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论文

合集下载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的辩证关系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的辩证关系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的辩证关系1. 引言1.1 概述数学悖论和数学危机是数学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而又复杂的概念。

数学悖论指的是在数学推理中出现的矛盾、不合逻辑的情况,与常识相违背。

而数学危机则是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某一领域内出现了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难题,严重影响了该领域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对于数学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并介绍了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讨论了数学悖论及其辩证关系,包括定义和解释、典型例子以及对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第三部分探讨了数学危机及其辩证关系,包括定义和分类、历史上著名事件以及对数学发展的重要性与启示。

第四部分是针对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的分析,包括共同点与区别、互为因果关系解析以及对数学领域进步和创新的贡献与挑战分析。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对未来数学发展方向和态度的思考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同时,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其对数学发展的意义和启示,提供给读者全面而多角度的视野,进一步促进数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通过探讨这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并为未来数学研究提供参考。

2. 数学悖论的辩证关系2.1 定义和解释:数学悖论是指在数学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这些悖论挑战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信念,突显了数学系统内部的局限性和自相矛盾性。

2.2 典型的数学悖论例子:- 贝尔库隆悖论: 贝尔库隆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集合论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包含所有无法描述自己的集合?这个问题揭示了集合论公理体系中的矛盾。

- 博塞尔悖论: 博塞尔提出了一个有限球形集合的问题:是否可以将一组球划分为两个部分,使得每个部分都与原始集合具有相同数量的球?这个问题触及了无穷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欧多克
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 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370年,才华横溢的 年 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 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他本人的 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 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几何 原本》一书第五篇中。 原本》一书第五篇中。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方法可 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 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 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 与之相关的一斯的解决方式, 而引起的数学危机。但欧多克索斯的解决方式, 是借助几何方法, 是借助几何方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无理数而实 现的。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 现的。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在这种解 决方案下, 决方案下,对无理数的使用只有在几何中是允许 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 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 或者说无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几何量上的单纯符 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号,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 莱悖论” 笼统地说, 莱悖论”。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 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 的问题: 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 的问题:就无穷 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 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 , 又不是0。但从形式逻辑而言, 又不是 。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 个矛盾。 个矛盾。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 起了一定的混乱, 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 机的产生。 机的产生。
希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的提出与勾股定理的发现密切 相关。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 相关。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勾股定理是 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 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学家开普勒 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 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数 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 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 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在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 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在我 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 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一直到 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 明。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相关。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勾股定理是 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学家开普勒 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数 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 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在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不过,在我 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一直到 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 明。
贝克莱
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导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伴随 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 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 为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现。这一工具一问 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许许多多疑难问题 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翻掌。但是不管是牛顿, 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 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 的。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 对与攻击。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 莱。
1734年,贝克莱以“渺小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一本 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 论文,其中审查一下近代分析学的对象、原则及论断是不 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点有更清晰的表达,或更明显 的推理》。在这本书中,贝克莱对牛顿的理论进行了攻击。 例如他指责牛顿,为计算比如说 x2 的导数,先将 x 取 一个不为0的增量 Δx ,由 (x + Δx)2 - x2 ,得到 2xΔx + (Δx2) ,后再被 Δx 除,得到 2x + Δx ,最后突然令 Δx = 0 ,求得导数为 2x 。这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 却正确的结果”。因为无穷小量在牛顿的理论中一会儿说 是零,一会儿又说不是零。因此,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 “已死量的幽灵”。贝克莱的攻击虽说出自维护神学的目 的,但却真正抓住了牛顿理论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

数学悖论论文

数学悖论论文

数学悖论论文悖论是一个涉及数理科学、哲学、逻辑学、语义学等非常广泛的论题,对科学发展意义不言而喻。

从数学方面来看,悖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巨大的。

因而研究悖论的概念、特征以及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也就非常必要。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严谨中包含着各种各样有趣的规律。

从几条简简单单的公理出发,就可以推理出一整套的体系。

可就是这门严密可靠的学科,却也有着像孩子一样顽皮的一面。

这其中最好的体现,就是悖论的存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就发现了让人难以解释的矛盾,用正确的方法去证明一个命题,如果认为这个命题成立,就会发现它的否定命题也成立。

相反的,如果认为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会发现这个命题成立。

这便使人们产生里难以解释的困惑。

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这样的问题被人们发现,于是,悖论就诞生了。

1.1相对存在性一方面,由于科学的无止境性,自相矛盾的系统将和科学理论体系永远并存,它从前有,现在有,将来仍然有,所以说,悖论是永远存在的。

另一方面,悖论只是产生并存在于人类思维及其产物中,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及规律并不因为人类意识中的矛盾有丝毫改变。

因此,悖论只与人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2.2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科学理论中的“逻辑矛盾”有层次之分。

表层的是普通的逻辑矛盾,可以凭借实验、经验和思辨,在不触动科学理论“硬核”的情况下,清除矛盾并弥合它们对科学理论整体造成的缝隙;深层的是特殊的逻辑矛盾。

这是在普通的逻辑矛盾被清理之后又显现出来的关涉科学理论体系核心假说可信与否的逻辑矛盾。

这种矛盾常常危及科学理论的“硬核”。

悖论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2.3可解决性人类思维应该没有悖论,应消除悖论。

然而,由于现阶段人类思维与大自然的割裂性,人所构造的思维及其符号系统必然会有悖论,所以悖论研究应该是通过深入分析,找出人所构造的思维系统或符号系统的起始基点,明确其向另一方向解释的两重性和可能性,限定其有效性范围,制定对本系统的理解和使用规则,避免因误解、误用而引起的思维纷争。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摘要】数学⼀向以逻辑严谨著称,但数学的发展也不是⼀帆风顺的,总是不时的发⽣各式各样的危机.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出现悖论.数学史上共出现了三次⼤的数学危机,且都与悖论有关.本⽂主要描述了这三次数学危机的发⽣、发展和解决过程,详细讨论了分别与它们相伴的希帕索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特别是介绍了数学⼤师们在解决这些悖论和危机的过程中⽽做的艰⾟努⼒以及取得的⼀系列的重⼤成就.因此,数学悖论的产⽣和危机的出现并不可怕,它们尽管会在⼀定时间内给⼈们带来⿇烦和迷茫,但危机的解决也会促进数学观念的突破和创新从⽽极⼤的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Mathematical Paradoxes and Mathematical Crises 【Abstract】Mathematics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strict, but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was not easy and it was always full of a wide range of crises. It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paradox. There were three major mathematical crises 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some kind of parado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settlement process of the three mathematical crises, and discuss ed the Pythagoras paradox, Berkeley paradox,Russell paradox respectively. It was especially introduced the hard work and a series of great achievements in addressing these paradoxes by mathematical masters. So, the appearance of the mathematical paradox and mathematical crisis was not terrible, although it will lead to trouble and confuse to us in a period of time, the resolution of the paradox will also promote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 innovation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Key Words】Mathematical paradox; Mathematical crisis; Pythagoras paradox; Berkeley paradox; Russell paradox⽬录1 引⾔ (1)2 第⼀次数学危机与希帕索斯悖论 (1)2.1 第⼀次数学危机的产⽣和解决 (1)2.2 第⼀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3)3 第⼆次数学危机与贝克莱悖论 (3)3.1 第⼆次数学危机的产⽣和解决 (3)3.2 第⼆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5)4 第三次数学危机与罗素悖论 (5)4.1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 (6)4.2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发展 (6)4.3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8)5 结论 (8)参考⽂献 (9)致谢 (10)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1 引⾔悖论是⼀种认识⽭盾,常常以逻辑推理为⼿段,深⼊到原理论的根基之中,尖锐地揭露出该理论体系中潜藏着的⽆法回避的⽭盾,所以它的出现必然导致现存理论体系的危机. 科学危机的产⽣,往往是科学⾰命的前兆和强⼤杠杆,是科学认识飞跃的关节点和开始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数学悖论作为悖论的⼀种,主要发⽣在数学研究中. 数学⼀向以严谨著称,但依然存在着悖论. “现在我说的是⼀句假话. ”这句话是真是假?假定它为真,将推出它的假;假定它为假,将推出它为真. 这个以“说谎者悖论”⽽闻名的命题⾃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流传,迄今为⽌仍然以其特有的美丽吸引着为数众多的⼈们. 悖论的吸引⼒可见⼀斑. 历史上⼀连串的数学悖论动摇了⼈们对数学可靠性的信仰,数学史上曾经发⽣了三次数学危机. 第⼀次数学危机源于希帕索斯悖论,它的出现促使⼈们去认识和研究⽆理数. 第⼆次数学危机源于贝克莱悖论,许多数学家从不同的⾓度进⾏研究、探索,进⼀步完善了微积分体系. 第三次数学危机源于罗素悖论,他指出集合论是不完善的,时⾄今⽇,第三次数学危机还不能说已从根本上消除了,因为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许多重要课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然⽽,⼈们正向根本解决的⽬标逐渐接近[1].本⽂主要介绍了三次数学危机产⽣的原因,具体的发展,最后如何解决以及它给数学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三次数学危机,让⼈们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更认识到悖论对数学的巨⼤推动作⽤.2 第⼀次数学危机与希帕索斯悖论2.1第⼀次数学危机的产⽣和解决第⼀次数学危机的产⽣和勾股定理密切相关,现在先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他的⼀⽣极富传奇⾊彩,年轻时他曾游历东⽅,去过许多国家,年近半百回到故乡开始讲学. 在⼴收门徒后,毕达哥拉斯建⽴起来⼀个组织严密,带有宗教⾊彩的学派. 在毕达哥拉斯的领导下,该学派进⾏了多⽅⾯的研究⼯作. 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是⼀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即是说世界上只有整数或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项重⼤贡献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们所说的勾股定理.希帕索斯是毕达哥拉斯的学⽣,当他在研究勾股定理时突然发现正⽅形的边长和其对⾓线的⽐值既不是⼀个整数,⼜不是⼀个分数. 也就是说,它不是⼀个有理数. 现在我们知道,希帕索斯发现了了第⼀个⽆理数2.这⼀发现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为恐慌. 许多建⽴在任何量可公度理论上的论断居然被2推翻了!⽐如,在证明“等⾼的三⾓形的⾯积之⽐等于底边长度之⽐”的时候,就是这样证明的:如图,ABC ?和ADE ?,他们的底BC 和DE 在阿同⼀条直线MN 上.两三⾓形等⾼.毕达拉斯学派依据任何两个长度可公度理论,设BC 和DE 的公度单位为d ,BC nd =,DE md =. 把BC 分为n 等分,等分点分别与定点相连,则将ABC 分为n 个底边长度为d 的⼩三⾓形;同样把ADE 为m 个底边长度为d 的⼩三⾓形. 这些⼩三⾓形等底等⾼,因⽽⾯积相等,记为s ,⽽ABC S ns ?=,ADE S ms ?=. 故:::ABC ADE S Sns ms BC DE ??==. 命题得证[2].由于不可度量的发现,这⼀证明就完全失效了. 因为建⽴在证明之上的基础已经坍塌了. 于是,建⽴在“任何两条线段都可通约”的基础上的数学结论失去了根基,所有那些建⽴在这⼀假设基础之上的证明都被粉碎了,已经确⽴的⼏何学的许多定理不得不随之⽡解了. ⽽最为令⼈尴尬的是,⼈们是相信这些定理的正确性的,只是随着不可公度量的发现,他们拿不出有⼒的证据来⽀持他们的观点. 这就是⼈们有时所谓的希腊⼏何的“逻辑耻辱”.实际上,这⼀伟⼤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 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的观念这都是⼀个极⼤的冲击. 这⼀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们的直觉相冲突. 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 更糟糕的是,⾯对这⼀荒谬⼈们竟然毫⽆办法,因为连毕达哥拉斯也找不出这⼀论断的⽑病. 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们认识上的危机,从⽽导致了西⽅数学史上⼀场⼤的风波,史称“第⼀次数学危机”.这个问题⼀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直到⼆百年后,才华横溢的欧多克索斯建⽴起⼀套完整的⽐例论. 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法可以避开⽆理数这⼀“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与之相关的⼀些结论,从⽽解决了由⽆理数出现⽽引起的数学危机. 欧多克索斯的解决⽅案其中⼼概念⽤现代符号可简述为:::a b c d =就是指对任何正整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数,m n :只要ma nb >,就有mc nd >;只要ma nb =,就有mc nd =;只要ma nb <,就有mc nd <;可以⽤欧多克索斯的思想证明“等⾼的三⾓形的⾯积之⽐等于底边长度之⽐”,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这⾥不再证明. 欧多克索斯的解决⽅式,是借助⼏何⽅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理数消除了由悖论引起的第⼀次数学危机. 但这就⽣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 在这种解决⽅案下,对⽆理数的使⽤只有在⼏何中是允许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法的,不合逻辑的. 或者说⽆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何量上的单纯符号,⽽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常数如圆周率是⽆理数时,拥护⽆理数存在的⼈才多起来. 到⼗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起来后,⽆理数本质被彻底搞清,⽆理数在数学中才真正扎下了根. ⽆理数在数学中合法地位的确⽴,⼀⽅⾯使⼈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也真正彻底、圆满地解决了第⼀次数学危机.2.2 第⼀次数学危机的影响第⼀次数学危机的影响是巨⼤的,它极⼤的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先,第⼀次数学危机让⼈们第⼀次认识到了⽆理数的存在,⽆理数从此诞⽣了,之后,许多数学家正式研究了⽆理数,给出了⽆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个含有有理数和⽆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了完整的实数理论,为数学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者,第⼀次数学危机表明,直觉和经验不⼀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开始重视演绎推理,并由此建⽴了⼏何公理体系[3]. 欧⽒⼏何就是⼈们为了消除⽭盾,解除危机,在这时候应运⽽⽣的. 第⼀次数学危机极⼤地促进了⼏何学的发展,使⼏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间成为⼏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史上的⼀次巨⼤⾰命.3 第⼆次数学危机与贝克莱悖论3.1 第⼆次数学危机的产⽣和解决第⼆次数学危机源于对微积分⼯具的使⽤. 伴随着⼈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七世纪⼏乎在同⼀时期,微积分这⼀锐利⽆⽐的数学⼯具为⽜顿、莱布尼兹各⾃独⽴发现. 这⼀⼯具⼀问世,就显⽰出它的⾮凡威⼒. 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这⼀⼯具后变得易如翻掌. 但是不管是⽜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两⼈的理论都建⽴在⽆穷⼩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穷⼩量的理解与运⽤却是混乱的. 因⽽,从微积分诞⽣时就遭到了⼀些⼈的反对与攻击. 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主教贝克莱.贝克莱主教1734年以“渺⼩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本标题很长的书,在这本书中,贝克莱对⽜顿的理论进⾏了攻击. 例如他指责⽜顿,为计算⽐如说 2x 的导数,先将x 取⼀个不为0的增量x ?,由,得到22()x x x ?+? ,后再被x ?除,得到2x x +? ,最后突然令 0x ?= ,求得导数为2x .这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却正确的结果”. 因为⽆穷⼩量在⽜顿的理论中⼀会⼉说是零,⼀会⼉⼜说不是零.2x x +? ,最后突然令 0x ?= ,求得导数为2x . 这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却正确的结果”. 因为⽆穷⼩量在⽜顿的理论中⼀会⼉说是零,⼀会⼉⼜说不是零.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 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穷⼩量究竟是否为0 ”的问题:就⽆穷⼩量在当时实际应⽤⽽⾔,它必须既是0,⼜不是0. 但从形式逻辑⽽⾔,这⽆疑是⼀个⽭盾. 贝克莱是利⽤微积分来为神学辩解,妄图证明数学是建⽴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并以此来维护宗教哲学. 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抨击将微积分在概念、基础⽅⾯的缺陷和漏洞来了个⼤曝光. 这⼀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次数学危机的产⽣.针对贝克莱的攻击和嘲讽,⽜顿与莱布尼兹都曾试图通过完善⾃⼰的理论来解决,但虽经多次尝试,最终都没有获得完全成功. 这使数学家们陷⼊了尴尬境地. ⼀⽅⾯微积分在应⽤中⼤获成功,另⼀⽅⾯其⾃⾝却存在着逻辑⽭盾,即贝克莱悖论. 这种情况下对微积分的取舍上到底何去何从呢?经过⼀个多世纪的漫漫征程,⼏代数学家,包括达朗贝尔、拉格朗⽇、贝努利家族、拉普拉斯以及欧拉等⼈的努⼒,微积分理论获得了空前丰富. 复变函数,微分⼏何,解析⼏何,变分法,⽆穷级数等都是在18世纪成长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了称为“数学分析”的⼴⼤领域,与代数、⼏何并成为数学三⼤学科.然⽽,与此同时⼗⼋世纪不严密的⼯作也导致了谬误越来越多的局⾯,不和谐的声⾳开始震惊数学家们.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时分析中任何⼀个⽐较细致的问题,如级数、积分的收敛性、微分积分的换序、⾼阶微分的使⽤以及微分⽅程解的存在性……都⼏乎⽆⼈过问. 尤其到⼗九世纪初,傅⽴叶理论直接导致了数学逻辑基础问题的彻底暴露. 下⾯仅举⼀⾮常有名的⽆穷级数为例:⽆穷级数1111S =-+-+ 到底等于什么?当时⼈们认为⼀⽅⾯(11)(11)0-+-+= S=;另⼀⽅⾯,1(11)(11)1+-+-+= S=;再有就是 S=1-(1-1+1-1+1)=1-S ,所以12S =.那么岂⾮0112==?这⼀⽭盾竟然使傅⽴叶那样的数学家困惑不解,甚⾄连被后⼈称之为数学家之英雄的欧拉在此也犯下错误[4]. 他在得到 23111n X X X X X ++++++=- 后,令 1X =-,得出 1111112S =-+-+-= ;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令2X =,得出1124816112+++++==--⽽这样的荒谬结果欧拉也接受了.使分析基础严密化的⼯作由法国著名数学家柯西迈出了第⼀⼤步. 柯西于1821年开始出版了⼏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与论⽂.其中给出了分析学⼀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 如他开始⽤不等式来刻画极限,使⽆穷的运算化为⼀系列不等式的推导. 这就是所谓极限概念的“算术化”. 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的⼈们⽬前所使⽤的“εδ- ”⽅法. 另外,在柯西的努⼒下,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穷级数的和等概念也建⽴在了较坚实的基础上. 不过,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实数的严格理论未建⽴起来,所以柯西的极限理论还不可能完善. 柯西之后,魏尔斯特拉斯、戴德⾦、康托尔各⾃经过⾃⼰独⽴深⼊的研究,都将分析基础归结为实数理论,并于七⼗年代各⾃建⽴了⾃⼰完整的实数体系. 魏尔斯特拉斯的理论可归结为递增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原理;戴德⾦建⽴了有名的戴德⾦分割;康托尔提出⽤有理“基本序列”来定义⽆理数. 1892年,另⼀个数学家创⽤“区间套原理”来建⽴实数理论. 由此,沿柯西开辟的道路,建⽴起来的严谨的极限理论与实数理论,完成了分析学的逻辑奠基⼯作.数学分析的⽆⽭盾性问题归纳为实数论的⽆⽭盾性,从⽽使微积分学这座⼈类数学史上空前雄伟的⼤厦建在了牢固可靠的基础之上. 重建微积分学基础,这项重要⽽困难的⼯作就这样经过许多杰出学者的努⼒⽽完成了. 微积分学坚实牢固基础的建⽴,结束了数学中暂时的混乱局⾯,同时也宣布了第⼆次数学危机的彻底解决.3.2 第⼆次数学危机的影响第⼆次数学危机由⼈们对⽆穷量的探索⽽起,⽽贝克莱悖论是这⼀危机的直接导⽕索. 这⼀危机的产⽣、发展和解决造就了18世纪分析学的辉煌,18世纪因⽽被称为“分析时代”. ⼀代代数学先驱为将数学分析建⽴在严格坚实的基础之上⽽不懈奋⽃,直到1889年,⽪亚诺给出了举世闻名的⾃然数公理,建⽴起⾃然数的⽪亚诺公理系统,在⾃然数公理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建⽴起了⾃然数系. 数学分析基础依赖于实数,实数依赖于有理数,⽽有理数最终依赖于⾃然数. ⼀旦对⾃然数的逻辑处理完之后,实数的基本问题也就宣告完备了[5]. 再经过这样⾃上⽽下的基础重建⼯程后,数学分析完全建⽴在实数理论基础之上了. 于是,随着分析的算术化,建⽴在⼗数理论之上的微积分理论有了严格的基础. 微积分学⽆论在基本概念,还是逻辑严密性,形式严谨性上,都有如欧⼏⾥得⼏何学⼀般的令⼈惊叹.4 第三次数学危机与罗素悖论4.1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了著名的集合论,在集合论刚产⽣时,曾遭到许多⼈的猛烈攻击. 但不久这⼀开创性成果就为⼴⼤数学家所接受了,并且获得⼴泛⽽⾼度的赞誉. 1903年,⼀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 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把所有集合分为2类,第⼀类中的集合以其⾃⾝为元素,第⼆类中的集合不以⾃⾝为元素,假令第⼀类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为P,第⼆类所组成的集合为Q,于是有:{}=∈|P A A A{}=?Q A A A|那Q P∈?∈还是Q Q若Q P∈,但是Q中任何集合∈,那么根据第⼀类集合的定义,必有Q Q都有A A的性质,因为Q Q∈,根据第⼀类,引出⽭盾. 若Q Q∈,所以Q Q集合的定义,必有Q P,还是⽭盾.∈,⽽显然P Q=,所以Q Q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还有⼀些较为通俗的版本,如理发师悖论等,这⾥不再详细叙述.4.2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发展罗素的悖论发表之后,许多以前古⽼悖论进⼊了数学家们的视野,⼀连串的悖论相继提出并产⽣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后,众多数学家开始分析悖论产⽣之因,并寻求消除悖论的解决⽅案.对悖论做出分析,并从原则上确定消除悖论的⽅法是通向解决的第⼀步. 下⼀步是如何在数学中贯彻相应的原则,完善集合论,改造数学. 这⾥介绍⼀种被证实极为有效的途径:集合论的公理化⽅案.1908年,数学家策梅罗做出了第⼀次成功的尝试.那年,他发表了⼀篇名为《关于集合论基础的研究》建⽴了集合论公理体系,他给出了7条公理:外延公理、初等集合公理、分离公理、幂集合公理、并集合公理、选择公理、⽆穷公理[2].在策梅罗的这种处理下,集合论变成⼀个完全抽象的公理化理论,在这样⼀个公理化的理论中,集合这个概念不加定义,它是满⾜上述7条公理的条件的“对象”. 1930年,策梅罗采纳了弗兰克尔、斯科朗和冯诺依曼的建议,对原公理体系加以严格处理及补充,从⽽得到更为严谨的集合论公理系统,并取策梅罗、弗兰克尔的名字的⾸字母记做ZF. 这⼀公理化集合系统很⼤程度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 如果在ZF系统中再加上选择公理,就构成ZFC系统,只要这个系统⽆⽭盾,那么严格的微积分理论就能在ZFC公理集合论上建⽴起来. 然⽽ZFC系统本⾝是否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保证不会出现新的⽭盾呢?这也是任何公理系统必须解决的相容性问题,但⽬前尚⽆证明.集合论公理化运动是假定了数学运⽤的逻辑本⾝不成问题,但数学家们对于这⼀前提陆续提出了不同观点,并形成了关于数学基础的三⼤学派,即以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学派,以荷兰数学家兼哲学家布劳威尔(L·E·Brouwer)为代表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Hilbert)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学派.逻辑主义的基本思想在罗素1903年发表的《数学的原理》中已有⼤概的轮廓,罗素后来与怀特⿊德(A·Whitehead)合著的《数学原理》是逻辑主义的权威性论述. 罗素认为,“数学就是逻辑”,全部数学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 尽管逻辑主义学派在数学上不能⾃圆其说,但逻辑主义以纯粹符号形式实现逻辑的彻底公理化揭⽰了数学和逻辑的关系,对于当今计算机的研制和⼈⼯智能的研究有重⼤现实意义. 特别是罗素、怀特⿊德《数学原理》⼆、三卷提出的“关系算术理论”建⽴了完整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这⼀切构成了对现代数理逻辑的重⼤贡献. 另外,罗素的类型论对于排除悖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直觉主义特别强调⼈的直觉对数学概念的作⽤. 其基本思想是:数学独⽴于逻辑,数学的基础是⼀种能使⼈认识“知觉单位”以及⾃然数列的原始直觉. 坚持数学对象的“构造性”定义,是直觉主义哲学的精粹. 今天直觉主义提倡的构造性数学已成为数学科学中⼀个重要的学科体系,并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 直觉主义的缺陷是严格限制使⽤排中律,使古典数学中⼤批受数学家珍视的东西成为牺牲品.形式主义纲领的要旨是将数学彻底形式化为⼀个系统. 在这个形式系统中,⼈们必须通过逻辑的⽅法来进⾏数学语句的公式表述,并⽤形式的程序表⽰推理:确定⼀个公式——确定这个公式蕴含另⼀个公式——再确定这第⼆个公式,依此类推,数学证明便由这样⼀条公式链构成. 在这⾥,语句只有逻辑结构⽽⽆实际内容,从公式到公式的演绎过程不涉及到公式的任何意义,这是形式主义与逻辑主义的重要区别. 对于任何形式系统确⽴其相容性是形式主义纲领的⾸要任务. 希尔伯特提出了⼀套直接证明形式系统相容性的设想,这套设想被称之为“证明论”或“元数学”,它是形式主义纲领的核⼼. 1931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证明的⼀条定理出乎意料的揭⽰了形式主义⽅法的内在局限,明⽩⽆误地指出了形式系统相容性在本系统内不能证明,从⽽使希尔伯特纲领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计划虽然没全部实现,但是,他创造的“元数学”(对“对象系统”进⾏研究时所⽤到的数学理论)已成为⼈类的重要数学宝藏. “证明论”(把数学证明作为对象进⾏研究)这样新兴数学分⽀的产⽣,使数学研究达到了⼀个新的⾼度. 公理化思想也对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许多分⽀产⽣了深刻的影响[6-8].上述关于数学基础的三⼤学派论战,都未能对数学基础问题做出令⼈满意的解答,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但他们各⾃发展了⼀套精致⽽深奥的理论,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将⼈们对数学基础的认识引向了空前的深度. 三⼤学派在基础问题上积累的深刻的结果,都被纳⼊数理逻辑研究的范畴⽽极⼤地推动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形成与发展,并产⽣了⼀批现代数学家.4.3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然⽽,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也留给数学家们⼀些令⼈困惑的问题. 例如在消除悖论时⽤到了重要的选择公理,然⽽⽤选择公理也可以证明出⼀些荒唐的结论[9];且每⼀种选择都会导致⽆法控制的后果,这种选择使数学家在数学基础研究中陷⼊了新的困境. 问题还在于⽆论如何选择都意味着集合论可以有许多发展⽅向,⽽在集合论基础上建构的数学,⼈们就有了多种不同的作法. 在这场危机中集合论得到较快的发展,数学基础的进步更快,数理逻辑也更加成熟. 然⽽,⽭盾和⼈们意想不到的事仍然不断出现,⽽且今后仍然会这样. 这表明,⼈们可以构造出多种数学. 数学的确定性是否就此丧失了呢?数学的真理性是否已经划上句号了呢?这是否证明数学具有不可靠性?第三次数学危机表⾯解决了,实质上以更深刻的其他形式延续着.5 结论本⽂介绍了历史上的三次数学悖论,并探讨由此引发出的三次数学危机:⽆理数的危机、微积分的危机、集合论的危机. 虽然前两次危机已经解决,可第三次危机⾄今还没有完美解决,数学的发展还在继续. 数学危机不仅不会引起数学研究的萧条,反⽽刺激数学学科本⾝的发展和⼀些原有数学观念的突破和创新. 数学中悖论和危机的历史也说明了这⼀点:已有的悖论和危机消除了,⼜产⽣新的悖论和危机. “产⽣悖论和危机,然后努⼒解决它们,⽽后⼜产⽣新的悖论和危机. ”这是⼀个⽆穷反复的过程,也就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参考⽂献数学悖论与数学危机[1] 韩雪涛.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9[2] 韩雪涛.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47-180[3] 梁宗巨.世界数学通史(上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72-120[4] 周勇.第2次数学危机的影响和启⽰[J].数学通讯,2005,(13):54-97[5] 王⽅汉.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N].数学通报,2002,(3)[6]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郑州:河南⼤学,2003.[7] 戴峰.哲学视域下的第三次数学危机[D].太原:太原科技⼤学,2010.[8] 张怀德.数学危机与数学发展[J].⽢肃:定西师范⾼等专科学校,2004,(02)60-62[9] 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M].南京:南京⼤学出版社,2002:211-259。

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

数学悖论、数学危机及其对数学的推动作用悖论是让数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

悖论出现使得数学体系出现不可靠性和失真理性,这就逼迫数学家投入最大的热情去解决它。

而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各种理论应运而生了,因而悖论在推动数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现在我作如下简单阐述: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

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风波,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百年后,欧多克索斯提出的新比例理论暂时消除悖论。

一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时,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多起来。

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一方面使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一方面也真正彻底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但是微积分理论是不严格的。

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

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等人的反对与攻击。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

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0,这无疑是一个矛盾。

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十八世纪开始微积分理论获得了空前丰富。

当时数学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了。

尤其到十九世纪初,傅立叶理论直接导致了数学逻辑基础问题的彻底暴露。

这样把分析重新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就成为数学家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柯西于1821年开始给出了分析学一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

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ε-δ”方法。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4.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承认无穷集合,承认无穷基数
潘多拉的盒子 一切灾难都出来了,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
的实质。 尽管悖论可以消除,矛盾可以回避,数学的 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丧失。 莫利斯· 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5.数学的分支
算术、初等代数、高等代数、数论、欧氏几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希尔伯特旅馆越来越繁荣,来多少客人都
难不倒聪明的老板女儿。后来女儿进了大 学数学系。有一天,康托尔教授来上课, 他问:“要是区间[0,1]上每一点都占一 个房间,是不是还能安排?”她绞尽脑汁, 要想安排下,终于失败了。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无穷与无穷相同吗?
A x x A
A是否属于A呢? 包含所有书目的书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悖论一提出就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学界内引 起了极大震动。如G.弗雷格在收到罗素介绍这一悖 论的信后伤心地说:“一个科学家所遇到的最不合 心意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其基础 崩溃了。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正好把我置于这个境 地。”戴德金也因此推迟了他的《什么是数的本质 和作用》一文的再版。可以说,这一悖论就象在平 静的数学水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而它所引起的巨 大反响则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 数学危机
“……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悖论为逻辑思 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 布尔巴基
什么是悖论?

笼统地说,是指这样的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 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悖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 为能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可 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由 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 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如 果这一悖论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话,这种冲击波会更 为强烈,由此导致的怀疑还会引发人们认识上的普 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会直接导致 “数学危机”的产生。

引发了三次数学危机的数学悖论

引发了三次数学危机的数学悖论

引发了三次数学危机的数学悖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严谨中包含着各种各样有趣的规律。

从几条简简单单的公理出发,就可以推理出一整套的体系。

可就是这门严密可靠的学科,却也有着像孩子一样顽皮的一面。

这其中最好的体现,就是悖论的存在。

甚至,它的存在引发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一、“√2”引发的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

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

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

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不可公度线段的出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这一现象毕竟是学派内部的人发现的, 因此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

这一悖论的存在,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 从而爆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Δx = 0”引发的危机--贝克莱悖论公元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能提示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它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然而,因为微积分才刚刚建立起来,这时的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许多地方存在漏洞,还不能自圆其说。

1734年,贝克莱以“渺小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一本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论文,其中审查一下近代分析学的对象、原则及论断是不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点有更清晰的表达,或更明显的推理》。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2圯c
a
=2
姨。

就是说,他发现正方
形一边长与对角线长之比不是整数或整数比,而是一个很奇怪的即与已有理论不符的数。

因为按“万物皆数”的“数”只是整数和分数的观点,它是不应该存在的(这就等于说,正方形的对角线没有长度)。

所以2
姨的发现,使数只能是整数和整数比这一观点能否站得住脚成了问题,因而产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次数学危机。

当然,这次危机最终被数学家巧妙地解除了:他们在几何学中允许正方形对角线长这样的几何量存在,但在代数学中避免2
姨这样的数出现。

见克莱悖论:无穷小量是零又不是零
这一悖论是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大主教提出的。

他不是数学家,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17、18世纪在科学和生产实践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的微积分理论的漏洞。

微积分的思想我们早已有过体验:为求圆的面积,我们把画在硬纸板上的圆分成若干等分,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成如图2的“近似”长方形。

随着分成的小纸片数越来越多,每个小纸片就越来越小,它们的面积之和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的实际面积,因而得出圆的面积S=πr2(图2)。

所以,这种无限细分、极限求和
的微积分思想是建立在无
穷小计算基础上的。

贝克
莱指责微积分的发明者牛
顿和莱布尼兹在微积分计
算中处理无限细分得到的
无穷小量含混不清,一会。

数学危机 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危机      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

但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乃至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等等。

在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

而在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产生数学危机。

矛盾的消除,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第一次数学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意义下的数学(也就是作为演绎系统的纯粹数学)来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认为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

数学的知识是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并不需要观察、直觉及日常经验。

毕达哥拉斯的数是指整数,他们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不能用整数来表达,也就是勾长或股长与弦长是不可通约的。

这样一来,就否定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不可通约性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

这个发现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的冲击。

大约公元前370年,欧多克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

欧多克斯的巧妙方法可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从而解决了由无理数出现而引起的数学危机。

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常数如圆周率是无理数后,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多起来。

到19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无理数本质被彻底搞清,无理数在数学园地中才真正扎下了根。

无理数在数学中合法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使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一方面也真正彻底、圆满地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数却可以由几何量表示出来。

关于数学危机论文

关于数学危机论文

关于数学危机论文数学危机是数学在发展中种种矛盾,你知道哪些关于数学危机的论文?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关于数学危机论文,一起看看吧!关于数学危机论文篇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危机公关探微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危机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甚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对教学危机公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探微就尤为重要.关键词:教学危机;危机公关;教学细节危机公关一词在百度全科里面原意是指“当事情遇到严重危机的时候,为了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指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危机公关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解决套路,但却是能否控制事态、减少损失,让相关事件朝着良好轨道持续发展,并最终成功脱困,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也会存在着很多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或者教学突发事件,假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那么这些细小的事件往往就会引发严重的教学后果,也就是出现了教学危机,而教学危机公关由于它本身造成损失的不可预判性,在近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 在出现教学危机的时候,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反应、快速疏通,成功地利用危机公关的策略将教学危机化险为夷,也许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发展会有更为广阔的意义.案例1:某教师在讲授平方根一节课的时候,先对平方的概念进行了复习:32,(-4)2,02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得很整齐,教师一看效果不错,马上接着提问:平方等于9的数是几?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3. 教师这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提高了声音再问是几?学生都以为教师是嫌回答的声音不够响亮,于是乎也提高了声音回答:3. 教师这个时候感觉到有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得再次加大声音提问:到底是不是3?学生也顺着教师的口吻继续响亮回答:是3!到这个时候,教师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这样回答,只得作罢,说:其实大家都答错了,平方等于9的数有两个,是±3.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学生也能记住最后的结果,但是与新课程的探索型课堂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教学细节的预判、课堂教学的掌控、课堂语言的婉转,因此就造成了被动的局面.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特征,在开始引入的时候,虽然教师注意到了要设计正负数的平方问题提问,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一学生的正向性思维占据了整个思维体系的大部分,而逆向思维在学生的思考体系中仍很不成熟. 正因为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学的设计与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一个正数的平方是一个正数,一个负数的平方还是一个正数,那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一个正数,这个数可能有几种情况?这样讲解之后,学生的概念理解自然而然就清晰了. 又或者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修改例题为:32、(-3)2、02的结果分别是多少?让学生在形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再去解题,可能教学的效果会大不相同. 再或者当学生已经回答出一个答案是3的时候,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继续提问,“大家认为除了3,有没有其他的结果了”,既肯定了3的正确性,又提示了学生还有其他的结果,为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就提供了舞台.教学细节往往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了教师掌控教学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容易忽略的问题也很多,同样教学危机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考虑教学危机,多思考教学危机公关,来达到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抓住细节去突破,就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创造精彩的课堂.案例2:某公开课上,内容是《去括号》,上课教师自信满满,踌躇满志. 上课开始,第一个教师设计的环节是一个情景导入:我是魔术师,将手中的扑克牌平均分成左、中、右三堆,再按下列要求操作:1. 从中间的一堆中移3张到左堆;2. 从右堆中移1张到中堆;3. 请你数一数此时中间的一堆有多少张?再从左堆中移走与中堆相同的张数到右堆,你知道现在左堆中还有几张?这个导入游戏教师准备了很久,在几次试上课的时候都没有发生任何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了避嫌,当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操作之后,自己就走到了教室的一角,远离了操作的学生.当学生操作结束,为了制造气氛,教师先让学生起来回答,结果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这个时候,教师故作神秘地伸出了手说:“我在游戏之前就有预感,已经把答案写在了我的手心”,学生注意到教师的手中写的数字是5,但是这个时候操作的学生却说了:“老师,我这里只有4张牌!”学生们都开始疑惑起来,教师也被这一变化愣住了,本来心里面设计好的诸多言语此时都不能派上用场,整个课堂的气氛就此凝固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教师才转过神来,对着学生尴尬地说: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出现了错误,因此出现了两个数据不一致,好了,我们重新来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准备的很多导入语由于突发事件的关系,都失去了用武之地,整堂课就在一个乱哄哄的氛围下继续下去,很多学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教师的结果和实际操作的结果不一致,而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就失去了应有的关注.其实这种事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少见,往往教师准备的没有发生,而意想不到地却发生了,说到底还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不到位,没有充分地考虑各种外在或者内在的因素,譬如:进行游戏操作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操作过程中会不会失误、教师准备的教具有没有在无意中被破坏等等.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想到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教学细节和突发事件是没有办法想象得到的.在上准备课的时候,教师往往是自己熟悉的班级、熟悉的学生,进行操作的往往属于自己信得过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强,往往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而在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并不会很了解,进行操作的学生也是随机产生,能否配合教师完成相应任务就变成了一个疑问!在这个问题的危机公关上,可以这样来解决:教师在找学生的时候,可以再给操作员配备一个助手,这个助手一定要能力出色,能预判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在班中了解一下情况,哪些是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等等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多重保护之下,风险就会大大减少,教学辅助活动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又或者当问题已经产生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有的时候,教学事故是防不住的,当出现两个不同的数据之后,教师可以故作神秘的说:现在出现了两种结果,到底是老师的结果正确呢?还是这个同学的结果正确?当我们学习了今天的去括号的相关知识之后,答案就会自然分晓.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今天的知识世界!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最终的结果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 学生对问题的困惑之心会一直影响着他,让他产生去接受并掌握本节课内容,从而可以更快地解开心中疑问的想法. 当各种不同教学危机产生时,教师应当多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把“危机”转化为“机会”,正确因势利导. 成功的教学危机公关,反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产生,学习兴趣更加投入,并形成对课堂知识学习的深入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它虽然不能预判下一步即将发生什么而充满了未知性与神秘性,但是只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上下工夫、做文章;在教学危机处理与公关上多探讨、研究,多预设可能发生的情景;多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多思考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在教学闲暇之时多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与业务素养,适时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经验、教学手段进行再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会更加的出色!滴滴小水珠,颗颗小沙粒,都会形成浩瀚的海洋与宜人的土地. 数学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正如这一滴滴小水珠或是一粒粒小沙粒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整个阶段学生数学教育的成功与否,每一次的教学危机都有可能会影响着后续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捕捉每一个教学的细节,预判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教学危机,成功地运用危机公关的理念去转化危机,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学生灵感、展示学生风采、肯定学生行为的一块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实,充满探索欲望与无穷动力,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焕发了新的活力,我们的教育也会眼前一亮,充满光明.关于数学危机论文篇二:数学危机不危机【摘要】本文以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为基础,通过解决三次数学危机为何发生在西方、三次数学危机在不同数学分支中的推动作用、三次数学危机对我们的研究和教学的启示这三个的问题,以此证实数学危机,其实不危机,它对数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关键词】数学危机;西方;数学分支;启示一、三次数学危机简介(一)第一次数学危机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该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根据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希伯索斯的发现被认为是“荒谬”和违反常识的事.它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最后,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念而得到解决.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二)第二次数学危机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三)第三次数学危机1902年,罗素悖论的产生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号称天衣无缝、绝对正确的数学出现了自相矛盾.罗素在该悖论中所定义的集合R,被几乎所有集合论研究者都认为是在朴素集合论中可以合法存在的集合.因为既要R有异于R的元素,又要R与R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集合都必须遵循R R的基本原则,否则就是不合法的集合.数学家们就开始为这场危机寻找解决的办法,其中之一是把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德国数学家策梅罗提出七条公理,建立了一种不会产生悖论的集合论,又经过德国的另一位数学家弗芝克尔的改进,形成了一个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这场数学危机到此缓和下来.二、三次数学危机为何在西方(一)西方人更注重逻辑思维西方有一句话叫做“富人创造世界”,从这三次数学危机,我们知道西方人善于发现问题,主张去探究“这个东西是什么”,从逻辑和本质出发思考问题,不断地将问题呈现出来,不断思考和挖掘,朝着困难进发,不断地思考事物的根源,而不是将理论推倒去重新建立,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们逐渐地去深入,或者是变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都能使新的问题得到解决.西方人长期是以这种逻辑思维来做事情、搞研究的,那么此时西方的数学才会出现危机.(二)西方人更注重体系的完善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于实数系不完整,第二次数学危机是由于极限理论不完整,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于公理化体系不完整.当西方人发现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不能够得到落实,不能支撑起问题的解决,那么西方人会在此基础上去完善数学理论,不断地充实体系,使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以此来解决数学危机.因此说,西方是先有理论,由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对于西方来说,建立起来的理论要达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使得它们完成整个数学界的连贯性和体系性.反之,东方人则不在意理论的完善,他们认为只要将理论建立起来就可以了,即使一些理论是零敲碎打,只要不影响使用就可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西方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三、三次数学危机在不同数学分支中的推动作用(一)三次数学危机的共同之处通过对三次数学危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危机都是在理论有缺陷的情况下发生的,数学家们研究不下去这些问题了,所以才将理论不断地充实下去,使得解决问题的依据更加充足.学者们都拥有永无止境的研究欲望,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解决一次又一次的数学危机,从而引起深远的影响.(二)对实数系的推动作用从第一次数学危机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只知道有理数,有理数就是整个实数系,而当一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时,人们就发现了存在于有理数之外的数,即无理数.所以说,无理数必须建立在有理数之上,有理数又是整数的扩展,整数则是由自然扩充而来,那么才能建立严格的实数理论.这样而来,无理数的出现促进了最根本的实数系的完善,并且为极限理论做下铺垫.(三)对分析学分支的推动作用分析学是三大基础数学的一大分支,其中数学分析则是以极限为工具来研究函数的学科.从第二次数学危机,我们可以看出极限的思想就蕴含在其中,无穷小量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极限的认识.极限思想是人们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认识精确、从已知认识未知、从量变认识质变,推动了数学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如数理统计、图论、模糊数学等等,都是由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而人们在充实理论中引出的新概念,这为现代数学奠定了基础.(四)对理论数学之外的分支的推动作用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发生引出公理化体系,那么公理化体系的出现就将游离在数学之外的一些分支视为数学范围.如概率论,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现象,而在第三次危机之前,我们将数学的特点定义为严密和精确,因此我们没有将概率论收入为数学的范畴,但是当公理化体系出现后,承认并证实了随机现象,这时人们才认可概率论.像应用数学中的运筹学,泛函分数等等,都是公理化体系最直接的受益者. 四、三次危机的启示(一)坚持与信仰人们在面对数学危机时,并没有因为害怕难题而逃脱,而是克服困难,及时补充理论并改正错误.能够用更大的麻烦来解决麻烦,危机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每一次数学危机都是一次传统和新锐的斗争.先觉者不断挑战这旧日的权威,顽固派不断想要扼杀新生的火焰,但星星之火早已有了燎原之势,烧尽腐朽落后的东西,随大江的海浪一波一波滚滚向前.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开拓创新、钻研探究、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给数学史带来了深远影响.(二)理论与实践通过这三次数学危机,我们发现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理论的空缺是很致命的,因此完整理论是很重要的,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逐渐完善理论.比如说,我们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和感知所学习的知识,踏实下来计算一下,也许会有更好地教学效果.(三)数与形的结合从三次危机中,我们发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数”是抽象的,“形”是具体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大的成就,这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像第一次数学危机,本质就是数形结合,通过刻画长短来形成对长度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概念和性质.具体到小学教学中就是在讲平均数的时候,“数”代表的就是计算平均数的公式,“形”的思想就是移多补少、齐平.五、小结从公元前580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开始,西方人不断思索,善于发现的品质使得他们发现了前人的不足,敢于推翻过去,同时也努力追求真相.这就意味着数学在一次次危机中不断完善,理论更加严密更加有据可循.所以西方的实数、分析学、数学之外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成为了经典的理论让后人学习.中国早期的数学发展的很好,但是却满足现状,所以才让西方反超.同时我们也发现,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也成为了我们数学学习的思路.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然后想办法用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便具备了数学思想,并可以再此基础上获得更上一层的数学理论.所以我们经过这次研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在面对问题时,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敢于思考,不要被过去所束缚,才能有新的发现.同时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去应用这一点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化抽象数学知识为具体的数学模型,从而在脑海中建立数学知识的概念,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接受,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好方法.【参考文献】[1] 戴峰.哲学视域下的第三次数学危机[D] .太原科技大学,2010.[2] 吕蕊.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08.[3] 汪晓梦.极限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哲学意义[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4,(09),15.[4] 高星海.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J] .学习与探究,2014,(11),15.关于数学危机论文篇三:你知道第一次数学危机吗?一、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是一位与孔子、释迦牟尼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贵族家庭的他,年轻时曾到过埃及和巴比伦学习数学,之后到意大利的南部传授数学及宣传他的哲学思想,后来和他的信徒们组成了一个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 在中学的平面几何中,有一个定理叫“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一著名的观点:“一切都是数”. 就是说不论什么事物,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有一定的长短、高低、大小、轻重等数量,没有数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那么,数是如何构成世界上的事物呢?毕达哥拉斯学派解释说:“数”是一种单位,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有形的. 数的开端是“1”,“1”就是一个小点(·),“2”这个数是两点的排列,即成为一条线(—),同样,“3”这个数是面(△),而“4”这个数就是体(■). 数的排列到了“4”,就出现了有形的事物. 由这四个数就构成了土(立方体)、火(四面体)、气(八面体)、水(二十四面体)四大基本要素,这四种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就构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 可见,一切事物都由数构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非常重视数学的研究,他们基本建立了所有直线形的理论,包括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平行线理论、相似理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 他们还发现了有名的“毕达哥拉斯三数”,即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整数组,他们除了给出具体的特例外,还给出了一般法则:如果m为一直角边,则m,■,■就是这样的整数组. 他们证明了关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两直角边关系的定理,即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在当时,中国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印度人早已了解到此定理的部分情况,但都没有给出一般的证明. 因此,毕达哥拉斯和他的门徒在给出这条定理的证明后欣喜若狂,后来主张简朴节俭的师徒们也破例举行隆重、热烈的庆贺. 据说,他们宰了100头牛举办了盛大的“百牛宴”,以致有人议论说,人们喜悦,牛却遭了殃. 因此这一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百牛定理”.二、无理数的出现犹如晴天霹雳正当兴致未尽之时,他们的狂热却被一个人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这就是入会不久的希帕索斯. 希帕索斯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善于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 他学了勾股定理以后,在研究边长为整数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时发现,这条对角线(亦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既不能用整数表示,也不能用整数之比(分数)表示. 证明如下:。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然而,数学也并非完美无缺,它也存在着一些悖论和危机,这些问题挑战着人们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并着重讨论数学领域中的挑战和问题。

一、数学悖论1. 贝塞尔悖论:贝塞尔曲线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描述曲线形状的数学工具。

然而,贝塞尔悖论指出,贝塞尔曲线的某些性质与直觉相悖。

例如,当贝塞尔曲线被细分为越来越多的段落时,曲线并不会平滑地收敛到给定的目标形状。

这一悖论引发了对曲线近似和计算的许多挑战。

2. 伯克霍夫悖论:伯克霍夫悖论涉及到在无限次迭代的情况下,计算某些概率的困难性。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每次抛掷,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

那么,如果我们连续无限次抛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相对于总次数的比例又是多少呢?直觉上,这个比例应该是1/2,但根据伯克霍夫悖论,这个比例实际上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3. 瑕疵统计:瑕疵统计是指在无限时间和空间中的某些分布,存在着某些奇怪的性质。

例如,考虑一个线段,我们可以通过在中间随机选择一个点,然后将剩余部分一分为二。

重复此过程,我们将得到一系列长度不断减小的线段。

然而,根据瑕疵统计,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长度为零的线段。

这种现象挑战着我们对无穷的理解。

二、三次数学危机1. 黑洞信息悖论: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天体之一。

然而,根据黑洞信息悖论,当物质进入黑洞时,所有关于该物质的信息都将永久性地丢失。

这一结果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相矛盾,其中信息是不可破坏的。

黑洞信息悖论挑战了我们对信息保存和宇宙进化的理解。

2. 艾伦-克拉曼恩悖论:在数学中,一个凯莱集合是指具有类似于实数线的长度,但没有定义的集合。

这种存在令人惊讶,因为对于实数而言,我们可以精确地描述和测量其长度。

然而,艾伦-克拉曼恩悖论指出,某些特殊的凯莱集合存在于一个叫做超计算的理论计算机中。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而是常常出现悖论。

历史上一连串的数学悖论动摇了人们对数学可靠性的信仰,数学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促进了数学的繁荣。

危机产生、解决、又产生的无穷反复过程,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数学历来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纵观数学发展史,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他的体系不是永远和谐的,而常常出现悖论。

悖论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1] 。

数学悖论在数学理论中的发展是一件严重的事,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相应理论的怀疑,而如果一个悖论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的话,甚至涉及到整个学科的基础时,这种怀疑情绪又可能发展成为普遍的危机感,特别是一些重要悖论的产生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础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可靠性信仰的动摇。

数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每次都是由一两个典型的数学悖论引起的。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数学危机,重点介绍了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2] 。

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而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比),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即是说世界上只有整数或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3]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应有如下关系,即 a2 =b2 +c 2,a 和 b 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c 表示斜边。

然而不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伯斯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论断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悖论与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毕达哥拉斯悖论与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毕达哥拉斯悖论与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倡导一种“唯数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万物皆数(有理数)”,而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比),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

然而不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伯索斯(Hippasus)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论断的问题。

他发现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并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

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并设其对角线长为d,依勾股定理应有d2=12+12=2,即d2=2,那么d是多少呢?显然根据“万物皆数(有理数)”的哲学,d不是整数,就是两整数之比。

希伯索斯花了很多时间来寻找这两个整数之比,结果没找着,反而找到了两数不可通约性的证明,用反证法证明如下:设Rt△ABC,两直角边为a=b,则由勾股定理有c2=2a2,设已将a和c中的公约数约去,即a、c已经互素,于是c为偶数,a 为奇数,不妨令c=2m,则有(2m)2=2a2,a2=2m2,于是a为偶数,这与前面已证a为奇数矛盾。

这一发现历史上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悖论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有理数)”的哲学大相径庭,使得毕氏学派领导人惶恐,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于是极力封锁该真理的流传,希伯索斯被迫流亡他乡,不幸的是,在一条海船上还是遇到了毕氏门徒,于是希伯索斯被残忍的扔进了大海。

希伯索斯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所对应的数轴上的点并没有布满数轴。

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而这种“孔隙”经后人证明简直多的不可胜数。

无理数的发现被称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对以后2000多年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下载】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推荐下载】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键入文字]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悖论为逻辑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 布尔巴基
 什么是悖论?笼统地说,是指这样的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

悖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能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

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

如果这一悖论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话,这种冲击波会更为强烈,由此导致的怀疑还会引发人们认识上的普遍危机感。

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会直接导致数学危机的产生。

按照西方习惯的说法,在数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现了三次这样的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1。

三次数学危机论文

三次数学危机论文

三次数学危机论⽂ 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其说是“数学的危机”,不如说是“数学哲学的危机”.下⾯店铺给你分享三次数学危机论⽂,欢迎阅读。

三次数学危机论⽂篇⼀ 摘要:本⽂主要通过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的产⽣与消除,针对它们的本质浅谈⾃⼰的认识,实际导致这三次危机原因在与⼈的认识。

第⼀次数学危机是⼈们对万物皆数的误解,随着⽆理数的发现,把第⼀次数学危机度过了。

第⼆次数学危机是⼈们对⽆穷⼩的误解,微积分的出现产⽣了⼀种新的⽅法,即分析⽅法,分析⽅法是算和证的结合。

是通过⽆穷趋近⽽确定某⼀结果。

罗素悖论的发现,给数学界以极⼤的震动,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为了探求其根源和解决难题的途径,在数学界逻辑界进⾏了不懈的探讨,提出了⼀系列解决⽅案,并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

关键词:危机;万物皆数;⽆穷⼩;分析⽅法;集合 ⼀、前 ⾔ 数学常常被⼈们认为是⾃然科学中发展得最完善的⼀门学科,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却经历了三次危机,⼈们为了使数学向前发展,从⽽引⼊⼀些新的东西使问题化解,在第⼀次危机中导致⽆理数的产⽣;第⼆次危机发⽣在⼗七世纪微积分诞⽣后,⽆穷⼩量的刻画问题,最后是柯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次危机发⽣在19世纪末,罗素悖论的产⽣引起数学界的轩然⼤波,最后是将集合论建⽴在⼀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来缓解数学危机。

本⽂回顾了数学上三次危机的产⽣与发展,并给出了⾃⼰对这三次危机的看法,最后得出确定性丧失的结论。

⼆、数学史上的第⼀次“危机” 第⼀次数学危机是发⽣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

那时的数学正值昌盛,忒被是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学派对数的认识进⾏了研究,他们认为“万物旨数”。

所谓数就是指整数,他们确定数的⽬的是企图通过揭⽰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信条是:宇宙间的⼀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即世界上只存在整数与分数,除此之外他们不认识也不承认别的数。

在那个时期。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五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著名的数学危机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五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著名的数学危机

浅谈数学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著名的数学危机关键词: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集合论悖论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 the most famous three paradox "Pythagoras paradox ","Berkeley paradox ", “Set theory paradox”. paradox plays an enormous role in mathema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lso has appeared on three big mathematical crises .but every crisis occurs and paradox inseparable. This article is to the paradox of the mathematical history with three crisis is analyzed. The first mathematical crisis led to the birth of the axiom geometry and logic. The second mathematical crisis led to the theory of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rfect and set theory .The third mathematical cris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logic with a batch of modern mathematics production .the paradox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s not a kind of disaster with despair, but lead people to explore the unknown guide. Paradox not only attractive, but also is the part of mathematics and the mathematics of the important and enduring support the thrust and promote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in maths,i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powerful lever .with great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Mathematical crisis ; Pythagoras paradox ; Berkeley paradox ; Set theory paradox前言提到数学,我有一种感觉,数学是自然中最基础的学科,它是所有科学之父,没有数学,就不可能有其他科学的产生。

数学悖论论文

数学悖论论文

有趣的数学悖论摘要: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这是个哲学意义上的词汇,那么深奥晦涩。

可说起数学悖论,那就简单有趣的多了。

从古希腊时代的说谎者悖论、阿基里斯悖论,再到古代中国的庄子悖论,最后到现代数学的伽利略悖论、双生子佯谬等等,都是能够引人思考的趣味命题,它们的发展体现了一代代数学家们执着的精神与对数学孜孜不倦的渴望,正因为数学悖论引导着他们,才有了悠久的数学文化历史与意韵,才有了现在如此夯实的数学摩天大楼。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芝诺惠施庄子伽利略贝克莱康德一、悖论与数学悖论悖论: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

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

数学悖论:是指数学领域中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这种认识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

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悖论,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外,还有康托尔最大基数悖论、布拉里——福蒂最大序数悖论、理查德悖论、基础集合悖论、希帕索斯悖论等。

数学史上的危机,指数学发展中危及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的根本矛盾。

这种根本性矛盾能够暴露一定发展阶段上数学体系逻辑基础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克服这种局限性,从而促使数学的大发展。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数学悖论引起的二、数学悖论引发的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始基,而宇宙中一切现象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人们仅认识到自然数和有理数,有理数理论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数学规范。

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希帕索斯(470B.C.前后)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一直角边是不可公度的,它们的比不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这一发现不仅严重触犯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同时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普遍见解,因此在当时它就直接导致了认识上的“危机”。

希帕索斯的这一发现,史称“希帕索斯悖论”,从而触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论文

第二次数学危机论文

第二次数学危机论文数学危机是数学在发展中种种矛盾,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第二次数学危机论文,欢迎阅读。

第二次数学危机论文篇一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导数的时候想必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过:“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比如求f(x)=x2的导数,先取一个不为0的x 的增量Δx (Δx无穷小),则f′(x)=■=■=2x+Δx;然后令Δx=0,求得导数f′(x)=2x。

既然之前能够作为除数,说明Δx≠0;但最后又令Δx=0,那Δx究竟是什么呢?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在同一时期各自独立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成为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但他们的理论都是不严格的,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是混乱的,始终无法就“无穷小量是不是零”作出明确回答。

因此微积分从诞生起就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反对与攻击,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罗尔曾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

”其中攻击得最猛烈的是贝克莱。

贝克莱是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著名哲学命题“存在即是被感知”就是他提出的。

1734年,他署名“渺小的哲学家”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分析学家,或致一位不信神的数学家》。

在这本小册子中,他指责牛顿的微积分理论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却正确的结果”。

因为无穷小量在牛顿的理论中一会儿是零,一会儿又不是零,于是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已死量的幽灵”。

这就是数学史上喧嚣一时的“贝克莱悖论”。

由于这一悖论揭示出了早期微积分基础中一直回避的“逻辑丑闻”,因而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

针对贝克莱的攻击,牛顿与莱布尼兹都曾试图通过完善自己的理论来解决问题,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直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数学家柯西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第一大步。

他在1821年出版的《代数分析教程》中从变量出发,抓住极限的概念,指出无穷小量不是固定的量而是以零为极限的变量,给出了关于无穷小量的比较明确的定义。

不过,由于当时严格的实数理论尚未建立起来,所以柯西的极限理论也还是不完善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悖论于数学危机“……古往今来,为数众多的悖论为逻辑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食粮。

”——N·布尔巴基什么是悖论?笼统地说,是指这样的推理过程: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

悖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能得出不符合排中律的矛盾命题: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

由于严格性被公认为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数学中出现悖论会造成对数学可靠性的怀疑。

如果这一悖论涉及面十分广泛的话,这种冲击波会更为强烈,由此导致的怀疑还会引发人们认识上的普遍危机感。

在这种情况下,悖论往往会直接导致“数学危机”的产生。

按照西方习惯的说法,在数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现了三次这样的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悖论的提出与勾股定理的发现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从勾股定理谈起。

勾股定理是欧氏几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其为欧氏几何两颗璀璨的明珠之一。

它在数学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平面几何定理之一。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已有了关于这一定理的初步认识。

不过,在我国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却是较迟的事情。

一直到三国时期的赵爽才用面积割补给出它的第一种证明。

在国外,最早给出这一定理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因而国外一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并且据说毕达哥拉斯在完成这一定理证明后欣喜若狂,而杀牛百只以示庆贺。

因此这一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百牛定理”。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

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

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

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

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之大为恐慌。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

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

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外是正确的!可是为我们的经验所确信的,完全符合常识的论断居然被小小的√2的存在而推翻了!这应该是多么违反常识,多么荒谬的事!它简直把以前所知道的事情根本推翻了。

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一荒谬人们竟然毫无办法。

这就在当时直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一场大的风波,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欧多克索斯第二次数学危机二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370年,才华横溢的欧多克索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比例论。

他本人的著作已失传,他的成果被保存在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一书第五篇中。

欧多克索斯的巧妙方法可以避开无理数这一“逻辑上的丑闻”,并保留住与之相关的一些结论,从而解决了由无理数出现而引起的数学危机。

但欧多克索斯的解决方式,是借助几何方法,通过避免直接出现无理数而实现的。

这就生硬地把数和量肢解开来。

在这种解决方案下,对无理数的使用只有在几何中是允许的,合法的,在代数中就是非法的,不合逻辑的。

或者说无理数只被当作是附在几何量上的单纯符号,而不被当作真正的数。

一直到18世纪,当数学家证明了基本常数如圆周率是无理数时,拥护无理数存在的人才多起来。

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现在意义上的实数理论建立起来后,无理数本质被彻底搞清,无理数在数学园地中才真正扎下了根。

无理数在数学中合法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使人类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另一方面也真正彻底、圆满地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导源于微积分工具的使用。

伴随着人们科学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提高,十七世纪几乎在同一时期,微积分这一锐利无比的数学工具为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现。

这一工具一问世,就显示出它的非凡威力。

许许多多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易如翻掌。

但是不管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是不严格的。

两人的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但他们对作为基本概念的无穷小量的理解与运用却是混乱的。

因而,从微积分诞生时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与攻击。

其中攻击最猛烈的是英国大主教贝克莱。

贝克莱主教1734年,贝克莱以“渺小的哲学家”之名出版了一本标题很长的书《分析学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数学家的论文,其中审查一下近代分析学的对象、原则及论断是不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点有更清晰的表达,或更明显的推理》。

在这本书中,贝克莱对牛顿的理论进行了攻击。

例如他指责牛顿,为计算比如说x2 的导数,先将x取一个不为0的增量Δx ,由(x + Δx)2 - x2 ,得到2xΔx + (Δx2) ,后再被Δx 除,得到2x + Δx ,最后突然令Δx = 0 ,求得导数为2x 。

这是“依靠双重错误得到了不科学却正确的结果”。

因为无穷小量在牛顿的理论中一会儿说是零,一会儿又说不是零。

因此,贝克莱嘲笑无穷小量是“已死量的幽灵”。

贝克莱的攻击虽说出自维护神学的目的,但却真正抓住了牛顿理论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

数学史上把贝克莱的问题称之为“贝克莱悖论”。

笼统地说,贝克莱悖论可以表述为“无穷小量究竟是否为0”的问题: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0。

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矛盾。

这一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由此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牛顿与莱布尼兹针对贝克莱的攻击,牛顿与莱布尼兹都曾试图通过完善自己的理论来解决,但都没有获得完全成功。

这使数学家们陷入了尴尬境地。

一方面微积分在应用中大获成功,另一方面其自身却存在着逻辑矛盾,即贝克莱悖论。

这种情况下对微积分的取舍上到底何去何从呢?“向前进,向前进,你就会获得信念!”达朗贝尔吹起奋勇向前的号角,在此号角的鼓舞下,十八世纪的数学家们开始不顾基础的不严格,论证的不严密,而是更多依赖于直观去开创新的数学领地。

于是一套套新方法、新结论以及新分支纷纷涌现出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漫征程,几代数学家,包括达朗贝尔、拉格朗日、贝努力家族、拉普拉斯以及集众家之大成的欧拉等人的努力,数量惊人前所未有的处女地被开垦出来,微积分理论获得了空前丰富。

18世纪有时甚至被称为“分析的世纪”。

然而,与此同时十八世纪粗糙的,不严密的工作也导致谬误越来越多的局面,不谐和音的刺耳开始震动了数学家们的神经。

下面仅举一无穷级数为例。

无穷级数S=1-1+1-1+1………到底等于什么?当时人们认为一方面S=(1-1)+(1-1)+………=0;另一方面,S=1+(1-1)+(1-1)+………=1,那么岂非0=1?这一矛盾竟使傅立叶那样的数学家困惑不解,甚至连被后人称之为数学家之英雄的欧拉在此也犯下难以饶恕的错误。

他在得到1 + x + x2 + x3 + ..... = 1/(1- x)后,令x = -1,得出S=1-1+1-1+1………=1/2!由此一例,即不难看出当时数学中出现的混乱局面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时分析中任何一个比较细致的问题,如级数、积分的收敛性、微分积分的换序、高阶微分的使用以及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都几乎无人过问。

尤其到十九世纪初,傅立叶理论直接导致了数学逻辑基础问题的彻底暴露。

这样,消除不谐和音,把分析重新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就成为数学家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到十九世纪,批判、系统化和严密论证的必要时期降临了。

柯西使分析基础严密化的工作由法国著名数学家柯西迈出了第一大步。

柯西于1821年开始出版了几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与论文。

其中给出了分析学一系列基本概念的严格定义。

如他开始用不等式来刻画极限,使无穷的运算化为一系列不等式的推导。

这就是所谓极限概念的“算术化”。

后来,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给出更为完善的我们目前所使用的“ε-δ ”方法。

另外,在柯西的努力下,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无穷级数的和等概念也建立在了较坚实的基础上。

不过,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实数的严格理论未建立起来,所以柯西的极限理论还不可能完善。

柯西之后,魏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康托尔各自经过自己独立深入的研究,都将分析基础归结为实数理论,并于七十年代各自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实数体系。

魏尔斯特拉斯的理论可归结为递增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原理;戴德金建立了有名的戴德金分割;康托尔提出用有理“基本序列”来定义无理数。

1892年,另一个数学家创用“区间套原理”来建立实数理论。

由此,沿柯西开辟的道路,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极限理论与实数理论,完成了分析学的逻辑奠基工作。

数学分析的无矛盾性问题归纳为实数论的无矛盾性,从而使微积分学这座人类数学史上空前雄伟的大厦建在了牢固可靠的基础之上。

重建微积分学基础,这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就这样经过许多杰出学者的努力而胜利完成了。

微积分学坚实牢固基础的建立,结束了数学中暂时的混乱局面,同时也宣布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彻底解决。

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在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击。

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

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

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

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康托尔可是,好景不长。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构造了一个集合S:S由一切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所组成。

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

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

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

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罗素其实,在罗素之前集合论中就已经发现了悖论。

如1897年,布拉利和福尔蒂提出了最大序数悖论。

1899年,康托尔自己发现了最大基数悖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