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地区物理科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课时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课时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5课时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5)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相关的计算题(6)掌握计算题的解题规范。

【课前预习】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烧杯内盛有200g某种均匀液体,倒出100mL后,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为120g,则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水的体积是多少?【学习过程】密度的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公式:由ρ=m/V,只要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个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就可知道这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

例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g,体积为5cm3,它是真金的吗?例2:一只小瓶,空瓶质量为100g,装满水时质量为250g。

现用此瓶装满某种液体,测得此时总质量为205g。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练1 某学生在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结果1 / 4试求(1)容器的质量(2)液体的密度(3)表中m的数值练2 小雪想用一架天平和一只空瓶鉴别妈妈的项链是不是纯金的,她先测得空瓶的质量为0.1kg,装满水时测得总质量是0.5kg,然后将质量为0.192kg的项链放入空瓶中装满水,测得总质量是0.682kg,请你根据小雪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项链的密度。

变3 某烧杯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50g,放入合金块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合金块后的总质量为300g,求合金块的密度。

2、利用密度求物体质量: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

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例3:从一块大碑石取一小块样品,测得质量是140g,用量筒装入100cm3的水,然后将样品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到150cm3,求这种碑石的密度?如这块大碑石的体积是30m3,求这块碑石的质量?3、利用密度求物体体积: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体积。

八年级下册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观察、思考、质疑的好习惯,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
(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创新作业:
-结合所学密度知识,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并说明其密度在其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密度知识的手抄报,展示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科普文章,了解密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观看与密度相关的教学视频,拓展知识视野。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不同物质(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引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好奇心。
-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案

个人复备第六章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2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会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2.会利用刻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会用公式V m =ρ 、m =ρv 、V=ρm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 1.由公式Vm=ρ可知,m= ,v= ; 1t= kg= g= mg ; 1cm 3= m 3,1dm 3= m 3; 1mL (cm 3)= L (dm 3)= m 3。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例1 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52kg ,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65×10-3m 3,求: (1) 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2)如果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 多大?(已知ρ铅=11.3×103kg/m 3)例2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身高37.94m ,由413块花岗岩石砌成。

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 、宽2.9m ,厚1.0m ,它的质量约为多少吨?(花岗岩的密度为2.8×103kg/m 3)个人复备例3. 体积为1m 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

(ρ水=1.0×103kg/m 3,ρ冰=0.8×103kg/m 3)例4 某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

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 且每瓶净装550g ,则:(ρ矿泉水=1.0×103kg/m 3, ρ酱油=1.1×103kg/m 3)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为多少毫升?(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的酱油,装满时至少能装多少毫升的酱油?例5 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 ×2m ×0.6m ,额定载重量为6t ,求: (ρ泥沙=2.4× 103kg/m 3)(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重量为多少?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的泥沙?五、总结提学:1.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时,首先通过实验测出样品的 ,再与 对比,从而大致判断出物质的种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教学课件; - 实验材料; - 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 - 学习用品; - 实验报告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船的浮沉、水中的潜水等,引发学生对密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2.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同时,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阐述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体积。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0分钟)(1)实验演示:教师用水杯、塑料球和沙子进行实际演示,演示密度的应用。

(2)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应用场景,例如:汽油与水的分离、气球的漂浮等,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40分钟)(1)个人研究:教师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到的密度知识解决密度相关的问题。

(2)小组展示:学生根据个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索密度的更多应用。

六、课堂作业1.完成个人研究作业;2.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板书设计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体积密度的应用:- 船的浮沉- 水中潜水-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把对知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这一部分,教材用例题的形式阐述了如何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式来计算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密度ρ=m/V的变形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学生缺什么
灵活运用这三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表述
1、密度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的应用。
2、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推理和概括能力。
助学方案
精讲典型例题,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密度)
例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103㎏,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1)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写出已知条件。
(2)强调计算题书写公式,代入数据,包括单位。单位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3)正确计算出结果。
练习:测得一个木块的质量是10.8g,体积是24cm3,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作个别辅导。
二、计算质量m=ρV
例2.课本P13例题
练习:请估算出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反馈Leabharlann 练习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
作业
巩固练习
预习设计
反思与重建
练习: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m3,求这种调和油的质量。
练习:课本P15第4题。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4密度知识的应用(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意义过程与方法:知道不同的物质一般有着不同的密度;会使用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密度的知识鉴别物质、判定物体的质量、判定物体的体积.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2、密度表中常见物质的密度二、新授1、测量固体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测量呢?活动1: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思考:测量原理是ρ=m/v,根据此原理可知测量属螺母的密度要测量出它的质量和体积。

提问:用什么测量金属螺母的质量?怎样测量金属螺母的体积(金属螺母是不规则物体)解决问题:用量筒测金属螺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毫升,符号为mL,1mL=1 cm3①弄清所用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

②测量时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③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总结: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m;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c将金属螺母轻轻放入量筒,读出金属螺母和水的总体积V2;d计算金属螺母的密度(1)、在密度表中,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与所测得的金属螺母的密度完全相同的数值,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测量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2)、如果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后漂在水面上(即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怎样测量它的密度?2、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体积V;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2;d计算液体密度交流讨论:实验步骤能不能颠倒?如果按照cabd的顺序实验,会使结果;如果是cbad的顺序,又会使结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案苏科版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能熟练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重点难点】掌握密度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继续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问题。

二、新授过程:例1:有一只空瓶的质量是250g,装满水后称得质量是750g,倒干净后再装满油称得质量是650g,通过计算并查表回答这瓶里装的是什么油?例2: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体积是0.4×10-3m3,试用三种方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ρ铁=7.9g/cm3)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例3.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 g ,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 3,则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 3。

例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好,说明理由。

甲生:(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 2;(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21V m m ρ-⋅=盐水 乙生:(1)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m 2;(4)12V m m ρ-⋅=盐水 丙生:(1)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量筒的总质量m 1;(2)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倒出所有盐水,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 2;;(4)12Vm m ρ-⋅=盐水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2010年江苏地区物理科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2010年江苏地区物理科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
方案二:先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倒一部分也行)测出水的体积V;再测出烧杯中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算出水的密度。
哪种方案误差较小?写出水的密度表达式(用测得的数据表示)
误差较大的方案,测出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讨论、交流:
方案二误差较小
2、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水的密度。
难点
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方案一误差较大
因为有一部分水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水质量比量筒中水的实际质量要大,所以测得的密度偏大。
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三、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例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千克?
课题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时
第2课时




知识
技能
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
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复备栏教学目标:1.会用公式ρ=m/v,m=ρv、V=m/ρ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测量密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密度的一些特殊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密度的一些特殊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二、互动突破:例1 如何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2);(3)。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拓展:如果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空瓶、一台天平(含砝码)、足量的水,利用这些东西,能测出盐水的密度吗?(设水的密度是ρ水)实验步骤:(1);(2);(3)。

密度表达式:。

例2 如何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复备栏 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石块密度表达式。

拓展1:如何测出不规则木块的密度?(木块浮在水面上)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2);(3)。

密度表达式:。

拓展2:如何测出不规则糖块的密度?(糖块会溶于水中)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2);(3)。

密度表达式:。

拓展3:如何测出不规则大石块的密度?(大石块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2);(3)。

密度表达式:。

拓展4:如果测量过程中量筒打碎,如何继续测出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2);(3)。

密度表达式:。

四、当堂训练:1.X 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 2;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复备栏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v=(m 2-m 1)/v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X 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X ,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X 、读数准确、计算无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主题为“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密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的变形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如苹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这两个物品的密度大小?2. 知识讲解:(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变形公式:m = ρV,V = m/ρ。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求解该物体的密度?4.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浮力、沉没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密度变形公式:m = ρV,V = m/ρ4.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解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00g / 100cm³ = 2g/cm³2. 题目:一块铜的密度为8.9g/cm³,已知其质量为100g,求解该铜的体积。

答案:V = m/ρ = 100g / 8.9g/cm³ ≈ 11.24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06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06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讨论、提问、分享生活实例。
2.知识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并通过示范实验,展示密度测量方法。
教学活动:讲解、示范、互动提问。
3.实践操作,深化理解: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密度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鉴别物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知识。
教学活动:分组实验、讨论、数据记录与分析。
此外,我还会通过示范实验,展示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包括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在示范过程中,我会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避免空气对体积测量的影响,如何准确读取数据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装有不同物质(如石头、木块、塑料、橡皮泥等)的袋子,并布置以下任务:
最后,我会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使学生真正将密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密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6章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提高解题技巧。
2.观察与思考: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并尝试用密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解释整理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密度实验报告:根据课堂实验,撰写一篇关于物质密度的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实验分析与结论等。要求字迹清晰,条理分明。
4.创新设计:请同学们运用密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创意实验或制作一个与密度相关的物品。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或利用密度差异进行物质的分离。将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二)》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密度知识的应用(二)》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二)》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主要涉及密度知识的应用。

具体包括:1.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使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2. 实际问题中密度的求解;3. 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应用实例,如泡沫灭火器、潜水艇等,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其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密度测量方法讲解:教师讲解密度测量方法,如浮力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并演示实验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2. 密度测量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密度求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如泡沫灭火器、潜水艇等。

2.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密度为1g/cm³的物体的质量。

答案:100g。

3. 请简述密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答案:密度测量方法有浮力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可用于测量物体的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2. 学生课后深入研究密度知识,寻找更多的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密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在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二)》学案中,密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2010年江苏地区物理科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全国通用

八年级物理2010年江苏地区物理科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全国通用
四、设计并进行实验
1、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3、交流与评价
4、归纳小结
1、应先测质量,否则螺母上沾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了的密度也就偏大了。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学会了如何测物质的密度,学以致用,印象深刻;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有机地协调发展,由行动开发思维,由思维发展能力。
2、依据ρ=m/V
3、质量和体积
4、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
三、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1、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
2、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5、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系着螺母,将螺线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2,则螺母的体积为V2- V1
让学生讨论,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体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对比能力;明确量筒或量杯的用途,掌握量筒(量杯)具体测量固体体积的原理和技巧,并使学生明白怎样优化实验方案才能减小误差。
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3、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4、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使用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1、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量筒粗细均匀,而量杯粗细不均匀。
2、是亳升(mL),1 mL=1cm3
3、最大测量值是100 mL,
分度值是1 mL
4、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苏科版8年级下册 第6章密度教案

苏科版8年级下册 第6章密度教案

课题:密度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丁玉祥[设计意图]本节是教材的第6章第3节,也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简单现象”相比,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密度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主要通过“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主要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苏科版8年级下册第6章密度教案

苏科版8年级下册第6章密度教案

课题:密度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丁玉祥[设计企图]本节是教材的第 6 章第 3 节,也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简单现象”对比,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入和延长,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确立基础。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形象思想能力较强,逻辑思想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丈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着手操作能力和欲念比较强,乐于参加实验,可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短缺,在本课密度观点教课时,将经过实验、议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观点的理解。

因为本节属于观点教课,学生因为平时生活的经验累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相关的感性认识,但因为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想能力不足,此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扰乱正确观点的形成。

所以,要教课中要注意想法清除前观点(即思想惯性)的干扰,密度观点的成立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防止密度把密度观点直接灌注和强加给学生,依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课心理学原理,在密度观点教课过程中,应经过形象化的实验,充足发挥学生主动研究的踊跃性,指引学生在合作研究、小组议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观点,教师只是是学生观点学习的指引者、促使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主要经过“科学研究→建构观点→实验操作→实质应用”的主要教课流程,培育学生终生的研究乐趣、优秀的思想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本节课采纳“科学研究小组合作”教课模式。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成立密度的观点。

[教课目的]1.知识和技术(1)理解密度的观点,知道密度是物质自己的一种性质,认识常有物质的密度大小;(2)经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观点;(3)试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说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活动理解密度的观点;初步掌握经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二:先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倒一部分也行)测出水的体积V;再测出烧杯中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算出水的密度。
哪种方案误差较小?写出水的密度表达式(用测得的数据表示)
误差较大的方案,测出的密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讨论、交流:
方案二误差较小
2、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水的密度。
难点
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例2、有一个边长为0.1米,质量为8.5千克的正方体铜块,问:该正方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要求学生用三种不同方法分析铜块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如何应用密度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学以致用,印象深刻;
课题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时
第2课时




知识
技能
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
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
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怎样测螺母的密度?
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呢?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二、活动:测水的密度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最后算出水的密度。
方案一误差较大
因为有一部分水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水质量比量筒中水的实际质量要大,所以测得的密度偏大。
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三、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例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千克?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1、如何测液体的密度;2、应用密度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六、巩固
P.14WWW第3题
七、作业
完成《实验与探究》
P.14WWW第4、5、6题
教后记:
密度知识的应用很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密度公式展开,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接受,在教学中不可随意加深,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