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果业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10-9-24 果业网
我省具有生产多种果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渭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

近年来,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我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

果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省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果业国际竞争力,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

一、我省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果品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优势明显增强。

2002年全省水果面积1056万亩,居全国第五位,产量515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其中苹果面积554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产量392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20%,世界总产量的近7%;梨面积86万亩,产量46万吨,均居全国第五位;猕猴桃面积24万亩,产量1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红枣面积143万亩,居全国第四位,产量9万吨(干重),居全国第五位;桃、葡萄、草莓、石榴、樱桃、杏、李等特色时令水果面积超过150万亩,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全省优果率显著提高,苹果达到45%、梨50%、猕猴桃70%、红枣90%,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建成绿色果品基地80万亩,其中苹果7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九五”以来,我省水果进入调整期,1999—2003年,全省新增果园面积387万亩,其中苹果104万亩,淘汰落后品种和非适宜区果园273万亩,其中苹果145万亩。

全省水果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分别在渭北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在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的河流沿岸建成了酥梨基地;在黄河沿岸建成了红枣基地;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建成了猕猴桃基地;在大中城市郊区建成了时令名、优、特、新水果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水果生产带。

水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栽品种突出的多元化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3、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1998年到2002年,全省水果贮藏能力由190万吨增加到230万吨,增长21%,其中冷藏和
气调能力由15万吨增加到60万吨,增长了3倍。

苹果浓缩果汁设计生产能力由4.6万吨增加到30万吨,增长5.5倍,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果汁出口由2万吨增加到12.8万吨,增长5.4倍。

洛川、礼泉、白水等一批集物流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开始建设或投入使用,华圣、海升、富安、宏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果品贮藏、加工、贸易协调发展。

4、果农收入增加,果区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全省果品总收入由1998年的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40亿元,增长75%,其中苹果总收入由65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增长77%。

果品为果区农民提供的人均纯收入由520元增加到910元,增长75%,果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果区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果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陕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苹果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63%,秦美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面积占到猕猴桃总面积的70%,酥梨面积占到梨总面积的80%以上。

苹果早中熟与晚熟的比例为20:80,熟期过于集中,销售压力较大。

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多,加工品种少。

2、良种苗木生产管理不够规范。

除苹果外,梨、猕猴桃、红枣等其它果树尚未建立起无毒苗木繁育中心,苗木质量难以保证。

良种选、育、引和区域适应性试验相对滞后,品种更新速度缓慢。

苗木销售缺乏监督和管理,调运秩序比较混乱。

3、果品优果率较低。

我省苹果的优果率仅为世界果品生产先进国家的一半,而且外观、包装质量与国外差距更大。

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果品质量整体上与国际市场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4、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果品商品化处理比例仅占总产量的2%左右,贮藏能力仅占总产量的45%,且以土窑洞贮藏为主,冷藏和气调贮藏仅占10%,缺乏冷链流通设施,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周年供应的要求。

深加工产品除苹果浓缩汁外,其它品种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5、产业化程度较低。

果品生产、经营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果农利益联结松散,产业带动力弱,影响产
业健康发展。

(三)优势条件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果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200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2001年成立了陕西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陕西省果业管理局;200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以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果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03年省政府把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生态基地列入新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之一,创造了果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2、国家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提升了陕西果业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为了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已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洛川县被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产业化建设唯一试点示范县。

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对陕西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大了投资、支持力度。

3、西部大开发为加强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重点加强以生态环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有效改善我省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果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扩大果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有利于优化果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有利于改变果品生产管理方式,提高果品质量;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向果业,提升果业素质和效益。

二、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农民增收,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实施优果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销售系统,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建成果业强省。

(二)优势产品确定的原则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对苹果、梨、猕猴桃、红枣优先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扶持。

确定的主要原则:一是国际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二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外销潜力较大。

(三)预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