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中毫针刺法的教学反思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法灸法学中毫针刺法的教学反思体会

作者:苏伟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1期

摘; 要:当前医学系列课程分支很多,刺法灸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程,其难度较大,其中在该课程体系中,毫针刺法的教与学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主题,其包括了毫针的选择、毫针的进针、进针过后的行针、针刺前的疾病辨证以及针刺补泻,该文主要针对解决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刺法灸法; 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59-02

刺法灸法学包括几十种不同针具及刺激方法、刺激强度、刺激部位的针灸治疗技术,这些技术是基于历代针灸学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刺法灸法学》的学习是一个技能训练的过程[1]。

刺法灸法学同时作为一些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针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差距巨大,因此部分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教师也感觉难以更好地深入教学。

毫针刺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也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刺灸技术之一[2]。该文主要从实际出发,对于解决刺法灸法学关于毫针针法教学中教师、学生主客体双方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裨益。

1; 指导认真选针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逐渐取代了原先的系列针具,其既具有高刚度、不易弯曲或折断的优良特点,又具有无菌卫生、方便操作、容易进针或行针的使用性能。

刺法灸法学,该门课开篇便讲述了毫针刺法相关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毫针的结构、规格、保养及检查相关方面。其中毫针的选择,则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不少学生初学刺法章节,不会熟练地根据腧穴位置之所在,而挑选出合适的针具。首先,毫针的粗细程度,直径最好选择在0.25~0.35mm之间。其次,头面部腧穴宜选用0.5~1.0寸针具,按最新度量标准则为13~25mm;身体躯干,若主要操作背部腧穴,宜选用1.0~1.5寸针具,按最新度量标准则为25~40mm,若主要操作腰臀部腧穴,则宜选用1.5寸~3寸针具,按最新度量标准则为40~75mm;人体四肢部位腧穴则可选用1.0~1.5寸针具。

2; 教授合理进针

要想将学生顺利地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针灸专业人员,就要帮助他们在正式进针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其一,要言传身教正确的持针姿势。教师可运用联想类比教学法,将正确的姿势比拟为每个人幼时的握毛笔写字,即腕关节部要适度屈曲悬起,拇指、食指要夹持针柄,中指还须抵住针身。其二,要讲述针刺前的体位、腧穴定位以及消毒各方面的准备。体位的恰当选择,对于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其经常把各个腧穴张冠李戴,所以他们有时选择的体位经常难以进针。腧穴的定位,一定要精准,要教导学生不能粗枝大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各个腧穴在人体的某个部位,还应充分明确局部解剖结构,知其所以然。消毒环节,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无菌安全意识。其三,要仔细示范各种进针手法。常用的进针手法有: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此外,教师还应明确进针的细微三步骤,先用腕力透皮针刺,然后用指关节及指尖用力进一步进针,最后要十分明确特定腧穴所应操作的安全深度。

3; 传授行针手法

进针过后,还应充分评价针刺操作的疗效好坏。其标准是有没有及时地产生“得气”现象,即酸、麻、重、胀之类的感受效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针之后,应耐心细致地询问被操作学生的针刺感应。若该学生回答感觉不明显甚至毫无针感时,此时教师应继续教授学生各类实用的行针手法。

行针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和特殊的催气手法。基础手法包括上下提插法、左右捻转法。这两种方法均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教师应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例如捻转法左右转动角度应一致,即不可一直单方向转动,否则会造成针身过度地缠绕肌纤维,造成弯针、滞针、晕针等一些针刺意外的发生。催气法可概括为8类,即:弹法、刮法、搓法、循法、摇法、弩法、震颤法及飞法。催气,顾名思義即帮助针刺互能及时得气,其中的各类方法,教师均应亲力亲为,为学生明晰地示范。当一种或两种催气法行之效果不佳时,还应鼓励学生换用其他的操作方法多多尝试,往往会起到最终得气的良性针刺效应。

4; 明辨病症实情

一位医者医治水平的高低,不仅要审视其针刺技能的操作,还应检验其能否根据实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教师应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在针刺之前,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辨别出人体的实证及虚证。

实证有着一系列典型的临床表现,诸如神昏谵语、腹胀拒按、发热、胸闷烦躁、呼吸喘粗、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针对实证,因其症状繁多,教师可将其归纳为患者有脏腑实热或者有湿热的病理产物。虚证的临床症状,有精神疲乏萎靡、全身乏力、面色萎黄甚至苍白、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畏寒怕冷或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大便滑脱等。教师可将上述症状分别

归纳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教师平时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多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临床案例题,让学生多思考,帮助学生多归纳总结病症的虚实性。

5; 精通补泻手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能够自主分辨出人体虚证或实证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深入讲解针刺的各类补泻手法。以便他们在日后的操作中,在针刺相关腧穴后产生得气良好效应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取得更大的治疗效果。

补泻手法可分为单式和复式手法。其中教师应首先培训学生学会单式手法,因此种手法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有: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呼吸补泻法、疾徐补泻法、迎随补泻法以及开阖补泻法。教师在讲授针刺补泻法之前,应引入腧穴的中医解剖结构,即天、人、地三层结构,分别属于深、中、浅3层,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医学中特殊的取类比象的思想。现以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与泻法为例,作一些深入探讨。提插补法,教师应向学生明析特定的进针要求及退针要求,要求进针后得气,先插入腧穴的天层,再由浅到深,分别插入腧穴的人层及地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每层反复做重插轻提的手法。提插泻法,教师应指导学生进针得气过后,要先深刺进入腧穴深部的地层,然后再退针分别进入到人层、天层,其中在每层应进行轻插重提的手法。

通过以上5点内容的不断强化,笔者相信学生对刺法灸法学中毫针针法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会不断提高,他们以后会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韩丽,赵百孝,邬继红,等.浅谈《刺法灸法学》操作技能教学中针刺基本能力的培养[J].中国针灸,2018,38(11):1215-1217.

[2] 陈盼碧,杨孝芳,冯玲媚,等.《刺法灸法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光明中医,2017,32(9):1367-1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