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学科双语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彝族地区双语教学中何如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彝族地区双语教学中何如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彝族地区双语教学中何如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王万武一、研究的背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让老师困扰让学生痛苦的一项工作。

尤其对于彝族学生来说,由于彝族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带给写作教学更大的困难。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0年来,我一直在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工作,其中23年在彝族聚居的腊湾和新房两个地方,通过悉心实践总结,归纳出几点原因与对策,希望对提高彝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让彝族地区的语文教师明确彝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殊性和重难点,让作文教学少走弯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同时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彝族学生彝族地区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2.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促进彝族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学习《课标》以及当前较为先进的写作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彝族学生写作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写作课教学。

2.调查研究法:对彝族学生写作能力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推广相应的方法和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在行动中检验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彝族学生学生写作文时会有什么困难。

2.研究如何让彝族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3.研究能激励学生写作的方法。

六、内容摘要:在彝族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很难,如何才能上好作文课,提高彝族地区农村小学写作课的教学质量,我通过实践总结出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对彝族地区教学的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思

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彝族文化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和经验,如彝族的独特养鹅、养猪等生产方式,以及药用植物的运用等。

因此,在彝族传统文化中加入生物学科的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彝族传统文化课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歌谣、舞蹈等形式来传
授生物学知识,如通过讲述彝族长妈妈制作药物的经验,来介绍草本
植物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歌唱养鸡诟谇和打饱饭的歌曲,来讲解鸡的
生物学知识和饲养经验等。

同时,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彝汉双语形式,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彝族传
统文化。

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
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
效果。

总之,在彝族传统文化教学中加入生物学科的双语教学,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彝族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摘要】三官彝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彝族聚居地。

本文从三官彝寨的历史出发,探讨了双语教学在当地的现状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改进策略的探讨,发现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彝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有着积极作用。

未来,应该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推广与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双语教学在三官彝寨的可持续发展。

双语教学在三官彝寨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双语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丰富了当地彝族文化传承的途径。

【关键词】三官彝寨、双语教学、历史、现状、实施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改进策略、未来发展方向、结语、背景介绍、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官彝寨位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是一个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建筑风格。

三官彝寨是一个能够展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三官彝寨进行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的彝族儿童更好地学习汉语,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保护和传统文化遗产。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展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当地的教育、文化、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双语教学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于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

而研究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官彝寨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研究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传承和文化保护,更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生,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深入研究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探讨其实施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策略,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彝族孩子保持和传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作为彝族寨子,彝族的语言和文化一直是这里的核心。

在现代社会,随着汉语的普及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彝族孩子开始失去他们的母语。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三官彝寨开始实施双语教学,让学生既学习汉语又学习彝语,从而保持和传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这对于彝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彝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素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上,彝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而实施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普通话,并且在学习中不会忽略了自己的母语,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水平和学习成绩。

双语教学也能够帮助彝族学生更好地了解汉族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教育素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双语教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些彝族村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实施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受当地居民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对于子女学习母语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成为实施双语教学的一大障碍。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提高彝族村落教育资源的配置,增强家长对于双语教育的认同和支持。

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对于提高彝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素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有着积极的作用。

尽管在推行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配套政策的保障,相信双语教学一定能够在三官彝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析凉山彝族地区双语教学

浅析凉山彝族地区双语教学

浅析凉山彝族地区双语教学作者:吉伍尼拉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双语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地方出现了双语班、民族班。

凉山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突飞猛进,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身为一名彝族教师,本人认为在凉山地区进行彝汉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彝族地区的学生很快掌握汉语,更快捷的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知识。

一、彝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要获取现代文明、学习先进知识,必须掌握汉语不掌握汉语制约着彝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发展,使彝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了。

所以,我们要把双语教学放在彝族地区小学教育的首位,为民族学生从小营造一个汉语学习的氛围,从彝语入手,逐步形成他们用两种语言交流、学习的习惯。

从双语教学到汉语教学的过渡阶段,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实现我族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引导学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1、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树立信心。

学习语言是非常枯燥的过程,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情绪总是从非常积极→灰心厌学→放弃。

所以,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要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重要因素。

做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对学生多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胆小,害羞、害怕自己说错了或说得不好,所以难以开口。

那么我们必须从沟通开始,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使学生对于双语活动产生情感,积极、自信地学习。

要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孩子:"你很行"、“错了没事"。

要在孩子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督促转化为自愿时,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有实质的意义。

2、运用彝族语言与汉语有效渗透,用本地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让孩子们在观察、模仿、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

(1)图文并茂,彝族语言与汉语互译,把知识教学与学生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

文化位育下的凉山彝族双语教育

文化位育下的凉山彝族双语教育
通 过 授 课 语 言 的 运 用 来 达 到 掌 握 两 种 语 言 的 最 终 目标 。双 四 , 言 是文化 的媒 介 , 个人 在 掌握 了某种 语 言的 同时也 语 一 就 意 味着 具 有 了 学 习与 这 种 语 言相 联 系 的 文 化 的基 本 条
件 。此外 , 每个社会 特有 的变化过程会 迫使 民族群体 和他们 的文化不 断地努力 适应 , 因此 现代 民族要 发展 . 必须 是 多 就 元 开放 的民族 , 闭是没 有 出路 的。因此 , 多 民族 国家 中 封 在 少 数 民族 为 了适应社 会 的 变化 , 实现 现代 化 就要 学 习 主体 民族 的语 言和 文化 , 习世 界 上其 他 民族 先 进 的文 化 和语 学 言: 同时 为 了保 持本 民族 的文化 传统 , 数 民族应 重视 自己 少 的民族语 言的 学习 . 就产 生 了 民族 教 育 中的 双语 或 三语 也
问题 。
语教 育是 一种 以两种语 言作 为教 学用语 的教育 系统 。这种 教育 系 统首 先让 学 生 学 习母 语 ( 第一 语 言 ) 以使 主 要教 或 , 学用 语 同学 生 的语 言基 础及 当地社 会 的语 言 环境 相 吻合 。 教师 用母语 讲述 相关 知识 ,以便使 学生 尽快 地理 解老 师所 讲授 的 内容 ,保证 教学 活 动的正 常进 行 ,进 而保 证教 学质
发展 历 史 , 而用文化位 育的观 点来 阐释 双语 教 育 , 进 以期 双语 教 育在 凉 山彝 族能够得 到更好 发展 。 关键 词 : 族 双语 教育 文化位 育 彝 教育 是人 类获得 各种 先进 的文化 知识 与技 能 、促 进本 民族 发展走 向繁荣 富强的重要 途径 。教育包 括学校教 育 、 家 庭教 育和社会 教育 三种形式 。而语 言则是必 不可少 的媒介 。 双语 教育 指的是 用两 种语 言作 为教学 媒介 语 ,从 而使 学生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房春蕾小学王德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剧,应该加快彝汉双语教学的步伐,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双语教学的教材应该立足于彝族的传统文化,以彝族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事物为主体,吸引学生的题材为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彝汉双语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彝族地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而我们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实施双语教学。

我作为双语学校的一名年轻成员,经历了三年双语活动的全过程后,对此也颇有感想。

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双语教学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就是以两种语言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学。

由于彝语作为“民族语言”的特殊性,我校的双语教学是以汉语为第一语言,以彝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

主要目的是借助学生“对彝语的理解来促进汉语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它不单纯于平时学生的语言交流,而是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单从语文教学来说吧,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要求我们教师找到适合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呢,我认为:(1)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使用能力。

因为普通话口语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自然也就成为学校的教学重点之一。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让少数民族同胞更好地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此同时加强他们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普遍由于信息闭塞导致文化底子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

以前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味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无形中将学生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彝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彝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彝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是一个国贫县。

居住着彝、汉、藏、苗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5.3%以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

我校是甘洛县唯一的一所高完中,每年的高中招生分数线在320分左右,三线生280分。

其中英语平均50分(150)。

学生英语基础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贫困的原因比如来自斯觉镇的部分彝族学生,他们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在上学——停学——又上学的过程中过来的(虽然国家减免书学费,给予生活补助,较远的学生实行寄宿制,但是他们还是不断地停学,老师不断地上门去请)。

因为大部分彝族学生家庭都处于贫困有的家庭连桌椅板凳都没有,所以甘洛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5日组织县级及乡镇各单位实施“板凳工程”,向彝族农户捐赠板凳。

二、文化环境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教育观念仍比较淡薄。

父母对子女虽有期望,但是对子女的关心不够。

还有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不高,怕染上社会不良习气,打架斗殴,吸毒上网,不如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让老师看管。

三、学生方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成绩,根本就不能明确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语言的意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将来不出国,学英语没有用。

有的学生学英语是出于好奇,内容简单、容易、新鲜的就学,内容较难的、复杂和枯燥无味的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

不能激发自身对英语的需要,不能把它当成自身愿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不主动自觉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再加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不按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不会做作业就抄袭别人的来应付老师的检查。

另外,性格倾向导致学不好英语,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闭塞偏僻的乡村,特别是部分彝族学生很少接触外人、生人,加上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开口模仿训练,导致模仿能力较差,也不愿意参与各种英语练习,碰到问题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好英语。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三官彝寨是一个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彝族村落,这里是一个保存着完整的彝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地方。

在这里,采取了双语教学,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深入了解彝族的文化。

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首先,双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在学习语言、文化等内容时,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或其他语言进行指导和讲解。

在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中,汉语作为主要讲解语言,而英语则作为辅助的语言,用来解释汉语的特定词汇或某些表达方式。

其次,双语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可能对于彝族文化只有基本的了解,因此需要使用简单的汉语来表达文化背景、习俗、服饰等内容。

对于进阶的学习者来说,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可以使用更高级的汉语表达来讲解彝族文化。

最后,双语教学也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中,通过汉语和英语交替使用,不仅可以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学习和理解彝族文化,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认知。

总体来说,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既满足了初学者的入门需求,又满足了进阶者的深入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双语教学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共同学习和认知彝族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彝汉双语教学,助力民族地区脱贫奔康

彝汉双语教学,助力民族地区脱贫奔康

彝汉双语教学,助力民族地区脱贫奔康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教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多数少数民族群体使用的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因此彝汉双语教学成了助力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彝汉双语教学在助力民族地区脱贫奔康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彝汉双语教学的意义彝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受地理环境、教育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所欠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彝汉双语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彝汉双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它既能够保护和传承彝族的语言文化,又能够为彝族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传统的彝语教育通常只是在家庭和社区传承,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教育方式,这就导致了许多彝族孩子在接受汉语教育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而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还可以通过教授汉语,使彝族孩子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提高其就业机会和生存能力,从而助力民族地区脱贫奔康。

在中国的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在云南省,彝族地区的学校已经普遍开设了彝语课程和汉语课程,学生们可以同时学习和使用彝语和汉语。

在学校里,一些学科的教学也采用了彝汉双语的方式,比如数学、自然科学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既能够学到传统的彝族知识,又能够获得现代的科技和文化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彝语教师培训班,为培养更多的彝语教师提供了平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短缺的问题,保障了彝汉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实施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的效果是明显的。

一方面,通过学习和使用彝语,彝族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自己的文化,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习和使用汉语,使他们更容易和外界接触,获取更广阔的信息和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彝族传统文化作文

彝族传统文化作文

彝族传统文化作文The Yi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with a rich and diverse traditional culture.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群体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encompasses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their beliefs, customs, language, costumes, and festivals. 他们的传统文化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他们的信仰、习俗、语言、服饰和节日。

As a member of the Yi ethnic group, I am deeply proud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values it represents. 作为彝族的一员,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所代表的价值观感到自豪。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spects of Yi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ir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nd unity. 彝族传统文化最显著的一点是他们对社区和团结的强烈意识。

The concept of "family" extends beyond blood relations to encompass the entire community, where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and takes care of each other. “家庭”概念超越了血缘关系,涵盖了整个社区,每个人都对彼此负责并照顾对方。

This sense of unity is prominently displayed in their traditional dances and singing, which often involve large groups of people coming together in joyful celebration. 这种团结意识在他们的传统舞蹈和歌唱中得到了显著展示,往往涉及大群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欢乐的庆祝活动。

彝族文化英语作文800

彝族文化英语作文800

彝族文化英语作文800English Answer:Yi culture, a rich and diverse tapestry of traditions, beliefs, and practices,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primarily in the provinces of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The Yi people, with a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8.7 million, are one of the 56 ethnic groups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eligion and Beliefs:The Yi people hold a deep reverence for nature and practice an animistic religion known as Bimoism. Bimoism involves the belief in spirits that inhabit all living things and the natural world. Bimo, spiritual leaders and healer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rituals and ceremonies, acting as intermediaries between the human and spirit worlds.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e Yi language, a Sino-Tibetan language, is spoken by over 6 million people and has several distinct dialects. Yi literature is rich and varied, with a long history of oral storytelling, folk tales, and epic poems. The most famous Yi epic, the "King Gesar Epic," is a vast collection of tales recounting the adventures of a legendary hero.Music and Dance:Music and dance hold a significant place in Yi culture. Traditional Yi music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se of wind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lusheng (a type of bagpipe) and the bawu (a flute). Yi dance is energetic and graceful, often incorporating intricate footwork, hand gestures, and colorful costumes.Clothing and Textiles:Yi clothing is known for its vibrant colors andintricate embroidery. Women typically wear long, pleated skirts and embroidered blouses, while men wear loose-fitting trousers and tunics. Yi textiles are highly prized for their craftsmanship and often feature geometric patterns, floral motifs, and mythological symbols.Architecture and Housing:Traditional Yi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icity and functionality. Yi houses are typically built of wood or bamboo and feature thatched roofs. The interior is often divided into several rooms, with a central hearth that serves as a focal point for family life.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The Yi people celebrate a number of festivals throughout the year, including the Torch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New Year Festival. These festivals are marked by traditional rituals, music, dance, and feasting.Modern Yi Culture:In recent decades, Yi culture has faced challenges due to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owever,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eserve and revitalize traditional practices. Many Yi people are now embracing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passing it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Chinese Answer:彝族文化。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

浅议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三官彝寨以其浓厚的彝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双赢,对三官彝寨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三官彝寨的双语教学进行浅议。

一、搜集当地彝族文化资料在进行双语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搜集当地彝族文化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彝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彝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等内容。

还需要了解当地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资料将为后续的双语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二、设计双语教学课程基于搜集到的彝族文化资料,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双语教学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分为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两大类。

语言课程主要包括彝族语言的基础知识教学,如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课程则重点介绍彝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建筑、音乐、舞蹈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彝族文化,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彝语交流能力。

三、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来进行教学。

可以邀请当地的彝族长者来进行语言和文化的传授,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到正宗的彝族语言和文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民俗村寨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当地彝族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为了增强双语教学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

可以举办彝族语言和文化的比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来宣传和传承当地的彝族文化。

五、加强双语教学的持续性双语教学不仅是一次性的事情,更需要注重持续性的开展。

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双语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更新、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等方面。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让双语教学在三官彝寨得到稳步发展。

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

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

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关于《试论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自称“诺苏”的古候和曲涅两支彝族在攀枝花―西昌―冕宁南北绵延340余公里的攀西2市20县构筑了彝族聚居文化区、彝汉杂居文化区、彝族散居文化区三个不同形式的文化区。

因此,基于该区的彝族情结检视彝汉杂居文化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的建构谱系及结构、特点、内容,理解和解释学校教育文化自为存在的概貌。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学校教育文化;二类模式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5)11-0159-07川西南彝汉杂居区是指攀西文化区即攀西裂谷构造带主要由汉族和彝族杂居的乡或村。

攀枝花―西昌―冕宁南北绵延340余公里的攀西2市20县不乏彝汉杂居的小板块,其依傍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区位条件构造了一面别具一格的乡村聚落景观。

有文说,攀西文化区即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区(攀枝花虽汉族人口占多数,但该地区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区域)[1]。

不管这话是否说得精准,但考查文献中的历史印记,无论汉籍中先秦武?k、秦汉至隋邛都夷、东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南中八大姓、唐宋乌蛮、元罗罗斯、明倮罗或罗罗、清夷或蛮等还是彝籍中“诺苏”(彝族自称)的古候和曲涅(四川彝族两大支系),他们在这丰饶的裂谷地带繁衍生息,构筑了3个不同的形式文化区即彝族聚居文化区、彝汉杂居文化区、彝族散居文化区。

这里,笔者无意追踪攀西文化区的古老足迹,而是基于该区的彝族情结检视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的建构谱系及结构、特点、内容,理解和解释学校教育文化自为存在的概貌。

一、川西南彝汉杂居区双语学校教育文化的建构谱系(一)三位一体的行为主体的文化使命和文化选择教育文化是主体、个体和整体三位一体的活动,教育中的主体即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以“主体间性”的意义关联寻求适应生存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二类模式(使用汉语文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外,增设一门彝文课)的学校教育文化。

文化双语视角下彝族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以马边县民建镇彝区为例

文化双语视角下彝族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以马边县民建镇彝区为例

作者: 曲别英子[1];李拉布[2]
作者机构: [1]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1;[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97-9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8期
主题词: 文化双语;优秀传统文化;彝族儿童
摘要: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传统教育中不乏现代教育值得借鉴优秀思想。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彝族儿童用两种语言表现本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双语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扩展了途径。

本文研究日常生活中彝族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现象和彝族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现状,了解彝族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

在文化双语视角下,对彝族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彝区教育的规律,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努力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

浅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文

浅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文

浅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文(2)推荐文章有关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热度:浅谈农村初中校外教育的论文热度: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特点探索热度: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热度:中学德育教育论文热度:浅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文篇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思考》摘要:双语教学是指教学语言除了母语以外,还用一门语言(这里主要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协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兼顾少数民族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有效协调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在承认和尊重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协调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对客观存在的矛盾转化为和谐的对立统一体。

关键词:双语教育; 民族政策; 对策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重要意义少数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

实施双语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在199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95”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再次重申了要继续认真实施1994年自治区的“纲要意见”,“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学”[1]。

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现状双语教育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一直是新疆自治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治区在总结近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双语教育发展目标: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达85%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2004年2号文件发布后,新疆的双语教育突飞猛进,时隔一年,就读学生比上年增长了4倍。

尽管如此,双语班学生也仅占全疆少数民族学生的6.6%[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建设一支与双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西部省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3]。

浅谈凉山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谈凉山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援员 双语教师缺乏袁彝汉语言与文字的脱节 据调查了解袁 彝区乡村小学懂彝文的双语教师不到 20%袁80%的
彝族教师会说彝语但不懂彝文袁汉族教师即不会说彝语也不懂彝文更 谈不上双语教学遥 彝语是当地群众社会交往的公共语言袁彝族学生从 小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袁因接触汉语少袁不会听袁不会讲汉语袁 入学后接触的是全国统编汉文教材袁一时难以理解汉语文的含义和规 律袁再加上教材是按照汉族地区的实际统编的袁所以对于彝族学生来 说袁语言障碍大袁搞野直接过渡冶学习汉语文效益低袁形成语言和文字脱 节袁因而统编教材中的知识和层次很不适应彝族地区的实际袁使彝族 学生不得不用机械的办法来死记硬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袁难于理解和 分析出一篇文章的实质内容袁造成了野进了校门学汉语援出了校门说彝 语冶的学用不一致的反差现象遥 双语师资队伍仍难以摆脱量少质弱和 不稳定状况袁双语师资仍待加强建设步伐遥 1.2 双语师资队伍素质及待遇问题有待提高
. Al高l中渊我R即国i各是g县h一尧t个市s以民汉族R族中e为学s主冤e等体r等v的但e统主d一要.的是尧基多础民教族育社普会及主阶义段国遥家遥 党和
政府一贯重视各民族教育尧各民族平等袁制定了民族语言政策袁提出各 民族使用语言文字问题袁培养双语人才袁提倡相互学习汉语和民族语 言遥 彝汉双语教学是从彝族地区实际出发袁尊重民族特点尧地区特点袁 并把社会主义内容同民族形式正确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袁是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袁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袁加强人才培养袁适 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袁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 落后的面貌是十分必要的袁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将长期存在下去遥
1 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袁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袁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 握的知识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袁我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渊公式 名称尧公式适用条件尧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尧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冤进行 全方位复习遥 其次袁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 解决实践问题袁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袁并通过对基础 习题的解答训练袁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 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袁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 模式袁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袁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思考【摘要】本文就彝族学校的生物学科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对彝族学校生物课教学和彝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彝族学校生物课双语教学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彝族学校生物课双语教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彝族学校生物课双语教学彝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62-01
1 引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占地6万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17个县市,近400多万人口,彝族占约46%,而彝族学生也占全州学生总数的30%以上。

而近年来,凉山彝族学校采取双语教学模式,各学科的教学效果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然而,彝族学生生物课的教学是一直较难突破的课程,生物课内容与彝族传统文化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彝族学校生物学科的积极发展,急需改革调整。

2 彝族生物双语教学与其传统文化间的矛盾分析
彝族学校生物课双语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物课教学内容和彝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跨越,不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

(1)语言的差异
本来彝、汉两中语言的差异就很大,尤其是语法。

所以彝族学生语言和汉语言也就存在很大差异,其汉语水平也很差。

彝族学生在上学之前,在家中几乎听不到汉语,也没有汉语环境,甚至在小学毕业前都不会接触到汉族或汉语,即使有汉语进入,也会被彝话。

而对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一样,生物课等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统编的,几乎都采用汉语授课,这导致彝族学生上生物课的时候,不能完全听懂或理解教学内容,这不仅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因此尽管老师教的再认真再负责,学生生物课成绩也不见提高。

例如很多彝族学生把dna复制n次理解成第n次复制、把基因频率理解成基因型频率等等。

(2)彝族传统文化与生物课之间的矛盾
彝族学校生物课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彝族双语教学老师,并且生物课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的能力。

凉山彝族中学的生物课教师大多都是汉族教师,对彝族的文化背景缺乏理解,也不是很懂彝语,从而使得汉族老师轻视彝族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导致彝族学生对汉族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直接影响到生物课教学的效果。

但是目前,有很多民族学校都开展了生物课等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改善生物教学效果。

然而,彝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物课教学内容间又有很大的矛盾。

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关生殖器官、生殖与发育、异性交配及遗传学等生理方面的知识都是很
神秘的,所以彝族人民都很忌讳这方面的语言,这就使得彝族老师和彝族学生在进行生物教学活动中很难解放思想摒弃这些观念,深入地思考这些科学知识,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3 如何推进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双语教学的开展
针对上述的主要矛盾和不足,本文主要从主要从加强彝汉双语教学、鼓励彝族教师突破传统文化观念和改进生物教材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加强生物学科的彝汉双语教学
目前,凉山彝族的大多数学校主要存在两种双语教学模式,一是所有学科都采用汉语教学,另外开设一门彝语课,叫二类模式;二是所有学科都采用彝语教学,另外开设一门汉语课程,叫一类模式。

这些对于那些相对文科的学科来说,都是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成果和效果的,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彝汉族学生的交流。

但是由于生物课程存在很多抽象性的名词和内容,因此在进行生物科教学时,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的模式,如在一类模式班级的课堂中加强汉语,用汉语协助理解、分析教学内容;在二类模式班级课堂中发挥彝语的作用,用彝语协助理解、解释及分析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用汉语无法学懂的生物知识;另外教学不止单单开设一门彝语或汉语课程,要针对生物课多开展几门生物学科课外阅读课,使得彝语或汉语生物教学都占有相当的比重。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彝族学生对生物课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范围,助于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汉语学习,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生物课汉语教学
的内容。

此外,在进行生物课汉语教学时,汉族教师应该尊重和了解彝族文化的影响,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耐心地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科学的思维去思考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够忽视,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不是埋没他们的能力。

(2)积极鼓励彝族教师突破传统文化观念
我们知道,彝族的传统文化和生物课的一些内容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彝族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时,将很多知识都简略带过,学生们根本听不懂。

因此,学校及有关的单位一定要鼓励彝族生物课教师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文化观念,不局限于文化的拘束,而是本着尊重科学知识、尊重学生的原则,认真负责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

只有教师抛弃传统观念的偏见,才能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学校及有关单位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教师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如彝族老师生物教学创新奖、彝族生物教师培训活动、生物课双语教学课堂大赛等。

4 总结
综上,要想加强彝族学校彝族学生的生物课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双语教学、彝族教师和生物教材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积极地针对彝族文化和彝族学生的特点,实施生物双语教学或其他措施,促进
彝族学生生物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生物课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丰娟,贾巴木甲,马锦卫,阿力莫日扎.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实效性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2] 马兰兰.彝汉双语教育政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为例[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07期.
[3] 任可心.文化位育下的凉山彝族双语教育[j].文教资料,2012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