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优质公开课18新编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教案最新7篇

《曹刿论战》教案最新7篇

《曹刿论战》教案最新7篇《曹刿论战》教案篇一一、训练目标:1、学会改写的要领2、忠于原作又不拘泥于原作,大胆想象要合乎情理。

3、恰当剪裁又要加以补充,自由发挥创造能力。

二、写作指导:(一)导入:改写,就是对原文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变,是按照要求和需要把一种文章改变为另一种文章的作文方法,是对原作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

改写主要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形式上的改写,另外一个是内容上的改写但在有些时候也兼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改写。

形式上的是指体裁、表现方法、语言、人称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涉及内容的重大改变;内容上的是指主题思想的转移和中心人物的改换。

另外,还有内容与形式兼有的改写。

无论内容或形式上的改变,仍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否则就不是另外创作了。

(二)指导:我们常见的改写形式有四种:一、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二、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三、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文改为现代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四、改变文章的叙述方式把顺序改为倒叙或插叙,或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改写也是属于给材料作文,只不过所给的材料是一篇文章,比较特殊,它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和其他的写作方式一样,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按改写的类型分别阐述。

1、改人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二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此时应注意改文中的主要情节应与原文中的情节相符,而且如有人物描写的话,改写后应合乎人物的实际。

2、改体裁,即将原文的体裁改变,以另一种方式将文章表现出来,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将小说改成剧本。

改体裁时应注意: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文章既合乎原文内容,又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

3、改结构,就是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等。

这种改写,一般只要变动文章的开关部分,或删或增,当然,必须注意上下之间的自然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曹刿论战》教案3+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案3+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知识点: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规定战略、战术思想。

3、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曹刿忠心爱国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曹刿战略、战术问题。

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

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

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并争取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二、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

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4+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

(板书“曹刿论战”)二、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用多媒体打出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4、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5、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2)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占有)(4)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6)公将鼓之(击鼓)6、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2+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2+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2、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时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期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①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②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④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

记录、整理本组同学的发言。

小组长发言。

其他小组给予补充。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学生自由谈一谈:你认为曹刿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三、深入探究(一)总结本文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论”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教师指导:本文在内容上的详略安排及其这样安排的用意。

学生小组交流: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课文在内容上的详略安排;本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人物形象的总结。

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发言。

(三)重点句式及词语:1、判断句式:①忠之属也。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2、古今异义的实词:间:参与隔开,不连接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狱:案件监狱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3、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知识查备——整体感知——作业布置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问题导入,学生回答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
(素养)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整体感知
1.背景链接
2.作家作品
3.相关介绍
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
学习方法
朗读法 自主探究法 小组合作 讲授法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文义;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重点)
学习难点
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难点)
易错易混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文言文阅读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背诵《曹刿论战》,完成练习册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鄙”,具体表现在】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
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导语:《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积累文中词语,掌握意义用法,正确翻译语句赏析鲜明人物形象——曹刿和鲁庄公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教学重难点理清行文思路,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同学们,在你死我活,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如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那一定要有杰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你知道多少这样的战役?简介背景: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二、智过三关第一关:竞读竞译(1) 读课文,明大意要求读准字音,自读注释,读懂课文,积累重要词语(2) 说译文,赛成效四人小组合奏学习,一人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其余三人竞译文句,不懂之处标出来最后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第二关:竞答竞演竞答1题目为“曹刿论战”,你一定想知道他对战争有哪些高见吧,到文中找一找,勾画出来,共同交流。

以“曹刿论____”来说。

例如:曹刿论何以战,进而引导学生完成“以____战”2、文中有没有与论战内容无关的句子,能不能删去这些使文章更精练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站。

明确:不能。

这句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和庄公决定应战,交代了论战的背景,为下文曹刿请见论战作铺垫。

第三关:读史明智1、读人能省身,你是如何评价曹刿和鲁庄公的?以“我喜欢(不喜欢)曹刿(鲁庄公)____,因为____”2、品评曹刿和鲁庄公后,你再读这篇课文有什么心得?谈谈你的体会。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精华】《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开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____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终究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讲解《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拟完好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分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老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气氛。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

3、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

4、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5、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6、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篇幅较短,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讨论探究,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联系现代汉语,在演变与沿革中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内引导,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

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而且与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等都有密切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曹刿论战》第二课一、导入新课导入: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是什么?1、学生畅所欲言。

点拨: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朱熹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研习新课1.解题。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哪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篇:《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案学习目标: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导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导入。

1、个读、齐读课文。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2、再读课文。

二、点读课文: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靡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 曹刿论战课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 曹刿论战课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论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掌握曹刿的战略思考和辩论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程导入:介绍《论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曹刿的战略思考:分析曹刿在《论战》中的思考方式和战略决策;
3.曹刿的辩论技巧:讲解曹刿在辩论过程中的论点和战术技巧;
4.辩论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辩论活动。

三、教学过程
3.1 课程导入
1.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论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于战争和辩论的看法。

3.2 曹刿的战略思考
1.介绍《论战》的故事情节,重点讲解曹刿在战争中的思考方式;
2.分析曹刿的战略决策,包括选择地理位置、考虑敌我双方实力等因素;
3.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曹刿的战略思考与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有何联系。

3.3 曹刿的辩论技巧
1.分析曹刿在辩论过程中的论点和战术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曹刿的辩论技巧如何帮助他取得战争胜利;
3.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4 辩论实践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立场;
2.设计辩论题目,例如:。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

《曹刿论战》教案四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__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

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重要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重要文言词语,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列举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齐鲁长勺之战。

2、走进《左传》简介《左传》生先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教师补充。

(大屏幕显示)二、读课文师范读,生练读,齐读三、生再读,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2、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仍然不懂的小组合作解决。

3、生质疑。

四、三读课文理解感悟1、带着问题读课文A. 鲁国能以弱胜强,你认为有那些原因?B. 此次鲁国能取胜,曹刿功不可没,那么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C. 对鲁庄公这个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2、小组讨论交流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中,如果单纯让学生独自思考,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茫然而无所得,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对话,让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思想在碰撞中产生。

智者有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过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过后,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所以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展示学习成果抽出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完善。

并板书。

五、再读课文,限时背诵六、作业练习1、继续熟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内容;(2)能够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内容;2. 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3. 课文中的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2.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 课文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曹刿论战》;2. 相关历史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

5. 案例分析(1)出示相关历史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观点进行分析;(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运用课文观点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实践。

7.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曹刿论战》故事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曹刿论战》教案1+优质公开课统编

《曹刿论战》教案1+优质公开课统编
(3)肉食者鄙。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4)小惠未徧。徧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7)小信未孚,神弗福福也。:赐福,保佑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2.听课文范读,标注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借助注解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解决
4.疏通课文,理清线索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1.文学常识(1)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9.中差生标注,其他学生纠正,所有学生一起朗读、掌握。
10.逐段翻译课文。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11.解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订正并做好笔记。
12.讨论、更正,质疑问难。
13.自主练习,订对答案。
1.结合实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学法并板书。
2.过程方法:诵读课文,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情感态度:分析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重 点
难 点
重点: 理解文义,试背全文。
难点: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桓公。
教法
选择
学导式教学法、诵读法
课型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内容。

2.理解《曹刿论战》的思想内涵和演讲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辩论能力。

4.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分析《曹刿论战》中的演讲技巧和逻辑思维。

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展开辩论。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背景介绍(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如《战国策》中记载的齐国和晋国的战争背景,以及曹刿和曹操的关系等。

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二:故事情节(20分钟)教师通过朗读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包括曹刿扮疯逃离晋国、被曹操请回参谋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并提出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步骤三:演讲技巧和逻辑思维(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刿在演讲中所使用的技巧和运用的逻辑思维。

例如,曹刿缓缓而言、先让后击、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等。

通过讲解和例子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和思维方式。

步骤四:分组讨论和辩论(4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代表齐国和晋国,展开辩论。

齐国组以曹刿的角度进行辩论,晋国组以曹操的角度进行辩论。

每组可以先自行讨论并整理观点,再进行辩论。

教师应在辩论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刚才学习到的演讲技巧和逻辑思维。

步骤五:总结和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辩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思维进行总结和分享。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背景介绍、故事情节、演讲技巧和辩论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投入程度。

2.辩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发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3.汇报展示: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总结的准确性。

五、教学扩展1.邀请学生就其他历史人物或名篇等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增强学生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曹刿论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标题:《曹刿论战》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曹刿论战》这一古代典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军事战略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掌握《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

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和思想。

2.分析和探讨《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

教学难点:1.理解《曹刿论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战争思想的演变。

2.运用《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

2.学生自带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曹刿论战》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战争思想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对于古代战争思想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战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哪些领域有应用?二、理解《曹刿论战》(15分钟)1.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作者、写作时代和背景。

2.分析《曹刿论战》的结构和内容。

3.引导学生讨论《曹刿论战》中的主要战略思想和智慧。

三、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如曹刿、吴起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曹刿论战》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文本解析与思考(20分钟)1.展示《曹刿论战》的具体段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2.提问学生:你认为这些战略思想和智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吗?为什么?五、归纳总结与展示(15分钟)1.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和思想。

2.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阅读《曹刿论战》其他相关文献,并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提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

2.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辩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辩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教学准备:1.教材:大字版《战国策》。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战国策》中的其他名篇。

2.提问:大家对《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有了解吗?它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讲解《曹刿论战》(30分钟)1.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曹刿论战》的全文。

2.解读《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强调其中的思想精华,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哲理。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曹刿论战》中所体现的思想精华,并选择一位代表将讨论成果展示给全班。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辩论。

四、辩论(30分钟)1.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围绕《曹刿论战》中的观点展开辩论。

2.鼓励学生就《曹刿论战》的论点、论证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曹刿论战》的思想精华,以及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体会。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评价《曹刿论战》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要求学生了解其他名篇,并总结其中的思想精华。

教学策略:1.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辩能力。

教学评价:1.讨论和辩论中,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辩证思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术战略;
2、借助课文注释读懂并掌握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对孟子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孟子都主张以人和为主,今天,我们再从一场古老的战争中来看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

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关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三、教师范读课文
1、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

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刿(guì) 间(jiàn) 褊(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靡(mǐ)
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

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注意重点的字词,如:
(1)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

(2)肉食者鄙:当官的目光短浅。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

“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

可以凭借这点一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

4、思考:
(1)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驰之:之,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驱车追赶。

辙:车轮行过的痕迹。

轼:车前的横木。

4、学生思考讨论: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并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

3、以口头考查学生的形式,强调重点词句。

注意以下重点词句:
既克:既,已经;打了胜仗后。

夫战: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

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那里”。

4、思考: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