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总结】文学常识大放送.: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
第一天
语文之《论语》十则。

《论语》十篇
一、重点字词
1.在下面加标点符号。

愠yùn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添加的单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更不用说:快乐。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每天。

内省:内省和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无用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有害的。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3.请从这节课中写出三个成语:回顾旧的,了解新的,想到好的,追随好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聪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时,时常。

习,复习。

[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说】“悦”的古字,愉快。

[亦]也。

【不亦……乎?】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知](不)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愠(y ùn )]生气,发怒。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 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w èi )]替。

[谋]谋划,办事。

[忠]尽心竭力。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结交,往来。

[信]真诚,诚实。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传不习乎?”(《学而》)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故]指旧的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矣】语气助词,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罔(w ǎng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则】那么,就。

[殆(d ài )]有害。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诲(hu ì)]教诲,教导。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五、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见贤思齐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任重道远 (7)死而后已 (8)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六、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 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 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 两则。
乎?
交:交往,
9、学而不思则通罔“智”聪明信、:智慧真诚、诚实
10、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
11、诲女知之乎!
殆:有害
诲:教导 诱导,女:通“汝” 人称代词,“你”, 知:知道、懂得
12、是知也。 是:这、此,知:通“智”聪明、智慧
13、见贤思齐焉
贤:贤人,思:想着、希望, 齐:看齐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zhì,通‘智’)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 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 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有没有 跟他相似的毛病."
欲:喜欢,施:施加、强加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文白互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1、论语复习

1、论语复习

第一篇《论语十则》知识点复习(保管到中考)整体结构: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â,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二.词语解释1、时习:经常地复习。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殆:有害。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旧的知识。

1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4、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15、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16、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1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去认真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又领悟到新知识,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论语》(lún⑵不亦乐乎(lâ⑶三省吾身(xǐng⑷罔(wǎng⑸殆(dài⑹愠(yùn⑺传不习乎(chu án⑻弘毅(hóng⑼凋(diāo⑽恕(shù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不亦说乎(通“悦”,愉快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⑷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⑸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⑹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⑺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⑻是知也(此,这⑼其恕乎(大概,也许⑽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⑾是知也(通“智”,聪明⑿己所不欲(要,想做⒀勿施于人(给,施加⒁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⒂见贤思齐焉(看齐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⒄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⒅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⒇死而后已(停止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③知通智,智慧,聪明6、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温故而知新古义:老的,旧的,过去的。

今义:缘故,故意,意外的事情。

②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③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④是知也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⑤死而后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7、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

《论语》十则知识点精析一、课文译评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重点字词①学而时习:顺接连词。

②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亦,也。

③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知:了解。

⑤不知而不温:转折连词,译为“却”。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旁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评析:本则语录讲了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和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的问题。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①三省: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②信:真诚,诚实。

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评析:本则语录是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①故:旧的。

②知:领会。

③可以为师:是省略句。

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

可,可以;以,把。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评析:本则语录讲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强调“温故”与“知新”并重。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①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

②罔:迷惑无所得。

③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学习却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却不肯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评析:这则语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讲了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①诲:教导。

②知:知道,懂得。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通假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论语》十则知识归纳

《论语》十则知识归纳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译为“然 死而后已。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学而不思则罔…… “可是”、 任重而道远。 “但是”
表并列。“而且”、“并且”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吾,人称代词,我。 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古今异义
君子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在高位的人 今:对人的敬称 古:这,这个,这样 是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 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 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wè 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文白互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七上:《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七上:《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曲阜是孔子的家乡。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先世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

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

晚年致力于教育。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①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②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③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箱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背诵课文(略)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原文①子.曰:“学而时习..⑸乎.⑹”(《学..⑴之,不亦说.⑵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⑶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⑷,不亦君子而》)②曾子曰:“吾.⑺日.⑻三省..⑼吾身.⑽:为.⑾人谋.⑿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⒀乎传.⒁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⒂故.⒃而知新...⒄,可.⒅以.⒆为.⒇师矣.(21)。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2),思而不学则殆.(23)。

”(《为政》)⑤子曰:“由,诲.(24)女.(25)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26)知.(27)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28)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29)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30),任重而道远,仁以.(31)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32)后知松柏之后凋.(33)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34)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重点词句注释子.:先生⑴时习..:时常地复习。

⑵说.:通“悦”,愉快。

⑶亦.:也。

⑷愠.:生气、发怒。

⑸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⑹乎.:吗。

⑺吾.:人称代词,我。

⑻日.:每天。

⑼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⑽身.:自己。

⑾为.:替、给。

⑿谋.:谋划,指办事。

⒀信.:真诚,诚实。

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⒂温.:温习。

⒃故.:旧知识。

⒄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⒅可.:可以。

⒆以.:凭⒇为.;做,当。

(21)矣.:了。

(2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3)殆.:有害。

(24)诲.:教诲。

....(2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26)是.:这,此。

(27)知.:通“智”,聪明。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28)齐.:看齐。

(29)择.:选择。

(30)弘毅..:刚强、勇毅。

(31)以.:把。

(32)然.:这,这样。

(33)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4)其.:大概,也许三、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⑤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⑥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⑦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⑧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⑨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四、知识储备1、通假字:(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

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

(是知.(zhì)也。

)5、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

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 )不习乎曾.(zēng )子罔.(wǎng)殆.( dài )诲.(huì)女.( rǔ)知之乎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弘.(hóng)毅.( yì)凋.(diāo)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死而后已.(yǐ)焉.(yān)哉.( zāi )为.(wéi)师矣7、给下列加点字解释。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学而时习之.(它,指已学过的知识)为知之为.知之(就是)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间,无意义)仁以为.己任(作为)见藐小之.物(的)温故.而知新(已学过的知识)知之为知.之(知道)故知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因此)是知.也(通“智”,智慧,聪明)仁以.为己任(把)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以可以.为师矣(凭借)其徐喷以.烟(用)其.恕乎(大概,也许)8、特殊句式:1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⑴可以(之)为师矣。

⑵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五、课文内容分析1学习方法:⑴学而时习之。

⑵温故而知新。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文学常识填空:①《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④请写出五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e. 君子坦淡读,小人长戚戚。

5、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⑶《论语》中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⑸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⑹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⑺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⑼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⑽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⑾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⑿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⒀《<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⒁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⒂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⒃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⒄孔子认为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该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⒅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⒆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⒇鼓励人们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6、写出几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等,解释略。

7、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②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