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由于非进展性脑
损伤或异常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脑性瘫痪造成的运动和姿势问题会导致肌肉不协调、肌肉紧张或过度活跃等症状。
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是脑部受损,可以是在孕期、出生过程或出生后的早期几年内发生。脑损伤可以由多种情况引起,例如胎儿缺氧、早产、胎儿感染、出生时窒息、脑膜炎或脑出血等。这些损伤会影响脑部的运动控制中心,导致肌肉无法正常工作。
脑性瘫痪有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强直型、扭转型、混合型和轻度型。痉挛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肌肉呈紧张或僵硬状态,常伴有肌肉痉挛和震颤。强直型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造成关节僵硬和不协调运动。扭转型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扭转运动,肢体运动不协调。混合型是多种类型的结合,表现多样。轻度型是指病情相对较轻,症状较轻微。
脑性瘫痪的症状除了运动和姿势障碍外,还包括智力障碍、听力或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这些障碍的程度因患者的脑部受损程度而有所不同。
目前并没有治愈脑性瘫痪的方法,但通过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运动和功能能力。物理治疗通过训练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来改善
患者的运动技能。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则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和学习生活技能。
总之,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脑部受损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康复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帮助。
推拿手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推拿手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未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障碍及行为异常。小儿脑瘫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六种。其中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因此能否有效抑制痉挛状态,或是缓解痉挛状态,是临床上提高小儿脑瘫痉挛型康复效果的关键。中医推拿对痉挛的治疗自古都有,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结合小儿脑瘫现代康复功能的需要,将推拿手法治疗运用于痉挛型脑瘫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患儿病例全部来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省螺河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6例,符合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1]。按年龄、性别、症状类型进行随机分配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症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强调功能训练为主,包括抬头训练、翻身训练、坐立训练、爬行训练、跪立训练、行走训练;观察组在神经发育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强调刺激患儿的经络穴位,使之气血流通,缓解痉挛肌的张力,同时增强弱化的拮抗肌的肌力。两组患儿均有治疗师一对一的训练,2次/d,40 min/次,每周6天,20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 结果与讨论
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痉挛状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PDMS-2含有良好信度和效度,是评价儿 童运动功效发育较理想测查工具,咱们将 它及与之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联合使用,必 将能为残疾儿童提供更有针对性个体化服 务,最大程度地促进其功效发挥,这正是 咱们康复意义所在。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第35页
粗大运动功效评测(GMFM量表)
脑瘫评定标准方法 可用于脑瘫疗效评定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第1页
概论
一、定义
脑瘫(cerebral palsy,CP) 指从受孕开始到出生后1年以内各种 原因造成一个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及姿势异 常,可伴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
语言及 精神行为异常。
。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第2页
脑瘫危害
脑瘫是一个严重致残性疾患,主要造成运动 障碍,致大量患儿长久或者终生残疾。严重脑 瘫儿童不但个人生活不 能自理,而且影响学 习和工作,无法参加家庭和社会生活,给家庭 带来无法用金钱衡量沉重心理负担和精神痛 苦,影响国 民素质提升,还带来一系列社会性 问题。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第7页
脑瘫发病情况: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第27页
4、肌张力异常
⑴、肌张力↓时肌肉松驰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 被动活动时没有抵抗感觉。
⑵、肌张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 或齿轮状抵抗感觉,肌张力↑时有显著姿势异常,如交叉
痉挛型四肢瘫的临床特点
痉挛型脑瘫特点—由于牵张反射亢进
常常表现为高张力姿势: 上肢:肩关节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 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拇指内收
下肢:髋关节屈曲内旋、膝关节屈曲、踝
关节跖屈、足趾屈曲(尖足)、足内翻或 外翻
痉挛型脑瘫分类
根据受累的部位不同,分成单瘫、双瘫、 偏瘫、三瘫、四肢瘫等 其中,比较多见的是双瘫、四肢瘫,其次 偏瘫,单瘫、三瘫少见
仰卧位 俯卧位 坐位 立位 从四个不同姿势体位看痉挛型四肢瘫的特点
仰卧位
受ATNR反射的影响大,头常向一侧回旋, 颈部、肩部明显后伸,增加翻身的难度而 影响翻身;肩胛带后缩,手不能到口,不 会吮吸手指,不能在中线位活动。 如四肢瘫较轻或左右侧瘫痪程度不一样, 患儿有时可以翻身,但无脊柱的回旋与髋 关节的伸展,而是利用全身屈曲姿势,膝 屈曲于腹部进行翻身或利用障碍轻的一侧 向另一侧翻身。
髋关节脱位
此型常发生髋关节脱位,多为一侧 髋脱位原因: 1、因为患儿不能站立与行走,下肢运动不足,使 髋臼窝形成出现障碍,髋关节发育不良; 2、内收肌痉挛,下肢内收,髂腰肌短缩,引起髋 脱位; 3、骨盆倾斜,屈曲侧的躯干屈肌痉挛,躯干短 缩,使骨盆上提并向后方回旋发生脱位。
痉挛型四肢瘫合并症(合并症最多)--不仅是 运动障碍
痉挛型四肢瘫
指患儿四肢都发生瘫痪,上半身重于下半身 或上半身与下半身瘫痪程度相同的脑瘫; 此型脑瘫患儿除具备痉挛型脑瘫共有的以上 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c) 侧屈肌群训练:患儿侧卧位,头部加枕,双臂固定于 胸前,膝关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 抬臀,并尽量保持骨盆直立,不向前或后倾。用于激 发腹横肌和腰方肌。
d) 骨盆旋转训练:患儿仰卧位,一侧膝关节下方放置悬 吊带,另一侧悬空,腰部加支持带。嘱患儿伸髋、伸 膝、抬臀,双腿分开,并同时旋转骨盆。
e) 上肢训练:一侧腕关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做肩外展训 练。
ADL日常生活训练
a) 穿脱衣物训练:选用训练衣服应宽松、便于穿脱,质 地柔软、无刺激。穿衣时,患儿取椅坐位,先用健侧 帮助,将头和患侧上肢先穿进衣服,再穿健侧上肢。 穿裤时,双腿屈曲,脚尖转向外侧,健侧上肢帮忙, 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裤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痉挛肌的松解及提高关节活动度
痉挛肌的松 解及提高关 节活动度
推拿按摩 中频电刺激 蜡疗
温水浴 矫形支具
针灸
运动康复训练
a) 降低肌张力训练:上田正法、手法牵张; b) 上肢的分离运动:首先通过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引
出患侧上肢的联合运动,然后通过交叉摸耳、手爬肋木 等单关节分离训练逐步提高肩、肘、腕的运动功能; c) 上肢的负重训练:如横坐位手支撑训练、俯卧位撑手训 练等; d) 下肢的负重训练:如直跪重心转移训练、单膝跪位训练、 单腿蹲起训练等; e) 躯干的力量训练:如侧方弯腰拾物、单腿桥式训练等; f) 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如坐位巴氏球训练、坐或站位平 衡板训练、走平衡木训练。
典型小儿脑瘫的姿势
瘫治疗领域。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肌肉松弛剂和 抽搐药等,可以缓解肌肉僵硬等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小儿脑瘫患者,手术可能是 控制病情和牵制畸形的有效手段。
小儿脑瘫姿势矫正注意事项
及早治疗
越早治疗越好,最好在小儿1-2 岁时进行。
科学训练
矫正训练一定要经过专业机构 的科学指导。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注意安全
矫正过程中需要注意孩子的安 全,防止受伤。
影响心理发育
孩子的外表异常往往会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嘲笑和欺负,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影响社交
姿势异常影响到孩子的行动能力,会让孩子在社交场合显得不自信和沮丧。
小儿脑瘫姿势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
2
物理治疗是改善小儿脑瘫姿势异常的主
要方式,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
3
法。
其他治疗
4
康复技术的发展使得其他治疗手段如语 言治疗、医学影像等也逐渐进入小儿脑
表现为无意识的、不自主的运动 障碍。
共济失调型小儿脑瘫
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常伴随平衡 和姿势维持困难。
典型小儿脑瘫的姿势特征
1
脑瘫手
通常表现为手指伸直,背部内旋,拇指伸直,手腕握拳。症状严重者无法独立用 餐书写。
2
脚外翻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
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脑瘫类型,其特征是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以下是一个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案例:
小明(化名)是一名痉挛型脑瘫儿童,他出生时因缺氧导致大脑损伤,影响了肌肉的控制能力。小明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肌肉痉挛的症状,例如手臂和腿部僵硬,难以伸展。他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翻身、爬行和行走,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情况,他们带他去了医院,接受了各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尽管小明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他的肌肉痉挛症状仍然很严重,这使得他的运动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照顾小明,他的父母加入了一些脑瘫儿童的家长互助小组,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和分享经验,他们学会了如何为小明提供更好的照顾和康复训练。他们也积极参与小明的康复治疗,帮助他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缓解肌肉痉挛和提高运动能力。
尽管小明的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他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他的肌肉痉挛症状仍然很严重,这使得他的行动非常困难。他也面临着社交障碍和自尊心问题,这使得他难以与其他儿童交往。
然而,小明并没有放弃。他努力地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尽可能地克服自己的困难。他也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这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和鼓舞。小明的父母也一直在为他提供最好的照顾和支持,帮助他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小明是一个勇敢和坚强的痉挛脑瘫儿童,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脑瘫儿童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
脑瘫的五大诊断依据
脑瘫的五大诊断依据
小儿脑瘫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也是导致儿童瘫痪残疾的重要病
症。吉林脑瘫医院专家指出,小儿脑瘫一定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否则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那么,小儿脑瘫要怎么诊断呢?小儿脑瘫的五种诊断依据
脑瘫医院专家则表示,小儿脑瘫存有以下几种确诊依据:1、散射异常
反射异常是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之一。专家表示,反射异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一是反射异常。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专家表示,脑性中断患儿所看见的肌张力异常存有肌张力低落、肌张力失调、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同。
3、运动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迟缓也就是小儿脑瘫的关键确诊依据。专家表示,脑性中断存有程度左右运动发育迟缓。轻者小运动发育尚可,但存有细致运动发育障碍者须要特别注意。
4、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专家表示,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例如新生儿窒息而死,低胆红素血症,高体重儿,早产儿,多胎,存有新生儿呼吸困难,低血糖等。
5、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还包括姿势异常,姿势分后恒定时与活动时两种也就是小儿脑瘫的确诊依据。恒定时姿势异常例如紧张性颈散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在肌张力低落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最为常用,例如舞蹈样小儿徐动及改变痉挛、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肢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儿童脑瘫的前期症状
儿童脑瘫的前期症状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病因与危险因素
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产前因素最常见,包括遗传和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胎儿脑缺血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或基底节受损等。围产因素指发生在分娩开始到生后一周内的脑损伤,包括脑水肿、新生儿休克、脑内出血、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围产因素可能是引起早产儿脑瘫的重要原因。晚期新生儿以后的因素包括从1周至3或4岁间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头颅外伤、中毒等各种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病因。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病理
病理改变与病因及发育中的脑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易损伤性有关。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经元增殖和移行异常,可发生无脑回、巨脑回、多小脑回、脑裂畸形及神经元异位。
在早产儿中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足月儿中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常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关。大理石状态则是在基底节和丘脑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和神经胶质增生,并伴有髓鞘化增加,从而呈现出大理石样纹理,是核黄疸的典型改变,也见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和分型
力障碍;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 困难,语言障碍。
• (2)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无效 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安静时不随意 运动消失。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 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 控制,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
• 6.先天性肌迟缓及良性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相鉴别,前两者多在以后逐渐好转或恢复正常。
• 7.各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除了有运动功能障碍外,都有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 8.脑白质营养不良 应与痉挛型脑瘫相鉴别,前者病情呈进行性。
• 9.脊椎损伤、脊椎肿瘤、先天畸形等脊椎病 应与痉挛型截瘫相鉴 别,可进行X光检查、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 行诊断。
2、围产期
体重过轻、体重过大、早产、宫内缺氧、脐带绕颈等。
3、出生后
•
新生儿期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
脑病、脑部感染、低血糖症、脑外伤。
分型
• 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 • (1)痉挛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性双瘫;
痉挛性偏瘫); • (2)不随意运动型; • (3)共济失调型; • (4)混合型。
小儿脑瘫诊断标准
小儿脑瘫诊断标准
小儿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先天或围生期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损伤、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致病因素发生在母妊娠时、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
2.婴儿时期出现的中枢性瘫疾。
3.除外进行性疾病(代谢病、肿瘤等)所致的中枢性瘫痪。
4.除外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此外,在诊断小儿脑瘫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
呼吸障碍、心跳停止、头部外伤、持续惊厥、脑血管损害及原因不明的急性脑病等。
2.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和反射异常等。
3.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但需除外其他异常进行性疾病,如各
种遗传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
同时,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能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据此肯定或否定诊断。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对治疗有参考价值。
脑性瘫痪的定义
脑性瘫痪的定义:是一种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持续存在的姿势性运动和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脑性瘫痪的病因:早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脑外伤、感染等
脑性瘫痪的合并症: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脑瘫的分型:
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分为六型:
1、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
2、痉挛型双瘫(spastic diplegia)
3、痉挛型偏瘫(spastic hemiplegia)
4、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5、共济失调型(ataxic)
6、混合型(mixed)
注:①由于痉挛型单瘫、三肢瘫十分罕见,不再单独分型,一般归类为偏瘫、四肢瘫;②不随意运动型主要包括:手足徐动(athetoid)、肌张力障碍(dystonic),也可包括舞蹈、舞蹈手足徐动;③由于肌张力低下型主要为其他类型早期表现,因此不单独列该型,小婴儿时表现肌张力低下,1 岁以后逐渐呈现出运动障碍的实际类型;④混合型多为痉挛型与不随意运动型混合,也可是其他类型混合或多种类型混合;⑤由于临床实用性小,因此不必单列“不可分类型”。
各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1、痉挛型四肢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基本特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2、痉挛型双瘫:症状同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课件
1
详细评估
2
包括医学评估、神经学评估和运动功能评估,
以了解病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3
早期筛查
通过婴儿期定期的发育筛查,例如运动发育 评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早期识别和干预。
影像学检查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等,观 察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1 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
影响的因素
脑瘫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先天因素、母婴问题以及出生及早期意外有关。
痉挛型偏瘫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
症状
康复训练
痉挛型偏瘫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痉挛、运动协调
康复训练是改善痉挛型偏瘫症状的
受损,导致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困难、肌张力增高以及不对称运动。 重要方式。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诊断和评估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预后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和家庭支持,小儿脑瘫患儿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ppt 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相关知识,包括 定义、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脑瘫的定义和概述
什么是脑瘫?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引起。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简介
脑瘫(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症,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到损伤而引起。脑瘫患儿的运动、姿势控制和协调功能受到影响,这会导致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尽管脑瘫的具体症状和严重程度因患者而异,但有一些明显的症状是脑瘫患儿常见的表现。
运动障碍
肌肉痉挛
脑瘫患儿常常出现肌肉痉挛,即肌肉持续性的不自主收缩。这种肌肉痉挛会导致肢体的僵硬或过度紧张,使得患儿的运动受限。肌肉痉挛可以影响患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其行走和日常活动困难。
运动异常
脑瘫患儿的运动异常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患儿可能出现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导致肢体无力和不稳定。另一些患儿可能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肢体僵硬和不协调的运动。还有一些患儿可能出现运动过度、不规则或不协调的症状。
痉挛性痛
肌肉痉挛可能导致脑瘫患儿出现痉挛性痛。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
肌肉痉挛的部位,且程度轻重不一。痉挛性痛会影响患儿的舒适度和
生活质量。
平衡和协调障碍
四肢失去平衡能力
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四肢失去平衡能力。这会使
患儿在站立、行走或进行日常活动时容易失去平衡,增加跌倒和受伤
的风险。
协调困难
由于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他们常常遇到协调困难。协调困难会
影响患儿进行精细动作,如握笔、使用餐具等。患儿常常需要额外的
支持和训练来改善协调能力。
智力障碍
脑瘫患儿中约有三分之一伴有智力障碍。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
有些患儿可能只受轻度影响,而另一些患儿可能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会对患儿的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
痉挛小儿脑瘫的症状
痉挛小儿脑瘫的症状
关于《痉挛小儿脑瘫的症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筋挛儿童脑瘫是由于未熟的人的大脑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了发晕不全,因为人的大脑出问题因此会造成一些健身运动和姿态混乱。筋挛小孩脑瘫的症状有很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的身上的位置有很多,一般全是主要表现在上肢和下肢,也有头部及其語言上,下面我们详解一下筋挛小孩脑瘫的症状。
筋挛儿童脑瘫针对病人的伤害十分的大,不仅影响了健身运动作用并且也对姿态导致了阻碍,筋挛儿童脑瘫还会继续造成智商和語言及其视觉效果和听觉系统的阻碍。
伤害
1、健身运动功能问题:健身运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况严重两手不容易抓东西,两脚不容易走动,有的乃至不容易翻盘、坐起,不容易站起,不容易一切正常的咬合和咽下。
2、姿态阻碍:姿势出现异常,姿态的可靠性差。如3月仍不可以头部垂直,习惯偏重一侧,或是上下前后左右晃动等。洗手消毒时不容易将握拳扒开等。
3、智力障碍:智商一切正常的小孩约占据1/4,智商轻微、轻中度不够的约占1/2,中重度智商不够的约占1/4。
4、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艰难,音标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病症。
5、视听觉系统阻碍:以斜视及对响声的节奏感鉴别艰难更为多见。
6、牙生长发育阻碍:牙材质松散、易折,口面功能问题,面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候筋挛或不融洽收拢,咬合和吞咽困难,口腔合闭艰难及其淌口水等。
筋挛小孩脑瘫的症状:
1.两手常成握紧拳头状,大拇指贴手心,其他四指将大拇指握紧,手臂朝前,手心往下。
2.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脊柱常呈不一样水平出現后凸或是脊柱侧弯,髋关位置常不可以充足屈伸而维持一定水平曲屈。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位
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
在
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
,
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
与
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
肝
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
肾
持,足软不能站立。
心
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
脾 相
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关
【辨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主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骨盆旋转训练:患儿仰卧位,一侧膝关节下方放置悬 吊带,另一侧悬空,腰部加支持带。嘱患儿伸髋、伸 膝、抬臀,双腿分开,并同时旋转骨盆。
e) 上肢训练:一侧腕关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做肩外展训 练。
精选课件
18
ADL日常生活训练
a) 穿脱衣物训练:选用训练衣服应宽松、便于穿脱,质 地柔软、无刺激。穿衣时,患儿取椅坐位,先用健侧 帮助,将头和患侧上肢先穿进衣服,再穿健侧上肢。 穿裤时,双腿屈曲,脚尖转向外侧,健侧上肢帮忙, 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裤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精选课件
10
立位姿势
立位时患儿多为健侧肢体负重, 因患侧肌力弱化、伸肌张力不足而难 以支撑体重,导致身体重心移向健侧。 髋关节外展外旋,踝关节外旋,外八 字足。
精选课件
11
步行姿势
患儿步行时,患侧下肢短暂支持 体重,健侧下肢支撑相时的步幅要明 显大于患侧下肢支撑相时的步幅。而 患侧髋关节由于伸展不充分,出现患 侧骨盆后旋、膝反张的拖拽步态。患 侧上肢因联合反应,呈肘屈曲、前臂 旋前状吊着,跑动时更明显。
精选课件
7
偏瘫的运动特点
翻身姿势
坐位与爬行姿势
立位姿势
步行姿势
精选课件
8
翻身姿势
患儿喜从患侧向健侧翻转,首 先头部从患侧转向健侧,然后用 健侧上肢支撑,使身体从仰卧位 翻向侧卧、俯卧位。但患侧肩关 节后伸,常常造成翻身困难。
精选课件
9
坐位与爬行姿势
患儿多利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起, 完成坐位姿势后患侧上肢向后拖,而 由于过多利用健肢代偿,患肢运动几 率少,患肢常伴废用性萎缩和肌张力 增强。患儿较难建立四点跪爬能力, 通常的移动方式为——坐爬。
b) 进食训练:健侧手把握食具,把勺子固定在患侧手, 治疗师辅助进行。
c) 如厕训练:健侧上肢帮助患侧上肢固定于便盆旁扶手, 健侧手完成如厕动作。
精选课件
19
CIMT强制诱导运动
在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配合后, 采用健侧上肢佩戴连手棉袖套或石膏 固定,以限制健侧上肢正常活动,清 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持续12 周。制定个体化OT训练方案,强制性 诱导使用患侧,每天6小时,每周4次, 强化训练至少持续4周。治疗计划以 患儿目前尚未达到,但通过训练能够 努力达到为宜。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
精选课件
1
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的脑 (胎儿或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所 致,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 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表 现为运动障碍,并常伴有感觉、知觉、 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 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但应排除一过 性障碍或进行性疾病。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12
治疗原则
①正确的姿势控制
②痉挛肌的松解和提高受限关节活动 度
③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
④OT训练
⑤SET悬吊训练
⑥正确的ADL日常生活训练
⑦CIMT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精选课件
13
姿势控制:
a) 卧姿:应保持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引起循环障碍 或肢体麻木。仰卧时患侧上肢伸直,掌心向上,五指 伸展,勿握物品;侧卧时患侧上肢放于体侧或身前, 防止肩胛带内收和肩胛骨后缩。下肢呈自然生理弯曲 即可。
人为帮助控制时,则需把患儿重心转移至患侧,再调
节躯干、骨盆的对称性姿势。并注意膝反张问题。
精选课件
14
痉挛肌的松解及提高关节活动度
痉挛肌的松 解及提高关 节活动度
推拿按摩 中频电刺激 蜡疗
温水浴 矫形支具
针灸
精选课件
15
运动康复训练
a) 降低肌张力训练:上田正法、手法牵张;
b) 上肢的分离运动:首先通过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引 出患侧上肢的联合运动,然后通过交叉摸耳、手爬肋木 等单关节分离训练逐步提高肩、肘、腕的运动功能;
c) 上肢的负重训练:如横坐位手支撑训练、俯卧位撑手训 练等;
d) 下肢的负重训练:如直跪重心转移训练、单膝跪位训练、 单腿蹲起训练等;
e) 躯干的力量训练:如侧方弯腰拾物、单腿桥式训练等;
f) 平衡及协调能力训练:如坐位巴氏球训练、坐或站位平 衡板训练、走平衡木训练。
精选课件
16
OT训练
a) 手、臂的分离运动,如旋前、旋后 和腕的桡侧偏和尺侧偏、腕背屈和 掌屈等;
b) 肩、肘、腕关节的稳定性训练; c) 伸、抓、运和放的活动; d) 手指的分离运动; e) 手内操作活动等。
精选课件
17
SET悬吊训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a) 伸髋肌群训练:患儿仰卧位,双臂抱于胸前,双膝关 节下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抬臀。用于 激发腰部深层的稳定肌。
b) 腹部力量训练:患儿俯卧位,前臂支撑,双膝关节下 方放置悬吊带,嘱患儿伸髋伸膝,使躯干成一直线。 用于激发腹内、外斜肌。
小儿脑瘫的临床分型
按瘫痪部位分:
痉挛型四肢瘫
痉挛型双肢瘫
痉挛型偏瘫
不随意运动型
弛缓型
共济失调型精选课件
3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定义
是指患儿一侧上、下肢痉挛型 瘫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 (如下图b)
精选课件
4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CT典型表现
侧脑室体前、中、后 部不规则扩大,边缘 突出,侧脑室体旁皮 层紧贴侧脑室外侧壁, 示体旁前、中、后白 质减少
精选课件
5
痉挛型偏瘫患儿CT典型表现
侧脑室体后部相对略 扩大,边缘光整,侧 脑室体后部皮层紧贴 侧脑室外壁,示体后 部白质明显减少
精选课件
6
临床体征及表现
一侧肢体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 另一侧肢体肌腱短缩。患侧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曲,股角、足 背屈角小于正常值。行走时常见肩部及 骨盆向后方回旋,肩胛带内收、肘关节 屈曲、手掌屈呈握拳状、髋关节外展、 外旋、膝反张、踝关节外旋、尖足等, 步态常呈拖拽步态。患儿运动时健侧代 偿动作较强,常会在患侧引起联合反应。
b) 坐姿:平面坐时,应保持长腿坐,使患侧膝关节尽量 保持伸展位、踝关节背屈位,纠正腘绳肌痉挛。椅坐 位时,使用高度合适座椅,尽量使患侧下肢髋、膝、 踝三关节保持90°,中立位,足尖向前。患侧上肢置 于身体侧面支撑位或前屈90°位。
c) 站姿:被动站立时,最好站于墙角位,利用墙角的对
称性,控制侧弯的躯干,后旋及后倾的骨盆。如果是