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一、词语积累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诲]教,教导。
[知]知道。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 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不要,[施]加。
1.通假字:[女]同“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成语[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第一则: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十则知识点及常见试题《论语》十则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需要深刻记忆与了解,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度过这个难题,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论语十则知识点以及论语十则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论语十则知识点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解: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论语十则_中考复习知识点孩子们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论语》是关于的记录。
是经典著作之一。
合为“四书”。
孔子,名,字,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背诵课文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子曰:“其恕乎!,。
”三、句读停顿: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远方来..之,不亦说.乎?有朋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师矣..可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焉..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任重而.道远④拔山倒树而.来2、焉:①见贤思齐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其:①其.恕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4、之:①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③仁以为.己任六、古今异义:①吾日三省吾身: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可以为师矣:④是知也:七、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日②温故而知新:故③传不习乎:传九、内容理解:1、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要有君子之风。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论语十则细讲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二.词语解释1、时习:经常地复习。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殆:有害。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的知识。
1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15、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16、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1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论语》(lún⑵不亦乐乎(lâ⑶三省吾身(xǐng⑷罔(wǎng⑸殆(dài⑹愠(yùn⑺传不习乎(chu án⑻弘毅(hóng⑼凋(diāo⑽恕(shù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不亦说乎(通“悦”,愉快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⑷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⑸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⑹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⑺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⑻是知也(此,这⑼其恕乎(大概,也许⑽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⑾是知也(通“智”,聪明⑿己所不欲(要,想做⒀勿施于人(给,施加⒁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⒂见贤思齐焉(看齐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⒄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⒅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⒇死而后已(停止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③知通智,智慧,聪明6、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温故而知新古义:老的,旧的,过去的。
今义:缘故,故意,意外的事情。
②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③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④是知也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⑤死而后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7、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知识归纳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而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译为“然 死而后已。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学而不思则罔…… “可是”、 任重而道远。 “但是”
表并列。“而且”、“并且”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古今异义
君子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在高位的人 今:对人的敬称 古:这,这个,这样 是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 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 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wè 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
《论语》十则(知识讲解)《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
“论语”这一书名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尔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重点语句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把握重点“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一、入门知识点:论语的背景与作者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著。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思想体系:仁、礼、义的核心1. 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
仁指的是人类之间的情感关系、道德修养以及行为规范。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强调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来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
2. 礼:礼是孔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仪式和行为准则。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 义:义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包括道德义和法律义,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准则和观念。
通过遵守义理,可以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运行。
三、教育观:以“学而时习之”为核心1.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才能和修养,实现个人的追求和价值。
他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快乐和知识,同时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 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他主张要以德治国,并通过儒教经典的学习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论语》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好学则仁慈,知识然后审,审然后知,知然后定,定然后能。
能然后可以任生。
孰不素餐终日,葫芦管上砥柱。
”3. 教育方法:孔子提倡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他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调学生应该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不以问问题为耻。
四、家庭伦理观:亲兄弟,明也不可无义孔子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并强调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
《论语十则》知识点、考点《论语十则》一、《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的。
《〈论语〉十则》中都是与学习有关,其中有的谈________如____________ (文中原句)。
有的谈_________如_________(文中原句)(答案见课前预习及注(1))。
二、给加点的字词注音、释义,并译画横线的句子论语是知也;通“智”,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诲女如之乎(教导你,你懂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以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默而识之(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吾尝终日不食,经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的效果好啊。
三、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四、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五、积累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至少两条)六、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论语十则》,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论语十篇》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尝试总结文章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子: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不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默学习/回顾过去,了解新事物。
3、理解背诵
① 《论语》中解释学与思关系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失,思而不学则危。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 孔子用这个话题来教导他的弟子要勤奋好学。
这句话是:快速、渴望学习,不羞于提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
不知道就不能假装理解的句子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 孔子感叹时间飞逝,鼓励自己和学生珍惜时间和学习。
这句话是:时间像这样日夜流逝。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第一天语文总结】<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有的谈(修身做人)。
《论语》十篇(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的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邱,名钟倪,春秋时生于鲁国邹城(今山东曲阜)。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古代的“悦”字令人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绅士】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
(8)人称代词。
(9)[日]每天。
(10)【三次反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3、指多次。
p44(1) [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回顾旧的,了解新的]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论和经验。
(4)[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 [几乎]有害。
p45(1) [you]指孔子的学生钟佑(公元前542-480年)。
他姓钟,名游,字子路。
春秋时期,他出生在鲁国的边(今山东泗水)。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这很聪明。
是的,这个,这个。
知识和智慧。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 [弘毅]坚强勇敢。
(6)[凋]凋谢。
(7) [它的宽恕]可能是“宽恕”。
很可能,也许。
宽恕指的是儒家的原则,即把自己推给他人,善待他人。
孔子是伟大的,其著作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大汇总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十则知识点大汇总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论语》中的十大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我希望这对你有帮助!《论语》十则知识点大汇总一、关键词1为下列单词添加一些语音注释。
三个省份使用我的肢体语言wǎng2。
解释下面添加的单词。
(1)学习时:经常学习。
(2)更不用说:快乐。
(3)人们不知道但不要生气:生气,生气。
(4)每天。
内省:内省和自我检查。
3:很多次。
(5)交朋友不信:真诚和诚实。
(6)学而不思则无用:困惑。
这意味着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7)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有害的。
(8)然后知道松树和柏树在枯萎之后枯萎:枯萎。
(9)不是绅士而是绅士: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10)知识。
是的:这个,这个。
(11)原谅它:也许吧,也许吧。
(12)不要强加于人:强加于人。
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⒀. 3.找出下列句子中常见的假词。
(1)对。
说,快乐的老话,快乐。
(2)教女人懂得。
女,带“如”,人称代词,你。
(3)对。
了解“智慧”并变得聪明。
4.请写下这节课上的一些习语。
回顾旧的,了解新的,想到好的,跟随好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死了又死。
我的老师肯定有三个人。
我不想这样对别人,一天三思。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意思:高兴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论语复习
第一篇《论语十则》知识点复习(保管到中考)整体结构: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â,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
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
重点字词解释: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
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通“怠”。
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是: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向他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停止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
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词语解释: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