处。
但他们之间也有不同之点。
战国四君子的门客集团的任务主要是出谋划策、从事外交活动,文人中多游士和辩士,秦代吕不韦的门客集团主要以学术活动为主,通过集体的著书立说使治国方略理论化与系统化:西汉初期的梁孝王刘武、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等藩国王侯招引文人而组成的文人集团中虽也多游士,但文人活动内容的娱乐性与文学性比较明显,多文辩之士,并且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辞赋作品。
谈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特征
谈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特征随着女性主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并日渐盛行,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这不仅为古代文学史的重新审视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引入,有助于我国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史的研究,并导致道德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观的变化,并有助于构建我国新时期女权主义者所极力倡导的“双性和谐”的诗学体系。
两汉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文学史、美学史乃至思想史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审美特征与价值观念固化的重要时间节点。
因此,基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能为中国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一、汉代文学中女性主体性地位与社会身份变迁1. 汉代文学中女性主体性地位的消解与重构一般认为,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是对偶家族与夫权社会产生的催化剂,并直接导致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首次出现于人类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从原始社会群婚制解放出来的婚姻关系,便以家庭的形式凝固下来,并不断消解女性主体地位,使其逐步沦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生育工具。
上述转变从先秦到两汉一路走来,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表征,并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汉代是我国封建礼教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建议,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正统,从此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也逐步走向单一化。
特别是在伦理方面,董仲舒提出“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这一论断成为封建社会妇女要遵循的“三从四德”的雏形。
而汉代的文学作品则与思想领域的转变遥相呼应,一般认为当时刘向的《列女传》与班昭的《女诫》是当时妇女们社会与家庭行为准则的主要文本。
其中《列女传》是以男性的视角所提出的女德要求,而《女诫》则以女性的身份提出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理论基础。
三从与贞节观念的产生界定了两汉时期开始的中国妇女的属下地位,完成了对女性主体地位的消解。
汉朝文学的基本特点
汉朝文学的基本特点1.汉代再次出现作家群体2.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3.汉代文学和经学出现双向互动,二者彼此渗透4.汉代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样式都在这个阶段孕育产生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
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道家异端思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的。
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
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道家异端思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的。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中的叙事长篇,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
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汉代作家的文学意识及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汉代作家的文学意识及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意识和创作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汉代作家的文学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倾诉等方面。
首先,汉代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们熟悉古代文献,广泛涉猎诸子百家,注重修身养性,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他以严谨的史学方法,详尽地记载了中国历史,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汉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是其文学意识的重要体现。
在汉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汉代作家则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与思考,他通过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剖析,指出其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对后世的改革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代作家还注重对个人情感的倾诉。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真挚的感情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辞章。
例如,刘向的《七发》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王褒的《临江仙·满地凋残菊》则抒发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代文学的风格多样,包括散文、诗歌、辞章等多种文体。
这些文体各具特点,既有宏大叙事的史书,也有婉约清新的诗歌,还有雄浑豪放的辞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风貌。
汉代文学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汉代作品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备艺术上的独特韵味。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倾诉,既传递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又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汉代文学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细腻性。
汉代作家通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可信度。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文人争艳斗妍的时代。
汉代的文人与文学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
在汉初,贵族文人主要研究经学,注重礼制,倡导儒家的思想和道德伦理,并以经典和编修史书为主要的文学创作对象。
他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强调君子之风和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由于与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贵族文人往往以文学为政治服务,以达到争取官职和权势的目的。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文化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经学之外,历史学成为重要研究领域,史学家开始注重考据和史实的真实性。
同时,汉武帝推行开放政策,文化交流与随之增加,外国文化开始渐渐影响到汉代的文学观念中。
这时,文人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追求个人的情感真实和表达,诗歌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而到了汉文帝时期,外来文化影响的更加明显。
乐府诗在汉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诗歌形式充分展示了汉代文人对于音乐、生活和情感的追求,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文学观念方面,汉文帝时期的文人开始强调个人的自由、情感的真实性,摒弃了先前关注政治和功名的倾向。
到了汉成帝时期,文人开始追求生活的闲适和优美,将诗歌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强调审美的享受和对于人生美好的追求。
这一阶段的文人多渴望离开政治斗争和功利之争,追求平和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从崇尚经典和注重伦理道德的时期,到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追求审美享受的时期。
这个演进过程展示了文学观念和文人的多元化发展。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汉代文学的特点:1. 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学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先秦时期文学思想的影响。
汉代文学家在创作中注重对传统文学题材和形式的继承,但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风尚: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思想风尚。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制度、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3. 文学形式多样:汉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骈文、辞赋、乐府诗、郭辞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展现了汉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由屈原所作,被誉为“楚辞之首”。
它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借助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其抒写离愁别绪的感情。
《离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式独特、意境深远,还在于其艰深、奇特的词藻和真挚豪放的情感。
2.《论衡》:《论衡》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的学术辞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它由汉代学者扬雄编撰,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神怪等多个领域,是战国至汉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创作多以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谣为主题,表现了民间生活和感情。
其中《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被誉为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以上仅为汉代文学的部分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创作的启蒙和激励作用:汉代文学不仅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起着示范和激励的作用,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不竭的源泉。
汉代文学家的创作理念、方法和手法成为后人创作的范本和借鉴对象。
2.思想文化传承和发展:汉代文学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汉朝文学形式
汉朝文学形式汉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被称之为“汉朝文学形式”。
它有着更高的声誉,被许多文学家所推崇,然而,其内容也受到了许多限制。
首先,汉朝文学与其他时代的文学有很大的不同,这关乎着汉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和文化状况。
当时的官僚主义文化多称“符法”,考官把“文帝之学”的方法强加给大众,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为了让自己的言论受到认可,作者必须调整他们的文学形式,以符合官方规定。
其次,汉朝文学中有许多典故和符号。
这些符号和典故表现出汉朝文人的精神意志,同时也受到了古代礼仪的限制。
最后,由于这种限制性的文学形式,一些重要的文学设计往往被忽视,造成文学作品生硬冗长、文意索然无味。
尽管汉朝期间的文学形式受到许多限制,但当时的文艺创作仍然蓬勃发展,文章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家,例如汉代名著《论语》和《史记》,这些作品展现出汉朝文学形式的优秀之处。
这些作品倡导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并倡导崇尚学问,这些都使汉朝文学形式向更为完整的方向发展。
此外,汉朝文学中还有一些实际性的文体,如诗歌、小说、剧本等,与传统的文体颇有不同。
这些文体的出现,不仅得益于文化的发展,也标志着汉朝文学形式的进步。
诗歌被认为是最高尚的文体,古典诗歌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变得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而小说和剧本则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
汉朝文学形式在整个汉朝历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朝时期的文艺创作中,它凸显了文学创作者的精神和人文思想。
它通过古典诗歌、小说和剧本,使得文学更加丰富多样,而它也为文学家带来了自由,让文学从官僚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新的文艺形式,让人们进入新的文艺时代。
汉代文学的趋同与模拟现象
汉代文学的趋同与模拟现象汉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一种趋同的现象。
这种趋同表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不同的作者和文体之间存在一种模拟关系,相互借镜而成就各自的独特之处。
汉代文学的特点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自唐朝以来,逐渐发展成熟。
在这个特定的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以下特点:•诗歌和散文尤为发达。
汉代是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创新和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散文方面,是远远超越了先秦汉代以前的发展水平。
•文化多元化。
在汉代,文学的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还包含了汉民族外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风格多样性。
汉代文学的风格多样,既有优美平和的散文和诗歌,也有豪放激昂的文学作品。
•意境深邃。
汉代文学主题广泛,从社会、政治到个人心灵都有涉及。
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厚重意境的文学作品。
趋同现象的产生汉代文学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趋同现象。
这种趋同不同于前代文学间的借鉴关系,而是基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共性和语言共性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传承方式。
汉代文学吸收了先前文学的精华,加上自身的创新,逐渐走向繁荣。
汉代文学家们发扬传统,提倡各种文学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解释和创造性地应用先前的文学成就。
他们在语言、韵律和诗歌结构中展示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符号,使得不同的作者和文体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
模拟现象的影响文学作品之间的模拟关系是汉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文学家们在作品中模拟和借鉴先前的作品形式、风格和技巧,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模拟现象不仅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互补和容纳,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留下了重要的参考和传承。
汉代经常使用类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描绘了一些隐喻和富有内涵的象征意义。
这些隐喻和象征意义不仅能够引领读者进入深度的想象和思考,而且能够启发读者的情感和智慧。
这也是汉代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之一。
汉代文化内容发言稿格式
汉代文化内容发言稿格式尊敬的听众们: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汉代的文化。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在文化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一、汉代文化概述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02年,终于公元220年,历时约400年。
汉代文化在继承了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汉代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多个方面。
二、汉代文学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记》和《汉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班固的《汉书》则继承了《史记》的体例,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
三、汉代艺术汉代艺术以其雄浑、大气、质朴而著称。
汉代的雕塑艺术尤为突出,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展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技艺。
此外,汉代的绘画艺术也颇具特色,如壁画、帛画等,都体现了汉代人对美的独特追求和理解。
四、汉代哲学汉代哲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诗经》等被广泛传播和学习。
同时,汉代的道教和佛教也开始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汉代科技汉代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都诞生于此。
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这些发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汉代文化的影响汉代文化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汉代的开放和包容,使得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结语汉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让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汉代文化,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和巨丽之美。
二、汉代文人普遍具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建功立业的愿望,追求人生的不朽,贵于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不惜牺牲生命,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三、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如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四、士人命运还和时代、形势密切相关,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
西汉昌盛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如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都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西汉后期始,文人慨叹更多集中在命运方面,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东汉衰落期,则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如《古诗十九首》。
五、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批判秦朝暴政,对历史进行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如从贾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司马迁的《史记》;武帝始,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文学也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如大赋;东汉始再度批判,如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郦炎、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讳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黑暗,及传统价值观、人生观。
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六、汉文人地位也经历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
汉初枚乘、邹阳等人具独立人格,兼有文人和纵横家品性;武帝始,对文人倡畜之,东汉时外戚招幕僚也不自由,多数是文人兼学者型;西汉末年起,人格独立的精神又萌生,扬雄、班固、张衡等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创作;东汉后期赵壹、祢衡等人任性使气。
汉代人经历了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归,并达到更高层次。
七、浓郁的浪漫色彩。
西汉时文人一方面对现实世界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幻想和神灵世界沟通;东汉后浪漫色彩减弱,理性精神增强。
浅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形态
浅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形态作者:赵建成来源:《求是学刊》2010年第02期摘要:古代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多元文化形态的特征。
汉魏六朝小说体现了地理博物学、史学和宗教的多元文化特点,又具有文学想象、叙事、写人等小说文体元素。
这种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在各个方面制约了作品的文学性。
其情节、形式乃至艺术手法往往成为某种文化形式或著述动机的附着因素。
文学史写作应格外注意这一特征。
关键词:文学史写作:多元文化形态;汉魏六朝小说作者简介:赵建成(1975-),男,黑龙江龙江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师,从事先唐文学与文献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2一0118—07 收稿日期:2009一08—07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一概念的范畴比今天要大得多。
章太炎曾说过:“文学者。
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
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凡文理、文字、文辞,皆称文。
”章氏此说,五四以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它缺乏现代的科学性,也和西方的文学观念不符,然而这正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大量传人。
学术界对于“文学”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产生了后来影响较广的狭义文学和广义文学观念或日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的争论。
狭义文学或纯文学的观念是在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它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将其牵强地套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则有削足适履之弊。
因此,本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析和立论,以广义文学或杂文学的观念为基础。
杂文学的观念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元文化形态的特征。
《诗经》、《楚辞·九歌》都是诗、乐、舞的统一体,《左传》、《史记》等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庄子》、《孟子》等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既是地理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西厢记》、《牡丹亭》等既是戏曲表演的剧本,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而宋元以后的话本与拟话本、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则杂糅了历史、哲学、宗教、神话和说话艺术等文化形态。
汉代文学的趋同与模拟现象
汉代文学的趋同与模拟现象一、汉代文学中趋同模拟作品的继承和发展(一)汉赋的趋同模拟现象西汉初年,汉代的统治者大多是楚人,因此对于“楚声”十分爱好,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楚歌,如刘邦的《大风歌》、戚夫人的《舂歌》、刘章的《耕田歌》等,形成了楚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西汉乐府所演奏的乐章,除汉高祖唐山夫人以“楚声”为基础创立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的《郊祀歌》外,还有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各地民歌五十首。
统治者的爱好,对当时的时代思潮也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在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辞赋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以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为主。
特别是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模拟屈原创作的作品。
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其气象、格调逼近屈宋,为汉代辞赋的佼佼者。
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服鸟鸟赋》,渗透着个人的身世感叹,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特别是后者,在体制和写法上,因显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而被称为“骚体赋”。
还有许多作家则主要从艺术方面来学习屈原,他们仰慕屈原赋艺术上的“可与日月争光”的成就,于是进行模拟。
如贾谊的《惜誓》、王逸的《九思》等。
对于这种模拟现象,宋代的朱熹批评到:“虽为骚体,然起词气平缓,意不深切,若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
”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无可取之处,贾谊的《吊屈原赋》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方面就都是上乘之作。
汉赋发展到大赋阶段,模拟现象则主要体现在了同代文人的作品中。
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载“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基于这种赞扬与认同,文坛上就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模拟之风。
如杨雄,他对司马相如极为欣赏,曾评说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也。
”于是,他写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河东赋》等都是学习的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虽然他模拟古人,其文学理论也主张要拟古,但是由于他知识渊博,又不受模式的拘泥,所以有自己的创建。
汉代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
汉代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时期。
汉代文学以诗、赋、乐府等形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就突出。
一、汉代文学的创作形式多样,艺术风格独特。
汉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诗人们以抒发情感、咏史抒怀为主题,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文化造诣。
其中,《九歌》是汉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雄壮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乐府民歌,它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为后世的民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文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主题。
汉代文学作品涉及到了政治、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歌颂君主的德行和政绩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在历史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史事为素材,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战争场景,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形象。
在哲学与道德方面,汉代文学作品多以诗歌形式表达对人生、道德、伦理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三、汉代文学的创作思想独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视角。
汉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诗歌都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色彩,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离骚》这首诗描绘了屈原流亡逐臣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虑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汉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诗歌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汉代文学创作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汉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视角,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人格呈现
汉代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人格呈现谢雪莲【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5【摘要】The new chapter of aesthetic culture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of "Heaven" and "holy","human"."Having six classics annotated"is the subject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process of "heaven".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to "Heave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limited questioning. In Heaven Schema,the unity of the beauty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benevolence should submit to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of the harmony of man with nature.A main feature of Ha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s the self-reflec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a new way of life;but this pursuit of self-consciousness should follow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harmony.Han literature and art are the blend of the freedom of "form"and "human" consciousness.%汉代审美文化的新篇章是以阐释经学中的"天"、"圣"、"人"的关系开始的。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汉代文学概述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繁多。
汉代文学不仅是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乐府、辞章、小说等多种形式,其中突出的代表有《楚辞》、《史记》、《论衡》等。
汉代文学的特点历史题材丰富汉代文学注重描写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和贾谊的《新书论》。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并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影响了后世的史书写作风格。
锦绣丰富的辞章汉代的辞章是一种文辞华丽、文字优美的散文体裁,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历史、描写风景和抒发感情。
辞章的作者多为宫廷官员和文人雅士,他们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有刘向的《说苑》和班固的《汉书》。
独特的楚辞风格楚辞是汉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楚辞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流畅的韵律和豪放的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小说的初步发展汉代是中国小说的起点,小说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汉代小说主要包括传奇、志怪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司马贞通俗演义》,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小说。
汉代文学的影响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创新和进步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化,为后来各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汉代文学对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文学体现了汉族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文字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传承下来,为后代汉族人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自我认同。
总结汉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代表作品《史记》、《楚辞》和《论衡》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汉代文学概说
汉代文学概说汉代是中国文学的肇始时期。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不过是其中的一员,汉语也不过是多民族语言中的一种。
因此,严格说来,我们这里所称谓的“中国文学史”应该称之为汉文学史。
而“汉”的称谓,正是从刘邦建汉开始的。
两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不再像先秦那样,只是一些无名的诗人与几位哲人史官,或者仅仅由南国的“二三子”充当。
在荣衰更替、波诡云谲的炎汉历史语境中,由众多文人构成的创作主体第一次以生力军的姿态,迈上了中国的文坛,形成中国文学史上首批当之无愧的作家群。
他们埋头从事文学创作,把文学创作当作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当成自己自觉追求的艺术活动。
他们继承了前文学史时期诗骚传统,在楚辞的余波——先秦“赋”的基础上,利用诗与文的杂交优势,进一步创造出讲究修辞、注重文采、亦诗亦文的汉赋。
他们突破了诗歌形式的传统框架,不断探索、尝试新的诗型,在各种诗型的比较与权衡中,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之一“五言诗型”的创造。
他们在承继前文学史时期论说文字的写作技巧,再辟蹊径,使论说文字淡化了论辩色彩,形成了初具风貌的抒情写意的文学性散文。
同时,他们在以往史官文化的丰富遗存上,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叙历史,注重历史事件中的故事性和细节描写,使历史文献具备了浓厚的故事化意味,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声。
而且,又逐渐显示出从“实录”到虚构的偏离传统的倾向,以文胜言庞、诬淫荒诞的“杂史”、“别传”突破了正史的樊篱,使历史文献逐渐向历史小说方向发展。
乐府机构的设立,使得不少“汉世街陌谣讴”(《宋书·乐志》)幸运地保存下来。
它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歌传统,无论在思想意蕴还是在艺术造诣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这些乐府民歌同汉代文人的诗作一起,使两汉诗坛呈现出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上书谏吴 王》 《 上书重谏吴王 》 , 充分 凸显了诸侯王宾
客文学 的主体身份色彩 。 3 . 梁孝王宾客群体
从之 臣。王褒 、 扬雄等人也是天子文学侍从群 体中的典 型成员 , 皆以天子文学侍从的身份进行 过文学创作 。
( 三) 汉代 文学主体 身份的群体 类型之三 : 幕府文士
中 图 分类 号 :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2 5 4 ( 2 0 1 4 ) 0 4 — 0 0 8 6 — 0 5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卜2 0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人 文社会 科 学研 究规 划基金 项 目“ 汉代 文学主体 身份类 型与文学发展 关 系研 究” ( 项
此时 , 尚存战 国养士 之风 , 吴、 楚、 梁、 淮 南等 国地广 财
丰, 诸侯 王又颇有 好士之德 , 因而大量文士 汇集诸侯 藩
主体身份 复杂 , 一方面 , 汉代文坛 首次形成 了 中国文 学
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和影响的文学现象 ,即文人群体 ; 另
一
国, 成为诸侯王宾客 , 他们诗酒 切磋 , 以诸侯王 宾客的身
为 王 。如 封 长子 刘 肥 为 齐 王 , 子刘长为淮南王 , 弟 刘 交 为
楚王, 兄子刘濞为吴王等 。 这些诸侯王雄踞 一方 , 在一定
种内涵于一体 , 反映着主体 的思想观念 、 价值取 向、 知识
系统及行 为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 。 汉代文学创作
时期 内为藩屏刘邦政权 , 发挥 了不 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 。
安亦都寿春 , 招宾客著 书。” 翻 由此形 成了名闻当世 的吴
诸侯王宾 客是汉初文 学创作 的主体 。汉王朝 建立 后, 为巩 固初建 的刘 氏政权 , 刘 邦广封子 弟及 同姓 子弟
王宾客群体 。刘濞谋反 , 邹Leabharlann 阳作《 上 书吴王》 , 枚乘也撰写
是其中最典 型的作者之一 。 除 了武帝外 , 宣帝 、 成 帝等帝 王身边 也常有文 学侍
群体 , 天子 文学侍从群体 , 幕府 文士群 体 ; 也 包括 以个体 身份 呈现 的文学主体 , 如帝 、 王、 后、 妃, 公、 卿、 大夫 , 郎、 史, 太守、 郡丞 、 郡县小吏以及岩穴隐选之士等。身份各异的汉代“ 文人 ” 创造 了色彩纷呈的汉
代文学。
关键词 : 汉代 ; 作 家; 身份 ; 形态
之徒 , 咸慕其德 , 而归其仁 , 各竭 才智 , 著作篇章 , 分造辞
赋, 以类 相从 , 故或称小 山 , 或称大 山。” I l l 高诱 《 淮 南子 叙 》亦 云 : “ 天下方术 之士多往 归焉。于是遂与苏飞 、 李 尚、 左吴 、 田由 、 雷被 、 毛被 、 伍被 、 晋 昌等八人 , 及诸儒大 山、 小 山之徒 , 共 讲论 道德 , 总统仁义 。” 【 淮南 王刘安礼
皇帝汉代的皇帝多有文学作品传世一方面应政事需087要皇帝们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诏制策戒等应用性文章如高祖刘邦的择立齐王荆王诏文帝刘恒的劝农宣帝刘询的封赐功臣诏光武帝刘秀的田租三十税一诏明帝刘庄的幸辟雍行养老礼诏章帝刘炟的使诸儒共正经义诏等都是这些帝王处理朝廷事物时发布的重要文告
{ 鸯 渤 海 大 学学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论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的多元形态
杨 允 ( 渤海大学 文学院 , 辽宁 锦州 1 2 1 O 1 3 )
摘
要: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创作主体居于某种特 定身份 的言说。汉代 文学主体的 身份受政 治格局 、 权势
分布 以及 时代 思潮 的影响而呈现不 同的形 态 : 其 中既 包括 以群体 身份 出现 的文学主体 , 如诸 侯王宾客
目编 号 : 1 3  ̄ j A 7 5 1 0 6 0 ) 阶 段 性 成 果
作者简介 : 杨允( 1 9 7 2 一) , 女, 文学博 士, 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 硕 士生导师 , 从 事先秦 两汉文学研 究。
文学 主体 的身份是指主体的社会 存在 、家庭存在 ,
以及 由此所形 成 的集伦理 、 职业 、 学术 、 才能 、 审美等 多
标志的 、 以多元化形态存在 的汉代 “ 文人” 共 同铸 就了汉 代文学 的彬彬之盛 。
群体的 , 当以淮南王刘安 、 吴王刘濞 、 梁孝 王刘 武为典型
代 表。 1 . 淮南王宾客群体 淮 南王刘安 于文帝十六年袭 爵位 , 王逸《 楚辞章句》
云: “ 昔淮南王安 , 博雅好古 , 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 八公
份 创作 出了大量 的文学作 品 , 成为汉初文学创作 的主要 力量 。在西汉诸侯王 中, 广招文学宾客 , 形成诸侯王文学
方面 , 群体之外 , 汉 代文学 主体的个体 身份构成也 呈
现出多元 化的态势 ,其 中既包括 王朝中心的帝王后妃 、
公卿 、 大夫 、 郎、 史, 也包括 中央朝廷之外 的太守 、 县令 、 郡县小吏及岩穴隐逸之士。文学主体以身份标志不 同分 类, 身份因机遇 、 出身 、 知识 、 才能而确立 。以不 同身份为
群 体
梁孝王刘武是景帝 的同母 弟 , 在平定 吴楚七 国叛乱
的过程中立 下大功 , 朝廷赏赐“ 不 可胜道 ” 。 “ 于是孝 王筑 东苑 , 方三百余里 。 广睢 阳城七十里。 大治宫室 , 为梭道 , 自宫连属于平 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 , 出从千乘 万 骑 。东西驰猎 , 拟于天子。出言跸 , 入言警 。招延四方豪 桀, 自山 以东 游说之 士 , 莫不毕 至。” [ 4 1 韩安国、 张羽、 羊
侯 王宾客 、 天子文学侍从 、 幕府文士群体活跃于文坛 , 成
为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的时代性特征 。
( 一) 汉代文学主体身份的群体类型之一 : 诸 侯王宾
客群 体
分造辞赋” ,以诸侯王宾客 的身份创作 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 形成了闻名当世 的淮南王宾客作家群。 2 . 吴王宾客群体
吴王刘濞 于高祖十一年 受封 , 他“ 招致 天下之 娱游 子弟, 枚乘 、 邹 阳、 严夫子之徒兴于文 、 景之际 。 而淮南王
一
、
汉 代 文学主体 身份 的群 体 类型
汉代 文学 主体 的身份因政治格局 、 权力结构 分布 以
及 职官设 置等而呈 现不同的态势。汉 初的诸侯王分立 、 武帝 、 宣帝等君 主集权施治 、 东汉的外戚干政 , 催 生出诸
贤下士 , 伍被 、 淮南小山等人齐集在他身边 , “ 著作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