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依体而教,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激活学生对古代诗文学习兴趣,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所记录的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可以归结小说体裁,为此教学的主旋律可以落实在情节解读与人物赏析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本文教学设计定为四个核心环节——“初读,感知文言大意"、“细读,品析人物形象”、“悟读,感知时代意义"、“拓读,丰富阅读见闻”,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兼顾到学生差异,考虑到“双减"政策落实,拟采用“二选一”读写式作业。
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借助注释、前后语意,理解并掌握“俄而、未若、乃、期、委、去、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探究人物形象。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丰富阅读体验,懂得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言大意,结合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词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了解志人小说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
五、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涵泳鉴赏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英雄故事1.自古英雄出少年,看谁知道的古今少年英雄故事最多?学生表达之后,教师补充: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甘罗十二做宰相……2.过渡语:今天我们去阅读古代志人小说,它里面讲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像《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反映孩子善于思考、聪敏机智的短小故事很多。
3.老师出示《世说新语》,学生默读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省一等奖优质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芦山二中吴秀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文言词语;能译文;能了解谦称与尊称;能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自主合作的方式,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评价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诚信和有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三教学难点:分析友人,元方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乘船》的故事导入。
(二)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检查朗读:同学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师生共同点评。
(三)你备我诵:全班齐读,然后试一试背诵。
(四)疏通文意,你争我抢,然后译文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五)你思我想:(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的友人是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无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责备他人,不善自省: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就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2文中的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聪颖机智,诚信,有礼。
3对元方的“入门不顾”的行为,你如何看待?元方并非无礼:元方仅仅是7岁的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元方失礼: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扔不失有识之士,怎么能因人的一时错误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心胸开阔,有涵养吗?(六)你收我获:(拓展延伸)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它给你什么启示?诚信待人,以礼待人。
我们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诚信宣誓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换取自信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课教案篇一《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
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
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
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
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
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
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
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
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
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
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案【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从陈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陈元方。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出示目标】学生大声齐读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从陈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初读课文】正字音划节奏1、齐读课文要求:(1)声音洪亮;(2)读准字音,停顿恰当;(3)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2、正音:不(fǒu)3、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下面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表面上懂得礼貌,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诚恳有礼.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无礼,缺乏修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有礼,有理,有力.指读,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再读课文】解字词通句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提示:(1)用好课下注释和参考书;(2)在课本上标注重点词句,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3、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
4、学习反馈:(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补充。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3)君.与家君..期日中。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补出文中所缺成分(多媒体)6、指名译文,同学点评【三读课文】析人物明事理(多媒体)1、温馨提示:(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和动作,分析人物形象;(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注意“尊称”和“谦称”,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才能、诚实、守信的美德;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过程导语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你能列举几例吗?(板书课题)作品介绍《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议一议。
1、教师范读。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
3、采用竞赛形式诵读。
4、根据课文底下注释,疏通文意。
5、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二)练一练6.抢答题:(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⑦下车引之⑧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文言句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我们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谓中就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尊称?哪些是谦称,你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吗?四、合作探究1、思考题(1)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学完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口语交际如果有一天,友人碰见了陈元方的父亲,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五、拓展迁移有关诚信的名言。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教程:1、释题:(1)、《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彭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
题目是编者加的。
陈太丘指陈实(104~187)。
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人。
因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在今河南省永城县西北,长,县级长官),所以称陈太丘。
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
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苟韩钟陈列传》。
这里记叙他任太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
期;约定。
2、感知理解课文:(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呢?你们是否因为文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其实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培养我们的语感,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1.我们要学什么?我们要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
2.我们要注意什么?请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老师在每个环节上布置的任务,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并针对三问进行评价与小结
安排好本文的表演并点评,播放“陈元方答客问”视频
预设学生行为
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读题并释题
学生大致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
认真听朗读带,听准字音,听好语速节奏。听懂语气情感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本文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理解课文。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活里,我永远都是个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我的生活。
有这么一句话,我开始相信了:
好学生不一定老师教出来的,但好教师一定是学生教出来的。
2.译。
在学生理解文意后,为了让学生能记住需要积累的一些重点词句之意。我便采用了抢答赛的形式。看看谁是“电脑”。这个抢答赛,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它们的意思。
1.议。
在学生对古文中的一些问题无法独自想通时,我是通过分小组来讨论的,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为了使讨论不致于成形式,表面热闹。我要求学生小组内要分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古人身上的美德。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二.读题,释题。
三.文学常识积累。
四.课文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以新的心态看待文言文,我着实动足了脑筋。
作为主导者-----学生
1.读。
听范读时,就给了学生要求:要仔细听,听准字音,及朗读节奏。对古文中词读音的特殊现象,来个“找碴”游戏。把它“纠”出来审判。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带劲地听。游戏结束,自己也记住了这个通假字。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导入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四、文言常识积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约定(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六、问题探究: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七、课堂延伸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九、作业:1、默写《陈太丘与友期》;2、整理本文的重点实、虚词;3、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练笔上。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3篇
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篇6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
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继《咏雪》之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四、教法、学法1,教法(1)激趣导入法,用解题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2)诵读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体会人物的情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请一位学生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初读指导:教师范读后,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A、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并要注意这个字读音。
(不fǒu)B、读出节奏注意“陈太丘与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再请同学读,全班齐读(3 分钟)疏通文意:(提点译文言文的五字法:留、增、删、补、换)(1)自由读全班分四组,分别为“对话前,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对话后”带着要求: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
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
教师举例。
(2)小组分别说出难理解或重点的词语,总结有通假字“不(否)”一词多义,期(约定)(约定的时间)去(离开)舍(放弃)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组负责的文言文句子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要读得更有感情了。
读出“怒”)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人当叙述者?一人当元方?一人当客人?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
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能力,提高语言感悟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守信和有礼貌的人。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二)掌握文中生字、生词(三)体会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正确使用文言文中的词汇。
2. 准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深刻理解守信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 通过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守信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守信意味着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守信的重要性。
(2) 分享一则关于守信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 简述《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2) 介绍作者刘义庆,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3. 课文概览(1) 朗读课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
4. 文化链接(1)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
(2) 讨论古代与现代关于守信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古今文化差异。
(二)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1)教师首先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语境。
(2)教师以标准普通话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和重音,以体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七年级上册语文8.2《陈太丘与友期行》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年月日
课题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授课人
授课班级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继续掌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2、学会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舍去、不、期行、委、引、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够准确直译文言文。
3、了解古代一些尊称和谦称及时间的表示的文化常识。
与 :怒:“非人哉!”(无信、无礼
友对话结果: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期
课后记
2.翻译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3.【能力提升】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4.【课外拓展】
阅读短文《雪夜访戴》,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陈
太对话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元方门外戏
丘对话内容:期日中,过中不至,元方门外戏
2.出示目标
自学悟经
自读课文,扫清障碍,自主翻译,复述故事.
1.细心倾听,听准字音,画出节奏;
2.小声朗读,揣摩感情;
3.角色表演,感悟性情;
4.齐读课文.
2.字词释义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 乃: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而行 委:丢下,舍弃)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展示亮锄
展示合作成果,解决疑难问题。
整合落锄
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神功;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同的一项是( )
公欣然曰----欣然接受
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中国人民教育版七年级第1卷第5卷《世说新语-陈太秋和尤奇的两条规则》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方式,我们可以理性地评价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诚实、可信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2学情分析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仍处于初级阶段。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将来很难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因此,抓住古典汉语入门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习惯”的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为学生学好文言文奠定基础。
而且,这种文言文故事性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简单而富有哲理。
适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双向互动的方式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积累文言文词汇【教学难点】学会诚实守信礼貌4新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强调阅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积累、感知和运用方面的鉴赏成绩和审美兴趣。
文言文也应该能够在笔记和参考书的帮助下理解基本内容。
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自由阅读、同步阅读、个别阅读、角色对话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语感,有序阅读句子,理解课文意义;运用讨论和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发展思维,从而拓展阅读迁移训练,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言]i.精彩故事和介绍新课程由古代机智儿童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活动2[教学]2。
第一次阅读课文和阅读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引言:友期教育法是一种以孩子友好交往、共同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效果。
陈太丘是友期教育法的创始人,通过他的实践和探索,友期教育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本文将介绍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的背景、原则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友期教育法对孩子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背景友期教育法的理论基础是儿童自主、合作和情感教育,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陈太丘是一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深信孩子在相互合作和互助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他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友期教育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原则友期教育法有以下几个核心原则:1. 孩子友好交往:孩子之间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来实现共同目标。
2. 合作学习:将孩子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和合作,充分发挥互补的作用。
3. 指导与引导:教师在友期教育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实施步骤友期教育法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组建小组:将孩子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和兴趣要尽量互补,确保小组的协作效果。
2. 设定目标:教师与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小组学习的目标,明确大家的期望和任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鼓励孩子彼此分享知识和经验,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发展。
5. 评估与反思:教师和孩子共同评估小组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
四、友期教育法对孩子发展的积极影响友期教育法在实践中展现出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下所示:1. 提高合作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围绕陈太丘与友期的友谊展开讲解和讨论。
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友情、信任和合作精神,学生将了解到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友谊关系。
此外,教学活动将通过绘画、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和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之间的友谊。
2. 探讨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故事书。
2. 绘画用具: 纸、彩色笔、铅笔、水彩。
3. 角色扮演道具: 学生可自行准备相关物品。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15分钟)1. 引入故事主人公陈太丘和友期的名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他们对友谊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友谊经历。
步骤二:阅读故事 (20分钟)1. 分发故事书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2. 可安排学生轮流朗读故事,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三:绘画活动 (30分钟)1. 请学生用彩色笔或铅笔画出故事中陈太丘和友期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场景。
2. 鼓励学生用色彩丰富和创意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友谊的理解。
步骤四:角色扮演 (20分钟)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陈太丘和友期,其他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2. 学生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展示陈太丘和友期之间的友谊。
3. 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步骤五:小组讨论和总结 (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友谊的认识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就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3. 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以及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
步骤六:家庭作业 (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陈太丘和友期的友谊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延伸:1. 可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园,分享他们的友谊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群的友谊关系。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上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1.反复读诵吟咏原文,达到熟读成诵2.熟练掌握古文五项,能够正确翻译全文大意。
体会陈元芳方正有理,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明确本文的主题,理解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写人叙事的方法,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本文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成书背景:魏晋时期流行人物月旦、人伦品鉴等“品评人物"的风潮,而评委则是当世的名士、高士等德高望重者。
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当时宗室内部斗争激烈,为了避免灾祸,刘义庆选择了外出为官。
他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世说新语》便是这个文学集团的产物。
本文出处: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世说新语”意为当世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
该著作收录了汉末到魏晋时期名士的逸闻趣事,并加以润色修饰,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继承儒家道统的一部著作,共分三卷三十六门,首卷即以儒家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门,其中“德行"排第一,目的是树道德模范,正世俗风气。
本篇即是从“方正”即性格刚直,以道义为准则的角度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即陈元方。
题目是编者所加。
2.刘义庆刘义庆(403—444),字季伯,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刘义庆是宋武帝的侄子,自幼就受宋武帝赏识,其父为长沙王,后被过继给临川王,十八岁便袭封了临川王。
除了编纂《世说新语》之外,还有《幽明录》一书。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听吟正音明确“舍"和“不”的读音,并阐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陈太丘依约行事,当友人失约时,他决然舍去;友人至,无礼于元方,元方机智对答入门不顾的故事。
【解题】《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方正即为人方方正正,品德正直,作风正派。
汉朝选拔人才设“贤良方正”科,始于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
《世说新语》设“方正”门,所记均为有“方正品德”之人的轶事。
课题中的陈太丘指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其勤奋好学、德行高尚,为官清正廉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以操守严正闻名于朝野。
期行,为约定时间一同出行之意。
【教学设想】
1、通过寻流索源,让学生了解《陈太丘与友期》被选入“方正”门的真正原因,解读汉朝名士率性而为,“不交非类”的做人个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主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解读写作意图中借鉴(用典型材料反映主题)写法。
【教学依据】
1、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4、语文教学是语文交际者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进行的聚会,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5、本质上的语文课程应是以语言学习为内核,以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常识的学习为外延的人文和工具课程。
6、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的目标,绝不用合作学习;能通过合作学学习达成的目标,绝不用探究学习;需要通过探究达成的目标,老师责无旁贷。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的终点,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读通读顺并背诵课文
②能把握记叙的要素,用现代汉语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加上老师的点拨,明白学习的层递性
②能从材料中挖掘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理解“信”与“礼”在做人方面的重要性
②理解隐藏在元方身后的名士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不交非类”的汉末名士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方正”门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导入]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方正、豪爽等分类编排,读书中故事,既可了解当时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如果我们想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在纷争的时世拥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必读此书。
这本书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读通读顺
[切入]这是一则文言小故事,学习文言文,读是手段,读通读顺是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走进这个小故事吧!(老师展示读的步骤及要求,学生依次进行)
1、自由诵读全文两遍(要求:自正字音、停顿)
2、两人互读一遍(要求:字音,停顿,达成一致)
3、全班齐读(要求:语速适中,读整齐即可)
4、老师析读的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做原生态(语境情景下的)读
5、三人自由组合读(一人旁白,一人为友人,一人为元方)
6、三人表演读(师生听评,评谁读的好,说的好)
二、读通晓大意
1、学习文言文,读通读顺是基础,读懂是关键。
通过以上多次的读,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这个故事吗?(明白有几个人,讲的什么事即可)
2、结合文后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两人一组,一人讲,一人听,一句一换,逐句讲,存疑准备提交)
3、请一个学生通译,全班听译,若有异议,学生发表意见,达成一致
4、互讲故事(两人一组,一人讲一人听)
三、读质疑问难
1、解读故事内容,弄清楚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各抒已见]关于“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问题的讨论
讨论题:从元方的反应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A、关于聪明的问题
[讨论明确]作者为什么没有把《陈太丘与友期》编入“夙惠”门?
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明确,典型材料服务于主题需要时,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要以表现主题而定。
B、关于“元方入门不顾”的问题
1、元方为什么入门而不顾?(学生在文中找信息,明确“无信”、“无礼”两个关键词)
2、这个故事中,真正犯错误的人是谁?他先后犯了什么错?
3、析“无信(信字,做汉字组合分析)”、“无礼(礼字,做引经据典评说)”,得出对“元方入门不顾”做法的合理性认知(交友原则不能破坏,道德底线不能放弃)。
四、读明信知礼
1、如果我是元方,我会怎么做?为什么元方会那样做?
[教师总结]时代虽然在变化,社会制度虽然有变革,但做人的准则,几千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呢?用于规范人们生活的道德准则不依时代、社会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太大的改变,这既展现了道德的传承性,又体现了道德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美德正是这样得以传承与发扬,愿同学们都成为具有这种美德的人。
2、从元方的反应中,你能联想出他平日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分析陈太丘这一人物)
3、析此故事为什么被编入“方正”门的真正原因
①析“方正”一词的含义,学生明确,入“方正”门的事件皆于品行为关。
②析元方“入门不顾”后面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信”与“礼”对于做人的重要,知道元方这样做的原因。
(不交非类,率性而为)
③如果你是元方的父亲,听到元方的表现后,你会对元方说什么话呢?(思考,创作,先写再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信”与“礼”的认识)
五、读延伸拓展
1、能背诵这篇小古文,能用现代汉语给家人讲这个故事,能就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与家人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通过上网或其他渠道,再积累一个《世说新语·方正》里的文言小故事。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方正:方方正正,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友人元方陈太丘
日中不至——无信机智应答依约行事
对子骂父——无礼(维护尊严)(履约守时)
下车引之——惭入门不顾过时不候
不交非类家教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